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司馬南先生發布了六期視頻評論聯想的問題,在網絡上引發了大量討論,最近各路大V也開始發聲。我認為這是好事情,既然大家都覺得有問題,而聯想覺得自己沒問題,就應該站出來把問題說清楚,打消公眾的質疑。胡錫進也說了:“對聯想的質疑存在公眾意見的基礎,是中國輿論場這幾年積累的對聯想綜合不滿的折射”。不滿從何而來,應當不言而喻,無需贅述。
幾個問題中爭議最大的應當是“國有資產流失”一事,今天超鴿主要也是來談一談這個問題??陀^來講,他計算聯想控股股權價值的方法確實存在比較大的瑕疵,很多人也指出了這個問題,就是混淆了凈資產與歸母凈資產的區別。
上面是他提供的第一個依據是一份2011年聯合資信評級報告的數據,按2008年末聯想控股凈資產139.73億,29%股份對應價值40.52億,而中科院賣給泛海的價格為27.55億,這樣看來屬于賤賣國有資產,國資流失了約13億。
后來有人放出上面這段證據,我查證了一下,2008年末歸母凈資產77.2億的數據是對的,這段從頭到尾的邏輯也沒有問題,所以這筆國資轉讓反而多賣了5.17億?
按理說國有資產轉讓這種嚴肅的事情,常規手續一定合法合規,批復、審計、評估、掛牌等要素缺一不可,即使有貓膩,應當也不至于在賬面上讓人抓到把柄。那是不是做到合法合規就一定沒問題?也不能一概而論,否則就沒有這么多涉及國有資產流失的貪腐案件,最近有一個知名女歌手曲婉婷她老媽就是一典型案例。一般來說,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兩個環節,一個是評估報告,一個是轉讓條件。
假設上述中聯資產評估報告的內容屬實,2008年末聯想控股合并報表的歸母凈資產為77.2億,評估價92.6億,增值15.4億,增值率20%。由于看不到評估報告的具體內容,這塊股權的估值方法無從考證,只能通過其他公開信息尋找一些蛛絲馬跡,大致去推敲該評估結論的合理性。
上圖可以看到2008年9月末(取自同花順,年代久遠沒找到2008年末的數據),聯想集團的凈資產及歸母凈資產都是108.8億,根據下圖(取自聯合資信評級報告)2010年底聯控持股聯想集團的情況,推測2008年9月聯想控股直接及間接持股比例應不低于42.30%,對應凈資產約46億,抵消掉聯控股本份額0.88億元,體現在合并報表權益科目的歸母凈資產應該是45.12億,占聯控總歸母凈資產的58%,至2008年末的這個金額應當只多不少。
下圖所示,聯想集團2008年9月23日(離9月末最近)的市值約400億,而當時凈資產是108.8億,PB(市凈率)就是3.7倍,如按3倍的PB保守測算,聯控持有聯想集團的股權市值應該在138億左右,僅一塊聯想集團股權的凈市值已經遠超聯控歸母凈資產的評估價92.6億。因為這種上市公司股權資產應該以股票市值為依據進行市場法評估,得出的評估結論才更客觀準確,而不能以成本法或賬面現值法進行評估。
雖然中聯的評估價也增值了20%,但僅以當時聯控持有聯想集團股權的市值來看,應該還是遠遠低估了這塊29%股權的價值。況且合并范圍內加本部還有15家企業,怎么也得再多個幾十億凈資產。
所以,從上面司馬南先生視頻中提供的第二個依據看,這段描述的算法和邏輯也是不合理的,但要是放在合并報表去考慮,這些個數據還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再來看上圖聯合資信報告中對于2010年底合并報表長期股權投資的解釋,要注意,這里寫的是投資額,所以應當是以成本法入賬,當年會計科目的分錄還沒這么細,這么入賬也是符合實際情況。2008年-2010年的長期股權投資分別是52億、74億、146億,這三年的投資收益分別是9.7億、21億、37億,投資回報率分別達到18.65%、28.38%、25.34%,三年平均24%。這是非常驚人的投資回報,理應對這部分長期股權投資以收益法進行溢價評估。假設按年化10%的民間借貸利率作為基準,股權增值50%不過分吧,那2008年的52億長期股權投資就可以增值26億,而評估報告對凈資產的總增值也才28億。即便不考慮投資回報率,這些投資對象的股權凈值應當也遠不止投資成本的金額,特別像漢口銀行這種股權,因此,這塊資產也很有可能被低估了。
所以總的來看,凈資產評估價僅增值20%這個結論還是存在很大問題,我猜測是由于采用的評估方法不合理造成的,但是不能貿然否定評估結論的有效性,而是說評估方法的合理性是否欠妥。因為評估這種事情往往帶有極強的目的性,經常是委托方訴求是什么,評估結論就是什么,方法嘛還是很多的。當然,以上推測全部建立在客觀但有限的數據基礎上,肯定也會存在其他影響評估結論的因素。比如,合并報表內除了聯想集團其他全是負資產的辣雞公司,但是這種可能性畢竟不太大。
剛才講到股權轉讓最容易做手腳的另一個環節是轉讓條件的設置,根據公開信息顯示,當時中科院對股權受讓方的要求如下:
國有資產轉讓必須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招標,一般都會設置排他條件,目的是防止惡意競爭之類的情況。但是以上面那種條件的苛刻程度,幾乎可以說就是為泛海量身定制。那定向轉讓這種事情,即使不涉及國有資產流失,利益輸送的嫌疑還是存在的。這里有很多解釋不通的問題,比如,既然要轉讓接近30%的股權給一家民營企業,目標對象難道不是那些在技術、渠道或者生產環節能夠賦能聯想的戰略投資者嗎?為何要設置布局金融、能源和房地產這種條件。聯控合并報表95%的主營業務還是賣電腦,泛海入局除了能一起分錢,其他還能起到什么作用?這里的合理性很難解釋。
再比如,泛海老板盧志強和聯想柳傳志都是國內知名組織泰山會的核心成員,這里面難道沒有老柳在牽線搭橋?還有一個規定是5年內不能轉讓股權,但泛海在2011年底及2012年初通過一系列操作,合計轉讓給柳傳志、朱立南等人約9%股權,這才過去兩年,不算違約嗎?如果按2011年底歸母凈資產153億元作價,9%股權價值約13.8億元,當初受讓29%股權價格為27.55億元,相當于2年時間收回了近14億元,實際是以13.55億元取得了聯控20%股權。
下圖做了一個比較粗略的估算(數據取自同花順及評級報告),按2009年受讓29%股權起,到中間減持9%,至聯控上市稀釋成17%的前后十年時間,泛海這票股權投資的收益情況為:
可以看到,2010-2019這十年,泛海光賬面可分紅的金額就接近70億,再算上2015年聯控上市后股票的增值,即使按目前僅0.4倍PB,市值也有50億。相當于泛海只花了14億,十年時間賺了100多億,這不比坑13億國有資產流失刺激得多。雖然是很粗的估算,實際數額應該也不會偏差太大。老盧總不可能請客喝頓大酒就算數了,送兩箱金條要的吧。
一定會有人會說這是事后諸葛亮,股權投資本身風險很大,賺了就是本事,虧了也要認賭服輸。這話是沒錯,但問題在于,這票是靠本事賺到的嗎?有人相信不存在內幕交易或利益輸送嗎?況且2009年的聯控不是上世紀90年代那種持續虧損被迫改制的地方小國企,而是一家純正中科院背景且盈利能力尚可的大型國企,靠中科院信用背書光吃政府采購都能吃到飽,在PC行業殺成紅海前賣電腦利潤還是不錯的。所以當時聯想控股可持續盈利應當是有預期的,起碼投資風險相對可控。這類“優質國企”的市場化改制案例也不算罕見,但過程和結果是如此之稀奇古怪,就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
在某段歷史時期,國企改制而來的民營企業占到了半壁江山,后來淘汰了一部分,也留下來一部分,這是商業規律。留下的有一些發展壯大成為行業龍頭、上市公司,最大受益者當然是受讓人,很多在胡潤百富榜上有名,成為先富起來的那批人。這些其實都沒問題,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錢人多的是,老百姓也并非仇富,看不慣的是為富不仁。
除了那些已經出事的個案,其他眾多沒出事的改制案例中,要說一點問題都沒有,也是不大可能的,只要不觸及底線,誠實守信合法經營,創造稅收增加就業,也算是對國家和社會不小的貢獻,科技強國之類的重任有時的確是強人所難,比如賣白酒腌榨菜的企業,想出力也很難。我認為以當今CHINA的大國氣度,理應不會再大規?;仡^去追究當年是非,眼下國內外聚焦的矛盾也并不在此,所以老胡對“原罪”的擔憂其實是不太可能會發生的。
放眼全國,甚至全球,在互聯網上人人喊打,猶如過街老鼠一般的企業,恐怕僅此一家,誰能再說出一家?中國人會無緣無故為難中國人嗎?我一直說,企業是無辜的,有問題的是人。聯想應該存在,這伙人不一定要存在,倘若不肯矯枉過正,那還是換一撥人對聯想會更好。
聯想的原罪,在于既得利益者們堂而皇之、有恃無恐地試探著社會道德的底線,這是造成聯想長期以來為人所不齒的根源。法律是一個現代國家的底線,道德是一個文明社會的底線,一家公眾企業不能說不違法亂紀就可以肆無忌憚。但這絕不是要對聯想進行道德審判,相反是聯想一直以民族情懷來道德綁架國人情感。不思進取,誤國誤民,貪得無厭,吃里扒外,欺世盜名,等等等等,所有這些功過是非,司馬不言,煌煌史冊,自有人言之。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古今往來,無德者何曾逃得過世人悠悠眾口。
司馬南先生質疑聯想的幾個問題中,薪酬過高、資不抵債、外籍高管、拖欠貨款、放高利貸等其實都屬商業道德或企業經營層面的問題,除了譴責幾句確實不能拿他怎么樣。唯有國有資產流失一事屬于法律層面很嚴重的指控,快一個月過去了,除了找一堆自媒體槍手撰文開脫,沒有任何官方回應。但不管是舉報還是謠言,這是一個必須說清楚的事情,長此以往,恐怕公檢法都不能坐視不理。倘若問心無愧,要說清楚這個事情也不難,曬出當年的資產評估報告和黨委會議紀要,證明評估結論和轉讓條件的合理性,問題不就迎刃而解。我現在擔心的是,那些材料很有可能經不起推敲,所以遲遲未有回應。萬一真是這樣,那就。。。不說了。
最后聲明,超鴿從沒有說中科院轉讓聯控股權涉及“國有資產流失”,在被官方定性前,其實都不能這么評價。只是說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里確實存在諸多疑點有待考證,既然已經擺上臺面,還是應該解釋清楚,有的沒的,都得給公眾一個交代。
LCGG
2021/11/28
分享我的首臺電腦“小黑”
哈嘍大家好,我是Stark-C。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件老古董--我的首臺筆記本電腦【聯想ThinkPad R61e】
前幾天收拾家務的時候,竟然在角落里看到了我十幾年前購買的第一臺筆記本電腦,也就是今天所要分享的“小黑”(一般泛指聯想ThinkPad)。
在當時的筆記本電腦領域,IBM電腦絕對是王者的存在,無奈那個時候還在學校,省吃省喝也不可能買的起(那個時候IBM的價格隨便都是上萬),當時還沒有賣腎一說(手動狗頭~~~~),所以只能在放假的時候去商場過過眼癮。
沒想到在2005年的時候,IBM竟然將電腦業務出售給聯想了(其實聯想只是個背鍋俠),也就是說,以后的IBM都是聯想家里的了。而且根據協議,聯想需要在下一年停止使用IBM的logo。所以像我之后購買的這臺“小黑”筆記本其實就已經是聯想logo了,唯一能讓我們想起IBM的就是它上面的thinkpad標識了。
記得購買這臺電腦是在2008年國慶節的時候,購買地點在武漢的廣埠屯,價格差不多5000塊錢,自己存了半年的錢,然后再找家里人支援了一些,然后就得到了我夢寐以求,人生中的第一臺“小黑”筆記本-- ThinkPad R61e。
如果你在2008年的時候關注過筆記本電腦市場,你應該知道,R61系列可以說是當時Thinkpad之中最低端的筆記本,而我買的這款R61e更是“丐中丐”,當時說實話剛進社會,對于上個網還去黑網吧的我來說,能買這款差不多5000的筆記本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
話說當時的R61還是聯想收購IBM第一年推出的,所以那個時候,筆記本的機身上還是“IBM ThinkPad”的標識,等到我買的這款R61e的時候,就已經沒有IBM的標識了。
正如我前面所說,購買“小黑”其實都是沖著以前的Thinkpad來的,大家都知道,Thinkpad定位于高端商務,做工優秀,用料豪華,而我購買的這款R61e雖說是它最便宜的一款,但是依然能在它身上看到很多Thinkpad的精華,再加上它的價格也確實夠便宜,所以在當時也是受到了很多要求不高的商務人士和我這樣的一般消費者的青睞。
先來看看我這款筆記本的一些基本配置信息吧!
CPU:英特爾賽揚M550處理器,主頻2000MHZ ,二級緩存1024KB
內存:DDRII 512MB(后來升級到現在的1.5GB)
硬盤大?。?0GB(后來升級到現在的128G)
屏幕尺寸:TFT LCD 15.4英寸
分辨率:1280×800
顯卡:集成顯卡(Intel 965)
接口:3×USB2.0、1×VGA、1×RJ-11、1×RJ-45、擴展接口、1個Type I/II PC卡插槽,1個Express Card插槽
外形尺寸:358.5×260×35.3mm
重量:大約5斤(我估算的)
整體配置就是這些,在現在看來,這所有的參數簡直不容直視,沒有一項能上的了臺面,但是在當時,它可以說是中等往上的配置了。我也是通過這臺電腦,學到了很多知識,也玩到了很多游戲(紅警,冰封王座),閑暇之余和小伙伴看看電影什么的,現在回想起來,慢慢的回憶啊~~~
Thinkpad R61e整體還是延續了ThinkPad家族的商務風,看上去還是一樣的經典和穩重。
但是它的厚度,大家可以看看,簡直差不多兩個硬幣的正面厚度了,非??鋸垼?/span>
現在看看它的頂蓋,磨砂設計,杜絕了指紋手印的存在。經典的全黑色,看上去厚實又穩重,散發出濃厚商務氣息。
整個頂蓋也就是在它的右下角有一個“Thinkpad”的標識,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PS:對于“小黑”迷們來說,最大的遺憾其實也在這里。沒錯,就是少了那個經典的紅綠藍IBM標識。
不過它保留了IBM經典的單鎖扣掀合頂蓋,個人覺得這個鎖扣和iPhone手機的靜音鍵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后在看看它左邊的側面,分別是VGA視頻輸出,Modem接口,Lan接口,麥克風和音頻插口,一個USB2.0接口,以及一個插槽。
右側的接口分別是DVD刻錄光驅和兩個個USB2.0接口。
給你們來一個光驅特寫,說實話現在筆記本上很少見到這玩意了。
后面接口就一個直流電源接口,還可以可以看到它的大面積的散熱出風口,據說這樣設計的好處是減少噪音。
開機的顯示畫面,大大的Thinkpad在當時看起來非常的提神!沒有在那個時代看到這個場景的人是無法體會的~~
這個是進入桌面的時候,個人覺得這個霧面屏其實看起來還是很舒服的。原機其實自帶的操作系統是Windows Vista ,后來我直接將它升級為現在使用的Windows 7系統了。
看看系統自己評估的體驗指數,幾乎沒有任何體驗~~
電腦屏幕下方的一排狀態指示燈,現在看來依然是設計感十足。
還有它屏幕上方的鍵盤燈,可以說是現在很火的屏幕燈鼻祖嗎?
此款筆記本的鍵盤布局,一看上去就是經典的Thinkpad風格。在這里要特別的說說ThinkPad的鍵盤手感,那怕放在現在,依然是非常的出色!弧形鍵帽,在加上按鍵的鍵距和彈性,操作起來真的是非常的舒適,非常適合長時間的工作。而且鍵盤的靜音設計非常到位,就算再安靜的環境下,也不用擔心對他人產生噪聲干擾。不過大家應該看出來了,我的這款是沒有觸摸板的,但是因為小紅帽的存在,沒有觸摸板又何妨~~
經典的小紅帽必須有個特寫?。?!
最后在給你們看看它的65W的電源吧,上面還能依稀看到它的生產日期是2008.年6月份的。這么多年,電池肯定是芭比Q了,所以此次展示肯定是必須連著電源的。
展示也就上面的那些了,這款筆記本這么多年還一直能開機使用,可見當時的聯想Thinkpad的做工和品質真的是非常的可靠的,只不過它的成色現在看來已經是伊拉克成色了,就算拿下去換不銹鋼盆,估計也會被嫌棄。好在我是一個愛折騰的數碼玩家,我計劃在以后的日子里,讓它繼續發揮余熱,給它刷刷機,整點有意思的東西出來,我也會在本站把我折騰的過程和經驗分享給大家,有興趣的小伙伴記得關注我哦~~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我是愛分享的Stark-C,如果今天的內容對你有幫助請記得收藏,順便點點關注,我會經常給大家分享各類有意思的軟件和免費干貨!謝謝大家~~
年MWC展會商,三星與華為相繼發布了自家的折疊屏手機,引起了外界的極大關注,但是目前三星折疊屏手機Fold遭遇質量問題,上市時間一再推后,而華為的折疊屏手機Mate X的上市時間也是遲遲未定。這也使得眾多消費者對于折疊屏手機產生了懷疑的態度。
而今天,聯想在其Accelerate 2019大會上展示全球首款可折疊屏電腦的原型機ThinkPad X1系列。該折疊屏電腦采用與LG Display合作生產的OLED 2K可折疊顯示屏,搭載Intel處理器和Windows操作系統,計劃2020年上市。
從概念上講,它與大多數可折疊手機試圖做的相反。像三星和華為這樣的公司正試圖在設備體積略微增大的同時,將屏幕尺寸做得更大。但聯想的折疊屏ThinkPad背后的想法則是在保持屏幕尺寸不變的同時,將筆記本尺寸做得更小。
在設計上,ThinkPad X1與三星的折疊屏手機Fold有些相像,都采用的可折疊的OLED柔性屏,屏幕的都采用的是內折式設計,通過中間的轉軸來實現折疊。
不過,相比折疊屏設計的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ThinkPad X1作為一款筆記本電腦,雖然取消了物理鍵盤,轉為采用虛擬觸控鍵盤,但是其整體的性能更加的強大,具備完整的筆記本電腦能力的同時,尺寸大幅縮小,更加的便攜。
▲折疊后的ThinkPad X1
為什么會推出“折疊屏電腦”?聯想表示,從2008年到2016年,移動辦公工作量增加了140%,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需要隨時隨地處理一些時間緊迫且涉及多種媒介應用的工作事項。這款折疊屏產品將會真正滿足這些需求。
編輯:芯智訊-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