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推出的WASD暗影精靈游戲本,采用了經典的Pavilion 15模具為基礎,這款模具本身的設計很受用戶認可,因此在整體造型上給人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另外黑色+綠色也正迎合了“暗影精靈”的特征。在了解了這款產品的外觀和性能之后,用戶往往還關心內部設計,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動用手中的工具,對其進行拆解。
如今,筆記本電腦為了追求時尚,底部一般都采用一體化面板,散熱窗經常被隱藏在機身尾部,然而這種做法對于游戲本來說卻往往是不可取的,因此我們看到WASD暗影精靈的底部面板上開有不少散熱窗,這保證了機身內部熱量揮發擁有足夠的通道。
惠普WASD暗影精靈外觀設計
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WASD暗影精靈機身底部設計有一些綠色的橡膠腳墊,可以保證機身底部不被磨損,這些細節把控還是值得稱道的。
惠普WASD暗影精靈底面設計
對于游戲本而言,機身設計并不需要多么的纖薄,這是因為游戲本的獨立顯卡以及處理器發熱量都較大,因此留有足夠的空間對于游戲本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市面上某些追求纖薄的游戲本在實際游戲時,內部硬件溫度會飆到100℃,著實有些嚇人。而惠普這款WASD暗影精靈則沒有那么大的散熱壓力,這主要歸功于該機散熱設計的優化以及對溫度的控制。
那么接下來,我們將對這款產品進行拆解,看內部結構設計以及散熱模組。
在拆機之前首先需要將電池卸下,惠普WASD暗影精靈采用傳統的條狀外置鋰離子電池,位于機身后側,通過拉開卡扣即可取下,從電池信息上了解到該機的單體作戰續航能力并不會太強。能夠在這一步驟上取下的還有光驅,光驅的保留可以理解為正版游戲光碟安裝需求。
首選取下電池
惠普WASD暗影精靈并沒有采用內置電池的設計,首先取下電池是必要的,電池槽與墊腳下面有固定螺絲,卸除之后才能進行下一步。
揭開貼紙
卸除固定螺絲
轉軸內還隱藏著一顆螺絲
惠普WASD暗影精靈的整個底面采用一塊完整的復合材料制成,拆除這一部分時需要借助拆機撬棒來完成,細小的縫隙以及底蓋與鍵盤面板連接的卡扣是需要主要的地方,用力不當容易造成斷裂、變形等問題。
取下光驅
借助撬棒打開面板
取下背板
惠普WASD暗影精靈將主板固定在鍵盤面板上,這樣的設計也使得拆卸時候更加簡單方便,因為無需使用各類排線來連接主板,只需要取下底蓋即可完成大體的拆機步驟。
取下底蓋之后就能看到惠普WASD暗影精靈內部的大概結構,整塊主板大也規整,類正方形的形狀安置在機身左側,而后側空出的地方是原先光驅預留的位置。機械硬盤被設計在右掌托對應的位置,而左側掌托則沒有發熱量較大的設備。
惠普WASD暗影精靈內部大體構造
惠普WASD暗影精靈散熱位置
惠普WASD暗影精靈硬盤位置
惠普WASD暗影精靈內存位置
惠普WASD暗影精靈SSD硬盤位置
惠普WASD暗影精靈內存
惠普WASD暗影精靈SSD固態硬盤
惠普WASD暗影精靈SSD固態硬盤
惠普WASD暗影精靈機械硬盤
從整體的內部結構來看,惠普WASD暗影精靈并沒有采用緊湊的設計方式,實際上也沒有必要做緊密排布,這樣一款面向主流游戲體驗的產品,較為充足的內部空間能夠帶來更好的散熱能力,另外機械硬盤的位置以及左掌托對應位置無大發熱量硬件設備。
接下來就是主要的硬件拆除工作,硬盤、模塊接口、無線網卡等硬件都是可以卸除的,之后便能取下該機最為核心的部分。主板的設計較為規整,而零部件則是通過一些軟性PCB來連接,在硬盤上我們就能看到一條較長的跨度。
惠普WASD暗影精靈接口模塊
惠普WASD暗影精靈接口模塊
惠普WASD暗影精靈無線網卡
惠普WASD暗影精靈無線網卡
惠普WASD暗影精靈主板模塊
惠普WASD暗影精靈主板接口
惠普WASD暗影精靈鍵盤面
取下主板之后,我們可以在上面找到一些拆機過程中沒有看到的接口與設計。該機并非只有一個機械硬盤位置,在主板上還預留了一個SATA M.2接口,用戶可以自行添加或升級該接口的SSD固態硬盤,內存并未被板載設計而是預留了兩個卡槽,支持用戶自行升級。
筆記本的發熱情況與使用環境有關,通常情況下,筆記本很少滿載運行,惠普WASD暗影精靈根據筆記本負荷強度,來設置散熱模式,較好的改善了散熱情況。
惠普WASD暗影精靈散熱設計
軟件方面的技術,惠普惠普WASD暗影精靈做到了智能化,硬件方面對散熱的優化同樣保持著高水準。在機身底部我們不難發現設計師在此設計的四排散熱窗,可以有效將冷風從底部散熱窗進入,經過主板上的各個發熱元件,再由散熱風扇從一盤吹出,帶走大量淤積的熱。
惠普WASD暗影精靈采用大號散熱風扇設計
惠普WASD暗影精靈散熱銅管設計
從實際體驗來說,惠普WASD暗影精靈筆記本大部分鍵盤區域的溫度都很低,打字或者游戲時可以獲得較為舒適的操作體驗。而合理的硬件分布及風道設計也有效的提升了惠普WASD暗影精靈的散熱效率,可以說是軟硬兼備的散熱系統。
拆機最后:
總的來說,惠普惠普WASD暗影精靈是比較好拆的一款產品,固定螺絲稍微多一些,主要的拆機難點是轉軸部分的卸除工作,稍有不當容易悲劇。拆機之后我們可以看到惠普WASD暗影精靈的內部設計,也找到了一些擴展及升級的接口或卡槽,對于普通用戶來說,自行升級惠普WASD暗影精靈的內存與硬盤還是比較簡單的,只要拆卸下底蓋才能看到內存槽與SATA M.2接口。簡而言之,本文可作為拆機教程來參考。
是一款老本子了,重新說一下它的拆機過程和要點。
正面
背面圖,拆機時請拿去電池!拆掉所有背面螺絲。
注意內存蓋子打開后鍵盤螺絲也要去掉
光驅拿掉,它下面的2個螺絲也搞掉
把開關板移除,可使用扁鏟輔助。
拿掉鍵盤,把顯示器排線和無線網卡的線拔掉。
將屏也拆掉,去掉2邊白鐵的螺絲就下來了,然后就是把后上蓋和底蓋分離,這個慢慢搞注意卡扣。
換上新風扇,散熱器拆掉清灰,CPU上硅脂!然后慢慢裝回去。
了好幾年的ACER 4741G實在是不想用了。我是外觀黨,挑來挑去最后選了這臺1040 G3,
具體配置為:I5 6300U 8G 180G 1080P intel 8260 wifi 華為WCDMA 上網卡 指紋識別
其實 買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最近想升級一下內存順便加個倉庫盤,找了半天發現網上沒有這個機器的詳細拆機圖,所以好奇心作祟絕對拆開看看。
拆開之后才發現沒有SATA接口。雖然有3個M.2接口,但是只有一個可以安裝SSD,內存和CPU都是焊接在主板上的。其實打開D殼我就感覺有點不妙,但還是不死心,想拆完看看主板反面,也順便把拆機過程和該機的擴展接口發出來,免得以后有壇友走彎路。
本帖分為外觀,拆機,簡評三部分。
由于我拆的這臺是帶WWAN的。所以A面和普通的版本有些區別。
這是網上找到的不帶WWAN。A面是一個整體的
這是我這臺。底下有一條線把A面分割開了,顯得很難看。(這條是WWAN的天線)
這是C面。背光鍵盤,左上角為開機鍵,右上角為WIFI開關和靜音鍵。右下角為指紋模塊。背光鍵盤的手感很好
厚度和無線鼠標的接收器對比。照片沒拍好,手機拍的
機身左側接口從左向右依次為 USB type-A 3.0 3.5寸耳機口,smart card 插槽
機身右側接口從左向右依次為SIM卡槽,type-C 3.1 USB,Type-A 3.0 USB..
標準HDMI,惠普擴展塢接口(可以擴展VGA RJ45 DP,和更多的USB)
觸控板特寫,不怎么好用。尤其是手指出汗的時候。左上角的小點是開關,
熄滅為觸控板開啟
雙擊小點,亮橙色表示觸控板關閉。
C殼也是金屬的。這個機器拆機比820和840要難一些,需要拆掉圖中紅圈內的11顆螺絲。
其實拆到這里我就有點不開心了,想放棄了,我想要的一個都沒看到。
沒有SATA接口,沒有內存插槽,內存和CPU都是焊接在主板上的,但是我不死心,畢竟主板另外一面我還沒見到呢,說不定反面可以加內存呢。
這個筆記本一共有3個M.2接口,右邊是intel 2280 180G SSD,左邊第一個是華為的WWAN卡,左二是intel 8260 AC雙頻WIFI卡,可惜只支持2x2 mimo.
為了加倉庫盤,特意把820 上的聯想256G M.2 SSD拆下來,放到1040 WWAN口里測試,結果開機提示安裝的是無法識別的網絡模塊。此時我基本放棄加第二個硬盤的打算了,把希望都放在加內存上面了
WWAN卡和WIFI卡特寫
由于都是USB 3.0.所以接口都是帶屏蔽的。
電池參數和電池接口
拔掉所有排線和拆掉主板上的螺絲后,整個主板就可以取下來了。沒什么難度
中間是觸控板,右邊是smart care 插槽
打開內存屏蔽蓋,可以看到8顆1G的鎂光內存顆粒。
intel m.2 ssd 特寫,容量較小,遲早要換成512-1T的。
風扇特寫,我很喜歡這2個小風扇,風量大,聲音小。
CPU是焊接在主板上的,無法更換,至少我沒那本事,因為沒有備用硅脂,所以大家湊合看
紅圈處屏線的拉繩,但是我拉了試試,感覺很容易斷
這是指紋模塊,芯片很小,手機拍不清楚
這是WIFI和靜音按鍵板
這是3.5寸耳機口小板
好了,主板屁股圖來了,之所以把它放在最后,是因為我此時此刻真的是一點興趣都沒有了。
不想繼續拆了,也不想裝好了,可明天還得上班。
這個是TPM芯片,視乎這個功能某部門要求要備案才能開通。
主板后面另外一個位置芯片,太小了,手機拍不清楚
風扇特寫,這風扇大愛
6芯電池。可惜容量較小,不過開節能模式。8小時的續航還是很輕松的。辦公足夠了
WIFI卡特寫,
和號稱即插即忘得鼠標接收器合影,真的很小
WWAN卡特寫。是華為的,可惜是3G的。
SSD,
SSD主控
很奇怪,Intel 的ssd用海力士的顆粒。第一次見。我以前買的intel 都是他自家的顆粒
3顆64G的應該是MLC。這也為什么不選256和512的原因。
SSD背面
什么都沒有
3個M.2卡合影。
有個疑問,這個筆記本可以定制16G內存的,那么我把主板上的內存顆粒換成8顆2G的是不是就可以了。
需要修改SPD嗎。這是2個疑似SPD的芯片
D殼上有好多日期
日期還不一樣 8月30
8月27
另附身份證明2張
避免廣告嫌疑,簡單說下該機的優缺點
優點:顏值很高,很多女生都喜歡,輕薄,性能和續航都很不錯,辦公和日用使用綽綽有余。
缺點:觸控板有點劃不動的感覺,尤其是手指出汗的時候,滾動很不方便。指紋不是很靈敏,不知道是不是我和我的windows hello有關
藍牙同時連接2個設備的時候就會出現不穩定,我同時連接鼠標和音響看電影,聲音就會斷斷續續,把鼠標關掉就正常了。
最后,我要吐槽的就是。擴展性實在是太差了。VGA RJ45就不說了。可以通過docking 擴展,但是價格docking價格不便宜,我就買個小的(RJ45+VGA)的都得2百多。
內存在G2的時候還有一個多余的插槽,到G3就干脆一個都沒有了。
雖說有3個M.2接口,但是只有一個可以上SSD。
還有一點,就是B面屏占比太低,整機尺寸控制的不算太好。14顯得很大。可能G4會好點吧。
謝謝觀看
瀏覽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數碼之家網站
技術交流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gw17533533
來源:數碼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