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我的腦海中一直有一個揮之不去的想法:攢一臺4L的ITX主機。原因在于我的輕薄本日常辦公足夠,但無法滿足游戲、剪輯等高性能需求,同時我也不喜歡五大三粗的產品。就在我糾結于機箱、主板、處理器之時,ROG 幻13讓我看到了曙光。一臺輕便、高性能的輕薄本,甚至連顯卡擴展塢(需單獨購買)都小巧到令人驚嘆,瞬間關于ITX主機的想法就被我拋到九霄云外。
ROG XG顯卡擴展塢內置RTX 3080 Laptop,TGP 150W,內置280W電源,重1kg,均熱板設計,自帶支架,支持光效,擁有4×USB 3.2 Gen 1、DP1.4、HDMI2.0、千兆RJ45、SD 4.0讀卡器。
01 AMD銳龍7 5800HS處理器殺瘋了!
忍不住先聊一聊AMD銳龍7 5800HS八核移動處理器。
ROG 幻13內置了7nm AMD銳龍7 5800HS八核移動處理器,支持超線程技術(16線程),基于Zen3架構,熱設計功耗為35W,ROG性能優化可實現45W性能釋放,最高加速頻率4.4GHz。毫無疑問,這是一顆擁有迷人魅力的高性能移動處理器。
7nm AMD銳龍7 5800HS八核移動處理器
Zen3架構帶來了超過23%的IPC性能提升,單核性能更強,同時銳龍7 5800HS的8核心16線程規格也提供了超強的多任務處理能力。再加上7nm的先進制程和智能的能效管理,在高性能的基礎上提供超長續航時間,這一點后面的續航測試可以驗證。同時內置的Radeon還有著暢玩高清網絡游戲的性能。試問這樣的處理器,誰不愛。
7nm AMD銳龍7 5800HS八核移動處理器
性能方面,銳龍7 5800HS展現出其強大的一面。實測Cinebench R15多核2002 cb、單核231 cb;Cinebench R20多核4699 pts、單核557 pts;Cinebench R23多核11399 pts、單核1427 pts。無論是多核還是單核,銳龍7 5800HS都擁有著絕對的性能優勢,特別是單核方面,可謂是移動平臺霸主的存在。
Cinebench R15
Cinebench R20
Cinebench R23
出眾的單核性能可以在游戲中提供更出色的游戲體驗,同時超多核心的加持同樣可以讓游戲保持較高的幀數和極佳的穩定性。毫無疑問,現階段選擇搭載基于Zen3架構、7nm工藝的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的筆記本,絕對是明智之選。
02 擁有輕薄本之軀的性能本
回到ROG 幻13本身,ROG 幻13給我的第一感覺是精致。打開包裝,它就像藝術品一樣躺在那里。方正的機身上隱約可以看到傾斜的引力波線性波紋,潮夜黑的配色無時不刻向外散發著紳士般的低調深邃。轉軸附近的亮面黑色金屬銘牌猶如點睛之筆,出色的展示了其信仰身份。
引力波線性波紋
從包裝中拿出來,手指反饋給我的是細膩感。在金屬材質上做出如此細膩的觸感非常少見,可想而知背后的工藝是多么的復雜。金屬材質的加持帶來了出眾的扎實感,引力波線性波紋的設計也可以做到防污防滑。
金屬材質
此外,拿出的過程中你也能感受到它的輕薄。如果事先不了解ROG 幻13的硬件,我真的可能會被它15.8mm的厚度和1.3kg的重量給“騙”了。它的身材完全與普通輕薄本沒有任何區別,但ROG 幻13的內在卻是AMD銳龍7 5800HS處理器+GTX 1650顯卡,其硬件性能是采用U系列處理器+MX獨顯組合的輕薄本所無法比擬的。
輕薄設計
當然,如果把右側出風口、底部揚聲器開孔和接口附近的邊緣處理的圓潤一些就更好了,不然手指劃過會有明顯的割手感。
打開屏幕,單手開合毫無壓力。如果你一直推屏幕的話,你會發現ROG 幻13的轉軸支持360°翻轉,這種翻轉本設計在性能級筆記本中非常少見。360°翻轉的特性讓ROG 幻13可以在筆電、平板、分享(帳篷)、游戲(支架)4種模式之間切換,可以適應更多使用環境。
筆電模式
平板模式
分享(帳篷)模式
游戲(支架)模式
比如,平時工作可以使用筆電模式,需要繪畫等創作時可以切換至平板模式,與同事分享時可切換至分享模式(帳篷),玩游戲的時候又可以切換至游戲模式(支架)。除了平板模式外,其余三個模式均方便連接ROG XG顯卡擴展塢,不會因為模式的轉變影響性能。
筆電模式適合工作
平板模式適合繪畫創作
分享模式適合內容分享
游戲模式適合運行游戲
ROG 幻13是一臺有著輕薄本身軀的性能本,同時還有卓越的做工和優異的設計,即使拋開硬件,ROG 幻13同樣是一臺極為出眾的輕薄本。
03 強悍,還可以更強悍
當然,性能是不可能避而不談的,特別是對于ROG 幻13來說。說明一點,以下測試均在增強模式下進行。開篇已經提到了AMD銳龍7 5800HS八核移動處理器及測試結果,以下為其他硬件的測試。
對于輕薄本來說,GTX 1650顯卡的性能已經足夠出色,圖靈架構以及在ROG Boost超頻引擎增強模式下達到的1255MHz頻率,可以輕松應對主流游戲,4GB顯存也可以很好的應對創作工作。
GTX 1650
實測3DMark Time Spy總分3526、顯卡分3192;Fire Strike總分8267、顯卡分8810,成績顯示這是一張入門級游戲顯卡,不過放在輕薄本中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水平了。
Time Spy
Fire Strike
當然這不夠,ROG XG顯卡擴展塢是ROG 幻13的殺手锏。
ROG XG顯卡擴展塢
通過專用接口連接
開篇已經提到,ROG XG顯卡擴展塢內置了150W的RTX 3080 Laptop,對于比語文課本還要小一圈、僅重1kg且沒有外置電源的“身軀”來說,相當恐怖。自帶支架的設計也可以輕松擺放在桌面上。
RTX 3080 Laptop
顯卡最大功率150W
連接上ROG XG顯卡擴展塢,GTX 1650 顯卡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RTX 3080 Laptop。實測3DMark Time Spy總分11360、顯卡分11999;Fire Strike總分24122、顯卡分28272,妥妥旗艦級游戲本的水平!
Time Spy
Fire Strike
在《古墓麗影:暗影》中,在1920×1200、高畫質下,連接ROG XG顯卡擴展塢的ROG 幻13取得了平均101幀的成績,不連接顯卡塢的情況下為平均47幀。
連接顯卡塢后的幀率
未連接顯卡塢的幀率
連接ROG XG顯卡擴展塢的優勢不僅僅是圖形性能的暴增,由于兩者散熱系統是獨立的,所以在高負載下CPU的溫度壓力會低很多,從而可以保持更出色的性能釋放。
其他硬件測試方面,16GB LPDDR4X-4266MHz雙通道內存的實力不容小覷,實測讀取40404MB/s、寫入34385 MB/s、復制34971 MB/s、延遲99.7ns,在筆記本平臺屬于比較不錯的水準。
內存性能
硬盤為512GB PCIe SSD,型號為西部數據SN530,定位中端。實測在隊列數=8、線程數=1時,持續讀取2486.81MB/s、持續寫入1815.65MB/s;隊列數=1、線程數=1時,4K隨機讀取51.37MB/s、4K隨機寫入173.68MB/s。性能表現屬于PCIe3.0×4 SSD的中上水平。
硬盤性能
整機性能方面,使用PCMark 10 Extended模式進行測試。在未連接ROG XG顯卡擴展塢的情況下,得到總分6246分,其中常用基本功能得分9889、生產力得分8869、數位內容創作得分6890、游戲得分6806。可以看出ROG 幻13比較適合辦公及輕度游戲娛樂。
整機性能
連接ROG XG顯卡擴展塢之后,總分上升至8942分,其中常用基本功能得分9917、生產力得分9206、數位內容創作得分9450、游戲得分20027。可以看出ROG 幻13的游戲性能直接爆表,瞬間化身旗艦游戲本。
連接顯卡塢后的整機性能
從理論性能測試來看,ROG 幻13有著非常不錯的處理器性能和不錯的游戲性能,在連接ROG XG顯卡擴展塢之后,直接化身旗艦游戲平臺。看著如此輕薄的身軀,很難想象可以提供旗艦級別的游戲體驗。
04 無論性能還是續航,都很持久
性能固然重要,持久保持高性能更重要。為此,我對ROG 幻13進行了比較嚴苛的壓力測試。
首先是CPU壓力測試,在Stress FPU單烤CPU 30分鐘之后,銳龍7 5800HS的頻率穩定在全核心3.55GHz左右,此時功耗保持在54W左右,核心溫度保持在89°左右。可以說無論是性能釋放還是溫度控制,ROG 幻13都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
CPU壓力測試
其次是GPU壓力測試,在1920×1080、、8X MSAA單烤GPU 32分鐘之后,GTX 1650 Max-Q的核心頻率穩定在1620MHz左右,顯存頻率穩定在1280MHz左右,功耗穩定在40W左右,核心溫度保持在64.4°左右。這個成績也相當不錯。
GPU壓力測試
CPU+GPU雙烤35分鐘,銳龍7 5800HS的頻率穩定在全核心3.2GHz左右,此時功耗保持在30W左右,核心溫度保持在79°左右;GTX 1650 Max-Q的核心頻率穩定在1455MHz左右,功耗穩定在38W左右,核心溫度保持在69.7°左右。雙烤壓力下ROG 幻13依舊保持不錯的性能釋放,而且溫度也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對于只有15.8mm的機身來說,相當不容易。
CPU+GPU雙烤
ROG 幻13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績,與其采用ROG冰川散熱架構2.0有很大的關系。其擁有雙風扇三出風口雙熱管,并且采用暴力熊液金為CPU導熱。風扇的葉片采用動力學設計,薄僅0.1mm。而且散熱鰭片多達156片,散熱面積可覆蓋44230mm2。
此外別忘了ROG 幻13的4種翻轉模式中還有游戲模式,在游戲模式下散熱效果更佳。官方表示可分別降低CPU約7°、GPU約8°。
在連接上ROG XG顯卡擴展塢之后,考慮到兩者散熱設計完全獨立,所以我只進行了GPU壓力測試。31分鐘之后,RTX 3080 Laptop的核心頻率穩定在1575MHz左右,顯存頻率穩定在1787MHz左右,功耗穩定在150W左右,核心溫度保持在81.4°左右。性能釋放和溫度表現同樣十分出色,毫不縮水。
RTX 3080 Laptop壓力測試
通過上述測試可以看出,ROG 幻13的性能釋放非常持久。
同樣持久的還有續航。當看到測試成績的時候,我是有點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
ROG 幻13支持iGPU模式,即可以屏蔽獨顯。其提供了3個選項,分別為關閉、開啟和自動模式,前兩者比較好理解,自動模式為電池供電時屏蔽獨顯,連接適配器后獨顯工作。我分別在獨顯工作和屏蔽獨顯兩種情況下進行續航測試。
iGPU模式
測試時屏幕亮度為53%(150nit)、靜音模式、Windows電源管理選擇更長的續航。在PCMark 10現代辦公模式下測得,獨顯工作時續航成績為9小時33分鐘,屏蔽獨顯時續航成績為10小時39分鐘。一臺性能級筆記本可以跑出超過9個小時的續航成績,這在以往測試中很難看到。
獨顯工作續航成績
屏蔽獨顯后的續航成績
雖然ROG 幻13的62Wh電池已經足夠大,不過考慮到其游戲級別的硬件,其續航成績可謂夸張。此外ROG 幻13的適配器為100W PD快充,39分鐘可充滿約60%的電量,回血速度飛快。適配器也非常小,可握在手中,攜帶方便。
05 好用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毫無疑問,ROG 幻13在設計和性能兩個方面表現出了極強的壓制力,絕對是目前輕薄本的優秀代表。此外在屏幕、鍵盤等方面,ROG 幻13依舊有驚喜。
屏幕方面,ROG 幻13采用了一塊13.4英寸的IPS鏡面屏,屏幕比例為16:10,分辨率為1920×1200,刷新率120Hz,支持Adaptive Sync。色域覆蓋100% sRGB,并且經過了Pantone認證。表面覆蓋康寧大猩猩防刮玻璃,支持觸控,支持ASUS Pen。從規格上看,16:10、高刷、高色域,用戶關注的部分基本都有,可以說這是一塊毫無短板的屏幕。
13.4英寸的IPS鏡面屏
Spyder X Elite實測得到色域覆蓋100% sRGB、76% AdobeRGB、79% P3、71% NTSC;最高亮度355cd/m2,最高亮度下對比度1820:1;色準平均ΔE=1.34。實測數據符合官方宣傳,同時不錯的亮度和較高的對比度提供了通透的視覺感受,出色的色準的色準表現也可以讓ROG 幻13在創作工作中發光發熱。
色域
亮度
色準
總結一下,這是一塊好屏幕。
鍵盤方面,ROG 幻13依舊出色。其提供了1.7mm的鍵程,這在輕薄本中比較少見。較長的鍵程為輸入手感提供了保障,而且鍵帽偏大,按鍵回彈較快,手感相當不錯。同時ROG 幻13也延續了獨立功能鍵的優良傳統。此外按鍵壽命可達2000萬次,并且全鍵無沖突,后者對于游戲玩家來說相當重要。
鍵盤特寫
鍵盤支持白色背光,可在滅-低亮-中亮-高亮之間切換,背光模式可選呼吸、閃爍和恒亮,自由度稍微高一點。
白色背光
觸控板的體驗也不錯,表面玻璃材質,順滑不膩,干凈利落。僅僅需要較小的力度即可按下去,而且即使在比較靠近鍵盤的位置也可實現,這一點好評。
觸控板特寫
相對來說,ROG 幻13的接口偏少。機身左側為顯卡擴展口和全功能Type-C,還有HDMI和3.5mm音頻耳麥接口;機身右側為全功能Type-C、USB 3.2 Gen 2,旁邊還有電源鍵,該電源鍵集成指紋識別,支持Windows Hello。
左側接口
右側接口
如果不連接ROG XG顯卡擴展塢的話,雖然2個全功能Type-C和1個Type-A均可提供10Gbps的傳輸速度,但略顯不足,選購Type-C擴展塢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連接ROG XG顯卡擴展塢的話,接口就豐富多了,4個Type-A加上2個視頻輸出口,還有RJ45和SD讀卡器,再加上機身接口,日常使用綽綽有余。
顯卡塢接口
此外ROG 幻13支持杜比全景聲,還可以通過矩陣式麥克風和AI降噪算法實現雙向AI降噪;ROG 幻13同樣支持Wi-Fi 6,可提供速度更快、延遲更低的網絡體驗。還有熟悉的Armoury Crate奧創智控中心,通過它可以選擇性能模式、監控硬件使用、切換顯示風格等,界面直觀、操作方便。
Armoury Crate
06 總結
ROG 幻13是一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產品,從開箱時的驚艷,到性能測試時的驚訝,再到實際使用時的驚嘆,可以說ROG 幻13已經把我對于2021年筆記本的期待值拉到非常高的水準。再次遇到超越ROG 幻13的產品,恐怕得是下一代ROG 幻13了。
ROG 幻13
簡單總結一下,ROG 幻13有著極為出色的設計和做工,同時在性能層面有著絕對優勢,特別是在ROG XG顯卡擴展塢的加持下,性能絕對是壓倒性的。而且在如此強大性能的前提下,ROG 幻13居然提供了非常不錯的續航成績,性能調度調校相當到位。此外ROG 幻13還擁有極為出色的屏幕和鍵盤手感,為優秀操控體驗保駕護航。雖然也存在開孔處手感欠佳、高負載下噪音明顯等問題,但瑕不掩瑜,ROG 幻13絕對是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全能筆記本。
OG幻13
相信很多讀者都夢想有一臺能夠以極高畫質暢玩3A大作,重量和體積卻如同輕薄本的“夢想機”——其實筆者早在這篇文章:筆記本電腦性能與便攜如何“兼得”?eGPU入坑指南丨鈦度實驗室,中就給出了解決方案。
只不過通過雷電3連接的eGPU,性能有所損耗,并且大部分顯卡拓展塢,體積也不小。那么有沒有什么更優雅的解決方案呢?當然,本次筆者評測的ROG幻13+2021 ROG XG Mobile。
這套組合加在一起整體重量僅有2.35kg左右,相當于一般游戲機筆記的重量,但你擁有的是桌面級的頂級顯卡RTX 3080的性能。如果你想要帶出門,拔下外接顯卡,ROG幻13本體的重量也才1.35kg,基本上就是主流的輕薄本的體積重量。
怎么樣,你心動了嗎?不如繼續讀下去,看看這套組合到底有多強勢。
首先我們看看這款筆記本電腦的硬件參數:
硬件參數一覽
從規格參數上來看,不只是重量,ROG幻13的整體體積其實和主流的輕薄本也相差無幾。但就硬件配置上而言,它內置了一塊GTX 1660 Max-Q顯卡以及銳龍7 5800HS,這一點又和大多數的輕薄本拉開了差距。具體的性能測試,我們留到后面。
ROG幻13 A面
至于外觀層面上,ROG幻13以“引力波”作為設計理念,金屬質感的A面蓋頂和底部,都呈現出波紋起伏的外表,觀感上會讓人誤以為是碳纖維材質。觸摸上去,冰涼加上類膚質的觸感,也讓筆者懷疑這到底是不是金屬材質。
ROG幻13 右側接口
左下角的金屬銘牌上鐫刻的Republic of Gamers,也是讓你確信,這是一臺披著輕薄本外衣的游戲本。至于側面接口方面,一個標準HDMI接口加上耳麥口,USB 3.1 Type-A 接口,以及兩個雷電3標準的USB-C——其中一個與PCIe 3.0×8的拓展塢接口并列在了一起,如果不仔細看,很容易把它忽略掉。
ROG幻13 左側接口
在接口這一層面上,作為一臺13英寸的筆記本,它還是很齊全的,尤其是考慮到它擁有一個巨大的拓展塢接口。
2021 ROG XG Mobile 拓展塢接口
如果你將拓展塢接入,那么你還能獲得4個USB3.2 Gen1規格的USB-A接口,下邊還有一個DP 1.4和一個HDMI 2.0接口,都支持4K 120Hz或者8K 60Hz的視頻輸出,繼續向下還有一個千兆的RJ45網線接口,機身頂部則是一個SD4.0讀卡器。拓展性獲得極大提升。
ROG幻13 屏幕
打開筆記本,你將會看到一塊16:10比例,1920×1200分辨率的屏幕刷新率可以達到120Hz,同時覆蓋了100%sRGB色域,而且經過了Pantone的認證。
相較于一般的16:9比例的屏幕,同一屏幕能顯示更多的內容,能省下你不少的翻頁功夫。當然,筆者認為最關鍵的是,顯示有些軟件或者內容,你再也無需在系統里調整縮放,就可以顯示完全了。
ROG幻13 鍵盤
屏幕在縱向空間內多出些許,同樣也給予了鍵盤更多的空間。所以相較于常規的筆記本電腦,它在鍵盤頂部多出來四顆按鍵,方便用戶快捷調整音量、關閉麥克風以及進入“Armoury Crate”軟件,控制系統性能、燈光特效等等。
鍵盤本身有1.7mm鍵程,并且鍵帽還有0.15mm內凹彎曲,打字的手感更舒適,不易疲勞。而鍵盤下面的那塊觸控板不僅觸感絲滑,并且整個觸控板均可按壓。
ROG幻13 D面
此外,ROG幻13的屏幕還有一項比較貼心的設計——其屏幕在打開的時候,會將機身稍稍地抬離桌面,給底部散熱風扇更多進氣和排氣空間。
ROG幻13 平板模式
ROG幻13的屏幕還可以繼續往外翻折到360°,直接變成平板模式——這也是為什么它的電源鍵并沒有集成在鍵盤里面,而是設計在了側面。既然都擁有了平板模式,那么它自然也是支持華碩自家的手寫筆ASUS Pen。
從設計上來看,ROG幻13盡管頂著“游戲筆記本”的稱號,但卻擁有主流輕薄本的外觀,這一點還是讓人十分欣喜的。接下來,我們需要探究的問題是,輕薄本的外表下,它的游戲性能究竟如何?
ROG幻13的CPU采用的是AMD Ryzen 9 5980HS,這顆CPU換上了Zen 3微架構,擁有8核心和16線程,整體的TDP DP為35W,以3.30GHz基礎時脈運行,最大超頻可達4.53GHz。
這里筆者采用了國際象棋測試和GeekBench5作為CPU性能基準測試,其結果如下圖所示:
國際象棋跑分結果
GeekBench5 跑分結果
跑分的整個過程中,整體的峰值頻率在4.5GHz左右,不過受限于功耗墻的緣故,所以整個峰值輸出過程并沒有持續太長時間——畢竟是輕薄本,功耗也是其需要考慮的因素。
接下來,筆者又使用了 CineBench R15和CineBench R20跑分測試:
CineBench R20 跑分結果
經歷過多次跑分測試之后,它的結果如圖所示。這個過程中,ROG幻13一開始可以達到64W,最終可以保持在53W左右,溫度則是80°C,頻率在3.41Ghz左右,CPU單烤性能要比默認TDP要高。這說明ROG幻13的CPU散熱設計還是很優秀的,能夠經受起較長時間地高負荷工作。
如果將2021 ROG XG Mobile這塊顯卡拓展塢插入,情況又會有一些變化:
接入拓展塢后,測試結果
你會發現,整體情況又有一些變化——CPU的整體性能居然得到了提升。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因為顯卡拓展塢的接入,使得散熱系統無需照顧內置的GTX 1660,轉而全力投入到應付CPU的散熱。
接入了顯卡拓展塢之后,提升最明顯的當然是圖形處理能力。這里筆者使用了Time Spy和Fire Strike對接入和未接入兩種情況分別進行了測試:
Fire Strike 測試結果(左圖為未接入;右圖為接入后)
Time spy測試結果(左圖為未接入;右圖為接入后)
可以看到,整體的圖形處理性和游戲性能提升了2~3倍左右。考慮到這塊RTX 3080體積和重量都比較輕巧,即便是你在出差的時候,帶著它也不費力。
Blackmagic 硬盤測試結果
當然,強力的性能可不僅僅幫你游戲“戰得更爽”,搭配上讀寫速度超快的PCIe 3.0固態硬盤,它還能成為一臺能夠剪輯4K視頻的剪輯用設計本。
這里筆者采用了Puget Premiere Pro作為基準測試:
接入顯卡拓展塢后,Puget Premiere測試結果
Puget Premiere的測試是以目前渲染能力頂級的機器作為基準,預覽、編輯、渲染和導出H.264編碼的視頻,整體的測試分數為1000分。這里作為基準測試機器的配置如下:
AMD Ryzen 5900X 12 Core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10GB
64GB RAM
Samsung 960 Pro 1TB
Windows 10 Pro
Adobe Premiere Pro 2020 (ver. 14.8)
在這項測試中,ROG幻13+2021 ROG XG Mobile的測試分數如上圖所示。換而言之,它的視頻編輯性能達到頂級機器的62.5%左右。在這個得分中,使用PR進行4K視頻的回放操作都能夠以測試視頻的59.5fps滿幀率運行。作為移動平臺而言,已經算得上是頂尖的水準了。
從這臺機器的設計上而言,它應該歸屬于輕薄全能本之列。一旦我們打開測試軟件,查看它的硬件配置,就會發現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它擁有一顆頂級性能的CPU,并且配備了一塊足以應付日常辦公和游戲需求的中端顯卡,以及最重要的,給發燒友準備好的高效率顯卡拓展接口。
如果你的預算足夠,那么一定要入手這塊“移動核彈”2021 ROG XG Mobile。需要移動辦公的時候,ROG幻13能滿足你一切需求;需要高性能暢玩3A大作,或者流暢編輯4K視頻的時候,接入顯卡拓展塢,RTX 3080足夠你流暢剪輯大部分的H.264視頻。
這套組合可以說是,滿足了大部分性能與輕薄兼得的夢想。(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唐植瀟)
著科技發展與人們需求的日益增長,科技產品的種類也變得愈發細分,平板電腦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的產物。它定位介于筆記本電腦和手機之中,擁有與手機相似的操作邏輯,更像是手機的拓展產品。
而在7月12日的榮耀MagicV2暨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最新一代的榮耀平板MagicPad 13也一并亮相。筆者也在第一時間拿到了這塊新平板,接下來就跟大家一起看看它的實際表現吧。
處理器: 驍龍888 5nm
屏幕:13” 2.8K LED護眼大屏,2880*1840,264ppi,HDR10,100% sRGB,144Hz刷新
色彩:100% sRGB,類自然光護眼技術
相機: 前置900W像素,后置1300W像素主攝+200W景深
續航: 10050mAh電池、66W有線快充
尺寸質量: 重量660g(金屬) 673g(PU皮),厚度6.49mm(金屬) 6.86mm(PU皮)
其它特征:16G大運存、智慧運存擴展、Turbo X系統引擎、榮耀超級辦公
拿在手上,這款平板給我的感受還是比較輕薄的。甚至要比Surface Go這樣的大屏幕平板電腦要薄。整機顯得十分大方。
這臺榮耀平板MagicPad 13是月色素皮顏色版本,背部采用素皮的材質,摸起來很舒服,有點微微的絨感。透露出精致感、高級感。
背部左上角有兩顆圓環式的鏡頭模組,配備閃光燈。正中央則是HONOR榮耀的logo,下方的三個金色觸點為pogopin接口,IMAX Enhanced則代表這臺平板通過了此項認證,可以帶來更為驚艷的視聽體驗。
榮耀平板MagicPad 13側邊采用了直邊鋁合金中框。邊框的兩側的倒角采用亮面設計,恰到好處地與磨砂質感的邊框過渡過來,拿起來一點也不割手,搭配薄至6mm的機身厚度,顯得非常精巧細致,我個人很喜歡這樣的設計。
榮耀平板MagicPad 13這塊13英寸的LCD原色屏顯示效果十分優秀。采用2.8K分辨率,支持10bit色深顯示,像素密度達到了264ppi,顯示效果細膩。700nits 最高亮度在光線強的戶外等典型場景下畫面更通透,顯示更清晰。
榮耀平板MagicPad 13支持Local HDR珊瑚效應,可以在影片播放時,將明亮處的亮度提高,與暗部的差異更顯著,畫面觀感更好。擁有10bit色彩和 100% sRGB 色域,色彩顯示更真實、更純粹。同時,在LCD屏幕上做到了?E<1,這代表著這塊屏幕色準十分準確。實際體驗下來,這塊屏幕看起來很鮮艷,也很討好眼睛。
榮耀的護眼技術在業內都頗具實力。榮耀平板MagicPad 13更是軟硬件兼施。它配備了LED護眼屏,還帶來了類自然光護眼技術和助眠顯示技術。這兩項技術聽起來比較高端,在實際使用中主要是通過改變屏幕色溫的作用。開啟助眠顯示功能后,屏幕色溫會偏暖。但由于這塊屏幕的色準表現十分優秀,并沒有產生較大的色彩偏差。
榮耀平板MagicPad 13的揚聲器配置十分突出。它搭載了八揚聲器,為其帶來了沉浸式的聽覺體驗,也讓它成為揚聲器數量最多的平板之一。
讓榮耀平板MagicPad 13揚聲器聲音好聽的不止在于揚聲器的數量,更在于揚聲器的質量。榮耀平板MagicPad 13搭載的 13*38 大尺寸超低音揚聲器,整機低音下潛更深,響度更高。對鼓這樣聲音頻率較低的樂器聲音的還原度也會更高。
榮耀平板MagicPad 13開放式的前腔設計,讓高、中音拓展更寬,平板的發聲更順暢,氣流音也更低。輻射面積更大,聲場更充足。對聲音層次復雜的場景也能輕松表達。
軟件方面,榮耀平板MagicPad 13支持自研的裸耳3D空間音頻技術,突破聲音單聲道、雙聲道的限制,還原音源的三維聲場。聽起來仿佛置身其景,營造出360度演唱會般的沉浸式體驗。
榮耀平板MagicPad 13通過的IMAX Enhanced認證,代表其畫質、音質一樣優秀。輕松解決大場面的營造,帶來更具立體感的體驗。
平板上的辦公體驗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議題。長久以來,平板上的辦公體驗都不佳,導致眾多平板從“生產力”最終轉變向“愛奇藝”。作為榮耀目前最大的平板,榮耀平板MagicPad 13在移動辦公場景應用下了不小的功夫。
硬件方面,榮耀平板MagicPad 13支持鍵盤和觸控筆輸入。兩者通過機身上的兩個磁力接口吸附連接平板。
榮耀平板MagicPad 13搭配的這塊智能觸控鍵盤通過pogopin接口磁力連接至平板電腦,無需藍牙連接,對其他需要藍牙連接的設備干擾更小。支持110°~160°角度的支撐調節,能適配更多不同角度的使用場景。
鍵程設置比較合理,打起字來手感不錯,比普通的薄膜式鍵盤更清脆、反饋感更強。
按鍵設置方面,鍵盤采用了常見的64鍵位設計。上面的一小排Fn鍵優化成了常用功能的快捷鍵。還有兩個APP鍵位可以自定義常用的應用。常見功能方面,有截圖、錄屏、音量調節、鎖屏、打開榮耀文檔APP和打印按鍵。在這么大的一塊平板上有了這些快捷鍵,執行對應的操作確實方便很多。除此以外,還配有禁用觸控板、關閉麥克風和前置攝像頭這些功能,對保護隱私起到很大作用,給人一種安心、靠譜的感覺。
榮耀平板MagicPad 13搭配的這只觸控筆全稱為榮耀Magic-Pencil 3,外觀看上去有一種太空灰的質感。整支筆拿在手里不算很輕,有點分量感。配備4096級的壓感和2ms的時延,書寫體驗非常不錯。筆尖跟屏幕間的調校比較靈敏,不需要很重的壓力也可以順滑書寫。實測下來,側鋒、壓感書寫的識別率都很高,不會出現斷觸的現象。以上是用這支筆完成的一幅畫作。
在平板與筆身吸附時有一個小問題,就是平板邊框沒有做好吸附部位引磁的加強,造成手寫筆在吸附時會出現吸附位置錯誤的情況。用戶在使用時盲吸可能會有困難,還是需要看一下吸附位置再放置。
安卓平板上手寫筆的軟件適配一直是比較受關注的問題。榮耀平板MagicPad 13在應用市場中配置了手寫筆應用專區。主要包括筆記整理、繪畫設計、辦公學習三類軟件,這個軟件豐富度大家覺得怎么樣,我覺得是非常夠用的,覆蓋了大部分使用場景。
軟件方面,榮耀平板MagicPad 13搭載了全新的榮耀文檔應用,界面簡潔大方,文檔分色分類功能方便更高效地管理文件。
榮耀平板MagicPad 13推出了第三方文件收錄功能,文檔管理更方便。當我們從微信、QQ等APP亦或是瀏覽器下載文件時,文檔就會自動收錄到榮耀文檔APP中。通過微信分別向榮耀平板MagicPad 13發送4個不同格式的常見的辦公文檔,榮耀平板都能自動收藏至“微信”文件夾中。文件名沒有亂碼,文檔內容保存完好,文字格式、字號等也都沒有變化,文檔中的圖片也保持在原位。值得點贊。
文件編輯功能方面,一些PC端辦公軟件上的復雜功能在榮耀文檔中都有搭載和優化。Word支持圖文混排,Excel中函數的操作也與PC端一致,PowerPoint支持頁面切換和組件的動畫設置。這意味著在外辦公時,榮耀平板MagicPad 13可以應對常見的場景,無需另外攜帶或尋找電腦了。
榮耀平板MagicPad 13還開發了針對觸控筆的便捷功能。通過“文本筆”功能,觸控筆手寫的文字可以便捷地轉換成文字。實測下來,識別的正確率很高。
使用“數學公式”功能,即可便捷地將手寫的公式轉換為數學公式。這個功能對于理科生非常友好,相比傳統的公式輸入方式來說要快很多。
榮耀平板MagicPad 13搭載驍龍888處理器,至高16G+512G的存儲組合。實測原神極高畫質60fps,運行下來壓力不大,畫質渲染表現不錯,也沒有嚴重的發熱現象。
榮耀平板MagicPad 13的攝像頭模組素質很高。后置配備了1300萬像素的攝像頭和200萬像素的景深鏡頭,整體感光素質不錯,畫面細膩,色彩還原度高,算法也不是“拉飽和度”的那種感覺,拍出的照片有點高級感。
前置配備了900萬像素的攝像頭,在同價位競品中算是領先的配置。攝像頭放在了橫置的屏幕邊框中,在常用的橫著使用平板的使用場景中比較好用。
與某競品平板對比,這顆前置攝像頭的素質可以算是相當不錯。在高光、細節保留等方面都相當不錯。對于畸變的處理相比之下也要更好,膚色也更自然。
榮耀這塊新平板為什么是13英寸?13英寸這個尺寸其實已經達到了一款筆記本的標準。那為什么不去買一臺輕薄筆記本呢?
這些問題相信大家都有想問。實際上,13英寸的榮耀平板MagicPad 13其實已經不再是手機和平板之間的產品了,它更像是一臺介于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的產品。
與電腦相比,13英寸的平板可以打造出跟電腦媲美的信息瀏覽體驗。以bilibili“數玩工場”的主頁和視頻瀏覽場景為例,通過瀏覽器打開視頻后,顯示的信息就沒有平板上多了。在平板上,整個屏幕分成了左右兩個區。左邊可以繼續點擊瀏覽主頁、推薦視頻等信息,不會耽誤視頻的播放。而在電腦上使用瀏覽器瀏覽,這樣的功能就難以實現。
另外,13英寸平板的交互方式比筆記本電腦要更加豐富。相比于鍵盤、鼠標、觸控板這些與設備間接交互的方式,榮耀平板MagicPad 13搭配上鍵盤和手寫筆后就拓展出了觸摸屏幕和手寫筆兩種交互方式。在辦公亦或是創作的過程中,這兩個交互方式能提供更多的便利與幫助。
二是相對于更小的平板來說,13英寸的平板能顯示更多的內容。以下圖中3款平板為例,可以明顯地看出在同一頁面下榮耀平板MagicPad 13能顯示出更多的信息。
三是平板在便攜性上要比筆記本好得多。榮耀平板MagicPad 13的鍵盤以外設配件的形式搭配使用,拆卸十分方便。但筆記本的鍵盤一般都與機身連接在一起。在拓展起來的時候筆記本要比平板占據更大的工作空間。以下是它與一款13英寸的筆記本電腦擴展起來的對比。
總之,榮耀平板MagicPad 13雖然聽起來屏幕比較大,但它輕薄的機身和更為輕量化的設計并不妨礙它優秀的產品力。一塊更大的平板,帶來的是更強的辦公應用、更震撼的影音體驗,而這兩者將成為不讓這塊平板成為“愛奇藝”的關鍵因素。
價格方面,榮耀平板MagicPad 13 8G+256G起售價為2999元,鍵盤和手寫筆的價格分別為599元和499元。這個價格搭配這個配置我覺得是比較實惠的。我還是非常推薦大家湊個全家福的,畢竟這塊平板的辦公屬性還是需要這兩款配件的加持才能激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