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掃盲教學第六期:如何判斷電腦能否超頻?
首先,筆記本玩家切勿妄想超頻,因為這需要良好的散熱條件,而筆記本的散熱能力往往不盡如人意。
·超頻主要是指超頻CPU和內存,而顯卡則沒有必要超頻。要想在Inter平臺上超頻CPU,需要CPU型號帶有K/KF,同時需要使用御三家的Z系列主板。
對于網游玩家來說,不建議在12代以下的CPU上超頻,因為這樣做的風險和收益并不成正比。超頻需要良好的散熱,基本上都需要使用360水冷才能合理超頻,否則就會影響幀數的關鍵因素——內存。內存超頻的條件相對簡單,只需要使用一套高頻低時序的可超頻內存和B系列非丐主板即可。
這是推薦的超頻內存,供大家參考。內存頻率會受到CPU、IMC體質等因素的影響,如下圖所示。至于內存風扇,我認為它不會影響電腦的顏值,如果想超頻到極限,建議還是加上。
本期視頻就到這里,感謝觀看。如果您還有什么問題,歡迎在評論區點贊、關注和留言,我會根據大家的需求來制作教學視頻。
們在選電腦CPU的時候首先看到的參數就是頻率,頻率是一個簡單又直觀的數字,所以也被不少玩家津津樂道。不過CPU有主頻,又有倍頻和超頻,我們應該如何選呢?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CPU的頻率。CPU的頻率指的是一秒內CPU的時鐘周期運行的次數,單位是Hz。和家用交流電的60Hz類似,不過CPU的脈沖速度要高得多,達到了10億級別,所以我們常見的CPU頻率是以GHz作為單位的。
早期的CPU運行速度還不快,CPU和系統總線的工作頻率是一樣的,但隨著技術的發展,CPU的性能快速提升,而其他設備無法承受更高的頻率,CPU的頻率很快就超過了系統總線的頻率,于是就出現了倍頻。
倍頻是為了解決系統總線頻率跟不上CPU的速度而出現的,通過在CPU內部設置鎖相環頻率發生器,將系統輸入的信號進行分頻處理,按照設定的比例提高外頻的頻率,提高之后的頻率就是CPU的主頻,而設定的這個比率就是倍頻系數。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外頻是100MHz的時候(目前大多數平臺的外頻都是100MHz),設置一個37的倍頻系數,就可以得到CPU的主頻=100MHz×37=3.7GHz了。
CPU廠商對主頻的設置較為保守,而用戶對高頻率又有一定的需求,這也是超頻的背景。知道了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就可以發現,不管提升外頻還是提升倍頻都可以起到提升主頻的效果,這也就是超頻的幾種方式。
我們經常說的鎖倍頻指的就是CPU中的鎖相環頻率發生器鎖定倍頻系數,也就是無法通過提升倍頻的方式超頻。目前英特爾的CPU只有K尾綴是不鎖倍頻的,且需要搭配Z系列主板才能超頻;而AMD的CPU全系都不鎖倍頻,但也需要B系列或X系列的主板才能超頻。
不過即使鎖了倍頻系數,也可以通過提升外頻的方式進行超頻。提升外頻需要特定的主板支持,也需要玩家有一定的動手能力,不過英特爾的13代酷睿把外頻也鎖了,不帶K的處理器就真的不能超頻了。
(8207949)
首先,想要開啟EXPO,你得有一塊支持它的主板和至少一條支持EXPO的內存條。這就像是你有了一輛賽車,但想要更快,就得給它裝上渦輪增壓器。
接下來,當你的電腦開機時,你得像忍者一樣迅速按下“Delete”鍵,進入BIOS設置界面。這里就像是賽車的引擎室,充滿了各種復雜的設置和選項。
在BIOS里,你需要找到“EXPO”或者類似的選項。這個選項可能會藏在“Advanced Mode”(高級模式)下的“Ai Tweaker”(智能調整器)頁面里。如果你找不到,不妨在BIOS的搜索欄里輸入“EXPO”,就像在超市里用掃碼槍一樣方便 。
找到EXPO選項后,你可以選擇不同的超頻配置文件,比如“EXPO I”或者更高級別的配置。這就像是在餐廳點菜,選擇你想要“辣”的程度。
設置好之后,別忘了按“F10”鍵保存你的設置,然后重啟電腦。這就像是告訴賽車:“準備好了,讓我們開始這場速度與激情的旅程吧!”
電腦重啟后,你可以通過Windows的任務管理器或者專業的硬件檢測軟件來確認內存是否真的“飛”起來了。如果一切正常,那么恭喜你,你的內存現在就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力大無窮!
開啟EXPO超頻確實可以讓你的電腦性能更上一層樓,但別忘了,超頻也可能會提高系統的不穩定風險。所以,除非你對電腦硬件有足夠的了解,否則請謹慎操作。如果出現任何問題,記得及時恢復BIOS的默認設置,或者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記住,每一次升級都是一次冒險,但只要準備充分,你就能享受速度帶來的快感。祝你在電腦升級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別忘了安全第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