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o Acutis于1991年在倫敦出生,不久后隨家人移居意大利米蘭。他在天主教信仰的熏陶下長大,經常為無家可歸的人提供志愿服務,并以其他方式行善。
Carlo Acutis于2006年因白血病離世,年僅15歲。除了其他愛好和興趣之外,他生前非常喜歡游玩《光環》《超級馬里奧》以及《寶可夢》。
2012年,他在去世僅六年后被封為圣徒,2018年被宣布為尊者,并在2020年被宣福。
神童”魏永康
文 | 黑馬奇說
編輯 |黑馬奇說
一位天才的隕落讓人感到可惜,他的離世更讓人悲痛。“神童”魏永康他的一生到底有著怎樣的曲折?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魏永康的傳奇一生。
東方神童
1983年6月17日,魏永康出生在這個瀕臨破碎的家庭中。此時,這個家庭全靠母親曾學梅的支撐。早年,父親魏炳南當過兵,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不幸負傷,最終導致下半身癱瘓。
雖然日子有些苦,但曾學梅從來沒有抱怨過。兒子的出生讓魏炳南夫妻倆很開心,給兒子取名魏永康,希望他可以永遠健健康康。
起初,曾學梅在閑余的時間便會教魏永康認識文字。時間一長,慢慢地她就發現兒子表現出超出常人的接受能力,這讓她更加注重對兒子的教導。
兩歲時,魏永康便已經認識兩千多個漢字,并且可以寫下來。
三歲時,曾學梅便開始教魏永康小學的所有課程,魏永康更是在一年內便吃透了所有內容。
1987年,曾學梅帶著年僅4歲的魏永康來到當地最好的小學,希望能夠讓兒子入學。校長怎么可能會答應!要知道學校里最小的孩子也有著6歲,太小了!校長一口氣給回絕了,讓曾學梅再等兩年,孩子大了再來。
“您就試試他,這孩子打小就聰明”。最終,校長還是松口了,決定試一試。無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的題,魏永康都能很快解答出來,而且答案都是正確的。
就這樣,魏永康成功入學。
1991年,年僅8歲的魏永康,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小升初考試,成功考入當時的縣重點中學——華容一中。
此時,魏永康“神童”的名號越傳越遠。可在“神童”的名號之下,他也只是一個年僅8歲的孩子。在學習上,他是一個名列前茅的好學生。可課堂上,魏永康是一個最不認真的好孩子。
魏永康有時候會在課堂上走動,但讓他回答問題,他總是能回答正確。他很安靜,并不會打擾到大家的學習,大家也對這個小弟弟充滿包容。
1993年,魏永康參與了華容一中高中部的擇優錄取考試,那一年魏永康才10歲。他再一次展現了自己的實力,成功地考入了華容一中的高中部。
在高中的三年里,魏永康展現了自己超乎常人的能力。參加了許多比賽,如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數學競賽等,更是獲得了很多的獎狀以及證書。這使得他“神童”的名號更加的響亮。
也正是這幾年,曾學梅為了能夠讓兒子更好地備戰高考,對魏永康的照顧更加的多。幫兒子穿衣洗漱,甚至是魏永康吃飯都是曾學梅親自喂的。
1996年,13歲的魏永康以606分的成績通過高考。這個分數并不是最高的,但對于一個年僅13歲的孩子,這并不是容易的事。
在母親曾學梅的建議下,魏永康報了當地一所叫做湘潭大學的學校。
魏永康的事情逐漸在華容縣傳開,人人都知道華容縣出了一個“神童”!在許多媒體的口中,魏永康更是被稱為“東方神童”。
大學是考上了,可學費怎么辦?好在,學校了解到魏永康一家的情況之后,免除了魏永康的學費。
其實以魏永康的年齡,完全可以再復讀一年。這樣既可以沖擊一下更好的學校,也可以暫緩一年時間。畢竟,魏永康還小,根本無法照顧自己。
1996年8月,曾學梅帶著魏永康來到湘潭大學報到。為了更好地照顧兒子,曾學梅在學校找到了一份保潔工作。魏永康的大學生活也正式開始了!
學生們都對這個13歲的小弟弟很感興趣,經常有同學過來找他玩。但曾學梅為了能夠讓魏永康更好地學習,都拒絕了。
在大學的幾年時間里,魏永康獲得了大量的獎狀以及證書,獎金更是不斷地往家里帶。
也正是在這樣的教育下,魏永康根本就無法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交際關系,獨立能力極差,這也為以后埋下了禍根。
2000年,17歲的魏永康接到了中科院的錄取通知書。魏永康在這個時候已經感到母親的不容易,于是勸說母親在家照顧父親,這次自己要一個人北上求學。
此時此刻,一直被母親照顧并沒有自理能力的魏永康,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決定將會帶來怎樣的后果。
天才隕落
正如我們所想,離開了母親的魏永康,根本就無法照顧好自己。
他的屋子從來不會打掃,衣服、鞋子也到處亂扔。衣服也穿不好,經常衣衫不整的在校園里跑。天氣熱的時候不知道脫衣服,天氣冷的時候不知道穿衣服。
只是生活上這樣也好,可是在學習上,他還是按照之前的去學習。
經常一個人窩在床上看書,一個人鉆在書堆里學習。從來不知道什么時間上課,導致曠課無數,甚至考試的時間都會錯過。對于畢業很重要的論文,也不知道去寫。
2003年6月,20歲的魏永康被中科院退學了,理由是魏永康的自理能力太差勁,知識結構不適應中科院。
接到消息的曾學梅瞬間被擊垮了,她連忙趕去中科院,乞求校方能夠留下魏永康。但魏永康的能力已經產生嚴重的下滑,而且他的自理能力極差,被校方給拒絕了。
很快魏永康被退學的事情被大肆報道,人們都將魏永康當做教育失敗的典型例子。
那段時間,不堪壓力的魏永康幾次離家出走,有一次更是跑到了廣西。當兒子被警察帶回來的時候,曾學梅所有的氣都消了,孩子健健康康的就好。
“神童”的練成與隕落
魏永康的“神童”之路,一部分是自身天資聰慧,另一部分則離不開他的母親曾學梅。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魏永康的隕落深受母親的影響。
曾學梅是一個很要強的人,她自己本身是有著高中文憑,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考上大學。
1978年,恢復高考。許多曾經的同學以及老師都來信,希望她能夠參加高考。但那個時候,考慮到家里的情況,曾學梅放棄了。盡管已經放棄高考,曾學梅還是堅持著每天學習。
1983年,魏永康出生了。起初,曾學梅只是教導魏永康識字。但漸漸地她發現,魏永康有著超乎常人的能力。為了能夠讓兒子可以專心學習,曾學梅漸漸接管了魏永康的衣食住行。
除了學習,曾學梅什么事都不讓兒子插手。到后來哪怕是擠牙膏、吃飯這樣的小事,她都給一手包辦了。有同學來找他玩 ,也都被曾學梅給拒絕了。
這就造成了,魏永康在人際交往和自理能力上,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
2003年,魏永康身上的問題爆發了。在失去了母親的照顧,他根本就無法保證自己的正常生活。導致能力不斷地下滑,最終被中科院勸退。至此,天才隕落了。
回歸凡人
看著兒子,曾學梅開始反思自己,覺得這些都是自己的過錯。重新拾起信心,曾學梅決定幫助兒子,讓他能夠獨立自主。
當時,華容縣人大得知這件事之后,特意提供給魏永康一份工作。
2005年,在干媽的鼓勵下,魏永康獨自一人來到上海。當時上海一家航天機構聽聞魏永康的事情后,專門邀請他去工作。
來到上海的魏永康,不僅得到了一份工作,還遇到了屬于自己的愛情。那是一位來自湖南邵陽的姑娘,這個人也是魏永康后來的妻子付碧。
2008年,魏永康和付碧在經過三年的時間,最終走向了婚姻的殿堂。他再也不是曾經的那個小神童,現在的他是一位疼愛妻子、懂得生活的好丈夫。
2009年,魏炳南去世了。老家只剩母親孤零零的一個人,魏永康和付碧決定在邵陽安家。他們將母親接了過來,一起生活。沒過多久,付碧也為魏永康生下一兒一女,日子也更加美滿。
不過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曾學梅和付碧產生分歧。付碧希望能夠給孩子留下一個快樂的童年,看著堅持的兒媳婦。曾學梅最終放棄了,她決定尊重兒媳婦的意見。
2015年,夫妻兩個在老家邵陽買了一棟三層的小洋樓。生活雖然平淡,但兩人都很珍惜這份幸福。
因病逝世
2021年11月9日,在吉林出差的魏永康,被服務員發現倒在賓館里。據說當時魏永康的電腦還開著,上面正顯示著一個軟件的半場品。他是這樣努力的工作,想來是想要為家人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
2021年11月17日,魏永康的妻子付碧發布訃告,告知大家魏永康突發疾病與世長辭,同時向社會上的各界人士表達感謝,感謝大家的關心。
結語
事多有無常,誰又能想到38歲的魏永康,就這樣突然離開了。對于魏永康以及他的家人來說,平靜美好的生活向他們走來。卻又突然將他們分開,這是最痛苦的吧。
國歷史上的神童很多,他們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璀璨奪目。
古有12歲就成為宰相的甘羅,小小年紀出使趙國,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口吐蓮花,兵不血刃地為秦國取得十幾座城池。還有一代梟雄曹操的兒子曹沖,自幼“若成人之智”, 天賦異稟,聰明仁愛,讓“曹沖稱象”的故事千古流傳。更有北宋時期的方仲永,5歲時無師自通,下筆成文。“指物作詩”,一度被百姓稱作“神童作家”,甚至驚動了大名鼎鼎的王安石慕名到訪。
(甘羅)
今有被公認為全國“第一神童”,13歲就被中國技大破格錄取的寧鉑,以及滾著鐵環進入大學校園的11歲“神童” 謝彥波等等。
但這些神童的結局大都令人唏噓不已,要么天妒英才,早夭病逝,要么迅速凋落,淪為凡人。
曹沖在年僅13歲時就撒手人寰;甘羅在一夜成名后,也是再無消息;方仲永的跌落神壇,成就了王安石的千古名篇《傷仲永》;寧鉑最終選擇出家為僧,終生與青燈古佛為伴;謝彥波則一度留學美國。最終連博士學位也沒拿到,只能回國教書。
出生于1995年的張炘煬,又是一個“神童”。
小時候的張炘煬異常聰慧,兩歲半的時候,就能在3個月的時間里,認識了1000多個漢字,5歲上小學一年級,一個月后轉為二年級,又在一個月后升入三年級,其后用5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三年級的所有課程,直接跳過四年級,在6歲時升入了五年級,五年級的學習同樣只花了兩個月。一年后,張炘煬進入初中學習。
在安靜地完成了兩年的初中學習生活后,張炘煬直接來到了盤山縣高中讀高三。
2005年,10歲的張炘煬高中畢業參加高考,因沒有身份證,只得靠著派出所開具的一張臨時戶籍證明,才完成了高考的報名程序。
高考結束后,張炘煬以總分505的成績了考取天津工程師范學院,破紀錄地成為了國內最小的大學生,成為當年高考的最大新聞。
(張炘煬舊照)
張炘煬的奇跡還在延續,2008年,13歲的張炘煬通過了北京工業大學的復試,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碩士生。2011年,16歲的張炘煬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學專業錄取,成為了國內年齡最小的博士生。他學習生涯中的每一個臺階,都在刷新著記錄。
這樣的經歷,在別人眼里,無疑就是個無法復制的奇跡。因此,人們都把張炘煬當作“傳奇”,說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
但這些經歷在張炘煬自己眼里,反倒顯得云淡風輕。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這都是我努力拼搏的結果,跟天才沒有任何關系。唯一遺憾的是,沒能在高中階段辛苦一場。”
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他同齡人的問題,同樣出現在了張炘煬的身上。
由于張炘煬太小,在升入大學后,父親張會祥幾乎用盡了自己所有的時間來陪同和監管。尤其是在張炘煬讀碩士期間,13歲的他沉迷電腦游戲而不能自拔。在父子間的一次劇烈沖突后,傷心的父親在一氣之下深夜離開了北京,步行50多公里回到了廊坊。父親希望用這種殘酷的方式懲罰自己,也懲罰張炘煬,希望他回頭是岸。
但張炘煬顯然沒能明白父親的苦心,他仍然將所有時間都浪費在了網絡游戲上,面臨著掛科和碩士無法畢業的情況。
好在及時回頭的張炘煬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在父親夜以繼日的陪同下開始了惡補,一切似乎又重回正軌。
但就在臨近碩士畢業時,張炘煬又向父母提出要求,希望他們在北京為自己全款購買住房,否則他就不會參加碩士論文答辯,也不會參加博士的考試。
(張炘煬舊照)
張炘煬的這一舉動,隨即引發輿論關注。大家紛紛解讀為,這是張炘煬在逼自己的父母。要知道,父親只是一個靠薪水吃飯的普通公務員,這點收入要在北京購房,無異于癡人說夢。被逼無奈的張會祥,只好在離兒子文論答辯的最后一天,在北京租下了一套住房,哄騙張炘煬是買來的。
就這樣,張炘煬好歹通過了碩士的論文答辯,順利地拿到了碩士學位。
之后,張炘煬也順利的考上了博士生,就讀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距現在已過去了將近8年。
這期間,據說張炘煬和父母都不希望被媒體太過關注,很少有他的消息傳出。也不知道張炘煬是否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或者已經又在別的領域續寫輝煌。
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希望這個“神童”能一切如意,能將自己的天賦持續下去,兌現當初“我要成為王者”的豪言壯語。在自己研究的專業上,為國家和民族作出應有的貢獻,不要浪費了自己的天賦,更不要重蹈王思涵、張滿意或者寧鉑等人的覆轍。
(參考資料:《十六歲博士張炘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