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GTD 任務管理服務可說是一片紅海,但一陣熱鬧之后似乎已開始大浪淘沙。也好,這樣留下來的認真產品就有更多機會讓大家認識到,比如這次經過筆者認真體驗后二度推薦的滴答清單。
我用清單類應用的思維一向都是「收集 + 整理」,也就是先把腦子里的想法快速記錄下來,稍后有時間了,再慢慢整理截止日期、提醒這些任務屬性。而滴答清單一整頁的輸入框以及實時保存的設計可以很好地滿足我這一習慣,公車上、電梯里,幾乎隨時隨地都能單手記錄,連便簽都可以取代了。
此外,綁定滴答清單的微信公眾號,還能通過發送微信直接創建或查詢任務,方便程度可想而知。比如「明天九點集合」,系統會自動識別這是「明天9點」的任務,相當智能,不過暫不支持創建圖片任務。
除了文本內容的記錄,滴答清單還有各種功能,比如「清單模式」一鍵變清單,為任務加上圖片、錄音或其他附件。對我個人而言,能加圖片這一項尤其方便,比如朋友在微信發來一個重要位置,我可以將它保存下來,插入到待辦任務中留作備忘,如果沒有這項功能,就只能到時再從一堆聊天記錄或相片里尋找這個地址了。
好的任務整理習慣不能只記錄內容和時間,特別是對于任務繁多的用戶,只會用「所有」視圖是會看瞎的。因此,建議大家在整理任務時,可以按列表整理相關事情,或加上標簽,以及多提前查看「最近 7 天」的列表。比如我要出國旅游,那我就會專門創建一個「出國旅游」的列表,然后所有相關的待辦事項我都會放進去。清單是用來解放大腦、提高專注力的,不然肯定會被「所有」待辦嚇暈,也不利于我們對整體項目的統籌、思考。
其它的常用功能滴答清單當然也不會少,比如任務提醒、循環設置等。滴答清單還能跨平臺實時同步、多人協作,以及整合第三方日歷。相比國外的同類 GTD 應用,國產的滴答清單的先天優勢就在于,能夠提供穩定、即時的同步服務。
對于筆者而言,穩定的同步真的不可或缺。比如晚上睡覺前突然想起「后天跟客戶的飯局還沒打給餐廳訂位」,趕緊掏出手機記下來,第二天上班打開公司電腦登錄滴答清單的網頁版時,便能輕松記起此事,順利完成。
也許讀者看到上面右三的截圖會有疑惑:怎么變黑色了?是的,目前滴答清單最新 Android 版本還提供了「黑色主題」等多個個性化設置,也支持桌面小部件。
滴答清單麻雀雖輕五臟俱全,小小的工具包含了各色功能。不過滴答清單與 GTD 理念的融合,還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比如「收集箱」在 GTD 里的用途就是收集大腦的想法碎片,空閑時加以整理,然后該「碎片」就會被賦予截止日期、情景等,變成一項真正的任務,從而從「收集箱」里移出;但在「滴答」里即使「收集箱」的任務被標上標簽,只要沒有歸類為列表就會始終留在「收集箱」內,這樣會造成一些困擾。此外,主界面的「列表」其實相對于目前用顏色區分,不如直接把列表名列在任務旁來得更加直觀,畢竟事情一多,我也忘了究竟是紅色還是藍色代表著「出國旅游」了。
當然,這只是不同用戶自有的不同需求和感受,滴答清單仍是一款不可多得的 GTD 效率工具,它有著清晰明了的界面設計、恰到好處的功能設置、穩定的同步服務,如果你還缺少一款簡潔而有效的 GTD 時間管理工具,滴答清單是不錯的選擇。
篇文章將詳細介紹滴答清單的各項使用功能,幫助零基礎的小白快速掌握其使用流程和操作規范,也能給產品設計的伙伴提供一些設計思路,希望本篇文章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滴答清單是一款幫助個人梳理工作規劃和事務的效率工具軟件,此外,也支持與其他人進行協同,比如說和家人、朋友一起出去旅行就可以同步出游計劃。我自己也用過不少清單類軟件,但是使用的頻次都不高,最后就束之高閣,這些清單丟在某個角落就找不回來了。
實際上,我們每天都有很多瑣事,有時候突然一下就忘記了,可能要很久才能夠想起來,甚至是想不起來了。
如果不對我們的各項工作做合理的規劃的話,會發現一天時間過去后,似乎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又感覺沒做什么,導致成就感很低。久而久之,整個人就會焦慮。
滴答清單的Slogan是“達成更多,用心生活”,似乎能夠解決我們這樣的問題。我自己之前沒有用個滴答清單,本次算是以小白的身份嘗鮮。
滴答清單團隊最早做的是國外版本的App,名叫“TickTick”,后面才面向國內市場開發滴答清單。這和很多國內其他產品不同,大多數產品是在國內運營成熟后再開發海外版。
這個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工具類軟件早期在國內的付費習慣非常不好,而國外的話付費習慣更早就養成了。
滴答清單由杭州隨筆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運營,從網上搜索和企業信息查詢來看,這家公司沒有融資歷史。
根據七麥的數據,滴答清單在App Store效率類應用中,有50多個國家進入了排行榜前200名。
同時,進入了多個國家App Store的暢銷榜,因此收入應該還是比較可觀的。本身,滴答清單不算一個很重的應用,團隊規模不需要太大,猜測當前的收入不需要融資也能夠養活團隊。
在App Store最新的評分來看,滴答清單在12萬多個評分中拿到了4.9分的評分,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水準了。
而且,在蘋果官方的每精品應用推薦中,自2016年以來獲得了近200次的推薦,自2019年以來進入熱搜應用超過600次,這些數據方面足以反映滴答清單是一款精心打造的應用。
滴答清單提供了全平臺的客戶端及網頁端,甚至包括了Linux版本、Chrome插件、Firefox插件和Outlook郵箱插件,共10個平臺,這非常少見,可以說是真正覆蓋了全平臺。
App Store最早的版本發布于2013年,近一年更新了41個版本,平均1-2周一個迭代版本,這符合C端應用快節奏的更新習慣。接下來我們正式開啟我們的產品拆解。
引導頁在C端產品中非常常見,主要是宣傳產品功能和價值,以吸引新用戶繼續使用,滴答清單的引導頁界面如下。
從引導頁我們可以知道滴答清單可以做任務管理、日程管理、基于四象限的事項優先級排序、番茄時鐘和打卡五類事情,從這些功能也能夠知道這就是一款個人事項管理和效率工具。
除了微信快捷登錄外,賬號登錄和注冊是合并的,系統在輸入手機號或郵箱后會檢測是否已經注冊過,沒有注冊的就會讓創建密碼進行注冊,注冊成功直接進入應用。
這樣對新用戶來說省去了單獨的注冊環節,路徑更短體驗更好。
注冊成功后,和很多App一樣,會讓你選擇要記錄哪些事,這里其實就是創建默認的事項清單。
可以看到,默認預設了三個清單,“今天”是當天要處理的事情,“收集箱”用于臨時記錄還不明確所屬清單的瑣碎事情、臨時想法,“歡迎”則是一個簡單的新手引導教程集合。
滴答清單提供了快捷記事的入口,點擊屏幕右下角的“+”按鈕就可以彈出快捷記錄輸入窗口。
窗口設計得非常簡潔,只有標題、描述和一排標記圖標按鈕。可以只輸入標題就完成事項記錄,圖標按鈕分別是事項的時間設置、優先級設置、標簽和所屬清單。
因此,如果臨時有事項,可以直接使用快捷記錄功能完成記錄。
實際上,完整的編輯窗口集成了清單管理和一個輕量的富文本編輯器,使得我們可以在手機端完成樣式豐富的文本編輯。下面是我記錄的一個比較豐富的清單內容。
使用手機編輯不是很方便,但相比很多編輯器的體驗要好。不過大部分情況在手機端用不上做太復雜的內容錄入,如果真的需要復雜的編輯功能應該使用桌面的客戶端或網頁端。
有點不太習慣是標簽、所屬清單、日期及優先級設置是分散在平面的左上角、左下角和右上角,初次使用的時候還是需要習慣一下,個人感覺如果能夠和快捷記錄那樣放在一起操作會更便捷。
體驗過程中觸發了一個隱藏的升級版本的提示,那就是附件上傳。
普通版本的每天上傳的附件只有一個,我要再次上傳的時候就提示要升級到高級會員了。
對于清單內應用,存儲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上傳附件收費其實也就是要保證能夠覆蓋附件存儲的成本,從這一點可以看得出滴答清單團隊是精打細算做運營的。
標簽的添加在快捷記錄的時候,是直接通過“#”+ 標簽內容完成的,也可以選擇已有標簽;在完整編輯時則是已輸入框的形式,體驗上會更好。
當然,通過“#”+標簽內容其實在不少應用中也有,比如flomo也是這樣完成標簽輸入的。
如果創建了標簽,則在側邊欄會多一個標簽入口,可以進行標簽篩選。
事項提醒是清單類應用最為重要的功能了,當達到事項設定的提醒時間時,滴答清單會給出提醒,并且告知當前事項是否錯過(超過設定時間)。
此時,可以在提醒欄中快速標記完成或者設置延遲完成,延遲可以選擇設定的時長,比如15分鐘后、1小時后。
此外,由于安卓系統的應用權限越來越復雜,可能會導致收不到提醒。
因此,我打開滴答清單收到一個過期任務提醒的時候(通知欄沒有推送消息),滴答清單給我在通知欄推送了一條消息,引導我設置權限以及時收到提醒。
這個細節還是非常到位的,如果用戶收不到提醒很可能就把軟件卸載了 ——滴答清單的這種做法一方面是向用戶說明了這不是應用本身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能夠引導用戶完成系統設置解決這個核心問題。
在提醒渠道方面,滴答清單提供了多種方式,在設置里的“聲音、提醒與通知”中可以開啟每日提醒、微信提醒(高級會員可用)、本地日歷提醒。
番茄時鐘實際上就是給自己分配一個專注的時間段來完成某項任務。在如今信息碎片化的時代,我們會經常被各種外部事件中斷當前的工作,比如微信消息、釘釘消息、各種應用提醒等等。
番茄時鐘按照下面的方式來管理時間:
番茄時鐘的好處是:
當然,番茄時鐘只是提供了輔助的提醒工具,實際上能不能按番茄時鐘的方法專注任務,還得看我們個人的自制力。
一個好的建議是在專注時間范圍內將微信、釘釘這類應用的通知關掉,然后手機放在手夠不著的地方,這樣會減少外部干擾,提高專注度。
在滴答清單中,當出現一個事項提醒時,我們可以選擇“開始專注”,使用番茄時鐘來計時,當計時時間到達時,會提醒我們進行短時休息。
同時,如果臨時有事情進來,滴答清單在計時界面也提供了記錄專注筆記的入口,來記錄一些想法。若有其他臨時緊急的事情需要處理,也可以暫停,稍后繼續完成該事項。
一個番茄時鐘完成后,滴答清單會給出一個獎勵性的提醒,告訴用戶收獲了一個番茄。
之后,可以選擇是繼續還是休息一會,若選擇休息的話則會提供5分鐘的休息倒計時,并提醒我們活動活動。
滴答清單默認是記錄待辦事項,但是可以將待辦事項轉為筆記。因為本身它的編輯器是支持富文本的,因此可以拿來記筆記。
筆記支持設置提醒、發表評論、打標簽,并且可以記錄筆記的動態(即筆記的維護記錄,需要升級到高級會員)。
此外,筆記還可以插入設定時間段的任務摘要信息,這樣可以匯總這一段時間的工作事項,甚至可以整理出周報和月報了。
事項本身是按照清單管理的,因此如果要查看其他清單的事項,需要切換清單。當然,滴答清單提供了“今日”清單來查看當天的事項。
事項管理包括如下功能:
國內大部分的C端產品都支持用戶個性化配置,典型的就是所謂的皮膚。在個性化方面,滴答清單更進一步,可以做到如下內容的個性化,有些還是挺高級的。
可以看到,滴答清單實際提供的功能是非常復雜的,但是給用戶的感覺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應用。
這就回到了簡約設計原則 ——“刪除、組織、轉移和隱藏”。
在滴答清單里,使用了很多組織、轉移這樣的設計,將復雜的設置功能進行拆分和隱藏入口層級,從而使主要的操作界面看起來非常簡約,易于上手。
對于輕度用戶來說,基本上不需要做什么配置就可以上手使用,而對于重度用戶來說,則可以深入探索滴答清單的高級功能,找到符合個人喜好和習慣的使用方法。
對于SaaS產品經理而言,目前,B端產品體驗C端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這是因為,最終需要一線的員工用得順、用得爽才能夠更好地發揮SaaS產品價值。而且,好的體驗更有利于產品在行業內傳播,從而形成客戶轉介紹,降低SaaS產品的獲客成本。
在這一點上,SaaS產品經理可以學習滴答清單的做法,提供簡單、易于上手的操作界面,支持個性化配置來讓用戶(包括客戶)找到自己的使用習慣。
專欄作家
產品海豚灣,公眾號:產品海豚灣(ID:pm-dophin-bay),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技術出身的產品經理,從事過 C 端產品和 B 端產品設計,擅長 SaaS 產品設計、產品架構設計和需求分析。負責的B 端產品完成了完整的從0到1,從1到 N 的過程,成功簽約行業百強客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房住的這幾年,東西越囤越多,給本來就不充裕的生活空間雪上加霜。總不好為了這些囤貨換大房子吧(也不是不行)?
于是我在今年年前開始了第一輪庫存整理,滿心以為自己做得還不錯,可在疫情后回到租住房子的第一天,發現家里竟然連一支替換牙刷都沒有,場景一度非常凄涼。
于是以此為契機,我用滴答清單代替 Notion 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庫存管理 2.0,它比之前更簡單樸素,但似乎運轉得更快捷有效了。
最近幾個月讀了很多關于整理、收納、極簡的書,總算領悟到了一個很簡單但我覺得很重要的道理:良好收納的前提是精簡。不管你的房子面積有多大,儲物能力有多強,只要你鍥而不舍地購買,即使非常努力地整理、收納、管理庫存,總有一天儲存空間也都會被占滿的。
就算有這么大的房子也沒用 | 圖源:公民凱恩
而精簡的范圍是適用于整個家庭中的物品的,不僅僅是日化用品,還可能是廚房用具、各種調味料、各種小家電等。
經過這次有史以來最久的居家時期,我每天都在家里工作、生活,對家里的儲存有了更充分地了解。閑魚出掉了使用頻率不太高的電器,把不常用的調料努力消耗掉之后,下決心再購買不常用的調料、食品可以盡量買一次用量的小包裝,洗護日化產品也盡量做到不囤貨。
除了精簡掉不常用的物品,我還找到了一些不增加更多實體的替代方案。例如為了日常飲食健康,我最近大半年都在猶豫是否購買一臺消毒柜,甚至已經量好尺寸準備為它的到來騰出空間,猶豫再三我選擇了尋找替代方案:用鍋蒸煮或者用烤箱都可以達到高溫消毒的效果,不能高溫消毒的餐具也可以用消毒泡騰片消毒之后再清洗干凈。
精簡合并同類功能的產品或者選擇體積更小的產品也可以降低儲存壓力。合并同類項方面,家里使用頻率不高的吐司機可以用平底鍋烤面包片替代,不需要考慮面包片的厚度,還可以直接加煎蛋和芝士片,更加自由;原本應用不同場景的各類去污清潔劑,用廚房的小蘇打和白醋就可以基本替代。縮減體積方面,瓶裝 84 消毒液可以用一小瓶 100 片的消毒泡騰片代替;洗衣液、衣物消毒液、衣物香氛可以用 3 合 1 洗衣凝珠替代;每次都批量購買的廚房紙可以用幾塊超纖維抹布替代,還可以清洗消毒之后循環使用,更加環保。
當前市面上有很多現成的物品收納管理相關的工具,而我體驗過其中的大部分,甚至還付費解鎖過不少,但并沒有從中找到完全合自己心意的產品。大量錄入是此類 App 最大的難點之一,為了后期根據不同字段進行設置和檢索,這些 App 一般都要求選擇分類、打標簽、輸入所在房間位置等,最少也有七八項,錄入工作非常繁重,和我自己的分類邏輯也總有出入。
因此經過一番試用后我的結論是:與其額外付費在手機上多增加一個工具,不如就近選擇自己手機上現有的工具。
因此,我一開始使用 Notion 的看板視圖做了一個相對復雜的庫存管理系統,記錄了物品的庫存、價格、價格波動范圍、分類、存放位置以及過期時間。這樣的庫存管理看起來也許很像樣子,但實際提供了很多非必要信息,再加上 Notion 移動端的查看體驗非常一般,所以這個庫存管理系統并沒有在指導日常生活中發揮很大作用,也釀成了我連一支牙刷都找不到的慘劇。
痛定思痛,我將庫存管理體系遷移到了滴答清單(順勢將工作的項目管理、備忘提醒也一并遷移),也不再采用花哨的看板模式,而是換回了樸素的清單。由于日常的整套工作和生活流程都被串聯在滴答清單中,在里面順勢管理庫存這一行為也變得自然了許多。
因此,你的家庭庫存管理可能并不需要從一個專業工具開始,只要選擇一款具有基本功能(TODO 和到期提醒)、平常就在用的工具就好了。
我把庫存物品非常簡單地放在了兩張清單中:快要過期(過期提醒)和快要用完(購物清單)。
這張清單中放置的是消耗速度慢、有過期風險的消耗品,比如:藥品、保健品、非必須調味料(干辣椒、醬料、香料等)、保質期過短的食物、護膚品、化妝品等。我把它們加入過期提醒清單,這類物品需要查看保質期,需要設置過期提醒,提醒自己在過期前用完或者在過期時丟掉。
收到提醒后也可以及時對自己的使用情況進行反思,應用到下一次的購買中去。比如一款 500ml 的身體乳在過期時還有很多沒有用完,下次就可以買 350ml 裝;某件護膚品對季節的要求很高,并且開瓶后的保質期很短,那就盡量調整購買時間和一個季節能用完的量。
去年我有一陣沙拉熱,買了好幾種不同的沙拉醬,但做了三四次就被我遺忘在腦后了,最后都以扔掉告終。給不常用的調味料設置到期提醒也起到警示的作用,因為購買不常用調味料和食材時應該理智思考自己的飲食習慣之后再做決定。
這張清單中放置的則是常用的、消耗較快的消耗品,例如:飲用水、衛生紙、日常調味料(醬油、醋、蠔油等)、常用食材等。這類用品經常用到,可以及時掌握當前的消耗情況,從所剩不多到完全消耗也有一個時間差,日常使用時發現快用完的物品就加入購物清單,及時補貨。
這一類物品完全不需要瘋狂囤貨,飲用水和生活用紙可以按件購買,最慢一個季度也可以完成一次消耗和購買,各家電商平臺在一年當中的很多時間節點都會有優惠,隨用隨補,避免囤積。
而對于過期后需要補貨的物品,直接從「過期提醒」移動到「購物清單」就行,不需要額外操作。
之前用 Notion 做庫存管理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錄入的痛苦,當時的信息填寫得非常詳細,利用空閑時間做了將近一個星期。我雖然憑毅力堅持下來了,但整個過程著實有些勸退。所以這次用滴答清單錄入信息時,我決定只錄入最基本的關鍵信息:名稱、庫存數、保質期 / 開封后的使用期限,容量和開封時間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酌情錄入。
食品包裝上一般會以明文列示過期日,而護膚品和化妝品通常都是用開封時間來計算保質期的。包裝上會看到的此類開蓋標識的意思是「開蓋后保質期」,圖形就是一個打開蓋子的小圓盒圖案,上面標注著「6M」、「12M」等字樣,意思是開封后最佳使用期限為 6 個月、12 個月。
但也不是說不開蓋就可以永久使用,除了開蓋標識外,化妝品還會有一個用文字標注的使用期限(一般是三年),即便產品未開蓋,到了這個期限也應該直接丟棄。
養成看產品說明和保質期的習慣,開始使用后及時把它加入到期提醒清單,最先寫的應該是產品品牌和名稱,容量可寫可不寫,記錄一下可以幫助評估使用周期。在補充信息里寫上開封日期,到期時間 / 保質期。
為了預留時間,到期提醒會比實際到期時間早一些,可以根據容量、保質期長短以及使用頻率大概評估一下。比如圖中示意的這款眼霜,我幾乎每天都會用,所以設置提前 30 天的到期提醒以及準時的到期提醒,防止真的到了時間,我還沒用完也忘了扔掉。
到期清單里是可以放任何東西的,不僅僅是日化用品,藥物、保健品甚至保質期短的速食鮮米粉我都有放進去,提醒自己在期限內消耗完畢。對藥品的提醒一般不需要提前提醒,畢竟也不能為了吃藥而吃藥,收到過期提醒后及時把藥扔掉就可以。這張清單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設置過期提醒的物品就會標紅展示在最頂部,并且會在今日的 Todo List 里出現。
如果想要進一步看清楚自己的物品分類情況,桌面端的滴答清單還支持看板功能。簡單的幾步拖拽就可以完成,但一般情況下大可不必去看分類明細。
所有需要購買的物品,都可以加入購物清單。家中無庫存的常用物品在使用時需要隨時注意消耗進度,及時加入到購物清單。購物清單是以 Todo List 的形式提醒自己購買,也可以設置一個待辦完成的期限,比如今天、明天這種比較短期、可以快速完成的提醒。
另外,對于定時定量的物品還可以設置循環提醒,比如我每次在電商平臺購買的牙刷都是 2 支的包裝,更換牙刷的提醒則是每個月一次,所以我將購買牙刷的提醒設置成每一個半月一次,就可以完美跟上更換頻率。
對于到期提醒中用完的物品,則可以修改物品所在的清單,直接把物品從到期提醒移動到購物清單中,非常無縫。
花時間梳理家庭物品和庫存的意義不僅僅是生成一個電子化清單,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和電子化一切的小心思(說的就是我),也是貫徹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通過整個過程可以更了解自己的需求,作出最合理的購買決策,讓自己的生活更舒適。
徹底審視生活中的物品,自己的生活規律、喜好和需求都變得更清晰了。同時期購買的兩瓶水,一個用到見底,晃一晃才能噴出來零星一點點,而另外一個還幾乎是全新的狀態,這樣鮮明的對比,讓我知道自己更青睞哪一款香味了吧。
我就算拼了命每天堅持涂同一款眼霜,在它的開蓋保質期 6 個月內,以我一己之力用完它也有些挑戰;我一年只會消耗掉兩管牙膏,3 個月才能用完一支洗面奶。我能估計出長草的洗發水什么時間才需要買,遇到面膜打折時極限能買幾盒,甚至開始研究同類產品里有什么更加物美價廉的替換品…… 我對生活增加了一絲掌控感。
我全盤掌握了擁有物品的情況,通過回憶物品的使用頻率,決定它的去留。不常用的家用電器、數碼產品掛到閑魚上,既可以精簡物品,減輕搬家的痛苦,還可以回血。同款囤積了多個的護膚品、化妝品、洗浴日化,通過庫存管理,可以掌握消耗頻率,把潛在的過期前不能消耗完畢的產品掛到閑魚上,及時為它找到下一個主人,避免更多浪費。
忍痛丟掉了過期的身體乳,發現還有兩大瓶今年年初剁手買的囤貨,于是把本來等待拔草的護手霜從購物清單里刪掉,準備分裝一些身體乳暫時替代護手霜,幸虧這款身體乳還算好用,也幸虧今年養成了勤洗手的習慣。
有了購物清單,我甚至不需要再去考慮今天佳琦直播間的某某精華特價我要不要搶一下。需要的物品信息都在購物清單里躺著,沒有在清單內的暫不考慮。盡可能避免沖動購物,囤積過度。
抱著樂(qin)觀(jian)積(chi)極(jia)的心態,稍微花一些心思花樣消耗庫存,也可以把這件事變得不那么功利,還可以增加一些生活的趣味,不過下次還是應該吸取經驗少買一些:)
前段時間的紫菜在瀕臨過期的邊緣,我把紫菜撕成條狀,放進炒鍋里炒成深綠色,加糖和芝麻,一瞬間把臨期紫菜升級成了「海的味道我知道」的富貴海苔。
周末還準備用去年買的越南米紙復刻 CatSon 的米紙炒,米紙還可以做簡易涼皮,完全不需要洗面,非常快手。
當然,這些都是以不給自己增加壓力和負擔為前提的,真的消耗不完試試送人或者直接扔掉吧!一!身!輕!松!
最后,祝大家舒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