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偶爾,在使用過程中,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小麻煩。比如:前段時間出現很多“使用蘋果12手機導致卡消磁”的新聞。網友紛紛表示:我只是把卡和手機放在一起,我以前一直這樣做,為什么這次卡會被消磁呢?
在討論“消磁”之前,我們先了解下,“刷卡”的原理。
一般來說,帶有磁條的卡是我們常說的“磁卡”。“刷”磁卡的過程,通常需要讀卡器接觸磁條。
磁卡
在電磁學理論中,假定磁體由許多磁疇組成。磁疇,可以理解為,磁性物體內部被分割成非常小的一塊塊磁性區域。磁疇本身具有南北兩極。磁疇是自發形成的,磁極向著各個方向雜亂無章,彼此之間的磁性相互抵消,因此整體對外不表現磁性。只有經過磁化之后,形成整齊統一的整體,才能對外表現出磁性。
加磁體未被磁化時磁疇的結構圖圖源:100lw.com
如果此時,給磁體通上電流,磁疇們就會像獲得了某種命令一樣,內部會出現序列。給磁卡通電,將部分磁疇磁化的過程,相當于給了部分磁疇一個“命令”,讓它們改變隊形,或者讀取磁疇的排列方式,從而獲得卡內信息。
和磁卡相比,還有一類卡,叫做芯片卡,芯片卡又叫IC(Integrated Circuit Card)卡。
IC卡可以存儲、寫入、修改信息。地鐵卡、公交卡通常為IC卡。IC卡分又為接觸類卡和非接觸類感應卡。接觸式IC卡的芯片金屬觸點暴露在外,肉眼可以看見,通過芯片上的觸點與外界交換讀寫信息。接觸類IC卡以銀行卡為例,需要將卡放入讀卡機內,才能讀取數據。
非接觸類IC卡又叫射頻卡,芯片全部封裝于卡基內,無暴露部分,通過無線電波或電磁場的感應來交換信息。非接觸類IC卡以公交卡為例,只要靠近閘機的感應區,就能成功“刷卡”進站或出站。這些卡內部含有集成芯片,芯片用于存儲信息。
非接觸類感應卡內部集成芯片圖源:百度百科
用于身份識別的叫ID卡(Identification Card)。ID卡不能存取、寫入、修改信息,只存儲一條用于身份認證的信息。通常,門禁卡屬于ID卡。在疫情期間,許多場所限制人員進入,只有內部人員可以進入。此時,門禁ID卡的使用非常頻繁。
磁卡和芯片卡的工作原理不相同,但兩種卡都存在失效風險。磁條卡更容易被磨損。通常,如果銀行卡這類磁卡上有劃痕,就無法再使用。所以我們會把銀行卡放在卡包里固定好,避免刮蹭磨損。ID卡和IC卡相對不易損壞,因為芯片集成在卡內部,尤其是非接觸類卡,它的外殼能夠起到防水防滑作用。
這些卡都不宜與磁鐵放在一起。磁鐵,俗稱吸鐵石,它即使個頭不大,破壞性也很大,可使電子元件磁化,甚至能導致半導體收音機、電視等家用電器損壞。一些用戶不小心,把一些家電和磁鐵放在一起,家電就壞了。
原因在于它具有磁場,會導致磁性物質“磁化”,從而使得存儲介質的信息發生丟失。如果把磁鐵和磁卡放在一起,磁卡的磁疇會被改變,之前寫入的信息就不見了。
再說回蘋果12,它的一大賣點是MagSafe磁吸無線充電。無線充電,給用戶帶來許多方便,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為了實現無線充電功能,手機背后被放置了一塊磁鐵。
magsafe磁吸式充電圖源:蘋果
這種設計使得蘋果12有了較強的磁性,可能會影響卡的磁條。這也解釋了很多用戶的疑問:以前一直把手機和卡包放在一起,都沒有出問題,是因為以前用的手機不具備magsafe無線充電功能。
如今,用了磁性強的蘋果12,相當于把卡和磁鐵放在了一起,這對磁條卡來說,當然有風險。
磁卡易被手機消磁,那么,芯片卡會不會被手機“消磁”呢?
不會。因為芯片卡沒有磁條,從而無法“消磁”。
盡管它不會被手機“消磁”,它還是不宜和手機放在一起。不然,有些時候這些卡還是會“失效”。
芯片卡無法正常使用,通常是因為芯片或天線損壞。比如,接觸卡的芯片被硬物刮傷,導致無法讀取信息。又比如,卡被放在口袋里,因擠壓導致折彎,同樣可能會損壞卡片。天線雖不是很容易壞,但天線一旦折斷,是極難修理的。
圖源:百度經驗
形形色色的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愛護它們。不要把它們直接和手機放在一起,也不要隨意放置他們,給它們準備個卡包吧。
作者:李霜氤,科普、科幻、影評創作者,上海大學計算機博士在讀。
鳴謝: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郭瑋宏 博士為本文提供科學指導。
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為上海科技館所有
信大家應該知道,電腦是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用到的一個設備產品,它可以方便我們工作或搜集資料。但是,電腦在使用久了以后,也是需要更換的。那么電腦硬盤存儲數據如何才能徹底銷毀呢?
一般電腦硬盤靠使用磁存儲技術記錄數據,徹底清除存儲記錄的數據的方法有:覆蓋,消磁和物理破壞。
覆蓋是指在把已有數據的儲存空間全部重寫,這個過程挺耗時間的,一般重復好幾次都不一定能保證數據完全不可恢復。具備高級數據恢復知識的黑客可能還是能找回一些數據(如果值得花那個力氣的話)。使用“覆蓋”方式清除過的硬盤以后還是可以使用的。
消磁是使用強大的磁場把本來用不同磁極記錄在硬盤上的0和1全部硬拉成同樣磁極,達到清除數據的效果。制造這種磁場的機器叫做消磁器。消磁器相當昂貴,而且它消除的不僅是數據,經過消磁處理的硬盤就不可以重新使用了。不過注意,消磁只對使用磁儲存的介質有效。
物理破壞就更容易理解了:把硬盤扔進金屬粉碎機壓成粉粉。有專業干這個的公司可以接手成批硬盤,確保運輸過程中的監管,甚至錄下銷毀過程。這樣的謹慎處理可是不為過。
硬盤屬于磁性存儲介質的一種,磁性存儲介質的銷毀成本和采購成本都比較昂貴,因此,物理銷毀成高,而覆蓋的方式不夠徹底。消磁成為中和二者的選擇,但是在不傷害硬盤存儲功能又可以通過消磁技術徹底銷毀原硬盤信息的難度較大。
深圳八方園通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是專業深圳銷毀公司,可提供深圳文件銷毀、硬盤銷毀、硬盤數據銷毀、文件檔案銷毀、銀行卡銷毀、過期食品銷毀、服裝銷毀、機密文件銷毀服務和方案。專業物流團隊向客戶提供上門回收服務,現場硬盤數據銷毀,絕不假手于人,免除泄露或捐毀客戶之機密資料的風險。有需要的朋友,可進入網站:http://www.m8is.com.cn/
話說:“病來如山倒,去病如抽絲”;手表也是,特別是?當手表受磁(或叫被磁化)了,那是件瞬間和輕易的事,可要想把磁場消除掉,是很麻煩的,沒有專業的設備不行,這也是個困擾許多人的事情。
機械手表一旦被磁化,肯定會影響走時精度,通常后果是造成走快,視其磁化程度和方位,所造成的誤差大小也不等,但一天下來幾分鐘的誤差總是要有的,嚴重的還會導致手表停走。關于磁場對手表的影響,我以前也寫過許多,這里就不再贅述。 現代生活中的電子產品隨處可見,比如隨身帶的手機、便攜電腦等,其中很多都帶有較強磁場,尤其防不勝防的是那些在盒子蓋、皮包上面的磁性扣,這東西最容易讓手表受磁。
磁場對手表的傷害主要集中在機械手表上,手表機心里的游絲和擒縱機構對磁場最為敏感,因為它們都是鋼質材料的,而且還左右著震蕩周期。 一旦手表突然走時誤差變大,而且還是固定和持續的,首先就要猜測是不是受磁了,大約有90%的可能性,經常有人找我訴說新買來的手表誤差很大,我想都不想上去先給做了個退磁,很多表都馬上就正常了。
看來,有必要自己也準備個手表退磁器,遇事不求人,“給人以魚,不如給人以之漁”;不一定非要專業的,根據消磁的原理,只要放置在一個交流衰減磁場中,就能夠退掉那個“招惹是非”的磁。
我琢磨了許多生活中的用品,只發現理發用的電推子最適合,因此,它不止是能推頭,也能用來“推磁”。它的內部構造里,有個帶“山”字鐵心的線圈,還有一組銜鐵,它們之間有兩個“氣隙”,交流磁場在“氣隙”處會產生強大的磁渦流,你可以找根細長鋼質的東西,接近“氣隙”位置去感覺,有特強的震動感。
這個結構和專業的手表退磁器是一樣的,只是電推子更強大,而且如果家里有的話,你還能給它開發新用途,一舉兩得,不亦樂乎。
需要先打開電推子上蓋,觀察和確認其鐵心“氣隙”的位置,然后在上蓋上做個“+”的標記(見照片),把要退磁的手表先套在電推子上,打開開關再馬上閉合,如此反復幾次。掉轉手表方位,最好是和上次呈90度夾角,再一次重復上述過程。 絕大多數手表機心的擺輪和擒縱機構位置,都是在表盤6點位或12點位上的,這個位置最好應貼進電推子的哪個“+”標記。除此之外,也可以嘗試,手握著手表,從不同方向掠過“+”標記,但也需要從3個軸向變化手表的手持位置。 現在國內賣的手表退磁器都不好使,做工比較山寨,只是價格便宜,用它要想完全徹底的把磁給退凈,也不太容易,我估計用電推子來退磁,特給力,效果應該不比它差。 另個附帶作用,是在維修石英手表時,可用它當作“測輪器”,當一只石英手表被放在“+”標記上時,會產生“飛輪”現象,秒針會飛快的旋轉(但也可能反轉),這是由于手表里的馬達轉子被外界強交流磁場作用的原因。這樣做是為了快速檢查石英手表的傳動齒輪之間的相互嚙合情況,有無卡齒或阻滯,這很類似于機械手表維修中的“跑弦”;如果有停頓或不暢現象,那么就可根據發生的周期和指針所在位置,來判斷故障可能的位置。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非進口專業的設備,估計不太可能達到最理想的手表退磁效果,這可以用只靈敏指南針來校驗,但我敢保證它(電推子)能方便解決,你現有的因受磁而造成手表走時誤差大的問題。
小提示:實際上大多數機械手表都或多或少帶點磁,只要還沒有明顯影響到走時精度就別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