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倫eo24版《青花瓷》。
粵語填詞:牛牛爆。
歌詞故事背景:男主在展覽館看到一個青花瓷,正當沉迷欣賞的時候,青花瓷上面突然浮現出女主的畫面,故事就這樣出現在大家的面前了。
音樂平臺已上傳,搜索:牛牛爆。
畫里是你,那情態,勾起我憶記。仿似共你,帶著笑,滿街的印記。從何說起,講我知,故事里生死。好比這漆黑之中的那出戲。展覽未散,卻在嘆,往事杯中醉。遺留倩影,歡笑聲,總揮之不去。往事往心中拼命錐,此時畫里你已漸漸隱去。鮮花鋪滿窗臺,像置身花海。心中那俏影誰,遺忘煙雨里。在這刻記不起我心中的最愛。像小雨點融入了深海。鮮花鋪滿窗臺,像置身花海。想跟她到裝來,前世都感慨。明月光照映在這悲傷的記載,唯一的真愛。
周杰倫eo24版《青花瓷》,粵語填詞:牛牛爆。
兒街參考 · 出品
作者 | 林默
1
對于一個二三四五六七線藝人,最傷心的事莫過于跟頂流一起走過機場。聽著人家那邊山呼海嘯的關于愛的呼喊,自己這邊只有寥寥幾個鐵粉追隨,以及,路人上下打量的目光,每道目光都在說“唉,這不是那誰嘛,叫啥來著,就是演那個啥的”。
對于一個二三四五六七線藝人,比跟頂流一起走機場更難過的,莫過于跟頂流一起從品牌方借衣服。五月驕陽,頂流穿的已經是最新春夏款,自己只能穿著厚厚實實的秋冬款,去年挑剩下的。
對于一個二三四五六七線藝人,比跟頂流一起借衣服更喪氣的事,是發現互聯網圈的跨界思維竟然跨到了娛樂圈。殺死諾基亞的不是三星而是蘋果,新晉頂流的不是吾輩二三四五六七線藝人,而是一只牛。
我是認真的。
人類能給一個藝人的最高禮遇,這只牛的飯圈,都做到了。
有人享受砸錢捧愛豆的快樂,有人在這只牛那里收獲養成感。
有人用楊超越做屏保逼退水逆,有人用這只牛擺陣招財。
有人徹夜蹲守愛豆的演出票;每天早上都有烏央烏央的人守在手機屏幕前,等著用積分兌換這只牛的限量發售。
粉絲旅行要穿愛豆的應援色,也有寧可不帶女友也要帶著這只牛走四方。
有人追滿愛豆的全球演唱會,有人集齊牛牛的周邊。
有比私生飯更私密的關切——疫情期間,粉絲沖進評論區,叮囑這只牛千萬不要外出;炒股賠了錢,他們攬過這只牛暴捶一頓。
也有比死忠粉更堅固的羈絆——元宇宙里,粉絲給牛牛定制形象、解鎖穿搭、收藏裝備、曬圖打卡,建起一片潮流有趣的新天地。
不要以為它只是手辦圈的某個新晉公仔,這只牛不僅是券商界的網紅,收割了一批混跡港美股圈的老司機,在香江對岸它早已破圈,看到它隨便一個小朋友都能脫口而出“ngaungau”(牛牛粵語發音)。
牛牛是誰?
關注港美股的股民對這只牛一定不陌生,它是具有強社交屬性投資平臺富途,推出的IP吉祥物。
作為科技券商中首屈一指的網紅,富途的這只牛牛名震江湖,圍繞著它的表情包、周邊、時令禮品都成了股民們爭相搜集、晾曬的好物,是居家旅游饋贈親友的必備佳品。
一個券商品牌用一只牛作為自己的IP,這點并不稀奇,畢竟誰還不是想在這片波詭云譎的韭菜地中得一祥瑞加持。
就像每次路過交易所前面的牛,我們都忍不住湊上前,伸出小手摸一下。
然鵝,沒有哪所交易所面前的牛不是一臉怒氣,睥睨著附在牛蹄上的姆們,那傲氣的小眼神仿佛在說,“小樣兒,就你也配想賺錢?”
今天,富途牛牛成了股民愛豆。
可見,牛與人之間的問題,不出在牛身上,人才是。
2
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是沒有想過養吉祥物的,特別差錢的除外。
從鵝廠的鵝,到東廠的狗,從百度的熊,到阿里的貓,蘇寧的小獅子,美團的袋鼠,盒馬的河馬,知乎的北極狐,釘釘的尖尾雨燕,珍稀動物都被請進場,平凡的動物一生生一窩。
吉祥物太多,大自然留給互聯網公司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然鵝,吉祥物常有,人們能記住的吉祥物,這么多年也只有那么幾小只。
牛牛的重要創造者,是富途的創始人李華。
在創業之前,李華的身份是騰訊的第18號員工。
跟原生家庭同樣重要的,還有原生工作。
鵝廠出來的人,體內都流著鵝廠的血,身上都粘著鵝廠的毛。
據說20多年前,騰訊第一次參加深圳“高交會”的時候,馬化騰用QQ的企鵝形象訂做了一批陶瓷存錢罐作為禮品發給參展的客戶,來看展的人不多,但領儲蓄罐的人倒是排起了長隊。
鵝廠的工作經驗,讓李華體感到一個有溫度的IP,能帶給公司和用戶怎樣的連接感。
在創業之前,李華自己炒美股和港股,最深的體會,是時不時會陷入“無知、無助、無聊”的狀態中——開戶麻煩、交易行情不穩定、軟件交互很粗糙、客戶服務漫不經心,以及收費非常高。
炒股,簡直是比暗戀還要孤獨的事。更何況是在自己語言不熟練、交易規則不熟悉的港股、美股市場。
交易中的問題可以通過技術解決。而情緒上的孤獨,則可以有一個IP形象與之相伴。
決定去創業做一個更好用的港/美股投資App后,開發一個全程陪伴用戶的IP形象,就成了李華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在出道的最初,牛牛的工作是做投資者教育的。
搞不明白交易規則,不要再抱著試試看的心情買一個療程的了,牛牛教你!
你賺了錢不好意思開心,牛牛替你傻樂出來。
你虧了錢羞于講,牛牛來幫你淚水滂沱。
用牛牛分享炒股成績,還有一個重大的隱藏好處——讓炒股的人類,依然能有朋友。
炒股的人和炒股的人日常分享的最多的是什么?
答:段子。
每一個發給你炒股段子的朋友,可能都想抱住你大哭一場。
發段子的人,不是不想跟朋友分享自己的炒股戰績,只是不想談到具體錢數。
畢竟,賠的多了,怕自己尷尬到沒朋友。
賺的少了又表現得太高興,怕這種沒見識的行為,導致自己沒朋友。
賺的多了,想什么呢?怎么可能賺的多呢?
但是在牛牛這里,有餅狀圖、柱狀圖等等各種不同的圖形分享工具,充分滿足一個投資者各種暗戳戳的小心思。
你只需要看到我的智慧,不需要看到我的錢包。
我們可以為了共同的貪婪恐懼抱頭痛哭,但不用再深探,誰的失血量更大。
錢是不平等的,但賠了賺了的經歷是需要共振的。
以牛牛為精神圖騰,富途還聚攏起投資者打造出一個線上社區“牛牛圈”,在此可以跟牛人大咖對話,可以點評個股、分享投資心得,看資訊、看專欄、看直播、看課堂。
當然投資者還能在“牛牛圈”刷交易黑話。追星也好,炒股也罷,每個群體都有專屬語言篩選興趣和觀念相近的同好,在你一言我一語里得到陪伴。
炒股,一場注定的孤軍作戰中,人們依然需要看見和被看見。
金融,一個總是和冰冷相關的行業,人們依然渴望溫度。
富途牛牛App日活躍用戶數(DAU)最高峰值曾突破了120萬,正式邁入“百萬級日活App”行列,截至目前,富途全球注冊用戶數近2000萬,富途牛牛在中國香港地區已成為第一大在線投資社區。據富途2022年Q2交易日計算,平均每個交易日在社區活躍的香港用戶達到35.5萬,平均每個交易日香港用戶產出UGC內容超8萬條,香港用戶平均在富途牛牛App的日均停留時長達30分鐘。
3
一個新的營銷鐵律,正在今天冉冉升起——要做一個有溫度的品牌。
怎么能有溫度呢?先抄別人家熱氣騰騰的作業吧——于是,你能看到有人模仿海底撈的無微不至,有人膜拜臺灣誠品的文化感,有人也想搞三頓半一樣的返航計劃。
有的品牌以為跟用戶的互動,就像某貴公子充滿激情的撩動,輸出20年前的價值觀,說著10年前的土味情話。
以及一種通用的想法——搞一只別人家那種吉祥物,日常能替企業站臺,代品牌跟用戶套近乎。
危急時刻,還能養寵千日,用寵一時。
疫情期間,釘釘求饒,小雨燕替父認慫,少俠們怎么再忍心對一個“五歲的孩子”苛責。
當年企鵝錯吃假辣椒醬,小企鵝代父背鍋,帶著哭腔承認“干啥啥不行,吃辣椒醬第一名”,你怎會不生出一絲對南山必勝客多余的憐惜。
那些眼巴巴看著別人家吉祥物的公司,可能不知道,養一只生機勃勃的萌寵,簡直是堪比雞娃的工作。
在富途牛牛出世前,富途的設計團隊改過無數稿。每出產一個相關周邊,設計人員都要仔細手繪出每個細節。
公司還特意開了一個叫“富途設計”的公號,很多牛友都會在上面給牛牛提意見。
二十四節氣,牛牛各有各的扮相,而不是過啥節都喊粉絲去吃餃子。
不僅有本土化的形象,也有在世界名畫中的出場。
每一款周邊,時令禮品,從內核到外包裝,都有質感到超出了一個普通周邊的顏值。
溫度,是一下一下,在后臺與人心間摩擦出來的。
公眾認知里積淀下的有溫度的品牌,不會一驚一乍,但每一個動作都能感受到一些細節,那些細節關乎用戶真正的需要,除此以外絕不打擾。
那些行為背后能感受到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家公司;是真心的陪伴用戶,而不是刷公司自己的存在感;是人文關懷,而不是品牌關注。
陪伴牛友們走過十年的富途,正在讓脈脈溫情涌向更多人。10月25日,富途控股與全球慈善機構——國際許愿基金會簽約,向該基金會捐贈20萬美元。雙方將在未來一年里,幫助全球患重病的“愿望童”,即申請愿望的小朋友實現定制化愿望,給其提供一次夢想成真的人生體驗。
投資者陪牛牛成長,富途讓愿望成真。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大家都有最長情的告白。
富途高級合伙人、高級副總裁徐禮說,我們希望將更多善意傳遞給全社會,更好地實踐企業社會責任。
用戶又不傻,哪個品牌是真的有溫度,哪個品牌只是想給用戶輸點兒想你的液,還是分得清的。
如果品牌IP界也有頂流、二線、腰部、踝部,希望下一個開發吉祥物的公司,不要再整出一只腰部以下水準的吉祥物。
尷尬了自己倒沒什么,關鍵是,對于一只吉祥物,最尷尬的事莫過于,它都無法為自己帶來吉祥。
貪財好色的花兒街致力于為大家帶來更有價值的閱讀。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花兒街參考(zaraghost)、作者,侵權必究。
近有個詞頻繁被提起
它就是:本地撈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就覺得好疑惑
本地撈是什么意思?
我們來看看網絡對這個詞的定義
本地撈的意思即是:
本來說粵語(或白話)的本地人,
不管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
他們的小朋友都不說粵語(或白話)
只是說普通話
01
E友發帖
@柱棠18938126:羅定現在太多本地撈了,唔知系家長懶教白話,還是有意讓小朋友成為本地撈。
聽說,一個人能講幾種語言的,思維是十分靈活,特別是會講粵語!希望幼兒園老師能多教教粵語,傳承華夏幾千年的語言!
這個話題一出
就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多數網友持反對意見,
反對派認為:
在家里面就應該說白話
02
網友評論
@閃耀星空:現在所接觸的知識都是以普通話來表達,普通話不精通就真廢了。
@一路向前沖:家長問題,回到家絕不能講普通話。
@Ken_鋒:現在的小朋友看的電視,全是普通話,所以他們一開口就講普通話。
@陳*文:唔只羅定,成個廣東都系,我在佛山同事滴細佬個個都是同屋企人講普通話,連佛山本地人都系。
@蹉跎歲月 :我的小孩回家就講白話的,甚至方言,我大姐定居深圳,孩子深圳出生長大的已參加工作了,出外講普通話,回到家,回到家鄉一樣講方言,我大素龍的正宗方言。
@小吳同學:其實到哪里說什么話,這樣子最好,不像有些人,出去外面打兩日,回到家里,開口埋口都是外地的口音。
@唯獨喜歡你:在家必須講自己的話,親切感好很多,出外邊自由。
小編認為有位e友說得比較在理
也順帶解釋了
為什么現在很多小朋友
只是說普通話不說粵語的情況
@梵天:首先,學校只教普通話,很多老師也來自外地。第二,慢慢地,羅定外來人口也在增長,之前我在天潤廣場,看到好多大人都是說普通話的。第三,現在國家大力并強制推行普通話,別說粵語,其他地方的方言也收到比較大沖擊。
最后,隨著交通越來越發達,人口流動性會越來越大,大家溝通肯定都是統一語言,最后普通話將會完全普及,這是必然,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適應新趨勢。
很多人反對自己下一代
只是說普通話的現象
因為作為一個地道的廣東人
他(她)們深知母語對于維護地方文化
和維系身份認同的重要性
小編覺得絕大多數人
無必要執著于“標準普通話”
普通話作為一種工具
大家能聽得懂交流就夠了
可能是孩子本身也沒到年齡
沒有意識到說粵語的重要性
假以時日,家長潛移默化影響
也許他們自然就會去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