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鄧新
編輯/ 高 智
商業查詢,狼煙再燃。
日前,據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披露,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合信息”)遞交招股說明書,擬登陸科創板,計劃募資14.9億元。
該公司旗下最耳熟能詳的產品莫過于啟信寶。
啟信寶,昔日位列商業查詢三巨頭,如今為何掉隊了?總資產縮水、凈資產為負、凈虧損放大,啟信寶怎么這么難?
此背景下,“商業查詢第一股”,仍有懸念。
商業查詢,是一個“年輕”的市場。
2013年3月15日,《征信業管理條例》正式施行,至此之后商業查詢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到了2014年2月,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后改名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線,正式打開了商業查詢的市場“大門”。
趁熱打鐵,企查查、啟信寶與天眼查分別于2014年先后創立,以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為數據底座,逐步融合企業財報、中國裁判文書網、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等公開信息,打造了商業查詢平臺,成為賽道的第一批玩家。
“查查們”的數據底座
一名互聯網觀察人士告訴鋅刻度:“商業查詢最大的價值為降低工作、生活中的信息不對稱,從而降低社會信用成本,進而降低個人的生存成本以及企業的營商成本,最終促進全社會良性發展。”
譬如,通過查詢經營資質、經營風險、關聯風險、法律訴訟、知識產權等信息,個人在求職時可以防坑、投資時可以防騙,而對媒體、銀行、律所等機構,也可以掌握目標企業的融資進程、合規性、風險評估等關鍵信息。
對此,長沙白領葉雅安深有體會。
葉雅安告訴鋅刻度,2018年大學畢業之前,曾廣撒網投簡歷,不曾想收到一份隔壁省會城市武漢某創業公司的offer。
彼時,葉雅安手中已有一個本地的offer。
一時間,葉雅安陷入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去武漢薪水高也有挑戰性,但離家較遠,留下來收入一般,但更安穩,家里更放心。
“公司正不正規?實力強不強?創業靠不靠譜?”葉雅安父母也有疑慮,在查詢到公司上次融資是在兩年之前,遂勸說葉雅安選擇放棄。
這么來看,商業查詢蘊藏著巨大的流量和可觀的商業價值,自然而然成為資本追逐的“寵兒”,到了2016年賽道涌入40多個玩家,上演了一出群雄逐鹿的大戲。
盡管如此,天眼查、企查查與啟信寶憑借先發優勢,牢牢把控著市場。
然而,好景不長,商業查詢賽道從“三國爭霸”演變為“楚漢相爭”。
天眼查與企查查對壘的競爭形勢逐漸明朗,而昔日的大玩家啟信寶卻掉隊了,與對手們的身位越來越遠。
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商業查詢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商業查詢月活用戶份額,天眼查與企查查占比合計為90%,而啟信寶的占比為6.5%。
啟信寶的頹勢肉眼可見,之所以如此與同質化競爭有莫大的關系。
客觀來看,商業查詢平臺的打法大同小異,均以爬取公開數據為主,輔以向供應商采購企業數據,之后對數據進行分析、清洗、整理、加工、重組、聚合,再通過可視化、條理化、系統化的方式呈現予用戶。
如此一來,無論是信息源,還是受眾,或是變現方式,均存在重疊。
一名私募人士告訴鋅刻度:“商業查詢行業相似的打法、相同的內容,注定缺乏‘護城河’,沒有商業壁壘的話,開疆拓土最好的方式便是打廣告。”
于是,2018年起,天眼查、企查查與啟信寶在全國數十個主要城市開啟了廣告轟炸,針鋒相對的意味頗為明顯。
據公開資料顯示,三大平臺既投放了地鐵廣告、電梯廣告,也涉及綜藝植入、短視頻廣告等,保守估算單一家投入資金超1億元。
問題在于,如此大手筆的投放廣告,意味著持續燒錢,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撐,而這恰好為啟信寶的軟肋。
事實上,啟信寶僅在2015年進行了一次3000萬元的融資,之后再無融資動作,而天眼查進行了3輪融資、企查查進行了6輪,最后一輪融資都發生在2019年,更為關鍵的是融資總額都以億元計。
融資不足成為啟信寶的軟肋
彈藥充足之下,天眼查與企查查成為較勁的主角。
這么一來,“老大跟老二打架,受傷的總是老三”的互聯網定律再次上演,啟信寶慢慢淡出了主流視野。
有業內人士表示,老大跟老二打架,獲得較高的曝光度與知名度,從而收獲了流量,聲量較小的玩家慢慢被市場遺忘,難以吸引用戶關注,久而久之就掉隊了。
對此,有網友一針見血指出:“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何況是被卷進來的小貓小狗呢,如果老三不保持警惕,受傷是必然。”
掉隊之后的啟信寶,日子過得并不舒坦,這點從招股說明書中可以一窺究竟。
據合合信息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啟信寶2020年的總資產為1億元,凈資產為-864.32萬元,凈資產為負數說明公司處于資不抵債的境地;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總資產縮水為9800萬元,凈資產為-2657.44萬元,資不抵債愈發嚴重了。
啟信寶業績慘淡
更為糟糕的是,凈虧損有放大的趨勢。
2020年啟信寶虧損4398.29萬元,2021年第一季度虧損1793.12萬元,以此推算全年虧損7172.48萬元(靜態),盈利能力進一步惡化。
毫不夸張地說,啟信寶成為合合信息的出血點。
合合信息2018年~2021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分別為1.96億元、3.4億元、5.78億元和1.7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871萬元、-1.96億元、1.29億元和4300萬元。
由此可見,虧損嚴重的啟信寶對母公司而言負擔頗重。
那么,啟信寶對IPO輸血的渴望自然更為強烈,這或許是其搶跑“商業查詢第一股”的重要動機。
需要注意的是,啟信寶潛在的風險不容忽視。
一方面,為了尋求差異化,啟信寶走向海外推出全球版,率先打通境內外企業數據,而海外的法律法規規制環境更為復雜,一不小心則可能被封殺。
譬如,合合信息旗下的掃描全能王、名片全能王在2020年被美國、印度要求下架,影響其在當地的正常經營。
這意味著,啟信寶也面臨在海外的合規問題。
另外一方面,啟信寶的數據主要源于第三方,并非不是一手采集的數據,從而對數據鏈缺乏掌控力。
對此,官方也予以坦承:“數據合作方、客戶違反協議約定以及其他原因造成了數據的不當泄露或使用等等,甚至帶來侵犯個人隱私及個人信息相關權益導致訴訟或仲裁等糾紛,可能對公司市場聲譽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總而言之,在六年沒有融資的背景之下,啟信寶的先發優勢逐步喪失,掉隊的勢態肉眼可見,也成為合合信息謀求IPO的最大累贅。
那么,啟信寶能否獲得資本市場輸血,進而重返主戰場,尚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商業查詢的白刃戰仍在持續。
民晚報訊(記者 金志剛)近日,合合信息旗下啟信寶企業版推出客商版·應收賬款管理套件,幫助企業全面評估合作方信用情況,監測賬期風險,有效降低壞賬率。
壞賬率是企業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據了解,發生拖欠貸款的常見原因有合作前缺少準確判斷客戶信用狀況的方法,授信額度、賬期、結算方式、結算條件上選擇有誤;合作中客戶信息管理不當,財務與銷售之間存在信息孤島,客戶經營異動發現滯后;合作后缺乏欠款追討手段等。
啟信寶客商版·應收賬款管理套件包括啟信分、合同違約指數、隱形關系挖掘、黑名單穿透、一鍵風險掃描等板塊,助力客商合作前、中、后全鏈路風險管理能力升級,包括合作前授信體系搭建、合作中賬期風險批量監測與實時預警、合作后挖掘欠款去向,一方面將賬款風險控制在最前端,另一方面實時監測賬期異動,變被動為主動防范。
舉例來說,公司法務部門、信用部門甚至營銷部門在客商準入審核時,需要負責客戶的全面資信調查,并隨時偵查客戶信用變化及風險變化,建立和維護公司客戶信息庫。
應收賬款管理套件中“啟信分”和“合同違約指數”功能,分別從企業綜合評分和合同訴訟違約記錄的量化分層維度,智能分析客戶實力與歷史風險發生概率,輔助企業對客戶情況做第一輪初篩。
對于符合資信初篩客戶,仍需要深挖其關聯風險或其他風險。借助“隱形關系挖掘”,可以在任職、投資關系基礎上,增加疑似、上下游關系挖掘,涉及4大類18維度關系排查,同時借助“黑名單穿透”,可以對主體企業及關聯企業、關聯股東高管進行穿透核查,以標簽和風險信號輸出,基于關聯關系防控風險傳導。
“一鍵風險掃描”可以一鍵洞察客戶經營狀況、資產情況、財務狀況、企業信用、涉訴情況等28類風險信號,并且系統會按預先設置的事件等級將信號自動分類“警告、關注、提示”。企業可以做到一鍵知風險,關注風險前置展示。
合作前的信用評估只是第一步,合作中的經營異常或其他原因導致付款滯后的情況,同樣值得企業重視。舉例來說,啟信寶客商版·應收賬款管理套件對賬期客戶風險監測提供了多種個性化工具,企業可以按照事前授信評估分別建立企業群組,采用系統批量風險監測工具或者實時監控(企業負面監控、輿情監控)工具,分別進行風控管理。
日,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合信息”)更新了對第二輪審核問詢函的回復。合合信息擬沖刺科創板上市,計劃募集資金14.90億元,保薦機構為中金公司。
對于合合信息,大家或許并不熟悉,但其旗下的產品,很多人肯定都不陌生——包括掃描全能王、名片全能王、啟信寶3款核心產品。
但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合合信息科創屬性被質疑,核心業務也存在不少隱憂。
圖據IC photo
科創成色存疑
智能文字識別技術已成巨頭標配
招股書顯示,合合信息是一家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科技企業。公司C端業務主要為面向全球個人用戶的APP產品,包括掃描全能王(智能掃描及文字識別APP)、名片全能王(智能名片及人脈管理APP)、啟信寶(企業商業信息查詢APP)3款核心產品;公司B端業務為面向企業客戶提供以智能文字識別、商業大數據為核心的服務。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合合信息的營收主要來源于C端業務,且2020年才扭虧為盈。
2018年-2020年及2021年1-3月(報告期),合合信息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6億元、3.4億元、5.78億元及1.7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72%;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871.43萬元、-1.96億元、1.3億元及4300.3萬元。
此外,公司還存在未彌補虧損。截至2021年3月末,合合信息經審計的合并報表未分配利潤為-771.88萬元。
名片全能王、掃描全能王、啟信寶3款APP為合合信息帶來巨大的流量及變現能力。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3月末,3款APP在App Store與Google Play應用市場的全球用戶累計首次下載量合計超過6億,2021年3月的月活合計約1.2億。
2018年-2020年,3款APP對合合信息的收入貢獻分別為9190.65萬元、2.13億元和4.18億元,逐年增長且增幅不低;收入占比也從2018年的46.88%提升至2020年的72.24%,2021年1-3月進一步提升至75.57%。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合合信息擬沖刺科創板上市,但其科創板成色到底如何,還要打個問號。
合合信息在招股書中表示其符合科創屬性要求,擁有的核心技術包括復雜場景文字識別、智能圖像處理、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大數據挖掘等。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其核心APP掃描全能王、名片全能王主要運用智能文字識別(OCR)技術,而這項技術在人工智能應用中的商業推廣較為成熟,幾乎已成互聯網巨頭標配;啟信寶則主要是通過爬蟲技術,而市面上也有大量同類型的APP,例如天眼查、企查查。
上交所在首輪問詢中的第一個問題,便是關于“科創屬性”。上交所要求合合信息說明,核心技術主要為行業通用技術還是專有技術,技術實現是否依賴第三方硬件,與行業內主要競爭對手的先進性對比情況等。
對此,合合信息回復稱,公司的核心技術是在行業通用技術上進行創新和自主研發所形成,是具有自主創新點和符合自身產品發展的專有技術,而非直接運用行業的通用技術。技術實現均不依賴第三方硬件。
核心業務存隱憂
曾因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被工信部點名
在帶來巨大的流量及變現能力的同時,合合信息的3款核心APP也存在隱憂。
名片全能王和掃描全能王主要是面向C端收取VIP會員費和按次使用費用,其中VIP費用是主要收入來源,占比超過80%。但二者的新增付費轉化率持續保持在較低水平。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名片全能王新增付費用戶數分別為0.69萬、0.99萬、1.16萬和0.26萬,新增付費轉化率分別為0.11%、0.16%、0.25%和0.22%;掃描全能王新增付費用戶數分別為21.19萬、62.51萬、100.31萬和23.27萬,新增付費轉化率分別為0.2%、0.43%、0.59%和0.6%。
啟信寶的情況則更加不樂觀。報告期內,啟信寶個人版新增付費用戶數分別為3.7萬個、4.75萬個、4.11萬個和0.83萬個,新增付費轉化率分別為0.99%、0.83%、0.6%和0.57%。可以看出,啟信寶新增付費用戶數增速有所下滑,新增付費轉化率更是逐年回落。
對此,合合信息解釋稱,啟信寶新增付費轉化率持續下降的主要原因為:為增強用戶粘性,公司加大了多年會員的推廣力度,如購買啟信寶3年VIP送1年啟信寶VIP等。
合合信息表示,盡管新增付費轉化率有所下降,但啟信寶個人版的收入實現了持續增長。報告期內,啟信寶ARPPU值(每付費用戶平均收入)從2018年的334.07元增長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446.03元。
此外,在市場競爭方面,作為收入“頂梁柱”的名片全能王和掃描全能王,也面臨著來自互聯網巨頭們的“降維打擊”。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與騰訊云2020年9月份聯合發布的《智能文字識別(OCR)能力評測與應用白皮書》中提到,OCR已經成為科技巨頭能力標配,騰訊、阿里、華為、百度等為代表的科技巨頭和云計算廠商,研發各類在線或離線OCR技術產品,一方面服務自身內部業務,另一方面也對外開放OCR能力。
不少APP其實已經內嵌了掃描與OCR識別功能,例如微信對話框內就有“提取文字”功能,快遞單自主識別和票據自動錄入,都是運用的OCR技術。對于普通人來說,內嵌的OCR功能已經夠用,在此情況下,名片全能王和掃描全能王的成長空間還有多大,目前難有定論。
啟信寶比起名片全能王和掃描全能王,在市場競爭方面更沒有優勢。根據艾媒咨詢《2021年中國商業查詢行業研究報告》,在中國商業查詢平臺中,天眼查占據72.4%的活躍用戶份額,企查查占17.6%的份額,啟信寶僅占6.5%的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1月3日,啟信寶APP因“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被工信部點名。
隱憂之下,合合信息也曾嘗試尋找新的突破口,但無大起色。2018年3月,合合信息推出為商務人士打造的商務社交平臺——“找到”APP,并在當年花費4665萬元推廣費進行大力推廣。但“找到”APP沒有激起太大水花,營收占比由2019年的1.36%降至2020年1%,并于2020年10月最終剝離。
合合信息能否順利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紅星資本局將持續關注。
紅星新聞綜合報道 記者 俞瑤 余冬梅
責編 任志江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