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據寶、頭條財經聯合出品

    作者:數據寶 肖國元

    編者按:財報季結束后,證券時報·數據寶推出了與財報相關的排行榜系列,從不同角度系統化介紹了上市公司在各個重要方面取得的進展,為投資者研判公司提供詳盡有用的信息。作為本系列的結尾篇,本文將股價表現與財報有關指標關聯起來,試圖探討股價變動的內在原因,為投資者研讀財報、評估股價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受新冠疫情的沖擊,2020年以來的股市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指數跌宕起伏,股價變幻莫測。這種沖擊呈現出“暴力、迅速、全面”的特征,對宏觀經濟的打擊是多方面的:一是整體經濟活動收縮,消費、投資、生產大面積承壓;二是不同行業受到的影響各不相同,有些行業的經濟活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有些則基本不受影響,還有一些新行業則借機爆發成為產業新秀。這些影響,在上市公司2019年報、2020年一季報中都有所反映。從單只股票與其財報指標之間的關聯中很難看出什么關系,但如果將具有某些特征的股票與其財務指標掛鉤,就能看出一些關系、特征或趨勢。

    為了檢視這些變化對股價的具體影響,本文以2020年4月底為界,摘取今年以來A股市場表現最好的100只股票與其2019年報、2020年一季報中主要的11類指標,分析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探討牛股之成為牛股的內在原因。

    根據有效市場理論,股價不僅反映過去既已存在的信息對其價格的影響,也包含未來可能影響價格的一系列因素。也就是說,影響股價的因素是無窮的,不可計數。本文只是從過去的信息中摘取一部分客觀的、具有操作價值的因素。本著這個思路,我們從2019年報與2020年一季報中選取11類指標,將這些指標與股價表現掛鉤,看看股價表現與各因素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

    這11類指標包括:流通市值、收益水平、分紅派現、機構調研、機構持股、融資交易情況、商譽規模以及管理層持股等。之所以選擇2019年報與2020年一季報中的這些指標,一是考慮某些影響因素的連續性,二是為了更準確地反映疫情沖擊這樣的突發事件對投資行為及股價估值的影響。而從兩個不同時段的財報中挑選不同的因素,也是考慮了這些因素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比如有些因素的影響延續時間較長,有些因素的影響延續時間比較短。長短結合的做法能夠建構一個比較周全的影響環,從而更全面地覆蓋影響股價漲跌所面臨的環節。

    根據估值理論、A股市場的投資風氣與行為習慣,本文傾向于用某些指標的相對位置數來對入選標的進行歸類排隊或辨別其差異,從而揭示股價變化對同一因素的反應程度,進而得出其規律性或趨勢性。

    通過數據計算、圖表比對與模型分析,我們得出如下結論:

    1、選對行業成功一半:醫藥生物行業獨占牛頭

    牛股100強入選門檻為漲幅57%,其中最高者達到255%,分布于23個申萬一級行業,占27個行業總數的85.18%。就此而言,似乎行業對成就牛股作用不大。但仔細考察就可以知道,行業的獨特性還是不可小覷。牛股100強中,醫藥生物占22只,占比22%;化工10只,占比10%;電子8只,占比8%。接下來機械設備、電氣設備各6只,農林牧漁、食品飲料、計算機各5只。這幾個行業總占比達68%。其他15個行業只有32只,要選到牛股猶如大海撈針。

    醫藥生物行業牛股最多,最關鍵的原因還是與今年的新冠疫情有關,頗有時勢造英雄的味道。22只醫藥生物股中,80%股票的一季報每股收益排名較其年報排名大幅提升。也就是說,它們不僅沒有受到疫情的沖擊,相反“因禍得福”。這是本次牛股排行榜的特點之一。


    2、在高換手中上漲:大多數牛股伴隨著高換手率

    從換手率來看,把所有A股按換手率高低排序,換手率前100中,牛股100強占了18席,占比18%;換手率前500中,牛股100強占49席,占比49%;換手率前1000中,牛股100強占71席,占比71%。而牛股100強中,只有2只股票的換手率排名在3000名之后。這表明牛股成為市場追逐的主要標的。與此形成強烈對照的是換手率排名最低的100只股票中,只有4只股票的價格是上漲的,其他96%的股票錄得負漲幅。

    3、市值有要求:中等市值股成為牛股的機會大

    按流通市值排名,牛股100強中只有3只股票的流通市值擠進前100名,位列前500名的有26只,位列前500-1000名的有20只,位列1000-2000名的有32只。也就是說,流通市值排名前500-2000名的占近80%市場知名度高的大市值價值股沒能成為牛股,小市值股也難以躋身牛股行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偏好,也是A股市場較為明顯的特征。

    4、機構是非必要條件:機構持股與調研的神話

    牛股100強中,每只股票都有機構持倉,機構持倉占流通股的比例高低差距懸殊,最低的不到1%,最高的超過88%。在牛股100強中,機構持倉的中位數為28.71%。粗看一下,28%的機構持股比例不低。但在整個A股看來,機構持股排名前100名的股票,其機構持倉比例都高于80%。而這些股票中只有18只股票錄得上漲,82只股票的價格是下跌的。而股價錄得上漲的18只股票中,只有3只股票躋身牛股100行列。換句話說,機構持倉對入選牛股的貢獻并不明顯。

    再看機構調研情況,牛股100強中今年以來有機構調研的只有29只,無機構過問的達71只。也就是說超過70%的入選股票沒有進入機構的法眼,但它們依然牛氣沖天。這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投資者長久以來形成的機構調研對股價表現具有神秘作用的信念。

    5、業績是后盾:助力股價爆發性上漲

    本文以每股收益作為衡量上市公司業績的指標。從2019年報指標來看,牛股100強中,每股收益擠進排名前100的只有5家,排名在500-2500名的接近八成。對照2020年一季報的排名,我們發現,牛股100強中有超過70%股票2020年一季度的排名較2019年報排名大幅提升。這就是說,2020年一季報業績好轉為市場炒作提供了強支撐,這些股票受到投資者的追捧。而那些業績排名下降的股票之所以躋身牛股100強,大多數也迎合了當時的市場氛圍,迎合了包括涉及主業轉型、資產重組、跨界經營、技術升級等市場熱門的炒作主題。

    炒作短期業績一直是A股的基本路數,尤其是在大環境不好的時候。進入2020年,新冠疫情令經濟局勢變得不可預測,而整體壓抑的氛圍給暗晦的市場投射了一抹亮色,使得市場炒作熱浪高漲。牛股100強因此打上了時光的烙印,有多少能保持亮色,持續紅火下去,是值得投資者關注的。

    6、杠桿資金貢獻不高:不必放大融資交易的作用

    融資交易一直為市場重視,其交易量也成為市場與媒體追逐的重點。但實證分析表明,除去其某些抽象的宏觀意義之外,融資交易對個股股價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市場成見認為,融資交易是具有杠桿屬性的交易工具,一般為大資金,尤其是機構投資者所采用,因此,融資交易往往被視為利好股價。在不能做空的A股市場,融資買入股票似乎更是為股價上漲打了包票。

    不過,在牛股100強中,有55只股票的融資余額為0,占比為55%。其余45只股票中,融資余額占流通市值的比例的分布區間為0.33%—12.39%,而且大部分在6%以下。這種狀態與整體市場的情況差不多,沒有顯露出融資交易的特殊貢獻。因此,賦予融資交易一些神秘作用似乎是一廂情愿的事。畢竟融資交易的量非常有限,即使相對于占比較大的股票而言,其占比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7、分紅助力低:股利分配對股價走牛貢獻很小

    股利分配被許多投資者視為回報投資者的方式之一而受到重視。A股投資者更看重大比例送轉股份的分配方式。而在市場低迷的時候,高派息似乎也很有市場。今年以來低迷的市場氛圍、不振的股價更好地契合了這種偏好。但牛股100強的表現并沒有為此提供充足的證據。

    資料表明,牛股100強中,17只股票不分紅,83只股票雖有分紅預案,但分紅額不高,超過半數每股分紅在0.1元以內,每股分紅超過0.3元的僅3只。如果比照1-4月的平均股價,整體分紅回報率不到1%。

    送轉股份比分紅派息更低迷,牛股100強中,74只無送轉預案。其余的每股送轉比例在0.3-0.7之間,而大多都在0.5之下。

    8、牛股夢魘:商譽之劍高懸

    自2015年以來,上市公司商譽減值對許多公司產生了不良影響,商譽大幅減值往往使得股價斷崖式下跌,許多投資者由此對商譽一直高度戒備。從牛股100強的情況來看,商譽的負面影響似乎并沒有減弱。從商譽占比排名分布圖可以看出,商譽排名前200名的股票為0,表明投資者對此還是抱有戒心。牛股100強中,60%股票的商譽排名在1600名開外,說明投資者偏愛相對偏小的商譽規模。

    其實,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商譽本質是無形資產,是企業最重要的軟實力之一。A股市場之所以警惕過高的商譽,根源還在于始于2014年的上市公司大規模重組遺留下來的夢魘。

    9、高管持股很重要:管理層持股舉足輕重

    牛股100強中,管理層持股的有78只,占比78%;管理層不持股的有22只,占比22%。管理層持股的股票中,大部分的持股占總股份的比例在20%-50%之間。與此形成對照的是,股價跌幅最大的前100名股票中,34只無管理層持股,50只股票的管理層持股比例低于5%。不過,在這100只股票中有12只的管理層持股比例高于25%。但整體而言,管理層低持股率與低迷的股價顯示出“和諧共處”的特征。

    綜上,本文就牛股100強與其財報主要指標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梳理,由此得出的一些看法既證實了市場過去的經驗與已有習慣,也證偽了某些被視為訣竅與奧秘的東西其實并不真實。

    需要說明的是,今次面對的市場是比較特殊的市場——面對著疫情大流行的沖擊,涵蓋的時間段也只有4個月。很明顯,牛股100強顯示出了這個背景特色。即使如此,上面的結論有些與一般情況下的市場是吻合的,有助于強化我們對某些規律的認識,有些結論比較不一般,那就仍有待于繼續觀察與檢驗。

    市場瞬息萬變,唯有追求真理的意念不變,才能走入投資的自由天地。

    據是個寶

    數據寶

    炒股少煩惱


    折疊屏熱潮正席卷而來,發力折疊屏已經成為國產手機廠商的重要共識。


    今日三大指數集體收跌,滬指跌0.18%,深成指跌0.38%,北證50跌0.61%,創業板指跌0.35%。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6818億元。題材板塊上,光刻機、衛星導航、國防軍工等板塊領漲,傳媒、游戲、BC電池等板塊跌幅居前。



    盤面上,華為概念股繼續大漲,華力創通錄得5天3板,近9個交易日大漲超160%;華映科技5連板,創耀科技、榮聯科技、高鴻股份等10余股漲停。


    消息面上,華為正式推出Mate60 Pro+、Mate X5,且華為同步推出了NearLink星閃功能新一代無線短距通信技術。



    華為“王炸”登微博熱搜

    折疊屏熱潮席卷而來


    今日,余承東在微博發文表示,最強折疊屏手機還得看華為,歡迎先鋒計劃新成員華為Mate X5。該新款手機今日突發開啟正式預訂,上線后秒光,供不應求,官網目前顯示“暫時缺貨”。同時,“華為王炸”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單第一名。



    另外,榮耀終端有限公司CEO趙明在此前2023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會上表示,近年來,榮耀在折疊屏領域投入巨大,一款折疊屏研發投入接近10億元。他還透露,該優勢讓榮耀Magic V2實現了210項技術突破,在輕薄體驗上引領行業8-10個月。


    自今年榮耀Magic V2發布之后,華為、OPPO、小米等手機廠商,紛紛開始了折疊屏的密集發布熱潮。


    8月29日,OPPO就發布了全新一代豎向折疊屏手機Find N3 Flip。不久前,小米也發布了第三代折疊屏手機小米MIX Fold 3,試圖打造全新一代全能折疊屏旗艦。而作為行業內較早參與的玩家,華為自然也不甘落后,Mate X5今日正式開啟預訂。

    可以看出,折疊屏熱潮正席卷而來,發力折疊屏已經成為國產手機廠商的重要共識。行業方面,當前折疊屏手機滲透率保持在2%上下;今年6月,國內折疊屏手機滲透率為1.6%。據Omdia預計,到2026年全球折疊屏智能手機出貨將達到6100萬臺,2021至2026年的年均復合增速達46.6%,屆時,折疊屏手機的滲透率將達到3.6%。


    政策端不斷發力

    折疊屏手機產業生態受矚目


    9月5日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近日聯合印發《電子信息制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下文簡稱《方案》)。其中提出,2023-2024年,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平均增速5%左右,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突破24萬億元。


    為推進電子信息制造業行業實現穩增長,《方案》在產業供需兩端均有部署。在擴大內需方面,《方案》明確,促進傳統領域消費升級。如,依托技術和產品形態創新提振手機、電腦、電視等傳統電子消費,不斷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推動手機品牌高端化升級,培育壯大折疊屏手機產業生態,從優化成本、改善技術、加大適配等角度促進折疊屏手機生態成熟。


    IDC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約126萬臺,同比增長173%;上半年出貨227萬臺,同比增長102%。在市場份額方面,華為、vivo、OPPO分別以43%、19.3%、15.9%的比例占據中國折疊屏市場前三,之后為三星8.9%,榮耀7.2%,聯想3.3%。


    成本方面,IDC數據顯示,第二季度1000美元以上的折疊屏手機份額已經由一年前的92.8%下降到54.6%,同比下降38.2%。該機構表示,折疊屏手機市場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產品價格持續下探,用戶體驗感提升。


    安信證券表示,折疊屏手機市場快速增長,在產品形態上的改觀有利于激起消費者的換機欲望,或成為促進手機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


    16只折疊屏概念股

    上漲空間有望超30%


    近日,華為Mate 60及Pro系列手機發售后均大獲市場熱捧,消費電子概念股也受此熱度集體大爆發。其中,華力創通成為龍頭牛股,5天3板帶動板塊走強;冠石科技3連板,捷榮技術9日累計大漲近127%。


    數據寶統計,今年以來,折疊屏板塊中,容大感光、利和興、金太陽、冠石科技、精測電子等個股漲幅居前,其中容大感光漲幅超180%。



    雖然折疊屏手機滲透率持續提高,但目前來看,板塊內個股普遍業績不佳。凈利潤增速來看,僅三成概念股實現同比增長、減虧或扭虧。


    凈利潤方面,今年上半年,25只折疊屏概念股凈利潤超億元,其中領益智造以12.48億元居首;鵬鼎控股、京東方A、華工科技、藍思科技、浙江建投凈利潤均超5億元。


    蘇大維格上半年歸母凈利潤1217.69萬元,同比增長784.54%。公司生產的高性能柔性透明導電材料、納米紋理裝飾材料可應用于智能手機包括折疊屏手機。


    智云股份上半年營業收入2.85億元,同比增加1.79%;歸母凈利潤1.5億元,同比扭虧為盈。二季度末,小米公司為公司第二大流通股股東,持股份比例為3.37%。


    數據寶統計,從機構一致預測目標股價上漲空間來看,3家及以上機構預測16股上漲空間超30%。其中鵬鼎控股、雙星新材有超50%的上漲空間。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編:何予

    校對:趙燕

    數據寶

    數據寶(shujubao2015):證券時報智能原創新媒體。

    股“中考”成績單有喜有憂,有超過200家上市公司“中考”成績單超預期,并誕生了26只翻倍大牛股。

    A股半年報披露告一段落,從上市公司交出的“中考”成績單來看,主要行業業績發揮平穩,部分行業保持高速增長,優質藍籌公司優勢明顯,中小板、創業板企業盈利狀況改善,彰顯出中國經濟韌性高潛力足。周期類行業業績增長乏力,而大消費類板塊不僅業績表現優秀,且股價也水漲船高。

    上半年A股公司營收占中國GDP總量半壁江山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不含今年下半年上市的公司,A股半年度營收23.41萬億,與上半年中國GDP總量45.1萬億相比,占到51.9%,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9.32%、6.54%,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6.04%,整體銷售毛利率19.4%,基本保持穩定。

    從行業角度來看,周期性行業整體業績下滑較為明顯。鋼鐵、有色金屬、汽車、輕工制造、化工、紡織服裝等傳統行業上半年凈利潤均出現同比下滑。鋼鐵行業下滑最為嚴重,行業整體凈利潤同比下滑39.33%,其中業績同比下滑公司占比超過七成。在失去供給側改革影響后,自去年四季度,盈利能力即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雖然今年鋼材價格有所回升,但成本端受鐵礦石價格的大漲導致鋼鐵行業的盈利空間被大幅壓縮。

    以鋼鐵行業龍頭寶鋼股份為例,公司上半年凈利潤為61.87億元,同比下滑38.19%,是其近五年來同期首次下滑。寶鋼股份表示,受鋼鐵行業下游尤其是汽車行業需求下降,板材價格同比大幅下降,疊加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影響,公司購銷差價顯著收窄。行業另一只龍頭公司包鋼股份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26.46%,凈利潤下滑幅度較大的還有安陽鋼鐵、鞍鋼股份、馬鋼股份、山東鋼鐵、太鋼不銹等。

    高科技領域公司業績增長迅速

    相比之下,通信電子、計算機、禽產業鏈、非銀金融、軍工、食品飲料等行業上半年業績增長較為顯著。因豬肉供需缺口導致禽類消費替代下,白羽雞股上半年業績彈性明顯,帶動養殖板塊業績強勢反轉;軍工改革及資產重組提速,行業基本面迎來復蘇;5G產業的快速發展,科技類板塊業績進入爆發期。

    據深交所披露,深市通信、農林牧漁、非銀金融、國防軍工、食品飲料、建筑材料、機械設備等行業平均凈利潤均實現20%以上的增長,其中通信、電子、人工智能等新興行業發展較為突出。以通信行業為例,上市公司平均盈利金額0.83億元,同比增長278.69%,中興通訊、光環新網等23家公司實現了至少兩位數的增長;電子行業逾百家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增長,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科大訊飛等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不俗。

    超200家公司上半年業績超預期

    由于行業景氣度上升、業務轉型、減稅降費效應加速顯現、公司經營效率提升等積極因素影響,部分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超預期增長。數據寶統計顯示,結合券商研報及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數據對比來看,不含年內上市的次新股,上半年實現盈利且同比增長,業績超預期的公司共計212家,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化工、電子、電氣設備、機械設備等行業。

    從公司市值規模來看,其中不乏行業龍頭公司。如保險行業巨頭中國平安,公司上半年實現盈利976.76億元,同比增長68.13%,凈利潤增速創十年來同期最高水平。上半年,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轉型效果喜人,在新單規模保費下滑5.2%的情況下,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4.7%;此外,上半年二級市場行情轉好,股債表現俱佳,帶動公司保險資金投資收益大幅增長94.5%:降稅紅利為公司帶來一次性收益104.53億元。另一只保險巨頭公司中國人壽上半年凈利潤增幅128.94%,也創下十年來同期新高。業績超預期的龍頭公司還有五糧液、海康威視、平安銀行、立訊精密、隆基股份、中興通訊、三一重工等。

    業績超預期公司股價表現不俗

    超預期的業績帶來上市公司股價的同步上漲。數據顯示,上述212家業績超預期公司年內股價平均漲幅為51.56%,是同期滬指漲幅的近3倍。26家公司年內股價累計漲幅翻倍,這些股票主要集中在大消費板塊,其中尤以電子行業公司居多,如主營印刷電路板的滬電股份,主營集成電路芯片的圣邦股份,主營環氧樹脂覆銅板的華正新材,主營MIM核心零部件的精研科技,主營高端電子材料的生益科技等。

    除電子公司外,醫藥公司如興齊眼藥、冠昊生物、金域醫學、通策醫療,食品飲料行業公司如五糧液、古井貢酒、山西汾酒、百潤股份、順鑫農業等年內股價均已翻倍。

    在上述212家業績超預期公司中,根據10家以上機構一致預測數據,37家公司2019年度凈利潤一致預測增幅超過50%。機構一致預測凈利潤增幅最高的是美吉姆,預測今年凈利潤增幅達425.43%。廣證恒生最新研報表示,美吉姆作為國內早教龍頭,具有品牌內容底蘊深厚、標準化程度高、管理模式成熟等優勢,預計將受益于行業監管趨嚴帶來的行業集中度提升、競爭門檻提高等利好。華能國際、中國人壽、中興通訊、通宇通訊、恒力石化、圣農發展、東方電纜等一致預測凈利潤增幅也在1倍以上。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數據寶

    數據寶(shujubao2015):證券時報智能原創新媒體。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