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標準的臺式電腦用個5年再輕松不過的了,這還考慮了產品迭代和性能是否夠用。以現在電腦科技擠牙膏的狀態。如果現在你買一臺i5 12400F的CPU RTX4060級顯卡的標準臺式機。正常3-5年不落后,不怎么玩游戲,10年都可以繼續使用。
臺式電腦壽命往往很長
而且實際上絕大部分電腦的日常用途:瀏覽器看視頻、寫文檔/表格/ppt、視頻會議、音樂軟件、工作郵箱等等,然后再多打開幾個背景項目比如pdf、一些圖片,掛幾個紙牌象棋之類的小游戲……老掉牙的四/五代i7都輕松應對。
甚至一般的4K HDR除非是要軟解或者加濾鏡,否則4代i7也是綽綽有余。
換而言之,現在大部分人電腦的應用場景連4代cpu都跑不滿,別說12代13代的cpu了。因此不少人換電腦的原因和換車一樣,很多時候是開膩了想更新換代換掉了而非壽命到了。
著電腦性能的過剩情況越來越明顯,我們的主動升級動力越來越弱。不要說鍵鼠、顯示器這種規格升級緩慢的外設,就連處理器、顯卡這種對總體性能影響特別大的配件,3年前的中高端型號也毫不過時,用5、6年甚至更長時間也不奇怪。隨著配件逐漸接近可用壽命,它們即使還能用,也會因為性能、穩定性下降而造成使用問題甚至故障。
最近的電腦市場除了顯卡之外,其他配件的價格還算穩定,加上很多小伙伴的暑期有假期、有年假等,正是升級電腦的好時機。不過手里的老古董似乎也能用,到底要不要趁現在升級呢?除了考慮實際性能外,配件們的壽命到底還有多久就是一個重要考量因素了。那么咱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常見配件的壽命,看看大家手中的老伙計是不是要考慮退休吧。
這里要說明的是,電腦配件的壽命影響因素很多,不同配件的主要影響因素也完全不同。我們都將其換算成每天使用8小時~12小時,不考慮一些特殊情況,如作為數據服務器的硬盤、全年無休的“挖礦”等,并將配件的可用時長轉換為統一的單位“年”。
在表中我們還標注了決定一些產品壽命的主要影響因素,大家可以看一看自己的實際使用是否符合計算方式。例如供電不穩定,總是沖擊電源的電容;或者用SSD下載,寫入的數據量非常大,那么它們的實際壽命就有點堪憂了。好在機械硬盤、SSD的健康檢測是相對比較容易的,比如使用CrystalDiskInfo就能看到SSD的使用情況、健康情況和壽命等信息。
此外產品的設計和配置、周邊搭配、維護水平其實也影響著正常使用。比如處理器、顯卡的散熱配置不佳就可能造成過熱,長期過熱會破壞內部電路,造成硬件損壞和故障,而周邊灰塵過大且不經常清理又會影響風扇的性能和壽命等。
有多少人會通宵達旦地開黑?玩累了直接就是倒頭大睡!但你想著要關電腦了嗎?睡醒起來才忽覺電腦已經開了一整天。當然很多人會覺得這是正常不過的事兒,平時工作加班加點電腦也會開了24小時,那么長時間開機對電腦的壽命會有影響嗎?
毫無疑問,電腦24小時開機使用,壽命足足減短了24小時。但是你要明白一點,即便你不開機,電腦的壽命也不會因此而增長!在老毛桃看來,電腦不關機沒有強行縮短壽命這一說,長時間的使用也許會讓硬件發熱,但大家要知道,硬件的使用壽命挺長的,就拿CPU來說,正常使用可以用上十年左右。
假如電腦長時間待機,只要發熱少,基本是不會損壞的。而硬件的壽命是由主板中的短板所決定的,而短板就是電源,為什么這樣說呢?電源的好壞會影響供電的穩定性,假如供電不穩定,硬件就會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直接影響硬件的壽命。
也許會有人拿網吧的電腦來舉例,買了網吧的二手電腦,使用起來是很卡頓的,猜想這電腦肯定是使用久了,壽命也就為期不遠。非也非也!不難發現,之所以會買網吧的二手電腦,是因為在網吧使用時體驗到了它的運行飛速,那么買到手拿回家使用卻驚覺卡頓呢?
很簡單,網吧的電腦配置本就不高,它是通過高速光纖和服務器連接,讀取服務器的鏡像,那么在網吧時當然可以享受到服務器的高端SSD帶來的極速體驗了。但當你把電腦拿回家,這種體驗也就消失了。除此之外,網吧的電腦設置了自動還原,也就是每次重啟就相當于重裝系統,對此系統中不會有什么軟件在拖慢速度。
那么你說,電腦24小時全天開著,對壽命有什么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