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通過數字化并記錄下來可以被識別的符號,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或狀況。不僅數字是數據,而且文字、符號、圖像、和聲音等也可以是數據。數據本身并沒有意義,(例如數字“1”,可以離開計算機系統而存在,即可以回避它所表達的實體是什么,也可以回避它本身能做什么。)
信息:狹義信息論將信息定義為“兩次不定性之差,即指人們獲得信息前后對事物認識的差別;廣義信息論認為,信息是主體與外部客體之間相互聯系的一種形式信息系統基本概念信息系統基本概念,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識,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種普遍的形式。地理信息系統中的信息是廣義的信息的概念,它不隨數據形式的改變而改變。
數據與信息的關系:數據是信息的表達形式,是信息的載體;而信息則是數據中蘊含的事物的含義,是數據的內容。數據只有通過解釋才有意義,才成為信息。
地理信息:是地理數據所蘊含和表達的地理含義。
地理數據:是與地理環境要素有關的物質的數量、質量、分布特征、聯系和規律等的數字、文字、圖像和圖形等的總稱。
地理信息的特征:
(1)空間特征:地理信息屬于空間信息,其數據是與確定的空間位置聯系在一起的。
(2)屬性特征:通常在二維空間的定位基礎上,按專題來表達多維即多層次的屬性信息,這對地理環境中的巖石圈、大氣圈、水圈及其內部的復雜交互作用進行綜合性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為地理環境多層次屬性數據的分析提供了方便。
(3)時序特征:通常可以按照時間的尺度來區分地理信息,例如,超短期的如臺風、森林火災等,短期的如江河洪水、作物長勢等,中期的如土地利用、作物估產等,長期的如水土流失、城市化等,超長期的如火山活動地殼變形等。
地理信息系統定義:是由計算機硬件、軟件和不同的方法組成的系統,該系統設計來支持空間數據的采集、管理、分析、建模和顯示,以便解決復雜的規劃和管理問題。
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核心:通過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功能可以產生常規方法難以獲得的信息,實現在分析功能支撐下的管理與輔助決策支持,這也是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貢獻。
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構成:
系統硬件、系統軟件、空間數據、應用人員和應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