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手機上下載了 QQ 音樂、網易云音樂等多個 APP,聽歌還要來回切換。
有沒有小伙伴有同樣的困擾?今天我就來為大家推薦 6 款小眾音樂 APP,保證你用了之后愛不釋手!
PS:私信 @秋葉PPT 「軟件」即可獲取安裝包以及大禮包 ↓↓↓
Android / iOS
當代年輕人都喜歡的潮流音樂地。
非常酷炫,電子風格界面帶來爽快的視覺沖擊力,動態背景特效風格各異、抓人眼球,彈幕式的評論讓你聽歌不孤單。
尤其遇到感情濃烈的歌曲,整個屏幕都是故事。
里面的音樂資源十分豐富,時下各種受歡迎的歌曲都能免費收聽,杜絕歌荒!
民謠、電子、復古、ACG 等小眾冷門選曲,依舊能在這里找到。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動態背景都可以做成手機壁紙,點擊歌曲右下角分享的圖標,選擇「動態壁紙」即可。
PS:目前這個功能僅限于 Android 版本。
除此之外,還有線上 K 歌功能,不用下載「唱吧」、「全民 K 歌」等其他 APP,隨時隨地舉辦屬于你自己的現場演唱會。
Android / iOS
這是一款最懂你的音樂 APP,讓你與喜歡的音樂不期而遇。
我們可以點擊歌曲界面的紅心或垃圾桶,表達對這首歌曲的態度。
它能據此判斷你的音樂愛好,推薦更多你喜歡的歌曲,打造個人專屬音樂 APP。
界面非常簡潔,營造出一種具有沉浸感的音樂環境,功能雖少,但每一個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我比較喜歡的是「發現」,它每天推薦四個寶藏歌單,帶你進入未知的音樂世界。
就像挖寶一樣,每天發現一些音樂寶藏。點擊歌單左下角的耳朵即可試聽,如果是你的菜,趕緊點右邊的紅心收藏吧。
隨意聽歌放松的時候打開這個APP,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Android / iOS
文藝青年絕對不能錯過的音樂 APP,點亮你心里溫暖的孤燈!
它分為樂、句、文三大塊,每天都只推薦一首好歌,一句話,一篇好文,將輕文藝世界展現在你眼前。
音樂以爵士、民謠、輕音樂為主,風格偏溫暖文藝,配合意味深長的短文食用,幫你遠離日常的焦躁,讓安寧直抵人心。
它還有一個隱藏功能「小伴」,可以匿名語音聊天。每晚 22 點到 24 點,向一部分用戶開放。
點擊「隨機開聊」,就能隨機匹配聊天,說不定還能尋找到你的「靈魂伴侶」呢!
類似軟件:柴扉
Android / iOS
說到音樂 APP,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網易云音樂、QQ 音樂等。但沒想到,最近我被之前一直嫌棄的咪咕音樂給圈粉了!為什么?
因為它能免費聽到很多其它 APP 上的付費歌曲!
我找來五月天的歌試了一下。
是不是很贊!如果你喜歡去現場感受音樂之美,不用下載大麥等購票 APP,咪咕音樂里也能直接買!
在「現場」-「購票」功能里就可以找到,小眾樂團、熱門演唱會都有,例如最近「中國好聲音 2020 巔峰之夜」的門票就可以在上面購買。
Android
相較于咪咕音樂,它只有 5M 大小,簡直是內存不夠的朋友必備的良心 APP。
輕音樂擁有強大的聚合搜索能力,一站式即可搜索你所需的歌曲資源。
像 QQ 音樂上面陳奕迅的單車需要開通會員才可收聽完整版,但在輕音樂上面完全免費聽,其他歌手翻唱版本的資源也都有。
有人說,我在網易云、酷狗、QQ 音樂上有很多自己喜歡的歌單,換平臺需要重新查找收藏,多麻煩啊。
如果你使用「輕音樂」,完全不用擔心,在「分類」功能中登錄個人賬號,即可導入多個平臺的歌單,還能找到各個音樂平臺的排行榜,超方便!
Android
如果你對音樂的要求和端木一樣高 ,選擇魔音 Morin 總沒錯。
它提供無損音質的歌曲資源,而且 MV 也供你免費觀看,幾乎全是高清版的。
例如搜索周杰倫的歌曲,在其他平臺,需要 VIP 才能播放,但在魔音 Morin 中,可以免費收聽。
雖然只能找到 100 首,也足夠日常循環播放了。
如果你每天不知道聽什么歌曲的話,它還會根據你的聽歌習慣、類型,為你每天推薦一份歌單,非常貼心了 。
類似軟件還有:倒帶、發條、Listen 1
以上就是我推薦的 6 款小眾有趣還能免費聽音樂的 APP。
如果有推薦你喜歡或正在用的,記得點「贊」和「收藏」,支持一下。
另外已經還為大家準備好了一份大禮包,記得在后臺私信@秋葉PPT回復「軟件」即可獲取。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科大訊飛一直在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上代表國際先進水平,在語音合成、語音識別、口語評測、語言翻譯、聲紋識別、人臉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一直“代言”黑科技。盡管創新能力已經從語音擴展到影像領域,人們對科大訊飛最深刻的印象一直圍繞語音。
訊飛開放平臺作為語音交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此前已經多次在新聞中露臉。合成林志玲和特朗普的聲音等視頻也獲得大量播放。語音合成有什么用處呢?除了智能語音客服等應用,其實語音合成已經滲透進我們的生活。2018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就曾表示,我們使用的導航軟件里林志玲、郭德綱的聲音就都是他們合成的。大量且復雜的語言表達讓真人預先錄制顯然不現實,因此使用機器合成的作用越來凸顯。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語音合成也有節省精力成本的合適場景,比如給孩子講故事。很多家長工作一天后已經疲憊不堪,面對孩子睡前故事的需求堪稱左右為難。有了語音合成功能,孩子就能通過家長的聲音聽故事。不過此前科大訊飛的語音合成功能一直沒有向普通消費者開放,不論是為了講故事這種實用場景,還是出于嘗鮮目的,大家已經期盼了很久。
近日,科大訊飛終于通過微博賬號“訊飛有聲”宣布,訊飛有聲APP開放語音合成功能,名為“我的個人主播”,通俗講就是聲音復刻。
按照官方介紹,用戶用自己的聲音讀完一段小故事,稍等約5分鐘就能讓自己變成主播,不過這一功能上線僅兩天就吸引了大量用戶嘗鮮,目前排隊的用戶過多,時間會相應拉長幾分鐘,合成完畢后會有短信提醒。
通過體驗我們得知,用戶復刻聲音后,在訊飛有聲APP中可以收聽官方推送的早報、快訊、任意公眾號的文章,甚至本地文檔。在聽單模塊中訂閱公眾號后,即可聽文章,在聽書模塊中可以收聽經典書籍,也可以通過“我的書架”導入本地文檔。
從實際合成效果來看,音色還原度很高,詞語連貫程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不過由于錄制環境并不理想,最終的聲音會帶有部分環境噪音。如果廣大用戶想嘗鮮,需要找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
源:人民網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3月2日電 (記者魯婧)“雙減”背景下,美育何為?3月1日,人民網研究院邀請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勤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教授蔡勁松,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美術教研室主任陶濤,北京市東直門中學校長熊勁,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小學副校長范汝梅等專家,圍繞“雙減”背景下的學校美育發展等主題展開深入研討。
文藝能浸潤心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能提高人的綜合素養,成就更多通識之才。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強調要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今年3月1日,人民網全國兩會調查結果顯示,教育改革位列十大熱詞第七位。當前,校園美育工作在國家整體教育規劃中越來越受重視,做好美育等教育工作,是民之所盼,也是眾之所向。
避免用功利手段推動美育
美育面向人人 處處都是美育課堂
在走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過程中,需要美育賦能,提高審美素養、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高洪認為,美育教育面向人人,要發揮好四個維度的作用。但是在發揮作用的同時,先明確美育不等同于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確切地來說是美育的重要載體”。基于藝術的審美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和基本手段,在培養通識之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洪強調,應倡導正確的美育理念,學校在實踐過程中,要厘清認識,避免用功利手段推動美育。
針對學校美育建設,高洪認為,應因地制宜開足開齊美育課程,在鑒賞、體驗過程中完成美育培養。講求課程美育,學校各門課程里面都蘊含著與美育相關的教育內容。校園中環境之美、言行之美、氛圍之美,還有友愛之美、和諧之美、崇高之美都是美育的重要載體。班集體、社團、學生會等學校集體活動,也處處都是美育的課堂。
在新技術時代,美育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不容忽視。蔡勁松認為,應進一步厘清美育新的內涵,構建美育大的格局,拓展美育新的境界,單純的藝術門類技能水平不能被片面延伸為衡量美育水平的標準。
在蔡勁松看來,美育應是非功利的教育,其內核就是塑造美好心靈。在“雙減”思維下,美育不僅與學校教育、課堂教育相關,也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包括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密切關聯。學校美育和社會教育的協同融合發展,是美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
不能把美育成效和升學考評片面掛鉤
基于美的初心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鄭勤硯在少兒美術教育研究與實踐領域成果頗豐,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她對少兒美育有著明確的認知,在她看來,孩子們一顆單純的心、老師高超的問題式導入和深入的審美式教學方法,可以完成一場高效的美育課堂。通過十多個偏遠地區的美育項目實踐,鄭勤硯認為,要重申初心精神,學校要尊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真正好的藝術教育課堂,應帶來平實、樸素的美感,從心靈深處喚醒學生充滿童真和智慧的心靈,喚醒對世界、人性美的感悟。
對此,蔡勁松有著相同的看法。他認為,政府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應基于美的初心,建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為核心的新時代美育價值共識,把美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完善美育的評價治理體系。要營造一種更加良好的美育生態體系,而不是把美育的成效考核和升學考評的業績片面地掛鉤。
“雙減”背景下,藝術類培訓屬于“非學科”,越來越受到關注。相關美術學科、美育學科在提質增效,優化課堂學習方面下功夫。陶濤介紹,在美育課堂中學生和老師創新創意激發活力,從技能逐漸轉向核心素養培養,向社會美育轉型。科科美育、人人美育,小學、中學、大學,鄉村、城市……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逐漸實現美育融合和美育全覆蓋。與此同時,陶濤強調,健全評價測試體系是美育工作的關鍵。
“美育已經遠遠超越了學校的范疇,滲透在生活、創作中,造就了終身美育的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向美而行,做最美的自己。”陶濤說。
基礎教育中不能單純技術化衡量美育
在基礎教育中 美育應潤物無聲
結合基礎教育的美育實踐,熊勁談了自己的看法。“雙減”背景下,學生有了更多的時間,為美育提供了機會。“喚醒”“點燃”“綻放”是在學校美育實踐中提倡的。熊勁介紹,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主要載體,但不是美育的全部。中小學教育體系中,目前只有音樂和美術有國家課程標準,還沒有中小學美育指導綱要等,美育在基礎教育中的發展,還有一段路要走。除此之外,還要關注藝術教育功利化、技術化、空洞化等問題,這些都是美育在基礎教育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熊勁認為,美育不能窄化在幾個課程之上,或者表演、舞蹈等藝術門類中,美育是一個場域,要構建中小學的美育場域效應,讓學生身臨其境,啟發對美的向往。這是一個潤物無聲的過程。
基礎教育中的美育實踐,同樣是范汝梅面臨的課題。在她看來,美育不只是藝術老師的責任,應是全社會、各學科領域都應該關注的。受益于學校本身的人文環境,范汝梅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科建設為要,凸顯和諧文化精神的深層培育,為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夯實基礎。
范汝梅認為,在基礎教育中,國家課程承載的是基礎中的基礎,彰顯的是核心中的核心,在國家課程的實施當中,強調和諧的美這種價值取向要蘊含在每一個藝術教育的細節當中,致力于在興趣激發與審美喚醒中厚實積淀學生成長的和諧底色。通過藝術教育這個美育載體,有助于推動學生涵養完整的人格,進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補足藝術教育的短板,學校應建立完整的藝術教育教學體系。近年來,從高校到中小學校園,藝術展演等社團活動常展常新,傳遞出美育的人文關懷,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人民網監事會主席、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表示,人民網不僅要大力傳播美育工作的好理念、好經驗、好做法,也希望發揮媒體優勢整合資源、搭建平臺,為美育發展盡心出力,比如利用人民網“靈境﹒人民藝術館”等新平臺、新技術為學校美育、社會美育服好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