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更多:https://test.smzdm.com/pingce/p/36826
前言:
本人是名學平面設計的學生,因為是喜歡硬件DIY所以在學校用了一年多的臺式機,而最近課程由原來在機房上課慢慢變成要自己帶電腦上課,所以筆記本是我這個階段最最剛需的東西,這次機會真正幫了我一個大忙,首先說明,因為個人原因之前使用筆記本不多更偏好DIY硬件方面,所以這次體驗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評測一款筆記本,因為條件有限我能測的不多,比如測試的軟件和游戲不全,實測設備不齊,本文主要使用體驗為主
ThinkPad作為一個早已經不陌生的品牌,一直主打各種類型的商務本為主,可能在公家單位見的非常多,比如我們學校老師統一采購的是ThinkPad X系列,自打2005年聯想從IBM手里收購ThinkPad以來,讓這個高貴的品牌得以能讓大眾所接受,衍生出很多親民系列,而ThinkPad 黑將系列算是ThinkPad又一次轉型嘗試做“競技本”,但這款競技本外觀依然保留著經典的TP臉造型,所以從表面來看完全看不出這是臺搭載這高性能GTX顯卡的“競技本”,從去年推出黑將2016到現在這款ThinkPad 黑將2017真正意義上算是黑將的第二代版本,因為除了配置其他基本沒有什么大的改變,我拿到的是黑色版本,不知道這一代會不會和上一代黑將一樣推出銀色版本以及各種游戲主題版本
外觀材質:
A面黑將四周倒角圓潤處理得以和ThinkPad其他系列進行區分,但依然還是熟悉的味道,除了左上角ThinkPad logo以及右下角聯想Lenovo的logo,表面就是黑色金屬亞光陽極氧化噴漆,這種一成不變的造型早已在群眾眼里產生辨識度,這樣的外觀這也正是ThinkPad根基所在
A面金屬磨砂材質指紋收集器這個真沒辦法,不可兼得
B面屏幕顯示器部分,采用15.6英寸1080P分辨率,霧面屏設計,采用IPS面板,具體表現看后面詳細體驗
攝像頭造型來看應該是已經不支持3D實感攝像頭人像識別技術了,這個應該是牙膏廠的原因造成的
C面部分,經典的小紅點設計,全尺寸鍵盤,觸控板也算是ThinkPad的賣點之一,但對我用慣機械鍵盤的我來說用筆記本薄膜鍵盤確實有些生澀,但對比下身邊同學的筆記本鍵盤,這款鍵盤總的來說不錯,熟悉的全尺寸鍵盤無上手難度,唯一就是Ctrl和FN鍵相反,進BIOS進行切換即可,按鍵回彈反饋明顯,凹弧面設計更為貼合手指,另外鍵盤支持紅白倆色背光但不支持亮度調節,按fn+Q鍵切換背光顏色和安靜/性能模式,這可能除了配置外唯一有點游戲味兒的東西
經典小紅點設計
觸控板左右縫隙不均
右下角經典ThinkPad logo
萬惡的標簽除了影響美觀外還影響左手使用鍵盤手感,自用肯定要處理掉
電源鍵做右上方旁邊為型號S5
左側聯想logo
音響方面TP本就不求怎么樣了,需要音質好打游戲聽音樂還是帶耳機為好
下沉式轉軸設計,也意味著散熱孔在倆側,所以這款筆記本接口相對較少,而這款筆記本下沉式設計并不覺得難看金屬轉軸反而提高顏值,而且給人一種很結實的感覺,轉軸阻尼也適中,單手即可開蓋
而左側金屬轉軸重心偏右不知道是不是個別現象
雖然采用下沉式設計但不支持180°開合,最大支持到135°
機身右側,從左至右依次是倆個USB3.0、讀卡器接口、CPU散熱出風口和鎖孔
機身左側,從左到右依次是電源接口、顯卡散熱出風口、HDMI接口、RJ45網線接口、USB3.0和1個音頻接口,左側USB3.0接口支持關機充電
D面不是一體的,可拆卸支持其他硬件更新和擴展,顯卡、CPU以及硬盤都提供有進氣格柵
拆卸后蓋非常方便,只需要擰開螺絲扣開蓋子即可,并且螺絲和后蓋一體,以免螺絲丟失
松下產的聚合物電池,電壓11.1V,標注的容量是47Wh
機器本身預裝了一條海力士8GB 2400Mhz內存,有需求可擴展組雙通道提高性能
機械盤使用的是一顆西數1T 5400轉 8MB緩存的藍盤
nvme硬盤來至東芝,型號為THNSFS256GPUK,屬于XG4系列,方案和OCZ的RD400一致
掀開蓋子NAND顆粒的編號為TH58TFT0WHLBAEF,東芝15nm TLC顆粒
主控為東芝的TC58NCP070GSB,8通道設計,NVMe 1.1b規范,可支持1xnm MLC/TLCNAND Flash顆粒,緩存顆粒來至三星編號為K4E4E324EE-EGCE,單顆容量512MB,頻率1600Mhz
燈光部分:
屏幕方面:
屏幕往往是最直觀的體驗,對我們這些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顯示器ID為LEN40BA為聯想OEM定制版,實際型號是下面LP156WF6-SPK4,從屏庫網查得信息制造商為LG,15.3英寸1080P屏幕,AH-IPS屏,可視角度不用擔心均為80,支持顏色2620(6bit),45%NTSC色域,對比度700:1,亮度250cd/m2,接口為30pins eDP。從參數來看只能說入門IPS屏,面對同價位的競爭產品可能沒什么優勢
64%的sRGB 48%AdobeRGB,這色域也只夠看看而已
色彩響應也不太理想,與光亮2.2藍線偏差不小
色彩均勻度和亮度均勻度還不錯
色彩精確度一般,果然紅色偏差很大,難怪我去某敗家論壇用這筆記本看怎么那么難受
滿分5分,色調響應表現最差
性能測試:
娛樂大師僅供參考
CPU:
處理器為i7 7700HQ七代酷睿,14nm制程,Kabylake架構,四核八線程,主頻為2.8GHz單核睿頻加速可提升到3.8GHz,雙核3.6Ghz,三核3.5Ghz,四核3.4Ghz,擁有6MB三級緩存,TDP功耗45W,在功耗沒提升的情況下要比上一代i7 6700HQ主頻要高0.2Ghz,最大睿頻要高0.3Ghz,所謂14nm+制程功耗比提升還是明顯的,CPU-Z自帶測試性能達到桌面級i7 6700的81%水平,完全就是頻率差異。
單線程和雙線程頻率均在3.4Ghz
渲染能方面這個對我用處比較大,i7 7700HQ跑到736cb超過桌面級i7 3700,架構制程工藝來說這倆基本算是隔代產品
內存以及緩存:
內存SDP信息,內存為海力士DDR4 8GB 2400Mhz,內存時序 17-17-17-39
內存運行在單通道模式下內存讀寫性能偏弱,后期組雙通道是必須的,作圖軟件都非常吃內存,但對游戲方面對內存帶寬不太敏感,8GB也夠用。
存儲:
測試NVME硬盤需要手動關閉設備上Windows寫入高速緩存緩沖區刷新,出于寫入保護的原因,微軟NVMe驅動會等待寫入驗證,導致硬盤4K寫入成績會很低,關閉Windows寫入高速緩存緩沖區刷新在此電腦(我的電腦)右擊管理-設備管理-磁盤驅動器-右擊硬盤型號點屬性-策略
先測系統東芝THNSFS256GPUK,速度方面持續讀取1722.81MB/s,持續寫入為311.51MB/s,4k讀取28.08MB/s,4K寫入104.87MB/s,持續寫入方面有些異常現在還沒找到根本原因,總體成績只能算是入門水準,但是突破了帶寬問題速度也要比普通sata快很多,但是因為采用的是TLC顆粒寫入速度要欠佳是肯定的
CrystalDiskMark的測試項目與上面AD SSD Benchmark測試基本相同,但是其最終得分是取5次測試的最好成績,所以一般測試成績都會比AD SSD Benchmark要高一些。
下面再測下存儲盤1T西數藍盤,寫入92.2mb/s屬于正常水平
顯卡和游戲方面:
顯卡方面黑將搭載GTX1050TI獨顯,核顯方面則是HD630
GTX1050/GTX1050ti在桌面級方面性能是偏弱,只能算中端入門顯卡,但帕斯卡架構驚人的功耗表現讓他在筆記本里大發異彩,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移動版本的NVIDIA GTX1050ti較于桌面版本參數方面不但沒有縮水,而且主頻和boost頻率都要比桌面級要高不少,核心頻率1493MHZ,boost頻率為1620Mhz(桌面級公版為1290Mhz/1392Mhz),用GPU-Z里面自帶渲染測試頻率boost達到1721Mhz,其他方面就和桌面一樣,同樣GP107-400核心,768個CUDA核心、48個紋理單元、32個光柵單元以及128bit的顯存位寬,但比較坑爹的是這款筆記顯存容量只有2GB,,顯卡殺手類爆顯存是肯定的
3DMARK
3D Mark Time spy 圖形分2417分,綜合分2309分
3DMark Fire Strike ,顯卡分數7668分,綜合分6581,因為頻率關系分數要比一般桌面級的GTX1050ti要率一點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顯卡分數3614分,綜合分3478
進行到3DMark Fire Strike Ultra測試直接提醒顯存不足,最后得分也嚴重偏低,2GB顯存嚴重拖了這塊顯卡的后腿
游戲測試:
游戲測試我選擇幾款大型單機以及幾款熱門網游進行測試供實際參考,全部以最高畫質關閉垂直同步進行測試并記錄FPS幀數以及當前整機溫度情況和顯卡運行情況(游戲運行時每秒所運行的幀數簡稱FPS,Frames Per Second和視頻一樣,FPS越大在屏幕上的視頻就越來越流程)
古墓麗影9測試(畫質非常高 抗鋸齒4×SSAA)DX11
古墓麗影9算是13年的老游戲,但GTX1050ti面對他也不能完全保證全特效下60fps運行,實測下在畫質非常高,抗鋸齒4×SSAA多數場景在30FPS以上可以流暢運行,當然了如果想獲得更流暢的體驗可以把抗鋸齒設置為2×SSAA或者畫質設置為高運行
下面來看看全特效運行古墓麗影9進行基準時顯卡的具體情況,首先CPU溫度一直保持在83℃左右,顯卡溫度保持在87攝氏度左右,溫度表現對于筆記本來說還算可以,顯卡核心頻率保持在1595Mhz,沒大多最大boost頻率,顯存頻率3504Mhz等效7GHZ,顯存占1962MB基本滿載
古墓麗影10測試( 畫質高 抗鋸齒SSAA)DX12
多種畫質和抗鋸齒反反復復測試多遍,高畫質+SSAA抗鋸齒可以流暢運行,再高畫質下因為顯存容量小難免會出現爆顯存導致幀數偏低的情況
高畫質+SSAA抗鋸齒,CPU溫度88℃,顯卡溫度78攝氏度,核心頻率保持在1671Mhz,顯存頻率3504Mhz等效7GHZ,顯存占2027MB
守望先鋒:最高特效,關閉垂直同步
最低幀數67,最大幀數71,平均69.5
星際爭霸2 最高特效,關閉垂直同步
最低幀數68,最大幀數104,平均82
英雄聯盟:最高特效,關閉垂直同步
最低幀數68,最大幀數139,平均94
坦克世界:最高畫質
最低幀數67,最大幀數105,平均85
游戲性能方面,GTX1050ti因為定位中端入門顯卡,應付這下主流的網游是絕對沒問題的,比如比較火的守望先鋒畫質開到最高特效下FPS幀數依然可以達到60FPS,至于像LOL這些FPS都是一百大幾的跳,而到目前主流的大型單機全高特效下肯定夠嗆,而且2GB顯存更容易爆顯存,但中畫質下依然可流暢運行,而這款筆記本在游戲方面溫度表現不佳,倆款單機表現尚可,但到了守望先鋒這些網游CPU分分鐘達到90攝氏度,網游果然比較吃U
CPU和顯卡滿載溫度相關測試:
CPU烤機利用AIDA64單點FPU進行20分滿載烤機測試,核心里最高溫度達到89℃,整體溫度沒超過90涉世度,但觸摸功耗墻CPU降頻到3Ghz,看來黑將二代放寬了降頻線
用furmark進行10分鐘烤機測試,顯卡最高保持在溫度84℃,同樣功耗限制核心頻率降到1316Mhz
整機烤機方面顯卡比較單烤機溫度高2℃。CPU也觸摸到90度溫度墻,所以和單烤機沒什么區別,但是CPU出現大幅度降頻,整機功耗110W左右
續航噪音方面:
續航噪音方面我只能一筆帶過,因為準備用PC Mark8測試續航,但死活裝不了,我只能說下午上課時間1.30到4.30使用AI和PS作圖軟件顯示屏亮度在80%差不多能用完,對于這款高配置電池只有47Wh來說續航還湊合,為了保險上課還是要帶著電池吧~,另外對于筆記本來說散熱就比較捉急,噪音方面我就不要求過多,但是這款筆記本噪音控制不錯
其他:
為了方便回宿舍接駁顯示器用,也為了精貴的宿舍減少占地面積,我自購了鋁廠的iQunix Edin鋁合金筆記本支架
純鋁合金材質和蘋果macbook風格一致,而且做工方便非常好,一等價錢一等貨
除了好看外主要就看中可調節,應該支持大多數筆記本,除了非常厚的競技本
默認是1cm,目前最薄的筆記本差不多就1cm吧
最大開合3cm,可能一些競技本塞不下,原本人家也只是為了macbook這類商務辦公本設計的
底部防滑設計,阻尼非常大,底座絕對穩
比想象中要穩很多,而且可調節的厚度夾得很緊
豎立放置還有個好處就是進風足夠
擋住一些進風口
換個姿勢這才是正確使用方式
平放和使用筆記本支架散熱對比(左平放右支架)
處理器與SSD
核心1:88℃ VS 85℃
核心2:83℃ VS 79℃
核心3:89℃ VS 83℃
核心4:84℃ VS 81℃
S S D:41℃ VS 39℃
顯卡
84℃ 核心頻率1316Mhz VS 80℃ 核心頻率1328Mhz
游戲(守望先鋒)
CPU和顯卡單烤下使用筆記本支架比平放時候溫度有所降低,但實際游戲測試溫度沒什么差別,CPU溫度依然觸摸到90℃溫度墻,顯卡均達到87℃,看來筆記本進風方面略有不足
總結:
優點:ThinkPad
缺點:散熱表現不佳容易出現降頻現象導致性能降低、祖傳2GB顯存在大型游戲容易爆顯存、細節做工不到位、低端低色域IPS屏、性價比低
黑將系列本身就是ThinkPad對競技本進行的一次試水產品,如果你要說是競技本,那ThinkPad完全沒有把他真正當做一款競技本來做,不能說他帶著背光鍵盤和高配置就叫做競技本,比如散熱設計方面不足,采用低色域IPS顯示屏,祖傳2GB顯存,所以這款筆記本真正像是款搭載著高性能GTX顯卡的筆記本而已,只不過黑將系列外觀上繼承ThinkPad一貫的商務元素,所以官方很巧妙的以游戲/商務雙模式雙場景應用作為宣傳賣點,如果你想要高性能可以日常消遣玩游戲,但又不喜歡競技本那些太過張揚外觀,這款筆記本完全夠你使用
目前這款本子應該沒上市,在ThikPad官網以及官方旗艦店都沒發現這款本子,只有京東第三方有銷售,也只i7 7700HQ/GTX1050ti顯卡/8GBDDR內存/256GB NVME固態硬盤這個版本在賣,價格都在9499軟妹幣,估計正式上市價格也差不多吧,對比同價位的筆記本除了ThinkPad這個元素,其他方面競爭優勢不太明顯,如果黑將能做到提高些顯存容量,改進散熱,更換72%NTSC色域的顯示屏,那就堪稱完美了
想公司領導如下:
管理團隊董事會、監事會成員:
董事長:楊元慶;
董事:鄧麥村、曾茂朝、盧志強、朱立南、趙令歡;
監事:李勤、余政、王津。
總裁室成員:
總裁:楊元慶;
常務副總裁:朱立南;
高級副總裁:趙令歡、陳紹鵬;
副總裁:陳國棟、寧旻、唐旭東 ;
助理總裁:李蓬、鄒博、鄭月明。
1、楊元慶
楊元慶
楊元慶,1964年11月1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祖籍浙江舟山。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國家高級工程師,享受政府專家特殊津貼,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企業家協會理事,中國科技大學客座教授。未來論壇創始理事。
2001年開始成為聯想集團總裁兼CEO, 楊元慶領導聯想成功進行了"Lenovo"品牌的塑造、收購IBM - PC部門,聯想的國際化步伐也走得更快。2008年被《財富》中文版評為"2007年度中國商人",成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2009年2月5日,隨著柳傳志重回聯想集團董事長職位,楊元慶重歸CEO職位。福布斯發布"2011年中國上市公司CEO薪酬排行榜",楊元慶以7872萬元的年薪名列H股非國有上市公司第一名。2011年11月2日,聯想集團宣布楊元慶接任柳傳志成為聯想集團董事長。
2014年,楊元慶入圍2014年度華人經濟領袖。 2015年2月13日,榮獲"2014中國互聯網年度人物",獲獎名單。2015年9月30日,被委任為百度新董事。 2018年1月30日,當選為北京市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19年10月10日,楊元慶以42億元位列《2019年胡潤百富榜》第980位。 11月1日聯想成立35周年時,聯想CEO楊元慶發內部郵件稱,聯想已經是一家年收入超過3500億人民幣的全球化高科技公司。
2、朱立南
朱立南
朱立南(1962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高級工程師,聯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聯想投資總裁、董事總經理、聯想集團非執行董事,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012年6月18日,聯想控股宣布,任命朱立南為聯想控股總裁。朱立南曾入圍2011年《福布斯》中文版第六次發布“中國最佳創投人”榜單,第12名。
2018年5月,2018新財富500富人榜發布,朱立南以70億元排名第456。
3、趙令歡
趙令歡
趙令歡(弘毅投資總裁、聯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
趙令歡先生現任弘毅投資總裁、聯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負責對弘毅投資的全面管理及聯想控股的戰略投資業務。
他畢業于南京大學物理系,之后獲美國北伊利諾依州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和物理學碩士學位,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他
還擔任中國聯想集團、石藥集團、新華人壽等著名企業的董事。此前,趙令歡先生還出任美國領先的數據通訊公司U.S. Robotics Inc. (NASDAQ, USRX)及美國著名的電話會議設備生產廠商Shure Brothers, Inc.等企業的核心領導職務。
2003年加入聯想控股并創立弘毅投資,弘毅投資目前總投資資金超過460億元人民幣,其管理的七期基金已投資了超過70家企業。
2014年,趙令歡入圍2014年度華人經濟領袖。 2019年胡潤百富榜排名第1299位。
4、陳紹鵬
陳紹鵬
1969年8月生于甘肅景泰。
1992年畢業于北京工商大學計算機及應用專業。
1993年3月加入聯想,先后擔任聯想西南、西北、華南區域總經理以及聯想中國銷售系統副總裁。
1994年-2000年,先后擔任聯想集團微機事業部西北區經理、華南區總經理、聯想電腦公司中南區總經理。之后晉升為聯想電腦公司全面負責區域業務的助理總經理、聯想電腦公司助理總裁兼市場副總監。
2001年-2005年,聯想集團主管商用臺式電腦事業部副總裁、聯想集團主管市場系統副總裁、聯想集團主管聯想中國銷售系統副總裁等職務。2005年9月出任聯想集團副總裁、大中國區總經理。
2006年4月晉升為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
2007年10月,俄羅斯等6個獨聯體國家劃歸大中華區,擔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和俄羅斯區總裁。
2008年5月4日,陳紹鵬作為2008年奧運火炬手參加了在海南三亞天涯海角的火炬傳遞。
2008年12月,升任集團亞太和俄羅斯區總裁。
2009年3月,升任集團全球新興市場總裁。
2009年3月25日,聯想成立新興市場集團和成熟市場集團,前者包括全球155個國家和地區,由陳紹鵬掛帥。
2011年10月加入聯想集團母公司聯想控股有限公司,領導其旗下一項新的核心新業務現代農業。現代農業將是聯想控股打造的最重要的核心運營資產之一。
2013年8月9日,聯想控股對外宣布,為進一步加強領導力量,全面推進豐聯集團實現跨越式發展,經公司執行委員會討論決定,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佳沃集團總裁陳紹鵬將同時出任豐聯集團董事長兼CEO。
5、陳國棟
陳國棟
1911年11月出生于江西南昌。1931年參加革命工作,193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至1938年,在上海交通部無線電專科學校學習,歷任上海左翼社會科學聯合會支會書記,共青團上海國際電訊局特別支部書記,共青團法南區委宣傳部長。
1934年3月任共青團滬東區委組織部部長,同年5至9月任共青團滬東區委書記,后任共青團江蘇省委巡視員。
1935年初起任共青團江蘇省委組織部長。
1936年春任共青團臨時江蘇省委書記,同年與上海市工聯的日本紗廠工作委員會和國難教育社黨組織等一起領導了全市日商紗廠工人反日大罷工并取得重大勝利。
抗日戰爭爆發后,曾任上海文委組織的戰地服務團團員、隊長。
1938年至1945年,歷任安徽省動員委員會干事,皖東北區泗縣縣長,江淮銀行經理,中共中央華中局蘇北區財政部秘書,蘇中區四分區稅務局局長、專署財政科科長、海啟行署財政科科長,蘇中區貿易局局長、兩淮鹽務局局長、二專署財經處處長。
1945年至1949年,任蘇中區黨委財委副書記、行署二廳廳長,蘇皖邊區政府財政廳副廳長,蘇北區黨委常委,蘇北行政辦事處主任,華中行政辦事處副主任,華中工委財委副書記,華中支前司令部副司令員,蘇南行署副主任,蘇南財委副書記。
1949年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財政部部長,華東財委副主任。
新中國成立以后,1952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兼交通銀行董事長。
1953年9月起任中央人民政府糧食部副部長、代部長、黨組第一副書記、書記、國務院財貿黨委委員。
"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75年2月至1980年1月,歷任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任、黨組書記,國務院財貿小組副組長、組長,國家農業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成員,糧食部部長、黨組書記。
1979年12月至1980年4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書記。
1980年4月至1985年6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兼上海警備區第一政委。
1985年6月至1992年12月,任中共上海市顧問委員會主任。
陳國棟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在黨的十二屆五中全會上增選為中顧委委員,在黨的十三大上再次當選為中顧委委員,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2005年6月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4歲。
6、寧旻
寧旻
歷任聯想控股總裁助理、助理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副總裁、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執行董事。
同時擔任君聯資本、弘毅投資、聯想之星、東航物流、佳沃集團、聯泓新材料等公司董事。
2019年12月,接任聯想控股董事長,并任提名委員會及戰略委員會主席。
白地說,盡管“選邊站隊”已無懸念,但仍然有人想博得個“魚與熊掌兼得”的戰略態勢。然而,種種跡象表明,其中一方似已不再抱有幻想,并決心維護其所謂的公平正義和基于規則的秩序。所以,圍繞“世界格局”重塑的決戰已拉開帷幕,其標志將是北約與俄羅斯的直接開戰。
一,俄羅斯的核威懾未能唬住美西方,俄北之戰已一觸即發
一直以來,特定輿論場上的主流觀點是,基于俄羅斯龐大的核武庫威懾力,美國和北約終究是不敢與俄羅斯正面沖突和直接開戰的。然而,這樣的判斷正在被美西方的“切香腸”手段打破。至此,別說是將“煤氣罐”掛在嘴上了,就是掛在身上,恐怕也阻止不了北約直接“進場”了。
事實上,就在美國“援烏法案”擱淺這半年多時間里,美西方近乎以公開的方式討論了俄羅斯勝利后的各種可能,思想上達成了“共識”,完成了從“不能讓俄羅斯贏”到“必須戰勝俄羅斯”的戰略轉變,也就此下定了不惜與俄羅斯一戰的決心。
在不惜與俄羅斯一戰的決心下定后,先是馬克龍拋出了“不排除出兵”論,緊接著,拖延半年之久的“援烏法案”于4月20日在美國眾議院獲得通過。
5月初,借助于俄羅斯發動哈爾科夫戰役,并可能會繼續西進這個“由頭”,英國率先撤銷了對烏克蘭使用援助武器攻擊俄羅斯的限制,法國、德國和美國隨后“效仿”。顯而易見,這是在從軍事層面為開戰“碰瓷”,亦即逼迫俄羅斯做出“戰”或“退”的選擇。
從政治層面來說,美西方也同樣是在對俄羅斯繼續孤立和步步緊逼。直白地說,不是要將其逼上談判桌,而是要將俄羅斯“逼入絕境”,迫其在“戰”與“退”之間“二選一”。比如拒絕邀請俄羅斯參加瑞士和平峰會,還比如拒絕俄羅斯參加諾曼底登陸紀念活動。
烏克蘭與中立國瑞士共同發起的烏克蘭問題和平峰會即將于本月15日至16日在瑞士召開,但卻并沒有邀請俄羅斯參加。對此,國際輿論場上有著觀點不同的爭論。
有觀點認為,不邀請參戰方俄羅斯與會,自然談不上“和平”二字,也就注定了本次會議毫無意義。然而,人家的出發點本就沒指望能夠達成什么協議,而是在于進一步鞏固“道德制高點”,順便看一下“國際站隊”情況,為未來的“開戰”做鋪墊。
瑞士外交部網站上6月6日發布的信息顯示,瑞士方面已收到80多份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級別的參與確認書。直白地說,這已經不少了。至于輿論上所說的一些重要國家拒絕參加的事情,完全可以從“國際站隊”角度去考量。
今年6月6日是二戰中諾曼底登陸作戰80周年紀念日,法國主持了這次紀念活動,但是,馬克龍不僅沒有邀請俄羅斯參加,而且在當天宣布,法國將向烏克蘭提供“幻影-2000”戰斗機。
此外,拜登還在演講中“批斗”了俄羅斯。他稱:“烏克蘭被一個一心想要占據主宰地位的‘暴君’所侵略,向‘惡霸’投降、向‘獨裁者’低頭,那是不可想象的……”顯而易見,美西方已經在政治上不給俄羅斯留下任何“余地”了。
美西方對俄羅斯進行政治上孤立,道義上定性和軍事上碰瓷,顯而易見,這是在為戰爭做“鋪墊”,而不是為和談留出路。也就是說,俄羅斯的“核威懾”失效了,美國和北約似已決定“下場”參戰。道理很簡單,只有親自動手才有可能戰勝俄羅斯。
二,北約正在制定軍隊調動計劃,美軍可能會通過荷蘭鹿特丹港進入戰場
根據西方媒體的報道,有北約官員披露,北約目前正在制定與俄羅斯開戰后的軍隊調動計劃,據說,已有30萬北約部隊待命,而美軍將可能會從荷蘭鹿特丹港經過德國和波蘭進入烏克蘭戰場。
此外,最近一段時間,在北約軍事顧問和技術專家的指導下,烏克蘭使用北約國家援助的先進武器集中攻擊了俄羅斯的S系列防御系統、各種雷達,還密集襲擊了克里米亞大橋附近的軍事目標。烏克蘭海軍的傘兵部隊還演練了“模擬登陸”行動。
有分析認為,烏軍這段時間的一系列行動表明,這既是在為F-16等西方戰斗機參戰掃除“障礙”,也是在為北約部隊參戰做準備。甚至有觀點認為,克里米亞大橋被炸斷之日,也許就是北約與俄羅斯開戰之時。
三,有了“代理人戰爭”的構想,說明普京已決定放棄使用戰術核武器
此前,俄羅斯方面曾暗示:一旦美國和北約允許烏克蘭使用西方的援助武器攻擊俄羅斯本土,俄羅斯就可能會在烏克蘭戰場上使用戰術核武器。
俄羅斯方面還曾數次發出警告:一旦北約出兵烏克蘭,便意味著俄羅斯與北約直接開戰,那樣的話,極有可能會導致“核冬天”的到來。
現在,烏克蘭已經開始使用西方的遠程武器攻擊俄羅斯境內目標,且北約出兵似已是一張“明牌”。然而,普京在回應中拋出的卻是“代理人戰爭”論。而對于核戰爭,普京表示,俄羅斯只會在特殊情況使用核武器,他不認為目前已出現需要使用核武器的情況。
當地時間6月5日,普京出席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期間談到了西方允許烏克蘭使用援助武器攻擊俄羅斯和北約可能出兵的話題,普京稱,俄羅斯也可以向世界其他地區提供遠程武器,以攻擊那些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國家,也就是“代理人戰爭”。顯而易見,普京似乎放棄了使用核武器的“念頭”。
四,代理人戰爭是把“雙刃劍”,可能會導致美國下狠手
根據美聯社等媒體7日的報道,古巴官員表示,包括1艘動力潛艇在內的4艘俄羅斯艦艇將于6月12日至17日抵達哈瓦那舉行友好活動。
盡管古巴外交部強調這些船只不會攜帶核武器,不會對該地區構成威脅,但鑒于普京剛剛提出了“代理人戰爭”的話題,那么,俄羅斯此舉也就難免會讓人聯想到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
在當年的那場導彈危機事件中,美國并沒有被核戰爭嚇倒,而是果斷對古巴和蘇聯采取了極限施壓手段,即封鎖了古巴和加勒比海域,并將蘇聯的艦船“圍困”了13天,最后迫使蘇聯撤走了在古巴部署的導彈和核武器。
當年的赫魯曉夫沒能讓肯尼迪屈服,現如今的普京能讓拜登妥協嗎?恰恰相反,這只會讓美國“下狠手”,即倒逼美國一不做二不休地“毀掉”古巴,同時在烏克蘭戰場上解決俄羅斯。因為,“后院安全”是美國不可觸碰的“核心利益”。
再者,今日之美國與俄羅斯的實力對比顯然比昔日的美國與蘇聯之間的優勢更大。所以,美國不僅不會退縮,而且會“反制”,即謀求在烏克蘭戰場上將俄軍打垮,以便促成俄羅斯內部的重大變動,一勞永逸地解決俄羅斯這個戰略對手。比如扶持親美政治精英上臺,使俄羅斯徹底倒向西方。
五,俄羅斯與北約開戰會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嗎?
直白地說,盡管西方已經“不懷好意”地將陣營劃分出來了,但卻未必會形成兩個陣營之間的世界性大戰。一來力量“懸殊”,二來有個是否參戰的戰略選擇問題。
比如說,早已被西方劃入俄羅斯陣營的朝鮮和伊朗這兩個國家,從俄烏戰爭中蘇式武器的表現出看,他們即便是加入戰團,似乎也不可能對俄羅斯有多大幫助。
單獨拿伊朗來說,它在本輪哈以戰爭中的表現,特別是患得患失的那種感覺,很容易使人聯想到伊朗在二戰時戰略選擇的慘痛教訓,即因為沒有及時與“軸心國”陣營的納粹德國劃清界限,而被英國和蘇聯兩面夾擊,國土也被全面占領。對此,伊朗人不可能忘記。直白地說,伊朗現在已經有點“打退堂鼓”的意味。
顯而易見,戰略博弈是一回事,但是否參戰則是另外一回事了。畢竟,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一旦踏錯了腳,便再也難以回頭了。因此,個人觀點認為,即便是俄羅斯與北約爆發戰爭,也不太可能外溢成世界大戰,大概率會是個“群毆”的場景。當然,如果使用核武器,那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