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一波疫情以后,相信大家都深刻體會到了制造業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有多重要。無法想象如果口罩、消毒液、醫用手套這些東西如果我們沒辦法自己生產,而國外又不肯賣給我們的時候會產生多么嚴重的后果。但是,擺在我國制造業面前有兩大難題。第一是勞動人口數量下降,第二個是制造業成本上升。如果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達 7%,意味著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
圖片來源:東莞證券研報《智能化造就新時代,自動化生產成剛需》我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以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著稱,該特點推動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使中國成為世界制造工廠。近年,人口老齡化和人工成本提高,制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從 2010 年的 30916 元提升至2019 年 的 78147 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10.85%。
圖片來源:東莞證券研報《智能化造就新時代,自動化生產成剛需》
假設按照每年 10%的平均工資增長率,工資增速遠高于年通脹水平,員工薪資對企業將是一個沉重負擔。我國制造行業競爭力受到削弱,也對勞動密集型產業帶來沖擊。為了保證我們制造業的優勢,克服上面的兩大困難,工業自動化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和人相比,機器人有很多優勢:低成本、高效率以及不會疲倦。近年來,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我國制造業勞動力優勢不顯,制造業亟待向智能化轉型,工業機器人呈現強勁發展的態勢。
圖片來源:天風證券《機械設備自動化行業分析:激光+機器人+注塑機框架》
根據券商的研報測算,一邊是中間增加的人力成本,一邊是不斷下降的機器人均價,機器人對比工人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我國的工業自動化應用前景廣闊雖然我國是制造業大國,這些年大而不強的缺點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很多方面比起發達工業國還有很大差距。數據顯示:在 2019 年全球國家與地區制造業工業機器人密度數據中,新加坡(918 臺/萬人)、韓國(855 臺/萬人)和日本(364 臺/萬人)為前三名,是工業機器人高密度國家。中國以 187 臺/萬人排在 15 位。
圖片來源:東莞證券研報《智能化造就新時代,自動化生產成剛需》綜合產業結構、人口老齡化程度、工業機器人密度等因素,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無論是發展現狀還是社會環境,都與日本上世紀80年代的快速普及期相似。復盤日本的工業機器人發展史,我國的工業自動化行業也有望進入類似于日本上世紀80年代的全面推廣、需求快速增長的發展階段。數據顯示,2012-2019 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復合增速高達 49.89%,遠高于日本和韓國的年復合增速。2019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裝機量達 37.3 萬臺,中國的裝機量達 14.05 萬臺,占全球總量的 37.67%。工業自動化的行業周期工業機器人、激光、注塑機、機床等通用自動化設備由于景氣度均與制造業投資相關,歷史上主要受汽車制造業投資、3C 制造業投資及其他一般制造業投資波動影響,景氣趨勢上體現出方向上的一致性(幅度有差別)。通過復盤 IFR 公布的 2001 年至2019 年的工業機器人銷量歷史數據,全球工業機器人和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增速有著較為相似的變化趨勢,表現出 3-4年左右的周期性。過去的 19 年出現過 2002-2005 年,2005-2009 年,2009-2012 年,2012-2015 年,2015-2019 年 5 個 3-4 年的小周期,分別由 1-2 年增速上行和 1-2 年增速下行組成。
圖片來源:華創證券研報《通用自動化行業深度研究報告:景氣持續,制造升級,國產崛起》根據這個規律,2020年起,工業自動化產業鏈有望步入新的一輪景氣周期。工業自動化產業鏈解析工業自動化產業鏈很長,目前研報一般分為三個細分領域,分別是工業機器人、激光器和注塑機。從歷史成長性上看,按照過去10年(2009-2019年)需求的CAGR來排序,機器人(38.2%)>激光(21.1%)>塑料機械2(10.03%)>機床(-3.18%),機器人和激光行業成長性特征更為顯著。從行業規模看,機床>激光設備>機器人>注塑機。從行業集中度來看,注塑機>激光器>工業機器人>機床。從國產競爭力上來看,注塑機>激光>機器人≈數控機床。
圖片來源:華創證券研報《通用自動化行業深度研究報告:景氣持續,制造升級,國產崛起》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機器人本體和下游集成應用三部分。上游是控制器、伺服電機、減速器、傳感器、末端執行器等零部件的生產廠商,控制器、伺服電機和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中游是本體生產商,負責工業機器人本體的組裝和集成,即機座和執行機構,包括手臂、腕部等,部分機器人本體還包括行走結構;下游是集成應用商,負責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和用途對工業機器人進行有針對性地系統集成和軟件二次開發。工業機器人行業集中度較高,但目前主要為國外廠商占據。據 MIR 統計,2020 年行業前十名市占率合計達到 67%,前五名市占率合計為 49%,前五名企業分別為發那科、愛普生、ABB、安川、庫卡。我國工業機器人本體及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率都較低。
圖片來源:華創證券研報《通用自動化行業深度研究報告:景氣持續,制造升級,國產崛起》
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國產化率在25-30%之間,國產龍頭市占率僅為2-3%,未來3-5年國產率有望逐步提高,龍頭市占率有望達到10%以上。我國國產的工業機器人興起于2015年前后,彼時政策鼓勵智能制造,推升了一波機器人投資熱潮自動化設備形狀圖片,近年來熱潮退后沒有競爭力的國產小品牌逐步退出,剩下的國產品牌特別是國產龍頭品牌已具備一定的技術、品牌和渠道影響力,有望在這一輪市場景氣中逐步實現進口替代擴大其市場份額。核心零部件方面,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3個核心部件是工業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壁壘,分別約占工業機器人成本構成的36%、24%和12%,目前國內約85%的減速器市場、70%的伺服系統市場和超過80%的控制器市場被國外品牌占據自動化設備形狀圖片,未來國內優秀企業有望逐步擴大市場份額。
圖片來源:頭豹研究院《2021年中國工控自動化行業概覽》
激光器行業梳理激光的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單色性和高相干性特點使激光加工兼具經濟型和社會效益。激光加工制造的特點在于激光易于控制,可以將激光加工系統、機器人系統與計算機數控技術等相結合,柔性化程度高、加工速度快、出產效率高、產品出產周期短,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激光器市場規模接近200億元,其中光纖激光器出貨量占總體的一半。中國下游激光設備市場規模達到656億元,十年間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 未來OLED、半導體等新興領域需求將有力拓展增量空間,同時LED、PCB 配套自動化設備也可打開細分領域天花板。目前低功率領域已經完成國產化進程,中功率領域國產化過半,高功率領域國產化率正在快速提升,國內廠商競爭力不斷增強。目前上游除了泵浦源和有源光纖等核心部件尚不能實現完全自產之外,其余元器件均由國內廠商供應。國外激光器廠商在中國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2019年IPG在中國占有42%的市場份額,較2018年下降8%;銳科激光的市占率從17.8%提升到2019年的24%;此外創鑫激光和杰普特分別占有12%和3%的市場份額。激光器的國產化趨勢或已確立。
注塑機行業梳理
注塑機即將熱塑性塑料或熱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種形狀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設備,在塑料制品的生產中應用非常廣泛,主要應用于汽車、家電、3C、包裝、物流等產業。在全球塑料成型設備行業市場,歐美國家及日本仍然占據領先地位。注重創新和長期發展的積累使得歐美及日本企業生產的注塑機在高端市場上具有優勢。而國內注塑機企業憑借性價比優勢,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場。注塑機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家用電器、汽車工業和通用塑料工業,下游行業的發展這可能會推動注塑機行業的增長。我國注塑機行業中已基本完成國產替代,目前國產品牌是市場主流,國產龍頭處于攫取全球市場份額的階段。目前我國注塑機行業呈現“一強多X”的局面。行業龍頭是注塑機全球出貨量第一的企業,年產值超過百億,行業龍二正逐步趕上。
工控自動化行業風險提示?市場競爭加劇,國有替代程度未達預期。通用自動化行業在高端領域的國有替代程度較低,主要核心技術和市場還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與國際知名廠商相比,中國廠商在品牌和技術優勢的建立方面還需經歷必要的過程。如果國際廠商加大本土化經營力度,以及國內廠商在技術、經營模式方面的全面跟進和模仿,國內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將面臨競爭加劇的風險。?市場需求波動導致產品需求下降。通用自動化行業的市場需求受國內宏觀經濟環境、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的影響較大,如果國家宏觀經濟環境或國民經濟發展態勢以及通用自動化行業環境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或相關行業的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進度趨緩,將會影響整個行業的市場需求,進而導致市場需求不足的風險。?下游需求不及預期。通用自動化行業受下游行業景氣度影響較大,下游需求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溫馨提示:本文為國信證券東東5月19日《工業自動化: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必由之路》專場的演講稿節選。因客戶適當性要求,本文刪除提及個股討論部分,如需完整版,已開戶且適當性符合的客戶請掃碼添加企業微信回復關鍵詞“工業自動化”領取回看地址!
長按掃碼關注國信證券東東
-投資者教育-
以上資料由國信證券廣州分公司編輯,轉載請注明出處。林雄建投資顧問(執業資格:S09)朱智勇投資顧問(執業資格:S35)袁宇軒投資顧問(執業資格:S11)林奕濤投資顧問(執業資格:S26)
鄧玉賢投資顧問(執業資格:S38)
風險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能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免責聲明:文章中所述的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獨立作出投資決策。我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我公司及其雇員對使用本報告及其內容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