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一種固有思維,那就是臺式機性能強大,用作辦公機最適合,但是可曾想過,十多年前還是手機處理器的性能被最弱的x86 ATOM秒殺,而今驍龍865、蘋果A13卻已經可以媲美桌面i3處理器。
同樣的,在追求低碳節能以及小型化的辦公環境下,臺式主機不論是占地面積還是能耗都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需求。在這方面,連接線更少、體積更小、集成度更高的一體機正在逐步取代臺式機成為新一代辦公主機的主角。
近日,我們收到了微星Pro 24X 10M一體機,在本文中,除了常規的測試外,我們還將對這臺一體機的能效做詳細的測試。
微星Pro 24X 10M一體機目前有4種不同規格型號的產品,我們收到的是采用的是筆記本平臺第十代低功耗酷睿i5-10210U處理器的型號,硬盤為西部數據SN520 512GB SSD,配備8GB DDR4 2666MHz內存,不過有2條SO-DIMM插槽可以讓玩家自由擴充容量。
在屏幕方面,微星Pro 24X 10M一體機采用了一塊23.8英寸的防眩光IPS霧面屏,擁有100%sRGB色域,300nit亮度。
主款主機的體型十分迷你,整機重量只有3.9kg,比游戲本要中一些,但是遠遠低于臺式機(通常臺式機的機箱凈重就有6~10kg)。
Pro 24X 10M一體機設計了一個免工具的可拆卸2.5寸硬盤盒,玩家不需要拆機就可以非常輕松的擴展大容量SSD/HDD。
Pro 24X 10M一體機參數如下:
購買鏈接:京東(4799元)
二、外觀:三面微邊框 可擴展HDD與內存
Pro 24X 10M一體機的設計非常簡約干練,三面2.2mm窄邊框讓整個正面看上去只有一塊屏幕的感覺。2.2mm的邊框比很多輕薄本都要更窄一些。
這款主機配備的是23.8寸IPS屏幕,機身尺寸為538.44 x 169.96 x 399.96mm,重約4.44公斤。
與大多數一體機不同,微星Pro 24X 10M的背部十分纖薄,看上去也非常的簡約。
背部還提供了VESA 75mm的壁掛支持。
背部的I/O接口,有2xUSB 3.0、2xUSB 2.0、2x千兆LAN口、1xHDMI以及一個DC電源接口。
DC電源接口。
左側是電源按鈕、3.5mm的耳麥接口各一個,以及2個USB 3.0接口。
右側有一個可支持熱插拔的2.5寸硬盤倉位。
可以輕松插入一個2.5寸的SSD或者大容量機械硬盤。
這里是散熱出風口,Pro 24X 10M一體機的功耗很低,因此這個地方平時并不是太熱。
5度俯角調節。
10度仰角調節。
從這2張圖可以看到Pro 24X 10M一體機的機身非常之薄,厚度是6.5mm。
附帶的電源適配器。
這塊屏幕的素質也不錯,23.8寸IPS顯示屏,擁有100%sRGB色域與72%NTSC色域,足夠辦公使用了。
底部的銘牌。
卸下后蓋就是這個樣子的。
左邊是可熱插拔的2.5寸硬盤倉位。
主板的金屬保護蓋。
打開金屬保護蓋后可以看到主板全貌。
有2個SO-DIMM插槽,已經插了一條三星DDR4 2666 8GB內存,還有一個插槽可以讓玩家自由擴展容量。
渦輪風扇。
西部數據SN520 512GB SSD,這個單買需要500元。
Pro 24X 10M一體機的包裝盒。
附贈的有線鍵盤和鼠標。
三、性能測試:處理器性能穩定發揮
1、CPU性能測試
微星 Pro 24X 10M一體機采用的是Intel十代酷睿i5-10210U處理器,四核心八線程設計,6MB三級緩存,基礎頻率1.6GHz、加速頻率4.2GHz,全核頻率也有3.9GHz,TDP 15W。
CPU-Z
i5-10210的單線程分數為482,多線程分數為2264。
wPrime v2.10
i5-10210U的wPrime 32M單線程耗時為35秒,wPrime 1024M多線程則用掉了338秒,這個成績比普通的15W低功耗四核處理器要好一些。
CineBench R15
在CineBench R15中,i5-10210U單線程分數為167cb,多線程成績則為550cb。
CineBench R20
在CineBench R20中,i5-10210U單線程分數為395cb,多線程成績則為1157cb。
FritzChess Benchmark
國際象棋的跑分也超過了1萬。
2、磁盤性能測試
微星Pro 24X 10M一體機采用的是西數SN520 512GB SSD,這款產品的零售價在500元左右。
在AS SSD Benchmark中,這塊SN520 512GB的總分為3392,順序讀寫超過1300MB/s、1200MB/s,4K隨機讀取45MB/s,隨機寫入133MB/s。
在CrystalDiskMark測試中,順序讀寫速度分別達到了1748MB/s和1466MB/s,這樣的性能應該能滿足日常的使用需求。
3、屏幕測試
99%的sRGB色域和75%的aRGB色域
在25%的亮度下,擁有最高的對比度,達到了50270:1。在常用的50%以及更高的亮度下,對比度為790:1。
四、功耗與溫度測試:待機僅12W
1、功耗測試
一體機最大的用途應該就是作為辦公用機了,畢竟省電還能節省大量的空間。企業用戶大量采購一體機,到底可以省下多少電呢?這也是我們比較關系的問題。
在不開機的狀態下,功耗儀顯示0W,這與臺式電腦整機完全不同,臺式機在不開機的狀態下也會顯示有3~4瓦的功耗。
這是0%亮度下的待機功耗12.7W。
在50%的亮度下進行AIDA64 FPU烤機時整機功耗只有40W。
2、溫度測試
使用ADIA64 FPU將CPU滿載來查看主機的散熱能力。
運行AIDA64 FPU烤機程序13分鐘之后,處理器的溫度保持在79度,烤機頻率為2.1GHz。
五、總結:真正的辦公神器
現在DIY流行小型化,不過即便是再厲害的玩家,也難以使用市面上的配件搭建出像一體機或者筆記本大小的主機。畢竟筆記本和一體機不論是外形設計還是主板都是定制設計,個人 玩家想要定制一臺并且只生產一臺,恐怕不是數十萬能夠解決的。
如果只是作為一臺辦公電腦,Pro 24X 10M一體機相比傳統的臺式機有巨大的優勢:
1、占地空間更小
Pro 24X 10M一體機采用三面窄邊框設計,厚度只有6.5mm,占用的空間與一臺24寸顯示器相當,省去了龐大的主機,可以讓上班族有更多的收納空間。
2、桌面更加整潔
使用臺式機的時候,電源線、視頻線、網線、鍵盤鼠標線、麥克風線讓桌面桌下凌亂不堪,而一體機集成了無線網卡、陣列麥克風,在搭配無線鍵鼠之后,整臺電腦只需要連接一根非常細的DC電源線即可。
3、更加省電
Pro 24X 10M一體機使用的是DC直流電源,在低負載下的轉換效率遠強于最頂級的桌面鈦金牌ATX電源,甚至在關機狀態下整機功率為0W。0%的亮度下待機功耗只有10W,在50%的亮度下滿載時整機功耗只有40W。
對比傳統的DIY整機,如果包括顯示器在內,整機待機功耗一般在70W左右,滿載的功耗更加要超過150W(包括顯示器)。
正常來說,Pro 24X 10M一體機每年可以節省大約300度電。常年累月下來,大量采用一體機可以節省一筆數額非常可觀的電費支出,尤其是大規模企業辦公。
當然了,筆記本也有占地面積小與功耗低的優勢,但是它天生的缺陷就是屏幕太小,1080P分辨率都需要縮放畫面,導致桌面顯示的內容變少,影響了辦公效率。
你可以把Pro 24X 10M一體機看作是一臺24寸的筆記本。
除了之外,Pro 24X 10M一體機100%的sRGB色域防眩光霧面屏也值得一提,高色域屏幕在使用中顯示的顏色更加鮮艷,真實,看上去更舒服。45%NTSC色域的屏幕除了顏色失真之外看起來也很蒼白,如果是自己用的電腦,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建議選購高色域屏幕。
微星Pro 24X 10M一體機同樣也擁有不俗的擴展性能,有2條SO-DIMM插槽可供玩家擴展高容量內存,而免工具安裝的硬盤盒也能讓玩家更輕松的使用高容量2.5寸SSD或者機械硬盤。
微星Pro 24X 10M一體機目前的售價為4999元,與一臺主流筆記本相當,6月11日0點將會在京東平臺進行秒殺促銷活動,秒殺價為4799元。
、前言:企業用戶的福音 惠普戰66 Pro G1臺式機上市
提到戰66,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惠普的商務輕薄筆記本。惠普于2017年9月推出了戰66高性能獨顯輕薄本受到了大量商務人士和創業者的青睞,在移動辦公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現在惠普又專門針對中小企業和創業者推出了一款臺式主機--也就是下面我面將要介紹的與戰系列筆記本同名的惠普戰66 Pro G1臺式機。
戰66 Pro G1臺式機設計之初就考慮了企業用戶最主要的需求:節能環保、穩定高效、體型小巧而又性能強大。
戰66 Pro G1臺式機搭載了一塊Intel八代酷睿i5-8500處理器,核心數量比上一代i5-7500核心數增加了50%,同時滿載頻率也高了400MHz,因此在性能上足以匹敵7代頂級的i7-7700K處理器;在身材上,戰66 Pro G1臺式機體積僅有11升,僅相當于一般中塔機箱的1/4,放在桌面上也不會占用過多空間;在穩定性方面,戰66 Pro G1臺式機則是通過MTBF不低于105萬小時測試,確保能夠持久穩定運行,減少宕機的風險。
惠普戰66 Pro G1臺式機參數如下:
在配置上,用戶可以自由選擇Intel第八代奔騰、酷睿i3/I5處理器;內存容量標配DDR4 2666MHz 8GB,硬盤標配一塊HDD,可選容量500GB-2TB,同時可以再選配一塊最高容量256GB的固態硬盤。我們快科技收到的是i5-8500+1TB HDD的版本。
二、外觀:僅11升體積 搭載180W金牌認證電源
惠普戰66 Pro G1臺式機機身小巧,體積僅有11升,三圍是136x261x310mm(寬x高x深),正面矩形圓角設計,配以層層的紋理,看上去簡約沉穩,有濃濃的商務氣息。
正面一字排列有4個USB3.1接口,一個3.5mm耳麥合一接口,上邊還有一個電源開關。在左邊還有一個窗口,可以安裝筆記本用的吸入式光驅。
機箱左側左上角一塊大面積的散熱孔,用作處理器散熱器的進風通道。
定制的一體化的機箱背板,連主板的I/O擋板都不需要。背后的接口不少,從上到下依次是3.5mm音頻輸入與輸出接口、1xHDMI、1xVGA、4個USB2.0、1xRJ45網口,最下方是SFX電源。
機箱底面有一張銘牌,上面有產品的生產日期、生產地點以及序列號等信息。另外下面還有4個橡膠腳墊可以緩沖主機運行時造成的震動,有效保護主機內部的機械硬盤。
卸下左邊的側蓋后的模樣。
體型修長的電源,通過了能源之星以及EPEAT銀牌認證,生產廠商為臺灣光寶科技,12V輸出14.88A功率為180W,扣除處理器硬盤功耗,還剩下90W的功率余量,最大可以安裝一塊GTX1050Ti級別的獨立顯卡。另外由于機箱體積限制,獨立顯卡的長度不能超過21厘米。
機箱內部斜視圖。硬盤架已經安裝了一塊希捷3.5寸1TB HDD,機械硬盤下方還可以再安裝一塊2.5寸的SSD。左邊CPU散熱器有一個導風罩,CPU的熱量能夠直接排除到機箱外面,不會在機箱內部形成積熱,這一點設計非常的實用,特別是對于小體積機箱而言更是如此。
卸掉硬盤架以及CPU散熱器之后,可以一覽主板全貌。
這是一塊采用H370芯片組的主板,CPU采用4pin供電接入,6相供電模塊,應付i5-8500U是綽綽有余。2條DDR4插槽最大可以支持DDR4 2666 32GB內存(標配是一條8GB),另外還有2個SATA3.0、2個PCIe x1、1個PCIex16以及一個不常見的PCI接口,還有一個M.2 2230插槽,不過上面已經安裝了無線模塊,再加上長度只有30mm,所以無法使用市面上的M.2 SSD。
配送的鍵盤和鼠標,不過都是有線的。筆者還是希望像這樣的迷你主機惠普可以標配無線鍵鼠,能讓桌面更加整潔。
三、性能測試:多核性能與i7-7700K相當
戰66 Pro G1臺式機搭載了一塊Intel八代酷睿i5-8500處理器,基于14nm++工藝制程,6核心6線程設計、最高睿頻4.1GHz,最高全核頻率3.9GHz,三級緩存9M、TDP為65W。相比上一代的i5-7500在核心數增加了50%,全核頻率增加了300MHz,性能至少有50%以上的提升,因此再與之對比就沒有太大意義。我們將7代頂級的四核桌面處理器拿出來與i5-8500進行對比測試
以上是2款CPU的對比截圖,7700K在最高睿頻和全核頻率上要高了0.5GHz左右,另外95W的TDP也能將性能完整釋放。而i5-8500則多出了2個物理核,雖然TDP僅有65W,但經過2次改進后的14nm++工藝比起14nm工藝能提供更高的能效比。
CPU-Z
戰66 Pro G1臺式機單線程分數為478,多線程則為2740。
在CPU-Z測試中,8500單核性能落后7700K 36分,但在多線程性能方面,反超了將近100分。
CineBench R15
戰66 Pro G1臺式機單線程分數為175cb,多線程則為942cb。
與7700K相比,在CineBench R15測試中,8500在單核性能方面落后17分,多線程成績則只落后19分,落后幅度僅為2%。
wPrime v2.1
戰66 Pro G1臺式機跑完wPrime v2.1 1024M一共花掉了188秒。
相比7700K,i5-8500在wPrime v2.1 1024M測試中多花了14秒。
FritzChess
在國際象棋測試中,戰66 Pro G1臺式機的成績為17078。
相比7700K,i5-8500在性能上落后329分,落后幅度不到2%。
內存帶寬測試
戰66 Pro G1臺式機使用了一條來自SK海力士的8GB DDR4 2666MHz內存,由于有2條插槽,用戶也可以自行升級到32GB。
在AIDA64內存緩存測試中,戰66 Pro G1臺式機的內存讀取、寫入、復制速度分別為19969MB/s、18602MB/s、18786MB/s,內存延遲則為63ns。
四、功耗與溫度測試:辦公環境下功耗僅15W
1、功耗測試
惠普戰66 Pro G1臺式機采用了一臺來自于光寶科技的電源,通過了能源之星及EPEAT銀牌認證,我們模擬辦公環境,測試主機在待機、word辦公、網頁高清視頻以及AIDA64 FPU烤機測試時的整機功率。
在待機時,戰66 Pro G1臺式機的功耗非常之驚人,竟然只有11W,這是筆者見過的待機功耗最低的高性能主機。
在開數個Word窗口進行文本編輯時,功耗上升到了15W;在愛奇藝網站觀看1080P視頻時,功耗也只有20W;在進行AIDA64 FPU烤機測試時,i5-8500終于被榨干,整機功耗達到了98W。
2、溫度測試
一般來說,迷你型主機由于空間有限,散熱條件不會那么好,機身的溫度難以控制。針對這一難題,惠普為戰66 Pro G1臺式機設計了專門的處理器風道。
機箱左側板有大面積的CPU風扇進風口,同時通過導風罩將CPU散熱器與機箱內部隔離開來,散熱器的熱風直接從背部的出風口出來。這樣的設計即便處理器溫度再高,也不會影響到機箱內部溫度,同時優秀的風道設計當然也不會導致處理器溫度過高。
下面使用最新版本的AIDA64 FPU進行烤機測試,查看高負載下的溫度情況,測試時室溫21度。
通過10分鐘的烤機測試,處理器的功耗一直穩定在65W,溫度一直沒有超過72度,烤機時i5-8500的頻率也能維持在3.6~3.7GHz之間。而機箱的溫度不受烤機影響,始終與室溫相當。
3、售后服務
售后服務是品牌機的附加價值所在,惠普為戰66 Pro G1臺式機的主要部件、輔件和其他部件以及外部設備(不含光驅)全部提供了4年現場服務!有如此強大的售后服務保證之下,企業在大量采購戰66 Pro G1臺式機之后,辦公效率將會大大提高。
五、總結:定位精準的辦公主機
惠普戰66 Pro G1臺式機定位于企業的商務辦公用機,那我們先看看辦公用機最重要的需求有哪些。
節能環保:如果選擇一臺普通的DIY兼容機,辦公時的功率少則100W,多則150~200 W。得益于惠普強大的工業設計以及所使用的金牌認證電源,戰66 Pro G1臺式機的待機功耗僅為11W,辦公時整機功耗也就15W,使用戰66 Pro G1臺式機每小時能節約0.1度電,一年下來至少能節約400度電,按5年使用壽命計算能節約差不多2000多電。商業用電電價較高,企業若大量采購戰66 Pro G1臺式機,每年都能節省出一筆非常可觀的電費支出。
性能:任何公司都會非常注重員工的辦公效率,想要提高辦公室效率,一臺性能強大的是最基本要求。戰66 Pro G1臺式機搭載的i5-8500處理擁有極高的頻率,6核心的設計相比7代酷睿處理器增加了50%的核心數量,整體性與七代頂級的i7-7700K不相上下;配合8GB DDR4內存,同時打開數十個網頁以及多個word文檔都不會卡頓。
穩定性與售后服務:由于企業所需的辦公用機數量極多,電腦經常出現故障會煩不勝煩,因此電腦的穩定性尤其重要。在這方面,惠普戰66 Pro G1臺式機通過MTBF不低于105萬小時測試,確保能夠持久穩定運行,減少宕機的風險。在售后服務方面,惠普為戰66 Pro G1臺式機的主要部件、輔件和其他部件以及外部設備(不含光驅)全部提供了4年現場服務!
占地空間以及散熱:這個年代寸土寸金,普通的臺式主機體型龐大,必須要放在地上,勢必會占用大量空間。而戰66 Pro G1臺式機僅有11升的體積,同時外形沉穩,有濃濃的商務氣息,放在桌面上也非常美觀。不同于其他迷你主機,戰66 Pro G1臺式機獨特的風道設計能夠將處理器所有熱量直接排出機箱外部,不會在機箱內部形成積熱,即便是長時間高負載下,處理器以及主機都能保持極低的溫度運行。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戰66 Pro G1臺式機集中解決了企業發展所面臨的痛點,具有非常清晰的客戶群體和市場定位。但并不是說它只能作為商務辦公用機。
戰66 Pro G1臺式機擁有一定的擴展性以及升級潛力,玩家可以自行升級到更高的酷睿i7處理器,也能添加一塊GTX1050Ti級別的獨立顯卡,內存則可以升級到32GB。目前家用迷你主機逐漸開始流行,普通玩家耗費精力也難以DIY出一臺體積、功耗、散熱、外形、穩定性等方面能夠勝過戰66 Pro G1臺式機的主機。拿功耗這一點來說,戰66 Pro G1臺式機開機待機一個月,電費方面的支出也不超過5塊錢,僅此一點,就讓DIY整機望塵莫及。
出于性價比方面的考慮,戰66 Pro G1臺式機并沒有全線使用SSD,比如我們收到的這臺機器僅有一塊機械硬盤,建議用戶在購機時盡量選擇帶有SSD的版本,SSD能夠加快程序的加載速度,提升辦公效率。
目前惠普戰66 Pro G1臺式機128GB SSD+1TB HDD在電商平臺的售價為3999元,推薦大家選購帶有SSD套餐的版本。
另外附贈的有線鍵鼠如果換成無線,能夠讓辦公桌面更加整潔。希望惠普可以考慮增加無線鍵鼠的購買選項。
言:
過往intel的NUC和Mac mini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不僅僅價格高而且限制多。自從Intel放開NUC后,mini主機全面井噴,而且選擇也不再限于Intel平臺。相比于三四線品牌和工控改產品,我更加信賴一線大廠板卡起家的華碩,畢竟選擇迷你主機選擇的體積,而是拓展性、可靠性、穩定性、售后全方面考慮。
開箱篇:
以前不少玩ITX主機的朋友都陷入既要、又要、還要的困局。i3省電但性能和i7差距明顯;雖然一年玩不了30個小時游戲,但各大平臺能白嫖的游戲一個不落下,高低得整個半高版的獨顯吧;一個硬盤覺得不踏實,游戲盤、倉庫盤各一最好;SFX規格電源又貴又難買,還是整個大一點的ITX“小”機箱吧;半高卡選擇小,而且入門級獨顯為主,換個能上全高卡的“小”箱子;RGB、側透、海景房這些潮流不能少,雖然我最終還是會關閉所有燈,但不能沒有。
然而,真正選擇mini主機的朋友都是屬于理性消費,對靜音、低功耗和空間有極致要求的用戶。至于玩黑悟空?還是老老實實搞塊好顯卡RTX4090D實在,畢竟mini主機和游戲電競主機是完全兩個賽道。
華碩過往就有mini主機的產品線,而收購NUC后產品系列更為豐富。破曉X系列特質是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從超低功耗平臺、低功耗處理器、AMD的APU都可以提供給大家選擇。我日常工作以筆記本為主,視頻編輯和重要的圖片處理用臺式機,因此我對于mini主機的需求主要是低功耗、低發熱、靜音并且適合兼顧NAS的功能。
相信從外包裝,大家就可以看到我手上的這款華碩 破曉X mini PN42非常小巧。
我選擇的是超低功耗處理器N100的產品,相信也是破曉系列中功耗、體積、發熱最低的一款。至于一級能耗標志,感覺都不足夠用來描述它了。
打開包裝,除了主機外還有類似于筆記本的120W電源以及一個VESA安裝支架,據客戶介紹,這是用于把mini主機固定在顯示器背后的支架,直接將你的顯示器變為高性能一體機。
而且不限于華碩自家的顯示器,凡是有這個接口的顯示器均可實現,比方說Dell顯示器等。
mini主機最突出的一點,當然就是極致的空間利用率。我們先來看看,我手上這款破曉X mini的尺寸,長為127.5mm,寬為57.6mm,面積設置比起主流的手機小一大截。
具體尺寸為127.5X57.6X130mm,體積0.9L,真正意義的巴掌大小的PC主機。
0.9L有多大?我用一個比較笨拙的辦法給大家描述以下。
我們常見的4塊錢一瓶的飲料就是1L的,不到1L就是比那個小一點。相信這樣對比,大家就能明白破曉X min的身材有多少的苗條了。
雖然說N100屬于超低功耗處理器,功耗和發熱量多極低,可以輕松實現無風扇被動散熱。不過,不解決積熱的問題,對整機的性能和壽命都會大打折扣。
華碩破曉X mini PN42外殼是全金屬的,表面采用了陽極氧化拉絲處理,耐臟耐磨而且美觀高檔。而且除了前后面板外,上下蓋、兩側均為全方位的鏤空散熱,而且內部還有相應的螺旋散熱設計,不僅僅讓CPU、橋芯片等降溫,還能讓WiFi6無線網卡、高速M.2 SSD固態硬盤冷靜下來,發揮最高性能。
機身雖然小,線條也是精簡到了極致,但是細節上還是滿滿的。
陽極氧化拉絲處理,手感還是非常棒的說。
當然了,這是一臺電腦主機,下面我們還得繼續盤。
作為一臺主機,接口是必不可少的。不少入門級主板、超薄本都存在接口不足的問題,尤其是某些只有單接口的本本,真的是誰用誰知道。
接口可不是僅僅為了外接鼠標、鍵盤那么簡單,華碩破曉X mini PN42不僅僅是定位家用,而且也是一臺出色的辦公、商用機器,接口數量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破曉X mini提供的接口可謂非常大方,前面板提供了音頻輸入輸出接口,方便外接耳機、麥克風等。還有兩個USB 3.2 Gen2接口,可以提供10Gbps傳輸速度,對于需要頻繁備份超大容量數據,尤其是視頻數據的朋友來說非常好用。沒錯,破曉X mini 挺適合連100寸大電視或者投影做電影機的說。
除此,還有一個特別的IR紅外線接口,也就是說可以拓展支持遙控(這個是OPTIONS選配)。
背面的接口就更有意思了,除了傳統的兩個5Gbps傳輸速度的USB 3.2 Gen1和兩個USB2.0接口外,還有一個全功能的Type-C接口。全功能的意思就是可以雙向供電、傳輸數據并且輸出視頻和音頻信號等功能。全功能接口,相信對于數碼達人來說,已經馬上意識到什么了吧?
華碩破曉X mini PN42也是支持PD供電,也就是說,通過全功能Type-C接口,我們可以脫離原廠的120W電源直接供電直接用,靈活性更加高 。
全功能Type-C口上面還是DP、HDMI兩個視頻輸出口,右側還有兩個2.5G網線口。
雙網口可玩性就很高了,不僅僅可以玩傳統的軟路由,還能實現負載平衡、雙WAN口接入、雙撥號等高端玩法。
真沒想到,1L不到的小機器,接口倒是玩得很花,雙2.5G網線口、三個視頻輸出口(全功能Type-C口與DP口均支持DP1.4),而且還很貼心地把兩個10Gbps速度最快的USB3.2 GEN2的,這對于拉電影或者直接從移動硬盤讀數據的朋友來說尤其方便。
另外還有掛鎖孔與防盜鎖孔,這對于打算把破曉X mini掛在顯示器背后當一體機玩的朋友來說尤其合適。
拆機篇:
拆機倒是出乎意料的簡單,只要把腳墊上面的四顆螺絲扭下,我們就能打開底部,看到里面的情況。
打開底部,我們就能看到內存、硬盤以及WiFi6無線網卡。值得一說的是,別以為底部僅僅是一塊鋁散熱片,其實散熱設計是非常巧妙的。
首先散熱片一側有導熱硅脂,可以把硬盤上面的熱量快速帶走,要知道SSD上面的主控和NAND顆粒的發熱量是不能忽視的。
WiFi6網卡在硬盤下面,有一塊“互”字形的散熱片隔開,散熱片一端又是一塊導熱硅脂,通過底部的超大散熱片導出熱量。所以說,這種設計非常巧妙的說。
內存自然就是在靜電保護鋁箔上面,可惜僅僅是單內存設計,無法組成雙通道。不過考慮到N100的定位,雙通道并不是太重要的說。
自帶4GB DDR4 3200內存,最大能支持16GB單條的DDR4內存。自帶的硬盤來自于顆粒大廠鎂光的,就是英睿達2450這個型號看上去有點出戲。因為這是正經的2280規格的M.2 SSD,PCI-E 4.0 4X規格,不過N100收到芯片組的限制,只能支持到PCI-E 3.0。不過別擔心,能兼容市面上PCI-E 3.0和4.0的產品。
得益于華碩在板卡行業中的深耕,破曉x mini PN42對于市面上內存、硬盤的兼容性極佳,光威、金百達、協德、威剛、三星、鎂光、海力士等多個品牌都能即插即用。至于硬盤容量上限?實測4TB毫無問題,再大的容量手上沒有,希望以后有機會補上。
自帶Intel AX201 WiFi6160Mhz無線網卡,支持WiFi 6標準,并且具有160MHz的頻寬。這款網卡采用了2x2 MIMO技術,能夠在兼容的WiFi 6路由器支持下,實現高達2402Mbps的無線傳輸速度。在實際測試中,配合WiFi6規格的路由器(已啟用WiFi6 160MHz)配對時,協商速率達到了2.4Gbps,非常接近理論最大值。
而且,還是采用了標準M.2接口,以后大家還能自行升級到WiFi7甚至以后的WiFi8、WiFi9.
值得一說的是,在無線網卡和M.2 SSD接口下面還有一塊Asmedia祥碩ASM1480芯片,通過ASM1480,可以對PCI-E通道的帶寬進行管理和分配,確保在高帶寬需求下,各個設備能夠獲得足夠的資源,同時避免資源浪費。Asmedia祥碩就是華碩的子公司,專門負責開發各種功能芯片,早期USB3.0拓展卡上面用的ASM1042芯片在兼容性、速度方面都有不錯的口碑。
ASM1024芯片就是為了把PCI-E帶寬分給后面板的拓展卡用的,而前面板上面的10Gbps傳輸速度的USB3.2 GEN2接口其實就是N100主板上面原生的。把原生的放在前面板,后面板用拓展卡,不愧是板卡領域扛把子能玩出來的操作。
在拓展卡接口上面,內存槽旁邊還有一個AGST5009B芯片,這可是網橋芯片,兼顧濾波的作用。要知道,華碩破曉X mini PN42自帶兩個2.5G網線口,有濾波網橋芯片的話,網絡穩定性能提高不少的說。
不要小看這個拓展卡的含金量,不僅僅有第二個2.5G網卡還有全功能的Type-C接口,一下子把可玩性拉高不少的說。
拆開拓展板才能把主板完整拆出來,嚴格來說這個才是主板的正面,CPU和橋芯片的散熱均用一大塊散熱片處理。沒有轉動件,自然就不存在噪音的問題。
不僅僅適合喜歡安靜的朋友,對于喜歡玩PC-Hi的朋友來說也是同樣合適。
體驗篇:
1、配置與性能
出于DIY玩家的習慣,開機第一時間還是先看看相關的配置。
破曉X mini采用的是10nm技術的Intel N100超低功耗處理器,基于Alder lake架構,也就是十二代酷睿的架構。不過N100并沒有性能大核心,只有能耗小核心,因此四核四線程的處理器TDP僅有6W。
頻率方面,最低可以實現400MHz,最高可以睿頻到3.4G,因此在節能與性能方面都能得到保障。主板芯片組是PN42,配備的是PCI-E 3.0 8X通道。采用的內存是低功耗DDR4 3200內存,也就是俗稱的筆記本內存。
簡單測試以下成績,多核多線程分數為1215.7,已經比起上古的J1900強不少,甚至已經和過往的七代酷睿i3相近。
GPU也是來自于Intel,內置24個流處理器,8個光柵單元、16個紋理單元,支持DX12、OpenCL、DirectML、DirectCompute通用計算技術。有意思的是,這款內置GPU的顯存帶寬居然是192bit,最高核心頻率可以達到750MHz。
關鍵是,視頻解碼、網頁GPU加速、office的GPU加速、視頻編輯軟件的GPU加速都能全面支持,畢竟openCL的通用性還是不錯的。
存儲方面,自帶的硬盤是英睿達2450 256GB M.2 SSD,標準的PCI-E 4.0硬盤,可惜芯片組僅僅能實現PCI-E 3.0 2X,剛好和我的超薄本一樣。
雖然說受限于超低功耗平臺的限制,但硬盤還是能輕輕松松拋出1700MB/s讀取速度的水平,對于日常各種應用綽綽有余,畢竟破曉X mini PN42的定位就不是游戲主機和設計主機。
內存性能方面,雖然是單通道內存,但也能輕輕松松拋出近7000MB/s的速度。畢竟超低功耗主機,單內存在功耗控制方面還是更加有優勢的。
再來看看新版的娛樂大師,總分能達到25萬多,這種性能用作商務辦公早就是超綱的水平了。
溫度方面,在室外溫度32度、室內開27度空調的場景下面,破曉X mini PN42待機32度左右,滿載也就是44度不到。關閉空調并且掛機下載的話,溫度會升到52度左右。
可以看到,無風扇純被動散熱下面破曉X mini的溫度非常省心的說。
外部接口方面,得益于USB3.2 GEN2接口的10Gbps傳輸速度,外接一個PSSSD的話,速度達到150-400MB/s,并不比傳統的SATA3接口差多少,拓展性不錯。
辦公體驗:
前面說了,常規的office應用意義不大,這是上古的J1900平臺都可以勝任的項目,我們直接上強度吧。
首先來看看,常規的圖片處理。Adbobe Photoshop的GPU加速能輕輕松松打開。
現在都搞AI應用了,可惜photoshop里面的不少AI都不讓用。我簡單做一個標尺工具拉直,然后再用內容識別填充,這樣子拍歪了的照片就能輕輕松松修復了。
再來試試,親民級的視頻編輯軟件-剪映。不僅僅檢測能過,而且GPU硬件加速輕輕松松就能打開了。
哪怕是4K30幀的視頻,常規的單軌視頻剪輯還是可以實現的。足夠滿足主流的vlog需求和家庭視頻的處理。
娛樂應用:
N100內置的GPU具有24個處理單元,GPU做視頻硬件解碼還是足夠的。常規的1080P高清毫無難度,8900Kbps碼率的1080P分辨率的《星球大戰-絕地歸來》開啟硬解,GPU占有率也就是10%左右;16000Kbps碼率的4K超清演示片開啟硬件,GPU占有率也是10%左右。
不過,對于H.265編碼、60幀4K的電影《九龍城寨》解碼就有點壓力,雖然GPU占有率50%左右,但有一定的卡頓。考慮到臺式機解碼這種級別都有點難度,就不要過分為難N100了。
拓展應用:
基于破曉X mini PN42極低的功耗和零噪音,天生就是適合作為下載機、NAS、軟路由一類的應用。
相比于某暉或者討論某個不用花錢的下載工具,個人倒是覺得最近魯大師推出的AiNAS值得一玩。
魯大師AiNAS相當于就是把你的電腦作為一個遠程終端使用,但不需要額外分區、安裝系統,也不需要學習各種NAS的docket高端操作,挺適合經常出差,需要遠程調用資料的朋友。
當然了,要是單純需要一個遠程桌面的話,建議直接用Todeck即可,同樣是免費就可以使用絕大多數功能,限速也比較寬松。
總結:
高顏值、低功耗、低發熱,、體積小、接口豐富,可以讓華碩破曉X mini PN42具備靈活多樣的玩法和應用,N100處理器性能已經和過往的i3接近,完全滿足辦公、娛樂以及輕度游戲的需求,而且大廠品控對于整機的穩定性可靠性更加有保障,無論是商務應用、家用甚至是7X24小時高強度使用都無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