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龍四核風采 惠普285 Pro G3商用臺式機評測
首先按照慣例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款產品的外觀。
作為一臺商務臺式機,惠普285 Pro G3的外觀十分內斂,尺寸相比前一代產品縮小了27%,小巧玲瓏,對于融入用戶的辦公使用環境是非常有利的。
機身正面
這款產品的正面帶有格柵式設計,左上方有一個光驅,右側上方是電源鍵、前面板接口,其LOGO位于右下角,這個布局對于用戶的使用是很舒適的,豐富的前面板接口能方便用戶的使用,接駁多個USB設備時無需移動電腦在后面尋找接口了。
前面板接口
我們來湊近看一下,惠普285 Pro G3的電源鍵是一個小方塊,開啟狀態下帶有白色燈光,用戶非常簡單就能觀察到機器運行狀態,下方布置了兩個USB 3.0接口和SD卡槽,中間還有一個3.5mm音頻接口。
側面設計背部接口
我們來看一看機身后部,大家可以看到左上方集中了各種接口,中間有單槽顯卡的信號接口,該顯卡支持VGA與DP輸出,使用HDMI接口顯示器的消費者需要注意一下 ,用一個簡單的轉接頭就可以搞定。
惠普285 Pro G3商用臺式機評測
后面板接口
給大家詳細看一下惠普285 Pro G3的接口,首先最上方是耳機與麥克風接口。,下方是幾個屏蔽掉的顯示信號接口,因為有了獨顯并且使用Ryzen處理器,所以主板的顯示信號輸出就不需要了,所以HP貼心的在原來的顯示接口用了封套保證客戶不會裝錯。再下面我們可以看到四個USB3.0接口、兩個USB2.0接口以及一個網線接口。
后面板接口
這款產品附帶了惠普鍵盤與鼠標,鍵盤的按鍵手感很不錯,而鼠標的左右鍵確認感比較一般,但滑動操作手感很好。
內部結構拆解遍覽
由于機器搭載的商用Ryzen 5 Pro 處理器并不強調超頻能力,而要保證極強的穩定性,所以惠普為這款產品配置了普通的下壓風冷散熱器,符合機器本身的定位,畢竟商用機誰都不希望經常中斷。
打開側板
拆下這款機器的側板只需擰松一顆螺絲(螺絲無法完全擰下,避免丟失),再從平行方向抽出即可。這款機器內置了金屬固定板,拆下螺絲、拿下前面板并抽出光驅后可見內部全貌。
拿下金屬板之后
處理器風扇特寫
惠普285 Pro G3是一款配置了AMD R7 430 GDDR5 獨立顯卡的產品,單槽卡節省空間的好處顯而易見。
R7 430
主板布置三個SATA接口
硬盤特寫
電源特寫
總的來說惠普285 Pro G3 內部結構比較明晰,符合同類商用機的一般特征,加固的金屬支撐板和方便拆卸的光驅是比較突出的亮點。
整機配置與綜合性能
了解外觀之后,我們來看看這款產品的硬件配置。惠普285 Pro G3搭載了AMD Ryzen R5 1500四核八線程處理器、兩根4GB DDR4 2666內存、一塊希捷1TB 7200機械硬盤以及R7 430 2GB獨立顯卡。硬件配置是非常標準的商務臺式機。
整機配置綜合性能
大家可以看到,這款R5 1500處理器為四核八線程的規格,最大睿頻3.9GHz,滿負載主頻3.5GHz,擁有16MB三級緩存(8MB可用),整體規格很出色。
CPU規格信息
Cinebench R15測試中R5 1500獲得了多核心810cb、單核心150cb的成績,這個性能表現略低于四代i7,這個差距主要表現在主頻上,同頻狀態下兩者性能基本一致,總的來說這顆R5處理器已經能夠給我們帶來與英特爾I5處理器旗鼓相當的性能了。
多線程超越i5 7500
多線程超越i5 7500
R7 430 獨顯信息
3DMark Firestrike EX 826分
PCMark 10 Extend 2900分
最后來看一下PCMARK 10的生產力表現。惠普285 Pro G3在這一環節得分中規中矩,生產力方面的得分比較優良,游戲圖形性能是這款產品分數上的軟肋,但這對于一臺商務電腦而言顯然并不是什么問題。
評測總結:
惠普 惠普285 Pro G3是一款設計成熟性能先進的商務辦公臺式主機,無論是機身造型還是接口設計的易用性都很優秀。這一次搭載Ryzen R5 1500處理器后, 惠普285 Pro G3又獲得了非常出色的性能,可以執行絕大多數日常生產力任務,均衡穩健。
業主板的選型是十分關鍵的,選型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工業主板之后的工作效果。而且無論是商用計算機還是工業計算機,其核心就是主板,因此選擇合適的主板是十分重要的。工業主板由于其應用范圍廣泛,使用環境惡劣,因此,用戶對其功能、兼容性、可靠性要求更高。
工業主板的優劣,其研發水平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一款技術成熟的主板,都是由少則三五年,多則十余年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設計的,因此在選擇工業主板廠商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那些經驗豐富的廠家。主板的性能、兼容性和可靠性的測試,這都需要廠家有多年的信號分析技術積累,是主板設計成敗的關鍵。其次主板設計另一個重點是BIOS的編寫,許多主板的兼容性問題都與BIOS相關,有些BIOS高手甚至可以通過修改BIOS來彌補產品硬件設計的不足,當主板出現兼容性問題時,修改BIOS比修改硬件設計容易得多。
那么如何評判工業電腦主板的質量?
一、工業電腦主板的材料CPU供電相數是工業電腦主板上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情況下相數越多,供電功率就越大,同時電源電流也會比較平穩,電壓波動也比較小。與此同時供電相數越多,就需要使用電感、電容、Mosfets管,成本也就越高,另外,工業電腦主板使用的電容、電感不同,在實際使用中其效能也會有所不同。辨別各種電容、電感的等級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最簡單的判別方法就是根據外表來辨別,由電容判斷工業電腦主板質量是否采用全固態電容成為評判標準。但是也非絕對的,因為除了CPU電源等電流大,發熱量高的那部分,工業電腦主板其他地方用固態電容并不是必要的,不必追求全固態電容的用料。而是選擇一款價格更高的工業電腦主板,除非價格相差太大,而且物有所值,根據感應器判斷工業電腦主板的質量是否采用閉合電感成為評判標準。
二、工業電腦主板工藝。良好的生產工藝是工業電腦主板所必需的,工業母板生產線主要包括SMT(表面安裝技術)設備和插裝流水線。使用者可從工業底板表面整理、焊點飽滿等方面,對工業電腦主板廠家的生產工藝及生產管理水平有良好的初步印象,焊接技術的優劣是工業底板制造工藝水平的最佳體現。
三、工業電腦主板使用方便易用就是工業電腦主板的布局簡單方便,例如PCIe槽鎖、SATA接口、供電電源插槽等設計是否合理,使用后是否會影響日后的使用。就工業電腦主板的布局而言,沒有接口、延伸槽就越多越好,而是適合自己的工業電腦主板才是最好的。深圳市德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工業平板電腦、嵌入式機箱、軍用筆記本電腦、堅固型平板電腦和工業顯示器的最專業設計者和制造商之一。歡迎來電咨詢。
期給大家講講各種主板的性能以及CPU搭配 對于主板,先講一講主板上各種插槽以及功能
一、方法1
1、輔助電源供電接口:電源上的4口供電插頭插在這里
2、CPU插座:CPU安裝在這里,CPU上面安裝CPU散熱風扇
3、內存插槽:內存條安裝在此,一般2到4個插槽或更多
4、電源接口:電源上那一排24口插頭插口,一般都是20+4口
5、PCI-E接口:獨立顯卡插槽
6、PCI接口:獨立網卡,等接口
7、硬盤接口:這里是接硬盤、光驅數據線
8、電池:主板電池安裝在這里
9、CPU風扇電源插座:這里插CPU散熱風扇供電插頭
AMD的U和英特爾的U是不同的插口,AMD的CPU針腳在CPU上,英特爾是CPU沒有針腳,只有觸點,針腳在主板上面,不同品牌的CPU主板不能通用,同種品牌的CPU選擇主板的時候首先要看CPU是多少針腳的,不知道的可以查詢你的CPU參數,CPU和主板怎么搭配?主要看針腳,根據針腳選擇合適的主板,看下圖
大家都知道,近年DIY市場再度火爆,英特爾和AMD兩大廠商都各自發力,推出了很多性價比非常高的產品。比如說去年,AMD平臺推出的銳龍系列,對英特爾的打擊也非常大,傳說中的擠牙膏廠商也出了相對的方案,金年初,隨著第八代酷睿對應的H310、B360主板上市之后,英特爾和AMD基本上在競爭格局上再次達到了一個新的平衡。而對于消費者而言,無論入手AMD銳龍還是Intel的第八代酷睿平臺都是不錯的選擇。
二、方法2
現在市場上主流的一些電腦主板主要有華碩、技嘉、微星、七彩虹、華擎等。它們之間的品質與價格也參差不齊,而華碩、技嘉、微星是這里面的佼佼者。
在低端領域,不建議選購華碩,做工用料嚴重縮水,甚至比不上一些二線品牌的主板。但在中高端華碩的品質還是非常值得信賴的。技嘉、微星也不差,價格方面華碩偏高。
主板的構成我們主要從芯片組、供電、PCB幾方面來說
芯片組:
芯片組是主板的核心,主板性能的強弱主要取決于它。比如我們常見的H81、B250、Z370等表述的就是主板的芯片。其中H81屬于低端主板,做工略差。B250系列功能比較完整,性價比較高,中端玩家值得推薦。大型游戲發燒級玩家,喜歡超頻非Z370莫屬了。
供電:
我們經常會聽到"幾相供電",從外觀上來看,就是CPU旁邊的那些"小方塊"。理論上來說供電相數越多超好,以滿足CPU的功耗需求,標準的一相供電是由一個電容、一個電感、一對MOS管組成。一般來說,我們直接數下圖黃圈中的小方塊即可。
主板PCB:
PCB的中文意思是印刷電路板,通俗的說,它的作用就是把電子設備中每個細小的零部件連接起來。
大主板擴展性更好,但并不是說大的主板性能就一定比小主板好,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主板根據大小我們又可以分為:ATX大板、Mirco-ATX小板、MINI-ITX迷你板。主板的大小和性能之間并沒有必然的關系,希望朋友們避免這個誤區。
因此,我們在裝機之前,得明白我們的電腦用途,在此基礎上來選購自己合適的CPU。再根據CPU來確定主板的品牌和型號。由于主板是整機的基石,前提還是以大品牌為主,畢竟穩定是前提。
上述僅為個人拙見,如有哪里不足,還望朋友們指出、補充、留言、評論,謝謝。
當然,只會區分了兩個平臺的主板還遠遠不夠,還要看CPU和主板的兼容性: 最重要的是芯片組, 先說英特爾: 英特爾的芯片組有 B150 B250 B360 Z370 X299等等五花八門,當然我只是舉例了一部分,是不是感覺這么多的型號,我該如何去選擇呢?別急,小編先給大家分分類, 芯片組也是分檔次的,而開頭的這個字母就代表了芯片組的檔次(也可以理解為主板的等級)。
X:檔次最高的,這類主板有針腳數有2066的,只適用于CPU型號后面帶X的,比如如i9-7900X,i7-7820X,當然這類主板和CPU價格非常高,市場很小,一般人用不上,除非極限發燒友。
Z:普通用戶級里檔次最高的,這類主板價格也會貴一些,這類主板的芯片組支持更多原生的擴展卡槽的接口,而且支持超頻功能。(當然也需要CPU支持,英特爾CPU后面帶K的都支持超頻,如i3-8350K;I5-8600K;I7-7700K),當然這類主板所支持內存條的內存頻率也更高。
B:定位中低端,這個檔次主板的優勢就體現在性價比上面,價格不貴,但是這類主板幾乎都不支持超頻(有個別的經過處理后也是可以的),而且僅支持最高DDR4 2666MHz的內存條,所以如果你買的CPU是不帶K的,如 i3-8100;i5-8400這類不支持超頻的CPU,或者本身不需要超頻的,B系主板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H: 定位同樣是中低端,但是價格比較便宜,同樣不支持超頻。
然后就是看字母后面的數字,該怎么分辨這些主板的型號呢,通常我們看到的主板型號比如H110M,B250M,Z270M,Z370M等等,1開頭,2開頭和3開頭的, 那么思路就已經很清晰了: 數字1,2開頭的是支持英特爾6代7代CPU的主板,如B150、B250芯片組支持i5-6500、i5-7500、i7-6700等。 那數字3開頭的自然就是支持英特爾8代CPU的主板了,如:B360芯片組支持i3-8100、i5-8500、i7-8700等。 至于后面個位和十位數上的數字,越高代表主板在同等級中越高端。
然后就又有人會問:"那還有像H61、H81只有兩位數字的怎么說?這類主板都是幾年前的型號了,現在已經不流行了,當然現在在辦公電腦中還占據著一定的市場。
再來說一下AMD平臺, AMD平臺的主板芯片組命名規則與英特爾類似,有X、B、A三個檔次。
X:高端系列,芯片組支持更多可以擴展的接口,可以超頻。
B:定位中端,這類芯片組的主板也能超頻,但對比X系列,高性能的接口數量要少一些,不過對普通用戶來說,幾乎沒有區別。價格相對于X系列的要低一點,是普通用戶的最佳性價比選擇。
A:定位低端,這類芯片組的主板不能超頻,普通用戶使用也足夠了。價格低。
該如何區分, 跟英特爾的一樣還是看后面三位數數字,在這里我們只講一講新出來的銳龍系列的主板,老款的APU系列的就不說了。
AMD還是很良心的,銳龍一代、二代CPU全都支持AMD 300 400系列芯片組(400系列芯片組主板完美支持一代二代銳龍,300系列需要更新BIOS才能支持二代銳龍)。所以銳龍二代或一代的用戶買300 400系列芯片組的主板都可以,如A320、B350、X370、X470都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