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的位置雖然不顯眼,但是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小到小姐姐的存放,大到服務器的數據處理,都離不開硬盤的存在。而且,硬盤處理日常電腦的使用之外,在很多我們不熟悉的地方,比如軍工,醫療,航空,電力,監控,網站服務等領域,凡是需要數據存儲的地方就需要有硬盤的存在,硬盤就如同一個忠實的歷史記錄者,在默默無聞的刻下人類的留下的痕跡。
根據目前硬盤結構分類,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硬盤就分兩種,機械硬盤(Hard Drive Disk)和固態硬盤(Solid State Disk)。前幾年還有混合固態硬盤之類的存儲產品出現,不過由于固態硬盤的普及和生產成本的降低,這類產品已經早已停產。
普通臺式電腦內部的機械硬盤
機械硬盤(HDD),即一種通過磁頭和磁盤等機械結構組成的存儲設備。硬盤的具體寫入讀取方式有點類似光盤的寫入讀取,只不過機械硬盤的讀寫的速度,環境和順序都和光盤有很大的不同。這是因為機械硬盤的做工極其精細(可以說是在大眾機械領域做工要求最高的設備了),機械硬盤是通過磁盤的高速轉動配合磁頭在硬盤上劃出一定的軌跡來記錄數據的,為了保證機械硬盤的正??焖龠\轉,硬盤內部不能有塵埃等雜物,一般的一般內部都是充入過濾空氣,企業級的機械硬盤充的是更純凈的氦氣來保證機械硬盤的正常工作狀態。
機械硬盤內部的機械臂和轉盤
機械硬盤的尺寸目前主流的有3.5英寸和2.5英寸。3.5英寸的機械硬盤多用于臺式機或服務器中,因為其轉速比較快,需要的耗電量已經超過了USB的供電量,一般需要外接電源輔助供電,而且3.5英寸的機械硬盤重量大多超過1KG,基本沒有了便攜性。而2.5英寸的機械硬盤一般重量在150g左右,而且不需要輔助供電,適用于外置硬盤盒和筆記本硬盤使用。
目前主流的兩種尺寸機械盤
說完尺寸再和大家說一下轉速,目前家用的機械硬盤的轉速,一般有5400PPM和7200PPM兩種,2.5英寸大部分都是每分鐘5400轉,而3.5英寸大部分是7200轉每分鐘,所以3.5英寸機械硬盤雖然體積重量耗電都大于2.5英寸的,但是實際體驗的速度也比2.5英寸的機械硬盤快不少。企業級的機械硬盤可能會有更高的轉速和緩存,當然價格也不會低的。
機械硬盤目前在市場已經面世了幾十年,從幾個操場的大小做到了幾英寸的尺寸,容量也從一開始的幾MB發展到寫著一個單盤可以有十幾TB的容量,雖然機械硬盤還有可以突破歷史的瓶頸,但是速度已經遠遠跟不上它的競爭者——固態硬盤(SSD)了。
intel的企業級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SSD)是一種采用固態存儲芯片(閃存顆粒)和控制芯片(主控)組成存儲陣列的一種存儲設備。簡單來說,就是固態硬盤拋棄了機械硬盤的所有機械結構,采用了全新的存儲技術制成的存儲硬盤。由于不需要精密復雜的機械結構,固態硬盤可以適用的環境相對機械硬盤來要廣泛得多,在搖晃,震動,低溫等惡劣環境下,都可以穩定的工作。而且固態硬盤采用的是全固態的閃存芯片,理論上的讀寫速度比機械硬盤高不知道哪里去了,而且也可以很實際的體驗出來,比如新裝了SSD的電腦,開機只要5秒至10秒,而普通機械硬盤開機可能需要20秒到40秒不等。小編戰了五年的固態硬盤都比剛買的臺式機械硬盤快,可見SSD的速度還是可以吊打機械硬盤的。
固態硬盤內部的閃存顆粒和主控芯片
固態硬盤的尺寸規格有很多種,尤其前幾年SSD剛為大眾所知的時候,SATA-3接口、SAS接口、MSATA接口、PCI-E接口、M.2接口和U.2接口等規格讓消費者眼花繚亂,其中MSATA接口規格的還有全高和半高的尺寸,M.2接口的還有2230、2242、2260、2280和22110五種尺寸規格,其中還有分SATS速率和NVMe速率的兩種不同規格的。可能看到這里很多人已經暈了,這是由于SSD產品更新的速度遠比機械硬盤快的多,同時不同產品的應用領域相對復雜,再加上電腦廠商的“私人定制”,導致了一時間各種接口各種尺寸的固態硬盤都出現再市面。到了今天,其實很多尺寸的固態硬盤都已經逐漸淡出消費者的眼球了,也許廠商也不想這么復雜了吧。目前主流的SSD規格主要有2.5英寸帶SATA3接口的規格和2280帶M.2接口的規格,其中2280的M.2接口的分SATA速率和帶NVMe協議的。各位玩家選購的時候要注意,因為只要主板支持NVMe協議,帶NVMe協議的M.2固態硬盤的速度相對于普通SATA接口的速度可是有幾倍的提升的,不過前提還是要主板支持。
各種不同大小或協議的M.2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的問世可是說是讓我們見證了科技發展的速度,短短十年,就顛覆了機械硬盤70年的積累的速度。雖然說機械硬盤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已經沒有太多機會可以反超固態硬盤了。或許在未來的一代,SSD才是硬盤的簡稱了。
盤是一種主要的電腦存儲媒介,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絕大多數硬盤都是固定硬盤,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盤驅動器中。不過,現在可移動硬盤越來越普及,種類也越來越多。
絕大多數臺式電腦使用的硬盤要么采用 IDE 接口,要么采用 SCSI 接口。SCSI 接口硬盤的優勢在于,最多可以有七種不同的設備可以連接在同一個控制器面板上。由于硬盤以每秒3000—10000轉的恒定高速度旋轉,因此,從硬盤上讀取數據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在筆記本電腦中,硬盤可以在空閑的時候停止旋轉,以便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老式硬盤的存儲容量最小只有 5MB,而且,使用的是直徑達12英寸的碟片?,F在的硬盤,存儲容量高達數十 GB,臺式電腦硬盤使用的碟片直徑一般為3.5英寸,筆記本電腦硬盤使用的碟片直徑一般為2.5英寸。新硬盤一般都在裝配工廠中經過低級格式化,目的在于把一些原始的扇區鑒別信息存儲在硬盤上。
剛買的硬盤,得先分區,就是把硬盤分為C盤、D盤、E盤等等,有光驅就好辦了。你去買個系統盤,在電腦剛開機的時候就放進去,然后在重啟進入BIOS,進入BIOS的方法不同的電腦方法也不一樣,主要跟主板有關,你可上網查一下你主板型號對應進入BIOS的快捷鍵(這步很重要,不進入BIOS是絕對不行的),然后在BIOS里選擇光驅啟動,之后就能啟動光盤了,在里面選擇分區工具,分好區后再選擇第一項,就能裝系統了。
硬盤系統安裝方法步驟:
1、下載windows7 ISO鏡像,用winrar解壓至非C盤(如D:win7) 。
2、開機按F8——修復計算機——選擇最后一項命令提示符——在命令框輸入:D:win7sourcessetup.exe 。
3、進入安裝界面,選擇自定義安裝。
4、選擇安裝語言、時間和貨幣及鍵盤和輸入方式,然后選擇C盤,點右下角的“驅動器選項(高級)”,這時就會出現格式化選項,選擇格式化C盤,格式化完成點“下一步”就開始安裝了。
5、裝好后是一個純系統。
盤是計算機的存儲設備,是用來存放軟件和文件的。市場上銷售的硬盤分機械硬盤和固態硬盤二種。下面分別介紹。
一、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SSD,由多個閃存芯片加主控以及緩存組成的。固態硬盤的優點是讀取速度快,尋道時間短,沒有噪音,防震抗摔性佳,功耗低、發熱小,輕便小巧。
1、固態硬盤接口
固態硬盤接口可以分為三種類型,SATA接口、M.2接口、PCI-E接口,裝機最主流的是SATA和M.2接口,PCI-E接口定位高端。
SATA接口
SATA接口是主板普遍用的接口,機械硬盤、光驅都用這種。最高版本是SATA3.0 6Gb/s,最大傳輸速度為6Gbps,實際速度最大為560MB/s。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尺寸為2.5英寸,與筆記本機械硬盤尺寸相同。主板上的SATA接口,如下圖所示。
M.2接口
M.2是一種新接口,M.2接口的固態硬盤更小。M.2接口分兩種類型,分別支持SATA通道與NVME通道, SATA3.0是6G帶寬,后者是走PCI-E通道,高達32G的帶寬。走PCI-E通道,數據直接通過總線與CPU直連,省去了內存調用硬盤的過程,速度更快。M.2固態盤規格有2242、2260和2280三種,現在又誕生了PCI-E 4.0通道的M.2固態硬盤,速度更快。
要用M.2接口的固態硬盤,主板就要有M.2接口。
PCI-E接口
PCI-E硬盤開始要是在企業單位,后來逐漸運用到高端消費者。因速度超快,所以適合數據中心。
固態硬盤顆粒
決定一塊固態硬盤的好壞,主要是顆粒和主控方面。固態硬盤的顆粒主要有QLC、SLC、MLC、TLC顆粒。
SLC(單層存儲單元)
優點是使用壽命較長,理論擦寫次數在10萬次以上,但成本最高,主要用在企業級高端產品中。
MLC(雙層存儲單元)
優點是使用壽命較長,理論擦寫次數在3000-5000次左右,成本相對較高,多用于家用級高端產品中。
TLC(三層存儲單元)
特點是使用壽命相對較低,理論擦寫次數在1000-3000次左右,是市面上的主流閃存顆粒。
QLC(四層存儲單元)
特點是成本比TLC更低,優勢就是可以將容量做的更大,成本上更低,劣勢就是P/E壽命更短,理論擦寫次數僅150次。
顆粒類型區別
固態硬盤主控
固態硬盤使用的主控芯片主要是三星、海力士、鎂光、東芝、Intel。市面上的閃存芯片可以分為原片(正片)、白片和黑片三種。
固態硬盤主控
原片:是閃存顆粒通過了原廠的篩選和故障檢測,在芯片的表面上印有原廠LOGO等信息,如三星、海力士、鎂光等。(最好)
白片:是通過了原廠篩選,但是沒有通過原廠故障檢測,有點瑕疵,品質還是有保障,被二線硬盤廠家采用。(中等)
黑片:是沒有通過任何的故障檢測,故障率最高,通常會被雜牌的硬盤廠家所采用。(最差)
固態硬盤注意事項
主板上要開啟AHCI選項,主流主板都是默認開啟的,但是老主板,還得通過BIOS手動設置。在對固態硬盤進行分區時,建議4K對齊,才發揮SSD的最高性能。
二、機械硬盤
機械硬盤HDD,最大優勢是容量大,價格便宜。機械硬盤的主要參數如下:
接口:主流接口是SATA3.0,還有 SATA1、SATA2接口可以互相通用。SATA1.0為理論傳輸速度為1.5Gbit/s,SATA2.0為理論傳輸速度為3Gbit/s,SATA3.0為理論傳輸速度為6Gbit/s。
容量:目前性價比最高的就是1T、2T機械硬盤,可根據自己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容量,一般家用、辦公選擇1T或者2T容量就OK。
平均尋道時間:是指硬盤在盤面上移動讀寫磁頭到指定磁道尋找相應目標數據所用的時間,單位為毫秒。
緩存:除了轉速影響機械硬盤的速度外,機械硬盤的緩存大小也是影響速度的重要參數,緩存大小有8M、16M、32M、64M等。
三、如何選購臺式電腦硬盤?
裝機無疑是首選讀寫性能更好的固態硬盤了, SATA接口或者M.2 SATA通道的固態硬盤完全足夠,主流配置建議M.2 NVMe協議的,走PCI-E3.0通道。
★固態+機械雙硬盤最佳方案
如果固態硬盤容量不夠用,可以考慮固態+機械雙硬盤方案,滿足高速與大存儲需求,通常系統安裝在固態硬盤中,提升開機速度以及系統流暢性,同時常玩游戲與常用軟件也建議放入固態硬盤中,減少載入延遲時間,機械硬盤的作用就是存放各種資料、小電影、照片等。
硬盤信息解讀
HITACHI 制造商
RATED:5V 360Ma 12A 670mA 硬盤用電信息
18-ARP-09 生產日期
MADE IN CHINA 產地
SATA 3.0 接口類型 RPM 7200 轉速
CAPACITY 250GB 硬盤容量
最近幾年,好的文章,尤其是技術性強的文章,都開啟了收費模式,要不就是加密的。在此聲明:本人的文章終身免費看,且不斷更新。但不得用于商業目的。
若有不妥之處敬請留言,想學電腦的,請點關注并收藏。遇到問題可以留言,會及時解答。學習內容:電腦軟硬件組裝與維修;windows10、windows server2019、網絡部署、辦公軟件、平面設計、影視制作、繪圖類等。提供全套學習資料和最新的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