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處理器原理與接口是電子信息類專業很重要的一門課程,隨著微處理器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工業自動化控制、通信、儀器儀表的智能化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都得到廣泛的應用,微處理器原理與接口技術這門課對大學生的培養,已經非常重要,作為教師,怎樣通過微處理器原理與接口課程的學習來培養在校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敢于動手、善于動手和獨立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課題。為提高微處理器原理與接口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本文從教學現狀的分析、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提出了采用“創新引路,項目驅動,邊學邊做,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重點講述了該課程教學改革的思想、方法及實踐過程。
關鍵詞:微處理器原理與接口;創新設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5-0123-02
一、前言
社會在不斷發展,科技在不斷進步,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高等學校,也必須改變思想,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路,為企業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為企業在開拓創新、團隊合作,提供具有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優秀人才。而微處理器原理與接口課程正是將學生所學到的電路、計算機、傳感器、通信、自動控制等知識融為一體,進行設計的。
由于這門課程自身的特點和教學目標,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非常關鍵。其中實驗和實踐環節是該課程的非常重要的獨立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獨立創新的意識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實踐教學環節中,普遍存在著內容單一、陳舊,教學方式單調的現象。針對以上問題,改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硬件和軟件有機地結合,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微處理器與外設大學教程,使學生在動手參與微處理器應用系統開發的過程中有更深刻的認識。改變考核方式,增加課程設計,通過仿真的直觀性和項目可參與性以及生動有趣的真實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開拓了學生動手實踐的時間和空間,降低了學習成本,提高了學習效果[1]。
二、微處理器原理與接口課程的教學現狀
教學效果是整個教學質量最終反映,學生動手能力的高低是教學效果的最終體現,目前,在中國許多高校的教學中重知識輕能力培養的觀念尚未根本改變,微處理器原理與接口教學面臨著許多問題:
1.改變認識態度。對于現在新世紀的大學生,那種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思想已經不再適應他們了。科技的發展決定這國家的興旺,而科技發展需要創新,“重理論輕實踐”這些狀況,不但束縛了當代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也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養。新世紀是一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創新浪潮不斷迭起的時代,我們必須認清時代潮流。[2]
2.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微處理器原理與接口是一門發展迅猛的科技,新的器件不斷地出新,而學校的教材卻還是老教材,這種狀況,就讓使得許多學生在畢業后,不能馬上將學校的所學知識轉換為企業的動力,阻礙企業的發展。
3.考核方式單一。紙質試卷的方式是高校傳統的考核方式,但是這種單一驗證式的教學方式對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來說,卻難以反映學生的真實成績,同時也無法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問題,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微處理器原理與接口課程的教改思路與措施
1.教學改革思路與內容。改變教學現狀,提成新的教學理念,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制定符合本校學生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考核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優化教學內容,采用“創新引路,項目驅動,邊學邊做,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
2.具體的教學改革措施。
(1)制定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根據自己學校的特點,制定適合校情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每個學校的學生素質不一樣,只有合理制定,才能改善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材施教,這份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才是真正的適用[3]。
(2)優化具體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要優化教學內容,分清主要和次要內容,主要內容要詳細講解,并提出相應問題讓學生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讓學生學會、學通并能加以應用[4]。
(3)創新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該課程采用創新模式,改變傳統的板書教學,實行新穎的電子課件教學及課程設計考核。傳統教學比較單一,“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不但信息量小,而且圖解簡單。多媒體教學改變了這種狀況,能生動形象,以其豐富的畫面、視頻、圖解、聲效等效果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多樣、新穎、生動有趣的畫面、圖像、聲響,能夠將枯燥乏味、冗長的科學技術學習變得有興致。通過多媒體教學,不但方便教師的講解,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而且增強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課前精心準備教案,總結教學要點,改進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環節。課上利用生動的語言進行講解,并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思考。使學生從枯燥乏味的學習變成有競爭的解決問題的學習。這樣既能提高教學熱情又能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愿意參與,愿意解答問題。每堂課做到盡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每堂課結束,布置設計任務,讓學生課下利用網絡、圖書館等手段查閱相關資料文獻,完成任務。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的疑惑問題進行解答,使學生能順利解決問題,才能激發更大的學習興趣,繼續完成更深層次的學習。
課外鼓勵學生參加電子設計大賽等活動。學生預習對學習來說非常重要,只有學生通過預習,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學習什么,本堂課的重點,需要掌握哪些內容。所以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預習,要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去查閱資料,圍繞這個任務,如何查閱有效內容、如何摘錄相關數據、如何分析時序圖、如何編寫相應的程序。這樣就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促進學生在以后的各個環節里主動地圍繞目標探索、追求。讓學生知道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要結合新舊知識和學生的知識能力現狀,獨具匠心地設計出一些趣味性、探究性的問題情境,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境界,就能使自主學習成為可能,使學生在“我要學習”的意識的強烈驅動下,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情境之中。每章講完,組織進行課堂測試一下,根據測試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的程度,需要加深理解的內容。學生通過測試找出不足,通過課后答疑將問題分析清楚。輔導答疑是對課堂教學進行查缺補漏的一種方式,它是彌補課堂講授不足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輔導答疑是深入、強化教學效果的重要補充。通過輔導答疑提供更深入的參考資料等引導他們進行更深入的學習。通過輔導答疑,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弄清很多細節并獲得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而教師則可以通過回答學生的疑問來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存在的問題以及整個教學的教學效果,這些反饋信息對今后改進教學,實現“教學相長”是十分重要的。
以實際產品為核心重組教學內容,以真實的開發工作流程為過程組織教學,對課堂教學環節精心設計,教學中注重理論與實踐一體化,采用“創新引路,項目驅動,邊學邊做,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微處理器原理與接口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較強、涉及面很廣的專業技術的一門課程。在考核方面,可創新以“原理設計、焊板調試、制作實物”模式進行考核,教師擬出若干相同難度的項目,要求學生按照時間要求,完成項目微處理器與外設大學教程,進行答辯,考核測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創新能力,培養更多更好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
四、總結
通過對微處理器原理與接口課程教學的改革,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改變了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尹勇,劉嵐,龍毅宏,撒繼銘.新形勢下《單片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堂教學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1):111-113.
[2]蔣波.創新技能型人才培養與高職院校教學改革[J].職教論壇,2012,(15):31-33.
[3]沈敏,唐志凌,唐春玲.單片機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2,(25):261-262.
[4]李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探究與實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26):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