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準 Standard:

    (1) Accommodation (住宿):提供的給予睡覺休息的場所。

    (2) Adjoining Room (鄰近房):指兩間房間近連在一起。

    (3) Advanced Deposit (訂金):客人為了確保能有房間而提前支付給酒店一筆直按金。

    (4) Advance Payment(預付金/押金):按照酒店財務規定和有關規定,前臺服務員要求客人預先支付房費和不可預測費用的付費方式,如現金擔保、信用卡預授權。

    (5) Amenity(致意品):指酒店免費向住店客人提供的一些禮品,如水果、鮮花或飲品等。

    (6) Arrival(到店):指客人入住酒店的抵店,如: Arrvial Date。

    (7) Average Room Rate(平均房價):指所有住房的平均價格,它是前臺的一個常用術語。即A.R.R.。

    (8) Block (預告鎖房):指為了把某間房能夠保留下來,而提前把此房間在某日鎖起來,使其在該時間段顯示被占用,有利于控制房間的預售。

    (9) Cancellation (取消):指客人取消訂房。

    (10)Check-In:指客人登記入住酒店,包括機場登機手續也是同樣的叫法。

    (11)Check-Out:指客人結賬離開酒店。

    (12)Complimentary(免費):指由總經理批準提供給某個客人的不需要收費的房間,即COMP。

    (13)Confirmation (確認):指酒店發給訂房客人的一種十分詳細的訂房書而協議,承認客人在將來的某一天有權居住在本酒店。另,機票中的往返票,連程票,在中轉途中要求做位置的Comfirmation,否則航空公司有權取消該位置而轉售他人。

    (14)Connecting (連通房):指兩間房中間有一扇門連通起來的房間。

    (15)Corporate Rate (公司合同價):指與酒店有協議而提供給公司的客人的房間價格,這類價格通常為特別價,且保密。

    (16)Credit Card (信用卡):指由銀行簽發的一種可以作為交易的卡片,代替現金支付的憑證。

    (17)Expected Departure Date(預離日期):指客人預計離店的日期。

    (18)Double Sale (雙重出售):指兩個沒有關系的客人,被錯誤地安排入住同一間房。

    (19)預離未離房:指某個房間應該是空房,但到了中午十二點以后,客人仍然沒有退房。

    (20)Early Arrival (提前抵達):在下午兩點以前到達酒店辦理入住手續的客人。

    (21)Extension (續住):經過批準后的客人延長居住。另外,有分機的意思,如 Extension Number 1102,表達分機號1102,通常表述為 Ext. No. 1102。其動詞 Extend,續住又可以說成 Extended stay.

    (22)Extra Bed (加床):一般應收費。

    (23)Forecast (預報/預測):預先計算日后某一段時間的住房或其他計劃,例如:Weather Forecast 天氣預報, Room Reservation Forecast 訂房預計。

    (24)Guest Folio (客人賬單):指客人在酒店內消費的詳細反映,指被打印出列有消費目錄和價格的單子。結帳不能叫做 Folio,通常說:check,,或者 Bill

    (25)House Use Room:(酒店自用房):它通常包括三方面內容

    2 酒店高層管理員工短期或長期使用客房;

    2 客房短期用作倉庫;

    2 客房用作辦公室;

    給客人的免費房叫 complimentary room。

    (26)Housekeeping (客房部):指負責清掃公共區域和客人房間衛生的部門。客房部經理,也有稱為行政管家,很少叫 Housekeeping Manager, 一般稱 Executive Housekeeper比較多。

    (27)Housekeeping Report (管家部報表):也叫“九三九”表,即早上九點,下午三點,和晚上九點各出一份報表。是由客房部員工所做的人工檢查出來的有關客房使用狀態的報告,送給前臺核與電腦狀態進行核對差異的,即房態差異( Room Discrepency)。

    (28)Late Check-out:指超過規定退房時間后的退房,通常酒店規定退房時間為中午十二點,超過這個時間退房的應該加收房租,除非得到批準。

    (29)Log Book (交班本):指本部門之間員工溝通的記錄本,記錄本班次未做完,需要交待下一個班次跟進的。也可以記錄一些重點提醒的問題,通知等。

    (30)Net Rate(凈價): 指不含服務費的房價價格。

    (31)Out Of Order (壞房):指因為需要整修或進行大裝修而不能出售的房間。

    (32)Package (包價):指一件包含房費、餐費或其他費用的價格。住房包餐,住房包洗衣等,如本地包價 Local Package,即對本地客人提供的一種比較便宜的價格。

    (33)Permanent Room (長包房):客人長期包房居住,也叫 Long-staying Room.

    (34)Rack Rate (門市價/掛牌價):酒店公開的門市價,即在房價表(Room Tariff)上的原房價。

    (35)Register (登記):指把一個客人變成為住店客人的過程。

    (36)Register Card (登記卡):指客人入住酒店時所必須填寫的表格,通常包含以下內容:名字,入住日期,房價等。

    (37)Room Change (換房):指客人從一個房間搬到另一個房間。

    (38)Room Rate(房價):指特別給予某一個房間而定下的收費標準。

    (39)Room Type(房型):房間種類。

    (40)Rooming List (住客名單):指旅行社寄給酒店的團體客人的分房名單。

    (41)Share With (同住):指兩個客人同住一間房。

    (42)Travel Agent (旅行社):指專門負責代辦客人旅游、住房的機構。

    (43)Upgrade (升級):指基于某些方面的原因,酒店安排客人住高一檔價格的房間,而僅收原來的價格。

    (44)Vacant Room (空房):房間空的,且能馬上出租的。

    (45)V.I.P. (貴賓):即VERY IMPORTANT PERSON,由酒店規定的給予特別關注的貴賓。

    (46)Voucher(憑證):通常指由旅行社發出的用于支付房間費用的收款憑證,持voucher住房的只收取雜取押金,同時注意房價對其保密,Check-in和Check-out時要避免在帳單上出現房價。

    (47)Walk-In(敲門客):客人沒有訂過房,沒有事先約定隨意來上門找住宿的客人。

    (48)F.I.T.:即Free Individual Touerist,散客。

    (49)G.R.P:即以團體形式入住的,如旅行團和會議,目前也有些集體出游的自駕車客人。一些地方行業規定五間房成團,一些為八間房成團。團隊不但有很優惠的房價,同時住房有“十六免一”、“司陪半價”的優惠政策。

    (50)Banquet (宴會):指大型的,正式的宴請。

    (51)Concierge (禮賓部):也叫 Bell Serivce,指為住店客人提供行李服務等特別服務的部門。

    (52)Collect Call (對方付費電話):指由受話人付款的一種形式。

    (53)City Ledger (掛賬):指客人使用完酒店各種設施,但并不直接付款,而通過記帳以后一起結算的方式,比如公司月結等。

    (54)Double Lock (雙鎖):指客人出于安全起見,或某種需要,關上門同時反鎖,使一般鑰匙不能打開。

    (55)E.T.A.:即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估計的到達時間。

    (56)E.T.D.:即ESTIMATED TIME OF DEPARTURE,估計的離開時間。

    (57)Fully-Booked (房滿):指酒店所有房間均已住滿。

    (58)Late Arrival (遲到):指客人超過下午六點還沒有到達的訂房。

    (59)Lost And Found (失物招領):通過管家部員工負責保管的所有住店客人遺留下來的各種物品。

    (60)Late Change(離店未結帳款):指那些客人離店后才發現未付的各項必須要收的錢。

    (61)Master Folio(總帳):特指為團體而設的主帳單,成員帳單叫 Branch Folio。

    (62)M.T.D.:即MONTH TO DATE,指當月累積總數。

    (63)Morning Call (叫早):指清晨的叫早(醒)服務,如下午或晚上叫醒,英文統一叫 Wake-up Call。

    (64)No-show (沒到客人):指確認好的訂房沒有經過取消而沒來。

    (65)Room Status (房態):指客房部規定的關于房間使狀況的含義。

    (66)Skipper (逃帳):指客人沒付賬就離開酒店。

    (67)Suite (套房):指由兩個以上的房間組成的房間。

    (68)Turn-Down Service:指由管家部員工為每個住房而做的開床服務。

    (69)Day Use (日租房):指當日進當日退的客房,也有稱鐘點房,退房時間使用不超過下午六點。

    (70)D.N.D (請勿打擾):即DO NOT DISTURB,指客人不希望別人打擾。

    (71)Double Bed Room (雙人房):有一張大床的房間。

    (72)Twin Bed Room (雙人房):一個房間有兩張小床。

    (73)Guaranteed (擔保):指客人以預付定金或本公司函電確認訂房,無論客人是否到店都要保留,而無論是否入住都要付房費。

    (74)Discount (折扣):指為爭取更多的客人而給予的折扣,一般給沒有協議的散客禮貌性折扣,即 Courteasy Discount。

    (75)Rebate(沖減費用):如客人對服務不滿意,酒店給予適當費用的打折或免費,統稱為 Rebate。 通常行使 Rebate的權利的是大堂副理。當然,前廳部主管以上人員也有相應的 Rebate 權限。

    (76)Welcome Drink(歡迎飲料):通常是給給住客入住時贈送的免費軟飲料(不含酒精),在大堂吧或咖啡廳較多,也有送夜總會的。

    (77)Breakfast Coupon(早餐券):用于免費用早餐的憑證。

    (78)Guarantee Booking (擔保訂房):凡是有按金,信用卡,公司(信函,傳真,網絡訂房并市場營銷經理批準),旅行社等擔保的訂房稱為擔保訂房。無論客人到達與否,酒店有權向擔保人或公司收取一晚的房租。

    (79)Hold Room Until 6:00 pm (留到下午六點):在旺季期間,對于沒有到達時間、按金、信用卡、公司擔保信、旅行社擔保之訂房,只保留房間至下午六時,以確保酒店的利益。

    (80)Late Amendment & Cancellation(旅行社過遲更改與取消):通常在合同中規定,旅行社要作訂房更改或取消時,在淡季必須要求三天之前,旺季必須在七天之前通知酒店,否則酒店會向旅行社收取一晚的房租。

    (81)Commission(傭金):當旅行社的訂房是客人自付時,或訂房是通過其他訂房組織時,酒店往往回扣房租的一定比例給旅行社作為報酬。

    (82)Allotment (配額訂房):酒店每天以一定數量的房間配額給網絡訂房公司,以保證他們在房間緊缺時能順利地訂房。

    (83)Cut Off Days (截止天數):為了維護酒店本身的利益,酒店會要求旅行社在規定的天數之前通知使用配額的訂房,若在規定的天數之前收不到任何訂房資料,酒店會取消所預留的房間,所規定之提前天數稱為截止天數。

    例如:給甲旅行社的房間配額為每天5間,截止天數為21天。若甲旅行社想使用其配額來訂12月26日的房,則必須要在12月5日(即21天前)提前通知酒店,否則在12月6日的早上,酒店便會取消甲旅行社在12月26日的配額,而在這之前,無論房間如何緊缺,酒店亦無權動用旅行社的配額。

    (84)Surcharge (附加費):又稱 Service Charge服務費,所有房間的收費都應在標價的基礎上加上15%的附加費.中10%為服務費,5%為政府稅收。例:標價為¥100,則應收¥100×1.15=¥115.所加收的15元便是附加費。

    (85)Waiting List (候補訂房):當酒店訂房已超訂及無法接受更多的訂房時,為了保障酒店的收益和滿足客人的需要,把額滿后的訂房在候補名單上,一旦有機會,酒店便會安排候補名單的客人的住房。

    (86)Occupancy(入住率):酒店總經理會定時不定期的到前臺詢問當日的Occupancy,已成酒店的慣例。

    1)accountant:會計

    (2)actor:男演員

    (3)actress:女演員

    (4)architect:建筑師

    (5)artist:藝術家,畫家

    (6)assembler:裝配工

    (7)babysitter:保姆

    (8)baker:面包師,糕點師

    (9)barber:理發師

    (10)bricklayer/mason:砌磚工,瓦工

    (11)businessman:男商人,商界男士

    (12)businesswoman:女商人,商界女士

    (13)butcher:肉商,肉販

    (14)carpenter:木匠,木工

    (15)cashier:收銀員

    (16)chef/cook:主廚,廚師

    (17)child day-care worker:兒童保育員

    (18)computer software engineer:計算機軟件工程師

    (19)construction worker:建筑工人

    (20)custodian/janitor:看護人

    (21)customer service representative:客戶服務代表

    (22)data entry clerk:數據錄入員

    (23)delivery person:快遞員

    (24)dockworker:碼頭工人

    (25)engineer:工程師

    (26)factory worker:工廠工人

    (27)farmer:農場主

    (28)firefighter:消防員

    (29)fisher:漁夫

    (30)food-service worker:餐飲服務員

    (31)foreman:工頭,領班

    (32)gardener:園藝工人,園丁

    (33)garment worker:制衣工人

    (34)hairdresser:美發師

    (35)health-care aide:健康護理人員

    (36)home health aide:家庭健康護理人員

    (37)homemaker:操持家務者

    (38)housekeeper:管家

    (1)journalist/reporter:記者

    (2)lawyer:律師

    (3)machine operator:機器操作員

    (4)mail carrier/letter carrier:郵遞員

    (5)manager:經理

    (6)manicurist:美甲師

    (7)mechanic:技師,機械師

    (8)medical assistant/physician assistant:醫療助理

    (9)messenger/courier:信使

    (10)mover:搬家工人

    (11)musician:音樂家,樂師

    (12)painter:油漆工

    (13)pharmacist:藥劑師

    (14)photographer:攝影師

    (15)pilot:飛行員

    (16)police officer:警察

    (17)postal worker:郵政工人

    (18)receptionist:接待員

    (19)repairperson:修理工

    (20)salesperson:推銷員

    (21)sanitation worker:環衛工人

    (22)secretary:秘書

    (23)security guard:保安

    (24)serviceman:男軍人,男兵

    (25)servicewoman:女軍人,女兵

    (26)stock clerk:倉庫管理人員

    (27)store owner/shopkeeper:店主

    (28)supervisor:監督者,管理者

    (29)tailor:裁縫

    (30)teacher/instructor:教師,講師

    (31)telemarketer:電話銷售員

    (32)interpreter:口譯員

    (33)travel agent:旅行代理人

    (34)truck driver:卡車司機

    (35)veterinarian/vet:獸醫

    (36)waiter:男服務員

    (37)waitress:女服務員

    (38)welder:焊接工

    文中有很多來自于中國文化的東西,比如說禪宗,自然是來自于中國,大家都會背誦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六祖慧能的四句偈。

    那么,為何英語中的禪不寫作“chan”,而寫作“zen”呢?

    我們來看下,中國各種方言中的“禪chan”怎么讀。

    圖中可以看出,閩南語和粵語的禪幾乎都讀錯sian,和禪chan是比較類似的。

    漢文化圈的越南語和朝鮮語讀音也并非zen。

    那么,zen來自于何處呢?原來是來自于日語。

    原來日本禪宗由于得到鐮倉幕府的支持,獲得了很大的發展,“武士道”形成的重要因素就有禪宗的因素在,所謂的“靜”和 “悟”等元素。

    日本明治維新之后,歐美人接觸到武士道,很新奇,于是把日本武士道的所有詞語都從日語中翻譯了過來,變成了英語。

    武士道:Bushido

    空手道:Karate

    神道教:Shinto

    花道:Ikebana

    盆栽:Bonsai

    藝伎:Geisha

    道場:Dojo

    柔道:Judo

    劍道:Kendo

    忍者:Ninja

    禪宗:Zen

    我們知道,英語其實是外來語居多的語言,很多單詞都來自于外來語,比如beauty美麗,這個詞語一看發音就是來自于法語的。

    但是英語來自于東方語言的外來語是比較少的,很多詞語寧可變成詞組,也不加入新的詞語,比如說,dumpling,其實是英語的小布丁,也用來形容中國的餃子,他們不可能加入“jiaozi”這個詞語的。

    但英語來自于東方語言的外來語中,70%都來自于日本,且都成為了常用語,這都是因為明治維新之后,歐美人最早接觸到的東方人都是日本人的緣故。

    比如上面一系列藝伎之類的詞匯,看起來像是日本招待了一個英語詞典編寫者,然后一股腦加入了這么多詞語進去。

    因此,中國的禪宗也只能用了日語的名字zen,即便這也是中古漢語的一種讀音。

    第二個就是中國的國粹——圍棋。

    圍棋,又叫做“弈”,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明確記載,隋唐時期才傳入日本,怎么看,英語的詞語也應該叫做“weiqi”才對,畢竟他們的國際象棋“chess”就是來自于波斯語的,這正是國際象棋發源地(一說發源于印度)。

    可是,英語中的圍棋叫什么呢?

    叫做“go”,大家還記得柯潔大戰阿爾法狗的故事吧,阿爾法狗就是AlphaGo,智能圍棋機器人。

    圍棋“weiqi”為何英文叫做“go”,和英語“走”、“加油”是一個意思?

    我們看下其他語言。

    韓文的圍棋讀作wiki,正好和維基百科wikipedia一個名字,哪怕叫做“wiki”聽著也像圍棋啊。

    原來,這個字又源于日本。

    大家看,中文的圍棋,也叫作弈或者碁,今天臺灣有一個筆記本電腦就叫做“宏碁”(hongqi)。

    可是,日語也繼承了“碁”這個字,但是讀音卻變成了“go”,原來,中古漢語時期的吳語中,圍棋的棋不是讀作“qi”,而是“ɡi?”,傳到日本去之后,變成了gio,演變為go了。

    之所以圍棋用日語讀音,那是因為歐美人最先接觸到圍棋,是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聘請的德國人奧斯卡·科歇爾特第一次把圍棋帶到了西方,自然而然是日語的讀音了。

    中國曾經想把它改名“weiqi”,但是外國人不認,他們只認識這個叫做“go”。

    而且,不用說其他,單單就說很多食物,都是用日語命名的,比如說枇杷,枇杷原產自中國,但是明治維新之后,去日本的歐美人接觸到了枇杷,覺得很新奇,所以這種植物的學名叫做Eriobotrya japonica,意思就是日本薔薇果。


    更不用說日本料理了,日本料理基本上每一道菜的日文名字都變成了英語單詞,而且進入了英語詞典。

    比如說:

    生魚片:Sashimi

    壽司:Sushi

    拉面:Ramen

    烏冬面:Udon

    鹽燒:Shio

    角煮:Kakuni

    豚骨:Tonkotsu

    醬油:Shoyu、Soy

    味噌:Miso

    天婦羅:Tempura

    照燒:Teriyaki

    豆腐:Tofu(和漢語讀音幾乎一樣,也可以視作漢語詞)

    由此,大家發現了一個悲傷的景象,一向對于外來語極其嚴格的英語,在本文中已經納入了24個日語單詞了。

    這不禁讓中國有點悵然若失,如此多的東西,英語都吸收了日語外來詞,甚至連圍棋和禪宗也變成了日語。

    甚至最過分的是,英語中的“漢字”一詞,也來自于日語發音,寫作kanji,連中國的漢字,英語中都用日語讀法,豈有此理。民國時期中國強烈抗議這個詞語,現在一般英語寫作Chinese character。

    不過好在香港利用地緣優勢,反過來向英國輸入了不少詞語,今天英語中的漢語外來詞基本都來自于香港和粵語,具體有多少個,拋卻一些明顯的惡搞和洋涇浜英語,一共有以下詞語:

    長衫:Changshan

    叉燒:Cha shu

    炒面:Chow mein

    點心:Dim sum

    孔子:Confucius

    沙皮狗:Shar-pei

    松獅狗:Chow chow

    功夫:Kung fu

    烏龍茶:Oolong

    龍眼:Longan

    荔枝:Lychee

    臺風:Typhoon

    陰陽:Yin yang

    風水:Feng shui

    其中,陰陽和風水這兩個詞語或許是來自于普通話,其他的12個詞語來自于粵語,廣東人可以試著讀下,這些確實是進入英語詞典的正規漢語詞,可是跟日語進入英語的24個詞語(可能還有更多,未能統計)相比,太少了,只有一半,甚至還有兩個是狗狗的名字。

    不過,好在香港人請英國詞典編寫商吃了頓廣式早茶,這才挽回了點面子,有了這么多進入英語詞典的漢語詞。

    而功夫,則是到了70年代才由美籍華人李小龍電影風潮帶動。

    不過,其實有三個詞語是最早進入外來詞匯的漢語詞,而且不光是英語,甚至早就進入了拉丁語和希臘語,成為西方通用語。

    這三個詞語就是瓷器、絲綢和茶葉,這三項正是古代中國最常出口的產品。

    瓷器的英文china,一說源自秦qin,一說源自瓷ci。

    絲綢的英文silk,源自古代漢語絲。閩南語的“絲”似乎就讀作sik或者siak,就和silk的英文讀音基本上一樣。

    還有一項英語中最為常用的漢語詞,就是茶了。

    大家都知道,茶的英文是“tea”,茶的漢語是“cha”。

    cha和tea,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一般人還真的想不到,茶的英文是來自于漢語的。所以有人說,為何英文中茶叫做'tea”,中國是茶的故鄉,為何英文中的茶卻不是漢語發音。

    這真的是誤解了,確實是漢語發音,不過不是普通話,而是方言閩南話。

    其實歐美語言中的茶本來確實寫作“cha”,源自廣東話的“cha”。16世紀在澳門定居的葡萄牙商人。葡萄牙語采用粵語發音“cha”,并將其傳播到印度。之后,從拉丁文到英文,茶都寫作“cha”。

    那么,茶在英文中,是什么時候從“cha”變成“tea”的呢?原來是在清朝時期,英國接觸到了廈門的茶商,廈門茶商在那個時候發明了一種新式茶品——紅茶,很受英國人歡迎,英國人成為了世界上最愛喝茶的民族,因此,英文中的茶就按照閩南語寫作“tea”。

    為什么,之前的綠茶英國人不愛,紅茶卻愛呢?有這樣幾個原因,第一個是綠茶主要喝得新鮮,今天的雨前龍井、明前龍井都是如此,喝的是鮮嫩,而茶葉從中國運輸到歐洲,走水路的話要幾個月,茶葉早就不新鮮了,只有紅茶利于保存。

    還有一個原因,紅茶因為是全發酵茶,所以里面的茶多酚被發酵分解了,加入牛奶的話就沒有苦澀味,英國人喜歡在茶里面加上牛奶,變成奶茶,只有紅茶最合適,所以英國人最為愛好紅茶,而紅茶是明清時期福建武夷山發明的,主要在閩南的廈門販賣,自然而然用了閩南語茶的發音。

    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劉煥品紅茶手記2——正山小種和茶葉大盜,里面就說過,

    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人愛上了喝茶,由于茶葉只能從中國進口,而且中國壟斷了茶葉的生產,中國動輒以茶葉要挾英國,當時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惱羞成怒,發動了鴉片戰爭,強迫中國打開國門。

    戰爭雖然打完了,茶葉還是只能從中國進口,英國人對于自身對中國茶葉的依賴很是頭疼,后來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殖民地印度阿薩姆發現了野生茶樹,種出了阿薩姆紅茶,然而那個時候的阿薩姆紅茶有股極其刺鼻的濃烈氣味,沖泡的茶湯跟中藥味道差不多,大多數人敬而遠之,成為粗鄙的下人茶。因此英國東印度公司迫切需要探究中國茶葉的秘密,需要從中國引進優秀的茶樹來改進阿薩姆茶樹的品種,然而英國政府想從中國引進茶樹的請求被拒絕了。

    19世紀末,在中國福建的閩江上,一艘漁船里,坐著一個金發碧眼的外國人,那個外國人名叫羅伯特·福鈞,是一個蘇格蘭園藝學者,這次他奉英國皇家的命令,來到中國,考察中國的紅茶,尋找中國的“香味混合劑”以及中國最好的茶種。

    福鈞來到了中國福建福州。那個時候的福州屬于五口通商口岸中開放的港口,外國人并不少見,福鈞先是裝成了英國富商,打聽到一處茶莊,由于福鈞會漢語,他很快找到了那家茶莊。

    一進茶莊門,福鈞就問:“有紅茶賣嗎?”

    茶莊老板答道:“當然有,客官這邊請。”領著福鈞進了內室,泡了一杯紅茶給福鈞,福鈞一嘗,頓覺香味撲鼻,遠勝在英國喝的劣等紅茶。

    但當福鈞問道,這茶產自何處的時候,茶莊老板卻支支吾吾不說話了,原來當時的清政府主要依賴茶葉、陶瓷和絲綢三種出口品,這三種產品本來都是不傳之秘,技術是嚴格保密的,然而還是陸續被歐洲學到了,德國邁森學會了瓷器,邁森瓷器至今仍然知名,意大利倫巴第和尼德蘭弗蘭德斯學會了絲綢和紡織,也是歐洲的紡織中心,所以茶葉是清政府僅有的秘密。

    政府明令禁止,茶莊老板自然不能不遵守,福鈞碰了一鼻子灰。

    福鈞走出了茶園,并未灰心,他相信,只要有錢,一定能查到紅茶的秘密,然而,雖然福鈞會漢語,但卻舉步維艱,畢竟誰也不能違背政府的命令。更何況,福鈞是英國人,清末的人誰看到這樣一個外國人放心帶他前去,更別提他金發碧眼的長相太過于顯眼了。

    最后,福鈞變聰明了,他知道,中國從來不缺一類人,那就是漢奸,在金兀術被困黃天蕩的時候,重賞之下得到了漢奸,在皇太極攻打錦州的時候,重賞之下也得到了漢奸,這次福鈞也聰明了,他貼出了告示,重金聘請一位管家。

    告示貼出來后,福鈞靜靜等待消息,很快就有人上門了,那人姓王。

    一見面,福鈞就開誠布公,告訴了他真實意圖,小王告訴他,要想扮成中國人,首先裝束要像,當時的中國人還留著辮子,福鈞也去剪了一個辮子,穿上了長衫。同時,王告訴他,會說中國話還不行,要會說當地的方言,更重要,要會說臟話,一個不會說臟話俚語的人,當地人不會親近。

    福鈞開始苦學福州話,經過管家小王一番調教后,他成功偽裝成了福建人,贏得了當地茶商信賴。

    這次他又來到了一處茶莊,說自己想去茶園看看,那人問他是哪里人,福鈞說自己是西域人,長年居住在福建,想去茶園看看。

    這次茶莊主沒有質疑,告訴他,這些紅茶其實并非產自福州,而是來自于閩北的山區——武夷山,在那兒的巖石上,生長著茶樹,用那兒的茶樹葉,當地茶農可以制成紅茶。

    于是,福鈞就約定好去武夷山考察,茶莊主應允了,不久,福鈞跟管家一同去了武夷山,考察了紅茶的制作,并偷了紅茶種。

    后來,福鈞又去了安徽省,考察了當地的綠茶(那個時候安徽省還沒有紅茶,祁門紅茶還沒有發明),后來,福鈞又多次南下武夷山,賄賂了當地的茶農,偷運了幾百株茶樹苗,準備偷運至印度。

    很快樹苗被隱藏在木材里面,裝上了船,從福州偷運到了上海,準備再從上海運出海,就在船快從上海啟航的時候,被當地官員查到了,官員厲聲問道:

    “這是什么東西?”

    福鈞和管家嚇得滿頭大汗,雖然船上貨倉寫的拉丁文,但官員要打開看看,如果看到是茶樹苗,估計福鈞就會有麻煩,隨行的人都冷汗直冒,這個時候,福鈞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沉著,他立馬用了最中國式的方法,塞了幾兩銀子,用紅包打發了官員。

    看著官員走遠,福鈞松了一口氣。

    中國的茶樹就這樣去了印度,英國人在印度的阿薩姆和大吉嶺用中國茶樹嫁接長出了茶樹,因為當地獨特的地貌條件,尤其適合茶樹生長,用中國制茶法,加上英國人發明的工業碎茶法,制成了全新的阿薩姆紅茶。阿薩姆紅茶和大吉嶺紅茶很快風行英國,成為茶中貴族。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紅茶把中國紅茶打得潰不成軍,一直到今天,紅茶的世界還被英國把持著。這些誰又能想到。

    福鈞偷來的茶種就是正山小種。關于福鈞的故事,都在一本叫做《茶葉大盜》的書中。

    英國人按照閩南語稱從中國進口的茶葉為“Tea”,又把最好的紅茶稱為“Bohea”(武夷茶),為武夷的諧音。英國國會文獻上最早的中茶文字就是Bohea。

    所以,英國人后來把“tea”的讀音傳入歐洲,基本上歐洲語言中稱呼茶都叫做“tea”。

    而俄羅斯、中亞、波斯、阿拉伯、印度等民族,茶葉大多通過北方的陸地絲綢之路傳播,茶葉就源自茶(cha)的北方漢語發音。

    通過這張圖,可以明顯看出差異,受到英國影響的國家,語言中都叫做“tea”,受到俄羅斯影響的國家,語言中茶都叫做“cha”。只有葡萄牙是例外,早在500年前,從粵語中習得了cha的讀音,曾經影響了全歐洲,后來被英國影響下全面推翻。


    所以,聯系今天的一帶一路,可以看出,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播的,幾乎都讀作“tea”,比如丹麥語Te,荷蘭語thee,愛沙尼亞語tee,芬蘭語tee,法語thé,德語Tee,匈牙利語tea(讀teya),冰島語te,意大利語tè,后期拉丁語thea,馬來語the,挪威語te,西班牙語té,瑞典語te。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傳播的,幾乎都讀作“cha”。比如波斯語chay、烏爾都語chay、阿拉伯語shay、俄語chay。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著實不假。以前我們總有一種文化自卑感,總覺得英語中來自漢語的外來詞不多,奧斯卡中來自漢語片不多,諾貝爾獎中華人不多,如今隨著中國越來越向上,對西方終于可以平視了。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