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 2.5 寸的固態硬盤,更小體積的M.2 接口的固態硬盤只需要加個盒子就可以當成 U 盤來使用了,速度比普通 U 盤快。但是尺寸比起標準U 盤還是大了很多。
上個圖對比一下尺寸,M.2 Nvme硬盤盒和 U 盤。
右邊這個 U 盤可不簡單,接下來它是主角兒。
這個 U 盤是我自己組裝的“固態 U 盤”,它使用的芯片就是大容量的存儲芯片,這里用的是東芝的芯片 64GB 芯片。
實拍照片:
東芝 64GB 芯片*2
制作固態 U 盤總體難度并不算高,只是要求有材料、有工具、有電腦,再加上一定的動好能力就可以了。這一次我試著分三步簡單介紹一下流程:
1.- 從網上買來U 盤空板:
2246XT 固態 U 盤料板
2.- 用風槍把芯片吹焊到U 盤的板上:
固態 U 盤半成品
上圖已經貼上了散熱貼,準備組裝了。
3.- 在組裝、開卡、分區并格式化之后,一個可以“扮豬吃虎”的 U 盤就誕生了。
128GB U 盤速度測試
上圖是讀寫速度,如果使用好的 U 盤料板和好的大容量芯片,讀寫速度可以達到雙 500MB,相當驚人的速度了。
總結一下:
固態 U 盤的優點是體積小、容易大、速度快,支持 Windows to Go,制作起來挺簡單。
固態 U 盤的缺點是發熱量大、價格高。
如果您對固態U盤有興趣,歡迎您留言點贊加關注,歡迎一起交流 DIY 制作。
WinPE安裝版還不普及的時候,量產U盤是最常用的方式了。那么什么是量產,如何量產一個U盤呢?
從字面上來了解就是,批量生產優盤。是指批量對U盤主控芯片改寫數據,如寫生產廠商信息、格式化等。
大家都知道U盤是一種存儲設備,內容是可以反復更換和擦除的,我們所謂的量產簡單的說就是用U盤主控芯片對應的專用軟件,把U盤分為2個分區,一個分區模擬成光盤的形式(這個分區量產成功后只能讀取,不能刪除,也無法格式化),在電腦上也是顯示成光驅的圖標。另外一個分區還是保持U盤的正常讀寫功能。
這樣做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首先,只讀部分不會受到病毒等的侵擾,也不會損壞。而且還有U盤的引導功能(引導功能主要是要有可以引導的光盤映像),啟動方式和啟動光盤相似,這種U盤啟動方法的成功率遠遠高于網上常見的U盤啟動盤制作工具制作的USB-HDD/USB-ZIP啟動U盤方式,網上常見的U盤引導方式都是最終把數據寫在可以正常讀寫的部分,雖然有UD方式隱藏了這個啟動部分,功能也可以和量產一樣。但是如果用專門的格式化軟件的話可以被輕易格式化掉,而量產的只讀分區除了量產外,其他方式根本不能格式化,相對來說更保險些。所以雖然現在UD安裝越來越傻瓜化,越來越方便,但依然有不少朋友堅守量產的方式。
當然,實際上量產不僅僅是把U盤分成2個區,也不僅僅是具備啟動U盤功能。我們可以把U盤生產成各種特殊用途的U盤:
1、比較常用的就是分區功能—把1個U盤分成2個可移動磁盤或2個固定磁盤,有些主控可以分成3個,比如擎泰主控;
2、啟動功能—使U盤能模擬USB CD-ROM,USB-ZIP啟動,這個是目前用的最多的功能。
3、加密功能—劃出專門的加密分區。
4、U盤修復—(不是數據恢復,是底層硬件信息的修復)。
我們這里主要還是講的第一種。
量產需要識別U盤的主控方案,也就是芯片方案。不同的U盤主控芯片是不一樣的,包括同一個品牌甚至同一個型號的U盤,有可能因為生產批次的不一樣,而導致U盤主控芯片不一樣。
一般我們使用ChipGenius軟件查看芯片(也可以用“芯片無憂”),對應的下載相關量產工具。不同的量產工具可能量產方法是不一樣的,不能通用。這點和UD很大的不同。這也是為什么現在UD越來越流行,而量產相對比較少見的原因之一。芯片在量產之前首先要確定的就是自己U盤的主控芯片,確定之后才能找到合適的量產工具。主控芯片的分類有:群聯、慧榮、聯陽、擎泰、鑫創、安國、芯邦、聯想、邁科微、朗科、閃迪。這些是可以通過ChipGenius檢測出的。
我們以群聯PS2250芯片量產天意U盤維護系統教程為例。
PS:U盤芯片不同,量產方法不同。本教程僅供參考,不同的U盤建議根據說明書或者對應的量產教程來進行量產。
一、首先我們用數碼之家的芯片精靈查看U盤芯片。
這里顯示的是群聯PS2250,我們到數碼之家下載對應的量產工具:
二、接著我們解壓量產工具,得到如下界面,我們雙擊GetInfo.exe,查看U盤的具體型號。
出現如下界面,我們在“Drive”右側空白框輸入U盤盤符“I”,單擊右側的“Read”。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芯片的具體型號為PS2251-60。
三、我們雙擊“MPParamEdit_F1.exe”程序生成量產的配置文件。
出現如下界面,我們單擊“OK”繼續。
出現如下英文界面,我們勾選右側的“簡體中文”。
這個時候出現了中文界面:
我們單擊主控下拉菜單,選擇剛才得到的芯片詳細信息:PS2251-60。另外設置右側的“0xFF”為“01”。分區設置處分區數量為“2”。
接著我們在分區一處選擇CD-ROM,瀏覽鏡像文件到事先放置好的文件。
PS:記住文件類型選擇“ISO files(*.iso)”。
選擇完鏡像后如下圖,我們繼續設置右側的內容,勾選“低級格式化”,另外客戶設定處去掉“自動偵測”。
我們根據剛才用數碼之家的芯片精靈查看出的值填好配置文件中。
另外CDROM容量處勾選第二行,MB處空白不填。做完這些后,我們單擊“保存”,保存為TY.INI文件(文件名可任意)。
四、我們接著運行MPALL_F1_9000_v329_0B.exe程序,準備量產。
打開MPALL_F1_9000_v329_0B.exe程序后會默認選擇一個配置文件,并且沒有顯示u盤信息。
我們單擊下拉菜單選擇我們剛才保存的“TY.INI”文件。
單擊“sheting”按鈕,該工具找到u盤了。
單擊“start”開始量產,出現彩色進度條。
出現格式化完成提示,我們單擊“確定”。
繼續量產過程。
出現綠色界面,量產大功告成。
面介紹的是制作單一鏡像的WinPE維護系統,這種系統制作和維護都很簡單,比如要替換新版WinPE,那么只要重新到http://msdn.itellyou.cn/下載最新版本的安裝文件,然后將其中的“sources\boot.wim”復制出來替換U盤中同名文件即可完成WinPE系統的升級。不過這個WinPE系統功能單一,對于經常需要幫助其他朋友維護電腦的同學,顯然單一WinPE系統無法適應各種電腦。因此對于這類用戶,我們需要制作支持多種啟動、多鏡像WinPE維護系統,該系統功能:1.支持UEFI+BIOS雙啟動。2.集成32和64位WinPE核心(方便不同類型系統使用)、集成Windows XP核心WinPE(方便低配置電腦使用)。
首先方法同上先制作一個支持BIOS和UEFI啟動的64位WinPE系統,接著再按下列方法依次添加其他WinPE系統鏡像到U盤中即可。
提取集成Windows XP核心WinPE
集成Windows XP核心WinPE是PE1.0版本,它的特點是核心文件小,硬件要求配置低,非常適合用于低配置電腦的維護。由于該版本推出時間長,網上已經有許多成熟版本,我們可以直接下載使用,這里以“老毛桃PE系統”為例。
到http://www.laomaotaope.pw/lmtwinpe/zt/下載“老毛桃2003PE工具箱”(兼容Windows XP系統)。接著在本機上啟動“老毛桃2003PE工具箱”自帶的U盤制作工具,在“選擇安裝位置:”處切換到“電腦本地系統盤”,點擊“開始制作”完成老毛桃PE在本地電腦的安裝(圖1)。
圖1 在本機安裝老毛桃PE
小拉示:
不要選擇安裝到移動磁盤,否則安裝程序會格式化U盤,并且老毛桃PE會安裝到U盤的隱藏分區,這種啟動U盤無法制作多鏡像WinPE系統。
完成安裝后打開C:\,可以看到在此新增了ILMT目錄(老毛桃PE核心文件)、lmthd(老毛桃PE引導文件,類似Windows XP的ntldr)和lmthd.mbr(老毛桃PE引導記錄文件),這些就是老毛桃PE全部文件,按提示將其復制并粘貼到U盤根目錄下備用(圖2)。
圖2 復制老毛桃PE必須文件到U盤
提取32位WinPE系統文件
操作同上,到http://msdn.itellyou.cn/下載最新版本的32位Windows 10安裝文件,在資源管理器加載并打開后,按提示將“sources\boot.32.wim”復制到桌面,并將其改名為“boot32.wim”,然后也復制到“U盤\sources”下備用。
由于Windows 10安裝文件里沒有包含簡體中文啟動語言配置文件,因此還要到任意一部安裝Windows 10電腦上提取語言文件,只要打開“C:\boot”,然后將其下“zh-cn”目錄復制到“U:\boot”下(圖3)。
圖3 提取簡體中文語言文件
小提示:
由于32位bootmgr無法加載64位系統的winload.exe(反之64位bootmgr則可以兼容32位系統),因此對于多鏡像的維護系統一定要使用64位系統的bootmgr來引導多系統菜單。此外一些國產低端Windows 10平板使用的是“32位Windows 10+UEFI”啟動模式,如果要維護這類系統,還要將32位Windows 10安裝文件下“efi\boot\ bootia32.efi”復制到“U:\efi\boot”下,這樣才可以在這類平板上啟動。
配置多鏡像WinPE啟動
通過上述的操作后就完成多鏡像PE主體文件提取工作,接下來使用“bootice.exe”進行各WinPE系統配置即可。
首先對UEFI啟動進行配置,啟動“bootice.exe”后切換到“BCD編輯”,點擊“其他BCD文件”,然后打開“U盤\efi\microsoft\boot\bcd”文件。點擊“智能編輯”模式后在打開的配置窗口點擊“添加→新建WIM啟動”,然后按照下列參數添加32位WinPE系統的啟動(圖4)。
圖4 32位WinPE系統的啟動配置
設備文件:\sources\boot32.wim
菜單標題:32位WinPE維護系統(同時將原來64位更改為“64位WinPPE維護系統”)
啟動文件:\windows\system32\boot\winload.efi
系統語言和啟動界面語言均為:zh-CN
勾選:顯示菜單(displayMenu)
其他保持默認設置,依次點擊“保存當前系統設置”和“保存全局設置”完成設置退出。
繼續進行傳統BIOS啟動配置,同上打開“U盤\boot\bcd”文件,進入智能編輯模式后點擊“添加→新建實模式啟動”, 然后按照下列參數添加老毛桃WinPE系統的啟動(圖5)。
圖5 添加老毛桃PE啟動
啟動磁盤:當前插入U盤
啟動分區:當前插入U盤主分區
菜單標題:老毛桃WinPE維護系統
啟動文件:\lmthd.mbr
其他設置保持默認設置,保存后即可在當前維護U盤上添加老毛桃PE啟動菜單。
操作同上,繼續添加32位WinPE維護系統,和UEFI啟動相比這里只要將啟動文件更改為“\windows\system32\boot\winload.exe”即可。這樣通過上述設置,我們的維護系統就具備“UEFI+BIOS”雙啟動,同時包含老毛桃PE、基于Windows 10的32位和64位WinPE系統,它的啟動結構如下圖所示,以后我們就可以根據不同電腦靈活使用這個維護系統了(圖6)。
圖6 多鏡像維護系統結構圖解
這樣以后當我們需要維護系統的時候,只要插入上述整合多個鏡像的U盤,我們就可以方便進行維護操作了。比如對于只支持的UEFI啟動的電腦,只要在開機時選擇U盤UEFI啟動菜單(類似UEFI:USB DISK),這樣即可進入UEFI啟動的WinPE系統。接著在出現的多重啟動菜單選擇32(如低端Windows 10平板適用)還是64位維護系統進行維護即可(圖7)。
圖7 UEFI啟動多重菜單
對于傳統BIOS電腦,則可以在啟動選擇老毛桃、32還是64位維護系統,對于低配置電腦使用老毛桃PE(當然也可以用于Windows 10電腦)啟動后可以看到,這個PE系統內置豐富的維護組件。比如可以雙擊桌面網絡組件,在PE里直接上網下載各種維護軟件,或者直接展開開始菜單使用各種維護工具(圖8)。
圖8 老毛桃PE維護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