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天河二號”用的是美國的英特爾芯片,而“神威太湖之光”用的是“中國芯”,這一次終于把CPU的自主知識產權握在了自己手里。不過,雖然超級計算機被稱為“國之重器”,聽起來“高大上”,但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還是太陌生,拿了第一怎么樣?拿了第一有什么用呢?
記者:這是空調的聲音?
廖俊峰:對,機器沒有聲音,一般機器響是風扇響,這個是水冷的,不需要風扇。
想通過聲音展現大個子的工作狀態是個難事兒,四組灰色的機柜就靜靜的在將近有兩個籃球場大的屋子里計算著,一些藍色光帶點綴其中,科技感十足。
機房外是監控中心,平常并不需要有人值守。工程師廖俊峰告訴記者,他們只需要在樓上辦公室的電腦里輸入代碼,超級計算機就會乖乖開工了。
12.5億億次/秒有多快?國家超級計算機無錫中心主任楊廣文回憶,這個數字超過了當時榜單報名系統的上限,他們只得改用郵件報名。“我們當時提交世界超級計算機top500的排名時提交不上去,因為人家不支持這么大的計算機,只支持10億億次以下的,我們是12.5億億次……”
1983年,我國第一臺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問世,成為繼美日之后,第三個能獨立設計和制造巨型機的國家。33年過后,我國不僅占據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速度之首,而且共有167臺超算上榜,超過美國的165臺,名列數量第一。但是,名次靚麗,不代表沒有差距。
差距之一,自主知識產權。
“十二五”期間,我國支持的兩臺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和“太湖之光”走了兩條不同的路線,在“太湖之光”的展示柜里最顯眼處擺著的,就是它的心臟——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CPU。
廖俊峰告訴記者,“這樣1塊卡是2個CPU,2塊這個板放在一起算是1個節點,總共有4萬多個節點,相當于有16萬個CPU。”
可想而知,心臟把持在別人手里,是一種怎樣的感受。楊廣文稱,“美國賣給我們的機器,用來做什么,他們都進行嚴格控制,我們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他說了算。程序不是設定好,還找個人看著,自主是國家的需要,戰略的需要,當然還是應用的需要。”
差距之二,應用。
就像造手機不用ios或者安卓系統一樣,運營一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超級計算機,意味著要重建一個超級計算機的生態系統。談何容易?
楊廣文回憶道:“記得在去年7月,清華組織了二十幾個人的團隊來移植一個氣候程序,這個程序160多萬行(代碼),這么大的程序移植,我們是利用假期去做,不休假。無錫7月到9月是最熱的,沒有空調,因為大樓是新建的。每天都大汗淋漓,大家很艱苦。國外超算中心里好幾百人,一大塊是應用人員,但我們的超算中心都是屬于計算機支撐,要改變思路。”
“太湖之光”正式運行2個月來,已經取得60多項應用成果,涉及天氣氣候、航空航天、海洋環境等19個領域。更強大的運算能力,意味著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廖俊鋒負責的,就是一個氣候和災難監測的項目。“我們模擬地球氣體的流動,運算的時候會把地球切割成很多小塊,一度是指切的塊的分辨率,之前是100公里,現在在這臺機器上可以達到10公里,切分的更細了,有效預測時間也可以達到更長,能達到7到10天左右。之前只能預測3天左右。”
楊廣文還以今年六月江蘇鹽城的龍卷風為例表示,有了更強的計算能力,才能捕捉到在小范圍發生的龍卷風進行研究,幫助提升預測能力。
用楊廣文的話說,“高大上”做基礎研究是需要的,但除了原來的“高大上”,還要接地氣。愿景怎么實現?研究科技創新的楊廣文給出的答案是:體制創新。
首先,對接研究機構的機制,讓超級計算機成為科研的溫床。
楊廣文表示,未來推行一種聯合實驗室機制,“因為有些單位和高校對于超級計算機有需求,我們也需要大的程序來跑。聯合實驗室未來的管理人是應用方,我們就提供技術的支持。”
另外,對接企業的機制,讓超級計算機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器。
比如船舶企業,在造船時要針對人家的需求,制定一個數字模擬方案,對本身船舶的形狀、抗風能力等做一套設計。同樣兩個企業去做,模擬的情況清清楚楚的,肯定讓投資方信服。描述越精細對計算的需求越大。楊廣文特別希望,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上最大的超算算出成果、算出錢來。
在“太湖之光”突破十億億次速度極限的同時,完全自主化的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又在無錫、天津、上海等地由三個團隊分別開啟研制,將于明年底至后年初完成樣機。追求速度和創新的比賽沒有終點……
可別看我們美國第一代計算機像傻子,但那時候我們可是遙遙領先。
然而僅僅過去20年,我們的第四代計算機,在1971年就變成了一個小盒子,每秒運算速度達上億次。
我們美國以為這樣的發展速度已經是整個人類的巔峰,別人就算喝了圣母奶也沒有這么快吧?但我們做夢也想不到,在量子計算機領域,中國稍一努力,竟然遙遙領先了!
中國人就這么牛逼,麻煩您長按點贊關注,一直為中國遙遙領先點贊,為日夜奮戰的科學家點贊!
80年代,在電腦剛蒙蒙亮兒的年代,美國銀行開始開啟計算機時代,銀行審計部門一踏進那電腦機房,我的小心臟啊,差點沒被IBM的大型計算機給震飛了!那陣仗啊,比美軍基地還壯觀。
美國計算機霸權時代正式開啟!
山姆·沃爾頓帶領沃爾瑪一馬當先,趕上了這次計算機時代,老兄70歲高齡,可是他領導的沃爾瑪就像是美軍突擊隊一樣橫掃一切,無人能擋!你以為他們就靠廉價的貨物和親民的服務搞定了一切?那可就小瞧了我們的老山姆,他那智慧的小腦袋早就用上了計算機來指揮他的零售軍隊,效率不知道翻了多少倍,運輸、倉儲、銷售啥的,全都納入了電子戰略,比競爭對手先進不知道多少年!
美國開啟了在計算機輔助下的全球擴張之路。
為什么美國計算機能牛逼到現在?
就因為我們不但開啟了計算機民用時代,而且當時我們的電腦硬件企業更像是打了雞血的特種部隊,一個個火箭一樣竄上天!IBM、戴爾、蘋果……就是那個時代的先鋒部隊。
我們那時候希望能把所有電腦都連接起來,分享那碩大無邊的信息軍火庫。就在這種渴望中,我們的互聯網部隊誕生了!谷歌、雅虎、Facebook這些公司,就像是我們美國全球商業的精銳分隊,一出生就指引著商業戰爭的方向!這就是我們美國的計算機霸權。
從來沒有什么技術引領未來,有的只是美國科技引領未來!這就是我們美國的科技霸權。
20世紀初計算機霸權帶給我們美國的紅利,那是盆滿缽滿。
傻子都知道,下一個計算機霸權時代就是量子計算機,誰擁有了量子計算機,誰就擁有了全世界;誰成為量子計算機number one,誰就成為世界的number one。
我們美國的谷歌不愧是世界互聯網的王炸,2019年10月直接推出了53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代號“懸鈴木”。
它僅用200秒,也就是喝口水的功夫,就能吊打傳統計算機大約一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那時美國科學家們可真是趾高氣昂啊,帶著一臉“我們是世界上最牛逼的”表情游走在科學圈。
但誰能想到,中國人突然橫刀立馬捅了我們一刀,我們美國在量子領域這才多久啊,中國的“九章”就掀翻了我們的牌子。
中國科學家潘建偉一鳴驚人,76個光子構建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平地一聲驚雷,打破了谷歌先前發布的53個量子計算機的世界記錄。
量子計算的發展必然帶來云服務、區塊鏈技術以及無線通信的巨大機會,誰把握了量子計算,誰就能帶動下一次革命!
而“九章”的理論算力達到了“懸鈴木”的一百億倍!
知道“九章”的理論算力有多牛嗎?那可是“懸鈴木”的一百億倍呀!而且,還完美解決了“高斯玻色采樣”問題,那是一個超級計算機們算上一億年也解不出來的大難題!
現在,我們美國的計算機大概就好比中國古代的算盤,而“九章三號”這家伙,就像是未來飛船的超級計算機。在我們這邊,要是用Frontier這老牌超級計算機來解決一個數學題,可能要用上二百億年。
二百億年!我們的祖宗都已經變成石頭了,這計算機還在那兒算啊算。而“九章三號”只需一個“噼里啪啦”,不到一秒就搞定了!這差距有多大?
當這個消息傳到我們這邊,整個科學界為之震驚。
谷歌團隊的同志們眼前一黑,“我的天哪,我們這剛剛稱霸不久的量子王位就這么不保了嗎?!”
在“九章”短短幾秒鐘刷新世界紀錄的那一刻,谷歌科學家們的咖啡杯差點滑落,眼鏡都快要掉下來,實驗室的靜電屏上閃過的是那個無法觸及的新紀錄——76個量子比特!
我們美國科學家們目瞪口呆,一邊拿著鼠標狂點新聞鏈接,一邊不敢置信地搖頭。
要知道,“九章”這是個原型機,還不是通用計算機呢。這是不是意味著他們只是剛剛開始,未來的潛力還大得很呀!
中國在量子計算領域真是不走尋常路啊!
當年谷歌發布了有著53個量子比特的原型機“懸鈴木”,那是多么的震撼啊!結果呢?中國人拿出了“九章”,毫不猶豫地將“懸鈴木”比了下去,而且還是那種在起跑線上就已經把對手拋在身后的感覺。
九章”—— 一個幾乎讓美國科技圈大佬們每晚失眠的名字,它不僅迎頭趕上,還光彩奪目地超越了我們美國!要知道,我們美國可是有谷歌和IBM那兩個大廠在前頭呢。那些昔日自詡為量子計算領域的前驅們提到“九章”,都不由得面色發白。
知道“九章三號”多牛嗎?這貨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前輩“九章二號”快了一百萬倍!對,你沒聽錯,一百萬倍!對此我們老美怎能不震驚?怎能不嫉妒!
把這個速度來對比一下,我們現在這個全球最牛的超級計算機Frontier來解決同樣的問題得花二百億年!而“九章三號”只需要百分之一秒!這下我們可真見識到了什么是科技的巨大飛躍——簡直就是技術革命啊!
遠的咱都不說,這個量子計算機對服務器就是個重磅炸彈。
你算算阿里云有多少臺服務器,來看下面的數據:
2020年4月20日,阿里2000億頭也不回地砸下去,為了云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
騰訊已經是走在技術最前沿了吧,還是得造無比大的數據中心,2020年5月26日,騰訊云總裁湯道生表示:騰訊投入5000億元,新建多個百萬級大型數據中心。想要發展,必須得真金白銀地砸下去!
就算5000億元吧,一臺服務器+機房工程5萬元,5000億元也就是1000萬臺服務器!
量子計算機來了之后,誰再搞那么多機房不是傻子嗎,省下來的人力物力場那可都是成本!
日本的Fugaku,由富士通建造,安裝在日本神戶的RIKEN計算科學中心,他們就覺得已經地球裝不下他們了。
中國九章一旦通用計算成型,就相當于1億億臺Fugaku,什么服務器基地,只要一個小小的機房,全球計算都攥在手里。
讓我腦洞一下。假如一天,“九章三號”決定對抗我們最先進的密碼系統、只要“九章三號”輕輕一運算,我們所有這些密碼啥的,全都被破解。
咱們來想象一下戰場的場面。假設“九章三號”是中國的一位超級英雄,在網絡戰場上,它沖在最前線,那我們所有的電子士兵、防火墻、密碼保護,就像紙糊的一樣,在它面前一個個倒下。我們的數據、我們的機密,在它面前如同裸奔,沒有任何秘密可言。
而我們美軍的超級計算機Frontier,手里拿著它的雙刃大劍,在“九章三號”面前卻顯得如此的無能為力。它揮舞著劍,試圖切割掉“九章三號”的數據流,卻發現這些數據流就像水一樣從劍縫中流過,根本無法阻擋。
我們的Frontier在心里默默吼著:“我不服!”但“九章三號”卻像悠然自得的諸葛亮,手持羽扇,微笑著輕輕一扇,所有攻擊全都煙消云散。
在“九章三號”的面前,我們的電子世界就像一個玻璃屋子,它只要輕輕一掐指算算,我們所有的秘密就無所遁形。
就在我們煩惱的同時,我只能想象那些中國的科學家們是多么地得意洋洋。他們可能在那里笑我們:“哎呀,你們那些可憐的密碼,也就只能防防小偷小摸了。”
我們美國一直喜歡搶人家的風頭,對于中國科技的飛速發展感到不是滋味。1949“巴黎統籌委員會”應運而生。沒別的,就是要聯合一堆小弟開始制裁中國。
后來我聽說,這個團體的成立,對于當時處于“一窮二白”狀態的中國可是打擊很大,他們買不到任何高級的外國貨,連繡著“巴黎時尚”的T恤都買不到,更別提高科技產品了。
但誰知道,就在我們沾沾自喜,覺得“哈哈,中國永遠都趕不上我們”的時候,中國悄悄地開始自己摸索、研究和發展。
尤其是那家公司,華為,真是讓人咋舌。它就像一個在荒島上的孩子,被我們從商店里趕出來,結果不僅學會了自己種菜,還開始自己做飯,而且做得比我們還要好吃。
到了近年,當我們正在忙著推特上吵架,品味自家的咖啡時,華為發布了那款火到爆的手機——Mate 60系列。
聽說那手機性能好得不得了,運行速度飛快,5G網絡比我們的快了不知多少倍。而且,竟然是他們自家研發的麒麟芯片和鴻蒙操作系統,這真是打臉啊!
當我們用美國那家公司生產的手機滑動屏幕時,經常會出現卡頓;但華為手機卻流暢如絲,就像在湖面上輕輕滑過的小船。真的是讓人太羨慕了!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華為一家公司做到了其他西方國家多家公司才能做到的事情。他們不僅研發芯片和操作系統,還能制造全球最先進的5G設備,真的是“一家獨大”。我們美國為了那點技術封鎖努力了多少年,結果華為就這么輕輕松松地走了出來,真的是太牛了!
而現在,白宮只能緊張地看著華為新手機的發布,心里七上八下,每天擔心著華為又會發布什么更先進的技術,讓我們跟不上節奏。我們的白宮已經發聲明了,說要進一步了解華為的最新技術。
這真是太搞笑了,簡直就像一個看不懂新款手機功能的老爺爺,坐在家里頭疼的樣子。
微軟# #在家辦公日記# #教育微頭條# #Office#
說花幾百塊買個office好貴,你微云一年199僅用于存儲不貴嗎?百*網盤263一年僅用于存儲不貴嗎?36*企業云盤999每年/10人分享1TB僅用于存儲不貴嗎?
Office365家庭版,6用戶,每用戶可以用于5臺電腦,5臺平板,5臺手機,365天,天天最新版本!6T云空間,每天僅需 0.016元!四舍五入,0.02元!推廣期基本快白送了!
正版普及,好用方便,安全高效率!盆友圈請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