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界報道:

    據7月17日訊,韓國媒體koreabizwire報道LG于7月15日推出了一款無線的電視/顯示器,名為StandbyME。這款無線電視配有可滾輪推動的圓形底座,屏幕能夠升降與旋轉,升降高度在20cm范圍內,支持25°俯仰、65°橫向、90°縱向旋轉。除此之外,StandbyME內置電池,不充電也能滿足3小時續航;IPS 屏大小為27 英寸,分辨率卻比較一般:1920×1080。

    在操作系統方面,StandbyME采取和此前LG電視一樣的Web OS 6.0系統,同時支持觸摸操控、NFC和投屏。這款無線電視最主要能滿足用戶在家里的任何一個地方觀看電視和流媒體。

    (StandbyME能90度縱向旋轉)

    (可以滿足在廚房使用的需求)

    (也可在陽臺休閑時使用)

    至于價格,StandbyME就不是太親民了。StandbyME的購買套餐中包括了免費的視頻服務 LG Channel,能在線觀看144個免費頻道。StandbyME將在7月21日正式發售,價格目前為129 萬韓元(約 7301.4 元人民幣)。

    不過對于這款無線電視,目前網友褒貶不一。其中有人表示“分辨率和價格是硬傷!”,也有人根本沒看出來價值7000多元的StandbyME和平板電腦有啥區別:“就是一個大一點的pad而已,智商稅?”

    當然了,也有人認為說它智商稅的人是“沒有理解設計點”,畢竟這一款電視主打的不是和平板電腦類似的旋轉功能,而是無線的使用場景。長久以來,大家已經習慣了家用電視的笨重和固定,這導致無法更為靈活地適應觀看場景。現在StandbyME能做到任意移動,一方面可以當作是無線版本的電視,另一方面也能作桌面顯示器。但是3小時的續航多少都有點雞肋,勉勉強強能夠看完一部電影,就要挪位置去充電了。

    而且,正如網民上面所吐槽的,StandbyME的功能大量與平板電腦重疊,包括內置電池、可移動、可旋轉、靈活方便、用來觀看流媒體或電視等。平板電腦往往更為平價,能與StandbyME的價格比肩的應該也只有iPad Pro。但iPad Pro的定位可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看視頻工具,它攜帶了很多StandbyME不可能擁有的辦公特性。新款iPad Pro 12.9英寸價格約為8499元,屏幕是2732×2048分辨率Mini-LED屏,加上M1處理器的生產力,可謂吊打StandbyME。

    總而言之,一臺27英寸1080P LCD屏電視要7000+元,恐怕很多人都不會買單。不過吧,LG這款無線電視的創意理念還是很超前的。國內的廠家恐怕很快就會“學習”起來了,到時候5千元以內的無線電視應并不難實現。


    來源:線上采編,如涉及版權問題或者尋求報道,請及時聯系歐界傳媒網 o2ojie.com!

    歐界傳媒丨Jie Media

    八年專注有深度的互聯網世界

    然距離年終盤點還有一段時間,但如果讓我作為數碼內容編輯推薦年度數碼禮物清單,那么LG 42C2 一定包括其中。

    01/ 關于LG 42C2

    說到 LG 42C2 之前,勢必得先聊下之前的LG 48CX。兩年前這臺機子憑借豪華的規格配置(4K+120Hz+廣色域+HDR10)、OLED天生無敵的分區控光及對比度,最重要的還有當時“最小OLED”尺寸,意外成為當年高端桌面顯示器市場“黑馬”,并且對傳統桌面顯示器形成降維打擊之勢,雖然它作為桌面顯示器使用實際有諸多功能的不便(畢竟還是一臺“TV”),但數碼/游戲發燒友給予的關注和討論度是超出預期。緊接著LG更新了打磨款 48C1,而在今年也帶來變化更大的 42C2。

    LG 42C2

    • OLED屏 4K/120Hz:黃金規格與無敵控光組合
    • 更小的42寸:桌面,小反而成為了優點
    • Alpha 9 Gen 5 AI芯片:性能更加強勁
    • 高速:HDMI 2.1*4!!! 屏幕超低響應
    • 大滿貫游戲模式支持:G-Sync、Freesync雙認證、HGiG模式、游戲優化模式、LG VRR可變刷新率
    • TV的降維打擊:高亮度+高色域+全HDR場景支持


    "C2"對比"C1"帶來了哪些變化?

    • 新增42英寸型號。一般來說顯示器越大越好,但對于特殊玩法的“OLED”機型就未必了。不少主機/桌面雙持用戶,因為使用場景的要求,需要的是一臺視距有限制,但又希望盡可能大的機子,傳統桌面30寸可能達不到極限,而傳統TV動輒50對于桌面深度來說又太大,通過調整面板裁切組合帶來的42C2,對很多人來說就剛好了,而且傳統桌面顯示器實際也有40寸機型。
    • 4個滿血HDMI2.1接口。C1是配置3個非滿血的HDMI2.1,而C2很夸張的配置了4個滿血HDMI2.1,雖然對于實際影響未必很大,但對于心里感受就不一樣了,畢竟滿血HDMI2.1可以支持到4K 120Hz 12bit RGB4:4:4,對于這種終極顯示器來說當然站未來的必須配置了。
    • 55以上大尺寸機型屏幕亮度繼續提升。這個主要是今年會更換新的WBE也就是OLED EX,理論上新的面板亮度可以獲得較大提升;不過42/48兩種尺寸,哪怕換裝新面板亮度實際還是一樣,可能就功耗/壽命優化的特性會保留。今年最早一批的C2還有混用WBC情況,目前新購機子估計會以WBE為主。另外實際反饋來看,目前用戶對WBE WBC面板的觀感喜好也不一,所以實際觀感部分不好說哪種面板更好,如果在意的話可以注意下生產批次或者直接讓商家挑選。
    • 設計的變化,特別是底座。講真我喜歡C1\CX的底座設計,比較優雅,但確實對桌面用戶來說比較悲劇,就是會增加對座深的要求,新的C2,48寸以上機型用沿用了舊底座,而42用了新設計的底座,對桌面深度要求少。
    • Alpha 9 Gen 5芯片,這個主要是芯片算法算力提升了,對比C1的Gen4肯定還達不到質變,目前兩代機子一些畫面功能支持基本一樣。


    我購入C2的原因

    其實CX的時候就想買了,不過畢竟新形態產品,所以也在觀望看有沒有什么缺陷,后續用戶反饋的一些缺點實際自己也可以接受,不過沒想到這么快就更新了C1,再等C1的時候C2又來了。。。甚至還帶來了42英寸版,自然不等了。當然我還是簡單說下選擇42C2的原因:

    1. 42英寸尺寸比較合理,我目前的桌面是180*80,我估計48也OK,但顯然42適配會更好,才有空間留給音響跟DIY主機,而且后續也好給裝機的用戶建議,估計他們會選42為主。
    2. OLED天生優勢。之前多次說過,目前顯示設備進入了一個技術變革階段,在MicroLED成熟之前,會有一個精細化控光升級的過程。其中的OLED這部分有著天生的優勢,而且這種優勢肉眼可見,也就是用戶感受明顯,也就顯得更吸引升級。
    3. 總體配置升級接近完美。或許未來的C3亮度更高,色彩表現更好,但目前C2總體配置來說對于桌面黨已經算水桶系數非常高了,目前面對這類特殊的電視改桌顯,傳統桌顯的配置已經顯得沒什么有些無力了,而且這類電視PC模式也都做得不錯,用起來幾乎沒什么區別。

    OLED無敵的控光跟對比度,誰看了不眼饞



    02/ OLED會成為下一個主流?

    下一個風口,到底是OLED還是Mini LED

    在Micro LED成熟之前,目前市場最看好的OLED和Mini LED,那么兩種技術有什么區別何以糾結?

    Mini LED:可以理解為傳統LED面板的技術升級款,主要是針對背光做了升級,采用了Mini LED微米級點陣式控光,比傳統電視背光可以做到更細致的分區控光,從而改善傳統電視背光均勻度不佳等問題;所以Mini LED機型,往往會從傳統電視數十級分區控光,一舉提升到百級甚至前級分區控開關光,另外Mini LED電視另外一個顯著優點,就是壽命較長(等同傳統LED)。

    OLED:OLED可以說屏幕技術上就完全不同于傳統LED屏幕,目前最常見的移動設備手機,近幾年基本就換為OLED屏幕,特點是每個像素可以自發光,控制亮度,所以整體畫面對比度極高,普遍色域色彩也較好,此外省去了背光組件所以厚度也可以控制最薄。但也有明顯的缺點,就是壽命(需要輔助技術),此外最高亮度往往也不如Mini LED機型。

    目前來看兩種技術有各自的優勢及先天不足,還有沒有說哪種可以絕對取代另外一方,各自的缺點也在通過打補丁的形式改善,比如LG的OLED EX(也就WBE)面板,但對比還是桌面顯示器主流的普通LED技術,在控光、亮度和色彩表現,優勢都太過明顯。這次選擇42C2也是為了作為參照,后續方便對比其它桌面顯示設備。



    LG 42C2實際畫面表現

    先說下如果你把LG 42C2或者其它C系列機型當作PC顯示器要改動哪些設置。

    需要調整的主要原因是LG 42C2畫面色溫會明顯偏冷,一般PC用場景6500K色溫比較適合。所以就要進入系統設置內,把“色彩”里面的“白平衡”中的“色溫”設置條,拉到最底部,“暖50”,屏幕色溫就會變得更加適合PC環境。

    另外就是可以酌情關閉“節能模式”,避免屏幕亮度會自動調節,而且無法手動設置屏幕亮度;畫面“清晰度”選項也可以調整為0,要不感覺會太過銳利反倒失真。

    下面實際屏幕畫面展示部分,除了用游戲主機或者電視內置系統解碼的內容源,其它部分都是設置后的畫面表現。

    要不要擔心燒屏?

    OLED用戶最擔心的部分就是燒屏了,那么C2如何? 如果是OLED EX(也就WBE)面板,一大改善就是壽命/功耗,應該會比之前表現更好一點,當然關鍵還有各種優化模式。LG C2也是延續了之前內置的各種【保養模式】,主要就是像素位移、靜止畫面下亮度調節甚至休眠,假設你的使用環境不會太過固定(監控監測、重復畫面廣告展示)在產品的使用周期中,估計是不太過擔心燒屏。



    游戲部分體驗

    42C2畢竟定位是游戲電視,我先說下游戲部分的體驗。如果你是多機種平臺制霸用戶,這類游戲電視其實會更適合你。

    OLED天生的顯示效果在游戲場景中是最吸引人的,高色域、高亮度、無敵對比度和黑位,簡直就是為了展示游戲而生;700尼特左右的最高亮度對比LED顯示器有比較明顯優勢;這部分能跟OLED PK的也就Mini LED類顯示器了。

    快速的游戲畫面:如果只看刷新率,42C2 120Hz刷新率只能算達標,因為目前主流專業游戲顯示器基本165以上,高端240了,所以如果你是競技級別且對刷新率比較敏感的,桌面顯示器可能對你比較有吸引力,只不過4K+120Hz的組合對于絕大部分用戶來說已經足夠,特別的游戲主機類用戶基本已經到頂。但42C2的OLED還有另外一個優勢,就是響應速度,對比LED顯示器是有明顯優勢的,也不用擔心鬼影。


    120Hz算及格,對比60Hz還是有明顯優勢。響應部分就非常優秀。

    G-Sync、“游戲優化器”和游戲設備兼容性:針對游戲體驗的輔助功能,42C2不敢說滿分吧,不過你想要的它都有,而且用起來很方便。G-Sync和FreeSync 都支持(PC游戲用戶就知道重要性)。“游戲優化器”也集成了這些所有針對游戲用戶的功能,除了要求用遙控設置,幾乎沒有缺點,對HDR內容源、HGiG色調映射也完美,對各類游戲主機也完美支持,除了要求你自備HDMI2.1數據線。

    以目前市面類似價位及應用場景的產品來看,它的水桶指數幾乎是最高的,未來如果還能提升的話,也無非就是亮度及刷新率有期待空間。

    白天和晚上,不同游戲實際畫面表現。


    另外OLED因為背光原理,所以切換比例也帶來了天生優勢,如果你喜歡21:9和32:9模式,OLED設備是可以實現完美切換,切出來的上下邊是絕對黑。




    OLED“無敵控光”的代價

    對比桌面顯示器這幾年擠牙膏似的升級,電視領域可以說是暴走,快速完成4K、MEMC、高刷新、HDR(高色域、高亮度)、精細控光等一系列升級,也是如此,所以電視領域主力機型(哪怕非旗艦)很容易對桌面顯示器進行參數/功能碾壓,這也是為什么之前的48CX會火起來,天下苦LED久矣

    OLED顯示設備依靠天生顯示特性,無敵對比度,絕對黑位,主觀體驗的第一眼尤其討喜,但代價呢?前面說了壽命問題,目前大部分OLED設備,甚至搭配OLED的筆記本都會有針對性的優化措施,比如像素位移,開啟之后日常是沒什么感知,就是小部分場景下(比如應用場景邊框剛好有顯示內容,有時候就會發現缺了幾像素內容這樣,當然一般情況下是不會。

    另外一個就是要習慣APL和ABL機制。作為傳統桌面顯示器用戶,可能一開始會難以理解為什么切換窗口全屏之后亮度就會變化,甚至伴隨影響畫面色準,這些都是受APL和ABL機制控制,類似還有有時候還會碰到類似相對靜態內容(比如瀏覽文檔、小窗口編輯)的臨時峰值亮度控制等。說這些主要是希望你們提前了解選擇42C2這類OLED電視作為桌面顯示器之后可能面對的問題,當然了這些問題在實際使用中只有小概率出現,除了這些其他部分感到到的基本都是優點了。

    C系列目前的機子應該都支持三種色域空間模式,分別是sRGB、DCI-P3和ARGB,用作PC顯示器的時候也要對應選擇,避免過飽和問題。我這邊簡單測試了下原生(sRGB),色域覆蓋和色域容積如下,除了前面說的默認模式冷色溫,其它都沒什么問題。


    其它基本就是OLED的SHOW TIME ,未來可以持續改進的就是優化APL和ABL極致,另外就是繼續提升全屏亮度了。

    從此告別“漏光”


    白天+大逆光的一個畫面效果。OLED亮度在TV里面雖然不算最高的,不過對比桌面顯示器優勢就很明顯了,這種時候桌面顯示器常見的300-400尼特亮度,基本已經被環境光影響了。


    絕對純凈的控光


    更適合OLED的暗場下



    03/ 桌設黨的使用體驗

    “小”反而成為優點

    整個C2系列目前最受關注的型號大概就是42C2,原因就是前面多次提及的尺寸。我這邊用日常裝機示意的桌面供大家參考,這個桌面不少人也比較熟悉。桌子尺寸是180*80,尺寸算比較大,所以實際如果不是48的支架深度要求,放48應該也是OK,當然放42C2顯得就更沒問題了,甚至尾部還可以留一點空間。實際使用中視距控制也OK,不會有壓迫感。

    42C2實際默認支架搭配后的高度也基本剛好,只不過如果有支架搭配調高高度的話,可以對頸椎有更好的保護,這也就帶來了桌面支架的選擇建議。

    數碼宅的周末快樂桌,這邊可以看到桌面深度其實依舊有較大空間。


    瀏覽網頁和編輯素材下的效果,縮放比控制在200%,除了爽,其它還好。


    C2支架搭配建議

    相比48之前中置款支架,42C2的新支架屬于實用設計居多,主要就是壓縮了對桌面深度的要求,然后保證電視的平穩。也很簡單,稍微注意下及找好適合的環境,一個人就可以搞定,甚至C2也有近乎完美收納藏線設計。

    只不過42C2畢竟原本屬性就是電視,所以它也保留了電視的設計特性,支架無法調節高低、俯仰角等。如果你的使用環境比較特別,就是顯示器放房間,同時也要兼顧電視使用,我是特別建議C2系列的用戶可以考慮電視支架固定墻上,甚至搭配落地移動支架,這樣就很方便在不用應用場景下切換合適的距離,甚至實現高度的調節。

    42C2背面也保留了支架固定口,但要注意是200*300,所以搭配的支架就要選擇同時支持200、300的,而且不是單獨某個口的,否則會安裝不了。


    大學畢業后很長一段時間,我的臥室狀態基本是這樣,相信也是很多數碼宅最喜歡的狀態

    作者:dribbble.com Eslam Mhd


    有專門的檔線板跟走線設計,滿足任何一個桌面完美主義者



    對了,它還是一臺電視

    設計部分42C2除了支架,其它部分跟同代機型基本一致,就是正面超高屏占比的屏幕,加上OLED本身近乎絕對黑的的特性,會讓你經常以為它沒有邊框。


    側面也可以看出因為OLED面板的結構原理,所以面板本身厚度是非常薄的,隆起的部分,主要是用來內置電源、大小主板、和音響單元。


    接口部分配置也是C2系列的優勢及特點。4個滿血HDMI2.1,真的很難找其它類似機型,真的是為游戲黨設計的一款顯示器,特別是多平臺的哪種,最多可以同時外接4個主機平臺,用遙控切換即可。

    另外搭配了3個USB-A口(2.0)可以外接存儲和鍵鼠。考慮到WebOS系統內置瀏覽器良好的效果及鍵鼠支持,感覺LG未來可以把陀螺儀遙控換為觸摸板鍵盤,使用體驗會更好,當然如果這套USB接口支持KVM等模式的話就更完美了。

    其它部分就是配置了數字RF接口和光纖音頻輸出。

    所有的配件,相比桌面顯示器就是多了遙控少了數據線。


    WebOS系統的使用體驗

    因為內容篇幅實在有點多,所以針對WebOS系統,我就簡單歸納下。

    1,無廣告,響應快,支持MEMC

    2,交互界面設計及軟件生態要另外習慣

    3,解碼能力沒問題,對各類HDR原片識別支持都很好。

    如果對比傳統顯示器,優勢就是你多了一套智能硬件系統,很多時候你可以關機或者掛機,用電視的內置系統來查網頁或者看視頻。


    最后說下內置的音響

    雖然支持杜比全景聲,但以電視的標準來看,功率及單元數量都一般,但比較奇特的是,C2的音頻規格放在桌面顯示器就變降維優勢了。。。對比桌面顯示器常見的“聽個響”,C2好歹跨入了可以“欣賞”的層級,而且對于桌面用戶來說,它另外一個優勢就是集成度,如果你本身對于音頻部分沒特別追求,它都可以幫你省去音頻部分的投入及占用空間。



    04/ LG C2系列的入坑注意事項

    在入坑42C2一段時間后,讓我給其他準備入坑的用戶有哪些提前建議或者選購事項呢?

    1. 除了蘋果用戶,目前其他所有設備都完美體驗。蘋果設備目前主要是沒有原生支持HDMI2.1的設備,搭配42C2任何轉接方式目前最多開啟HiDPI、HDR10,但高刷無法實現(可以60Hz),所以要注意下。而其他PC、任意游戲主機、數播,基本都可以完美。
    2. 4K/120Hz的性能要求。要實現4K+120Hz,對顯卡的壓力是很大的,還好今年顯卡價格暴跌,弄個12G/16G顯存的顯卡成為了可能,整機預算在12-15K左右的DIY主機基本是可以滿足性能要求。
    3. 無配置數據線:因為C2系列定位是電視,所以保留了電視的習慣,并沒有配置數據線,需要自備;另外建議一起購買的還有LG C2的工程遙控,可以解鎖C2的工程模式,然后切換電視區域,這個功能用途,懂的都懂。
    4. WebOS系統:這個主要是作為電視使用要注意。跟常見電視的安卓系統不同,WebOS系統有自己的軟件環境甚至操作環境、邏輯。當然絕大部分常用功能、軟件都有,特別是原生瀏覽器跟對USB鍵鼠設備支持不錯(其實官方可以考慮把陀螺儀遙控換為配置無線觸摸板鍵盤)。
    5. 尺寸與支架的選擇:如果你打算放桌面,基本42是最佳選擇,但如果你的環境可以考慮上支架(無論是墻壁抑或移動支架),其它幾個更大尺寸就可以考慮了,我如果是臥室+PC+游戲多功能使用的話,都有可能選更大的,因為距離可以調整。

    要注意的差不多就這些,至于有些桌面用戶反饋的沒有DP接口,我感覺還好, 畢竟會買這顯示器的用戶都是數碼發燒友偏多,基本配置也不會太老。反倒可以注意下前面說的PC模式下畫面模式的設置(色溫\亮度\清晰度)。

    、前提準備

    在開始連接電腦與電視之前,您需要確保以下設備的準備:

    1. 一臺電腦:確保電腦的顯示屏工作正常,并且具備HDMI或VGA接口。
    2. 一臺電視:確保電視的接口與您的電腦相匹配,常見的有HDMI和VGA接口。

    【需要電視維修服務,可以點擊下方小程序預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客戶端查看)

    當您準備好以上設備后,就可以進入下一步,開始連接電腦與電視了。

    二、連接電腦與電視

    1. 檢查接口

    首先,您需要檢查電腦和電視的接口類型。常見的接口類型包括HDMI和VGA。如果您的電腦和電視都具備HDMI接口,那么使用HDMI線纜將它們連接起來。如果您的電腦和電視都具備VGA接口,那么使用VGA線纜進行連接。如果您的電腦和電視的接口類型不一致,那么您需要購買一個對應的轉接頭。


    2. 調整顯示設置

    連接完成后,您需要調整電腦的顯示設置,以確保電視可以作為擴展屏幕。在Windows系統中,您可以通過以下步驟進行設置:

    - 右鍵點擊桌面空白處,選擇"顯示設置"。
    - 在顯示設置頁面中,找到"多個顯示器"選項。
    - 選擇"擴展這些顯示",并確保電視屏幕被識別并啟用。
    - 調整電視屏幕的分辨率和刷新率,以適應您的需求。

    在Mac系統中,您可以通過以下步驟進行設置:


    - 點擊蘋果菜單,選擇"系統偏好設置"。
    - 在"系統偏好設置"中選擇"顯示器"。
    - 在顯示器設置頁面中,找到"排列"選項卡。
    - 勾選"顯示器"選項,確保電視屏幕作為擴展屏幕啟用。
    - 調整電視屏幕的分辨率和刷新率,以適應您的需求。

    3. 測試連接

    調整完顯示設置后,您可以進行連接測試。在電視上播放一段視頻或打開一張圖片,并將其拖拽到電視屏幕上。如果電視屏幕上顯示正常,那么恭喜您,電腦連接電視的步驟已經完成。

    通過以上步驟,您可以輕松地將電腦和電視連接起來,享受更大屏幕的娛樂體驗。無論是觀看電影、玩游戲還是展示演示文稿,連接電腦與電視都能為您帶來全新的視覺享受。快來嘗試吧!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