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閱讀的當道的時代還有沒有能夠在pc上閱讀電子書的工具?有!
第一款:iRead
http://www.ireadhome.com
不過這一款已經停止更新了,最后的更新時間是2016年10月。由于我們現在的閱讀都轉移到手機端了,所以電腦端因為種種原因就不更新了,好多廠家都放棄電腦端,轉戰移動端了,而iRead推斷也是一樣轉型做其他業務了,雖然這款軟件停更一年了,但不失為他是一款目前來說還是很棒的pc端閱讀電子書的軟件。
http://www.ireadhome.com 這是它的官網,從這里可以下到最新版的iread。
下面就來看一下它的組成部分,它包含三款工具,分別是:iAuthor 制作、iRead 書房、iRead 閱讀器,
iAuthor 是一款電子書制作工具,很簡單,新建電子書的時候寫好各種標注就可以了,它能建立4中形式的書:文本、圖集、雜志和相冊。
這里以建一個圖集為例,看看需要設置哪些相關信息?
需要設置的相關信息也很簡單,也很好理解,然后一路點擊下一步,最后完成就可以了。
iRead 書房:簡單可以理解為書架,也可以用于資料管理工具來使用。界面古樸雅致,很是漂亮。
最后的重點就是iRead 閱讀:這才是一款閱讀器體驗好不好最直觀的體現。毫無疑問,它是!仿真紙書的界面配合翻書的聲音效果,仿佛你正在看的就是一本實實在在的紙質書。
同時又具有十分豐富的功能和便捷操作,添加書簽,批注、做筆記放大、劃線坐標系更是不在話下。
第二款就是百度瀏覽器,不過也已經停止更新了,甚至連官網也關停了,不過還是有資源的,下載地址在下方。
百度閱讀器:http://xiazai.zol.com.cn/detail/43/424852.shtml
前言:
#2017剁手回憶錄#我拿到了二等獎Kindle Paperwhite,照例開箱肯定是要做的,突然想起來手上還有個iReader 悅享版。所幸拿來再哪來做一個對比。
開箱:
▼一個比較簡潔的盒子——亞馬遜電子書閱讀器。
▼后面是封條,最喜歡撕封條的感覺了
▼黑色的內部包裝,直接打開是一個小人在大樹下讀書。
▼機子本體,說明書,和數據線三兄弟。
▼一個細節,這里小頭一段有一個像錘子一樣的區分正反的凹槽,但是大頭卻沒有。
▼機器的背面。
▼接口和唯一的按鍵。
▼開機,進度條走了一陣之后,終于可以操作了。
至此,外觀開箱結束。下面我們進入對比環節。
對比:
先來跑個分:兩臺機器都不夠發燒,還是看一下參數吧。
▼從參數和定價上就可以看出來,兩款是直接的競爭對手。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們具體的表現:
基礎功能:
▼首先看待機狀態,講真ireader被kindle完爆了。這ireader做的也太不走心了,反觀kindle,一看就是詩和遠方。
▼進入主界面。個人感覺Ireader的主界面比較適合我的使用習慣,清清楚楚。kindle就顯得有點亂。
▼kindle要點擊我的圖書館才能進入下載好的書庫。
▼再看看在線的書城,兩邊都推薦了很多書。
▼試一試搜索功能。kindle有聯想功能,字都沒打出來就已經找到了書。Ireader就比較吃力。
▼一些基本的圖書信息。
▼可以看到,亞馬遜在書評方面,做的還是比較走心的。把寫的比較多的都放在前面。
▼隨便選兩本書對比一下價額,基本一樣。偶爾kindle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Ireader支持zfb和wx支付,很方便。
下面看看閱讀體驗。我選擇了一本學生時代很喜歡的書——人類簡史。當年看的是盜版,今天為了評測買了兩個平臺的正版。
官方圖書體驗:
▼封面幾乎一模一樣,kindle是截圖,Ireader針對屏幕做了優化。
▼基本信息頁,kindle是原版的內容,而Ireader是精簡版的。
▼繼續翻頁,kindle是目錄,而Ireader直接到了序言。
▼正文部分。
▼Ireader的細節,沒有毛刺。
▼kindle當然也是很好。
▼快速調節進度的選項。kindle有縮略圖,好評。
▼字體的調節,都有很多選項。
▼亮度調節,感覺kindle屏幕更加暖一點。
▼兩本書都可以選字,查詞典。對于有英語學習需求的人是很好用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Ireader支持百度百科。
▼書里的圖片顯示。
PDF文件體驗
除了電子書,pdf的電子書,漫畫和教科書都是很常用的。這里我用一本大學時候的textbook作為測試樣本。
▼封面都能顯示,但是Ireader小一點。
▼基本信息。
▼目錄,這里我覺得kindle的排版好一點。
▼同樣的一頁,感覺對于文字的優化,kindle更勝一籌,Ireader就有點模糊。
▼kindle支持放大。Ireader貌似不行。
▼兩個都支持查詢pdf里面的單詞。
夜間測試:
既然都有夜視功能,我肯定也要測試一下。因為是白天,而且我寫東西喜歡一鼓作氣,所以就在光線很暗的衣帽間拍的。
▼兩臺機器在黑暗的環境里屏幕都很清晰。
▼基本相同的亮度下,Ireader屏幕偏暖。
▼kindle就偏冷一點。
總結:
系統上本土的Ireader真的是比外國貨kindle更好用,kindle的一些操作邏輯確實讓人撓頭。
屏幕雖然參數差不多,但是我個人還是喜歡kindle的。
價格上Ireader比kindle能便宜一點,夠買好幾本書了。
Ireader的圖書沒有kindle多(尤其英文書),而且有的價格也比亞馬遜貴。
對pdf,kindle支持更好。但是從電腦盜書看,Ireader支持格式更多。
逼格的話,kindle肯定是高一點,機身質感也好一點。
在家我選Ireader,因為好用。出門的話,還是kindle。
閱讀更對相關內容 請點擊 了解更多
眾所周知,Kindle 的主要功能是蓋方便面,但由于我最近吃起了干拌面,原先的 Kindle Voyage 尺寸就有些不合適了,經過一番探尋,我決定買一部文石 BOOX Note 擔此重任。
在上手體驗了一小段時間后,我想借本文談談它除了當泡面蓋之外的功能體驗。
與 Kindle Voyage 的 6 英寸小身板相比,文石 BOOX Note 10.3 英寸的三圍著實有些巨大,也使得單手操控成了件難事。不過,更大的尺寸也意味著更優秀的 PDF 閱讀體驗,與 A5 紙張相仿的可視區域足以應對大部分文檔瀏覽需求,不會因字號太小而糾結。
與 Kindle Voyage 對比
與我的 469 克的 10.5 英寸 iPad Pro 相比,文石 BOOX Note 的重量僅有 325 克,握持更輕松,躺床上舉高高時也不用擔心砸到臉會毀容。其厚度同樣只有 6.8 毫米,在尺寸和重量間達到了比較完美的平衡,符合其介于 iPad Pro 與 Kindle 之間的定位。
與 iPad Pro 10.5 對比
在外觀方面,文石 BOOX Note 的屏幕并沒有采用全貼合設計,也沒有背光功能,關燈后就不要想著繼續讀書了。當然,以上兩點可以用一分錢一分貨安慰自己,但令本強迫癥不滿的是,底部 Type-C 接口居然不居中,怎么看怎么別扭,想自己動手把他掰過來。
逼死強迫癥的接口位置
在硬件配置方面,文石 BOOX Note 采用了一塊 1872×1404 分辨率的電子墨水屏,像素密度為 227 ppi,低于 iPad Pro 10.5 的 264 ppi 和 Kindle Voyage 的 300 ppi,顯示效果略差。其運行內存為 2 GB,儲存空間為 32 GB,不支持存儲卡擴容,也只能說是剛剛夠用。
細看還是有差距的
除了閱讀本地文件外,文石 BOOX Note 還自帶了與京東讀書合作的在線書城,對國內網絡小說和出版文學覆蓋還是比較全面的。再加上我開通 PLUS 會員時贈送的 VIP 暢讀會員(現在已經不送了),不少熱門書籍都可以免費閱讀。
可惜原裝的精簡版京東讀書不支持篩選 VIP 免費書籍,還需要在手機上添加,體驗較差。
如果你不喜歡自帶的書城,可以在應用商店中自行下載 Kindle App。與我的正牌 Kindle Voyage 相比,文石 BOOX Note 從尺寸上就贏得一局,大屏讓閱讀更舒適。但如果你的手比較小或希望塞進口袋隨身攜帶,這也可能成為減分項。
此外,在保持 Wi-Fi 開啟的情況下,文石 BOOX Note 的耗電極快,基本是兩三天一充的節奏,與動輒幾周的 Kindle 相距甚遠。
間歇開啟 Wi-Fi 情況下的續航
在體驗上,Android 版 Kindle 與原汁原味的 Kindle Voyage 并無太大差別,同樣支持遠程推送、X-Ray 等特性。在某些地方,Android App 甚至更為優秀,例如支持多種顏色標注(雖然在電子紙上看不出來)、夜間模式、分享至微信和微博等,完全滿足我的閱讀所需。
Android 版 Kindle 應用
不過,我買文石 BOOX Note 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看漫畫:紙質太貴還不好買、iPad 太重又傷眼、手機和 Kindle 屏幕太小看不清。而 BOOX Note 就完美彌補了以上缺點 —— 我可以從網絡下載資源、輕薄無頻閃、屏幕比紙質漫畫書還要大,再裝個 B 漫,就成了全方位漫畫利器。
唯一遺憾的,就是 Neo Reader 不支持從右向左翻頁,對日漫比較不友好。
大即是好
由于采用的是定制版 Android 系統,文石 BOOX Note 支持安裝第三方 App。在其自帶的應用商店中,已經提供了多看、豆瓣、微信、掌閱、Kindle 等眾多主流閱讀 App,均針對電子墨水屏進行了優化。不過,這些 App 基本都不是最新版本,想緊跟時代,只能自己從官網安裝了。
文石應用市場
除了上文提到的閱讀 App 外,文石 BOOX Note 應用商店中還提供了 WPS Office、Pocket、歐路詞典、百度網盤等第三方應用,活用它們,就能發掘出更多可能。例如用訊飛語音朗讀書籍全文、用 WPS 瀏覽工作文檔、用印象筆記和 OneNote 記錄書摘、用百度網盤和堅果云同步云端文件等,Android 平板能干的,文石 BOOX Note 也可以。
應用列表
對于非應用商店安裝的第三方 App,文石 BOOX Note 還提供了詳盡的顯示優化選項。例如增強對比度、調整 DPI、文本字體加粗和顏色加深、過濾淺色背景和動畫效果等,讓 App 在電子墨水屏上使用時更舒心。
此外,你還可以從云端一鍵同步其他用戶對第三方 App 的優化配置,省去自己操作的辛勞。
App 優化配置
除了閱讀漫畫外,我購買文石 BOOX Note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瀏覽和批注 PDF 文檔了,而在實際體驗中,它也沒有令我失望。由于大部分 PDF 都采用 A4 尺寸,文石特別開發了 PDF 一鍵裁邊功能,將文檔四周的留白刪除,只保留文檔主體,不浪費屏幕空間。
裁邊前后對比
為了滿足論文和教材的閱讀需求,文石 BOOX Note 支持單文檔雙頁展示、文檔四欄拆分、多標簽頁快捷切換、智能留白、去水印、圖片銳化、對齊方式設置等功能,可以快速打開超過 500 MB 的大型文檔,并兼容 PDF、EPUB、MOBI、DOCX、HTML 等數十種文件格式,比索尼電子紙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閱讀設置
讀文檔時,當然要順手記錄所思所想,而文石 BOOX Note 在這方面也做得十分到位。你可以拿起電磁筆,直接在書上圈點段落、繪制形狀;也可以長按文字,設置高亮、劃線等標注格式,在一處便捷管理,并將標注內嵌在文件內一并導出。此外,文石 BOOX Note 還支持對選中的文字快速查詢詞典、調用在線翻譯、使用瀏覽器搜索等動作,功能全面。
查詢釋義
盡管電子墨水屏僅有黑白兩色,但文石 BOOX Note 卻配備了一支 Wacom 電磁筆,并支持 4096 級壓感和五種筆跡色彩(雖然看不出來)。如果你是一名大觸,可以試試用其內置的筆記應用勾勒骨架,之后再連接電腦上色,當作一塊數位屏使用。
涂了個鴉
在手繪方面,文石 BOOX Note 也是比較認真的。為了彌補電子墨水屏天生的低刷新率缺陷,其支持 A2 刷新模式,降低殘留拖影痕跡。其筆記界面支持繪制形狀、套索旋轉移動、插入文本,還可以更換背景為橫線、方格、英文、五線譜、田字格、計劃本等模板,練字寫歌都靠它。
更換背景
此外,文石 BOOX Note 還可以識別手寫文字,一鍵轉換為可編輯文本,其支持中英日韓等 59 種語言,并能夠搜索原筆跡。你所寫的筆記都支持云端同步,并可以綁定印象筆記、OneNote、有道云筆記等第三方服務,還能一鍵分享至微信、微博等常用社交服務。
搜索手寫筆跡
剛拿到手時,這部文石 BOOX Note 運行的還是 Neo Reader 2.0 版本,僅支持本地書庫和不穩定的云推送,甚至無法有線連接電腦后傳輸文件,一時間只有退貨的沖動。
不過我很快就收到了更新推送,升級至 3.0 版本,終于可以被電腦識別和使用 Wi-Fi 傳書功能了。
Wi-Fi 傳書
那么,我為什么要說系統是文石 BOOX Note 的短板呢?
答案很簡單,在 Android Q 都已亮相的 2019 年還使用著 Android 6.0 系統,且大版本升級似乎遙不可及。盡管你可以說我并不需要新系統的新功能,但這也意味著更差的 App 兼容性和穩定性,許多最新 App 都無法安裝。在這一點上,小米生態鏈近期推出的墨案智能電子紙就要好很多。
系統版本
不過,文石 BOOX Note 的系統在許多小細節上都做得不錯。例如支持懸浮球導航、自動凍結后臺 App、智能休眠、書庫中用標題代替文件名、掃描所有本地文件夾、更換鎖屏圖片等。你甚至可以從電腦導入音樂,在閱讀的同時聽一首喜歡的歌。(真的會有人用電子紙聽歌么?)
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我對于文石 BOOX Note 還是比較滿意的。如果你喜歡吃干拌面,或者希望用對眼部更友好的方式記筆記和涂鴉,不妨試試買一部電子紙;如果你只吃杯面,或者想隨時專注閱讀,Kindle 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如果你說我全都要,iPad 也許是最佳答案,還請諸君各取所需,享受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