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前,圖拉丁吧流傳過一句經典:“買機箱干什么,鞋盒又不是不能用?!?/span>
雖然鞋盒確實也可以 DIY 機箱,但是這句話好像在暗示你,機箱不重要,機箱不重要,能把那個小玩意裝進去就夠了。
結果就是很多朋友買機箱就盯著價格和顏值,然后買回來才發現某些東西懟都懟不進去。
今天我們來系統地介紹一下裝機中最被忽略的機箱,給大家一些選擇機箱時的思路。
機箱科普
購買機箱第一個要了解的就是大小,常見的機箱分為迷你型 ITX、緊湊型 M-ATX、中塔型 ATX,全塔型 E-ATX 的主板也有對應的規格。
除了主板,還要注意 CPU 散熱器、顯卡和電源的尺寸,這個就看配置需求了。
一般 CPU 的風冷散熱器限高達到 165mm 就能滿足大部分塔式風冷的安裝,水冷方面最好能支持 240mm 及以上,才能有比較好的效果。
顯卡這塊三風扇長度一般在 29-35cm,顯卡限長容易被機箱風扇、水冷等其他配件影響,挑選時需要注意一下。
如果沒有體積和外觀需求,一般是最后才選擇機箱,建議尺寸富余一點,免得里面太擠維護起來很麻煩。
把上面這些注意好后,塞不進去的問題應該就解決得差不多了,接下來聊幾個干貨小知識:
1、在安裝風扇的時候出風比進風更重要,一般出風風扇比進風風扇多一到兩個形成負壓,更容易把熱量抽出去
2、高配主機最好不要選上置電源機箱,上置電源為 ATX1.0 的產物,已經不太適應現在的環境。
現在的 CPU 和顯卡個個跟電爐絲一樣,而空氣加熱后會膨脹上升,熱氣集中于機箱頂部,致使電源吸的全是 CPU 顯卡尾氣,穩定性降低。
加之高瓦數電源重量非比尋常,與之上置必重心不穩。
3、隨著 Type-C 接口的普及,前面版支持type-c接口的機箱用起來很方便,但需要注意主板本身也要支持前置 Type-C。
目前很多B系列及更高端的主板都能夠支持前置 Type-C。
機箱推薦
1、ITX 機箱
接下來是推薦環節,體積最小的 ITX 由于受眾比較小,配件無法形成規模效應,ITX標準的機箱和配套的主板、電源都比較貴。
同時安裝走線也比主流的 M-ATX,ATX 更麻煩,裝機和后期維護都費時費力,因此不建議小白嘗試。
如果你只是想搞一個價格合適的小機箱辦公上網,要求安靜美觀不占地方,可以考慮一下準系統設計,里面包含了機箱和一些其它配件。
華擎 DeskMini 系列
比如華擎的 DeskMini 系列,京東自營日常價 1299,超小機箱里配備了主板以及電源。
然后自己選購其它兼容的處理器,內存、硬盤等進行搭配。
小米 NUC
也可以選擇小米的 NUC,京東自營日常價2799元,i5-1240P 處理器,需要自己搭配存儲配置,也可以直接選擇成品。
這類準系統比自己 DIY 一套 mini 主機更便宜,而且體積極小,缺點是擴展性差,不能裝顯卡,散熱限制大,性能釋放弱。
如果不接受這些缺點就可以考慮 ITX 機箱。
酷冷至尊 NR200
這是一款接近 MATX 大小的ITX機箱,它在體積上不算很極限,散熱、兼容性和安裝難度都更友好。
機身左側可以兼容 280 冷排,壓一個不超頻的 13700 是沒問題的。
塔式風冷兼容高度 155mm,顯卡長度 330mm,最多可以有 2 個 3.5 硬盤位和 2 個 2.5 硬盤位。
2、M-ATX 機箱
M-ATX 是目前最主流的選擇,價格便宜,兼容性好,體積也不大。
先馬趣造
先馬趣造就像一個兼容性更好的酷冷至尊 NR200,做工質感降低了一點,京東自營日常價也降到了 319。
可以使用 MATX 主板,ATX 電源的先馬趣造相比 NR200 可以省下不少錢,同時還能裝一個雙風扇的顯卡,組性能小鋼炮。
喬思伯 D31 系列
最近最火的 M-ATX 機箱,除了板材稍稍薄了點,幾乎沒啥好挑剔的,畢竟價格擺在那里了,229 起步的東西還要啥自行車。
散熱好,兼容性好,可支持 360 冷排和 360mm 顯卡,并配備 C 口。
個人感覺這款的實物比圖片上看著稍微大點,大家可以把它當成矮一截的ATX機箱。
華碩冰立方
另外華碩的冰立方跟它類似,價格翻倍,日常價 499,做工也更好。
銀欣法拉 H1 M 系列
銀欣法拉 H1 M 系列的結構跟上面幾款電源側置的不一樣,是電源下置的。機箱會顯得高,沒那么長。
這個機箱有側透和不側透的版本,不側透的便宜點,京東自營日常價 199。
3、ATX 機箱
ATX 機箱跟 M-ATX 機箱相比,風扇位、硬盤位更多,走線空間大,兼容性好,基本上你喜歡的硬件都能塞進去。
追風者 P300A
選 ATX 機箱一般只需要考慮外觀和硬盤位,不是太冷門的型號基本都是兼容的。
日常價 299 的追風者 P300A 是各方面綜合都過得去的 ATX 機箱,兼容 E-ATX 主板,沒有 C 口算是一個小缺點。
如果要裝水冷的話,就不建議追風者 P300A,因為它頂部不支持 240 以上的冷排,對水冷用戶不友好。
長城海王星 T7W
219的海景房機箱就問你性價比高不高吧,兩個 USB 3.0 加一個 3.2 Type-C 的接口也相當大方,缺點是硬盤位比較少,只能裝一個 3.5 寸硬盤或者 2 個 2.5 寸硬盤。
九州風神 CH510
九州風神 CH510 也是一款兼容ETX主板的機箱。
對比追風者 P300A 多了頂部的 360 冷排位,兼容 280 冷排,有隱藏式的耳機支架,自帶顯卡支架。
安鈦克 P101
要超多硬盤位需求的可以考慮安鈦克 P101,兼容 EATX,標配兩個 3.5 寸硬盤位,可以額外購買硬盤籠提升到 8 個 3.5 寸硬盤位。
安鈦克 P101 比較笨重,硬盤多了之后共振產生的噪音沒有小機箱那么大,算是一個小特點吧。
那么以上就是今天機箱分享的所有內容了,個人推薦的機箱型號僅供參考,希望大家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機箱。
天有粉絲問到我這樣的一個問題,5000元左右預算,是選i5 12600KF配RTX4060方案,還是R5 7500F配RX6750GRE這種3A平臺方案,兩者價格基本相差無幾。
對于5000元左右預算的電腦主機,這2套配置方案其實并不難選,最好需要結合用途來選擇。
如果純游戲的情況下,R5 7500F/RX6750GRE裝機方案無疑更好,R5 7500F自身定位就是屬于游戲CPU,擁有32MB比較高的三級緩存,尤其是吃三緩的網游,在幀數上更有優勢,RX6750GRE 12G這塊顯卡性價比也比較高,價格與RTX4060差不多,但接近RTX4060Ti的性能,特別適合純光柵游戲玩家。
不過如果你平時有多開程序/模擬器、直播、視頻剪輯、生產力等需求,那么無疑是i5 12600KF更有優勢,畢竟多了4個小核心,自從降價之后,目前這顆CPU性價比也是有目共睹的,完全影響了i5 13400F/13490F的銷量。但其實啊,RTX4060在1K分辨率下完全夠用了,即便是2K分辨率下也可以滿足90%以上的3A游戲需求,開啟DLSS3.0黑科技后,賽博朋克2077這種大型3A游戲也可以達到65-80幀左右的流暢水平。此外,除了游戲需求,如果有專業需求,必須調用CUDA,又或者是游戲有光追需求,那么無疑是RTX4060。
來看看具體配置方案吧。
注明:硬件價格僅供參考,價格會隨著行情變化而變化,由于DIY電腦,硬件選購自由度高,不滿意的硬件支持改配。
電腦配置清單一:
i5 12600KF配RTX4060電腦主機 | ||
配件名稱 | 品牌型號 | 參考價格 |
處理器 | intel酷睿i5-12600KF(散)10核16線程 | ¥999 |
散熱器 | 雅浚 B3 Pro ARGB散熱器 | ¥89 |
主板 | 華碩 PRIME B760M-K D4主板 | ¥749 |
內存 | 金百達銀爵 DDR4 3600 16G(8GX2) | ¥249 |
硬盤 | WD SN580 1TB M.2 NVMe固態硬盤 | ¥459 |
顯卡 | 華碩DUAL-RTX4060-O8G顯卡 | ¥2299 |
機箱 | 先馬 掠影 黑 機箱 | ¥179 |
電源 | 微星MAG A600DN 額定600W電源 | ¥259 |
風扇 | 用戶自選 | -- |
顯示器 | 用戶自選 | -- |
參考價格 | 5282元 | |
i5-12600KF算是目前千元級性價比賊高的一款主流級CPU,i5 12600KF睿頻至高可達4.9Ghz,全核頻率為4.5GHz,采用10核16線程設計,配備三級緩存20MB,性能要強于13400F大概4.8%,同時多線程也強了9.7%,反而相比13400F更便宜,是現階段裝機很值得選購的一款CPU。
RTX4060相當于RTX3060的升級版,性能領先了15-18%,關鍵功耗只有RTX3060的65%,能效比更出色,并且支持DLSS3.0技術,適合1080P和絕大數2K分辨率下暢玩3A游戲,即便是賽博朋克2077這類3A大作,開啟DLSS,也可以達到流暢的水平。
電腦配置清單二:
R5 7500F | ||
配件名稱 | 品牌型號 | 參考價格 |
處理器 | AMD銳龍R5 7500F(散)6核12線程 | ¥999 |
散熱器 | 雅浚 B3 Pro ARGB散熱器 | ¥89 |
主板 | 微星 PRO B650M-B DDR5 主板 | ¥659 |
內存 | 金百達 銀爵 DDR5 6400 16G | ¥339 |
硬盤 | WD SN580 1TB M.2 NVMe固態硬盤 | ¥459 |
顯卡 | 華碩DUAL-RTX4060-O8G顯卡 | ¥2299 |
機箱 | 先馬 掠影 黑 機箱 | ¥179 |
電源 | 微星MAG A600DN 額定600W電源 | ¥259 |
風扇 | 用戶自選 | -- |
顯示器 | 用戶自選 | -- |
參考價格 | 5282元 | |
R5 7500F是注重游戲性能的一款千元級CPU,得益于銳龍R5 7500F高頻大核心,游戲上領先i5 13400F/13490F,甚至是i5 12600KF毫無壓力。RX6750GRE獨顯價位只相當于RTX4060,其性能接近RTX4060Ti,所以2K高畫質可以滿足基本所有的3A游戲,強烈建議純光柵游戲玩家。
RTX4060游戲平均幀數測試數據:
游戲平均幀數測試數據
以上就是裝機之家分享2套5000多的電腦主機配置,這兩套算是目前非常熱選的電腦配置了,如果說純光柵游戲,無疑是R5 7500F搭配6750GER裝機方案性價比最高了,但是i5-12600KF搭配RTX4060適用性會更廣一些,除了游戲,如果有直播、生產力需求,又或者游戲需要開光追,那么無疑是選擇這套,當然也可以考慮i5 12600KF搭配6750GRE獨顯的方案,DIY電腦搭配比較自由,可以按需修改。
我 80062824
長點評:銳龍5 7500F和銳龍5 7600憑借較高的性能比,成為千元價位上的熱門之選。只是這兩款定位中端的產品,只有6核12線程的配置,在專業應用上的表現要稍遜一籌。所以你要是想打造游戲、工作一把抓的全能型電腦,那就有必要選擇一款8核處理器,比如銳龍7 7700X就是不錯的選擇。
銳龍7 7700X采用5nm Zen4架構,擁有8個全規格大核,最高加速頻率可達5.4GHz,三級緩存高達32MB,從這些參數來看,大核、高頻、大緩存都是對游戲性能非常有利的,這使得該處理器能夠擁有相當出色的游戲性能。
同時銳龍7 7700X擁有8核16線程的規格,不會出現大小核架構產品上因為調度問題使得程序進程運行在低性能的小核上,大核無法正常發揮性能的情況(特別是一些設計軟件的渲染插件),確保處理器的多線程性能得到充分地釋放。
銳龍7 7700X還有一個賣點在于其采用了5nm工藝,所以在功率控制方面表現更佳,其默認TDP也不過105W。如此一來,銳龍7 7700X裝機在散熱器、電源方面的要求更低,可以節約更多的預算。綜合來看,銳龍7 7700X的性能表現全面無短板,同時更低的滿載功率與散熱壓力也讓它的使用體驗更好。
在搭配的主板方面,考慮到銳龍7 7700X較低的功率,能超頻、做工普遍不錯的一線B650是完全夠用的。
站長還是建議大家考慮華碩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重炮手,依然采用的是該系列產品特有的電競軍事風涂裝,給玩家帶來獨特的硬朗視覺體驗。扎實的用料配以齊全的規格,擴展能力強悍、平臺穩定性高,完全能滿足主流游戲玩家的各種需求。華碩還為這款主板配備了眾多能優化使用體驗的設計,比如提升語音溝通清晰度的AI麥克風降噪技術、支持BIOS快速升級的BIOS FlashBack一鍵升級技術等,為玩家帶來更為便捷的使用體驗。
同時華碩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重炮手加強了供電與散熱設計,能更好地應對銳龍7000系列處理器正常運行和超頻對于供電的要求,帶來更好的穩定性,也為今后的升級打下了基礎。主板加入了對高頻DDR5內存的支持,獲得更大的內存帶寬,還提供了PCIe 5.0×4 M.2插槽,滿足用戶對于高速存儲設備的需求。接下來這款主板還會加入三檔性能調節(PBO增強)功能,一鍵解鎖溫度墻。這一系列的改進,就能讓與華碩B650重炮手WIFI搭配的銳龍7000處理器性能得到極致的釋放。
AMD最新的RX 7700 XT在RDNA3架構的加持下,在規格、性能表現方面較上代RX 6700 XT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與定位相同的RTX 4060 Ti相比,其性能表現可以說是全面勝出。與此同時,得益于第二代光線加速器以及對FSR的支持,顯卡即便在2K和最高特效下運行光追大作,也毫無壓力。
華碩TUF-RX7700XT-O12G-GAMING采用的是新一代TUF GAMING顯卡的家族式外觀設計,硬朗的機身線條搭配質感滿滿的金屬框架,彰顯硬漢氣質。顯卡的PCB由華碩標志性的全自動制程技術打造而成,采用的是14相供電設計,搭配能在105℃環境下穩定運行2萬小時的軍規級別電容,確保在2599MHz的最高加速頻率下長時間穩定運行。顯卡的散熱器擁有2.96槽設計、升級軸流風扇等配置,也提供了相當強悍的散熱性能。
總的來說,華碩TUF-RX7700XT-O12G-GAMING性能強、用料豪華,表現全面無明顯短板,是玩家玩轉2K游戲的不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