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伙伴要配臺電腦,想起我這個“專家”,跑來問要配什么配置。掐指一算,從大學起搞機可能有10年了,也一直在搗騰電腦,熱愛是真的熱愛,對電腦配置還是輕車熟路的,欣然接受。
沒提預算,有顯示器外設了,只需要升級主機,要RTX3080,想起小伙伴畢業這么多年有車有房應該事業有成了,應該不差錢,需求是大型游戲,說按照我友的眼光來配,都知道發燒是沒上限的……配置一發結果價格不滿意。
后來調整了一下,發燒歸發燒,實際配置還是按照需求來,絕大部分需要別人幫助來敲定配置的玩家其實需求都不算太高,專注點只是暢玩游戲就夠了,其他的什么神光同步確實不愛折騰,因為沒找到這樣的興奮點吧。
而專注游戲體驗的話其實i5就完全足夠了,追求性價比能超頻的i5-10600KF也是非常香的,這里分享一下兩個配置的思路。
高端游戲,神光同步套裝,這是大多數玩家可以接受的發燒程度。
CPU是Intel的,玩游戲主要考慮高頻,多核優勢不明顯,Intel一般來說有較好的超頻表現,性價比高。
主板是微星的MSI MEG Z490 ACE戰神,相應的提高了超頻供電能力,雙千兆網卡低延遲,三條M.2高速SSD接口,還可以追求一下神光同步。
現階段RTX3080是真的香,不過關鍵是看能不能搶到,影馳的相對好搶一點,影馳的HOF名人堂系列還沒出3080,想法上是更加期待HOF的,素質更高好。
內存選的芝奇的焰光戟16G×2 3600MHz高頻條套裝,支持神光同步,以及一定范圍內的超頻。
M.2 NVMe SSD 選擇的鎧俠RD10高速電競版,采用鎧俠 96層3D TLC NAND顆粒,性價比不錯,3000+的讀寫速度足夠了,性能穩定,發熱控制到位。
機箱是海盜船的iCUE 4000X,與主板配套帶前置Type-c接口,適合如今的Type-c大一統趨勢,方便C口設備使用,支持RTX3080。
電源是安鈦克 HCG750金牌全模組電源,帶雙8pinCPU供電, 為超頻穩定供電,在超頻下帶動RTX3080都足夠了。
總價:16672
無奈價格一萬六+,確實不是那么好接受的,以我現在的玩游戲頻率來說,可以說是不值,其實小伙伴也是同樣的境遇。
畢竟都是30左右的換臺PS4都要偽裝成路由器的中年人了……
工作家庭孩子事情一堆,就只想在閑暇時間玩個游戲放松放松,配個頂級確實浪費,私房錢也比較緊,所以調整減配。
頂級配置其實閉著眼睛就可以寫,畢竟不考慮成本和性價比,什么好就上什么,也不需要什么技術,而調整起來就要一定的技術含量了,下面繼續看如何做取舍。
低U高卡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實現同樣游戲性能的一種方式,而且一直以來都比較流行,我以前也這樣配得非常多,在大學里我給同學們配的游戲電腦大部分都是這樣追求性價比的低U高卡配置,除非做設計有特殊需求的專業會用到頂級U,一般都不配高U下面給大家講解一下吧。
了解CPU和顯卡的分工
這是一張很老的圖了,以前喜歡搗騰跑分,這臺電腦從最初手上的i7-860關掉超線程從2.8GHz超頻到4.2GHz,顯卡從GTS250換成HD5770再換成GTX680從跑分體驗上來說:影響游戲運行速度的只有CPU頻率和內存頻率,而不是多核與內存容量(當然內存容量要達標),影響游戲畫面效果的(特效全開),只關系到顯卡,與CPU關系不大。
而我去年升級的渲染機用的電腦沒有換顯卡,依然用著GTX680(其實是做個亮機卡),游戲性能其實與之前超頻到4.2Ghz的i7-860沒有多少差別,3A游戲特效依然開不了,因為最高頻率僅從最高4.2GHz升級到了4.5GHz。
這里兩個3DMARK TIME SPY的跑分可以很直觀的看出顯卡在游戲性能上的重要性。
GTX 680+R9 3900X 跑分
跑分連主流的游戲筆記本電腦都達不到。GTX 680+R9 3900X更貴,但獲得的游戲性能被GTX680限制了,高U低卡已經沒辦法流暢運行如今的主流游戲了。
RTX 2060+R7 4800H跑分
RTX 2060+R7 4800H 算是低U主流卡的配置,本U性能通常不強,但游戲成績依然不錯,顯然顯卡部分是主力軍。
從配置上來說:
R9 3900X這款CPU的性能是遠超R7 4800H的,但評分差距并不大,這是跑分軟件中分利用了CPU多核優勢的情況下,畢竟跑分軟件的水平是超過當代游戲的,而實際游戲會由于優化等各方面的原因,CPU的線程僅使用一般在8線程以內,考慮到8線程是因為運行游戲時一般還有一些其他程序,而超過8線程的CPU多核優勢并無明顯提升。直到現在都沒有看到幾款可以充分利用超過8個核心的游戲,尤其是主流游戲會考慮大多數玩家的電腦配置,不會有非常高的CPU要求。
而顯卡在游戲畫面上的權重更高,顯卡其實可以看做是自成一體的專為游戲畫面特效服務的模塊,CPU可以理解為僅負責搭建框架,而主要的體驗部分是顯卡的畫面輸出,顯卡越強,獲得的畫面就會好,越細致,幀率也越高。
從游戲需求確定U的選擇
網游:4核CPU
LOL,守望,DOTA2,csgo,天刀,魔獸世界
網游時最典型的需要照顧大多數玩家的游戲,所以通常配置需求并不高,主流的4核心CPU就足夠了,主要關注頻率上的提升。
3A大作: 4-8核CPU
戰地5,吃雞、GTA5、刺客信條系列、古墓麗影系列等
3A大作的需求更高一些,主流大公司開發的游戲優化也相對做得更好,多核利用率高,但最高也僅到8核的水平。
當然我們選擇的配置不僅只是當下的游戲,還要能搞定最近3-5年的主流游戲需求,所以核心/線程數量基本在8線程左右,下面繼續來看CPU的選擇。
CPU的選擇:i5-10600KF還是R7 3700X
按經驗判斷,我直接選擇了這兩款作為對比,雖然近年都說AU香,但放在性價比和實際需求上來說,AU并不一定最合適。
R7 3700X是今年比較香的AU,價格2000以上。
i5-10600KF是性價比超高的Intel主流級別CPU,K后綴代表超頻版,F后綴代表無核顯,價格方面比不帶F的i5-10600K要更便宜,玩游戲顯然會有獨顯,也用不上核顯。
每一代i5通常是Intel系列中比最有性價比的款式,而且穩定性與超頻性能出眾,追求性價比玩家的最愛。
我們來對比一下參數:
直觀參數方面可以看到R7 3700X與i5-10600KF的差別主要在核心數量以及頻率上。
R7 3700X基本不具備超頻能力,關注過這款U,能到4.4GHz的算是鳳毛麟角,大部分都在4.2~4.3GHz之間,超頻沒有什么意義。
i5-10600KF的默認頻率與睿頻更高,單核可以到4.8GHz,全核4.5Ghz,加個水冷小超基本可以穩定5GHz+,且功耗不高,不愛搗騰配個B460主板也是可以輕松上個4.8GHz睿頻的。
游戲方面當然頻率為王,只玩游戲的話,我更推薦配i5-10600KF。
以次世代游戲《賽博朋克2077》為例,來配一臺極致性價比的帶RTX3080顯卡配置。
《賽博朋克2077》試玩PC配置:
CPU:英特爾i7-8700K同級別及以上
內存:DDR4雙通道16GB, 3000MHz
顯卡:英偉達1080Ti同級別或以上
固態硬盤:512GB大小
電源:600W
游戲推薦配置要求不算太高,不過發售后不知道會不會有更高的要求,i5-10600KF+RTX3080其實已經超過推薦要求了,可以實現4K分辨率下特效全開流暢運行的極致體驗了。
基于性價比和游戲性能的保障,CPU定為i5-10600KF,高頻率,高超頻性能,6核/12線程是完全足夠運行各種游戲的。
主板推薦配置里的B460迫擊炮,14路供電穩定超頻的保障,支持WiFi6,帶NVMe M.2 SSD插槽。
不過要求不高的話,微星的B460M-A-PRO足夠了,睿頻也可以上個4.8GHz,玩游戲毫無壓力,性價比更高。
https://item.jd.com/100015067468.html
顯卡沒有換,每一款都是可以的,現階段看能不能搶到。搶不到建議關注RTX2060,某魚價格比較香。RTX3080估計會要等到明年618才會降價了。
https://item.jd.com/3064213.html
內存選擇的海盜船32G(16G×2)3200MHz馬甲條,沒有神光同步,發光也不需要了,現階段內存價格觸底平穩,直接上個3200MHz的也不是問題。
https://item.jd.com/100012956296.html
NVMe M.2 SSD依然是鎧俠的RD10系列,縮減為500G,可以掛上舊的大容量HDD硬盤擴容,500G不分區直接做系統盤,高速M.2 SSD實際體驗方面主要是生產力軟件的提升,游戲影響不是非常大,因為沒有涉及到長時間的讀寫,不過還是需要為以后動輒100G-200G的大作做準備(GTA6?手動斜眼笑),500G容量游戲也是夠用的。
https://item.jd.com/100008520861.html
骨伽黑影S2機箱,較為小巧,頂部和前面板兩個360冷排位,可以裝下高端水冷,支持ARGB。還可以定制射燈LOGO,比較有意思,整個機箱的價格也不貴。
https://item.jd.com/6828141.html
電源不變,主要考慮RTX3080的供電,高品質穩定的大電源必不可少。
https://item.jd.com/100011674030.html
酷冷至尊冰神B360冷排,支持ARGB,可以單獨買個控制器配合機箱來實現ARGB效果。
最后,調整后比原來的價格減少了5500元,夠買個旗艦手機或者入門單反了,而預期的游戲性能差別不大,需求是游戲的話還是比較推薦i5-10600KF配置的。
配置發給小伙伴后還比較滿意,我建議他搶到RTX3080再買其他的,避免其他配件到了卻缺卡的尷尬,沒核顯都沒法用。
給我的反饋是在11.1搶到了RTX3080,整套也順利拿了下來。
給狠狠的我秀了一把……我現在都還沒搶到,我怕是京東黑號了。
超頻/跑分
順帶給小伙伴指導了一下跑分,我也比較期待i5-10600KF的超頻能力以及與RTX3080搭配的水平。
魯大娘評分816911,超頻后分數有一定的提升。
3DMARK Time Spy測試,15774,分數十分美麗,顯卡分數18788,與其他配置的RTX3080分數基本一致,考驗的基本都是顯卡性能,CPU沒有限制顯卡的發揮。
光追測試Port Royal ,分數11591,突破一萬分,正常的分數表現。
小伙伴擔心低U高卡有瓶頸,分數說話,毫無影響,甚至在超頻后的預期游戲性能與R7 3700X是不相上下的,而R7 3700X頻率稍低反而有些劣勢,雖然四處都是AMD YES√的論調,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i5-10600KF配在高性價比游戲主機上還是非常香的。
總結
總的來說,低U高卡的配置主要依靠的是在大型游戲對多核利用率不高的情況下選擇低價位的CPU來搭配頂級顯卡,既不影響顯卡的發揮,也不會成為整個配置的瓶頸,在特定的游戲需求場景下的一種節約成本的方式。
而選擇i5-10600KF這樣擁有超頻性能的CPU搭配較好供電的主板與水冷散熱器可以輕松超到5GHz+,在原有的性能上獲得了進一步的提升,確實省錢了。
資金吃緊又想入RTX3080的玩家不妨嘗試一下更低價格一樣游戲性能的i5-10600KF+RTX3080的配置,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跑個分,這是目前很多玩家非常喜歡的方式,也側面驗證了作為跑分軟件的魯大師在國內是非常受玩家認可的。而跑分的好壞也反應了電腦性能的好壞。今天,我們分享一個不用花錢,動一動手指就能將魯大師顯卡跑分提升1W多分的方法,很簡單——就是顯卡超頻!
筆者電腦配置
可能玩家們會覺得超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顯卡超頻介紹。上圖是筆者自己的電腦,在未進行超頻的狀態下進行的跑分,筆者的公版RTX 2080的分數為328075分。
未超頻狀態跑分
那么對于超頻我們需要什么呢?首先下載幾個超頻要用到的軟件,首先是GPU-Z,用來查看顯卡頻率。玩家根據自用顯卡的品牌下載相應軟件或者用MSI出品的Afterburner,進行超頻。最后用3DMark或者FurMark來驗證是否可以正常運行(本次使用3DMark測試)。
顯卡超頻用到的軟件
首先打開GPU-Z查看自用顯卡的頻率,之后打開Afterburner,將圖中畫圈的兩個選項拉滿。temp limit為顯卡溫度限制,power limit為功耗限制。
Afterburner界面
隨后點擊下方對勾應用即可,隨后點擊Core Clock前面的信號狀圖表,進入自動超頻設置。進入以下界面,點擊右上角OC Scanner,進入下級界面。點擊Scan開始自動檢測,經過10多分鐘的自檢完成自動超頻。
點擊右下角Scan按鍵
完成自動超頻之后點開GPU-Z查看頻率,在GPU Clock項的Boost頻率,頻率更高即完成一半的超頻步驟。
成功超頻100MHz頻率
最后,進入測試軟件,本文以3Dmark為例。進行Fire Strike或者TimSpy壓力測試,如果能跑完整個測試即為超頻成功。
成功跑完3Dmark Fire Strike測試
最后,
超頻后魯大師跑分,顯卡提升11459分
可以看到,僅動動手顯卡分數便提升了11459分,提升了3.5%!而這是自動超頻的結果,如果是會玩超頻的玩家可以自己手動超頻,直接在Core Clock項每次加50MHz,重復上面的步驟。最后提醒一下,超頻有風險,小超怡情,大超傷身,強超就真的灰飛煙滅了!
. RX580 16G
你可能聽說過RX580 4G【584】,亦或是更高顯存規格版本的RX580 8G【588】,還有一些是流處理規格被閹割的“殘血”RX580版本,這些顯卡都會被識別為RX580,都是非常正常的。
但現在市場上面有了一種顯存強化版魔改RX580,它擁有著16GB的恐怖顯存!!!這排面,不比RTX2080Ti 11G的顯存還吊?
雖然顯存大,但實際上這種小廠580翻新礦卡為了降低使用溫度,降低售后率,都會對顯存頻率進行限制,所以這顆的顯存以及核心頻率都是要比8G顯存的正經rx580還要低一些:
核心頻率對比華擎的一款正經RX580低了約9%
顯存頻率低了約16%.
在實際性能釋放方面也是有較大影響的,這個看起起來很吊的16G 580在新款魯大師跑分中也是落后于正經RX580,看起來很唬人的rx580 16g顯卡跑分只有正經RX580魯大師跑分88%的水平。
不僅如此,實際上RX580的核心性能根本配不上16G這種規模的顯存,純純圖一樂,550元買個礦卡核心的RX580 16G那是純純的浪費。
2. 藍寶石GPRO 8200
也許有些小伙伴是認識AMD專業卡wx8200的,但想必很多小伙伴都沒聽說過這張比較怪的GPRO 8200顯卡吧
實際上這張GPRO 8200和WX8200一點關系都沒有。wx8200是Vega56的專業版,而GPRO 8200的核心則是和RX470一樣【同樣的2048SP,同樣的ELLesmere核心代號。甚至魯大師的識別型號也是RX470】,論性能是要低WX8200幾等的:
而且GPRO 8200本身功耗也是收到了限制,散熱壓力的緩解讓顯卡可以保持在單槽厚度。目前可能是又回去挖礦了?咸魚只有兩家在賣
3. 2080TI 22GB
上面說過2080TI是11G顯存,N卡官網也是說明了2080Ti只有11G顯存,但現在有小伙伴為了跑AI【需要大量的顯存】,所以把2080Ti顯卡的11G顯存【每個1G】給換成了22G【每個顆粒2G】
同理RTX3070 8G顯卡也能通過此方式更改為RTX3070 16G完全體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