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WeChat:yxsjzz)

    來源:DCfever

    如果電腦過熱,可以加裝散熱風扇或金屬散熱片,數碼相機若出現過熱情況,又可以如何解決?攝影師Brian Windle利用 3D 打印技術,自行為相機量身訂造專用掛架,以便裝上兩把散熱扇,加強相機的散熱效果。

    索尼 A7 III 機背加裝了兩把散熱扇加強散熱,據稱有助減少照片噪點。

    眾所周知,索尼 A7 III 機身設計分緊湊,當使用高解析度且需要拍攝長曝光照片時,機身有機會出現過熱問題。對Brian Windle 而言,為防止日后在極端情況下使用 4K 影像功能時出現過熱問題,于是未雨綢繆,自行設計一款「風冷」裝置,裝到相機上,務求保持相機在最佳的工作狀態。

    散熱器以 USB 外置充電池作電源,掛架則利用 3D 打印技術制作。

    從照片可見,此散熱器以 USB 外置充電池作電源,并需要先掀起機背屏幕,才能裝到緊貼機背的位置上。

    有興趣嘗試自制這裝置的朋友,可到 Thingiverse 下載打印設計圖,自行打印。數據指出,用戶還要自備一條 USB 電線、2 把計算機用散熱扇,以及 8 顆螺絲和螺母。

    他強調這個散熱方法很有效,相片的噪點有明顯減少,但同時也要承受不少風險。他提議此方法只求分享個人經驗,不建議其他用戶盲目模仿。

    來源:DCfever

    索尼將于今年 MWC 展會發表采用 21:9 比例屏幕及三鏡頭主相機的 Xperia XZ4。最近有傳 索尼 將會為此機加入名為 「Mugen」的圖像處理器,或許會令畫質提高不少。

    「Mugen」這個名字,應該是日本漢字「無限」的拼音。由于去年 索尼 首款雙鏡頭手機 Xperia XZ2 Premium,加入了「AUBE」 圖像處理器,用作將黑白及彩色的影像融合?!窶ugen」圖像處理器的誕生,有可能令 索尼 Xperia XZ4 成為首款可以將 3 個鏡頭拍攝影像融合的手機。

    索尼 Xperia XZ4 的三鏡頭相機中,有傳會以 5,500 萬像素 f/1.6 光圈標準鏡頭、1,600 萬像素 f/2.6 遠攝鏡頭及 30 萬像素 f/1.4 TOF 鏡頭組合。拍攝能力能否挑戰當今最強的華為 P20 Pro 真是要比比才知道。

    點擊以下關鍵詞

    查看往期熱門內容

    老照片丨美國夫妻拍中國丨致青春丨紫禁城丨80年代談戀愛丨普京青澀照丨爆紅暖心照丨自拍丨航拍

    熱議丨火箭少女丨拼多多丨女人丨借相機丨攝影師男友丨毒雞湯丨男人自拍丨譴責丨20萬影賽

    名人丨周潤發|黃覺|陳冠希|吳彥祖|蜷川實花

    打卡地丨商場|宜家|海邊|廣州|深圳

    攝影技巧丨街拍丨構圖丨省錢丨美食丨手機大片丨曝光技巧丨道具丨倒影丨煙花

    修圖丨PS丨Lr丨HDR丨風光丨旅拍

    『影像視覺●新媒體實習編輯』招募中

    有興趣的小伙伴請在公眾號會話回復“實習”獲取招聘詳情

    跟著影像君三步走,給你每天不重樣的新鮮視覺

    動動手指,給影像君加個雞腿

    制空調扇降溫小妙招。

    自制空調扇你們有沒有嘗試的?就是電風扇前面加幾個漏斗形的雪碧瓶,你們有嘗試成功的嗎?現在天氣越來越熱了,如果是開空調吹一會就感覺太冷,如果是睡覺開一夜第二天起來又不舒服,嗓子太干了,所以想看看你們有沒有嘗試成功的。

    如果是真的可以,那我也準備去搞一個,這讓我感覺也好像是一個商機,提醒你們一下,看看你們誰有興趣去造福社會。

    如果真的有制冷效果,我感覺完全可以用橡膠材料來批量制作成帶有漏斗型的電風扇套子,這樣買回來直接一套就可以使用,而且成本肯定也比開空調要節約很多,就算是24小時開著也不怕,而且吹出來的風不干燥,也比較舒服。

    當然這也只是我的奇思妙想,或許現在早就已經有了,只不過是我不知道,反正就是看看還有哪些朋友可以提一些意見,比如夏天的降溫小妙招,反正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者:咱是傲嬌

    之所以想寫這么一篇攻略,是因為從13年底開始,折騰的重心又開始往臺式機傾斜了,而且基本都是折騰的ITX小機器,大家開始看這一篇之前可以先看看我的ITX折騰之路,還能起到前情提要的作用

    窮車富表Diao絲電腦 篇四:我的ITX折騰之路

    應該說折騰的越多越發現,機箱散熱這塊的水要比其他部件都深的多:純硬件配置方面只要你有錢就基本都能買到你想要的最好的,而機箱散熱這塊可絕不是錢能解決一切問題的地方,因為各種各樣的物理限制會讓你有錢也花不出去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你看上了前段時間眾測的這款機箱,站在他面前八竿子也打不走就認準了要買他

    FD(Fractal Design)Node 202 Slim機箱 立臥兩用/ITX主板/SFX電源/智能...

    然而這款機箱的CPU散熱器限高只有56mm,而且因為結構太緊湊的關系根本上不了一體水冷,手持6700k和無數票子的你,既想超頻又想得到漂亮的CPU溫度,最終大概只能含淚放棄這款機箱了

    通過這個比較直觀的例子大家應該也能明白一個道理,對于ITX小機箱來說,因為可能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物理限制,機箱和散熱的選擇其實是一體的,選擇了一款中意的機箱之后,與之搭配的散熱方案基本就被限定在了一兩種之內。有了這個結論在前,其實這篇文章就不僅僅是選購散熱器的問題了,而是如何在與機箱兼容的情況下選擇散熱方案的最優解

    ————————————————————我是分割線————————————————————

    現在回想一下我折騰過的3個機箱:V3+、U1和UMX1 plus,其實已經涵蓋了目前比較主流的ITX機箱結構,但是為了讓本文更嚴謹,我們還是先來看看老牌機箱大廠聯力這些年推出的ITX產品線吧,基本把目前ITX機箱能玩的結構都玩了個遍

    如果把這么些機箱的內部結構圖都看過一遍之后,可以發現一個規律:目前在ITX這樣寸土寸金的機箱尺寸里,散熱器的選擇范圍很大程度上被電源的安裝方式所決定。而根據電源的安裝方式,我們可以從聯力的這27款產品中總結出這么幾大類

    首先是很傳統的,電源安裝在主板上方的模式

    從背面的結構就可以看出來,電源和主板的安裝位置。應該說這樣的結構是比較傳統的,也有很多廠商在采用,比如我的ITX處女機V3+就是這樣的結構。這種結構的好處在于能壓縮電源和主板一起所占用的體積,同時還能兼顧獨立顯卡的位置;而壞處同樣也很明顯,那就是極大的限制了CPU散熱器的高度,而且電源風扇會和CPU風扇搶風,比如我們可以看到這款機箱的CPU散熱器限高只有70mm

    第二種是目前比較主流的,電源和硬盤單獨設計倉位來安裝,比較經典的產品比如Q33

    可以看到這其實是個分層的結構,主板在上方,而電源及硬盤在下方,這樣的好處是電源不會成為限制CPU散熱器高度的因素,但壞處是為了保持體積的小巧,顯卡的長度受到了限制

    此時最大的CPU散熱器高度達到了180mm,基本可以無壓力安裝所有類型的散熱器,但與此同時顯卡的長度被限制在了220mm,基本只能上ITX小卡了

    而這種結構在最近又出現了一種改進版

    可以看到這種結構其實就是把Q33的結構放倒了,同時將主板的安裝方向旋轉了90度,我折騰的第三臺UMX1 plus其實也是這種結構。此時CPU散熱器高度的限制就主要來源于機箱整體的寬度了,可以看到此時的限高是140mm

    第三種其實就是最開始例子里那款機箱的立式結構,主要特征是通過轉接卡將顯卡的安裝方式從垂直于主板變成與主板平行,聯力也推出了若干這樣的產品,比如這款Q12

    采用了SFX電源,具有獨顯安裝能力,但是這樣一來CPU散熱器高度就被機箱的寬度給限定在了一個很小的范圍,這里是55mm,正好和最開始舉例的Node202相仿

    而如果不是那么追求機箱的寬度,聯力還有一款O5,是稍微寬一點的立式結構

    此時CPU散熱器限高稍微寬裕了一些,但也只有70mm

    而除了這些常規的產品之外,聯力其實還有采用定制散熱器及電源的機箱產品,比如這款Q05,為了追求絕對體積采用了類似服務器產品的離心扇散熱方案,這樣的產品這里不多做討論,如果對這樣絕對迷你但是完全犧牲獨顯安裝能力的產品感興趣,其實另外一家廠商AKASA有更多的產品推出

    根據上面的梳理,大家不難看出,現在ITX機箱的CPU散熱限高以50mm為界,大致可以分為80mm、130mm和180mm三檔,那么下面我們就根據這個條件來看看到底應該怎么選擇散熱器

    首先來看看80mm檔

    其實這一檔算是最好做選擇的一檔了,因為物理高度的限制太大導致了選擇余地很有限:要么就是下吹式散熱器,要么就是一體水冷

    先來說說最傳統的下吹式散熱吧,這種散熱器的適用性最廣泛,而其中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無疑就是intel原裝散熱器了吧intel這么多年都沒有大改原裝散熱的形式足以說明這種散熱器的可靠,所以如果不是對溫度特別敏感的用戶,原裝散熱是肯定能滿足日常使用需求的,而且高度上不會有任何的兼容問題,淘寶的價格也很便宜

    intel原裝散熱器

    也正因為原裝散熱便宜夠用,任何比原裝散熱器貴卻沒有采用熱管結構的散熱器都是耍流氓,沒有購買的價值,比如這樣的

    九州風神(DEEPCOOL) 玄風AMD CPU散熱器 (AMD平臺/12公分超靜音風扇)...

    而如果原裝散熱滿足不了需求的話,第三方廠家的下吹式散熱選擇空間就非常大了,按照熱管的數量就可以分類

    比如最低端的雙熱管產品,各廠商幾乎都有相應的產品,比較便宜的如這幾款

    喬思伯(JONSBO)HP-200 INTEL平臺超薄下吹CPU散熱器 2熱管 9CM靜音風扇...酷冷至尊(CoolerMaster)獵鯊V200 CPU散熱器(INTEL平臺/2熱管/靜音風...超頻三(PCCOOLER)刀鋒 超薄 多平臺CPU散熱器(27mm超薄尺寸/雙熱管/靜音)...ARCTIC Freezer 11 LP HTPC散熱器 支持775/1150/1155/1156 小機箱CPU...

    一般來說雙熱管的產品不會比原裝散熱的表現好太多,畢竟熱管就兩根,也變不出什么花來,所以超過100的雙熱管產品最好就不要再考慮了,當然,你有信仰的話除外,比如200多的銀欣

    銀欣(Silverstone)SST-AR05 多平臺CPU散熱器 (薄型3.7公分/ 熱導管直觸...

    比如300的貓頭鷹

    貓頭鷹(NOCTUA)NH-L9i 雙熱管下壓式CPU散熱器 37mm ITX 薄款散熱器int...

    然而高端雙熱管下吹散熱器也有他存在的意義,比如那種立式結構的機箱,散熱器限高55mm左右,四熱管六熱管下吹式的規模根本塞不進去,此時就只有高端雙熱管能給你帶來一步到位的感覺了

    隨著熱管數目的增加,就開始比較考驗散熱器的設計經驗了:熱管的彎折方式和散熱鰭片的排布做工等等。大品牌的同類產品一般來說會有更好的性能表現,但是價格往往也會更高。根據我自己的使用經驗,國產的ID-cooling是一個不錯的選擇,3456根熱管都有對應的產品,而且價格比較親民

    三熱管

    ID-COOLING IS-40靜音版 多平臺薄型下吹CPU散熱器 三熱管9cm溫控靜音...

    四熱管

    ID-COOLING IS-40pro Intel平臺薄型下吹CPU散熱器 四熱管9cm溫控靜音...

    五熱管

    ID-COOLING IS-50 多平臺薄型下吹CPU散熱器 五熱管12cm溫控靜音風扇...

    六熱管

    ID-COOLING IS-60 多平臺薄型下吹CPU散熱器 六熱管12cm溫控靜音風扇...

    其中三四熱管的那兩款也可以滿足55mm的限高,在立式設計的機箱里使用,效果可能會和貓頭鷹那款持平,價格卻只有三分之一

    窮人機箱救星的喬思伯現在也有一款4熱管的散熱器產品,不過看上去感覺就是IS40 pro的馬甲

    喬思伯(JONSBO)HP-400電商版 多平臺超薄下吹CPU散熱器 四熱管9CM溫控靜...

    對于預算可以寬松到200左右,卻想選擇更值得信賴的大廠產品的值友們,下面這些都是可以選擇的,不過需要注意散熱器的高度

    九州風神(DEEPCOOL) 加百利 CPU散熱器(喬思伯機箱專用/HTPC超薄/多平臺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旋風V400散熱器 CPU散熱器(多平臺/4熱管/靜音...酷冷至尊(CoolerMaster)Geminii s524 V2 CPU散熱器(多平臺/5熱管/PWM 溫...

    另外目前機箱散熱器界的新貴追風者(PHANTEKS)也有一些不錯的產品可供選擇

    對高度有要求的可以采用這款

    追風者(PHANTEKS)TC90LS電腦CPU散熱器(3熱管/均熱板/高45mm/Intel專...

    而這兩款6熱管也不錯,價格也不算太貴

    追風者(PHANTEKS)TC12LS簡配6x熱管電腦CPU散熱器(不含風扇/僅支持115...追風者(PHANTEKS)TC12LS下壓式12公分6x熱管電腦CPU散熱器(高74mm/焊...

    最后對于那些不差錢的值友,利民在等著你們

    利民(ThermalRight) AXP-100 6熱管下壓式 CPU散熱器利民(ThermalRight)AXP-200R 下壓式6熱管放大版 全平臺 散熱器...

    貓頭鷹在等著你們

    貓頭鷹(NOCTUA)NH-L9x65 9cm薄扇 4熱管CPU散熱器 下吹HTPC 下壓式溫控...貓頭鷹C14S NH-C14S 6熱管下吹散熱器 A14PWM溫控風扇

    而銀欣也在等著你們

    銀欣(Silverstone)SST-AR06 多平臺CPU散熱器 (薄型5.8公分/熱導管直觸...銀欣(Silverstone) SST-NT06-PRO 多平臺CPU散熱器 (全銅架構,6mm 散熱管...

    到此為止,幾乎已經把各個檔次的下吹式散熱器都梳理了一遍,大家根據自己的預算和高度限制選擇產品即可,要注意的是這里列出的一些6熱管產品可能已經超過了80mm的限高

    下面來說說一體水冷,應該說這算是讓水冷真正平民化的產品,而且幾乎不用考慮CPU散熱器的限高/與內存顯卡沖突等等問題,只用考慮冷排的安裝問題。然而目前的ITX機箱受限于體積的關系,往往并不能很輕松愉快的安裝一體水冷,120冷排的尚需要對著機箱空間精打細算一番,240冷排的則幾乎不可能了,或者說能安裝240冷排的ITX機箱已經背離了小型化的初衷。因此這里只把在售的120冷排產品大致做個梳理,價格從低到高,大家根據自己的預算和機箱能否安裝來選擇即可

    200-300價位的有

    ID-COOLING Frostflow 120 一體式水冷CPU散熱器 全平臺單排紅黑風扇...酷冷至尊(CoolerMaster)海神120V CPU水冷散熱器(多平臺/一體水冷/靜...九州風神(DEEPCOOL)水元素 120T 玩家版 CPU散熱器(一體水冷/支持多平臺/...Tt(Thermaltake) Water 3.0 Performer C CPU水冷散熱器(全銅底座/12cm溫...安鈦克(Antec)H600 PRO 水冷散熱器 (CPU散熱器/石墨軸承揚程達2.3m/藍...

    300-400價位的有

    安鈦克(Antec)KuHLER H2O 650 多平臺CPU散熱器 適用IntelLGA775,1155,1...酷冷至尊(CoolerMaster)海神120M CPU水冷散熱器(多平臺/一體水冷/靜...酷冷至尊(CoolerMaster)海神120XL CPU水冷散熱器(多平臺/一體水冷/靜...銀欣(SilverStone)TD03-LITE 凍原系列LITE版單排一體水冷CPU散熱器(PWM...

    更高價位的話,你一定是土豪了,直接上賊船吧

    到這里,80mm限高的散熱器選擇就告一段落了,應該說下吹式和一體水冷互有優缺點:

    下吹的優點,一個是在與機箱和主板兼容的情況下安裝簡單,第二個則是成本比較低,百元左右即可得到4熱管的中端產品,兩百元左右更能得到6熱管的高端產品;缺點方面,則是散熱效果可能會打折扣,尤其是在因為散熱器限高不得不選擇下吹散熱器的小機箱內,因為空間有限很難有風道,下吹式比較難把CPU的熱量第一時間排出機箱而有可能把機箱內變成烤箱,尤其是夏天的時候

    一體水冷的優點,首先便是解決了下吹式散熱效果不足,因為冷排一定是安裝在機箱的出風口處,能很好的將熱量第一時間排出機箱外,其次則是幾乎完全不會被機箱的CPU散熱器限高所制約,因為冷頭的高度也就和主板后部接口的高度差不多;缺點方面,一來是價格比較高,大家看上面也可以發現,最便宜的一體水冷價格已經等同于6熱管的高端下吹了,二來則是之前提過的,冷排安裝不易,除非是專門為安裝一體水冷設計過的機箱,比如這款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魔方130 迷你機箱(Mini-ITX /USB3.0/支持SSD)...

    下面我們來看看散熱器限高130mm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散熱器空間比起80mm時的捉襟見肘要寬裕了很多,最明顯的一個好處就是,這種限高環境下已經可以采用塔式散熱器了

    這里我想先說說塔式的側吹散熱器和傳統下吹散熱器的取舍,一般來說,都傾向于認為在保證CPU散熱的前提下,下吹散熱器因為能兼顧CPU附近的主板元件(比如內存和CPU供電模塊)的散熱,因而在整體的散熱效果上要優于側吹散熱器;然而我想說的是,ITX機箱情況特殊,因為空間緊湊很難有充足的散熱空間和良好的風道,所以這種情況下能把CPU熱量直接吹出機箱的側吹散熱器對機箱內的散熱環境更有利,而且能帶動氣流幫助組建風道,反過頭來也能幫助主板元件散熱

    之前關于下吹散熱和一體水冷的結論在這一部分依然適用,所以這里只著重介紹塔式側吹散熱器的選擇

    目前塔式散熱器所采用的風扇尺寸大致是8or9cm/12cm/14cm這三個檔次,而塔的尺寸也根據風扇的尺寸大致分為了三個級別,因為采用12cm風扇的塔式散熱器最低高度也在140mm以上,所以對于限高130mm的情況,只能選擇采用8/9cm風扇的迷你塔

    與大家印象里塔式散熱器產品很多很好選擇的情況不同,在高度限制為130mm的情況下,你會發現塔式散熱居然一點都不好選尤其是散熱效果能令人滿意的中高端產品

    低端的雙熱管產品各廠商倒是都有出,選擇余地還算大,比如九州風神的

    九州風神(DEEPCOOL)冰凌 MINI 旗艦雙刃版 CPU散熱器(雙風扇/多平臺散熱...

    比如酷媽的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獵鯊200酷炫版 CPU散熱器(多平臺/2熱管/靜音...

    這款高度稍微有一點點超,達到了131.5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暴風S200 CPU散熱器(多平臺/2熱管/靜音風扇/...

    比如ID-cooling的

    ID-COOLING SE-902X 多平臺塔式側吹CPU散熱器 雙熱管9cm藍色LED燈溫...

    而從三熱管往上,你就會發現突然之間選擇余地小了很多,很多廠商甚至都沒有這個高度的多熱管產品,即使是有出產品的廠商,也就寥寥一兩款而已,比如利民,采用9cm風扇的產品就兩款,迷你風靈

    利民小風靈TRUE Spirit TS90M 高效能 靜音 不檔內存顯卡 CPU散熱器...

    和迷你macho,這款高度還超了5mm達到了135mm

    利民Thermalright Macho 90 9CM 迷你塔式 CPU散熱器 4熱管...

    采融則只有B48一款在130mm以內,而且只有3熱管

    采融(Prolimatech)Basic48 CPU散熱器(B48/純銅底/金屬扣具/3熱管/PWM風...

    前些年憑借三奶顯卡散熱器廣為人知的ARCTIC倒是有一款比較冷門的好產品推出,Freezer 13

    ARCTIC Freezer 13 CPU散熱器 775 1156 1155 1366 AM3 多平臺風扇...

    四熱管的設計,大面積的鰭片,散熱效能相當不俗,在國外的橫評中甚至擁有與高端14cm風扇塔式散熱器一戰的實力,不過缺點是很難自行更換風扇?,F在有一款升級了雙滾珠風扇的新版

    ARCTIC Freezer 13 CO 塔式CPU散熱器775 1150 1155 1366 AMD雙滾珠...

    一向高bigger高價格的貓頭鷹倒是有兩款讓人口水的迷你塔產品,分別是單塔的U9S

    貓頭鷹(NOCTUA)NH-U9S 多平臺CPU散熱器 支持115X 2011 AMD 多平臺散熱...

    和雙塔的D9L

    貓頭鷹(NOCTUA)NH-D9L 雙塔CPU散熱器 支持115X AMD 多平臺散熱器 兼容...

    如果不考慮預算的話,這兩款產品應該就是130mm以下塔式散熱器的最佳選擇了,然而不考慮預算是不可能的

    銀欣也有兩款產品,分別是高度超了一點點達到134mm的AR02

    銀欣SilverStone★AR02 多平臺CPU散熱器 鋁鰭片 6mm散熱管防震風扇扣...

    和非常有特色的歪脖子NT01

    銀欣(Silverstone) SST-NT01-PRO 多平臺CPU散熱器 (全銅架構,散熱管與鋁...

    這款散熱器我個人認為如果使用得當真的是一款完美的產品:歪脖子的設計能完全避免和高梳子內存的沖突,雖然在ITX小板上可能會和顯卡沖突,但是可以調整散熱鰭片方向到機箱頂部,而且還可以直接利用機箱尾部或頂部的散熱風扇來將熱風排出機箱,或者自身搭配雙風扇來組建往外排熱風的風道。然而現在的價位總會讓人覺得不如加點錢上貓頭鷹

    別看上面林林總總也列出了不少散熱器產品,但這幾乎就是知名品牌所推出的全部130mm高度左右的塔式散熱器了,而其中三熱管往上的產品更是稀少,四熱管的產品總共只有四款(兩款Freezer13算一款),5熱管的產品沒有,6熱管的產品只有一款!

    然而和很多領域里國產品牌都扮演物美價廉的角色一樣,這一次,國產品牌又一次讓我有了驚喜,喬思伯居然推出過一款4熱管/9cm風扇的產品,高度129mm,而價格更是不足百元

    喬思伯(JONSBO)T49 多平臺CPU散熱器 (4熱管/9CM風扇/銅底/金屬扣具/可...

    而看了看民工散熱品牌超頻三之后,我又有了驚喜:他推出的各種X海散熱器中,標稱130mm以下的竟然有13款之多。然而其中有很多都是雷同的雙熱管產品看上去比較值得推的是這款,雙風扇的雙熱管,應該比上面列出的那些單風扇型號要好點吧

    超頻三(PCCOOLER)紅海mini增強版 雙風扇 多平臺CPU散熱器(靜音版)...

    三熱管產品也有四款,其中的三款價位接近,性能應該也相仿

    超頻三(PCCOOLER)彩蝶網絡版 智能溫控 全平臺CPU散熱器(3條熱管/包膠減...超頻三(PCCOOLER)黃海冷靜+智能溫控 多平臺CPU散熱器(三條純銅熱管/陽極...超頻三(PCCOOLER)紅海10增強版 多平臺CPU散熱器(3條純銅熱管/9cm靜音風...

    剩下的一款是純銅的三熱管,和唯一的一款四熱管產品一起,讓我覺得是不錯的9cm風扇塔式散熱器選擇

    超頻三(PCCOOLER)紅海-至尊版 智能溫控 全平臺CPU散熱器...超頻三(PCCOOLER)黃海豪華+ 智能溫控 全平臺CPU散熱器(4條純銅熱管/LED...

    而如果把平臺擴展到淘寶,其實還有兩款不錯的迷你塔散熱器值得考慮,首先是京東已下架的九州風神冰凌400黑玉至尊版,擁有4熱管的規格,采用9cm單風扇,高度只有125mm

    九州風神冰凌400黑玉至尊版

    另外是一款服務器散熱器,也是我目前唯一找到的130mm以下的5熱管塔式散熱器,順帶一提我的最終選擇也是這一款,目前已經到手,做工確實不錯,實際效果還有待測試

    捷豹3U/4U服務器cpu風扇

    到這里我基本就把全網在售的130mm尺寸側吹散熱器一網打盡了,歸納總結一下就會發現選擇面真心挺窄的:

    50元以內:各家雙熱管產品,不過和雙熱管的下吹一樣,并不是很推薦,和原裝散熱拉不開差距

    100元左右:采融B48,喬思伯T49,九州風神黑玉至尊以及民工三的兩款

    150元左右:AC的小胖子和捷豹5熱管

    200-300元:利民的兩款以及銀欣的歪脖子

    土豪:貓頭鷹

    那么130mm組的情況就是這樣,就象我之前說的,如果擁有這個級別的散熱器安裝空間,最佳的選擇就是上述的塔式散熱器,能有效避免機箱內部變成烤箱的情況出現,而其中散熱效果比較好又比較有性價比的產品就是100元和150元這兩檔了

    按理來說這里就應該繼續寫180mm限高的情況了,但是這個限高程度已經足以讓用戶自由選擇市面上95%的散熱器產品,大家根據自己的預算/性能要求/品牌喜好選擇即可,那么這一部分的內容是什么呢?

    最開始分析各種ITX機箱結構的時候有過一個結論,那就是散熱器限高很大程度是由電源的安裝位置決定的,那么如果電源的安裝位置不再會成為限制散熱器高度的因素會怎么樣呢,這里就為大家介紹這樣一種電源:DC-ATX電源

    如果在淘寶上搜索可以找到很多產品

    DC-ATX電源

    這種電源和傳統電源的最大區別就是體積了,和傳統電源的一個大鐵坨形象不同,DC-ATX電源在機箱內部的部分僅僅只有一塊PCB板,上面搭載了幾個電源線接口而已,真正的傳統電源角色其實是由放置在機箱外的電源適配器來充當。所以這算是一種暗渡陳倉的做法:把電源本來會在機箱內占用的體積挪到了機箱外。隨之而來的優點就是機箱內部原本放置電源的體積被空出來了,可以用于安放更強力的散熱器,而且機箱內部的熱源少了一個有助于更好的控制溫度;而缺點就是電腦外多了一個或多個拖油瓶外置電源適配器,而且目前DC-ATX電源的價格比傳統電源要高,尤其是做工好的產品

    我們不妨來看看實裝DC-ATX電源之后會帶來什么效果,之前貼過的Q04

    受制于電源安裝在主板上方,CPU散熱器的限高只有70mm

    而如果此時在主板上方的電源空間都騰空了,參考標準ATX電源的厚度一般在85-90mm左右,相當于散熱器限高一下子就能從70mm的程度飛躍到160mm左右的程度,此時不僅僅是9cm風扇的迷你塔,甚至12cm風扇的常規塔也可以上了

    我們再來看看最開始用來舉例的Node 202機箱

    從這張圖可以看到主板左側的空間是用于放置電源的,而如果這部分空間因為DC-ATX電源而空出來的話,就完全可能在稍加改造后用于安裝120冷排,這樣一來,散熱器限高只有55mm的立式機箱也能擁有不俗的散熱效果

    其實有些時候,不需要采用DC-ATX電源這么極端的解決方案,僅僅是將標準ATX電源換成SFX小電源就能有效改善散熱器的安裝限制,正好我手頭有為下一次折騰購入的喬思伯RM2,算是目前批量生產的機箱里最小巧的ATX機箱之一了

    喬思伯(JONSBO)RM2 全鋁ATX機箱 銀色

    從京東的產品圖可以看到,這款機箱也采用了電源安裝在主板上方的設計

    而此時他的CPU散熱器限高是95mm

    如果我們安裝SFX電源,可以看到散熱器限高提升到了115mm,也就是說將ATX電源換成SFX電源可以帶來額外20mm的散熱器限高,這可能在大機箱里算不上什么,但是在ITX小機箱里就有可能帶來本質的變化,可能原來裝不下的6熱管旗艦下吹散熱就因為這額外的20mm而能順利安裝了

    那么最后一部分的內容到這里也結束了,大家可以看到電源位空間對于迷你機箱的重要性,所以ITX主機請盡量選擇SFX電源,條件允許的話最好DC-ATX電源一步到位,能比較完美的解決機箱內部空間緊張和散熱器選擇困難的問題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夏天來臨前將自己的機箱打理成最涼快的夏天,祝大家搞機愉快,我們下次再見,泄瀉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