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俺又來了!
1、最近折騰了很多NAS,給部分NAS換上大容量的好硬盤,結果導致閑置了一堆3T、1T的小容量硬盤,很愁這些硬盤該如何利用上:
讓我出,是不可能出的,當初都是重金購入的硬盤,現在出,太虧了!
現在就想利用一下這些閑置硬盤,組裝一臺NAS,當個備份服務器使用!
2、于是我就在想,物色一個NAS機箱,能放入M-atx主板和8-10塊硬盤的,最好體積再小一點!一開始我看的都是這種電腦的中塔機箱!可是,電腦的機箱,體積太大了,如下圖:
3、所以,我就在尋思著,要不找個4U機箱來試一試,反正我也有一個小機柜:
這個機柜買來也接近一年了,挺好用的,體積小巧,不占地方,設備放里面也很安全:
4、然后選擇4U機箱,4U機箱的價格很便宜,我買的是航嘉S400,只要238元:
5、由于是4U機箱,所以電源可以用ATX的大電源,電源我選擇的是愛國者GT550 全膜組電源:
這個電源支持12V 雙路各30A的輸出,非常適合多盤位NAS使用:
6、機箱電源搞定了,剩下的就好辦了!
我翻箱倒柜的找出了很早之前買的一塊微星M4SMD萬兆主板,已經買了一年多了:
當時是175元買入,屬于最低的那一批入手的。
由于這個主板自帶了一顆萬兆網卡,而且還可以刷BIOS用上8代處理器,被廣大網友各種買買買,結果自然漲價了,現在至少得200~300元:
7、接下來就是處理器了!這個微星的萬兆主板我已經刷了BIOS,能支持8代CPU,所以肯定上8代處理器會更好:
而現在I3-8100 漲價了很多!
于是入手了I3-8100T,價格便宜了不少:
目前是非常推薦I3-8100T和I3-9100T 這些處理器!10代處理器目前還不是很推薦!
8、最后就是內存條和一些附件!
內存條方面,我是用的一個閑置內存條,DDR4 8GB,一般價格是139元左右入手的:
9、由于我這個機箱還要改造一下硬盤位,所以又入手了這個光驅位的硬盤擴展架:
10、然后這次我沒有用陣列卡,而使用的PCIE轉SATA卡:
用的是樂擴的,質量不錯:
11、還要用到一個超頻三的8CM小風扇:
12、以及一根1分5SATA的電源線:
13、再就是做引導用的U盤,閃迪酷豆,我一次買了3個,平均一個25塊錢:
14、到此,全部物品都湊齊了,我整理了一張表格,所有物品加起來在1500元多一點:
僅需1500元,就可以擁有一臺8-10盤位的高性能萬兆NAS,想想還是美滋滋的:
當然,由于主板和CPU的價格是浮動的,有可能您的組裝的定價會比我高一些,不過,也可以來降低CPU,電源等方式來節(jié)省成本,本文只是提供一個裝機思路:
1、接下來開始展示外觀:
首先是機箱,這個機箱真的挺大的,標準的4U機箱:
2、內部的空間也很大,最大支持ATX主板,主要它可以塞到我的機柜里面:
3、然后是電源,電源其實在多盤位的NAS中,是非常重要的!
我之所以選擇這個電源,主要也是看重它的雙12V各30A輸出,可以保障我們的硬盤:
這里分享一下,您的硬盤數量越多,對應的12V輸出就要越多,我們按一塊硬盤啟動電流為3A計算即可:
4、接下來,看下主板、CPU、內存 三件套了:
這個主板是標準的MATX主板,尺寸是24.5CM*24.5CM,大多是網吧的拆機貨,成色還行!
5、微星M4SMD這塊主板,最大的亮點是有一個萬兆網卡,這個網卡型號是英特爾X520,用來做NAS非常合適:
6、CPU方面,當然是I3-8100T了,這個處理器,算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處理器了:
7、內存條是閑置的DDR4 8GB內存:
8、我們開始裝機,先將CPU和內存條放入到對應的接口上:
9、然后給CPU上抹一點硅脂,薄薄一層即可:
10、最后,安裝好CPU散熱器即可,這個CPU散熱器也是閑置的,剛剛忘記加入清單里了,這個散熱器一般10-20元就可以買到,很便宜的:
11、然后,我們主板方面就安裝好了!
老規(guī)矩,我們先接上電源,然后插上鍵盤鼠標、顯示器,開機在電腦上看看:
12、可以看到,順利點亮:
13、值得一提的是,這塊主板的BIOS中,默認是將千兆網卡給關閉了,我們一定要記得打開它,不然千兆口就浪費了嘛:
14、主板檢測無誤后,我們就開始裝機,拿出S400機箱:
15、這個機箱,前面板還很酷的:
16、先安裝電源:
17、然后安裝主板:
18、安裝主板的時候,可以把機箱內部的硬盤架先拿出來:
19、這樣,就好安裝很多:
20、由于這個主板只有6個SATA,如果要實現8-10盤位,就需要用陣列卡,或者PCIE轉SATA的擴展卡:
21、所以,我們來安裝樂擴的PCIE轉4SATA擴展卡:
22、插入到PCIE*1的接口上即可,還剩余一條PCIE*16接口,我們可以用來接顯卡,或者其它網卡:
23、然后,我們將硬盤固定在硬盤架上,就可以塞入機箱了:
目前我是塞入了5塊硬盤:
24、接下來將光驅位的架子先拆出來:
25、這個就是光驅位的架子:
26、我們用這個光驅位轉3.5寸硬盤的籠子即可使用上這個光驅位:
27、將籠子裝入到光驅的架子上,并且安裝了一顆8CM的超頻三小風扇:
28、這個風扇不僅風量不錯,還很靜音!
這樣,我們這個光驅位就改好了,理論上這個光驅位是支持6塊硬盤的,但是我不用放那么多:
29、由于我這3個硬盤都是服務器級別的硬盤,轉速很高,發(fā)熱很大,所以我為了保障散熱,將他們中間都空了很多:
30、接下來給這個硬盤安裝SATA線:
31、然后往機箱里面塞了,這個時候建議先安裝光驅位的硬盤,再安裝硬盤架:
整理線是有點麻煩的,耐心弄:
32、這樣就全部組裝好了,為了更靜音,我把機箱自帶的12CM風扇也換了一個安靜的風扇:
而且之前用的CPU散熱器,真的太吵了,我又換了一個閑置的玄冰400散熱器:
這下,機箱不僅很安靜,而且散熱也很棒,一共3個風扇散熱,后續(xù)測試,效果也很不錯:
33、這臺4U機箱,和我的臺式機對比,體積還是要小不少的,主要硬盤能塞呀,最大可以支持12塊3.5寸硬盤,但是為了散熱更好,還是8-10塊硬盤即可:
1、我們插上電源線,網線:
就可以開機了,切記!如果要用千兆網線,需要在BIOS里打開1G的開關:
2、至于旁邊的萬兆網卡,我們等后續(xù)系統(tǒng)弄好了,再來用!
然后插上已經制作了黑群暉的U盤:
3、關于如何制作黑群暉的教程,我已經寫過非常詳細的教程了:
我這個是I3-8100T處理器,所以我安裝的是918+的固件~
而,如果您的處理器是較老的處理器,或者是J3455并低于J3455的處理器,我則推薦安裝3617的黑群暉,會更穩(wěn)定一點~
4、我們開機后,可以看到已經識別到了硬盤了,并且樂擴轉接的硬盤也成功識別:
5、群暉安裝后,開機顯示這個頁面,就代表成功了:
6、跟著教程操作,100%可以學會安裝黑群暉的,我現在只要3分鐘即可做好引導:
7、打開群暉后,安裝的8塊硬盤都識別上了:
8、溫度上也不錯,27-32°,而且我做測試的時候,還沒變天,外面還是有點熱的!
現在變天后,溫度更低,日常使用,肯定沒有問題,而且噪音也很?。?/p>
9、我專門測試了下,現在變天了以后,開機溫度只有17~21度左右了:
10、功耗方面!帶8個3.5寸硬盤,日常使用功耗為70~80瓦左右:
不過值得驚喜的是,它這個休眠居然很穩(wěn),休眠后,功耗達到了43瓦,不錯不錯:
反正我這臺設備也不會24小時開機,每天開個機就是同步一下文件而已,功耗意義不大:
11、然后,我插上了一個萬兆網卡在臺式機的PC電腦上,將萬兆網卡和這臺萬兆網卡進行直連:
已經成功識別了萬兆網絡:
12、訪問萬兆網卡的這個IP地址,就是走的萬兆網絡的速度:
13、在單盤未組陣列的情況下,拷貝文件,速度為133MB/秒,已經突破了千兆,但是這個只是單盤的速度,其實還是不給力:
14、后續(xù)我給這臺NAS的8個硬盤,組了群暉的SHR陣列:
15、當組了陣列后,使用這個萬兆網卡,拷貝速度達到了604MB/s,雖然沒有萬兆跑滿帶寬,但是這個閑置的硬盤有這個速度,已經很讓我滿意了:
要知道,這都是純機械硬盤產生的速度,如果有固態(tài)硬盤做緩存,那效果會更穩(wěn):
16、測試完成后,我就將這個4U機箱,放入到我的機柜上了,并且重新整理了一下機柜:
17、到此,我這個機柜就完成了,塞得滿滿當當的:.
18、順便說下各個設備的使用作用:
GK41作為軟路由,用來管理網絡和使用各種插件。
群暉DS720+ 主要用于照片備份+文件備份+個人導航頁和博客的搭建。
華碩AS6604T,主要用來下PT和影音服務。
威聯通TS-951N,主要用來存放工作的所有數據,其中用的都是大容量硬盤。
而這個4U機箱的NAS,就是用閑置的硬盤備份一些資料,并且可以和群暉DS720+實現文件夾同步備份的功能!
最后,這個UPS,可以保障我這個機柜的全部設備,避免突然出現斷電的情況!
平時這個機柜都是蓋上玻璃蓋子的,設備也很安全,而且也很安靜:
1、我這臺閑置硬盤組裝的NAS,主要是用來當備份服務器用的!
那啥是備份服務器?既然硬盤也不舍得賣,那么就做一個10多T的安全存儲空間!
這個空間,可以保存一些珍藏的照片和文件,以及一些比較舊的資料:
那么,有沒有辦法實現自動備份的,當然是有的!
首先,我們可以使用群暉的Hyper Bacup 這個工具,將主力機NAS上的文件打包備份到這臺機器上:
2、然后,我們可以使用同步文件夾的功能,將文件實時且無縫的同步到這臺NAS上:
我們在群暉的文件服務里面打開rsync,并且開啟rsync服務:
兩臺NAS都要打開哦!
3、然后,我來到我的DS720+這臺群暉上,點擊控制面板的共享文件夾同步功能:
找到任務列表選項,點擊進去后,點新增,新增一些同步任務:
4、等待一陣子后,2臺NAS的數據就進行了同步,可以看到同樣的文件同時出現在2臺NAS中,假設我的DS720+突然損壞,硬盤也炸了,那么我還有1個4U機箱,保護了這些數據:
5、后續(xù),我將這臺4U NAS的BIOS設置了來電啟動!
搭配一個米家智能插座,當需要備份的時候,遠程即可實現自動開機!
開機備份好了后,我們可以手動再關機,或者設置一個自動關機的計劃任務,讓這臺設備進行關機!
這樣,我們的數據將非常的安全,而且還使用上這個閑置的硬盤了!
其實,如果您直接拿這臺設備當主力機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畢竟我的這個配置,已經秒殺了我所有的成品NAS的配置了!
又到了總結的時候了!
最近沒啥礦渣可折騰的,手里的閑置硬盤放著也是吃灰!
組裝一臺NAS,玩一玩!
本文更多是提供一個裝機思路和玩法!
加入如果和我一樣,有這種小機柜的朋友,在尋找不到合適的機箱的時候,也可以考慮一下4U機箱。畢竟這4U機箱,是為機柜量身打造的!
不過,航嘉這個S400機箱,做工還是太單薄了,畢竟就這個價位,也不好說啥!
機箱在安裝了8塊3.5寸硬盤后,非常的重,平時放機柜里,也不會拿出來,所以還好!
其實,這個方案還可以換一些減配的方式!
比如換個電源,換個主板,換個處理器,一樣可以達到我這個效果,價格卻可以便宜很多!
沒準不到千元都可以組裝一臺高性能的多盤位NAS了!
好了,到此,這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感謝您的觀看,本文全部商品為我自費購買,這臺設備是10月20多號開始組裝的,到現在已經使用了1個多月了,穩(wěn)定性都很不錯!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您一些小小的幫助,如果覺得不錯的話,也歡迎點贊、收藏、評論一下下,我們下次再見!白白!
想 x3650 M5 服務器,支持硬盤熱插拔,通過IMM遠程管理配置硬盤陣列,不需要進入BIOS,不用停機或重啟服務器,操作比較安全直觀,非常適合生產環(huán)境。下面我們加裝兩個1.2T的SAS硬盤,詳細記錄加裝硬盤的全過程。
關于IMM:IMM全稱是Intel Mobile Module是聯想IBM服務器上的集成管理模塊,該模塊是獨立于服務器系統(tǒng),可以通過一個單獨的IP地址,使用Web和虛擬端口方式直接啟動、停止和管理遠程服務器,即使主板、處理器或者內存故障導致主機無法啟動,也依然可以遠程管理服務器,可以遠程直接操作啟動畫面和服務器工作界面。
登陸IMM遠程管理界面
找到服務器背面的IMM遠程管理口,一般會標記為”IMM”或者有一個扳手型的標志
然后接上網線。把控制端的電腦的ip設置為與IMM遠程管理口的ip同一個網段,聯想 System x3650 M5服務器IMM遠程管理口的默認初始ip是192.168.70.125。
在控制端電腦的瀏覽器中訪問192.168.70.125即可打開IMM遠程管理的登錄頁面,默認用戶名USERID,密碼PASSW0RD,(注意:0是數字0,不是字母O)。
登錄成功后,可以看到系統(tǒng)信息
點擊“Local Storage”,進入陣列卡硬盤存儲管理頁面
這里可以看到陣列卡的型號是M5210,有兩個300G的硬盤
點擊 “Storage RAID Configuation”–“View Logical Drives by Storage Pools”,查看到這兩個硬盤是做了raid1陣列模式
現在要添加兩個1.2T的新硬盤,并配置成raid1。
首先在前面板插入新硬盤,槽位0和1是原來的300G硬盤,槽位2和3是新加裝的1.2T硬盤
加裝好新硬盤后,點擊存儲管理頁面中的“Refresh”按鈕,刷新一下,就可以看到新加入的硬盤了。
但是,這里的新硬盤是沒有配置好陣列模式的,我們需要把新硬盤轉換為未配置好的狀態(tài),然后再配置陣列,步驟如下:
到此,完成了新硬盤轉換為未配置好的狀態(tài)。進入Local Storage 頁面,然后按下面步驟配置新硬盤的陣列
這里選擇陣列模式,把硬盤添加到新陣列中
到這里,就配置好兩個新硬盤的陣列了。然后打開服務器的“磁盤管理”,把新硬盤初始化,分區(qū)。
到此,就全部完成新硬盤的加裝了。
iPhone 12發(fā)布不久之后,老婆就跟我說她的手機內存滿了,這暗示可以說是相當的明顯了。但作為一個直男的我,并沒有第一時間就給換了,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窮。手機內存不足,解決的方法還有另外一個,就是備份和清理資料。同時,作為一個攝影師,資料的存儲、備份、管理,也是我一直以來的難題。結合這兩者,一種叫做NAS的設備,就成了我家的剛需。
NAS叫做網絡附屬存儲,這幾年也是很熱門的產品,其實在早些時候我就有關注到。它可以讓我們方便的訪問數據,特別是對于一些團隊的協(xié)同工作,資料及時的互通能夠帶來更高的效率。另外對于家庭來說,則可以更方便地備份我們的各種數據,以防丟失。對于我來說,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產品。但我遲遲沒有動手,因為看起來需要花不小的功夫去搭建。
剛好老婆也需要一個可以隨時訪問的網絡存儲空間了,我也就可以理直氣壯的折騰起來。所以前些天,我整來了一個極空間私有云Z2家庭版,想通過它來解決我家的數據存儲問題。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極空間私有云Z2這個產品,所帶給我的一些感受。
極空間私有云Z2面向的是一些家庭用戶,或者獨立的創(chuàng)作者用戶,所以相對來說,體積更小巧一些。外觀上極空間私有云Z2給我的感覺是小巧,圓潤。相對以往看到很多朋友的NAS都是黑色的主機,極空間私有云Z2提供了幾個不同的外殼配色可選,我的這款是暗夜綠。
它的整體造型相當的簡潔,正面的小蓋板上有一個極空間的logo,這個蓋板還可以打開,露出里面的電源開關和兩個擴展的USB 3.0接口。
正面的底部配置了電源和硬盤指示燈,可以很直觀的看到不同盤的狀態(tài),也可以獨立設置關閉。側邊看起來,它更像是一個收納盒子。側邊加上了線條,讓它看起來不那么單調。墨綠色的外殼還加上了細膩的涂層,觸摸起來手感也非常的舒適。
極空間私有云Z2的背面,配備了一個千兆的網口,一個電源接口和一個密碼重置孔。黑色的蜂窩擋板里還可以看到散熱風扇,工作時可以更好地散熱。
同時在底部也配備了防滑腳墊和散熱孔,可以讓它很穩(wěn)的擺放在合適的位置。這種簡潔的外觀造型,使它能夠很輕松地融入到不同的家裝風格當中。像我選擇的這個暗夜綠配色,日常放在桌面上,它更像是我的一個收納盒。而且也不會占用太多的空間。
極空間私有云Z2除了外觀上給我感覺很舒適,上手使用時的感覺也十分方便。
擰開背面的加固小螺絲,就可以輕松的打開頂部的蓋子。打開蓋子之后可以看到硬盤的加固蓋板。取下蓋板就可以裝上硬盤。
在蓋板底下,極空間私有云Z2配備了兩個盤位,可以兼容3.5英寸或者2.5英寸的主流硬盤。3.5英寸的硬盤即插即用,而2.5英寸的硬盤因為體積小,則需要另外選購加固架子。而除了蓋板加固,極空間私有云Z2也配備了硬盤的防震圈,起到更好的加固防滑作用,在移動的時候硬盤不會受震動脫落,當然,一般這種設備我們固定之后就很少去移動了。
一個盤位可以支持16T容量的硬盤,兩個加起來就可以達到32T的空間,用來滿足日常家庭的數據存儲,是完全足夠的。每個盤位各自配備了SATA 3.0的接口,安裝起來也非常的方便。打開蓋板之后,直接將硬盤接口對準插入即可。
安裝完硬盤,背面接上網線和電源線,就可以單擊一下正面的電源開關啟動極空間私有云Z2來使用了。
而且我也注意到,以往看到的NAS想要從外部網絡訪問,需要向運營商申請獨立的公網IP。但在極空間私有云Z2上,并不需要。它只需要你安裝好硬盤,插上網線開機就可以了。并且初上手的設置,直接在手機App上完成。注冊賬號,初始化硬盤,幾分鐘之后就能愉快地使用了。這對于我這種小白用戶來說,實在是非常非常的方便。也使得我對它的好感度,進一步的提升。
在這些天的使用過程中,極空間私有云Z2帶給我的基本都是比較舒適的感受。其中包括幾個方面:
上手簡單,訪問方式多樣化
就像前面說到的,完成開始的硬盤安裝和初始化之后,我就可以開始使用了。一方面,它不用我再去做什么復雜的設置,也不用說去申請什么公網IP、設置網絡或者路由器等操作,就可以讓我在任意的網絡位置上進行使用,直通家庭局域網之外,非常的方便。
它的訪問方式也很豐富,既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也可以通過網頁端,并且功能界面都是一致的。這一點對于新手用戶來說,是非常的友好。讓我覺得,原來折騰一個NAS可以這么簡單。
甚至它還可以通過TV端來進行數據訪問,因為在極空間私有云Z2里面,提供了極影視的功能??梢詫崿F在電視端直接播放你存儲的本地影視資源,這也是很多家庭用戶所看中的點。
另外它也支持直接添加為電腦上的網絡硬盤,同樣的在Mac系統(tǒng)上,操作也非常簡單。而這樣一來,我日常的數據就可以隨時隨地的無線化備份到極空間的硬盤當中去,給我多一份保障,也可以靈活地調取到。
隨時備份,靈活訪問,內存壓力一掃而空
前面說到,老婆的手機內存滿了想要換手機。所以在用上極空間私有云Z2之后,第一時間就幫老婆備份手機上的各種照片視頻,一下子就釋放出一半的內存。而其實對于我自己來說,釋放存儲空間的需求更明顯。
對我個人而言,每天工作任務會有很多的圖片。手機、電腦的內存更是容易爆滿。而以往,我都是需要每周將資料轉存到移動硬盤里面進行備份存儲,才能釋放出來手機電腦的空間。也需要每天都把硬盤帶在身上,以備隨時的訪問。
但有了極空間私有云Z2之后,手機開啟WiFi下的自動備份,隨時可以清理文件釋放內存。也不用擔心有時候會誤刪。電腦上的資料也可以下班前傳到極空間私有云Z2上去,大大緩解了我的電腦內存壓力。同時也不用再每天都帶著硬盤以備不時的調用。當我需要調用之前的文件,直接登錄到極空間私有云Z2上去下載,就可以了。并且它不限于同一個局域網內,給了我更加靈活的感受。
同時對于圖片內容,在極空間私有云Z2的管理后臺上,可以直觀的進行預覽,方便我快速地去篩選。
多賬戶獨立,保護各自隱私,也可快速分享
作為家庭私有云,除了我自己使用,家里人也會使用。而在極空間私有云Z2上,可以設置多個賬戶,各自存儲自己的數據,彼此獨立給到各自的隱私空間。賬戶之間共用同一塊硬盤,但資料都是各自加密保存的。除非用戶自己設置了文件共享,否則管理員賬戶也無法看到賬戶下所保存的數據。這一點對于多人使用來說,也相當地方便。
在極空間私有云Z2上面,自己的資料想要和他人分享時,就可以設置共享生成鏈接,也可以使用閃電傳的方式,實現更快速的文件共享。這一點對于團隊作業(yè)來說,也會更加的方便。
像我有時候會和老婆分享一些孩子的照片視頻,但以往我們需要通過微信或者QQ一個個發(fā)過去。而在極空間私有云Z2上面,每天接入WiFi環(huán)境都會自動幫我備份手機的資料,我就可以直接設置相冊分享或者閃電傳,讓她遠程也能訪問到我要分享的內容。對于多個文件的共享,方便了很多。
帶擴展接口,還支持網盤的備份,更豐富靈活
圍繞著數據備份,極空間私有云Z2可以說給了足夠豐富的方式。日常工作當中,PC上的資料內容,可以在下班前傳到極空間私有云Z2上面進行備份和互通,方便我回到家之后也可以訪問。手機上的重要數據資料,開啟了WiFi環(huán)境下的自動備份,同樣隨時可以方便地備份和訪問。
而在前面還提到的,極空間私有云Z2正面的蓋板下,還配置了兩個USB 3.0的接口,可以方便我們外接存儲介質進行管理。像有時候移動硬盤、U盤當中的資料,也能及時的備份到極空間私有云Z2上面去,給了我更高的靈活性。
而且備份的速度也相對無線的網絡傳輸備份更快。手機電腦在WiFi下上傳文件到極空間私有云Z2上,速度除了受硬盤的讀寫速度,也會受到網速的影響。在這些天的使用下,WiFi備份基本在11M/s,而U盤接入的備份速度可以達到60M/s。對于我個人而言,這個速度還是可以接受的。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升級家里和工作室的網速。
極空間私有云Z2配備的兩個USB 3.0的接口,都放置在了正面蓋板下面,給蓋板帶來了整體的美觀,對于放置在桌面隨手可以取下蓋板的用戶來說比較好。
另外極空間私有云Z2還提供了網盤的備份功能,可以直接將百度網盤或者迅雷的文件直接轉存到極空間私有云Z2上面去,方便我們隨時的訪問。這樣一來,我也就更加不用去擴展網盤的空間,或者顧慮別人分享的資料過期沒法訪問了。
只要提升我自己的極空間私有云Z2的硬盤空間,就可以存儲足夠多的文件資料。這些,對于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來說,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此外,極空間私有云Z2在支持兩個硬盤安裝之后,它還能開啟重要的數據雙備份功能。即便一塊用久了的硬盤有故障,重要的數據也不會丟失(除非你兩塊硬盤同時都掛了)。雙硬盤除了擴容,也可以給我更多的資料保障。
所以說,基于以上的多個方面,極空間私有云Z2著實帶給我非常舒適的體驗。也讓我對于組建屬于自己的私有云空間,有了新的認識。它給小白用戶帶來極大的方便。而對我來說,目前能夠滿足我日常對于私人網絡存儲的需求,更多是進行數據的備份和隨時隨地的靈活訪問,解決我和老婆的資料存儲空間問題。
不過由于家里網絡的限制,目前數據備份上面它還沒有達到一個非常極速的表現。而下一步要做的,是增加硬盤進行擴容,同時提升家里和工作室的網絡環(huán)境,來實現更快更好的數據備份和互通,從而帶給我更高的效率。
想要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私有云空間,只需要一個極空間私有云Z2就可以。無需繁瑣的設置,簡單的幾步安裝和注冊,就能夠愉快的擁有屬于自家的超大存儲空間。而且獨立的多賬戶設置,保障了家里多人之間的獨立使用互不打擾。
豐富靈活的備份和管理方式,也提供了便捷的外接接口,日常使用還是非常方便的。同時,小巧的體積,使得它也能夠更方便的安置起來。這些,都是在實際應用上,極空間私有云Z2所帶來的舒適感受。對于想要擁有屬于自己的家庭私有云存儲空間的用戶,我想它會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