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是計算機網絡中最基本的組件之一,用于將計算機連接到網絡中。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網卡可以分為以下幾種:1. 按傳輸速率分類:
* 快速以太網(Fast Ethernet):這是目前最常見的網卡,傳輸速率為100兆比特(Mbps)。
* 千兆以太網(Gigabit Ethernet):傳輸速率為1000兆比特(Gbps)。
* 萬兆以太網(10,000 Ethernet):傳輸速率為10,000兆比特(Tbps)。
2. 按總線類型分類:
* PCI總線:這是一種常見的總線類型,適用于大多數計算機。
* PCI-X總線:這是一種更快的總線類型,適用于需要更高帶寬的應用程序。
* PCI-E總線:這是一種更快速的總線類型,適用于需要更高帶寬的獨立顯卡和存儲設備。
3. 按網絡類型分類:
* 以太網(Ethernet):這是最常見的網絡類型,用于連接計算機和路由器。
* Wi-Fi:這是一種無線局域網標準,用于連接移動設備和無線路由器。
* WiMAX:這是一種無線局域網標準,用于連接移動設備和遠距離網絡。各種網卡之間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它們的速度、穩定性和可擴展性。例如,千兆以太網通常比快速以太網更快,但它們都需要相同的連接口。對于一些高端應用,如虛擬化和云計算,需要更快的網卡。但需要注意,網卡的性能不僅取決于硬件規格,還取決于操作系統和網絡配置。
何用無線網卡開啟wifi熱點
無線網卡變WiFi熱點_?
如何將安裝了無線網卡的電腦變成熱點?
桌面無線網卡可以變成熱點,步驟如下:
1. 單擊“開始”,選擇“控制面板”,然后單擊“網絡和共享中心”
2、點擊“建立新的連接或網絡”,選擇“建立無線臨時(電腦到電腦)網絡”,點擊“N如何用騰達無線網卡打開熱點?用騰達無線激活熱點的方法和步驟網卡
1、將騰達w311m無線網卡驅動插入桌面USB口,安裝相應驅動。 一般USB網卡都會自帶驅動盤,可以根據驅動盤安裝網卡的客戶端應用程序;
2. 按接入點或無線路由器的按鈕,在“軟應用模式”高級選項中選擇“開”;
3. 單擊虛擬AP,然后按照界面提示操作。 點擊狀態選項可以查看網絡信號的強度;
4、連接手機中設置的wifi名稱,輸入密碼即可上網。 這樣騰達w311m無線網卡就可以成功設置wifi熱點了。
一天女票拿出來這么一個東西問iN“這是啥?”
這東西叫做網卡,但是似乎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并沒有見過了。
現在大多數人使用計算機的時候往往都會直接將網線接入到計算機主板網口中。
所以很多人對于網卡的概念幾乎是不存在的。這些人只知道——哦連上網了。
但對于網卡的具體運作方式還是不清楚的。
在本世紀初期,也就是大約20年前,隨著南北橋的技術出現,一些計算機系統的設計方案中低速的連接例如USB、串口、ISA接口都被分到了南橋芯(ICH,IO路徑控制器)片來處理,同時南橋芯片本身有一定的處理和標記能力因此,在南橋上標記設備的MAC地址就成了可能。
能標記MAC地址其實就已經完成了網絡的數據鏈路層的工作了。
于是為了更加集成化主板的功能,很多廠商就開始在主板上安排上了一個一枚網絡芯片:
其實,這枚芯片是物理層設備(PHY),比數據鏈路層要低一個等級。主要負責網絡信號的收發,并不進行網絡信號的處理。
它的引腳會直接引入到我們的RJ45接口上面,甚至網卡接口上的LED燈也是這個芯片提供的閃爍信號。
那么網絡數據誰來處理呢?——自然是CPU了。這也是解釋了為什么iN在之前那篇怎么測試網絡速度的文章中提到的,CPU速度不夠會導致網絡性能降低。
而高性能的獨立網卡,本身上面并不是題圖那種只有一個芯片的網卡。
而是上面布滿了各種不同的芯片,這些芯片不僅僅負責了物理層鏈路的信號建立,還替代CPU在做MAC地址的標定和處理、網絡數據的緩存、數據幀的封裝等一系列的工作。一句話——專業IT設備上沒有一個電阻是沒有用的。
獨立網卡的速度和任務負載也就和CPU并沒有太大的關系了。
同時,我們來看一下現代系統的結構:以Intel為例子,傳統意義上的北橋芯片現在已經集成在了CPU之內,同時CPU對外引出幾十條PCIE的通道。傳統意義上南橋也變為了“平臺路徑控制器”(PCH)
這里有什么問題呢?這種體系結構下,快速通道都直連在CPU上:
類似于你的顯卡、內存等需要大量帶寬的設備,都是直接接在了CPU上面
而為了讓主板上能接入更多的設備,則分給PCH一個固定量的PCIE通道,例如8條PCIE通道,讓接入PCH的設備共用這些通道傳輸數據。
這樣一來,你接在PCH上的網絡芯片本身就分配不到多少帶寬了,例如一個8X的PCIE 3.0的通道,只有8GB的帶寬,看似即便是10Gbps的網卡你也可以很輕松的跑滿,只不過,這個公用帶寬還要分給硬盤、USB等設備來使用,這時候你的系統就會出現帶寬瓶頸。
而且你的網絡設備接收完了網絡數據要送去哪里?還是CPU,這時候事情就更有意思了,這些來自網絡的帶寬需求不僅僅擠占你的“外車道”,還會一并擠占你的“內車道”。
對于普通的用戶的個人計算機來說,通常網絡的傳輸流量比較小,但是如果一臺電腦被用作NAS等生產力工具,在一個工作組內為多人提供視頻剪輯、文件存儲等服務。這時候接在PCH上的內置網卡效率就捉襟見肘了。
應該做的,就是要部署一個真正的獨立網卡了,讓它繞過PCH直接向CPU傳輸數據。
這就是一個“看地圖”的過程
在很多主板的說明書上都會給你注明每條PCIe插槽的上有設備或者是共享設備,在生產力工具里面,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均衡直通CPU的PCIe插槽的使用取舍,讓流量大需求帶寬大的設備盡量的使用CPU直通通道,而讓一些流量需求小的設備來使用PCH的通道。這樣你才可以在一臺計算機上真正的跑到10G、40G甚至1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