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015-11-18 05:12:00 作者:馬榮

    【中關村在線軟件資訊】11月18日消息:騰訊深度Android定制系統TencentOS日前正式開放測試,并提供了下載包。

    此次開放測試版新增了主題商店、錄音機、支持全應用的沉浸式狀態欄,第二周還會更新QQ音樂TOS專屬版等功能。

    TencentOS

    一起上線的還有無線刷機App,可以實現自動無線刷機,實現“傻瓜刷機”。工具大小不到10M,簡化刷機流程與步驟。

    TOS社區同步上線了下載專區板塊,有興趣的用戶可以到對應機型下載ROM包體驗TOS。目前支持的機型包括:三星i9500、三星N900、三星i9508、三星i9300、三星N7100、三星i9308、Nexus 5、小米3(移動/聯通版)、華為榮耀6、一加(A0001)、努比亞Z7 mini、聯想黃金斗士A8和酷派大神F2。

    者 | 熟上飯香(酷友)

    今年當戴爾發布新款 XPS 15/17 時,相信許多人都被它那驚艷的外觀所打動,我自然也不例外,但實際上手這臺機子后,一時間竟無法用很好的語言形容它。

    外在它無可挑剔:出色的設計,16:10 四邊窄邊屏幕,精湛的做工,纖薄的外形,一切都顯得那么完美。

    但毫無改進的散熱,充電時滾燙無比的掌托,以及惱人的觸摸板體驗使得這臺機子遠遠算不上完美。這種矛盾結合體就是 Dell 全新一代 XPS 15 9500 帶給我的直觀印象。

    手里的這臺機器屬于中高配,十代酷睿 i7-10750H+NVIDIA GTX 1650 Ti 應該算是今年 DCC 筆記本的標配。屏幕為 15.6 英寸 16:10 的 FHD+,亮度高達 500nits,100% sRGB 色域。2Kg 的重量對于這種體積的機子中規中矩。17999 元的價格屬實不便宜,很久沒見到性價比這么低的 Windows 筆記本了,不過誰讓它帥呢?

    外觀

    這臺機子要是按部就班從 A 面開始介紹就太沒意思了,先看 B 面。

    從 XPS 13 7390 2-in-1 開始戴爾引入了 16:10 四窄邊設計,當 XPS 15 引入這樣的設計給人的沖擊力實在是太大,超高的屏占比像是一款來自未來的筆電。在 FHD + 的面板中,屏幕亮度依然來到了 500nits,即使是在白天觀感也非常不錯。

    可以看到雖然塞入了 Webcam 和 IR Camera,XPS 15 的上邊框也僅僅只是稍寬于側邊框,都屬于非常窄的水平。

    FHD + 的非觸摸版本為霧面屏,塑料邊框。通過下沉轉軸的設計讓下邊框也隱藏了起來,正面觀感很舒適。

    從 XPS 13 9300 開始,戴爾采用了 IR Camera + 電源鍵指紋識別的雙 Windows Hello 方案。聽上去可能沒什么,但是能將人臉攝像頭放入頂部邊框中并保持超窄邊框設計的目前只有 XPS 系列能做到。雙 Hello 的識別效率和速度都非常不錯,基本上屬于秒開水平。

    再來看 C 面。

    C 面相比于上代的變化也非常之大,映入眼簾的首先是從左 Alt 橫跨到右 Alt 的觸摸板了,鍵帽面積也增大了不少,左右一排功能鍵拉的非常長,右上角是指紋電源二合一按鈕。四揚聲器設計,其中兩個在鍵盤兩側。

    鍵盤 & 觸摸板

    對于鍵盤本身來說,我個人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雖然鍵程不長,但是回彈還算有力。不過體驗實在不能說好,這與鍵盤本身無關,而與它的觸摸板有關。

    在這一代 XPS 15/17 上,戴爾將觸摸板的面積一口氣拉大了 62%,對于 MacBook 用戶來說可能沒什么,但從我個人體驗來說,手掌下意識是放在觸摸板旁邊的,但此時我的手指其實是放在了 tab 鍵的位置,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將大半個手掌放在觸摸板上打字。

    這對觸摸板的防誤觸要求非常高,很可惜,戴爾做得并不好。這篇評測就是在 XPS 15 上完成的,當我在進行輸入時,偶爾會出現鼠標指針亂飄的情況,原因自然是我的手掌打字時在觸摸板上移動了。而有時觸摸板的防誤觸又發力過猛,當我用手指雙擊觸摸板時,系統又無視了我的操作,總體來看在輸入體驗上還是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并不是你長得像 MacBook 你就變成 MacBook 了。

    但話又說回來,這種敢于突破的設計我還是非常欣賞的,只是還不是時候。

    揚聲器

    XPS 15 的四揚聲器設計效果還算不錯,在 Windows 陣營已經算是 Top 水準,不過與 MacBook Pro 16 相比,還是一耳朵的差距。

    接口

    接口方面這代非常激進,左側有兩個雷電 3 接口;右側為一個音頻接口,一個高速全尺寸 SD 卡讀卡器,一個全功能 USB-C 3.2 Gen2 接口,所有 C 口均支持 PD 充電。對此我的評價是:太 TM 少了。

    CNC 一體成型的 D 殼在做工上自然是無可挑剔,不過 XPS 標志性的底部銘牌設計徹底離開了歷史舞臺。機身兩側為底部兩個低音揚聲器的出聲口。

    拆解

    由于手頭工具不太齊,這次就不拆了,借用下官方維護手冊的圖。

    與 XPS 13 相同,XPS 15 的音頻接口也是通過觸點與主板連接的,這一點拆機時需要注意。

    即使是機身如此之薄的情況下,XPS 15 依然保留了不錯的升級空間,包括兩個 SO-DIMM 和兩個 M.2 槽。散熱為經典的雙熱管雙風扇,和上代相比熱管彎折角度更大。

    屏幕

    既然標榜終極創作者筆電屏幕要是出問題那干脆不要賣了,FHD + 的配置是一塊 100% sRGB 色域屏幕,亮度高達 500nits。

    雖然此次測試的機器不是廣色域屏,但在 PremierColor 中可調項還是蠻多的。

    第一次用 Dell 的色彩管理,不是太懂這個軟件標題 “刪除 PremierColor” 是啥意思。

    還可以分應用指定特定的色域,考慮到 Windows 系統本身的色彩管理,這算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妥協之策了。

    除了 PremierColor,XPS 中還附帶了一個 CinemaColor,顧名思義是看電影用的。

    二者互斥,個人建議還是使用 “刪除 PremierColor” 接管色彩管理。

    關于屏幕再來點不一樣的項目吧,沒錯就是延遲。

    屏幕響應時間代表了顯示器從一種顏色變為另一種顏色的速度。 較慢的響應時間可能會導致殘影,并可能導致運動的物體顯得模糊(重影)。 對于游戲玩家來說,屏幕響應時間是一個重要參數。

    對于一塊非高刷屏來說,這樣的響應時間還算 OK,在 60Hz 屏幕中屬于正常水平。

    XPS 15 的屏幕為全稱 DC 調光無屏閃,不過依然不建議用戶長時間觀看電腦屏幕。

    亮度方面這塊 FHD + 面板有 11 檔亮度可調,最低為 37nits,最高亮度則沖到了 629nits,遠遠高出標稱值。

    性能

    一直以來,DCC 筆記本一直以輕薄高性能為賣點,XPS 更是其中的代表,畢竟它就是 Intel 推出的創意設計 PC 的雛形之一。

    但長期以來,輕薄與高性能之間一直是相矛盾的,受限于機身空間,很多所謂 DCC 筆記本最終只是紙面參數高性能,實際表現非常一般。很可惜,XPS 15 就是這樣的機型,即使外觀大變樣,性能還是沒有什么區別。CPU 從 9 代升級到 10 代酷睿,顯卡從 GTX 1650 升級到 GTX 1650 Ti,即使是參數來看提升也實在是太小。

    CPU 性能

    首先來看看 CPU,i7-10750H 想必大家也不陌生,在疾速模式下,戴爾給出了 PL1 70W,PL2 107W 的激進設定,這和聯想拯救者 Y7000 完全相同,遠遠高于去年 XPS 15 7590 上設置的 PL1 56W,PL2 90W,那么實際表現到底如何呢?首先來看冷機性能測試:

    可以看到相比于上一代低到離譜的性能,這一代在冷機性能上確實是提升了不少。不過這樣的性能能夠維持多久呢,此處拿與其 CPU 設定相同的拯救者 Y7000 做一下參考。

    與 Y7000 幾乎全程跑滿相比,XPS 15 在兩輪后性能便開始滑坡,最終穩定在 1000 分出頭,又回到了當初的原點。可見在現階段輕薄高性能筆記本想要跑出傳統游戲本那樣的性能釋放完全不可能,Intel 的功耗要想真正發揮性能還是只能老老實實呆在磚頭里。

    不過高 PL2 在日常使用中還是非常重要的,不錯的瞬時性能能夠應付大部分實際場景。

    GPU 性能

    在 GPU 上,XPS 15 最高提供 GTX 1650 Ti 顯卡,為標準版 50W 功耗,與上代 GTX 1650 相比顯存更換為 GDDDR6,跑分對比如下。

    正常來說 GTX 1650 Ti 相比于 GTX 1650 提升幅度在 7%,但由于 XPS 15 7590 上的 GTX 1650 成績明顯低于平均值,所以這一代的圖形性能提升有 15%,還算不錯。

    當然在這種筆記本上搭載獨顯自然不是為了游戲,創作者應用中的硬件加速才是它的正確用途,不過真當工作之余需要放松時會如何呢?首先看游戲 Benchmark 測試:

    看上去還不錯是嗎?可惜平均幀并無法反應真實的游戲表現,讓我們來看看運行《英雄聯盟》時發生了什么吧。

    可以看到在一局約 20 分鐘的游戲中,整機的功耗溫度呈周期性變化,其中 CPU 的功耗與 PL1 強關聯,在約 20W~50W 之間浮動,這勢必會影響到 CPU 的頻率。而在《LOL》中,CPU 的頻率會直接影響 GPU 的負載,所以可以看到 GPU 功耗也在做著類似的波動,游戲幀數自然也隨之波動,并且抖動幅度非常大,別看平均幀數也有 134 幀,但經常出現頓卡現象,整體體驗非常一般。

    創作者應用

    由于機身厚度原因,XPS 15 的散熱自然無法像游戲本那樣完全放開,不過可以與同配置的 Y7000 進行對比看看性能損失多少。

    可以看到總 Thermal Capacity 約 56W 的 XPS 15 相比于擁有 110W 解熱能力的 Y7000 性能損失并不大,AE 和 Pr 分別落后約 15%、27%。

    原因在于實際使用時很少真正能夠出現 CPU 和 GPU 同時高負載的場景,在單 CPU 或 GPU 高負載的場景下,這套散熱還算是 OK 的。

    硬盤

    這一代 XPS 15 的硬盤從三星 PM981 降級為鎂光 2200S,性能損失比較大。

    不過在頂級機型上對硬盤進行縮水,戴爾也應該是有他自己的考量。

    續航

    XPS 15 9500 搭載了一塊 86Wh 的電池,由于機身體積縮小所以電池容量相比于上一代 97Wh 有所縮水,不過還是算比較大的,考慮到 DCC 筆電的普遍場景都是插電使用,我測試了 XPS 15 在最理想條件下的續航。

    在關閉鍵盤背光,連接 Wi-Fi,最低 37nits 亮度下,測得 PCMark 10 現代辦公續航時間達到了 13 小時 34 分鐘,性能分高達 6599。可以說明在最省電場景下,XPS 15 依然有著不錯的性能。

    散熱

    測試在室溫 26.6℃,60% 濕度下進行。

    首先瞅瞅單烤,烤機開始時 CPU 直接跑滿 PL2 107W,溫度也秒沖 100℃,之后緩慢下降至 58W,隨后風扇轉速拉高,功耗逐漸提升,整個 PL2 階段 CPU 均維持在 100℃附近,最后進入 PL1 限制在 48W,溫度約 88℃左右。

    相比而言雙烤的曲線要復雜得多,首先看 GPU,一開始能夠維持在 50℃,之后撞到 87 度溫度墻觸發斷崖式降功耗,之后緩慢爬升最后穩定在 40W。

    CPU 同樣是在 PL2 階段貼著 100℃走,CPU 功耗動態調節。但在 PL2 階段結束后,PL1 降至 29W 隨后緩慢提升至 38W,再掉至 22W 穩定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最后跌至 16W 不再有起伏,最終 CPU 與 GPU 分別是 75℃和 73℃。

    由于 XPS 15 機身內有相當多的溫度傳感器共同調節功耗,最后 16W+40W 的雙烤場景雖然核心溫度不高,但是機器表面已經相當燙了,所以顯得有些保守。但如果室內溫度夠低,最終雙烤功耗應該還有不少的提升空間。

    將 16W+40W 作為雙烤結果按常理來說是很一般的水平,但是對于 DCC 筆記本來說,我覺得并不是什么大問題。且不說雙烤在實際使用中根本找不到具體場景,在前文的測試中也看到了即使是與雙烤 60W+50W 的 Y7000 相比,XPS 15 與其的差距也不大。

    相比于性能,XPS 15 在隔熱上暴露的問題更大,這也是 DCC 筆記本普遍的問題。即使是在日常文字辦公的場景下,鍵盤區域的溫度也不低。

    雖然 XPS 代代都宣傳他那 GORE 隔熱膜,但是該燙還是燙,特別是在充電時基本屬于沒法用的水平。對于我而言,XPS 15 的隔熱水平應該是這臺機子的最大敗筆。

    總結

    優點:

    1. 無與倫比的工業設計,Windows 陣營的最高水平

    2. 做工精湛,鋁合金與碳纖維的藝術之旅

    3. 16:10 屏幕,亮度與素質出眾,軟件配套完善

    4. 續航出色

    5. 兩年 Premium Support Plus 先智服務,全球聯保

    缺點:

    1. 散熱受限,性能釋放一般

    2. 隔熱較差,C 面溫度高

    3. 觸摸板易誤觸發或不觸發

    4. 價格昂貴

    相比于外觀上帶來的沖擊,在硬件上 XPS 15 9500 除了屏幕確實沒有什么能夠讓人提得起胃口的。與同價位的 MacBook Pro 16 相比,除了設計外幾乎全面落后競爭對手。在我眼中這款產品很像當年的 The New iPad,足夠優秀的屏幕和設計,卻搭載了一個配不上它的 SOC。

    XPS 15 9500 同樣如此,Intel 的 CPU 實在沒道理出現在這樣身材的機器中,與上代相差無幾的散熱最后自然也是和上代相差無幾的體驗。官方這狂野性能我確實沒咋體驗到,不過 C 面的掌托溫度確實非常狂野,不過好在本文已經接近了尾聲,我也要結束煎熬了。

    大概不久之后我就能夠帶來 XPS 17 的評測,那臺機子可能會更對我的胃口。


    • 文章為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酷安立場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雷克薩斯NX是豪華品牌中型SUV市場里最年輕的選手,其中NX 300h還搭載了混合動力系統,關注度相當高。之前NX 300h的測試文章該介紹的都差不多了,所以接下來我決定做一個為期半年的長期測試,一來更加直觀的展示NX 300h的綜合油耗情況,二來發掘一下這臺車在日常使用中的細節,優缺點都包括。

    先來個自我介紹吧,我是汽車之家評測組張郁達,就是之前特別喜歡SUV的那個編輯,前年還接了大切的長測。接下來為期半年的NX 300h長測由我一個人來完成,如果大家對這款車有什么疑問、顧慮或者使用方面的感受都歡迎到我編輯博客或新浪微博中一起交流。

    我的用車環境比較惡劣,朝八晚六,走北京的西三環上下班,早晚高峰的路況我自己都不敢直視,滿體通紅,你們懂的,周末會帶著家人往郊區走走。

    雷克薩斯NX 2015款 300h 全驅 鋒芒版

    車型首頁 | 參數配置 | 圖片 | 口碑 | 車型報價

    廠商指導價

    59.90萬

    接下來看看長測車的情況,參加此次長期測試的車輛為雷克薩斯NX 2015款 300h 全驅 鋒芒版,全系的頂配版本,售價為59.9萬元,也是全系車型中配置最全面的一款。

    雷克薩斯推出NX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會被它咄咄逼人的氣勢所驚嘆,沒人會想到一臺量產車的外觀設計能和概念車如此接近,雷克薩斯的設計師只運用了簡單的幾個銳角折線就將NX的外形設計的如此出挑。

    這種氣勢有一部分來源于分離式的前大燈,獨立的L型LED日間行車燈帶極具辨識度,全LED大燈帶有智能遠光模式,可根據對向來車自行更換遠近光,實際用起來很方便。不過全LED大燈并不是標配,低配版本的NX遠光仍然為鹵素。

    NX 300h的車里依然是熟悉的雷克薩斯氛圍,飄著一股豪華車的味兒,中控設計得很有立體感,功能按鍵用起來很順手。我比較喜歡的配置有座椅通風/加熱、HUD抬頭顯示、智能遠光燈等等,而朋友和家人更青睞這個全景天窗。說實話,這個配置確實能給車內帶來不錯的通透感,但并不能上掀透氣,希望小改款后增加前部打開功能。

    除了優點之外,我在使用中還發現了一些不太喜歡的地方,比如導航系統的畫面太花哨,不容易分清該走的路線;第二,扶手箱內的手機無線充電槽對大分部消費者來說根本沒用,你需要一臺符合Qi標準的手機才能充電,比如HTC 8X 美國AT&T定制版、諾基亞Lumia 920、NEXUS 4 、三星 i9500/S4等等,而iPhone4、4S、5、5s還需另外購買充電殼;第三,后排頭枕巨硬,坐過后排的同事和朋友都感覺不太舒適。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汽車之家視頻頻道

    官方宣稱雷克薩斯NX 300h在純電動模式下的時速不能超過40km/h,其實這個說法有些片面,官方的意思是手動強制電動模式下的時速不能超過40km/h,實際在日常駕駛時開到70km/h后還是可以自動變成純電動模式行駛。上面是我以70km/h左右以純電模式行駛的視頻,只是中間無法手動開啟純電動模式。

    NX 300h與其它版本最大的不一樣就是其采用了2.5L阿特金森循環的發動機與電動機組合的動力系統,綜合最大功率197馬力,前軸電動機143馬力,四驅版本后軸還有一臺68馬力的電動機,搭配的是可模擬6速的ECVT無級變速箱。點擊這里了解什么是阿特金森循環發動機。

    油耗表現是NX 300h的一大拿手好戲,上一周我開了169.9公里,其中大部分是上下班高峰時期,周末跑了趟郊區,全程使用ECO模式行駛,平均時速只有22km/h,而最終的表顯油耗卻只有6.3L/100km。對于一臺超過1.8噸的中型SUV而言,絕對是令人超級滿意的表現,所以這篇的題目我直接給出了真省油的結論!另外,NX 300h是一臺能讓你踏踏實實開的車,行駛在路上心態都會變得平穩,一周的時間似乎還治愈了我輕微的路怒癥。

    開篇的介紹就先到這里,今后我將持續關注這臺NX 300h的油耗表現,在后續的幾篇文章中都會跟大家匯報每一箱油的使用情況,下一期我將會詳細給各位介紹NX 300h的多媒體系統以及實際使用感受,有問題隨時直接找我(新浪微博 編輯博客)交流就可以了,我會第一時間回復您。(文/圖 汽車之家 張郁達)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在過去的兩周時間里,我開著這臺NX 300h行駛在上下班的路上,這中間跟我“交流”最多的就是多媒體系統,幾乎每天都用,總結了一些經驗,接下來我挑重點給大家講講使用感受與方法。

    概覽

    雷克薩斯NX 300h采用了一個7英寸的LCD屏幕,顯示效果很細膩,而且界面風格簡潔,沒有花哨的顏色裝飾,是我喜歡的類型,全部操作依靠于一塊Touch Pad觸摸板,使用起來反應速度一流,沒有遲滯。這塊操作板表面支持上下左右四向滑動手勢,涂抹了玻璃粉UV材料,在手上有汗的情況下也能順利識別,磨砂質感。

    進入到空調調節面板,所有功能均可以使用觸摸板完成調節,不過空調有獨立的物理按鍵,用起來比虛擬按鍵方便許多,所以空調調節選項基本用不上。

    導航系統的地圖看上去有些花哨,這是因為你在設置中開啟了實時路況的功能,它可以根據用戶需要選擇開啟部分道路路況,整體操作起來上手難易度很低,反應速度夠快,中間沒有任何遲滯卡頓現象。

    搜索功能非常全面,可以根據名稱、地址、周圍地標性建筑以及收藏的常用地點進行搜索,還可以存儲好自己家的地點,以后不管去哪,回家的時候只需選擇導航回家就可以了,非常便利。另外搜索名稱的時候系統支持首字母以及手寫兩種輸入方式,手寫輸入識別率相當高,似乎是我用過最好用的車載手寫系統。

    選擇地點后,系統會根據當時的路況信息自動計算出一個大概到達的時間,讓駕駛員心里有個底兒,另外在這個功能中用戶還可以自己調節預期速度值,比如你全程走高速的話,可以將高速公路預期速度調整至120km/h,再讓系統計算到達時間,會更加準確。

    藍牙電話也是日常開車時候使用比較多的功能之一,NX 300h這套系統來電時有直觀的提示,包括多媒體屏幕以及儀表盤屏幕,接打電話依可以依靠于多功能方向盤按鍵,而且在中控屏幕上設有數字按鍵,可以通過觸控板輸入電話號碼,整體用起來順手,給予好評。

    在多媒體音源的選擇方面,NX 300h支持的種類較多,包括收音機、CD、AUX、USB接口等等,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手寫板會占用一個USB接口,如果不用的時候可以將其拔出,另外該系統不支持SD卡,算是個小遺憾吧。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汽車之家視頻頻道

    信息里面除了G-BOOK設置之外,最有意思的就是能源檢測器了,它會在中控顯示屏幕上直觀的表現出車輛的實時狀態,包括驅動形式或者是動能回收狀態,屏幕上不斷變化的箭頭指向,能給人帶來很強的帶入感。NX 300h四驅版本相比前驅版在后軸上多了一臺68馬力的電動機,在起步或者電腦偵測到輪胎打滑時電動機會自動介入讓車輛變為四輪驅動狀態,所以理論上會比前驅版本更費電(油)。

    NX 300h的霧燈在大燈開啟的情況下可以在轉向的時候充當補光燈,這項功能很好用,尤其是像我家這種一到晚上就不開路燈的小區,照明效果很不錯,倒車的時候兩個前霧燈也會自動開啟,人性化設置到位。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我的這種經歷,途徑的地方不是很熟悉,前面的路牌卻被公交車或者渣土車的高車身擋住了,進退兩難,然后就錯過了出口。NX 300h上的這個導航支持實時路牌顯示,只要是你走過的地方前面有實體路牌,它都會在屏幕上方顯示出來。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汽車之家視頻頻道

    晚上靠近車輛的時候,NX 300h的感應門把手會自動點亮,從而告知駕駛員門把手的位置,又好像是在和駕駛員互動,雖然實際意義不是很大,不過這種讓人眼前一亮的小細節卻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近期油耗表現程上升趨勢,最后穩定在7.8L/100km,原因是最近北京氣溫持續上漲,開空調次數變得更加頻繁,堵車比之前更嚴重,平均車速也有所下降,車輛用電過快,發動機頻繁給電池充電從而導致油耗上漲。不過以一臺中型SUV的標準來看,NX 300h的油耗表現仍然令人滿意。

    本期的多媒體體驗就介紹到這里,能看出來雷克薩斯在人性化設置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很多設置都深得人心,細節照顧到位。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廠家提供的長測車輛接手的時候已經9000公里了,現在已經10000公里出頭,所以在下期的內容中,我將會給大家帶來體驗雷克薩斯的保養內容,大家不要錯過。還是那句話有問題您盡管找我(新浪微博 編輯博客)(文/圖 汽車之家張郁達)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我接手這臺NX 300h試駕車的時候,里程為9600公里左右,還沒有進行過保養,行駛到10000公里的時候車輛報警提示“燃油噴射器”需要清洗,我想正好借此機會去體驗一下雷克薩斯的免費保養服務,順便問問這是怎么回事,所以這期給大家講講關于保養的內容。(4S店里用單反太扎眼,以下內容均為手機記錄)

    首先來了解下NX車系免費保養政策

    大家都知道雷克薩斯有免費保養服務,但不同的車型免費保養的政策是不同的,例如NX 200/200t與NX 300h就不一樣。NX 200和NX 200t為4年或10萬公里免費保養(10次),而NX 300h則更多一些,為6年或15萬公里免費保養(15次)。免費保養中包含所需更換的配件費用及工時費,您是不需要掏錢的。

    這里需要額外說明一下,雷克薩斯品牌的標準免費保養為4年或10萬公里,因為NX 300h為混合動力車型,所以才享有額外追加的2年或5萬公里免費保養,使之達到6年或15萬公里免費保養。

    另外,雷克薩斯的免費保養是以“次數”為計算方式的,NX 200、NX 200t和NX 300h車型的免費保養次數不同,也就是說,不管你去的時候需要換什么項目,都是計“一次”。并不會因為每次更換項目不同而產生區別。

    確定好前往的4S店后,我撥打了010-88588888電話預約保養,不過客服人員說車輛信息還沒有在他們店里進行過登記,所以無法預約,明早上直接來就可以。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保養的用戶可以首選在購車的4S店保養,如果不是的話就要注意第二天來店里的時間,最好別是周末,要不趕上人多。

    由于沒有預約,擔心第二天會有排大隊的情況,我于早上10點抵達4S店。進入店內后,前臺的工作人員會來詢問客戶來訪目的,隨后將客戶指引至對應區域,服務比較周到。到了以后發現來保養維修的人確實不多,前面還有一位客戶,工作人員告知再等10分鐘就可以了。

    由于不是在這家店購車,所以系統內部沒有這臺車輛信息,登記完畢后下次就可以通過電話預約保養。檢查車輛時,工作人員會套上方向盤套、擋把套、座椅套、腳墊,保護措施齊全到位,給予好評。

    本次保養內容為10000公里小保養,一般車輛的小保養只會更換機油/機油濾芯,而雷克薩斯每次保養還會更換空調濾芯。NX 300h所需要使用的機油量為4.4升,4S店默認使用的免費機油為5W-30半合成機油,用戶可根據自己需求價錢選擇5W-40或者是0W-20全合成機油,但需要補齊差價,所有價格都貼在墻上,公開透明,很不錯。個人認為在4S店更換免費機油即可,沒有必要花錢升級全合成機油。

    雷克薩斯NX官方保養項目表(2.5L車型)

    周期/項目
    (公里)
    機油/
    機油濾清器
    空氣
    濾清器
    空調
    濾清器
    汽油
    濾清器
    剎車油火花塞
    免費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90000
    100000
    110000
    120000
    130000
    140000
    150000
    每次保養需添加一瓶噴油嘴清凈劑,免費。
    全系均采用電動助力,免維護。
    全系均采用正時鏈條設計,免維護。
    NX 300h采用電動四驅設計,免維護。
    防凍液、變速箱油均采用超長效設計,每次保養需檢查,如有虧損則進行免費添加。
    免費保養/保修期期限:6年或15萬公里
    注:●:需要更換 -:無需檢查更換

    另外NX 300h由于是混合動力車型,所以儀表盤每10000公里會提示一次噴油嘴需要清洗的報警,關于這點,4S店給出的結論是每10000公里加一次噴油嘴清潔劑(免費),每20000公里來4S店清洗噴油嘴,這個是需要收費的,大約2000元左右。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來4S店保養清除報警燈,4S店給出了自行清除的方法,比較復雜:上車后不啟動車輛,通電,踩住剎車從P擋換到D擋,來回4次,然后著車給油3秒,滅車,再著車就可以了。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花園橋雷克薩斯4S店的工作區不允許客戶進入參觀,如有特別需求進入的話必須要工作人員陪同。另外,4S店還有維修工序觀看廊,客戶可以通過這里觀察自己車輛的保養進度,還是挺人性化的。

    保養完畢

    最終完成時間是12點25分,比預期時間晚了25分鐘,總共用時2小時左右,不算快,只能說有待提高。最后工作人員還會在前風擋上貼上靜電貼,提示下次保養的日期與里程,不過4S店要求為8000公里一保養,這只是4S店單方面建議,咱們消費者按著10000公里一去就可以。

    總結

    總結一下,本次NX 300h的保養比較順利,花園橋雷克薩斯店總體表現不錯,各個環節明確,細節方面照顧很到位,接待人員熱情主動,對于車主的問題也都會一一解答,態度溫柔,服務上確實比其它品牌好不少,給予肯定。

    我個人建議非節假日來,避免出現人多的情況,記得提前預約。關于噴油嘴清洗的問題,每10000公里去保養的時候4S店會提供免費的清洗劑,20000公里建議做噴油嘴清洗,但4S店表示這個不是強制項目,由車主自行決定,可以不做。最終費用為1403.2元,相對于豪華品牌來將比較正常,放心,這些都是免費的,打出來的工單只是讓消費者了解細節。

    NX 300h的全景倒車在日常生活中確實能給駕駛員帶來極大的便利,北京路邊的車位本來就很難找,有時候找到的也很小,這時候用全景攝像來挪車就顯得非常方便,攝像頭通過拼接合成,模擬從上往下看的視角,前后左右的距離就很直觀,像玩手機游戲一樣。不過這套設備只有在F SPORT以及300h 全驅鋒芒版上才會配備,有點遺憾。

    關于油耗

    近期油耗呈逐漸下降的趨勢,而且NX 300h的一項優勢是可以加京92號汽油,不到300塊錢可以跑600公里左右,對于一臺中型SUV來說相當不錯,正好符合一臺混合動力車型的特點。

    下期預告:

    上周末我開著NX 300h前往北戴河支援劉昱昕制作漢蘭達對比奧德賽這兩臺7座車對比選題,在路上我將著重體驗NX 300h的駕駛與駕乘感受以及自適應巡航等系統的使用感受,并且油耗在出發前已經清零,重新統計高速油耗,一路上我們將會遇到什么樣的故事,NX 300h的表現如何?敬請期待。(文/圖 汽車之家 張郁達)

    [汽車之家 長期測試] 書接上文,前些時候為了配合編輯部做一個7座車對比選題,NX 300h將充當工作車前往北戴河,借此機會我正好體驗了下它的長途駕乘感受以及油耗,全程來回總共600多公里,總結了些心得,下面給大家講講。

    出發前一天晚上,NX 300h里面的油所剩無幾,正好加滿,看看它跑高速時候的油耗表現,NX 300h的油箱容積為56L,比200t、200都要小一些,而且還可以使用京92號汽油,總之加油站的工作人員看到雷克薩斯來加92號汽油都非常不解。

    我們選擇的是走G1京哈高速前往北戴河,約定好在田家府休息區集合,途徑白鹿收費站,早起的環路基本沒車,一直80km/h巡航,到達五環路邊上的白鷺收費站的油耗為5.4L/100km,是個相當不錯的成績。在80km/h這個經濟時速下,NX主要是以電動機驅動為主,發動機作為輔助,松開油門還能進行動能回收,所以油耗相當可觀。

    過了收費站,進入到高速公路后的車速有所上升,發動機作為主力,電動機為輔助,NX 300h能給人很輕松的駕駛感受,動力儲備完全夠用,依然保持著一種從容淡定的行駛狀態。從收費站這段到服務區這段路的行駛速度較環路提高到100km/h左右,發動機介入時間也變長了,平均油耗提升至6.2/100km。

    與評測組劉昱昕碰頭后,三臺車結伴正式前往北戴河,路上的車有些多,不過他們根本擋不住漢蘭達,一路頂著120km/h的限速開。此時我也將NX 300h的駕駛模式調整為了NORMAL,必要時還選過SPORT。

    整體來說,NX 300h的高速行駛質感相當不錯,時刻都在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不過在高速狀態下再急加速就顯得有些費力,你能感到發動機與電動機努力工作的狀態,聲音有還些嘶吼,要超車得打出點提前量。

    懸架調校偏運動化,這與NX的車輛定位有關,雷克薩斯方面原本就將NX定位成一臺運動型的SUV,所以剛上市的那會很多人反映NX開起來并不算舒服,與印象中的雷克薩斯完全相反。日常駕駛起來你能感覺到NX懸架的支撐性非常好,尤其是盤橋和高速并線的時候,沒有那種SUV的忽悠感,非常緊致;而帶來的弊端就是后排的乘客會感覺有些顛,影響了部分舒適性。

    聽聽他怎么說

    下面這位是我的朋友老徐,準備將家里12萬公里的途安換成SUV,看好了NX和Q5,也算是一位潛在用戶,所以這次我把他請過來,一來是讓他充當個勞動力,二來感受下NX的后排,接下來我們聽聽他怎么說。

    對于NX 300h的后排,老徐認為這臺車的后排有幾點值得說說,首先是后排座墊比前排要硬一些,不過并不會影響到乘坐舒適性,他說他還年輕,更喜歡有一點承托性的座椅,你們看他有多大了?另外就是后排靠背角度可以調節非常實用,跑長途坐在后排可以輕松找到“睡眠姿態”。(需要注意的是,后排座椅靠背只有高配車型為電動調節,其余車型的均為手動。)

    NX 300h上的ACC自適應巡航系統和車道保持系統可以說都是為了高速巡航設計的,有幾個點需要大家注意,NX 300h的這個自適應巡航系統功能比較簡單,40km/h以上才能啟動,前車剎車至50km/h后自動取消,不能完全剎停,需要駕駛員采取剎車措施,并不具備堵車排隊功能;車道保持系統通過車內探頭識別路上的分道線,如車輛有跑偏現象時,方向盤會自動將車輛回正,但駕駛員扔需要保持握住方向盤,如超過10秒未握方向盤的話,系統將會發出警告提示。

    出行油耗
    從家開到收費站(主要是環路,80km/h巡航)5.4L/100km
    收費站開到休息區(高速,100km/h左右)6.2L/100km
    開往北戴河至結束(高速,120km/h)6.9L/100km

    最終全程的油耗為6.9L/100km,油耗相比較之前都所有提升,主要原因是因為一直120km/h開,發動機與電動機全部都在工作,發動機參與驅動車輛的同時又給電池充電,消耗比較大。我們通過表格可以看出,混合動力的NX 300h在中低速開的時候比較省油,隨著速度提升,油耗也進一步加大,120km/h巡航的油耗已經與普通汽油車型差不多,所以它省油的優勢還是在城市道路內。

    這款NX 300h帶有倒車后視鏡下翻功能,方便駕駛員倒車的時候觀察地面或者道牙子,需要激活這個功能很簡單,把后視鏡按鍵調至R即可。更人性化的是,這個下翻角度也可以調節,滿足不同人的需求。

    此次出行,我們可以分為三段來看,第一段是順暢的環路,我通過對油門的控制盡量讓車輛用電和動能回收滑行;第二段是高速公路,我以100km/h勻速行駛,此時油耗較之前有所上升;第三段則以120km/h頂著限速開,速度更快,所以油耗變得更高。我們可以看出NX 300h這套混合動力系統在高速路上的優勢并不大,它更多的還是照顧了城市中走走停停的路況,另外這臺NX 300h四驅版比前驅版多了一個后部電動機,所以理論上比前驅版也更費電(油)。本期更新就到這里,下期將會給大家帶來詳細的空間體驗內容,如果有什么問題直接給我編輯博客留言就好了。(文/圖 汽車之家 張郁達)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