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電腦在我們生活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無論是商務還是生活,掌上一個平板都能解決許多事情。小身板卻有著十八般武藝。本期《消費電子》,小編將榮耀暢玩平板2帶到了評測實驗室,讓小編帶你領略其中的奧秘。
1
纖柔高端外觀 護眼高清大屏
一眼望去,榮耀暢玩平板2在外觀上就有一種高端且有時尚的感覺,讓人不禁就想拿起來用。榮耀暢玩平板2正面采用一體化玻璃設計,底下簡約大氣的榮耀LOGO與利用鋁鎂合金打造的后蓋完美鍥入,無邊框,非常的有時尚感,如藝術品一般。再者因為榮耀暢玩平板2有著輕薄金屬機身與圓潤弧線,后蓋的高品質噴涂工藝,讓平板有著平緩舒適的手感。榮耀暢玩平板2尺寸229.8MM×159.8mm×7.95mm,機身凈重460g。
榮耀暢玩平板2前置攝像頭200W、后置攝像頭500W像素。在機身底部的是LOGO和音響。榮耀暢玩平板2音響采用一體化音腔搭配自主研發的SWS算法,在提升平板音量的同時音質亦有了質的飛躍;讓我們將平板翻過來。在機身頂部的是后置攝像頭,圓潤小巧,與機身完美地融合了在一體。機身右側從左到右分別是、Micro USB 接口、卡托和耳機插孔。值得一提的是,榮耀暢玩平板2的卡托可以插入標準的Nano-SIM卡和microSD卡,有著拓展128GB和支持通話功能。
榮耀暢玩平板2具有9.6英寸的IPS高清屏,1280×800的分辨率,屏幕比例16:9。在高清屏上,榮耀暢玩平板2使用了過濾藍光的技術,讓用戶在視覺上更加舒適。同時,低至5nit的亮度,在夜間使用也不覺得刺眼。
2
高配置 長久續航
榮耀暢玩平板2承載Android 7.0 EMUI 5.1系統,通過機器學習,對CPU內存等資源進行智能調度,同時使用F2FS新型文件系統,讓用戶持久享受暢快體驗。榮耀暢玩平板2不斷在系統上更新,在相機上的拍照效果和網絡語音通話效果得到優化,且提高了WLAN上行速率,提升用戶體驗。
相信不少人都特別討厭在看視頻或者看直播的時候突然蹦出個彈窗信息,已至于斷了雅興。榮耀暢玩平板2在系統上添加了應用分屏功能,將整個屏幕按自己設置的比例一分為二,在看視頻的同時也能發信息,非常的方便。
我們再來介紹下CPU,榮耀暢玩平板2采用的是四核的驍龍425處理器,有著1.4GHz的處理速度,搭配3GB的系統運行內存,無論是看視頻還是運行辦公應用都非常流暢,輕松駕馭日常所需。小編在平板上安裝安兔兔進行跑分,38723的分數還算不錯。
榮耀暢玩平板2還特意裝載了4800mAh大電池,搭配榮耀獨有的省電技術,可做到長久續航,讓你煲劇一整天。
榮耀暢玩平板2 還有低配版。其有著8英寸的屏幕尺寸,同樣的分辨率,16GB的機身內存,高通4核處理器和2GB運行內存。遺憾的是,低配版不能夠插入SIM和SD卡,沒有通話和拓展容量的功能。
3
人性化模式 生活商務兩不誤
榮耀暢玩平板2支持4G LTE功能。只要插上Nano-SIM卡,即使出門在外,不用Wi-Fi亦可以上網和通話。平板支持聯通/移動4G。除此之外,平板還裝有GPS/北斗衛星導航,出門只要帶著榮耀暢玩平板2,再也不怕迷路。
平板自帶藍牙4.2模式,實現與手機之間的高速傳輸。榮耀暢玩平板2還支持雙頻Wi-Fi,其可以同時支持2.4GHz/5GHz雙頻段無線信號,包含802.11a/b/g/n 完整無線網絡,具備更強更穩定的Wi-Fi無線信號,更高速的傳輸速度,讓設備更省電。小編親身實驗,就算在離路由器有50米的房間,關上門蓋上被子,都能暢享網絡。
榮耀暢玩平板搭載多屏互動和自帶免費Office。在會議會上,只要通過多屏互動功能連接上相關投放設備,就能進行互動,配合自身免費的辦公軟件,整個會議流程暢通無阻,提高工作效率。
總結:多功能、物美價廉的配置
榮耀暢玩平板2在外觀像是一個高端、華麗的藝術品,其還搭配了驍龍425CPU等高配置。它的多種人性化模式和系統功能,讓用戶在商務上還是生活上都隨意切換,隨意使用??傮w來說,這款榮耀暢玩平板2的性價比較高,想要入手平板的消費者可以考慮入手。目前官網售價799元起,想購入的消費者可以按配置選擇。
歡迎關注《消費電子》雜志官網微信公眾號,我們每天更新最新的人物專訪和產品評測文章。眾多好料等著你。
關 于 消 費 電 子
權威 公正 潮流 熱門
引領科技時尚
成就樂活消費
長按二維碼關注互動
從英特爾宣布砍掉Atom在移動處理器上的產品線之后,其最新的Cherry Trail系列就成了Atom在平板領域的絕唱,在這里將它稱呼為“末代櫻花”,頗有些蕭瑟的味道。
購買理由
這個學年因為計劃考研,常常要將筆記本帶到圖書館使用(看一些僅提供flash的課件資料之類),在此基礎上發現使用移動標壓平臺的老筆記本(華碩的N550)的續航的確有些捉急,于是就想出了購置一款低功耗平臺的平板或二合一筆記本以應付學習之用的想法。
在京東上挑選的過程中,由于是為了應付這個學年的學習之用,之后要用到它的機會應該也不高,所以預算砍了又砍。在比較了幾款寨板之后,覺得還是對放家里吃灰的小米平板2做一番改裝劃算,至少比貿然買個寨板靠譜,于是就有了今天這個開箱。
外觀展示
在萬能的某寶上隨便選了一個店主,直接把米板交給他分尸了。在改裝的過程中選擇了4G+128G的配置。
發一下配置單,怎么說呢,夠用就好,是否有那么不堪就見仁見智了。據說快充還能支持QC2.0,但是我用另外購置的QC頭并沒有體會到充電速度的提升。
小米平板2在正面延續了小米平板1的風格,仍然采用的是4:3的顯示熒幕。屏幕也是全貼合屏,相對大多數大灰屏的廉價win板而言還是有些優勢的
背面大量采用了CNC金屬材料,顏值和手感都有提升,當然,還是遠遠不及iPad精湛的做工。
在接口配置上,擁有一個Type-C接口和3.5mm耳機接口,若是當成Windows平板使用拓展能力稍顯不足,并且該Type-C接口先天不足,不支持USB3.0傳輸,似乎也不支持USB-PD協議,不能在OTG拓展的同時為平板充電。一言以蔽之,小米平板的接口就是一個披著Type-C皮的micro-USB。
音量鍵和開關機鍵都被設計在了右邊,按鍵的手感中規中矩,鍵程較長,并沒有在寨板上常常遇到的松動問題,做工也較為扎實,也算是這個平板在千元級價位上為數不多的亮點
雙揚聲器被擺放在后部,放在桌上使用時會有遮擋的現象,不過反正我也不用它
性能
其實這類平板的性能本來也沒啥好講的,也就日常勉強夠用,買Win板的人誰沒有個干活的主力機呢。不過考慮到大家對Atom的性能還是抱有疑慮,所以和其他移動端的芯片對比一下還是比較有必要的。
首先是內存,店家給換的2GB*2的顆粒,可能因為是板載內存的原因看不出顆粒廠商和出廠日期,只能寄希望與店家的良心了。
然后是處理器性能,小米平板2采用了IntelAtomZ8500,14NM工藝,X86架構,跑安卓略有性能損失,集成了自家Gen8顯卡,12個EU。由于手頭沒有其他的設備,就用筆記本的i7-4700HQ做對比好了。上圖是N550JK上的47w i7-4700HQ,下圖是 2w的z8500
這個....差距略大,小米平板2幾乎只有i7-4700的1/4性能,大致相當于s801水準。
用Benchmark再跑了次分,方便值友們對比。
顯卡方面也是性能平平,遠不如上代,性能大概在高通S808的adreno418和S805的adreno420之間(手頭沒有軟件,復制了一張網友的圖,見諒)
新加的閃存,受限于emmc4.5,性能效果有限。
總結
總的來說,改裝后的小米平板2還是非常符合我的預期的。
若從安卓平板的角度上來看,小米平板2相對與一代的升級并不像是它的外觀那樣的驚艷,反而有一些的倒退,諸如沒有TF卡槽,X86的處理器跑安卓的兼容性問題,唯一值得稱贊的是它999的售價。當然,現在也非小米平板2剛發布的時間了,廉價安卓平板還有更多更主流的選擇,比如高通652方案的聯想P8等等。
而從Windows平板的角度上看,小米平板2有它的一些優勢,比如同等價位下相對良好的做工,比如選用了相對較為良心的z8500方案的CPU(國內眾多寨板在千元方案選用Z8300);當然,無論是它稀少的接口數量(只有一個Type-C口,對Windows平臺而言是遠遠不夠的),還是跑win10時略顯狹小的屏幕,還有屏幕底部頑固的安卓三大金剛按鍵,都隨時隨地提醒我它的底子還是一款安卓平板。
不過,雖然有這么多的缺點,但它還是一款能夠滿足我要求的平板。畢竟,我只是需要一臺跑Win10的長續航設備而已。
【結語】
本文由什么值得買網友“大腸桿菌先森”撰寫并授權轉載,由于篇幅原因,僅選取了精華的部分進行分享。完整原文可去我站《末代櫻花——MI 小米 平板2 升級版小記》查看,如果你有更多好物想跟我們分享,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互動。
013年9月小米發布了47寸的小米電視,首次將同等尺寸智能電視的價格拖進了3000元檔;而1年半后,40寸版本的小米電視2發布,它在49寸的小米電視2之上,去掉了4K面板并把尺寸壓縮到40寸后,成功地將價格拖進了2000元檔。但它的表現是否會因為價格而做出妥協呢?
官網購買小米電視需要額外的100元運費,快遞送來時,機器包裝外還有很結實的木框(上圖)保護。牛皮紙盒包裝除了大小外,和49寸版的小米電視盒幾乎一樣。
所有配件都轉在一個小紙盒里面,里面包括遙控、螺絲刀、螺絲(多了一個作為備用)和天線隔離器轉接頭。
安裝說明書同時也是保修單,里面還有詳細的參數說明和注意事項。
電視的兩個鋁制支架很結實很輕,帶有左右標記和防呆設計(插錯位置就進不去了),墊腳橡膠較軟摩擦力很大。
遙控造型和49寸版小米電視2以及小米盒子完全一樣,不過由藍牙改為了紅外傳輸。實際測試中也發現,這的確會讓遙控對方向有一定的要求(電視放在會議桌上,遙控角度過低的話就無法操控了)。
不過如果電視是放在客廳電視柜等縱深不大的常規位置,正面就不會有大型阻擋物,兩種遙控之間的差距就體現不出來了。另外,其實即使是藍牙遙控,大家還是潛意識地指著電視操作的……
連上幾代小米盒子,這個遙控的造型已經延綿好多代,從材質到表面處理都很成熟了,重量大小和手感都很適中。
雖然沒有49寸版的超窄邊框那么震撼,但是40寸版本的邊框也不寬,正面還是挺順眼的,因為面積更小,背面塑料顯得更加結實。
機身底部對稱放置了4排網格開孔(最邊上的兩個為揚聲器開孔),正中間是隱蔽式的電源開關。
額定功率僅有65W,插頭和很多顯示器一樣被精簡掉地線,變成雙腳插頭了。電源線不算長,但還夠繞著自己的支架轉上一圈(1.2米左右)。
背面除了密集的固定螺絲孔外,光面小米logo旁邊還有為支架預留的固定孔,電路旁邊是一整排散熱孔,隱約可以看到里面的電路板和走線(65W的機器真的需要怎么多的散熱孔?)。
接口方面還算良心,僅比49寸版少了個Micro SD卡插槽,包括2個USB(其中一個為3.0),4個HDMI、VGA、AV(三色線)、RJ45網線接口、音頻和天線接口。
側邊邊框為雙層設計,應該是預留給以后換彩色后蓋預留的設計。
電視下方的突出部分為紅外信號接收區。
在光源下,可以看到顯示器面板有紅色的反光。另外,內屏的黑邊遠比想象中的要寬。
內屏黑邊寬度超過了5mm,整體邊框厚度為2cm。雖然是不影響使用而且不明顯,但可能很多處女座會接受不了。
連上內屏黑邊,最寬的底部邊框為2.22cm,不過縱向內屏黑邊只有4mm左右。
40寸的1080P面板,其像素密度要比第一代的小米電視(47寸1080P)高很多。
至于40寸究竟有多大的問題,可以參考上圖。左側為22寸的顯示器和9.7寸屏的iPad Air,右側為50寸的樂視TV S50。
如果家里電視柜比較大,還是建議上49寸的版本。40寸的體型確實不大,它的體型以及后面會提到的亮度控制,讓它甚至可以當做電腦顯示器使用。
機器開機奇快,首次開機前后用時不到50秒,連入wifi就可以進入系統了。系統方面,40寸版本比49寸版本和小米盒子還要簡潔,經典方塊式縱向排列,最右側直接陳列用戶安裝的app。
系統自帶視頻源
第三方直播視頻源
而電視源方面,小米在推出小米小盒子的時候,已經全面轉向了與央廣旗下的中央銀河互聯網電視(GITV),在線資源要比當初豐富。
當然,可能很多買/想買小米電視的用戶對這個并不是很在乎,畢竟機器可以安裝安卓應用,視頻資源方面本身的問題不大。
長按遙控home鍵,可以喚出多任務界面,首頁最上方可以調出任務欄進入U盤和個人中心。其系統操作和界面都非常通俗易懂,能給出的最直接的結論就是,這是市場上最簡單最好用的電視系統之一。但是它和其他設備上的電視版MIUI分別不大,這里就不贅述了。
系統與第三方應用界面截圖:
性能方面,機器搭載的CPU從原來名為MStar 6A918的A9 1.45GHz四核(49寸版)換成了名為MStar 6A908的A9 1.45GHz四核。
雖然版本號相差不大,而且主頻還保持不變了,但新機器的流暢性還不是很高,要比49寸版本的反應速度要低一點。另外,機器雖然有1.5G內存,但后臺掛起的應用多了之后,偶爾會出現卡頓現象,需要手動清理后臺才能滿血回復。
跑分截圖:
帶著這個體驗問題,我們對機器進行了簡單的跑分測試,發現機器的CPU被鎖頻在了1100MHz。圓周率68秒;Geekbench單核343,多核1044;安兔兔21778分;3DMark Test1、Test2和Physics分別為12.9、9.5、20.1幀;RAR性能為440MB/s;A1 SD Bench寫入為20.66MB/s。有興趣的用戶可以戳這里到我們的跑分庫進行對比。
性能被封印的情況下,機器的跑分比使用的驍龍410處理器的紅米2和紅米Note要弱,但電視版MIUI遠比手機版簡單,即使是這個性能,理應也可以帶起這個系統,估計流暢性問題的主因,是新機器的系統還沒完全調試好。但考慮到MIUI的更新速度,系統修復應該會很快,這個問題可以不用過慮。
至于游戲性能方面,40寸和49寸版本小米電視2,搭載的GPU都為Mali-450MP4,這顆GPU也被用在了聯發科的MT6592 八核處理器上,就是說它的GPU和第一代的紅米note、大神F2等眾多千元機是一樣的。
但電視分辨率為1080P,比主流千元機的720P屏幕要高不少,正如跑分所示,機器的游戲性也因此受到拖累,比紅米Note還要弱。
機器用來玩大型游戲的話會比較吃力,但應付需求更大的地鐵跑酷、激流快艇等中小型游戲的問題不大。官方宣傳的游戲中心,看來指的是系統自帶手柄游戲中心等生態服務支持,而不是說它的性能強……
40寸版本的小米電視2,能查到的數據是其采用了“夏普SDP X-Gen超晶屏(5000:1靜態對比度、6ms動態響應、176度視角),配合蘋果供應商瑞儀光電提供的側入式背光模組,以及電視芯片供應商MStar的高清畫質引擎”,面板、背光模組和芯片電路(畫質引擎)無疑是對電視畫質影響最大的3個參數。
不過要提前科普的是,夏普SDP是由夏普和鴻海(富士康)共同出資組建,夏普提供液晶技術,鴻海負責制造等事宜,所以它其實不是狹義上的夏普原裝屏幕。
考慮到小米官方堆料比較重,所以這次找來的對比對象是iPad Air(Air2的屏幕表現略有下降),其IGZO屏幕的對比度在1100之上,色域在71%左右,色溫在6600K附近(標準色溫為6500K)。雖然不如Kindle HDX,但其屏幕表現在平板之中也是很強的。
電視的屏幕亮度普遍高于手持設備和電腦顯示器,而在正常辦公室燈光下,亮度在150-200尼特之間比較舒適,所以大部分電視都會因為亮度過高而不適宜作為顯示器使用。
但出乎預料的是,小米電視的最高亮度也只有349尼特,而最低亮度居然可以壓到73尼特。對于家里客廳陽光充足的用戶來說,其在強光下可能會有一定的可視度問題,但對于打算把它當臥室電視或者顯示器的用戶來說,這反倒是福音。
而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現在主流的LED背光顯示器/電視,亮度調到最低后,雖然肉眼沒辦法察覺,但屏幕的頻閃會更明顯(攝像頭可以捕捉到),這會比較傷眼,看著很容易眼痛眼酸,所以一般不建議把顯示設備的亮度調到最低。
而背光均勻度方面,按照正常的9宮格亮度檢測,中央與邊緣亮度差約為50尼特,處于正常水平,在極限邊緣的亮度為254尼特左右,仍在mim70%,Typ80%的規格要求內,翻譯過來就是正常使用環境無法察覺的意思,但水平僅稍高于常規標準。
兩部機器都調到最大亮度,其中小米電視2的色溫設置為標準模式。純白樣張中,小米電視的“白色要更白”,而iPad則顯得有點偏暖偏紅了。
而純黑樣張中,而小米電視的表現則出乎預料地優秀,對比度確實遠超正常屏幕,完全吊打iPad,而后者黑色則根本壓不下去。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拿到的機器出現了背光不均的問題(不排除是個例問題)。黑色樣張中可以看到屏幕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有面積較大的局部亮斑。
雖然對實際觀感影響不大,但對部分眼睛比較利,甚至可以肉眼發現iPad陰陽屏的用戶來說,這個會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選購的時候要注意檢查,畢竟顯示器的品控標準是為普通人而設的(漏光の戴爾笑而不語)。
原色方面,雖然基礎亮度低了近100尼特,但小米電視飽和度表現還不錯,紅藍兩色表現很艷麗,而iPad在黃綠色上的表現相對更好。
不過鑒于iPad的調色是出了名地準,這也就側面反映除小米電視在紅綠色上有相對過飽和的傾向(即機器表現紅藍色場景會特別艷)。
實際樣張對比也基本印證了純色表現的結論,小米電視色溫偏冷偏藍,紅色、藍色表現艷麗,綠色黃色就顯得飽和度相對不足,而對比度上/暗部細節上有著碾壓手持設備的優勢。
而對于電視來說影響較小的可視角度,其表現在中上水平。在角度超過90度(相對中軸線)后,屏幕才會出現輕微的泛白及飽和度下降現象。
結論就是,這是一塊同價位和尺寸之中絕佳的面板,對它色彩表現完全不用擔心;而可視角度上,只要角度不要太夸張,它也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此外,背光亮度不高,比較適合近距離和暗室觀看,甚至用來當顯示器也是不成問題的。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對比遠超同級的面板,背光的均勻度只是去到正常水平而已。
更多樣張:
而對于電視最重要的面板、背光、電路中,就剩下芯片轉換電路/畫質引擎沒說了。它負責將視頻傳送到液晶面板的最后一步,如果它沒輸出正確的視頻信號,再好的面板也無法發揮實力。
機器這方面的表現并不算強,畫質引擎對視頻的渲染比較重口,畫面顏色很濃很艷,類似油畫效果。但這個時候畫面右上角的CPU監控懸浮窗卻表現正常,說明這個不是面板或電路輸出的問題,而是視頻解碼的風格問題。而相比之下筆者倒是更喜歡49寸版本的渲染風格。
另外,原生播放器在進行720P分辨率視頻硬解碼播放時表現正常,但播放部分1080P片源則會出現較為嚴重的色彩方塊以及對比度下降現象。經過多次測試,類似的問題均可重現,這也許是測試機的系統Bug,與小米工程師進行溝通后,預計后續將會進行更新,我們也將會進行再次的詳細測試。
機器的視頻軟硬解能力也讓人比較失望,機器最高的硬解規格只有H.264/265 1080P@60幀,遇上1080P@60幀的MP4格式視頻,或者經典的4K測試片都只能“播幻燈片”;軟解720P高碼率的MP4格式視頻都幾乎把CPU吃光了。所幸的是,這個分辨率下播放還是很流暢的…
電視自帶了雙揚聲器,揚聲器位置在兩只支架旁邊,開口向下。它的音量是筆者測試過的所有設備中(包括樂視TV S50和49寸版的小米電視),自帶音響最大聲的一個,相隔0.5m左右,音量照樣可以去到98分貝,音量大小足夠任何人類的需求了。
音質方面并不算很好,水平比49寸版小米電視的略差一點,但音質虐手機平板筆記本和百元以下的小音箱不成問題。
機器65W額定功耗,發熱控制不錯,室溫27.6度,亮屏半小時后最高溫只有38.8度,出現在了左側面板上(側面LED光源的位置)。
40寸版的小米電視2,可以理解為是49寸版的簡配版:大小縮小了50%,去掉了4K分辨率、超薄金屬邊框和藍牙遙控,但是價格成功從3399瘦身到了1999,而且壓破了2000的心理價位,頗有震撼力。
而實際表現上,雖然內屏黑邊較大,但機器做工比較扎實;電視版MIUI簡單易用;面板出乎預料優秀,對比度奇高,色彩較為艷麗,可視角度和亮度控制不錯,其甚至適合作為顯示器使用。
當然,機器也為了2000元的定價做出了不可避免的犧牲:對比遠超正常水平的面板,背光均勻度僅稍高于業界平均水準,有種“就差一點點”的可惜。另外,機器的處理器性能較弱,系統反應和軟硬件能力偏弱。
如果對性能和視頻播放有一定要求的話,還是建議把它當做普通的顯示器,外接其他電視盒或電腦主機使用,這樣看電影的畫質表現會有大幅提升,可以讓這塊優秀的面板發揮出應有的實力。
總體來說,筆者還是對它還是此支持態度的,2000元定價上,這個塊面板都已經相當優秀的。而剩下比較孱弱的智能部分,如果需求不高也可以直接使用,但就算是腦補自己花了2000塊,買一個帶音響的40寸顯示器也是蠻值的。
贊:
價格低
面板色彩、對比度表現優秀,黑場控制奇好
亮度適中,比較適合近距離或但顯示器使用
功率和發熱控制好
自帶揚聲器不錯
踩:
處理器性能較弱,系統反應偏慢
視頻軟硬解能力孱弱
比起優秀的面板,背光均勻度僅稍高于業界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