陽光龍凈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由愛國僑商林騰蛟先生創立,總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起初,陽光龍凈便確立了多元化發展的戰略,逐步構建起集環保、教育、地產、金融、物產、資本六大集團為一體的大型投資控股公司。
隨著時代的變遷,陽光龍凈不斷壯大,憑借其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卓越的管理能力,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在環保領域,陽光龍凈通過旗下的龍凈環保,深耕大氣治理業務,逐步成為全球領先的大氣環保裝備研發制造企業。龍凈環保自1971年創立以來,始終秉持科技創新的理念,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成為環保行業的佼佼者。
進入21世紀后,陽光龍凈進一步加速發展步伐,通過資本市場運作,實現了企業的跨越式發展。公司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重要地位,還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將環保產品和服務帶向全球。
1976年,曹德旺在家鄉發起成立高山異型玻璃廠,正式進入玻璃行業。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多年虧損的玻璃廠,通過大膽改革管理方式,于同年扭虧為盈。1987年,福耀玻璃成立,主營汽車玻璃生產,標志著公司正式進入汽車玻璃領域。1993年,福耀玻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A股代碼:600660),成為中國最早上市的工業企業之一,開啟了資本市場的新篇章。
1994年,福耀的產品逐漸打出名號,開始在香港、美國投資,邁入市場和品牌的國際化階段。2002年,福耀勝訴加拿大反傾銷指控,成為中國入世后第一起勝訴案例,為中國企業參與世界競爭樹立了典范。2005年,福耀與德國奧迪簽訂汽車玻璃配套供貨協議,開啟了中國零部件與全球頂級汽車廠商深度合作的序章。
自2006年起,福耀在德國、韓國、日本及美國等多個國家成立子公司,為全球客戶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設立了多個設計中心和研發中心,不斷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經過多年的發展,福耀玻璃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專業供應商,占據全球約25%的市場份額,產品被賓利、奔馳、寶馬、奧迪等全球知名汽車品牌選用。
恒申控股集團始建于1984年,最初從一根尼龍繩的生產起步。1987年,公司創始人陳建龍創辦蚊帳廠,逐步向紡織行業轉型。2005年,陳建龍高瞻遠矚,進軍科技化纖市場,開啟了恒申控股集團快速發展的新篇章。
在陳建龍的帶領下,恒申控股集團先后創建了力源、力恒、恒申、申遠等公司,通過引進海外先進生產設備和成熟生產工藝,全力打造生態化纖產品,部分產品填補了中國國內空白。
2013年,恒申控股集團成立了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引進海外高水平己內酰胺生產技術,建設年產100萬噸己內酰胺一體化項目。此后,公司不斷延伸產業鏈,于2017年實現錦綸產業鏈的全貫通,極大地降低了福建省化纖紡織業的生產成本。
2018年,恒申控股集團成功完成與福邦特(原帝斯曼)的己內酰胺業務股權交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己內酰胺及硫酸銨供應商,并率先打通了環己酮、己內酰胺、聚合、紡絲、加彈、整經、織造、染整這8個環節的完整產業鏈,成為全球最大的合纖科技生產基地和己內酰胺生產集團。
恒申控股集團積極探索傳統紡織制造邁向數字“智”造的新模式、新路徑,實現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公司智能化設備高速運轉,數字應用場景全面滲透,成為中國化纖行業推進智能制造的領軍者之一。
公司在鞏固化纖主業的同時,積極向其他領域拓展,通過延伸上下游產業鏈,衍生出鋰電池新能源原材料等多種新型材料項目,并計劃向工程塑料等新材料領域延伸。
1979年,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吳華平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召集家人兄弟,湊了1000元在福建長樂創辦了一個纖維廠,這是永榮控股集團的前身,一個典型的村辦小作坊。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和產品的不斷改善,纖維廠的生意逐漸擴大。吳華平親自參與生產和市場開拓,展現了閩商特有的堅定和韌勁。
1992年,吳華平的弟弟吳華新大學畢業后加入家族企業,為永榮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年,吳華平成立了長樂兄弟紡織有限公司,標志著公司向規模化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永榮開始涉足紡織行業的錦綸貿易,并逐漸拓展業務版圖。1999年,福建省長樂市兄弟紡織實業有限公司成立,公司規模進一步擴大。
2006年,為了更好地管理企業,吳華平成立了福建永榮兄弟集團有限公司,實現了從單一業務向多元化業務的轉變。2009年,隨著企業規模的進一步壯大,永榮控股集團正式成立。此時,集團已擁有全資、控股企業數十家,業務涵蓋高科技、石化、制造業、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
集團以石化尼龍新材料為主業,集供應鏈服務為一體,打造從“苯—己內酰胺—尼龍切片—尼龍纖維—新材料”一體化的全產業鏈。下轄尼龍事業、己內酰胺事業、芳烯事業、新材料事業、化工銷售事業、金融服務事業等多個業務板塊。
福建大東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標志著公司在鋼鐵及相關領域的發展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公司總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松下鎮大祉村軍民路14號,地理位置優越,便于業務拓展。
大東海實業集團逐漸發展成為集鋼鐵、化工、船運、地產開發、金融、經貿等六大板塊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這種多元化戰略為公司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機遇。
公司旗下擁有河北東海特鋼集團有限公司、唐山金屬板材制造有限公司、福建大東海鋼鐵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和控股企業,形成了強大的產業鏈和協同效應。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公司成功生產出多種高品質鋼材產品,并榮獲國家“金杯獎”等榮譽。
新大陸集團于1994年在福建福州創辦,以磁卡硬盤業務起家。1997年,公司涉足二維碼技術領域,并在此后多年間積累了條碼識讀等多種物聯網核心技術,構筑了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能力。
通過技術積累,公司逐漸形成了條碼識別和電子支付兩大業務領域,為后續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15年,新大陸集團提出“數字化、國際化、生態化”的戰略路徑,開始大力推動支付類業務的發展。
公司通過內生增長和外延并購的方式,不斷擴展業務范圍,形成了終端-收單-服務-平臺的智能支付全流程解決方案。也開啟了海外業務拓展,逐步將業務覆蓋至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進入數字化時代后,新大陸集團繼續深化技術創新,將圖像識別技術拓展至工業領域,推出了多款工業級產品。公司不僅限于支付領域,還通過技術創新和業務拓展,不斷擴展業務邊界,為多個行業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
海外業務持續高速增長,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公司抓住海外非接觸式經濟滲透率提升的時代機遇,深化海外業務的本地化部署。
建捷聯電子有限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來,作為冠捷科技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家在全球液晶顯示設備領域具有顯著影響力的企業。
公司主要從事液晶顯示設備的研究開發、生產制造和銷售推廣業務,主要產品包括液晶顯示器(LCD MONITOR)、液晶電視(LCD TV)和電腦一體機(AIO)。成立初期,生產能力迅速提升,從2002年的10萬臺增長至2003年的15萬臺,并持續擴大生產規模。
公司旗下擁有AOC、Envision、Topview等自有核心品牌,其中AOC品牌在全球市場上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積極市場拓展與國際化,公司產品遠銷美洲、亞洲、歐洲、澳洲等全球多個發達及發展中國家,建立了龐大的市場行銷網絡。
公司成立于1999年,剛開始主要進行人才積淀和業務摸索。2001年,公司創建了國內知名的網絡游戲門戶17173.com,并開始網絡游戲開發,員工人數達到100人。
2002年,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國產網絡游戲《幻靈游俠》,并同步開發第二款游戲《征服》,同年還創建了網龍(日本)公司,并代表中國大陸廠商首次參展E3展會。
公司陸續推出了多款新游戲,如《魔域》、《開心Online》等,并加快了國際化步伐,產品覆蓋多個國家和地區。斥巨資購買國際頂級3D游戲引擎,儲備3D網游開發技術,提升產品競爭力。
網龍網絡公司在此期間榮獲了多項國內外大獎,如《福布斯》中文版“2008中國潛力企業榜”等,公司董事長劉德建更是成為登上《福布斯》中文版封面的網游創業英雄第一人。
近年來,網龍積極拓展教育業務,通過互聯網和VR/AR技術,構建全球最大學習社區,業務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等多個領域。
公司不斷推動技術創新,與多家知名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產業發展。例如,與沙特多方達成戰略合作,助力該國教育革新;與金山世游聯合發布《魔域手游2》等。
網龍網絡公司連續多年入選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并躋身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展現了其強大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
體電腦多用于商務辦公和影音娛樂,相比筆記本電腦擁有更大的屏幕,音響效果也更好,而且相對臺式機占地更小。今天就給大家推薦7個上榜品牌,性能配置與顯示效果俱佳。
蘋果是一體電腦的先驅之一,早在1998年就推出過iMac G3,現在的iMac也是一體電腦中最受認可的機型之一,根據DIGITIMES的調查報告,一體電腦全球出貨量長期位列第一,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領導者。
蘋果電腦最為人稱道的有兩點,其一是其出色的工業設計,無論是iMac還是MacBook都有著簡潔而凌厲的流線設計,甚至有人稱其為電子產品中的藝術品;其二是業界頂尖的屏幕,高色域、高色準的5K級分辨率屏幕使其成為高端設計行業的標配。
高質量+高價格是iMac的主要特征,絕大部分機型在萬元以上。由于Mac OS當前的游戲兼容并不算好,并不適合游戲玩家,所以iMac系列更多還是面向專業用戶或商業型用戶。目前僅剩iMac 24還在更新,新款是2023款,起售價萬元左右。
iMac 24 2023款其實就是核心配置常規升級,外殼和前代一樣,依然是多彩機身,屏幕維持了一貫的水準,分辨率達到4.5K,支持P3色域。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處理器換成M3芯片,單核性能和多核性能都有明顯提升,尤其還加強了GPU性能,補全了硬件級網格著色和光線追蹤能力,可以輕松勝任圖像處理和視頻剪輯工作,甚至已經開始有了一點游戲性能,相比此前的M1芯片提升巨大,所以M1芯片的舊款已經不建議購買。
iMac 24本身上也分基礎版和高配版,主要在芯片、接口類型和存儲配置方面存在差異:雖然都是M3芯片,但在圖形處理器上略有差異,高配版集成10核圖形處理器,4個接口,而基礎款集成8核圖形處理器,2個接口。也就是說,如果有高負載圖像處理和視頻剪輯等需求,外置設備較多,那么更推薦購買高配版,但如果只有影音娛樂或者是日常輕文檔辦公需求,基礎款就足以勝任,還更便宜。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iMac 24的問題是蘋果一貫以來的問題:標配8G+256GB的存儲配置太低,且不可擴展,基礎版接口數量太少,基本離不開擴展塢,而且這些接口全設置在了背面,插拔設備不夠方便,需要站起來才能找準位置。
聯想在2013年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PC廠商,全球市場份額常年居首,一體電腦雖然由于定位模糊的問題,在聯想產品線中算不上核心業務,但聯想也并未放棄這一市場,并且市場表現相當不錯。
聯想近兩年在一體電腦上明顯發力,新近推出的YOGA 27系列和小新系列口碑都還不錯,性價比也比較高,現在的主力就是YOGA 27和小新系列機型,入門級則有來酷系列,綜合性能或性價比明顯比其他廠商高一截。
YOGA系列是聯想定位最高的一體電腦,該系列性價比最高的應屬YOG 27銳龍版,R7-7840H的集顯性能在一眾一體機中鶴立雞群,外觀設計比較獨特,27英寸2K屏幕支持旋轉升降,還有RTX4050獨顯可選,不過在內部散熱空間緊張的一體電腦中,集顯才是最合適的。6000元左右價位,相比市面上同級別機型競爭力比較強,已經可以滿足一些比較輕度的短視頻剪輯、圖像處理之類的應用場景,只用于日常輕辦公需求或網課綽綽有余。
小新系列和筆記本電腦上的定位差不多,主要側重性價比,分為23.8英寸的小新24和27英寸的小新27。和上一代不同的是,2024款小新系列都是用的標壓處理器,并且全系列標配100Hz刷新的屏幕,這是YOGA系列都不具備的特性,不過小新系列一體機都不支持屏幕升降旋轉,而且分辨率也只有1080P,原則上更建議購買小新24,否則這個分辨率在27英寸屏幕顯示效果可能會有些模糊。
入門級別機器中則有來酷系列,這個系列雖然硬件配置稍微落后,但勝在價格便宜,只在3000元級別,不過該系列只建議買i5-12450H處理器的24英寸機器,N95和J1425都是賽揚系列處理器,性能非常孱弱,而1080P分辨率在27英寸屏幕上顯示效果不夠好,都不建議購買。
惠普是PC領域中的老字號,目前是全球最大的PC品牌商之一,常年位居全球前二。惠普PC產品線高度統一,此前一體電腦和臺式機、筆記本一樣分為Envy薄銳系列、星系列、戰系列和小歐系列,產品線縮減后,只剩下了星系列和戰系列。
星系列和戰系列雖然歸屬于不同的系列,但總體定位類似,大部分都是集顯,而且由于一體機并不是各大廠商的主力產品,更新頻率比較慢,星系列和戰系列也是如此,即便是新款機型,普遍也還是13代酷睿處理器,并不會像筆記本電腦那樣換裝成最新款處理器。
比如星24青春版仍然為i3-1215U這類前兩代的低壓CPU,TDP功率僅15W,雖然價格便宜,但性能過于孱弱,基本只能用作網頁瀏覽、極輕負載的文檔辦公類場景。
如果需要一定的性能,27英寸的星One系列或24英寸戰99系列會比較合適,戰99全系采用13代標壓桌面級處理器,所以買i3版的基礎入門款就行,不過最好保證內存在16GB以上,512GB起固態硬盤基本無需外接移動硬盤,機身側面和背部共擁有5個USB接口和1個type c接口,接入設備相當方便。
星One系列雖然也是低壓處理器,不過是基礎功耗35W的T后綴處理器,如i5-13400T,T后綴代表低功耗(相對H后綴的標壓處理器而言),通常這種處理器都是用在散熱空間小、不需要太高性能的一體機上,相比只有15W功耗的U后綴的低壓處理器強不少。
華碩是多元化做得最好的企業之一,涵蓋眾多3C數碼行業,而且都做得不錯,華碩一體電腦雖然數量不少,卻不是華碩的業務重心。
華碩此前的一體電腦產品線極為混亂,在售機型眾多卻都不成體系,各機型定位互相重合,近兩年整合了產品線后清晰了很多,在中國市場銷售的一體電腦主要是破曉V5系列和破曉A5系列,這兩款機型由內而外相似度都極高,外觀幾乎沒有區別,都是低壓處理器+三面窄邊框設計,屏占比很高。
破曉A5系列相對更新一點,用的是13代低壓處理器,不過最高只到i5-1340P,基礎功耗35W,在低壓處理器中是比較強的一檔,無論是核心數,基礎功耗都遠強于上一代的i5-12355U,單核雖然差距不大,但多核性能領先近30%,而且破曉A5和V5價位差距只在300元左右,并不算大,破曉A5系列明顯會更劃算一點。
和其他廠商同類機型一樣,破曉A5系列也更建議選擇24英寸規格,因為分辨率只有1080P,在27英寸屏幕上會有顆粒感,算是一個負面升級,大尺寸價格還更高,性價比遠不如24英寸機型。
戴爾在美國是商業用戶、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和消費者市場名列第一的主要個人計算機供應商,在全球PC市場份額中長期占據前三位置。
高質量的售后服務一直是戴爾最為人稱道的一點,但是相應地,由此帶來的品牌溢價較高,產品性價比相對較低,同配機型價格與惠普、聯想相比都要高一點,這也是戴爾一貫的品牌調性。
戴爾一體電腦產品線有2個:定位商務的OptiPlex系列為大中企業、政府部門以及教育機構設計,主要特征為高性能CPU+集顯或入門獨顯,已經慢慢淡出零售市場,實際上比較主流的只有家庭娛樂定位的Inspiron靈越系列靈越系列。
和筆記本電腦一樣,靈越系列一體電腦又細分為靈越3000/5000/7000,靈越3000和目前已經沒有在售的機型,只剩靈越5000和靈越7000,也就是靈越5421和靈越7720,這兩者分別對應23.8和27英寸屏幕,都是三面窄邊框屏幕,標配隱藏式攝像頭,但只是13代低壓處理器+集顯配置,適合辦公、影音或輕度圖片處理,不適合游戲用戶。
靈越7000雖然型號上要比靈越5000高一檔,但實際上完全可以看作是靈越5000的放大版,除處理器和屏幕尺寸外和靈越5000差別不大,最大的問題是屏幕尺寸放大的同時分辨率沒跟上,1080P分辨率配27英寸大屏反而會拉低顯示效果,而且價位太高,各方面都不如靈越5000。
橫向對比的話,靈越5000相對其他廠商的機型性價比并不高,i5-1335U雖然是13代處理器,但功耗也僅15W,核心更少的奔騰U300處理器性能則更孱弱,本來性能就算不上高,價位去到了5000元以上,這個價格已經完全可以買到標壓處理器一體電腦,比如同樣是一線大廠的聯想小新24,13代標壓處理器價位還不到5000元。
冠捷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顯示器代工廠商之一,顯示器出貨量已連續18年位居全球第一,而顯示器是一體電腦最核心的部件之一,這使得AOC在一體電腦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銷量一直不低。
AOC顯示器一直以產品線長、性價比高著稱,一體電腦也延續了這樣的市場策略,主攻大眾市場,其絕大部分機型都搭載桌面級標壓CPU,性能比U后綴和T后綴低壓CPU強上不少,價格卻不高。
AOC一體機數量此前是各大品牌中最多的,包括大師、戰神、的盧等一大堆產品,且存在多代機型同時在售的情況,以至于產品線顯得極為混亂,所以近兩年同樣縮減了產品線,只余下基礎入門的AIO大師系列和相對高端一些的的盧系列。
在14代處理器機型已經上市的當下,對于采用11代酷睿之前處理器的機型,一般都已不建議購買,大師734大部分機型都已經有些過時,僅建議選擇大師926、大師734中配備i5-12400H或i5-12450H,雖然這兩個都是12代處理器,但強在這是標壓處理器,性能相對13代的T/U后綴的低壓處理器依然具備性能優勢,僅需3500元左右,這兩款一體機都是觀影、輕辦公一體機,12代標壓處理器性能綽綽有余。
相比大師系列的入門一體機,6000元出頭的的盧948就完全是高端定位了,這是一臺設計視頻剪輯定位的一體電腦,所以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屏幕”,28英寸4K屏在分辨率上僅次于蘋果iMac,ΔE<2,i5-14400F標壓處理器+RM550獨顯配備也是一體電腦中的獨一份,RM550雖然不算高性能獨顯,但4G顯存不需要額外占用內存,相比集顯機器好不少,但用于AI創作場景恐怕力有不逮,AI創作普遍要求8GB顯存。
宏碁也是國內用戶相當熟悉的品牌,主要從事個人電腦、顯示產品等業務,PC是其支柱業務,在頂峰時曾達到全球第四,一直都是性價比較高的品牌。
和AOC一樣,宏碁此前的一體電腦系列非常混雜,鯊魚、麒麟、皓月、傲月、商祺、商朋、蜂鳥等多個系列在售,同樣存在新舊世代機型同時在售的情況,縮減產品線后只剩下了蜂鳥和商祺系列,全系列目前都是未配備獨顯的輕辦公一體機,并無高性能機型。
蜂鳥A24是宏碁當前性價比最高的一款,同時也是目前定位最高的一款,24英寸微邊框高色域屏幕,屏占比95%以上,最薄處僅12.5mm,搭配的是13代標壓處理器,所以即便是i3版本性能也不算太差,要強于13代i5低壓處理器,起步價位3000元內,i5版也不沒超過4000元,可以優先考慮。
而定位更低的蜂鳥2024款和商祺系列定位基本一致,價位也相近,彼此間基本就是外觀上的區別,商祺系列偏商用,所以外觀比較低調,純黑配色,蜂鳥系列偏家用,外觀顏值會稍微高一些,純白配色。不過不管哪個系列,都不建議購買N系列處理器規格,尤其是N100,基礎功耗僅6W,稍好一些的i3-N305也僅有15W功耗,低功耗就意味著低性能,N100處理器甚至不如當前手機的峰值功耗。
同樣的,蜂鳥系列和商祺系列也不建議買27英寸規格,因為這倆機型的分辨率都只有1080P,在27英寸屏上顯示效果不盡如人意,這兩臺機器的價位也差不多,i5-12400H/i5-12450H處理器,16GB內存+512GB硬盤的規格都在3500元左右,商祺系列會略微便宜一兩百元左右,看偏好選擇即可。
大、大、大、大!”最近幾年,很多東西都在追求一個“大”,手機要大屏幕、汽車要大空間,電視當然也是越大越好。
以至于現在很多人在選購電視的時候,在一定的觀看距離內,都是往大里挑。要的就是在家享受影院級大屏體驗,除了投影之外,就連傳統電視也開始卷“巨幕”,85英寸到100英寸往上都成了香餑餑。
屏幕是越大越好,但是一旦到達一個閾值,那就不是你想看就能看了。比如電梯裝不了、門太窄、墻體承重不足……導致用戶不得不花大價錢吊車入戶,還得付出拆門、拆窗的代價,這期間測量、送貨、安裝反復確認,可能長達半個月乃至一個月,著實勸退。
超百英寸電視入戶已經成了行業和用戶的共同難題,真的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嗎?哎,海信推出了號稱能百分百入戶的可!折!疊!激光電視L5K系列,共有100/110/120英寸三個尺寸。
今天100L5K就在這個房間里,那我們就來看看它是如何實現一卷一折,輕松入戶,對比投影和液晶電視又有何不同。
激光電視和液晶電視一個明顯的不同是,它分為投射畫面的主機和反射畫面的屏幕兩個獨立的組件。現在主流的激光電視都附帶菲涅爾硬屏,相比低成本的黑柵屏或者投影儀常用的白塑幕布,它的優勢在于抗光性好,帶來畫質體驗提升。
部分激光電視還會在菲涅爾屏上做進一步優化。海信激光電視100L5K使用的菲涅爾無源抗光屏便是最具代表性之一。
這塊屏最大升級亮點在于分成了高強度的折疊式框架和特制的卷曲式膜片,框架可以180°對折,膜片可以卷曲。
可卷曲屏幕演示
可折疊框架演示
而且呢,對折的框架就是整套系統中最大的一個組件,如此一折疊,一卷曲,全套100英寸的激光電視就這么進電梯了,驚掉大牙!這在同尺寸液晶電視是不敢想象的。
這時肯定有人關心,折疊框架和卷曲的膜片,對于屏幕的平整度會不會有影響?
事實上,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張拉緊的弓,通過足夠的張力維持整個框架的穩定和平整度。從而實現畫面0抖動,與菲涅爾硬屏相同的畫質效果。
安裝上墻自然也有專業師傅一手包辦,從屏幕的組裝、掛點的選擇,到畫面的調教,基本上40分鐘以內就能全部搞定。這種安裝過程,相比純散件的方案,也省掉了很多步驟和時間,讓入戶安裝體驗大大提升。
好了,咱們的100英寸“大電視”就輕輕松松的裝好了。哎,不得不說啊,看著確實是比普通的液晶電視更為震撼。而且啊,整個家居環境也非常清爽。想想液晶電視壁掛安裝,屏幕本來就厚,再加上掛架,產品突出墻面至少10cm,掛架與電線交織,不僅側面觀看不美,而且易積灰、難清理。
海信激光電視100L5K的屏幕雖然面積大,但厚度僅有2cm,相較同尺寸菲涅爾硬屏輕,更是同尺寸液晶電視的重量1/4。這樣的輕薄特性,讓安裝不受墻體限制,家中選擇了實體墻、藝術墻還是龍骨墻均可輕松上墻。
而且因為屏幕不通電,也沒有多余的背部結構,可以緊貼墻壁。那這也是液晶電視無法做到的,更不會像投影幕布那樣容易晃動,影響觀影。因為屏占比高和無縫貼墻,視覺一體感很強。再加上它的藝術畫廊模式,在不使用的時候可以化身成一幅畫作,變成家居藝術裝飾品。
再來看主機,由于是超短焦投影,投射比短至0.25:1,主機距墻僅需24.1cm即可投射百寸大畫面,一般家用電視柜即可滿足擺放需求,不像傳統投影儀那樣受距離限制。
主機整體采用黑金配色,左右兩側是大面積的散熱格柵通道,左進右出散熱高效且安靜。內部搭載了哈曼卡頓2.1.2音響系統,正面兩個全屏單元,頂部兩個天空單元,還有一個單獨的低音炮,5個喇叭3路功放,總共加起來能達到110W的功率。
因為主機屏幕分體式設計,不再受限于屏幕空間,揚聲器口徑可以做到更大,在足夠的功率加持下,看片兒的時候聲音夠大夠真實,就跟電影院里直擊心臟的感覺一樣。360°環繞立體聲場,聽音樂的時候也能獲得細膩的音質表現。這樣一套系統擺在客廳,那不就是把影院搬回家了。
當坐在這塊大屏幕面前的時候,超強的畫面沉浸感和視聽效果,這種體驗也是影院級的。要知道普通的黑柵屏或者是白塑幕布僅有2到3層的光學結構。而海信激光電視100L5K搭載的這塊菲涅爾無源抗光屏,足足有8層的光學結構,對畫面的亮度均勻性、增益效果更佳。
相比傳統投影,激光電視在白天的使用體驗會更勝一籌。海信激光電視100L5K主機內部采用了高亮度的激光光源,再輔以平整度超高的專用菲涅爾無源抗光屏幕,即使是白天也能看清屏幕上的黑場細節。
拉上窗簾,畫面該亮的地方足夠亮,暗的地方也暗得下去。像這種人物居中背景純黑的場景,背景亮度壓得下去,黑得純粹,主體人物的服裝、配飾、膚色真實還原,說明它的色彩表現同樣出色。
像是在看這種光鮮艷麗的動物羽毛,色彩層次分明、邊緣清晰,紋理都十分真實,4K分辨率帶來的畫面解析力確實是令人賞心悅目,每一個小動作小眼神在100英寸屏幕上活靈活現。
對于電影愛好者,這臺海信激光電視100L5K通過了IMAX Enhanced認證,意味著它還能滿足在家看IMAX電影的需求。播放符合IMAX Enhanced版本的片源,將呈現IMAX特殊畫幅,沒有上下黑邊,接近滿屏顯示。
在100英寸大屏上近距離觀看撐滿的畫面和音效都更令人驚艷的4K HDR電影,真是一場酣暢淋漓的視聽盛宴。
同時,海信激光電視100L5K還有一個4K MAX專區,包含超多的4K高碼率片源,主機內置128GB存儲空間,將影片快速下載到硬盤,隨時調取隨時觀看。接口也挺豐富,HDMI、USB、光纖等,可以外接電腦、硬盤、主機,擴展多種玩法。海信激光電視110和120英寸的L5K還具備1TB+NAS硬盤,支持手機PC資源互傳,超大存儲空間,不愁沒片源。
當然,同樣大尺寸,激光電視相比液晶電視、傳統投影,還有一大優勢便是更護眼。如果是液晶電視,85英寸以上需要超過3.5米距離才能正常觀看,而海信激光電視100L5K的100英寸大屏僅需3米觀看距離,同等距離液晶電視僅能選擇65英寸。
這正是因為,液晶電視為直射光線,距離太近會刺眼,難以正常觀看,但距離一遠,沉浸感又差了一截。激光電視光線經屏幕反射入眼,不會刺眼,可以做到更近的觀看距離,帶來更強沉浸感。再加上屏幕不通電,近距離也不用擔心屏幕的電磁輻射。
海信這塊菲涅爾無源抗光屏更采用特制柔光漫反結構,光經過屏幕的漫放射,映入人眼的畫面更柔和自然。8層光學結構的抗眩光層還可有效降低眩光現象,減少眼部疲勞。
海信激光電視100L5K的藍光光源的波長在449到461nm之間,避開人眼傷害最大的有害藍光區間。DC直流調光方式,光源無頻繁開關動作,0頻閃,都從源頭規避了給眼睛帶來的傷害,觀影更舒適。
和傳統的長焦投影相比,激光電視的超短焦投射方式觀影過程中即使在客廳中來回走動也不擔心光線入眼。海信激光電視100L5K主機還配備了人眼保護裝置,當檢測到有人距離主機過近,就會自動息屏,保護人眼。
家里如有老人小孩也能放心觀影。還能使用遠場語音控制,說一聲“海信小聚”喚醒語音助手,調節音量、搜索片源……24種語音識別,解放雙手。
總的來說,激光電視相比傳統的投影和液晶電視,確實有著不少的優勢。海信激光電視100L5K特制菲涅爾無源抗光屏更是為其畫面亮度、色彩、質感等大大增色,在激光電視中都稱得上是優秀。
更重要的是,創新的卷曲式膜片和折疊框架方案,解決了大尺寸電視入戶安裝難題,也大大減少了安裝成本。電視大屏化已是趨勢,并且還在增長,海信的這一率先變革,相信也會帶動行業的創新求變。
目前來看,如果想在家體驗百英寸大屏,又糾結于大尺寸電視的入戶安裝,這款海信激光電視100L5K是很好的選擇。超大屏幕可以輕松入戶,屏幕輕薄無縫貼墻,畫質出色,白天晚上都看得清,健康護眼,可看IMAX巨幅,110W大功率多聲道哈曼卡頓音響系統,超廣音域,妥妥的家庭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