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疫情之下,“降本增效”成了很多中小企業生存發展首先要解決的難題。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人員效率和企業效益,是事關企業存亡與否的關鍵。電腦設備,作為現代化企業的標志性設備,成為了這種不確定性之下的最大確定性因素。

      在PConline看來,聯想作為全球PC巨頭,服務中小企業20余年,對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辦公有著深刻理解。在面臨居家辦公、遠程協同、移動工作等多元場景下的用戶不同需求,聯想又有哪些解決方案呢?

      最近,PConline總編馮偉(以下簡稱“PConline馮偉”)通過視頻會議的形式,采訪了聯想SMB臺式機產品營銷總監趙巖(以下簡稱“聯想趙巖”),就聯想推出的主打內容創作的臺式機新品(ThinkCentre neo P780)如何助力中小企業降本增效迎接挑戰,進行了深度探討。以下是采訪內容(經編輯)。

    助力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降低企業成本

      PConline馮偉:巖總您好。在疫情之下,中小企業活得艱難。因此,他們在采購PC時,會很謹慎,考慮的方面也會很多,比如成本、售后等。對于PC廠商來說,也要面臨被其他廠商“卷”的困境。聯想在這個時間點推出ThinkCentre neo P780這款產品,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聯想趙巖:謝謝馮老師提問。我們聯想SMB的全稱是“聯想中國區中小企業客戶業務群”,主要服務的對象就是中小企業。在疫情之下,整個中小企業的壓力都是非常大的。但我們同時也發現,在數字化大背景的驅動之下,中小企業的決策層們,逐漸意識到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包括客戶的數據化,員工辦公的數字化以及遠程辦公等等。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確實產生了更多對PC設備的需求。

      同時,對于疫情之下中小企業的融資非常困難的情況,我們也特別重視。我們的業務中有一部分就是租賃業務。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租賃業務來讓企業的PC成本降低。同時,我們針對全新的ThinkCentre neo產品,我們在首發時提供12期免息活動,以保障企業的現金流充足。在接下來的618活動中,我們也準備了3-6期不等的免息活動,這些成本都是由聯想來承擔的。

      關于為什么要推出ThinkCentre neo系列也和目前的內容創作趨勢有關。如今短視頻直播興起,很多企業用戶都開始參與到內容創作之中,需要通過PC進行視頻剪輯、網頁設計等,他們需要性能更好的PC。因此,ThinkCentre neo系列應運而生。同時,我們這個系列有三大產品特點:高性能、智能化以及更環保。我們相信,在如今的形勢之下,ThinkCentre neo系列能夠滿足用戶所需。

      PConline馮偉:作為集團板塊的一部分,我們也經常和PChouse進行業務聯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接觸了很多的設計師。我們發現,他們對于蘋果產品非常執著。同時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很多剪輯同事、平面設計同事也會更愿意使用蘋果。聯想為什么會針對這個細分領域,推出高性能設計創作主機ThinkCentre neo P780?

      聯想趙巖:正如您所說,我們在推出這款產品之前,也做過深入的市場調研分析。我們發現確實有很多的從業人員,尤其是廣告行業的從業人員在很大比例上會選擇使用蘋果產品。我們同時也發現,很多人選擇蘋果主要是看中其屏幕色彩精準。但不可否認的是,蘋果產品的售價都相對較高,對中小企業采購并不是很友好。選擇市面上色準出色的顯示器成本也不高,再配備一臺ThinkCentre neo P780這樣的生產力工具,可以說能夠做到相對經濟的完美替代。

      更重要的是,面對三維以及一些大型的設計軟件,Windows系統能夠更好地適配,蘋果上甚至沒有這款軟件,這也給很多的設計人員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PConline馮偉:那既然談到成本,其實我們也發現有一部分的設計群體會使用高端零件進行DIY。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升級會更方便,升級成本也更經濟。那跟這些需求相比,聯想ThinkCentre neo P780主機又有哪些優勢呢?

      聯想趙巖:如今由于疫情影響,很多傳統的門店都搬到了線上,很多門店所組裝的機器就無法保證3C認證,從而給用戶帶來安全隱患。即便是自己買零件組裝,也要面臨時間成本和后期的不確定性。

      另外一方面,我們作為品牌廠商,我們在機器出廠時都會經過嚴格的穩定性測試。比如前段時間,我們發現某批機器在跌落測試的時候存在一定的小隱患,因此緊急停止生產。然后加緊解決,重新測試確認沒有問題之后才重新出貨。

      聯想ThinkCentre neo P780都通過了3C認證、整機防雷認證、低噪音和節能認證等。值得一提的是,聯想ThinkCentre neo P780采用中島式的設計,材質使用環保材料,也體現了聯想的社會責任感。

      同時,我們還提供了聯想優質的售后服務,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無后顧之憂。

    三種模式轉換,充足性能釋放保證設計師發揮靈感

      PConline馮偉:我們發現在產品里設計了好幾種性能模式。其中有一個叫“全速模式”,能不能分享一下這個模式可以達到怎樣的效果?為什么會放在BIOS中去設置,而不考慮在控制中心或者一鍵啟動?

      聯想趙巖:我們在機器中默認設置了兩種模式。一種是均衡模式,一種是性能模式。均衡模式,顧名思義就是當我們處理日常工作或者簡單的圖形處理的時候,不需要用到機器太多的性能,就可以采用均衡模式。它的噪聲很低,日常使用基本察覺不到。

      當有大量的工作需求,需要CPU或GPU進行復雜計算時,可以使用性能模式。它的噪聲相對會高一些,同時帶來了更強的性能,幫助用戶更快完成工作。

      此外,我們還設計了“全速模式”,當開啟之后風扇轉速會拉滿,榨干機器性能。之所以要在BIOS中進行設計,主要是考慮到這樣更安全和更保險,也避免用戶的誤操作,導致機器性能的浪費。

      PConline馮偉:聽您介紹到這,我想了解一下這款產品在散熱上面有什么特殊的設計嗎?對于很多設計師而言,喜歡在安靜的情況下才能找到靈感,經常會晚上進行工作。

      聯想趙巖:我們這款產品通過了低噪音的認證。同時剛才提到的均衡模式,我們實際測試來看噪聲非常低。這是怎么實現的呢?我們在產品設計時進行了充分考量。比如機器前面的進氣柵格設計,可以讓我們的風道更快進入到機器內部。同時機器內有兩個風扇,可以快速將熱量排出到機器外部。而我們的風扇則采用了更高精度的雙滾珠設計,這樣它的噪聲就會更低,效果會更好。

    智能存儲和Smart Cable智能線纜 高效協同工作

      PConline馮偉:除了硬件設計方面的優勢之外,聯想ThinkCentre neo P780還內置了智能云存儲的功能。我們發現它的功能與NAS、網盤比較接近。這個功能點是怎么考慮的?能夠滿足用戶哪些需求?

      聯想趙巖:大家都知道,傳統的網盤其實在數據的保護和易用性方面都不是很好,并且還有很多是收費的。我們的聯想ThinkCentre neo P780內置了智能云存儲功能,是可以很好幫助用戶解決這些痛點的。

      比如我們設計師在戶外用手機或者相機拍攝好了很多的視頻、圖片素材,但有不方便進行處理。此時可以借助智能云存儲,將素材上傳。團隊成員都可以共享素材,快速的進行協同剪輯等處理。

      上傳的速度很快,無需擔心限速。同時,它很省時間,避免了設計師需要回到工作室或者回家再將素材導出,之后再處理。

      通過這種智能存儲的實現,可以很好地幫助用戶把大量需要處理的本地內容和遠端內容協調起來,讓效率更加高效,同時讓存儲內容沒有安全隱患。

      PConline馮偉:聯想ThinkCentre neo P780帶來了一個非常令人驚艷的功能——Smart Cable智能線纜。當初是出于怎樣的考慮設計的這個功能?

      聯想趙巖:此次,我們在聯想ThinkCentre neo P780中專門內置了智能線纜的功能。它可以幫助我們在PC和筆記本之間進行自由的傳輸和控制。比如可以通過PC控制筆記本、從筆記本中拖拽文件、視頻到筆記本中,打通設備與設備之間的壁壘。

      我們的很多內容創作者可能不僅有一臺設備,可能有多臺設備。每個設備中有不同的素材內容。有時候需要將設備中的素材轉移到聯想ThinkCentre neo P780中。傳統的辦法是通過U盤、硬盤的拷貝?,F在有了Smart Cable智能線纜,輕輕拖拽即可快速完成素材的轉移。

      當然,在如今很多人都開始居家隔離辦公,筆記本長期使用會積累大量的內容數據。等到復工之后,重新的整理歸檔、拷貝等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有了Smart Cable智能線纜,則無需這樣的顧慮。

    全方位線上和線下服務 告別后顧之憂

      PConline馮偉:在如今的疫情之下,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都很難有貼心的服務。比如我們家里的水管壞掉了,聯系好幾天都沒人上門維修。對于中小企業來說,PC可以說是生命線,如果PC出現故障,又沒人維修處理,那簡直是滅頂之災。很多時候,中小企業并沒有專門的運維人員,只能依靠PC廠商。我們也想了解一下聯想ThinkCentre neo P780在這種情況之下能幫中小企業哪些忙?

      聯想趙巖:我們的ThinkCentre本身就專屬有Think的電話、網絡和服務站三位一體的高效服務網絡。同時我們特別為ThinkCentre neo提供了7*24小時電話服務和7*24小時網絡服務。自出廠日期開始的三年有限上門(中國大陸范圍內)保修服務,全年無休,免除用戶后顧之憂。

      值得一提的是,ThinkCentre neo P780還內置了聯想百應軟件,在這里你可以查看到所有聯想的服務,非常的方便,如果你的電腦出現問題,還可以在這里找到絕大部分的解決方案,同時用戶也可以通過聯想百應聯系客服,進行一對一的問題咨詢。為中小企業用戶保駕護航。(采訪完)

      通過采訪我們發現,在如今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之下,聯想推出的專業級創意設計電腦ThinkCentre neo P780給從設計工作/內容創作的中小企業帶來了希望。它提供多期免息服務為中小企業緩解了購置新機的資金壓力;它出色的性能表現,讓設計工作能夠穩定高效進行;它支持智能云存儲、Smart Cable智能線纜,讓設計工作有了全新的體驗飛躍。此外,聯想出色的售后服務保障,讓中小企業無后顧之憂。如今恰逢618促銷節點,對于有高生產力需求的中小企業和設計工作室來說,ThinkCentre neo P780非常值得考慮。

    年開始司馬南先生做了多起關于聯想的節目,“披露”了不少聯想不為人知的過往,讓人記憶深刻,作為曾經的會計學老師,司馬南先生的論據中居然連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的歸屬于母公司凈資產是什么都沒搞清楚,結果導致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當然,絕大部分看客連等額本息還款方式如何計算都搞不清楚,寄希望大家看出其中的奧秘確實強人所難,這也是司馬南團隊的精明之處,利用復雜的會計知識掩蓋邏輯錯誤、偏離基礎概念的問題,看似公正、客觀,實則目的性極強,將春秋筆法用得登峰造極。

    我對聯想沒有什么好感,以前買過聯想的電腦,使用后感覺性價比一般,之后再也沒有買過聯想的任何產品,但要尊重客觀事實,我認為大V援引的任何數據要經得起推敲,而不是故意混肴視聽,用“假數據”、“錯誤的算法”引導公眾。

    諸多話題中,聯想集團高管的薪金收入經常被提及,去年的這個時候楊元慶1.772億元的年薪被推上了熱搜,司馬南先生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利用人們的“仇富”心理挑起是非,那么一年后楊元慶的年薪是否下降了呢?來看一下聯想集團的最新財報。

    上圖為聯想集團2020/2021年的財報中關于董事會主席兼CEO楊元慶的薪資情況,總共獲得了2792.2萬美元的薪資,按照當時的匯率折算成人民幣為上文提到的1.772億元左右。

    2792.2萬美元中有130萬美元為薪金,也就是常說的工資;605.5萬美元為獎金;2000.9萬美元為股權激勵獎金。

    剩下的退休金以及其他福利屬于小頭,金額比較小、無關痛癢。

    不得不承認,楊元慶的年薪在上市公司中還是很高的,但這要放在聯想是全球最大的電腦整機制造商的基本情況下,除了銀行、石油等壟斷產業外國內能夠做到全球第一的企業屈指可數。

    大半年里聯想處于輿論漩渦,按理說應該“低調”一點,楊元慶有沒有主動降薪滿足某些人的心理期望呢?從結果來看不僅沒有,人家的基本薪酬還上漲了。

    2021/2022年財報公布了楊元慶的最新年薪?

    請看以下財報截圖,總薪酬為2729.2萬美元,比去年的2792.2萬美元少了63萬美元。

    這么來說楊元慶的年薪少了一些,實則不能這么認為,原因有二。

    1.去年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在1:6.4左右,2792.2萬美元折合1.7億元人民幣;最近人民幣有所貶值,匯率在1:6.7左右,2729.2萬美元折合1.8億元人民幣。

    2.如果說第一點考慮了匯率差有一點牽強的話,第二點更能說明問題。

    還記得之前提到的去年薪酬中的三大部分嗎?工資為130萬美元、獎金為605.5萬美元、股權激勵為2000.9萬美元。

    股權激勵實際上給的并不是現金而是聯想集團的股票,因此這一塊的價值是會隨著聯想股價的變化而變的,真正意義上的年薪應該是工資加獎金,也就是130萬以及605.5萬之和,共計735.5萬美元。

    2021/2022年薪酬分布中工資為145.5萬美元、獎金為675.2萬美元、股權激勵為1850.2萬美元,工資加上獎金合計820.7萬美元。

    換言之,只考慮楊元慶真正從聯想集團拿到的現金報酬,今年比去年多了85.2萬美元,增加了11.58%。

    另外一方面,聯想集團的名譽主席柳傳志在2021/2022財年里依然領取了150萬美元的退休金,這個數字和去年一模一樣。

    司馬南先生“正義”地喊了一年,最終我們發現楊柳二人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工資、獎金、退休金照拿不誤,不僅沒有減少、部分項目還增加了。

    更加搞笑的是司馬南先生可能還為楊元慶的漲薪“出了力”,為什么這么說呢?

    前文提過,楊元慶的薪酬中有一塊為獎金,全稱叫作酌情獎金,去年為605.5萬美元,今年為675.2萬美元,獎金的增長幅度為11.51%。

    聯想集團財報明確提到酌情獎金與業績掛鉤,也就是說聯想的凈利潤越高高管們的獎金就越多。

    2021/2022聯想的業績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加,營業收入從去年的607億美元上漲到716億美元,漲幅為17.95%;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從11.78億元上漲至20.29億元,漲幅為72.2%。

    換言之,聯想集團的收入與凈利潤均在上漲,凈利潤的漲幅比收入還要大,這一年里的盈利能力大大提高。

    我們從銷售凈利率指標也能得出一樣的結論,去年的凈利率為2.16%,今年為3%,提高了38.89%。

    司馬南先生批評聯想的眾多點中包括了盈利能力不行,聯想集團接受了建議,提升了凈利率水平,楊元慶的獎金也因此增加了70萬美元,這得好好感謝司馬南先生的提議。

    2021/2022財年的凈利潤增長是以減少研發費用為代價的嗎?并非如此,事實上聯想今年的研發投入增加了不少。

    去年的總研發費用為14.53億美元,今年為20.73億美元,多出了42.67%,研發費用的增加比例遠遠高于營業收入的增加比例,人家并沒有為了業績、為了獎金降低研發支出,質疑這點的人可以歇歇了。

    楊元慶的薪酬和柳傳志的退養金是高還是低不是我說了算,也不是司馬南說了算的,目前為止并沒有股東站出來說不,國家有關部門更沒有啟動任何關于聯想的調查程序,是非曲直已經非常明顯了。

    中國需要華為這樣的企業,也需要聯想之類的企業,“技工貿”和“貿工技”本就不是對立的,哪一種發展模式適合企業就采取哪一種。

    從現在的結果來看聯想能夠成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已經說明了商業模式的成功,那么多年下來聯想上交了大量稅收、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這些功勞不是鍵盤俠們動動嘴就能抹滅的。

    我知道本文會招致網絡攻擊,不過那又如何呢?

    如果連真話都不能說才是最大的悲哀,奉勸無知者不要被帶了節奏,就事論事、有獨立思考和鑒別能力真的很重要。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王五說說看,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

    994年,同年出生,同樣是大器晚成的柳傳志和任正非,相距千里,卻同時秣馬厲兵,進攻當時國產設備滲透率只有3.2%的電信藍海市場。


    華為的目標是找機會活下來,聯想的目標是一戰成名。原因不同,目標相同,雙方都拿出了看家本領,調兵遣將,前后準備兩年,最后卻戲劇性的結束了。


    這場大戰,徹底改變了兩人的命運。


    今天華為成功的密碼和聯想股權私吞問題的答案,也都藏在1994年這個平凡的年份里。


    大戰之前,聯想可謂是穩操勝券。


    1992年聯想憑借倪光南院士研發的漢卡等產品,年收入17億,坐上了國內高科技公司的頭把交椅。而華為靠著鄭寶研發的局用交換機,營收剛破1億,勉強度過難關。雙方在公司實力上差了17倍。


    聯想肚有余糧心不慌,交換機研發工作由倪光南院士和弟子羅爭博士牽頭,背后是整個中科院幾十年的技術沉淀,再加上聯想在pc機領域的實戰經驗。


    第二年,就先華為一步拿下入網證,第一臺聯想程控交換機LEX5000也順利在河北廊坊開局成功。


    一鼓作氣,借著中科院的影響力,聯想交換機取得了國家高層的關注,時任副總理鄒家華視察完聯想后,LEX500交換機直接進入中國頂級單位,中南海的中辦和國辦。


    左手中科院的金子招牌,右手強大的上層關系,倪光南和羅爭已經聞到了擺在眼前的肥肉香味。


    聯想有多順利,華為就有多坎坷。


    拿著2萬塊錢代理香港交換機起家的任正非,沒有多少本錢。為了轉型搞研發,1991年任正非賭上全部家底,50多個研發人員吃住在一起,熬了一年才研發出第一代產品,其中有位工程師累得眼角膜都掉了,幸虧做完手術保住了視力。


    就這樣,華為也拿到入網許可證,有了跟聯想PK的資格,可也僅僅只是入門,離成功還差太遠。


    1992年,華為上馬了JK1000局用機項目。結果,設備防雷效果太差,天一打雷,設備就起火,差點沒燒了電信局的機房。由于當時有規定,電信網中斷兩小時,局長自動免職,所以,搞得好幾個信任華為的電信局局長丟了“烏紗帽”。


    更尷尬的是,JK1000局用機還沒來得及改進就被市場淘汰,前期靠第一代產品好不容易積攢的資源和資金,也付之東流。


    1993年,華為陷入死局。


    任正非被逼無奈,借高利貸打算再博一次。在動員大會上,任正非站在5樓會議室的窗戶邊,跟全體干部說:“這次研發如果失敗了,我就從樓上跳下去,你們還可以另謀出路?!?/span>


    研發工作由總工程師鄭寶用牽頭,300多名研發人員,細分成50多個小組,每個小組責任到人。任正非寸步不離研發中心,總攬一切后勤保障工作。


    但研發工作并不順利,故障頻出,員工也不看好華為,每天都有人離職,老人經常叫不出新人名字。


    任正非白天忙工作,每天晚上還到員工宿舍給工程師打氣。


    “將來你們買房子,必須買陽臺大的房子,因為公司發的錢太多,屋子潮曬不到太陽,錢會發霉?!?/span>


    大家哈哈一笑,心想任總真會吹牛。


    10月,新一代2000門的C&C08交換機研發成功,在浙江義烏開局。任正非以為終于可以松口氣了。


    結果,首批產品極其不穩定,斷線、死機問題不斷。總工程師鄭寶用親自帶著幾十個工程師現場駐扎,日夜奮戰,困了就睡在機房,花了2個月才將故障全部消除。


    不管過程多么艱辛,華為總算趕上了聯想的進度。



    雙方一南一北開局成功,算是打完了第一場攻堅戰,接下來,到了沖刺的時候了。


    任正非很清楚,當時國內通信行業之所以被稱為“七國八制”的外資品牌把持,那是因為中國人不懂技術,現在華為和聯想同時撕開防線,誰跑的快,誰就能先一步占領市場。


    因此,1993年華為和郵電系統成立合資公司——莫貝克。全國100多家郵電局和郵電系統職工集資入股,華為提供技術產品。


    第二年銷售額就沖到了8億,第三年15億,第四年26億,之后每年都是100%的業績增長。


    按理說,聯想的起點比華為高,速度比華為快,資源比華為廣,業績應該更加兇猛。


    但就在前途一片大好的時候,聯想卻陷入了內斗,最終,導致聯想和華為走向了兩條完全相反的發展路徑。


    交換機更新換代快,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聯想順利開局后,羅爭向公司提交貸款申請,盡管金額只有楊元慶領導的微機部的5%,但柳傳志就是不批。


    被逼無奈,倪光南和弟子羅爭想了個辦法,把羅爭部門改成子公司,聯想控股51%,員工自己出錢入股49%,一切按照公司法做事。


    1994年底,柳傳志覺得既然不讓公司出錢,就批準了這個方案。


    當時計劃集資200多萬,倪光南考慮金額比較大,同時也為了搞好內部關系,聯想公司的每個部門都分了配額。


    結果,大家非??春媒粨Q機業務,配額根本不夠分,連保安和后勤都搶著要入股。


    正在倪光南高興終于有錢可以繼續搞研發了,柳傳志卻終止了子公司計劃。


    1995年3月,倪光南再次上報被柳傳志以“有虧損”為理由駁回。


    6月,柳傳志向組織要求對倪光南免職。同時,聯想撤掉“總工程師”職位,宣稱這是“前蘇聯體制的產物”,永久廢除。


    事實上,柳傳志“有虧損”的理由根本坐不住,交換機業務是頭好奶牛,直到倪光南離職,聯想研發交換機只花了幾十萬,卻創造了286萬的純利潤。


    而且,聯想公司也不是沒有錢,1993年一年,就花了8000萬港元在惠陽買了大片土地,也就是現在的“聯想大亞灣科技園”。


    那么,為啥柳傳志非得跟倪光南過不去,明明有錢就是不給,甚至不惜浪費掉1994年的交換機風口。


    原因是倪光南太“礙事”。


    在1999年聯想股改之前,聯想單方面解聘倪光南后給了500萬補償款,錢直接打到中科院的賬上,倪光南卻從來沒領過。


    而在92年,為了表彰倪光南技術研發的突出貢獻,中科院獎勵了50萬獎金和一套北京四室房子。


    倪光南現場宣布把50萬獎金全部捐出來,支持社會教育事業。


    捐50萬是學者風骨,不拿500萬也是。


    因為在倪光南看來,這500萬背后是一場驚天大陰謀,涉及到中科院旗下的國有資產聯想公司,被悄無聲息私吞的黑幕。


    這個月5號,前中科院學子,筆名明德先生,寫了一篇名為《請問母校中科院:13億國資是白送給泰山會的唐僧肉?》,并“死諫”最高人民檢察院,請求徹查。


    后來,司馬南根據明德先生提供的線索,連發七期視頻,質問柳傳志私吞真相,至今沒有人回應。


    大圣仔細梳理了聯想公司的股權變更過程,著實嚇了一跳,就在華為一門心思發展業務的時候,柳傳志騰出手來,不花一分錢,就讓100%控股的中科院,變成毫無話語權的小股東。


    雖然變更的每一步都有問題,但卻一路暢通無阻,我們先來看看柳傳志變更股權的具體過程,分為四步。


    第一步:分紅變股權。


    首先明確一下,聯想是一家1984年由中科院出資的全名所有制企業。但到了2001年,股份變成了中科院出資4.3億占65%,職工持股會出資2.3億占35%。


    2.3億不是個小數目,普通上班族咋可能出得起。


    這就不得不佩服柳傳志的高明了,把公司分紅直接變成了實股。


    還是1994年,中科院批準了聯想的分紅方案,中科院20%,倪光南所在的計算機所45%,聯想管理層和員工35%。


    為啥計算機所拿大頭,原因很簡單,高科技公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聯想公司起家全靠計算機所的技術。比如,倪光南的漢卡,就是從計算機所帶過來的成熟技術,為聯想創造了幾千萬的利潤。


    可這次分紅變實股,獎勵給員工的35%利潤買回了35%的股份,中科院作為大股東控股65%,分紅最多的計算機所卻清零了。



    這波操作,著實生猛,大圣查了很多資料,也沒找到為啥不給倪光南在內的計算機所研發人員股份。這只是第一招,厲害的還在后面。


    第二步:股權賣給泰山會會員盧志強。


    2009年9月,中科院換成國科控股的名字,將29%的股權以27.55億元轉讓給泰山會會員盧志強的泛海控股。


    表面上看這是一次很正常的股權交易,但卻隱藏著兩個貓膩。


    第一,按照聯想控股2008年凈資產139.49計算,29%的股權對應的凈值應該是40.45億,而實際成交價只有27.55億,差了12.9億。


    這也是為啥明德先生要質問13億去哪的原因。


    第二,這么便宜,除了柳傳志的泰山會,其他人為啥不買。因為雖然股權轉讓公開招標,但審核條件卻是給泛??毓闪可矶ㄗ龅模渌烁芍睕]用。


    交易完成后,柳傳志一并完成權利交接,接替了原董事長曾茂朝的職務,曾茂朝這個名字,大家記住后面還會提到。


    那么,問題來了,憑啥好處都讓盧志強一個人占了。你想多了,盧志強也只是工具人,真正精彩的是第三步。


    第三步:協議轉讓分股權。


    首先,2010年,柳傳志成立聯持志同管理咨詢公司,并以聯持志同為“執行事務合伙人”成立14家聯持會,然后以14家聯持會為主體成立“聯持志遠”,用“聯持志遠”合并吸收聯想職工持股會,聯持志遠持股35%。


    其次,2011年12月,泛海控股以協議方式轉讓9.6%股權給柳傳志等管理層;

    與此同時,聯持志遠向泛海控股轉讓9.5%、向黃少康轉讓1.5%。


    最后,2012年2月,泛??毓梢詤f議方式向聯恒永信轉讓8.9%股權。


    你來我往,左手倒右手,看起來是不是有點亂,我們不要管過程,直接看結果就行了。


    從2009年引入泛海控股,到2012年股權變更終止,名義上的大股東依然是中科院改名后的國科控股占36%,可管理層實際上所掌握的股份已經達到了42.5%,這還不包含柳傳志的同盟軍泛海控股和黃少康的21.5%,加起來遠超第一大國資股東。


    柳傳志及其盟軍占了大頭就結束了嗎?


    沒有。


    根據公司法,股東超過三分之一股票具有一票否決權,這么大的隱患,柳傳志怎么能放過。


    第四步:上市稀釋股份。


    2014年,聯想控股改為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聯想控股在香港上市,國科控股的股權被稀釋到29.05%,低于1/3,徹底喪失了一票否決權,你說巧不巧,正好比三分之一低一點。


    到這里,柳傳志先生的股權大挪移大功告成。


    從國有企業到有限公司,再到上市公司,一頓操作,聯想徹底私有化。


    問題來了,中科院是柳傳志一個人說了算的嗎,這么明目張膽的操作,就沒人管嗎?


    要不怎么說,柳大爺厲害呢,為了掃清障礙,這盤棋從1994年就開始下了。


    首先,借交換機事件把刺頭倪光南搞走,方便相關領導放水。


    然后,把領導也拉到統一戰線,合伙分割利益。


    在聯持志遠股東名單上,有兩個很有意思的人。曾茂朝和胡錫蘭,曾茂朝就是上面提到的,讓泛??毓烧剂?3億便宜的前聯想董事長。


    而胡錫蘭是他的媳婦,更厲害的是,這位曾夫人的股份居然比聯想首任總經理王樹和的股份還多6倍。


    到這一步,中科院旗下100%控股的國有企業聯想,徹底被瓜分干凈,這也是為啥倪光南不愿意領500萬賠償金的原因,拿人手短啊。


    回到1994年,大戰結束,華為持續投入研發,徹底打破了國內電信設備“七國八制”的局面,幾年時間,就把當時一個月上萬塊的網費,降到了現在人人用得起的地步。


    同時,任正非也兌現了當年“陽臺曬錢”的承諾,華為全員持股99.12%,人均年收入70萬,作為創始人,任正非只占0.88%。


    2020年,面對美國打壓和疫情影響,華為依舊為國上稅1010億元,成了中國納稅最高的民營企業。


    而擅長搞內部關系的柳傳志,也發揮了特長,主攻政府采購,借著中科院的金字招牌,做到了全球pc機的老大。


    遺憾的是,名利雙輸。


    一方面,柳傳志引以為傲的pc之王聯想集團,負債率高達90.5%,超過恒大,已經到了資不抵債的地步。


    另一方面,聯想名聲也不太好,企事業單位的同志們,整天在網上編段子吐槽聯想電腦質量差。


    富士康郭臺銘有句名言,“阿里山上的神木之所以大,四千年前種子掉到土里時就決定了,絕不是四千年后才知道的。”


    現在看一看,華為和聯想的結局早在1994年已經注定。


    柳傳志的父親在世時,因為幫外國企業維護在華的知識產權,經常被國人罵“賣國賊”。


    為此,特意在辦公室掛了一幅字勉勵自己。


    “仰俯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span>


    不知后世,又該如何評價柳傳志呢?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