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二手筆記本電腦回收,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方式,將不再使用的電子產品變廢為寶。通過回收二手筆記本電腦,不僅能夠減少環境污染,還可以讓這些閑置的電子設備得到合理利用。
首先,深圳的二手筆記本電腦回收市場非常活躍。深圳是電子產品制造業的重要基地,這也導致了大量的二手筆記本電腦在這里產生。當用戶購買新的筆記本電腦時,往往會將舊電腦閑置或處理掉。因此,深圳成為了二手電腦回收的熱點地區之一。
其次,深圳的二手筆記本電腦回收業務十分專業。回收商會對二手筆記本電腦進行精細的檢測和評估,以確保產品的質量和性能。他們會對電腦的硬件和軟件進行全面的檢查,以確保電腦能夠正常運行,并提供相應的評估報告。這樣一來,消費者在回收二手筆記本電腦時可以得到合理的回收價格。
另外,深圳的二手筆記本電腦回收還推動了電子產品循環利用的發展。回收商會對回收來的二手筆記本電腦進行修復、翻新和升級,使其能夠再次流通市場。這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對廉價電子產品的需求,還能減少對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同時,這也為二手電子產品提供了一個新的銷售渠道,促進了二手市場的繁榮。
在深圳的二手筆記本電腦回收市場中,還存在一些相關的衍生業務。比如,回收商還會提供數據清除和設備拆解等服務。數據清除是為了保護用戶的隱私,確保回收的電腦中不存在用戶的個人信息。而設備拆解則是為了將電腦中的有價值的零部件進行分離和回收利用。這些衍生業務進一步提升了回收二手筆記本電腦的綜合價值。
綜上所述,深圳的二手筆記本電腦回收市場為用戶提供了一個環保、便捷、經濟的選擇。通過回收閑置電子產品,不僅可以避免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還能為消費者提供廉價高質量的二手電子產品。深圳的二手筆記本電腦回收業務在推動電子產品循環利用和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消費者選擇回收,共同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幾檔事,讓我對幾成新的印象極差,可以說到了本能級別的反感程度。
一個是北京發X390,蘇州收。
一個是北京發的T14s和X13 Gen1 AMD,深圳收。
第一個故事是X390,閑魚上看到北京有個人手里有X390,看鏈接外殼都不錯,我問機器屏幕都怎么樣,還有多少臺,賣家說還有幾臺,剩下的堅持打電話溝通,說整體還不錯,偶爾有個小白斑和壞點引子,整體8新,我說不多的話那可以,畢竟機器本身磨損也不可能一批屏幕痕跡都沒有,賣家說那就說定了,到貨不許退換貨。
貨到蘇州了之后發現就剩些8G內存的X390了,而且成色其次,那幾箱子機器就沒一個完美屏的,還有原屏廢了換了只有250尼特亮度鏡面屏的機器。
最后那機器也沒賣掉幾個,一臺虧幾百出給拍機堂了。
這是第一次不看實物只聽人說幾成新吃了悶虧,從那之后跟新認識的同行拿貨,都是先拿10臺看看,約好不合適我出一程運費或者來回運費退貨,只要賣家不答應買家可以出運費退,我就絕對絕對不拿貨。
給我的那些,只是些尾貨,北京那邊能看到貨的不上當,只能忽悠外地的。后來這個同行估計把我當傻逼了,還給我發過一些電腦配置和價格,基本就那種正常沒人要的東西每次想推銷給我。
我理解的是
99新——庫存機僅拆封
95新——準新機,有使用,200小時以內
9新——劃痕較少,完美屏的A貨
8新——劃痕一般,完美屏的B貨
但是我踩雷的這幾次看,9新都不見得能接近B貨,這個幾成新根本沒有一個靠譜的參考標準,定義權和解釋權都取決于賣家。沒有文字清晰對等級定義的模糊性和誰都可以按自己想法解釋幾成新的隨意性是我對“幾成新”評價標準厭惡的主要來源。
接下來是第二次印象比較深的故事,這是我在深圳的時候收的機器。
后來我又認識了一個北京的同行,大家可能好奇為什么每次都是北京,這里解釋下,我沒有對北京同行的敵意,但是國內大規模退役機器的就這么幾個地方,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還有川渝, 每個地方的人們愛用什么評級標準是趨同的,廣州這邊同行相對來說愛說ABCDEFG貨,上海喜歡機器外殼發幾個的照片,然后摞在一塊拍一下側面兩邊,最后拍一些D殼照片,這樣大致知道個外殼成色如何。
而在地理上,我和川渝接觸的少,至于上海因為以前離得近,就南京和蘇州,所以每次都高鐵過去拿貨,可以現場看到,現在搬了廣東,廣東就地補充貨物自然也會看貨付款,北京沒去線下做過生意,線上交流問題多,所以網上交流問題就比較多。
同城的話,賣家他知道你打個車就能到他店鋪,自然也不容易敢亂說成色如何,說的不準也給退,最多損個來回運費,閑魚買機器被坑多數都是異地,賭你維權困難,不然線下你直接買個橫幅,拉橫幅坐他門口維權,看他給不給你售后。
我自己對T14s多數產品都沒有較長期的使用體驗,對T14s Gen1 銳龍版倒是有過一單生意,印象極其深刻。這里詳細講一下,給大家當悲劇看樂一樂。
那單生意體驗很差,所以我不得不接觸使用了較長期的T14s Gen1 銳龍版。體驗很差,倒不是說T14s用著不舒服,而是那次的機器來自北京,一個經營租賃公司下來的,但是那個租賃公司的操作符合他們的利益訴求,對二手買家就很不合適。
我以前還在執業的時候,經濟法里對資產租賃有一條要求是在租賃物顯著位置作出標識,我印象里是這條后來被刪除了,讀者里律師和會計從業者不少,如果有看到這里的麻煩告知我一下現在民法典還沒有這條要求了。
我那時候覺得這個要求很沒有意義,只是形式主義,但是2020的時候,那家租賃公司不折不扣的執行了這個要求,他們在T14s Gen1的主板上打了標識和易碎貼。
甚至他們把主板拆下來,在主板背面(就是鍵盤靠近的那一面)也打了易碎貼。
我轉行做二手筆電以來,第一次看到這么認真研究經濟法明細條款的租賃公司員工。
因為T14s是背裝鍵盤,那么想完成這樣一個工作,肯定需要把機器主板拆了再打完易碎貼裝回去,租賃公司的師傅不會認真把主板小心翼翼的裝回去。所以,那批機器一些主板是形變狀態的,某個螺柱沒有對準就把主板對上去擰了螺絲。就這么用了三年主板沒壞也是夠堅挺的。
至于我是怎么知道的呢?是因為清灰換硅脂的時候我看到主板是有點異樣,按了按發現主板搖晃,然后仔細看發現有個主板螺柱沒有對準就那樣壓上去,為了校正主板,我把整個主板卸下來了,這個過程我注意到主板螺絲的手感不對勁,這個主板肯定出廠后擰過。
然后,這個機器還不止一家的標識,過一道手,就貼一堆易碎貼,倒是不是每家都那么有毅力,把主板取下來背面打個標,只有一開始的租賃公司把主板背面也打了標。
機器到我手上的時候,已經是標摞標了,一整批都是這樣子的機器,處理起來就很麻煩,賣家在整體轉移給我的時候告訴我說機器外殼稍微有點差,大概最差的8新的樣子。最后北京運到蘇州的時候,那批機器的外殼幾乎沒法看,基本就俗稱的伊拉克成色,屏幕也是屏幕紅化/透光+背光白斑鍵盤印。
我實在沒想到2年半的機器,整體狀況能差成這樣子。
賣家說可以一臺折點錢,減損給我,我還打腫臉充胖子說這次就這樣了,以后便宜給我就好。
這批的機器實在出不掉,最后我分開幾個賬戶扔拍機堂和轉轉出了,賬戶提現到銀行卡都是讓別人操作的,因為自己操作就會下意識估算一下一臺多少錢均價出的。
這也是我個人對幾成新描述深惡痛絕的一個引子,“幾成新”這個概念,正常交易同行之間罕有人說這個詞,一般都是用來蒙客戶的。因為幾成新這個東西根本沒有行業公認的一個規范,一個機器你說95新我說8新都有理由圓上去,反正沒有公認的量化和文字描述標準。
如果你覺得我只在一個同行手里踩雷一次的話,那您可小瞧我了。
沒錯,我在他手里,還有一次虧錢經歷,自此我才死心,最后一次是X13 Gen1 AMD。
我那段時間,對4000系銳龍的機器有一種無法言語的狂熱,癡迷于找4000系的機器,那時候國行帶保的機器也多,機器新還不用怎么擔心售后,利潤比尋常自己店保的機器多一點,所以對收機器都放松了很多,碰了很多硬茬,最后高血壓過了140,從此不在閑魚淘500塊以上的東西了。
是沒有白斑壞點鍵盤印,可是它漏液了。
這次就幾臺,而且我是先打款后發貨,所以就這么著了,屏幕沒問題的機器賺點,屏幕有問題的機器虧點,基本平了。
這時候我總覺得還有以后,做生意不爭一時之長短。
其實沒有了,賣完我這單,他跑路回老家了,2022年以來,接近1/3的以前認識的人不干或者失聯了。
2023年的時候,行業里原本的玩家實際換了很多,有的大家曾經熟悉的店鋪或者旗號的團隊,事實上已經換人了,只是沿襲了過去的名字,對于我想盡可能拿原裝AB貨的想法阻力很大,為了加強補貨渠道應對增多的銷量,到處找機器,有時候A推薦了B,我就飛機或者高鐵過去,提著中華過去拜訪B,實際成少敗多,多數都是吹水。
甚至對方的二手筆電生意還是剛開始,因為原本的二手手機受挫了,所以想開辟二線業務,根本沒有那么大規模,特別是深圳那邊,手里沒貨光嘴吹自己認識多少老板,一次一卡車一卡車進貨的人格外多,而且越是手里沒什么貨的人越愛吹成色多好多好,于是我興沖沖去了,浪費了好多中華煙才意識到這種方法純浪費精力。
這些事加總起來,對我的影響就是:
一,我拿貨只拿熟人的機器或者只線下親眼看到貨的機器,這兩種折了我認賠,一點怨氣沒有。至于說熟人,就是現在經常能見面的人,見不到面只網上來往的不算熟人。
二,偶爾有線上零售的客戶詢問能否置換,我也一般勸去閑魚賣了,因為我為了自保肯定給不上價,就是個翻新機回收價,對客戶也不劃算,索性去閑魚賣還能多賣幾個錢,
三,我對幾成新的描述完全沒有信任感, 我覺得盡可能的文字描述和圖片比之玄之又玄的幾成新要準確很多,這也是我后續嘗試零售二手筆記本電腦業務時候的信條。
四,認識新同行的時候,不再帶條中華當手信,確定對方手里有貨,我有的錢賺再下餌,沒得賺去他的。
祝大家淘機順利!
從“幾成新”到數字藏品:二手市場呼喚信任革命
“幾成新”這個詞,對于混跡于二手市場的人可謂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頻繁出現在商品描述中,陌生的是它背后缺乏統一標準,全憑賣家一張嘴。這種信息不對稱,也成了滋生欺詐、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溫床。
文章的案例,講述了一位二手筆記本電腦商家的親身經歷,從北京到蘇州,再到深圳,他一次次被“幾成新”的虛假宣傳所欺騙,最終得出結論:“幾成新”這個概念,正常交易同行之間罕有人說,一般都是用來蒙客戶的。
他的遭遇并非個例,近年來,隨著二手經濟的興起,類似的消費糾紛層出不窮。在閑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充斥著大量使用“幾成新”描述商品的信息,消費者往往難以準確判斷商品的真實情況,導致交易風險加大。
“幾成新”為何會成為二手市場的一大頑疾?又該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構建更加透明、安全的交易環境?
一、“幾成新”背后的信任危機
“幾成新”之所以難以形成統一標準,是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概念,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件商品的新舊程度,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判斷。
以二手手機為例,影響其價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外觀磨損程度、電池健康度、屏幕有無劃痕、功能是否正常等等。即使是專業的評估機構,也很難將所有因素量化,并制定出一個讓所有人都信服的評級標準。
更重要的是,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賣家往往會刻意夸大商品的新舊程度,將“八成新”說成“九成新”,甚至“九五成新”,以此來提高售價。而消費者由于缺乏專業的鑒別能力,往往只能被動接受賣家的描述,最終導致上當受騙。
這種信息不對稱,也讓二手市場陷入了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誠信經營的商家,因為不愿虛假宣傳,往往難以與那些不擇手段的商家競爭。而消費者在經歷過幾次被騙的經歷后,也會對整個二手市場失去信任,最終導致市場萎縮。
二、技術賦能:區塊鏈為二手市場帶來曙光
幸運的是,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看到了破解“幾成新”難題的希望。其中,區塊鏈技術憑借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為構建更加透明、安全的二手市場提供了新的思路。
1. 數字身份認證:
區塊鏈可以為每一件商品創建一個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記錄其生產日期、使用記錄、維修保養等信息,并將其存儲在區塊鏈上,確保信息真實可靠,無法被篡改。
2. 智能合約:
買賣雙方可以將交易條款寫入智能合約,例如商品的成色標準、售后服務等,一旦觸發預設條件,智能合約就會自動執行,保障雙方的權益。
3. 去中心化交易:
區塊鏈可以構建去中心化的二手交易平臺, eliminating the need for intermediaries and reducing transaction costs.
4. 信用體系建設:
基于區塊鏈技術,可以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記錄用戶的交易行為、評價信息等,讓失信者無處遁形,促使商家誠信經營。
三、從概念到實踐:數字藏品為二手市場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隨著元宇宙概念的興起,數字藏品(NFT)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作為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產,數字藏品也為解決二手市場的信任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想象一下,未來每一件二手商品,都綁定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數字藏品,記錄著它的所有信息,包括生產日期、使用記錄、維修保養等等。消費者只需掃描數字藏品,就能了解商品的真實情況,再也不用擔心被“幾成新”所迷惑。
更重要的是,數字藏品還可以與AR/VR技術相結合,為消費者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購物體驗。例如,消費者可以通過AR眼鏡,查看虛擬的商品模型,360度觀察商品細節,甚至可以模擬商品的使用場景,從而更加直觀地判斷商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四、構建可信的二手交易生態
“幾成新”的困境,折射出的是二手市場長期以來存在的信任危機。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僅僅依靠監管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的是技術創新和行業自律。
區塊鏈、數字藏品等新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構建更加透明、安全的二手交易環境提供了新的可能。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二手市場將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讓我們共同努力,告別“幾成新”的時代,擁抱更加可信的二手交易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