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帖子前想了好久,雖然用戶日常用手機居多,使用電腦占的比重越來越小了,但是做了這么久的老本行,還是要把電腦問題的經驗總結出來分享給大家。
硬件篇--
1。第一種藍屏:
看到藍屏就煩,特別是今天正常用,明天就藍屏的時候,這種情況硬件方面基本上就幾種問題:
1)硬盤有壞道:這個問題遇到是比較多的,因為SSD固態硬盤占主流前,基本上裝HDD機械硬盤,機械硬盤比較脆弱,使用中不小心踢到、家用電壓不穩或者機箱上的硬盤上螺絲,有些裝機商偷懶只擰半邊,非常不牢固,這樣也會讓硬盤壽命變短,當聽看到電腦主機的硬盤燈(一般是紅色),開機或者運行程序紅燈一直亮,不會像平時那樣一閃一閃的,有些還伴有細微嗒嗒細微的聲音,這種情況基本上就是硬盤問題,就要用硬盤檢測工具檢測了,可以用U盤啟動系統里面的MHDD或者HDDREG來檢測,如果用MHDD,注意要進入主板里面把BIOS的硬盤模式AHCI改成IDE,這樣才可以才可以認出硬盤,但是要注意,只能認出4T以下的硬盤,檢測方法就不說了,需要可以發信息我可以講解,檢查速度是比較快的,如果出現紅色的XX或者大于500紅塊,硬盤就有問題了,如果壞道在保證文件已備份的情況下,可以嘗試用erase擦寫來修復,如果試過還是不行,就只能修改P表和G表屏蔽壞道,在保證資料的情況下,趕快把資料備份出來,因為說不定哪天會突然打不開硬盤了。
2)內存有問題:這個內存壞的幾率是比較小的,除非是雜牌內存或者深圳的翻新內存條,在還能開機的情況下,進入優盤啟動系統的內存檢測工具,用MemTest 5.0 來檢測,如果檢測出有紅色提示,內存校驗錯誤,就是有問題的,更換一條相同規格的內存即可。
3)主板有問題:這個有點難判斷,可以關機先把一些外設拔掉,把主板前置音頻和前置USB接口的接線拔掉,最好是把主板拆開放一本書墊著,如果能開機,測試工具用OR,跑個幾個小時,用魯大師檢測溫度,排查溫度過高原因,如果排除了這些還是藍屏,就是主板的橋問題了,這個需要專業的維修店進行維修。
4)顯卡有問題:看是否藍屏前會突然閃一下屏,或者花屏,這樣就可能是顯卡顯存有問題,有些臺式電腦CPU帶顯卡的,可以把顯卡拔下,用主板的顯卡接口接顯示器,來排除是否顯卡問題。
還有一些外設短路問題,比如U盤,鍵盤引起的,需要用排除法或者替換排除。
2。第二種:開不了機
首先判斷電源是否通電,把電源的24PIN插頭拔下,把硬盤電源線拔下,因為測試的時候頻繁開機關機,對硬盤有影響,用回形針或者小剪刀短接24PIN里面的綠色和黑色的的接口,電源風扇轉了,基本上電源沒事,然后再判斷是否機箱開關是否有問題,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機箱開關的線從主板拔下,用螺絲刀短接POWER的PIN,另外一種就是把RESET的開關換到POWER的PIN針哪里去。如果能開機就是開關問題了如果還是開不了,把外設全部斷開,把內存和CPU拿開,電源只接主板的24PIN針腳和CPU供電4PIN針腳,如果風扇轉了,可以初步判定主板通電,把CPU裝上,把散熱器輕輕壓在CPU上。開機1分鐘后斷電,把風扇拿下,用手摸一下CPU,如果CPU不熱,可能是主板問題,主板無法給CPU供電,需要維修。
這個是提示硬盤有問題了,請及時備份更更換
如果開機提示按F1的,可能是主板電池沒電了,按提示Press F1 to Continue 或者 Press F1 to Resume按F1就可以進入系統了,更換主板紐扣電池就可以解決問題也可能是CPU風扇不轉了,也會出現這個錯誤,拆機檢查一下更換風扇就可以
軟件篇-
大部分是系統問題,比如系統更新時失敗導致藍屏,系統文件缺失,盜版系統更新補丁問題。這些問題重啟后F8選擇最后一次正確配置,或者安全模式看是否能進去,如果能進去就可以查看系統日志,看是否能找到原因,如果還是進不去,可以進入U盤維護PE系統的系統修復,還是不行可以備份C盤桌面,文檔資料進行系統恢復
還有一些是病毒引起的,病毒篡改開機啟動,或者開機后,病毒瘋狂進行網絡發包,導致系統藍屏,這個要到任務管理器看進程,如果進程占用CPU或者內存比較多,就比較可疑了,再看看本地網絡,在不開網頁的情況下收發包數據很大的時候,就需要殺殺毒,一般重啟后按F8進入安全模式,進入殺毒軟件安裝路徑,找到殺毒軟件進行查殺。
以上就是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具體還是要多動手,才能更容易發現問題所在,希望能幫到大家,謝謝閱讀
從NV更新了RTX 20系顯卡之后,我們已經相繼為大家帶來了微星GE75、GS75兩款游戲本的評測,無論是性能、散熱還是屏幕、鍵盤,都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再和大家聊一款性價比更高的GP75游戲本。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微星游戲本的系列定位,最高端的是GT系列,主打性能,之后是GS,定位輕薄旗艦,兩者特點都非常鮮明,售價也比較高,適合對性能、外觀要求極致的玩家。再者是GE、GP兩個系列,性價比都比較高,之后還有GL、GF、GV三個系列,都屬于入門級的產品。
微星GP75是一款17.3英寸的游戲本,具體配置是:i7-9750H+16GB雙通道DDR4-2666內存+256GB NVMe PCIe SSD+1TB HDD+RTX 2060,屏幕為144Hz刷新率,目前售價12988元,這在17.3英寸、RTX 2060游戲本中屬于價格適中的。
微星GP75的優缺點如下:
優點:
1、散熱好;
2、鍵盤手感好且漂亮。
缺點:
1、塑料感稍強。
01外觀
微星GP75是一款17.3英寸的游戲本,裸機重量在2.6kg左右,厚度在2.9cm左右,對于一款性能級的游戲本來說,便攜性確實不能奢求太多。
微星GP75 A面
微星GP75在A面采用了金屬材質,中間有一枚龍盾logo,開機后發白光,左右兩側有兩條隆起的線條,你可以理解為“龍脊”,總之算是A面上除了logo以外唯一的裝飾了。C、D面則是塑料材質,不過C面上做了一些類金屬的涂層,有一定的金屬光澤。
左側接口
右側接口
微星GP75的接口分布在機身左右兩側,左側接口有RJ-45網口、HDMI、Mini DP、一個USB 3.2 Gen2 Type-A、一個USB 3.2 Gen2 Type-C、兩個3.5mm音頻接口,右側接口有一個標準SD卡槽、兩個USB 3.2 Gen1 Type-A,USB、SD卡槽、視頻/音頻接口一應俱全。
02屏幕
微星GP75采用了一塊17.3英寸的屏幕,來自群創,型號是CMN175C,分辨率為1080P,刷新率為144Hz,經過實測,這塊屏幕擁有94%的sRGB色域,△E也小于2,素質不錯。
微星GP75屏幕
94%的sRGB
△E為1.65
另外如果還有朋友問144Hz的屏幕有沒有用,我只能說你真的too young了,這么說吧,即使你不玩游戲,144Hz屏幕帶來的流暢感也是非常明顯的,比如滑動鼠標、滾動網頁等。
60Hz屏幕
144Hz屏幕
另外微星GP75還采用了窄邊框的設計,左右邊框只有6mm左右,上邊框因為有攝像頭所以稍寬一些,不過也很窄,大約在8mm左右。窄邊框一是可以縮小機身體積,二是可以讓屏幕看起來更震撼。正因如此,微星GP75相比其他17英寸的游戲本小了15%左右。
03鍵盤、觸控板
采用賽睿單鍵多彩背光鍵盤可以說是微星游戲本的一大傳統了,微星GP75上的這塊鍵盤手感依然出色,按鍵鍵程夠長,按起來非常軟,并且顏值還很高,玩家可以通過鍵盤右上角的按鍵快速切換背光模式,當然也可以在SteelSeries Engine 3軟件中進行設置。
微星GP75 C面
RGB鍵盤背光
另外微星的游戲本還有一個貼心的設計,那就是按住Fn鍵,對應的組合鍵會亮起紅燈,其他的按鍵會滅掉(無論是在哪種背光模式下),玩家不用再費勁尋找對應的組合鍵了,非常方便且實用。
觸控板
觸控板的面積夠大,雙手打字的時候也不會誤觸,不過觸控板左右鍵的手感有些偏硬,按起來有些生澀。
04性能
這款微星GP75采用了i7-9750H+16GB雙通道內存+256GB SSD+1TB HDD+RTX 2060的配置,屬于GP75系列中的頂配,單看參數的話這款游戲本的性能沒什么槽點,處理器、顯卡、存儲都很不錯了,下面我們來劃劃重點。
PL1/PL2長短時睿頻功耗
Cinebench R15跑分
這顆處理器的PL1/PL2長短時睿頻功耗都被設定到了200W,顯然不太合乎常理,我們通過Cinebench R15進行了簡單的測試,單核181cb,多核1131cb,都處于i7-9750H的合理分數內。
Fire Strike跑分
Time Spy跑分
這顆RTX 2060的整卡功耗(TGP)為90W,頻率也高于960-1200MHz的官方設定(1110-1335MHz),所以在3DMark的測試中要比常規的RTX 2060高出一截,這顆RTX 2060在Fire Strike中跑出了16798分,Time Spy跑出了6484分,分別比常規RTX 2060高9%和10%。
游戲方面,GP75完全可以在高畫質下流暢目前的主流單機大作,比如我們分別嘗試了《古墓麗影:暗影》《刺客信條:奧德賽》以及《孤島危機:新曙光》三款3A大作,游戲全部設置為1080P、高畫質。
《古墓麗影:暗影》平均74幀
《刺客信條:奧德賽》平均74幀
《孤島危機:新曙光》平均89幀
可以看到,三款游戲的平均幀數全部都在70幀以上,屬于非常流暢的水平。
CrystalDiskInfo檢測信息
CrystalDiskMark測試成績
再來看看硬盤,微星GP75采用了SSD+HDD的組合,SSD為256GB,來自金士頓,PCIe 3.0×2速率,CrystalDiskMark測出的順序讀寫速度分別是1590MB/s和865MB/s,隨機讀寫分別是28MB/s和58MB/s,屬于半速PCIe SSD的正常水平。
05散熱
微星游戲本的散熱一直是強項,這款GP75采用了雙風扇七熱管的散熱模組,有多夸張呢,看看下面的拆機圖你就知道了。
拆機圖
可以看到微星GP75內部基本分為三部分,最上面的是電池(祖傳18650),中間是主板和散熱模組,最下面是兩個碩大的揚聲器。我們來分析一下GP75的散熱模組,GPU核心有4根熱管貫穿,包括3根6mm和1根8mm,核心最上面還有一根6mm熱管幫助供電/顯存散熱,CPU核心有3根熱管貫穿,包括2根8mm和1根6mm,散熱模組非常之奢華。
可擴展性上,微星GP75預留了一個M.2 SSD插槽,對硬盤容量有需求的玩家可以自行升級,另外在已有的內存和硬盤上也是可以更換的。
最后來看看微星GP75的拷機和溫度表現,我們AIDA64系統穩定性勾選FPU+Furmark(1080P,0×MSAA)的雙烤測試來驗證筆記本的散熱效果,雙烤時間為30分鐘。
雙烤
30分鐘后,處理器的溫度為95℃、頻率2.53GHz、功耗45W,顯卡的溫度為73℃、頻率1140MHz,功耗90W,沒有出現降頻現象。
C面溫度
再來看C面溫度,鍵盤區域最高51.2℃,最低35.5℃,平均43.4℃,WASD鍵和方向鍵區域都在41℃左右,觸控板、掌托位置更低一些,基本在35℃左右。整個C面的溫度表現還是不錯的,并沒有過熱的區域。
06評測總結
總的來說,微星GP75是一款表現全面的17.3英寸游戲本,適合看重性能的玩家選擇。
微星GP75在外觀上屬于比較低調的類型,A面金屬、C面類金屬涂層,質感還是不錯的。17.3英寸的屏幕不僅帶來了足夠寬闊的視野,144Hz刷新率的電競素質也很優秀。
性能方面GP75沒有明顯短板,在散熱規格上非常舍得用料,這也保證了整機的性能釋放與舒適的表面溫度。
要說缺憾的話筆者覺得就是價格有些高了,畢竟能掏錢買萬元以上的游戲本的玩家還在少數。
(7189924)
級的天花板硬件組合、極致的性能釋放,相信這是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游戲玩家、PC愛好者、極客所夢寐以求的,而如果我說再加上最頂級的屏幕和可玩性極佳的RGB燈效呢?
在英特爾十一代酷睿H45處理器和RTX 30系顯卡發布多時之后,遲遲沒有一臺以極致性能為取向的機型推出,而現在,我們終于迎來了掠奪者戰斧500,借著這臺機器我們或許可以探求到本世代硬件的性能極限在哪里,與此同時,相較于前幾作的戰斧500/700機型,本代戰斧500在屏幕和外觀方面還有著諸多的改進與提升,我們閑話少敘直接來看看它的性能。
掠奪者戰斧500
我手中這臺戰斧500的配置如下:
再來明確一下測試環境,所有測試全部在最強性能模式Turbo下進行,顯卡驅動為最新的496.13
01 英特爾十一代酷睿i9-11980HK測試
本代英特爾移動端最強處理器!第11代英特爾?酷睿?高性能移動版(H45)處理器i9-11980HK,這是英特爾10nm SuperFin工藝下和Willow Cove微架構的最強音!在Turbo Boost Max 3.0技術的加持下可實現最高5.0GHz的超高頻率,經過重新設計的晶體管和金屬堆棧使其能夠達到更高和更穩定的峰值性能,其單核能力是目前移動端最強!。
多核性能方面,得益于物理多核心、超線程技術以及Willow Cove微架構的優化,十一代酷睿的多線程性能相比上代產品提升了近20%,也就是說,在超強的單核性能下,英特爾十一代酷睿處理器已經完全補齊了多核性能上的短板。
具體到戰斧500上面的i9-11980HK,具備八核心十六線程,24MB三級緩存和45W的TDP。
與此同時,十一代酷睿H系列處理器支持Thunderbolt 4接口和Wi-Fi 6E無線網絡,擁有多達20條的PCIe 4.0通道,實現了更大的帶寬和更穩定、迅速、安全的網絡連接,綜合使用性能方面也是提升明顯。
CPU基本信息
先來通過CINEBENCH的基準測試來了解一下這顆處理器的大致性能:
CINEBENCH R15:單核心247cb,多核心2381cb;
CINEBENCH R20:單核心624cb,多核心5690cb
CINEBENCH R23:單核心1618pts,多核心14491pts。
CINEBENCH R15
CINEBENCH R20
CINEBENCH R23
我們將它的得分情況與隔壁的兩塊旗艦級別處理器進行比較:
這個性能是非常之驚艷的了,應該是目前移動端x86處理器中最強的了,單核心性能和多核心性能都全面壓制住了隔壁最強,性能十分出色,且戰斧500出色的性能調校也使它的性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是我們ZOL測試過的i9-11980HK中得分最高的一顆了。
針對這顆CPU,我進行了更多的基準測試,包括單多核性能、壓縮/解壓縮、視頻編解碼、物理渲染、3D建模等。
先來看3DMark新更新的一項針對CPU的性能測試,CPU Profile,該測試最大的特點是不同于其他軟件只測試單核或全核心,CPU Profile可以調用不同數量的線程進行測試,由于這是一個較新的測試,在這里給大家解讀一下。
CPU Profile
共測試六種情況:單、雙、四、八、十六及全部線程,代表著不同的應用場景,專業軟件往往更注重多核,所以十六線程的分數對應著這方面的表現,而八線程則與大型單機游戲相關,四線程、雙線程則與網游相關,例如《DOTA2》、《CSGO》等等,單線程則代表了一顆處理器的基準,也是游戲性能的基準。分數上,綠條代表著CPU的得分,黑線代表3DMark數據庫中所有測試過的同款CPU在此項測試的中位數,灰色區域就代表與同款處理器最高分的差距。
戰斧500上的這顆處理器在各項測試中均超越了中間數,表現極佳,尤其是單線程、雙線程的得分都已經看不到灰條了,通過CPU Profile,這顆i9-11980HK不愧是移動端最強處理器,而戰斧500的性能調校也是極其出色,使其發揮出了更高超的性能。
再來看看CPU-Z和Geekbench 5的基準測試,CPU-Z中多核心6394.1分,單核心662.8分;Geekbench 5中多核心10076分,單核心1667分,符合之前各個測試中的表現,尤其是在Geekbench 5中多核心達到了10000+,足以見得這臺戰斧500出色的性能釋放。
CPU-Z BenchMark
Geekbench 5
壓縮/解壓縮也是能夠輕松吃滿CPU的一項功能,常見的兩個壓縮軟件WinRAR和7-Zip都內置了BenchMark,在WinRAR中獲得了30543KB/S的成績;在7-Zip中獲得了60323 MIPS的總評,擁有著目前移動端頂級的壓縮效率。
WinRAR基準測試
7-Zip基準測試
在視頻編解碼方面,使用了X264 FHD BenchMark和X265 FHD BenchMark兩個測試軟件,這兩個軟件都是只針對CPU的物理渲染測試,測試過程中GPU不介入,能夠更好的查看CPU在這方面的性能表現。
在X264 FHD BenchMark中獲得了62.5 fps,在X265 FHD BenchMark中獲得了72.05 fps,在內容生產力方面,英特爾扭轉了此前的頹勢,說明其在多核性能方面有了十足長遠的進步。
X264 FHD BenchMark
X265 FHD BenchMark
V-Ray是業界內常用的一款物理渲染軟件,其官方推出了V-Ray BenchMark可以讓用戶查看自己電腦在使用這款軟件時的性能表現。在純CPU物理渲染的測試項目中,這顆i9-11980HK得到了10586 vsamples的成績,超越了10000大關。
V-Ray CPU測試
Blender則代表了目前主流的3D建模軟件,其官方推出的BenchMark共提供了六個不同場景的測試,當只使用CPU進行運算時,戰斧500上的這顆i9-11980HK成績如下:
Bmw27:170秒
Classroom:458秒
Fishy_cat:227秒
Koro:364秒
Pavillon_barcelone:474秒
Victor:807秒。
Blender BenchMark
這顆i9-11980HK的性能表現相信大家有目共睹,通過上面一系列的測試我們可以看到,來到工藝和制成方面都經過全面升級之后的十一代,,英特爾延續了他們在單核性能上遙遙領先的地位,酷睿是當之無愧的最佳游戲性能處理器,而多核能力同樣出色的它就不僅僅是在游戲場景下充滿優勢了,在專業領域、創意工作中也能夠發揮出強勁的性能。總的來說,十一代酷睿處理器可以為全場景使用提供充足動力!總的來講,戰斧500上的這顆i9-11980HK已經能夠代表本世代移動端CPU性能的天花板了。
這部分的最后我們當然還要再來看看這臺戰斧500的性能釋放,在AIDA 64 系統穩定性測試Stress FPU單烤下,30分鐘的測試中CPU在98W左右,溫度97度,全核心頻率穩定在3.8GHz,著實恐怖的性能釋放。
Stress FPU單烤
02 Nvidia GeForce RTX 3080性能測試
與英特爾十一代酷睿i9-11980HK搭配的GPU同樣是目前移動端最頂級的RTX 3080,這代RTX 3080 Laptop GPU有兩個版本,8GB顯存版和16GB顯存版,戰斧500上的這顆是最強的16GB版本,且為165W滿功耗,屬于旗艦中的旗艦了,共擁有6144個流處理器,256bit顯存位寬。
GPU基本信息
在3DMark的基準測試中:
代表DX 11性能的Fire Strike:
Fire Strike:28494
Fire Strike Extreme:15242
Fire Strike Ultra:7942
Fire Strike
Fire Strike Extreme
Fire Strike Ultra
代表DX12性能的Time Spy:
Time Spy:12342
Time Spy Extreme:6181
Time Spy
Time Spy Extreme
在高分辨率逐漸普及的今天,顯卡的性能更是不能忽視的,對于這臺擁有著4K 120Hz超高分辨率+高刷新率規格的機型,或許只有這樣超旗艦規格+超強性能釋放的機器才能適配了。
在雙烤測試中,使用AIDA 64系統穩定性測試Stress FPU+FurMark 4K分辨率+8X MSAA,30分鐘后,CPU功耗73.5W,溫度89度,全核心頻率3.3GHz;GPU功耗155W,溫度只有67度,頻率1770MHz,在雙烤測試,CPU和GPU在如此功耗下能夠達到這樣低的溫度甚至超出了我的預期,這當然和它在散熱方面的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雙烤測試
掠奪者戰斧500采用了雙渦輪金屬風扇+導熱管+均熱板的散熱設計,整個散熱模塊覆蓋了真空腔均熱板,實現了更大的導熱面積。共擁有五個大面積出風口,底部更高的腳墊也使機身底部的空間增大了,為進風口提供了更多干凈空氣。
除了這些豪華的散熱配置外,在導熱介質上,掠奪者500采用了一個名為PowerGem的全新導熱材料,這種導熱材料比液金的導熱能力都要強,這也是為什么它能夠實現接近100W的CPU單烤成績,也鑄就了這臺“性能天花板”。
那么具體的游戲表現如何呢?我們接下來就一探究竟。
03 實際游戲測試
4K分辨率下的游戲對硬件的負載還是非常之高的,哪怕是對于這臺性能天花板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我們這次的游戲測試將探求戰斧500在《PUBG》、《刺客信條英靈殿》、《全面戰爭:三國》及《荒野大鏢客2》4款游戲中,何等的畫質可以在4K分辨率下平均幀數超過60幀,然后再測試在2K分辨率最高畫質設置的平均幀數,讓大家對這臺戰斧500的游戲性能能夠有一個更明確的了解,本次的游戲測試同樣全程開啟Turbo模式。
首先是《PUBG》,4K分辨率,畫質為預設的超高,在海島地圖進行一把第三人稱的4排游戲,自動填充隊友,死后一直觀看直到整局游戲結束,平均幀數為66幀,也就是說這臺戰斧500的性能配置對PUBG來說怎么設置都流暢,而在2K分辨率下,同樣的超高畫質可以達到110幀,享受電競級別的流暢體驗。
PUBG畫質設置
4K分辨率 超高畫質 平均幀數
2K分辨率 超高畫質
《刺客信條英靈殿》總共有五檔畫質設置,在4K分辨率下,使用第四檔的“很高“畫質,運行游戲內置的BenchMark可以獲得59幀的平均幀數,基本相當于60幀,在2K分辨率下第五檔”極高“畫質,就可以獲得79幀的平均幀數,有了i9-11980HK和RTX 3080后,這樣的殺手級3A游戲也是不在話下,基本隨意設置都能獲得流暢的游戲體驗。
4K 很高畫質
2K極高畫質
《全面戰爭:三國》雖然是一款兩年前的游戲,但它對硬件的需求依舊是非常之高,尤其在戰斗場景中,超多的單位、粒子效果帶來了龐大的計算量,加之不太好的優化,在4K分辨率下,預設畫質開到中等,才能在戰斗場景下的BenchMark得到66.3幀的平均幀數,而在2K分辨率下的極高畫質下,可以達到69.5幀的平均幀數。總的來說,這款游戲在4K畫質下需要稍微調低一些畫質才能夠流暢運行,而2K分辨率對于這臺戰斧500則完全沒有任何壓力了。
4K中等畫質
2K極高畫質
在《荒野大鏢客2》中,將畫質完全拉滿,DLSS開至自動模式,4K分辨率下運行游戲內置的BenchMark,平均幀數為63幀;2K分辨率下的平均幀數為78幀。
荒野大鏢客2畫質設置
4K拉滿畫質+自動DLSS
2K拉滿畫質+自動DLSS
通過游戲測試,這臺性能巨獸沒有讓我們失望,擁有極其出眾的游戲性能,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像戰斧500這樣的性能才可以適配到4K分辨率屏幕,享受到更加清晰的游戲畫面。
04 硬盤性能測試
戰斧500在存儲方面采用了雙通道64GB DDR4 3200MHz的內存+2*1TB PCIe Gen4 SSD+2TB HDD。
其中,兩個1TB PCIe Gen4 SSD組建好了RAID 0,最大寫入速度可以達到12239MB/S,最大讀取速度10424MB/S,飛快的速度加上超大的容量,不用再為存儲空間擔憂了。
CDM硬盤測試
05 不止4K
通常來說,只有極高端的游戲本才會有4K屏幕的選項,但大多也僅僅是60Hz,一方面很多機型的性能水平在4K分辨率下壓根兒也跑不滿60,另一方面,4K 120Hz需要極大的帶寬才能帶的動,這種技術并不是達不到,而是需要更多的成本,不過對于這臺意欲打造極致游戲體驗的超旗艦戰斧500來說,這些就都不是事兒了,當然是怎么好怎么來,于是,戰斧500就成為了目前罕見的同時擁有4K超高分辨率和120Hz高刷新率屏幕的游戲本。
戰斧500
這還不夠,這塊屏幕還采用了mini-LED分區背光技術,這也是在筆記本電腦中很難找到的配置點,分區背光技術把整塊屏幕分成了若干個區域,每個區域有獨立的光源和開關控制,從而實現更好的色彩表現,對比度更大,亮度更亮,所以理論上來講,分區越多,顯示效果就越好。
具體到戰斧500這塊屏幕,擁有512個分區和4608個LED,實測色域覆蓋100%sRGB,98%P3,最大亮度727尼特,要知道,光從這個亮度來看,780尼特的亮度要比其他一眾游戲本上300尼特的亮度高了兩倍多。
色域
亮度
與此同時,這塊屏幕支持VESA Display HDR 1000標準,可激發的峰值亮度高達1180尼特,還支持DC調光無頻閃。
總的來講,在視覺效果這方面,戰斧500也是安排的明明白白,絕對是目前筆記本平臺上最頂級的屏幕了,性能達到天花板了,屏幕也基本上是頂天兒了。
06 掠奪者終于能玩燈了!
之前的掠奪者更像是一個性能偏執狂,他們只專注于性能,只想做好性能,在外觀方面中規中矩,可這次得掠奪者戰斧500給了我很大的驚喜,性能做好了、屏幕做好了,燈也給配上了,而且配的是誠意十足,可玩性很高。
掠奪者戰斧500
這次的戰斧500除了鍵盤、觸摸板四周帶有燈之外,機身的左、右、前方、后部出風口四周、A面LOGO也都帶有RGB燈帶。
掠奪者戰斧500后面
鍵盤為單鍵可調RGB,通過系統的內置的PredatorSense便可以進行調節,并且提供了多達17種預設燈光效果,且支持與機身左側、右側和前方燈帶的燈光同步,還右四檔亮度調節、四檔方向調節、四檔速度調節。
除了與燈光同步外,左、右、前的燈帶可以進行獨立的顏色調節,且提供了六種預設效果。
后燈則擁有兩種燈光效果,額外提供了一種可以跟隨性能模式變換的模式,安靜模式時為白燈,默認模式時為藍燈,野獸模式時為橙燈,渦輪模式為紅燈。
有了這些還不夠,燈光調節選項中還有一個交互模式,具有兩個選項——音頻同步和屏幕同步
音頻同步:在玩游戲或聽音樂時,燈光效果會隨著聲音的變化而變化,共四種燈光效果。
屏幕同步:燈光顯示會隨著屏幕顯示的內容反映出相同的視覺效果。
RGB燈光的可玩性直接拉滿了,沒想到啊沒想到,之前好像對這一竅不通的掠奪者在RGB這塊兒直接打通了任督二脈,一躍成為了市面上燈光效果最好的游戲本之一,光從這點就足以看出掠奪者的誠意和改變了。
在鍵盤的設計上,戰斧500上的WASD鍵采用了名為“鍵靈”的按鍵,是業界內唯一線性壓感按鍵,支持256級別的線性觸發反饋,配合上附送了兩套WASD鍵帽——MagForce Keys鍵帽擁有3.0mm鍵程,適合FPS、角色扮演類游戲,在操控人物奔跑等操作時,操控更精準;而Racing Key鍵帽則擁有3.1mm鍵程和1.5mm曲率,貼合手指,防止誤觸,鍵帽也更高一些,適合賽車競速類游戲。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整機的接口,機身右側依次為一個RJ45網線接口、兩個USB3.2接口、一組麥克風、耳機接口;機身左側依次為兩個雷電4接口、一個USB 3.2接口、一個HDMI接口以及一個mini-DP接口;機身后側為兩個電源接口,接口方面種類全也比較多。
機身右側接口
機身左側接口
07 總結
這是本世代最旗艦的硬件搭配、這是對性能釋放的最佳詮釋、這是奢華的視覺享受、這是RGB燈效的典范,這是“天花板”,這,就是是掠奪者戰斧500!
(7795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