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想要用幾個詞描述英特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在游戲領域,除了頻率、多線程、功耗等參數外,英特爾還有許多你不熟悉的地方,比如軟件優化、與開發者的合作。
《全面戰爭》系列深受大批玩家喜愛,在《全面戰爭:戰錘Ⅱ》中,英特爾與SEGA、Creative Assembly合作打造的“實驗室模式”備受好評,得益于軟硬件協同,充分發揮CPU性能,不僅滿足“順暢”的基本需求,還可以讓玩家在游戲中“DIY”,突破原有游戲體驗,嘗試新玩法。在今年發布的《全面戰爭:三國》中,同樣可以發現英特爾與游戲開發者的合作。
游戲是軟件的代表,由此不難看出在軟件生態中英特爾不僅是 “硬件提供方”,還通過深入合作參與到了軟件開發、優化等各個環節,從而保障軟件可以充分調用平臺性能,為用戶提供最佳體驗。對英特爾而言,從PC時代開始,軟件便一直是流淌于英特爾“血液”中的強大基因。隨著英特爾推動以數據為中心的轉型,軟件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資產,在英特爾繼續推動未來計算創新的過程中發揮更關鍵的作用。
在英特爾提出的“六大技術支柱”中便包括軟件,“軟硬協同”正在成為推動未來計算發展的重要動能。實現軟硬協同、生態共贏的目標,英特爾具備兩大優勢:豐富的創新人才資源以及開放合作理念。
超過15000名軟件工程師優化PC體驗
英特爾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超過15000名軟件工程師,同時英特爾持續與高校進行長期、密切的合作,包括聯合研究項目、聯合實驗室或聯合創新中心、聯合課程開發、教師和學生項目,產學研對接,培育了大批創新人才。可以說,得益于新鮮血液源源不斷地注入,英特爾的萬人軟件工程師團隊可以覆蓋更多領域,無論是個人的工作、娛樂,還是企業的平臺建設、云計算都能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實現更有針對性的優化,從而帶來體驗提升和效率升級。
比如在視頻方面,如今用戶已經不再滿足于720P高清畫質,1080P、2K甚至4K內容資源已經在各大視頻平臺上嶄露頭角。但播放4K甚至更高的8K視頻,對性能提出了較高要求,很多用戶會以為只有在足夠性能強大的PC上才能順暢觀看,但事實并非如此。得益于英特爾提供的支持解碼、HDR(HDR 10和Dolby Vision HDR)、色彩轉換的全硬件加速功能,憑借只有集顯的輕薄筆記本就可以播放4K/8K HDR內容,帶來影院級觀賞體驗。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市場中普遍采用的軟件保護方式,英特爾還通過全硬件保護方式實現了對版權的最高級別保護,讓開發者無法破解被保護的內容,從而保護內容生態及其價值。
另外對于直播,英特爾第十代Ice Lake處理器支持全新的HEVC編碼器,在傳輸同樣質量直播畫面時,可節省37%的帶寬,能夠為直播平臺減輕帶寬成本。與此同時,由于采用全硬件編碼器實現了超低功耗,因此在搭載Ice Lake處理器的輕薄本上便可以實現4K@60視頻的編碼,在軟硬件協同后相當于通過5W功耗的集成顯卡實現了競品150W功耗顯卡所提供的體驗。
不僅是視頻播放,對于常用視頻剪輯制作軟件(如Adobe Premiere Pro)英特爾也有團隊負責優化,在美國便專門有團隊負責支持Adobe,從而使得視頻軟件在英特爾平臺上將性能發揮到最好。對于類似的應用,在全球范圍內英特爾還有多個軟件工程師團隊。因此,如今進行視頻處理我們已經不需要借助沉重的高性能PC或者工作站,輕薄筆記本完全可以承擔此項工作,對于媒體人、旅行達人、vloger而言,減輕了負擔,并可以在第一時間查看、編輯、發布上傳自己拍攝的視頻內容。
除視頻外,在娛樂方面英特爾也通過軟硬件協同為用戶提供創新體驗。比如通過WebRTC技術,可以將需要在性能強勁PC上運行的游戲傳輸到電視、筆記本甚至手機上體驗,因此我們可以在客廳、臥室,以自在舒適的方式與朋友一起玩游戲。同時英特爾軟件工程師通過優化,讓該技術具備快響應速度和高畫質。
還有玩家最為關注的游戲,以網易《戰意》為例,作為戰略戰爭網游,在游戲中需要對人物進行大量運算,并且涉及爆炸效果、刻畫、粒子等物理計算,因此不僅是GPU,對于CPU也有很高要求。通過網易與英特爾合作,優化后游戲引擎充分利用了多線程優勢,隨著CPU利用率提高,游戲幀數也得到了改善。
與超過1200萬名開發者共建開放生態
通過上文對于視頻、游戲等優化便不難看出,英特爾除了圍繞硬件提供豐富軟件應用外,還與各領域開發者建立了廣泛合作。據悉,與英特爾合作的開發者超過1200萬名,這幾乎覆蓋了整個軟件生態。與此同時,英特爾秉承開放理念,推動開元、開放生態系統協作,這是完善PC體驗的另一個重要環節。
通過廣泛合作,利用英特爾在算力、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為軟件開發者提供更簡便、可擴展的工具,加速實現應用開發部署,從而做到以用戶、客戶為中心,實現有針對性的優化和體驗升級,比如上文提到的游戲、直播、視頻,還包括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物聯網、云計算以及AI。
英特爾為開發人員提供了名為“Intel Parallel Studio XE” 的工具集,覆蓋企業應用、云計算、高性能計算以及AI等,可提升開發人員在英特爾平臺上的開發效率,并幫助開發人員優化程序方案,保證開發出的軟件在英特爾平臺上得到更高的運行性能。
Intel Parallel Studio XE組件
Intel Parallel Studio XE可以幫助開發人員高效開發出可充分發揮英特爾平臺中硬件及技術優勢的應用,因此也可以提升終端用戶體驗,通過這些應用感受最新英特爾平臺帶來的升級。比如與YY合作實現音視頻及圖像的AI實時內容審查,日均違規內容發現率超過95%;通過YY Mshow云導播應用,只需要一臺搭載英特爾十代Ice Lake處理器的輕薄本便可代替傳統導播臺,在終端側不需要借助云端算力,即可完成對6路藍光超清視頻的實時解碼、編碼并轉播。
隨著計算力提升,AI特性加持,連接性能變強,PC的功能越發強大,作為平臺有更大的潛力值得挖掘,也迫切需要在軟件應用方面不斷創新。英特爾表示“對于全新硬件架構的每一個數量級的性能提升潛力,軟件能帶來兩個數量級的性能提升。”因此只有軟硬件協同才能全面發揮當下PC具備的優勢,完善用戶體驗。因此這需要英特爾與開發者攜手共建軟件生態,發揮軟硬件協同的潛力與價值,這將實現多方共贏。
最后以英特爾的一項創新項目作為結束——該項目通過利用Ice Lake處理器的AI性能,游戲過程中可自動識別精彩時刻(如捕捉屏幕上關鍵信息),并進行視頻錄制保存。“創新項目”落地到PC,推向玩家,需要英特爾、游戲(軟件)開發者、平臺等相關企業開展合作,受益者則不止于此...
玩家,可以在游戲后回顧自己的精彩瞬間;
游戲主播,減輕了后期素材處理的負擔;
直播/游戲平臺,收獲了豐富優質內容;
OEM廠商,增強旗下PC市場競爭力;
英特爾,豐富平臺功能,擴大影響力,促進達成更多合作...
責編:王越
【中關村在線電視頻道原創】說起PPTV聚力,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在視頻平臺中,有著很高的知名度。為大家提供了海量級的電視劇、電影、娛樂綜藝、體育、動漫等視頻內容,成為不少用戶喜歡觀看的視頻平臺之一。PPTV聚力目前有網頁版本、PC版、手機端等版本,當然了,還有適合智能電視的與智能電視盒的TV版本。在近期,筆者啟動PPTV聚力TV端時候發現,已經無法正常使用。
PPTV聚力TV端停止服務通知
在PPTV聚力TV版本啟動后,就會彈出通知:我們非常抱歉的通知您,PPTV聚力將于8月29日起關閉互聯網電視客戶端的應用服務,給您帶來的不便,深表歉意和遺憾。用戶還可以繼續通過PPTV聚力的PC端、手機端和網站觀看視頻。
PPTV聚力TV版
就在前幾天筆者曾經報道了騰訊視頻TV版停止服務的消息(《廣電整治電視開始?騰訊視頻TV端已關閉》),也引起了很多用戶的關注。此次輪到了PPTV聚力TV版,至于關閉的原因,PPTV聚力并沒有透露。但是相信大家都猜到了,這和廣電總局近期整頓互聯網電視視頻服務有著很大的關系。隨著PPTV聚力以及騰訊視頻TV視頻客戶端的關閉,用戶在大屏智能電視或者通過智能機頂盒觀看已經成為不可能,因此只能通過網頁和手機端等方式觀看。而下一個關閉的TV視頻客戶端又會是誰呢?在整治完成后,會不會統一規范后再度開放呢?我們也將拭目以待。
元宇宙逐漸由概念不斷落地的當下,數字人已經突破了過去相對有限的應用場景,正在成為全新的生產力工具。
Twich 平臺上有一個現象級的虛擬主播CodeMiko,在疫情期間迅速走紅,成為最受歡迎的游戲主播之一,累積漲粉70多萬,每天有超過7000人涌入它的直播間。
CodeMiko與B站等平臺上大量的紙片人有著天壤之別,首先它是實時驅動的高清3D數字人,表情豐富自然,無限接近真人出鏡,又能做出種種真人做不到的夸張表演;其次它能分身,可以同時和多位粉絲互動,還可以化身雙胞胎,演繹荒誕奇幻;更重要的是CodeMiko開創了全新的UGC商業模式,讓創作者的創意實現最大化的價值。
當然,CodeMiko并不簡單,還需要有一個真人,通過表情捕捉、動作捕捉、實時渲染等技術,在直播中和虛擬人實時同步。
這個真人正是CodeMiko的創造者,一個30多歲的韓裔女性,她還是一名3D視覺領域的資深TA,為了運營CodeMiko,她購置了總價值超6萬美元的動作捕捉服、手指追蹤器、表情捕捉頭盔、更有每年超過9000美元的軟件訂閱費。
現在,一家國內AI+3D視覺領域的創業公司「聚力維度」,可以讓創作者“0穿戴“實現CodeMiko的大部分功能。
聚力維度專注3D視覺和人工智能融合的技術研發及產品化,繼用人工智能加速專業影視制作行業的數字化進程后,又憑借自身的算法積淀,自主研發了高級別數字人AI生產端平臺:賽博演猿Cybactor。
賽博演猿Cybactor
“賽博演猿”既可以通過個人PC運行,又可以作為云原生軟件通過各種終端隨時使用,它包括了集成人工智能算法的面部捕捉、動作捕捉、手勢捕捉、人臉重建、語音轉口型等技術,用普通RGB攝像頭即可實現與百萬級捕捉設備同級的平臺型應用效果。
“賽博演猿”可廣泛應用于虛擬直播、虛擬偶像、短視頻、動畫制作、虛擬演播室節目制作、元宇宙會議等領域場景,既可以為廣播級客戶提供專業化的定制服務,也可以工作室提供彈性化的解決方案,還可以為普通用戶提供SaaS化的隨時隨地服務。
賽博演猿的應用場景
“聚力維度前身十二維度成立于2012年,定位于人工智能和影視相結合的方向,在用人工智能將 2D影視動畫轉 3D 的技術上,做到了世界第一,同時也是唯一。”聚力維度聯合創始人兼CEO趙天奇告訴36氪:“2017年開始,我們進入了更廣闊的原創內容賽道,用人工智能來創造新的內容創作形式,具體來說就是數字人技術。2021年已經做到世界唯一用單目攝像頭,就能夠實現高級別數字人的表情、動作捕捉。我們從去年開始商業化,現在的定位是做元宇宙數字人時代的內容制作生態。”
聚力維度為數字人研發制定了三個標準:高級別;實時驅動;普及易用。為了實現高級別視覺效果,其自研了數字人建模系統,采用智能化的生產流程配合資深美術團隊,高效、快速地生產高質量數字人。
聚力維度元宇宙級數字人三要素
聚力維度的智能化生產流程共有五個步驟,首先根據原畫設計或真人掃描完成信息采集,之后通過自研AI算法進行智能建模、智能綁定、智能渲染,最后會進行驅動適配。
趙天奇進一步談到:聚力維度用一個攝像頭即可實現全身骨骼和面部表情的高精度捕捉,可以實時驅動3D數字人跳舞,這已經具備了很高的壁壘。而且,壁壘不止在于技術,還在于技術和產業的結合,對產業需求有了充分的了解,才有可能實現這樣的效果。
趙天奇是北京郵電大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曾師從徐大雄、戴瓊海兩位院士,并且是英特爾、高通AI榮譽技術大使,擁有深厚的AI技術背景。
AI基因和影視行業的長期積淀,使聚力維度很好的平衡了數字人生態的效率、效果和普世。據介紹,傳統影視技術團隊需要數月才能完成的工作流程,現在可以縮短到以周計。
在2021年9月的中國科幻大會上,由北京科委與聚力維度聯手打造的大會形象大使“幻幻”亮相,在為期一周的直播活動中,“幻幻”的表情多樣、神態擬人,遠遠超出了真人的精力、能力所及,也取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并得到北京市市長接見。
中國科幻大會形象大使“幻幻”
據行業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數字人核心市場規模為62.2億元,另據量子位智庫發布的《虛擬數字人深度產業報告》預測,2030年,我國虛擬數字人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復合增長率近46%。其中,身份型虛擬數字人(多用于社交、娛樂)將占據主導地位,約1750億,服務型虛擬數字人(以功能性為主,替代真人服務)總規模超過950億。
目前,聚力維度在B端主要以服務KA客戶為主,其數字人已經有了大量實際應用案例,包括為中國電信打造001號數字員工小琳;完美世界集團首位數字員工Weta;聯通在線首位數字人主播悠然;與鳳凰衛視合作打造的虛擬主持;與咪咕視頻合作的虛擬偶像麟犀等等。
在此基礎上,聚力維度9月份將推出面向大眾的普及版數字人AI軟件,以更精細化、更易操作的產品線,為中小型工作室,乃至C端用戶提供訂閱制服務,通過數字人捏臉換裝技術,讓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CodeMiko”,只要有天馬行空的創意,在社交、購物、游戲、直播等等場景,未來都將成為數字人的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