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之作XPS 13煥新登場,搭載了驍龍X Plus芯片,性能躍升,同時保留了XPS系列一貫的時尚設計精髓。
主打長效續航的Inspiron靈越14 Plus,宣稱電池使用時間可達15小時,搭配驍龍X Plus處理器。QHD+ 400尼特亮度的屏幕,無論是工作還是娛樂,都能享受鮮活視覺體驗。目前已經開始接受預訂,入門款僅需1099美元起。而標準版Inspiron 14同樣搭載驍龍X Plus處理器,兼顧效能與性能。
戴爾Latitude 7455和Latitude 5455專為商務人士定制。兩者皆提供驍龍X Elite或X Plus處理器選項,靈活應對不同性能要求。Latitude 7455配置QHD+觸摸屏,搭配先進的高通Wi-Fi 7技術,更有5G網絡支持可選,確保無縫連接體驗。Latitude 5455則搭載驍龍X Plus處理器及FHD+顯示屏,以更親民的價格為企業用戶帶來高效選擇。
目前,Inspiron 14 Plus已經開放預購,而Latitude 5455和標準版Inspiron 14則預計將在今年稍后時間發布。
有統計過自己使用手機和電腦的時間嗎?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國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高達28小時。這意味著人均每天有4個小時的時間都會面對手機或者電腦等電子設備。其中智能手機大家都是隨身攜帶,自然是時長會更久,而電腦一般用于辦公或者商務場景,在工作中還是非常重要的。
要知道在萬物互聯時代,PC、電腦乃至智能電視,都迎來了無縫流轉銜接的新時代,很多人也在想:怎么能讓自己的筆記本電腦變得和手機一樣呢?高通驍龍筆記本站了出來!
特別是如今移動辦公已經成為趨勢,除了辦公室之外,也許在戶外、在咖啡館、在地鐵上都能見到使用電腦的人群,因此更為輕薄的筆記本電腦也成了不少人都在關注的數碼產品。
作為在移動時代引領了智能手機發展潮流的高通驍龍處理器,本身就在移動端有著深厚的積累,其全新一代驍龍8移動平臺,更是在5G、AI、影像、安全、音質、游戲等六大領域都樹立了新的標桿,而如今這些優勢都將要被投入到PC領域,在歷經了數代變革升級之后,高通帶著全新第三代驍龍cx 計算平臺登場了!
手機有什么特點?輕薄便攜!小米在海外發布的Xiaomi Book S 12.4,是一款PC平板二合一的筆記本電腦,屏幕尺寸為12.4英寸,是正常的筆記本大小,但是機身厚度僅為8.95mm,重量也只有720g,如此輕薄的機身,便攜性上那是妥妥的了。
實際上不光是Xiaomi Book S 12.4,此前發布的幾款驍龍筆記本,例如Surface Pro X,三星Galaxy Book S等,都擁有輕薄的機身尺寸,這都得益于高通驍龍8cx計算平臺采用的ARM架構,不僅功耗更低,發熱也更小,就像手機一樣,正常使用也可以保證散熱,這樣一來就無需風扇了。
此外如果要筆記本電腦和手機一樣,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隨時在線的網絡連接,在5G商用已經逐漸成熟的當下,高通驍龍也開始把自己在5G網絡連接方面的優勢應用到了PC端,5G筆記本電腦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
像是首發全新第3代驍龍8cx計算平臺的筆記本電腦:ThinkPad X13s,就帶來了突破性的5G、WIFI和藍牙體驗。其帶來的驍龍X65基帶的支持,和全新一代驍龍8移動平臺是同款,因此也能夠帶來最高10Gbps的下行網速, 這也意味著筆記本電腦也可以隨時暢快的上網了,而且網速不比旗艦手機的慢。
另外,驍龍筆記本的續航也是值得一提,像是ThinkPad X13s的續航長達28個小時,即便是更輕薄的Xiaomi Book S 12.4續航也可以達到13.5小時,這基本上滿足日常一整天的辦公需求了。
實際上從ThinkPad X13s等一眾筆記本的表現也可以看出,驍龍筆記本正在越來越成熟化,等到有一天,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的邊界也會越來越模糊,我們也可以看到更多的輕薄驍龍筆記本為我們帶來全方位提升的優秀體驗。
然驍龍855 Plus代表著Android陣營SoC中的最頂級性能(很快就要被麒麟990超越),但其單顆芯片的成本就要600元左右,注定僅是頂配手機的專利。對絕大多數普通消費者而言,高通旗下的驍龍6系和7系,無疑才是“親密度”更高的存在。然而,驍龍6/7系最近涌現很多新成員,它們之間究竟差在哪?
驍龍新成員回顧
我們都知道,高通將驍龍移動平臺劃分成了800、700、600、400和200五大矩陣,定位依次降低。
其中,驍龍700和600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家族,它們常被用于千元級手機(1000元到2000元之間),占據了智能手機的大半市場。
步入2019年,高通先后推出了驍龍712、驍龍675、驍龍730和驍龍665等芯片,一時間令人眼花繚亂。目前高通在售的驍龍7系移動平臺共計3款,驍龍6系共計4款。
其中,驍龍730、驍龍710、驍龍675和驍龍665,則是高通在2019年度的“當家花旦們”,它們將與聯發科Helio P65/P70/P90/G90和麒麟710/810展開直接競爭。
驍龍家族差在哪
在過去,驍龍7系和驍龍6系的涇渭還是比較分明的,無論是CPU還是GPU都相差至少一個級別。然而,自從高通祭出驍龍670和驍龍675這兩個“奇葩”后,驍龍6系實現了在CPU性能上的反超(媲美甚至領先驍龍7系),只是在GPU性能上略有不足。以驍龍675為例,它就是這種CPU異常強悍(超過驍龍712)但GPU相對孱弱(和驍龍660持平)的代表。
因此,想了解驍龍主流家族成員的性能差異,我們還是需要對具體成員進行具體分析。但在此之前,我們要了解表1中各個參數背后的含義,以及它們的高低對手機日常的表現會造成哪些影響。
制程工藝的影響
首先是制程工藝,在保持相同性能輸出的條件時,工藝越先進功耗越低,它將直接影響一顆芯片的能耗指標。作為驍龍7系家族中的“大哥”,驍龍730就用上了三星最新的8nm LPP工藝,而作為驍龍6系家族中的新品,驍龍665則采用了三星11nm LPP工藝。它們分別屬于10nm和14nm改良后的“馬甲”,官方數據顯示新工藝可讓芯片性能提升15%,單位面積功耗降低10%。
來自CPU的影響
接下來是CPU核心架構。高通驍龍移動平臺最大的特色,就是會在ARM原生架構的基礎上進行“魔改”,比如Kryo 260就是從Cortex-A73優化而來、Kryo 360是由Cortex-A75優化、Kryo 460/470則都是基于Cortex-A76定制。CPU性能主要影響手機操作(包括運行APP)的流暢度,其架構越先進,同主頻時性能越強;架構相同時,主頻越高性能越強。
還是以驍龍675為例,雖然它的最高主頻只有2.0GHz,但在更先進Kryo 460架構的加持下,其CPU性能依舊足以領先2.3GHz的驍龍712。同理,雖然驍龍665是新品,而且還有工藝上的優勢,但它CPU架構和驍龍660一樣且主頻還降低了200MHz,所以它的CPU性能將在驍龍6系家族中墊底。
源于GPU的影響
GPU就相當于PC中的顯卡,它主要影響手機玩游戲時的幀數表現。驍龍660由于上市較早,它集成的Adreno 512 GPU性能墊底,其他驍龍成員的GPU都升級到了Adreno 6系,其特色在于新增了對Vulkan 1.1技術的支持,目前很多游戲(如《王者榮耀》)都推出了Vulkan專版,Adreno 6系GPU在這一版本中可以開啟更高的分辨率、解鎖高幀率模式且運行幀數更穩定。
就理論性能而言,主流Adreno GPU性能的排序應該是Adreno 512
DSP和ISP的影響
由于高通驍龍移動平臺沒有內置獨立的NPU單元(如麒麟980),它們的AI運算需要依托于CPU+GPU+DSP一起攜手作戰。
在CPU和GPU一定時,DSP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該芯片的AI性能。除了驍龍660集成的Heagon 680以外,無論是Heagon 685、686還是688,它們都新增了HVX向量擴展內核,比傳統DSP有著強大數倍的深度學習能力,這使得新DSP在各種深度學習相關的應用中能得到更好的效能。
ISP是一種影像處理器,它主要用于手機相機拍照、視頻錄制的成像優化,型號越先進代表支持更高像素的攝像頭,或是對更多攝像頭進行了原生優化。以驍龍665為例,雖然它的CPU性能可能不如驍龍660,但全新的GPU、DSP和ISP單元,卻讓它在Vulkan游戲、AI和拍照方面有著更好的底蘊。
網絡和充電參數
在上述驍龍成員中,它們在網絡和充電功能層面還存在不小的差異。其中,與驍龍6系搭配的調制解調器(Modem)還停留在驍龍X12 LTE時代,它的下行速率為Cat.12標準,即600Mbps驍龍7系由于升級到了驍龍X15 LTE Modem,所以它們將支持Cat.15即800Mbps的下行速率,聯網更快。
新一代驍龍處理器都支持QC4或QC4+快充技術,后者的改進在于兼容早期的QC3.0、QC2.0等技術,適用性更廣泛一些。在這里我們不得不再提一下驍龍665,從高通官網的參數來看,它支持的快充技術竟然還停留在QC3.0的標準上,較之驍龍660還有所不如。
如何看待新驍龍
隨著驍龍730和驍龍665的量產上市,高通由低到高的產品矩陣都進一步強化了AI和拍照性能,這對手機實際體驗的提升還是極為顯著的。但是,隨著驍龍710被“賤賣”到千元價位,讓驍龍665的定位就極為尷尬了——貴了打不過驍龍710,便宜了又丟了“新品”的臉。
至于驍龍730,它雖然是驍龍7系家族中的最強音,但從表2的 3DMark測試來看,驍龍730的GPU性能并沒能和驍龍710拉開太大的差距,距離驍龍855這個家族旗艦還是天差地遠。換句話說,如果你喜歡玩游戲,咬牙一步到位選擇驍龍855的旗艦手機還是很有必要的。
PS:驍龍730其實頗有生不逢時的感覺,無論是麒麟810還是聯發科Helio G90T,綜合性能都在它之上,高通現階段在中端SoC領域的境遇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