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llion M705 采用 Mesh 前面板 + 側透側板設計,可選黑白雙色(預售型號僅限黑色),兼容 E-ATX 主板,可安裝 2 塊 2.5 英寸硬盤和 2 塊 3.5 英寸硬盤,電源支持到 220mm 長。
該機箱有 9 個 120 風扇安裝位(前部 3 個、頂部 3 個、右側 2 個,尾部 1 個),兼容 400mm 長顯卡和 160mm(據宣傳資料另一說 165mm)高 CPU 散熱器。
振華 Zillion M705 機箱普通版定價 79.99 美元(當前約 577 元人民幣),預裝 4 個 ARGB 風扇的版本定價 89.99 美元(當前約 649 元人民幣),將于 3 月 7 日正式開售。
們知道,ATX 3.0電源是基于英特爾新規范下的產物,前兩年眾多電源品牌紛紛將ATX 3.0電源定位在中高端市場。如今,市場上的主流電源廠商都已經推出了基于ATX 3.0或ATX 3.1規范的一款或多款電源產品,這也使得ATX 3.0電源的價格逐漸變得更加親民。去年,MC曾經評測過Tt推出的鋼影Toughpower GF3系列ATX 3.0電源,該系列產品主打的是高性能,因此價格也相對較高。為了迎合更多注重性價比的用戶需求,Tt迅速作出反應,推出了全新的ATX 3.0系列電源:鋼影Toughpower GF A3。那么,這個新系列的電源究竟如何呢?接下來,我們將通過評測這款額定功率為1050W的Tt鋼影Toughpower GF A3電源,為大家揭曉答案。
產品參數
產品尺寸:150mm(寬)×140mm(長)×86mm(高)
風扇規格:120mm
效率認證:80PLUS金牌
輸入電壓:100V~240V
輸入電流:8A~16A
額定功率:1050W
產品質保:10年
參考價格:899元
Tt作為專業外設品牌,產品線涵蓋了鍵鼠、耳機、機箱和電源等多個類別。尤其是在電源產品領域,Tt擁有豐富的產品系列,針對不同需求進行定位。其中,SMART RGB系列注重高性價比,而鋼影ToughPower系列則專注于高穩定性。像我們之前評測過的ToughPower PF1和ToughPower GF3正是后者的典型代表。
就產品覆蓋范圍而言,Tt鋼影ToughPower GF3系列主要針對大功率需求,該系列的電源起始功率更高,提供了750W、850W、1000W、1200W、1350W和1650W共6個功率級別可供選擇。GF A3系列則覆蓋了主流級到中高端功率需求,起始功率更低,提供了650W、750W、850W、1050W、1200W共5個功率級別可供選擇。我們這次體驗的就是該系列中最高功率級別的型號:鋼影ToughPower GF A3 1050W。
Tt鋼影ToughPower GF A3 1050W電源有黑色和白色兩種外觀配色可供選擇,而我們所拿到的是白色Snow版本。作為一款標準ATX規格的電源,它的長度相比我們之前體驗過的ToughPower PF1和Toughpower GF3電源更為緊湊,三圍尺寸為150mm(寬)×140mm(長)×86mm(高)。這種更短的機身設計為用戶提供了更好的兼容性,同時也能節省出更多的空間,使整機組裝更加靈活便捷。Tt鋼影ToughPower GF A3 1050W電源內置了一個120mm的液壓軸承風扇,型號為TT-1225。風扇采用7片扇葉,供電電壓和電流為12V/0.35A,功率為4.2W。
▲GF A3 Snow 1050W的長度只有140mm,在很多ATX電源中屬于較短的一款。
此外,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和滿足更高的散熱需求,GF A3 Snow 1050W還支持智能啟停功能。電源在設計上考慮了用戶的實際需求和使用便利性,除了配備一個常規的電源開關外,電源接口旁邊還特別設置了一個“Smart Zero Fan”硬件開關。用戶開啟這個開關后,電源便會智能地監測PC的負載情況。它能夠實時感應負載的變化,并根據負載的高低自動調整風扇的轉速。一旦檢測到PC處于低負載狀態(即負載低于30%),風扇便會自動停止轉動,轉而采用被動散熱方式,可確保在高負載運行時風扇能提供足夠的散熱效果,同時在低負載情況下,又能有效降低風扇運轉所產生的噪聲,實現散熱與靜音的平衡。
▲GF A3 Snow 1050W在電源接口旁邊還特別設置了一個“Smart Zero Fan”硬件開關,可讓風扇根據電源負載情況實現智能啟停。
電源在被動散熱的情況下對其自身的散熱設計有較高要求,因此GF A3 Snow 1050W的風扇位以及側面均配備了大面積的散熱開孔,有效地提升了空氣流通性,更能夠確保電源在被動散熱狀態下依然能夠保持穩定的性能。
▲GF A3 Snow 1050W搭載了一個120mm的TT-1225散熱風扇
▲GF A3 Snow 1050W除了銘牌面沒有散熱開孔外,其他五個面均有散熱開孔。
作為一款中高端電源,Tt鋼影ToughPower GF A3 Snow 1050W自然標配的是全模組接口,可為用戶提供更加靈活的使用選擇。這款電源共配備了12組接口,其中包括3組處理器供電和PCIe供電接口,并且它們可以相互通用,可防止出現插錯的情況。
▲GF A3 Snow 1050W采用全模組接口
除了接口數量之外,Tt鋼影ToughPower GF A3 Snow 1050W還在線材的選擇上下了一番功夫。其中,PCIe 5.0 CEM的線材采用了尼龍編織網包裹,能提供更好的防護性能。其他的線材則采用了扁平式類型,這種線材不僅能方便用戶進行走線,還能讓電腦機箱內部更加整潔美觀。
另外該電源的線材也很豐富,它提供有1根20+4pin主板供電(600mm)、2根4+4pin處理器供電(650mm)、3根6+2pin顯卡供電(500mm/500mm+150mm)、1根12+4pin PCIe 5.0 CEM顯卡供電(600mm)、2根SATA供電(500mm+150mm+150mm+150mm)、2根4pin外圍設備連接器供電(500mm+150mm+150mm+150mm)、1根驅動供電線(150mm)。
我們從電源的銘牌上可以知道GF A3 Snow 1050W的一些信息:它支持100V~240V的寬幅電壓,輸入電流為8~16A。該電源的+12V可輸出87.5A電流,也就是1050W功率。該電源的+3.3V和+5V分別可輸出20A電流,聯合可輸出100W功率電能。此外,它的-12V可輸出0.3A電流,+5VSB可輸出3A電流,分別可輸出3.6W和15W電能。
▲GF A3 Snow 1050W經過80PLUS金牌認證并支持英特爾C6/C7深度節能
在GF A3 Snow 1050W的銘牌上,可以看到一排整齊排列的認證標識,如同榮譽勛章一般,其目的在于彰顯這款電源已經通過了眾多國家和地區或機構的合規性,證明了其出色的性能與安全性。在這些認證標識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顯眼的80PLUS金牌認證標識。這標志著該電源具備出色的供電轉換效率:在115V輸入電壓下,20%負載時的轉換效率不低于87%,50%負載時不低于90%,100%負載時不低于87%。
▲GF A3 Snow 1050W的銘牌信息一覽
實際上,GF A3 Snow 1050W在115V輸入下20%、50%、100%的負載轉換效率分別達到了90.35%、90.79%、87.88%,平均轉換效率89.67%。一款電源通過80PLUS金牌認證說明其效率高、更節能,同時也能間接證明該電源在用料方面比較好,因為只有更出色的用料才能輕松通過80PLUS金牌認證。
▲GF A3 Snow 1050W轉換效率高,節能性能出色。
此外,該電源還支持英特爾處理器的C6/C7節能狀態。C6狀態是CPU的一種深度睡眠狀態,也稱為“Half-Idle”狀態。在這個狀態下,CPU的部分功能被關閉,以減少能量消耗。C7狀態則被稱為“Full Idle”或“Deep Sleep”狀態,它比C6狀態更加節能。在C7狀態下,CPU會關閉更多的功能,包括關閉核心電壓,從而進一步降低能耗。
C6/C7節能狀態是通過英特爾的C-State(CPU電源管理狀態)技術實現的,是一種用于控制CPU功耗的功能。C-State允許CPU在不同的工作狀態之間切換,以達到節能的目的。例如,C1狀態是最基本的節能狀態,而C6和C7則是更深層的節能狀態。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電源都支持C6/C7狀態,而GF A3 Snow 1050W則是其中少有的一款。
值得一提的是,GF A3 Snow 1050W還支持長達10年的超長質保期。這說明Tt對其電源品質的信心,也讓用戶在購買和使用過程中無后顧之憂。我們特別咨詢了官方售后關于10年質保的政策,如果電源在質保期內出現質量問題只換不修。
我們借助專業設備測試了GF A3 Snow 1050W的各項輸入電壓。經過測試,它的-12V電壓為11.9V、+12為12.1V、+5V為5.0V、5VSB電壓為5.0V、+3.3V電壓為3.3V、PG時間為80ms,各項電壓值均在正常范圍內。從這些測試結果可以看出,GF A3 Snow 1050W的電壓準確無誤。
▲GF A3 Snow 1050W的各項供電精準、穩定
除了供電電壓準確性之外,我們還觀察到在測試過程中電壓值沒有出現任何波動的情況。這說明GF A3 Snow 1050W的輸入電壓非常穩定。穩定的輸入電壓對于主板、處理器、顯卡、內存等設備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如果電壓波動較大,可能會導致設備的不穩定,甚至引發故障。特別是對于主板、處理器等關鍵組件來說,它們對電壓波動非常敏感。波動的電壓可能會導致計算機系統的崩潰、死機或不可預測的錯誤。
我們進一步對電源在不同負載下的風扇噪聲進行測試。從結果來看,無論負載高低,電源風扇的噪聲均保持較低的水平。尤其在高負載狀態下,電源風扇的細微聲響完全被顯卡風扇所覆蓋。特別是將電源裝入機箱中后,加上距離拉長,完全聽不到電源風扇噪聲。更值得一提的是,電源運行過程中,也沒有出現電感嘯叫等任何異常狀況,整體表現穩定可靠。
作為一款中高端ATX 3.0電源,Tt鋼影ToughPower GF A3 Snow 1050W的內部用料和電路設計是怎樣的呢?我們將其拆開后可以看到它內部的一個大致的設計——主動式PFC+LLC諧振+DC to DC的方案,該電路方案很常見并且已經非常成熟,主流的電源大多都采用這種方案。由于它的機身更短,所以電源內部的元器件布局更顯緊湊。
▲GF A3 Snow 1050W配備了一個大型的線圈式PFC電感
GF A3 Snow 1050W擁有完整的一二級EMI濾波電路。比如它的一級EMI濾波電路在AC輸入端,它采用了2個Y電容和1個X電容直接焊接在AC接口的后端,X電容外部進行了包覆進行了絕緣處理。一級EMI濾波電路主要用于濾除市電中的瞬時電壓和高頻帶來的干擾,同時也防止開關管產生的高頻干擾傳輸到市電中,導致對其他電器產生影響。
▲GF A3 Snow 1050W內部用料一覽
主PCB上的二級EMI濾波電路位于一級EMI濾波電路的下方,緊靠著電源插座位置。這個濾波電路的設計十分重要,它能夠進一步減少電源中的電磁干擾。在這個二級濾波電路中,有2個Y電容被配置在一起,它們的作用是通過連接地和電源線之間的電容來過濾高頻噪聲。此外,在2個共模電感之間,還配置了1個X電容,它能夠提供額外的濾波效果。這些元件的合理配置,能夠有效地消除電源中的共模干擾。
▲GF A3 Snow 1050W的一二級EMI濾波電路
在這個二級濾波電路中,還額外配置了1個NTC熱敏電阻。這個NTC熱敏電阻能夠根據溫度的變化而改變電阻值。當電源出現輸入電流或電壓較高導致溫度升高時,NTC熱敏電阻的電阻值會減小,從而提供更好的濾波效果。這樣一來,即使在高溫環境下,這個二級濾波電路也能夠保持其濾波性能的穩定。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通常電源都是將一級濾波電路設置在電源插座端,二級濾波電路則是在PCB端,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在主PCB上配置這個二級EMI濾波電路的好處是,它可以有效地過濾掉電源中的高頻噪聲和電磁干擾。這些噪聲和干擾如果沒有被濾波掉,可能會對整個電路系統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導致系統的故障。因此,通過在主PCB上配置這個二級濾波電路,可以保證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二級EMI濾波電路的作用是濾除共模干擾,同時防止出現過流,保護后端電路。也就是說一級濾波電路主要是濾除市電中的高頻噪聲,二級濾波電路除了進一步濾波、防干擾外,還需要保護后端電路。
▲GF A3 Snow 1050W的待機變壓器和諧振變壓器
在二級EMI濾波電路共模電感的另外一側,是GF A3 Snow 1050W的整流電路,它配備了2個絲印型號為“J2323”的整流橋,這2個整流橋共用一個散熱模組。GF A3 Snow 1050W采用了線圈式PFC電感,電感的體積和線圈纏繞密度都比較扎實。旁邊靠近電源外側的散熱片下方是電源的2個PFC開關管和1個PFC升壓二極管,它的PFC開關管來自LONTEN(龍騰半導體),具體型號為“LSD55R140GT”,規格為550V/23A。PFC二極管則是來自泰科天潤,型號為“G3S06510A”,規格為650V/10A。另外,PFC二極管旁邊還搭配了1個NTC和1個來自元則的繼電器。
▲GF A3 Snow 1050WPFC二極管旁邊還搭配了1個NTC和1個來自元則的繼電器
▲GF A3 Snow 1050W搭載了1個來自nichicon(尼吉康)、規格為400V/1000μF/105℃的主電解電容,折合每瓦電容量約0.95μF,用料很大方。
PFC電路旁邊,電源搭載了1個碩大的主電容,來自一線品牌nichicon(尼吉康),規格為400V/1000μF/105℃,折合每瓦電容量約0.95μF。通常來說,電源的每瓦電容量不應低于0.5μF,看得出來GF A3 Snow 1050W的用料非常大方。該電容可耐105℃高溫,并擁有超長使用壽命。我們拆解過很多電源,一般千瓦級電源絕大多數都配備了2個主電容,那么為什么這款電源不選擇搭配2個小電容呢?我猜測這是出于節省電源內部空間的考慮,使用兩個小容量主電容會占用更多的空間,而單個主電容占用的空間雖然也比較大,但是相比兩個主電容要小。不過使用單個大容量主電容可能會導致成本增加,因為大容量的電容通常價格較高。
▲GF A3 Snow 1050W搭載的2個PFC開關管和1個PFC升壓二極管均來自龍騰半導體
靠近主電容的另外一側,豎立了2塊散熱模組,散熱模組下方是電源的主開關管,每塊散熱模組下方搭載了2顆,總共4顆。開關管來自龍騰半導體,型號為“LSD55R140GF”,這是一顆耐壓550V/23A、導阻為140mΩ的超結MOS,具備低柵極電荷特性。適合PFC功率因數校正、開關電源、UPS等應用場景。
電源內主開關管散熱模組旁邊是它的待機變壓器和諧振變壓器以及主變壓器,在諧振電路中還配備有1個來自廣東東莞威慶的“MMKP82”雙面金屬化聚丙烯膜諧振電容,用于實現瞬時增壓、調節電路中頻率等。主變壓器旁邊是它的+12V電路。靠近邊緣部分豎立的一塊子板為電源的+12V輸出采用同步整流模塊,整流管和續流管均為3個來自龍騰半導體的“LSGN04R013WE”,規格為40V/160A。
▲GF A3 Snow 1050W的主變壓器
+12V模塊與輸出模組之間是電源的DC to DC子板,負責+5V和+3.3V電壓轉換。該子板上板載了2個線圈電感,每個電感背后都配備了一顆ANPEC(茂達電子)APW7159控制器。同時,DC to DC模塊上還布置有多顆固態電容濾波。
▲GF A3 Snow 1050W的同步整流和DC to DC子板
最后在它的輸出模組部分,同樣布置了大量的固態電容和電解電容用于最后一級的輸出濾波。從它的用料可以發現,GF A3 Snow 1050W在電路設計和用料等方面都保持了很高的水準,零部件供應商都來自國內外大品牌,用料也非常大方,并且規格較高,能為電源提供優秀的電氣性能。
Tt鋼影ToughPower GF A3 Snow 1050W作為一款千瓦級的ATX 3.0電源,經過測試,它的各路電壓穩定、精準。同時,相比ToughPower GF3系列,它的體積小巧更適合空間有限的小型機箱使用,這對電源的內部電路有一定考驗,但是通過合理的設計,也能讓電源在保持小體積的同時還具備出色的被動散熱性能。這得益于它內部擁有扎實的用料,比如完整的濾波電路、保護電路、諧振電路、一線品牌的主電解電容、同步整流器等,這些都是確保電源能夠長時間穩定運行的基礎。對于想要入手一款高性價比、體積小巧、千瓦級、ATX 3.0電源的用戶,相信GF A3 Snow 1050W會是你滿意的選擇。
論上說,制程工藝的發展是有利于降低PC硬件的功耗,因此在PC DIY領域曾流行過這么一個說法,那就是PC對電源的要求會越來越低,高功率電源會失去它的價值。
然而這個說法其實是對制程工藝發展的一個錯誤解讀,或者說只看到了部分。因為在嚴格意義上說,先進的制程工藝所帶來的應該是更高的能耗比,就是俗稱的“相同性能更低功耗,相同功耗更高性能”。很顯然這是有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向,但要說哪一個方向更受廠商青睞的話,那很顯然就是后者,因為這個方向很容易就能展現出代差優勢,更容易吸引玩家的注意。這就是為什么PC硬件的制程工藝一直在發展,但是PC平臺的功耗基本沒有下降,甚至還有所提升的主要原因。
如果大家有關注PC電源市場特別是DIY領域的PC電源市場的話,我們會發現近年來高端平臺對電源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以往650W級別的電源就能滿足高端配置的供電需求,而現在650W級別電源也不過是主流級,曾經主流的500W款式則算是入門級。如今為高端平臺而準備的往往是額定功率不低于850W的電源,這樣才能保證在高負荷的環境中系統能夠穩定運行。在這樣的前提下,玩家對千瓦級電源的關注度也是越來越高,特別是擁有旗艦級平臺的玩家,在今天千瓦級電源對于他們來說基本算是標配。
這并非我們的危言聳聽,我們的各種評測實際上已經證明,今天的PC平臺在功耗和性能上相比老一代的平臺都有所提升,只是性能方面的增幅會更大一些,因此對于高端玩家來說,他們對PC電源的需求也是水漲船高。而且英特爾也在ATX12V 2.52電源設計規范中明確表示,95W TDP的處理器需要持續22A/峰值29A的電流供應,這也就意味著英特爾已經明確表示,95W TDP處理器的實際功耗是可以達到12V*22A=264W的。因此按照我們在《超能課堂(167):還在用TDP估算選電源么?其實PL估算更可靠》文章中提到的計算方法,我們不難得出這么一個結論,對于旗艦平臺而言,千瓦級電源確實有必要。
這次我們橫評的對象是千瓦級80Plus金牌+電源,也就是指額定功率為不低于1000W且80Plus認證級別在金牌或以上的產品,這類型的電源在市場上基本都是高端旗艦定位,往往也是電源廠商的形象代表。這次我們共計選擇了11款電源產品來參加橫評,這11款電源都通過了屬于80Plus金牌或者是更高級別的認證 ,額定功率可分為1000W、1050W、1080W三種,具體產品名單如下。
安鈦克Signature Platinum 1000W(市場價1599元,10年換新質保)
華碩ROG Strix雷鷹1000W(市場價1399元,10年質保)
長城獵金部落Fire F10(市場價1299元,10年質保)
酷冷至尊GX1050 GOLD(市場價1199元,10年質保)
振華Leadex Platinum 1000W(市場價1599元,10年質保)
Thermaltake ToughPower PF1 ARGB 1050W(市場價1799元,10年換新質保)
先馬金牌1000W(市場價699元,3年質保)
鑫谷昆侖Platinum 1080W(市場價1299元,10年質保)
技嘉戰圣II P1000GM(市場價1299元,10年質保)
航嘉MVP K1000(市場價1099元,5年質保)
追風者Revolt Pro 1000W(市場價1169元,12年換新質保)
當然目前市場上千瓦級80Plus金牌+電源并不僅有這些,有部分產品由于調貨周期的等多種原因而未能參與到此次橫評中,有機會的話我們會在后面以單品評測的方式為大家呈現它們的性能,今天我們就先把注意力放在這11款參測電源上面。
安鈦克Signature Platinum 1000W電源定位在旗艦級市場,其通過了80Plus鉑金認證,采用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拓撲+同步整流+DC to DC結構,全模組線材設計,單路+12V輸出。其外觀采用銀黑配色,穩重而不失大氣,長度為17cm,采用全模組接口設計,支持Hybrid Mode風扇智能停轉功能,是一款很純粹的高功率電源產品。
華碩ROG Strix雷鷹1000W電源的額定功率為1000W,采用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同步整流+DC to DC結構,全模組接口設計,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這款電源在個性化方面的配置比較充足,不僅配置有電源側板磁貼和ROG“敗家之眼”磁貼等,還附送有一塊帶有ROG標志的ARGB燈板,支持華碩自家的AURA Sync神光同步。散熱方面則支持風扇智能停轉功能,而且還使用了Axial-Tech軸流風扇,扇葉末端帶有風扇環,可以形成比普通扇葉更高且更具導向性的風量和風壓,增強電源的散熱能力。
酷冷至尊GX1050 GOLD電源的額定功率為1050W,屬于18cm長度的ATX結構電源,采用全模組接口設計,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配置的140mm風扇支持溫控調速以及智能啟停技術。電源基于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拓撲+同步整流+DC to DC結構打造,單路+12V輸出設計,其中+12V最高電流為87.5A,相當于1050W額定功率;+5V與+3.3V均為額定20A輸出,聯合輸出功率為額定120W;+5V待機輸出電流最高3A,-12V則為額定0.3A輸出。
說到獵金部落大家可能還有點陌生,但說到長城相信就沒有哪個玩家是不認識的了,獵金部落就是長城面向中高端市場推出的游戲電競品牌。獵金部落Fire F10的額定功率為1000W,通過了80Plus鉑金認證,采用全模組線材設計,屬于長度為15cm的ATX電源。其采用主動式PFC+半橋LLC諧振拓撲+同步整流+DC to DC結構,全模組線材設計,單路+12V輸出,支持低載風扇自動啟停功能,整體為黑色,輔以白色的字體作為點綴,造型設計上走的是傳統風格,與自家的Gaming系列為同脈相連。
振華Leadex系列電源在市場上一直是優秀品質的代表,目前已經發展到Leadex III系列,不過其千瓦級電源仍然是以Leadex Platinum系列為重點。振華Leadex Platinum 1000W長度為20cm,基于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拓撲+同步整流+DC to DC結構打造,全模組線材設計,單路+12V輸出,通過了80Plus鉑金認證。這款電源的最大特色,除了支持風扇智能停轉功能外,其模組接口還是真正意義上的模組接口,除了24pin接口外其余接口均為振華自行開發的9宮格接口,每個接口的定義都是相同的,玩家在接線時無需區分接口種類,直接按需連接即可,非常方便。
Thermaltake ToughPower PF1 ARGB 1050W電源的額定功率為1050W,通過了80Plus鉑金認證,采用采用的是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同步整流+DC to DC結構,單路+12V輸出設計。作為特色,這款電源采用了自家的Riing Duo 14 RGB風扇進行散熱,這把風扇擁有18顆LED燈珠,支持ARGB可編程燈光功能 。電源的左右兩側也不僅僅是印字側板,實際上也是支持ARGB的燈板,可以配合散熱風扇從3個方向展示ARGB燈效。同時它還可以利用模組接線板上的RGB同步接口實現與主板的燈光同步,可以支持華碩AURA神光同步、微星Mystic Light、技嘉Fusion RGB 2.0以及華擎PolyChrome RGB等多個燈效同步功能。
鑫谷昆侖Platinum 1000W電源采用主動式PFC+半橋LLC諧振拓撲+同步整流+DC to DC結構,全模組線材設計,通過了80Plus鉑金認證,是一款定位在高端領域的產品。對于這款電源,鑫谷可以說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不僅在技術上堪稱是集大成之作,而且從開箱的那一刻開始就營造一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氛圍。電源配置有非常少見的獨立包線設計的銀色模組線,而且還贈送了一幅從做工到畫工都相當不錯的昆侖山畫卷,可以說從開箱的那一刻開始就是視覺上的享受。
先馬金牌1000W電源采用主動式PFC+半橋LLC諧振拓撲+同步整流+DC to DC結構,全模組線材設計,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從規格上講是一款中規中矩的千瓦級電源產品。不過這款電源的外觀頗具特色,圓弧風格的設計使其在一眾方方正正的電源產品中擁有了頗高的辨識度,而且售價是參測產品中最低的,只需要699元,很適合預算有限的玩家選擇。
技嘉戰圣II P1000GM電源的長度是標準ATX規格的14cm, 但是額定功率達到1000W,是目前市面上比較少見的標準尺寸型千瓦級PC電源,單單是這一點就足夠吸引玩家的注意力了。此外這款電源的基本規格也非常不錯,基于主動式PFC+LLC半橋諧振+同步整流+DC-DC結構打造,采用全模組接口設計,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配置的120mm風扇支持 智能啟停功能,整體設計沒有很花俏的成分,整體感覺非常穩健。
追風者Revolt Pro 1000W電源大概是我們這次橫評中最特別的一款,因為其是唯一配置有耦合電源系統的產品。所謂耦合電源系統,那就是玩家可以在追風者Revolt Pro 1000W電源身上再接一臺電源,兩者疊加功率后向一套平臺輸出。有了這套系統,玩家就可以很方便地擴展電源的額定功率,以適應更多的硬件或者更大功率的硬件。而在基本配置部分,追風者Revolt Pro 1000W電源基于主動式PFC+LLC全橋諧振+同步整流+DC-DC結構打造,全模組接口設計,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整體規格很不錯。
航嘉MVP K1000電源采用主動式PFC+半橋LLC諧振拓撲+同步整流+DC to DC結構,全模組線材設計,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是航嘉目前的旗艦級電源產品之一。這款電源主要面向高端電競市場,整體風格比較硬朗,模組接口需要區分線材,CPU和顯卡供電的線材接口有所不同,這種設計在今天來看其實稍微有些老派了。
我們針對額定功率在600W或以上的ATX電源進行超載測試,測試項目為120%幅度的230V輸入均衡負載測試。該項測試的測試不納入超能指數的計算中,單純是用來觀察電源的潛力,主要用來體現中高端電源的優勢所在。
我們可以看出,所有參測電源均能穩定超載至120%的時候,其各路輸出電壓與轉換效率相比100%負載時雖然有數字上的變化,但基本上都處于正常的電氣性能變化范圍內,由此可見這個級別的電源大都擁有比較充足的功率余量。
PS:超載操作是評測需要,我們并不建議玩家超載電源,如果確實需要更高的輸出功率,請使用額定功率更高的產品。
11款參測電源中有4款是80Plus鉑金認證產品,分別是鑫谷昆侖Platinum 1080W、Thermaltake ToughPower PF1 ARGB 1050W、振華Leadex Platinum 1000W以及安鈦克Signature Platinum 1000W,其余7款為80Plus金牌認證產品。不過從轉換效率的測試成績來看,除了安鈦克Signature 1000W的轉換效率相比其余產品確實有小幅度的領先之外,其余產品在轉換效率上的差別并不是很明顯,基本上都可以平均91%-92%、最高93%-94%的轉換效率。
在115V輸入電壓下,仍然是以安鈦克Signature Platinum 1000W電源的轉換效率表現為最佳,其余電源的轉換效率表現也基本與自身的80Plus認證級別相符,并不存在虛假認證的情況。
按Intel ATX12V 2.52規范中的推薦值,5V待機在100mA/250mA/1A的負載下轉換效率應該高于50%、60%、70%,待機空載小于1W。這個級別的電源在待機效率方面基本上都不會出什么差錯,從測試成績來看是全部達標的,表現比較出色的是獵金部落Fire F10電源,5V待機的轉換效率全程都在80%左右。
參測的9款電源在+12V的電壓控制上都是做得很不錯的,比較大的差異是在+5V與+3.3V的控制上,不過基本上都可以將電壓偏離度以及電壓調整率控制在3%以內,整體表現都是很不錯的。
紋波和噪聲是電源直流輸出里夾雜的交流成分,如果用示波器觀察,就會看到電壓上下輕微波動,像水波紋一樣,所以稱之為紋波。按照Intel ATX12V 2.52規定,+12V、+5V、+3.3V的輸出紋波與噪聲的Vp-p(峰-峰值)分別不得超過120mV、50mV、50mV。過高的紋波會干擾數字電路,影響電路工作的穩定性
我們使用數字示波器在20MHz模擬帶寬下按照Intel規范給治具板測量點處并接去耦電容,對電源進行滿載紋波的測量,以低頻下的紋波峰峰值作為打分基準。
這個級別的電源產品在紋波控制上都做得很不錯,基本上不會有紋波過高的產品,其中安鈦克Signature Platinum 1000W以及追風者Revolt Pro 1000W的表現要更為突出。
交叉負載的測試與前面的均勻負載測試的評判標準一致,電壓偏離額定值越少越好,各路偏離率允許的值都為±5%。
參測的11款電源都在+5V和+3.3V輸出上使用了DC to DC設計,這樣的設計在交叉負載(拉偏測試)中是比較有利的,因此所有參測電源的三路輸出在偏載的情況下并未出現明顯的電壓偏離現象,整體表現都是讓人滿意的。
掉電保持時間(Hold-up Time)是指電源掉電之后電壓輸出值跌出范圍允許的5%的時間,我們測量的是+12V、+5V和Power-OK(Power-Good)信號的保持時間。
SSI EPS12V 2.92服務器電源設計指導中對輸出電壓保持時間的要求是電源在75%的負載下保持時間應該大于18ms,而Power-OK信號的保持時間要求是大于17ms。
掉電保持時間如此受關注,是因為其很大程度上關系到硬件的壽命,Power-OK保持17ms意味著面臨17ms以內的掉電情況時電腦能持續運行而不出現關機、重啟的狀況,而各路電壓保持18ms或者更長的時間,是為了在掉電發生時各個硬件能夠做出應急處理,比如機械硬盤的磁頭歸位 、SSD的掉電保護。
參測電源的保持時間是在75%負載(1000W產品為DC輸出750W,1050W為DC輸出787.5,1080W為DC輸出810W)的情況下測得。
對于+12V和+5V,合格的標準是保持時間等于或者大于18ms,Power-OK(或者稱PG,Power-Good)時間應該等于或者大于17ms。在參測的11款電源中,只有先馬金牌1000W出現了+12V保持時間不達標的情況,其余產品的成績全部達標,表現比較突出的是酷冷至尊GX1050 GOLD電源和安鈦克Signature Platinum 1000W兩款電源,在保持時間項目上得到滿分。
關于參測的11款電源在性能上的表現,我們已經在前面的測試數據中一一呈現,而做工用料方面,這11款電源采用的都是目前比較成熟的主動式PFC+LLC諧振拓撲+同步整流+DC-DC結構,并沒有需要吐槽的地方,而且在用料上也比較合理,并沒有過分堆料的情況,因此他們在做工用料方面都獲得了很好的分數。
先馬金牌1000W和鑫谷昆侖Platinum 1000W是唯二沒有在用料做工上被扣0.5分的產品,后者是因為其采用了已經有些過時的插線式PCB設計,使得電源內部元件擁擠,不利于體積的縮小;前者則是與元件布局不夠合理,橫向布置的一次側對散熱風流有較大的影響,容易引起機身積熱的問題。
綜合所有測試數據后,我們可以看到參測的11款電源中,有6款產品的超能指數超過了90分,已經超過了半數,這跟我們的預想是比較接近的,我們一致認為當電源的額定功率達到真正的千瓦級之后,其本身的素質就不會差,畢竟沒有硬實力是實現不了高功率輸出的。
而到了這個級別的電源,不同廠商之間的實力也會有更充分的體現。在這11電源中,安鈦克Signature Platinum 1000W的綜合表現是最好的,同時它也是我們電源天梯榜上的新魁首,這與其產品定位是完全相符的;僅次于其后面的酷冷GX1050 GOLD以及華碩ROG Strix雷鷹1000W也曾先后在位列的天梯榜首位,早已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與定位相當。因此這三款電源能夠位列前三可以說是預料之中,理所當然。
而振華Leadex Platinum 1000W、獵金部落Fire F10以及Thermaltake ToughPower PF1 ARGB 1050W也同樣擁有強悍的實力,超能指數90分以上就說明了它們已經處于頂尖電源的行列。事實上由于PC電源的特性,超能指數90分以上的電源在實際使用中展現出來的性能都是大同小異的,都非常適合追求極致的玩家選擇。
當然討論一個產品是不能離開價格和質保因素的,我們可以看到參測的11款產品中有10款是價格都在1000元以上的區段,只有先馬金牌1000W電源的售價為699元,雖然其性能排在參測產品的隊尾而且只有3年質保,但這個價位的千瓦級電源也確實很難提出更多的要求,性價比還是很高的;Thermaltake ToughPower PF1 ARGB 1050W的售價最高為1799元,不過其性能確實很好,而且ARGB等效非常炫酷,喜歡玩燈且不差錢的玩家還是值得考慮的;其余產品的價格大都在1200元左右,追求性能的玩家看著超能指數來選擇就可以了。
在綜合超能指數、市場價格以及質保時間等方面的因素后,我們對參測的11款電源作出如下點評:
安鈦克Signature Platinum 1000W電源定位在旗艦級市場,而其性能表現與自身定位是完全相符的,整體性能幾乎無懈可擊,而且銀黑配色的外觀穩重的同時不失大氣,整體沒有任何花俏的成分,是一款很純粹的高性能電源。即便其定價達到了1599元,但是對于追求極致性能電源的玩家來說,它真的很難讓人表示拒絕,這也是我們決定授予其超能網推薦獎金獎的重要原因。
酷冷至尊GX1050 GOLD電源可以說是一名“低調的大佬”,從外觀上說確實“相貌平平”,但是其迸發出來的能量卻是驚人的,整體性能非常出色,甚至可以說是比我們的預料更好。鑒于其優秀的性能表現和純粹的整體設計,我們決定授予酷冷至尊GX1050 GOLD電源超能網推薦獎。
華碩ROG Strix雷鷹1000W電源在電壓穩定性、輸出紋波、保持時間等多個方面均有優秀的表現,標配的磁貼、貼紙以及ARGB燈板賦予了電源一定的個性化空間,再加上ROG Thermal Solution散熱方案、Axial-Tech軸流風扇與0 dB Fan低負載風扇停轉技術的相互配合,使得電源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值得稱贊,可以說是很好地詮釋了ROG的精神,為此我們決定授予其超能網推薦獎。
作為老牌的電源廠商,振華在玩家群體中一直有很不錯的口碑,Leadex系列電源更是不少高端玩家的首選。在這次橫評中,振華Leadex Platinum 1000W電源的表現值得讓人信賴,沒有辜負其Leadex之名。唯一讓人比較擔憂的,就只有玩家的機箱可能沒有足夠的空間去容納其20cm的長度。但換一個角度思考,會購買這個級別電源的玩家,想來也不會缺少一個空間充足的機箱,因此振華Leadex Platinum 1000W電源對于高端玩家來說完全可以作為裝機首選,不需要過多的考慮。
獵金部落的背后支柱是長城,作為實際上數一數二的PC電源廠商,長城的實力有多強悍已經無需我們證明。獵金部落Fire F10整體表現優秀,電壓穩定性、輸出紋波、轉換效率等多方面都非常可靠,而且由于尺寸控制得當,15cm的長度使其可以輕松裝入各種ATX機箱中,可以說是一款很純粹的高性能PC電源,很適合用追求電源品質的玩家選擇。
當華麗的燈效與高性能的電源結合之后,我們看到的就是Thermaltake ToughPower PF1 ARGB 1050W電源。這款產品不僅擁有千瓦級得的輸出功率可以輕松應對各種硬件平臺,在電壓穩定性、輸出紋波、保持時間、轉換效率等多個方面均有優秀的表現,除了性能過硬外還支持ARGB燈效,可以用來組建炫酷的RGB燈光系統,同時也支持主流的燈光同步方案,可以與其它硬件的RGB燈效很好地融為一體。如果你喜歡在電腦主機上玩燈,同時有需要一款高性能電源,Thermaltake ToughPower PF1 ARGB 1050W或許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追風者Revolt Pro 1000W電源大概是我們這次橫評中最特別的一款,因為其是唯一配置有耦合電源系統的產品。所謂耦合電源系統,那就是玩家可以在追風者Revolt Pro 1000W電源身上再接一臺電源,兩者疊加功率后向一套平臺輸出。有了這套系統,玩家就可以很方便地擴展電源的額定功率,以適應更多的硬件或者更大功率的硬件。而且追風者Revolt Pro 1000W電源的性能都很不錯,價格也很合適,1169元的定價和12年換新的質保應該能吸引很多玩家的眼球。
技嘉戰圣II P1000GM是一款很純粹的高性能電源產品,除了風扇智能啟停技術外就沒有加入其它花俏的成分,而且綜合性能表現優秀,沒有明顯的短板。此外作為一款80Plus金牌認證的電源,技嘉戰圣II P1000GM電源的實際轉換效率已經達到了80Plus鉑金的水準,這點是值得稱贊的。當然最讓人心動的還是其長度只有14cm,屬于標準ATX電源,也就是說不存在ATX機箱裝不下這款電源的問題,對于喜歡緊湊型平臺的玩家來說是吸引力很強的產品。
航嘉在PC電源領域已經耕耘了很長時間,但此前其市場重點一直放在OEM以及通路渠道方面,在高端DIY市場上一直沒有什么大動靜。但這并不意味這其放棄DIY玩家市場。事實上航嘉一直有在努力,近年來他們已經基本補完了旗下的高端電源產品線,只是產品多側重于耐用性而非電氣性能,因此作為旗艦款的MVP 1000W電源在基礎性能上其實并不是很強,雖然達到了優秀電源的水準,但是在現在的市場上會缺乏足夠的競爭力。當然航嘉也明白這個狀況,因此他們已經集中資源開發了新款的旗艦級電源,正在等待合適的時機進入市場,因此現在MVP 1000W電源的性能其實已經不再重要,我們更期待其后續產品能展現出怎樣的光芒。
昆侖Platinum 1080W電源是鑫谷昆侖系列的開山之作,無論是性能還是外觀設計都非常不錯,銀色模組線也是搶足眼球,外加贈送一幅做工和畫工都很不錯的昆侖山畫卷,還通過了80Plus鉑金認證,對玩家的吸引力確實很大。然而在這款電源多少有一些生不逢時的感覺,因為在其發布之后,市場上很快就涌現出了很多競爭力更強的產品,這是的昆侖Platinum 1080W電源的光芒一下子就變得暗淡。如今在同樣預算的情況下,玩家確實會有更好的選擇,昆侖Platinum 1080W電源想要重新奪回優勢,就勢必要讓自己徹底進化才行。
先馬的金牌系列電源產品本來就是依靠靠性價比取勝的,即便是最高端的金牌1000W也同樣如此。699元的價格可以買到一個足量的千瓦級電源,我相信絕大部分玩家都會表示“真香”。只是先馬金牌1000W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其+12V的保持時間未能達標,這都使得其整體評價多少受到了一些影響。但拋開這方面不說,其在電壓穩定性以及輸出紋波方面確實有可圈可點之處,綜合性能仍然達到了優秀的級別,如果玩家手中確實預算有限,那么先馬金牌1000W也未嘗不是一個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