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大眾的慣有認知中,高性能游戲本往往與輕薄便攜、持久續航不可兼得,但從目前來看,這種觀點可能要發生轉變了。今年,AMD對旗下的銳龍移動處理器和Radeon移動顯卡都做出了重大更新,新推出的銳龍6000系列處理器采用高能效的“Zen 3+”架構核心和業界領先的6nm制造工藝,在進一步提升性能的同時,致力于能效比的提升。而其移動顯卡更是推出了一個全新的產品線:Radeon RX 6000S系列,有RX 6800S、RX 6700S和RX6600S三款型號,其突出特點就是高能效比,TDP功耗低卻性能強。
當CPU和GPU高能效的特點被注入到新一代游戲本的身上,就可以讓這類游戲本能夠兼顧高性能、長續航以及輕薄便攜的優勢。作為AMD的長期合作伙伴,聯想也在第一時間推出了搭載AMD銳龍6000系列筆記本處理器、AMD Radeon RX 6000S系列筆記本GPU的產品,比如我們手中的聯想拯救者R9000X 2022輕薄電競本便是其中之一。那么它在性能、游戲、輕薄與續航等方面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產品參數
操作系統:Windows 11 Home(64位)
屏幕:16英寸屏幕(2560×1600、165Hz、100% sRGB)
處理器:AMD銳龍7 6800H(8核16線程,3.2GHz~4.7GHz)
顯卡:AMD Radeon RX 6600S(4GB GDDR6)
內存:16GB DDR5 4800雙通道
硬盤:512GB NVMe PCIe 4.0 SSD
尺寸:358mm×256mm×16.9mm(最薄處厚度)
重量:2.21kg(不含電源適配器)
參考價格:8299元(首發價)
在今年,隨著新一代AMD銳龍6000系列筆記本處理器和Radeon RX 6000S系列移動GPU的推出,AMD平臺游戲本不僅可以通過雙A組合的優勢得到出色的性能表現,而且還能夠支持獨特的AMD智能技術,并可以加入更高性能水準的其他硬件組件,使其成為毫無短板配置的“水桶機”。
以我們手上的這款拯救者R9000X 2022為例,它搭載了AMD銳龍7 6800H。該處理器采用Zen 3+架構、6nm制造工藝,8核16線程全大核設計,最大加速頻率可達4.7GHz,支持DDR5和LPDDR5內存,并內置12個CU單元、RDNA 2架構的AMD Radeon 680M顯卡。值得一提的是,AMD銳龍7 6800H處理器的默認TDP為45W,由于聯想的散熱優化(野獸模式),這臺機器的處理器最高功耗可以達到80W。也就是說拯救者R9000X 2022能夠很好地發揮出AMD銳龍7 6800H處理器的性能潛力,從而為整機帶來更出色的性能。
由于輕薄游戲本和輕薄高性能本、創作本在最近幾年發展迅速,AMD面向這一快速增長的市場,在今年的CES期間推出了全新的AMD Radeon RX 6000S系列移動GPU產品線,AMD表示其Radeon RX 6000S系列GPU旨在減少20%的設計厚度,進入20mm厚度以內的筆記本電腦尺寸,最終使得筆記本電腦的整體重量、外形尺寸尤其是厚度得到大幅降低。
在保證機身足夠輕薄之后,Radeon RX 6000S系列移動GPU還具備高性能。拯救者R9000X 2022配備了全新RDNA 2架構的Radeon RX 6000S 系列GPU,有Radeon RX 6800S和Radeon RX 6600S兩款配置。我們測試的這款R9000X 2022搭載的是Radeon RX 6600S,其擁有64個光柵單元、28個CU單元、1792個流處理器以及4GB GDDR6顯存,游戲頻率為1881MHz,Boost頻率為2034MHz,最大功耗為80W,專門為高性能輕薄游戲本設計。另外,Radeon RX 6600S GPU也支持光線追蹤、AMD FSR技術,能夠在游戲中得到更好的幀率、畫面表現,為玩家帶來“絲滑”游戲體驗。同時,拯救者R9000X 2022支持獨顯直連,能在需要的時候更好地發揮Radeon RX 6600S GPU的性能。
聯想拯救者R9000X 2022配備16GB雙通道內存,而且規格升級為DDR5 4800。從AIDA64軟件的測試來看,內存的讀取和寫入速度保持在50000MB/s以上,延遲為91.8ns。
硬盤方面,我們測試的這臺機器選用了512GB NVMe PCIe 4.0 SSD,從CrystalDiskMark測試成績來看,它的順序讀寫表現頗為出色——其順序讀取速度高達6853.27MB/s,順序寫入性能也達到了4853.88MB/s。這也就意味著不管是拷貝游戲文件還是大容量數據,這臺機器都能滿足用戶對拷貝速度的要求。
除了CPU、GPU采用最新的AMD銳龍7 6800H處理器、AMD Radeon RX 6000S系列顯卡之外,R9000X 2022的16英寸屏幕通過AMD FreeSync Premium認證,支持2560×1600分辨率、165Hz刷新率以及100% sRGB,符合時下高性能游戲本的要求。
聯想拯救者R9000X 2022的屏幕經過了AMD FreeSync Premium認證,我們用Datacolor Spyder5 Pro測得其sRGB色域覆蓋面積為98%,說明其色彩表現出色,還原度高。
不僅如此,拯救者R9000X 2022還擁有高標準的內存、SSD、散熱結構等,使玩家能夠從它的身上明確體驗到更輕薄的游戲利器——即集高性能、高續航、出色穩定性于一身的產品。另外,通過特有的AMD Smart智能技術,拯救者R9000X 2022也將支持SmartShift Max、SAM顯存智取等技術,從而讓整機性能充分發揮。
那么搭載AMD銳龍7 6800H+AMD Radeon RX 6600S 雙A組合的聯想拯救者R9000X 2022在實際測試中的性能表現到底如何?它和同水平的“Intel+NVIDIA”平臺游戲本,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為了探索以上問題的答案,我們特意選擇了一款搭載英特爾酷睿i7-12700H處理器以及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 GPU的同水平游戲筆記本進行對比測試,該機器除了GPU、CPU的關鍵配置之外,其余的存儲、內存、整機功耗、尺寸等其他硬件規格均一致,有很高的可參照性。
測試平臺選用的英特爾酷睿i7-12700H也是AMD銳龍7 6800H的“老對手”了。它采用Intel 7生產工藝和混合設計架構,配備6個性能核心、8個能效核心,組成14核心20線程。同時,其性能核心基礎頻率為2.3GHz,最高頻率和AMD銳龍7 6800H一樣能夠達到4.7GHz。英特爾酷睿i7-12700H的基礎功耗為45W,官標最大功耗為115W,并且支持DDR5/LPDDR5和DDR4/LPDDR4x內存,內置96 EU單元的英特爾銳炬Xe核顯。相較于AMD銳龍7 6800H,我們不難發現,憑借P核加E核的大小核設計,英特爾酷睿i7-12700H在線程數上取得了領先。但是就和我們之前文章中提到的一樣,“酷睿i7-12700H的高性能嚴重依賴于更高的功耗”,而我們對比的兩款游戲本的電源額定功耗均為170W。也就是說,這樣的功耗是否能滿足功耗需求高的酷睿i7-12700H的需求,其真實性能是否會打折扣?需要我們在實際測試中對兩款產品的CPU進行相對全面的對比。
從CPU-Z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拯救者R9000X 2022搭載的AMD銳龍7 6800H處理器基于6nm工藝制成,其TDP為45W,擁有8核心16線程,全大核設計。而對比平臺搭載的英特爾酷睿i7-12700H采用Intel 7生產工藝和混合設計架構,配備6個性能核心、8個能效核心,組成14核心20線程,基礎功耗為45W。
在GPU方面,對比測試平臺選用了基于安培架構打造的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其功耗達到了95W,是名副其實的“滿血版”GPU。而它的CUDA核心數為2560個,包含20個第二代光追核心和80個第三代Tensor Core張量核心,顯存配置為4GB GDDR6,顯存位寬則縮減為128bit,核心頻率為1035MHz~1695MHz。與AMD Radeon RX 6600S GPU對照之后,我們可以看到,滿血版的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需要更高的功耗,但其核心頻率差距卻與前者的游戲頻率較大。而且AMD銳龍7 6800H+AMD Radeon RX 6600S GPU的最大功耗要求為160W,而英特爾酷睿i7-12700H+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的組合,對最大功耗的要求則達到了210W。如果在不考慮其他硬件的情況下,想要在理論上完全發揮出CPU+GPU的實力,英特爾平臺的游戲本需要在不同的應用偏好上更好地調整功耗的分配情況,不然很難發揮出應有的實力。那么事實真是如此嗎?
從GPU-Z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拯救者R9000X 2022搭載的AMD Radeon RX 6600S GPU基于RDNA 2架構、7nm工藝制程,具備4GB GDDR6顯存,擁有1792個流處理器。而對比平臺搭載的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 GPU基于安培架構、8nm工藝制程,具備4GB GDDR6顯存,CUDA核心數為2560個。
測試條件說明
為了全面探究二者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我們將從穩定性測試、理論性能測試、實際游戲測試、續航測試這四個方面分別進行驗證。所有測試開始之前,我們將兩款游戲本BIOS、顯卡驅動均更新到了最新版本,并在穩定性測試、理論性能測試、實際游戲測試開啟獨顯輸出以及游戲本內置的高性能模式(拯救者R9000X 2022為野獸模式),希望盡可能地還原日常使用中二者的性能表現。
在性能測試前,我們將通過測試游戲本的自帶軟件,開啟獨顯輸出以及對應的高性能模式(拯救者R9000X 2022為野獸模式)。
在穩定性測試中,我們通過Furmark以及AIDA64兩款測試軟件對兩款游戲本進行嚴苛的雙烤測試,希望能夠在長時間、高負載之后,觀察到內部元件工作環境和性能表現情況。而在隨后的基準測試中,我們主要通過7-ZIP基準測試、PCMark10,來驗證處理器在理論與實際應用中的性能表現。再通過3DMark探察AMD Radeon RX 6600S與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在游戲性能上的表現。
在實際游戲測試項目中,我們則選擇了《騎馬與砍殺2:領主》《幽靈線:東京》《古墓麗影:暗影》《德軍總部:新血脈》《塵埃5》《全面戰爭:三國》《絕地求生:大逃殺》以及《艾爾登法環》這八款游戲。一方面,它們對CPU、GPU的性能要求各有差異;另一方面這次測試的游戲,除《幽靈線:東京》《絕地求生:大逃殺》《艾爾登法環》之外,多數游戲都內置了Benchmark,能夠更好地測試出兩臺游戲本的實際游戲性能。同時,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均關閉垂直同步、關閉光線追蹤、關閉NVIDIA DLSS、取消幀率鎖定。需要說明的是,為了在《幽靈線:東京》《絕地求生:大逃殺》《艾爾登法環》三款游戲中減少變量,我們主要通過路徑測試來獲取幀率,它們的測試場景分別是“涉谷路口至醫院路段”“沙漠訓練場公路段”“侯王禮拜堂”,并且由于《艾爾登法環》存在60fps幀率鎖定,所以我們通過MOD來解鎖其上限,以求得更準確的幀率數值。考慮到兩款GPU的顯存容量均為4GB,部分測試游戲的最高畫質對這部分的容量需求過高,測試可能會彈窗提示顯存不足。因此,以上測試游戲我們稍微調低了一下畫質,采用高畫質進行1440p、1080p分辨率下的實際性能測試。按照我們的游戲經驗判斷標準,30fps為基本流暢游戲的入門線,45fps為流暢游戲的標準線,高于60fps則為絕對流暢的標準線。
輕薄游戲本的續航是其一大痛點之一,特別是對于有差旅需要的用戶而言,它尤為關鍵,因此我們在測試環節還加入了二者的續航對比,并且將兩款游戲本均調整到混合輸出以及“安靜”散熱模式,屏幕亮度設置為50%,并啟動飛行模式,以求得二者在差旅時的實際續航能力。籌劃完畢這一切之后,兩款游戲本的測試陸續開始了。
左側為拯救者R9000X 2022熱成像溫度圖,右側為酷睿本熱成像溫度圖。
首先來看散熱。出色的穩定性能夠確保游戲本的性能得到充分發揮,那么能效更優異的GPU、CPU能夠幫助拯救者R9000X 2022達到怎樣的水準呢?事實上,拯救者R9000X 2022采用了霜刃Pro散熱系統4.0——其機身內部采用強大的3D Mesh熱管導熱技術,風扇的風量更大,內部的總散熱面積也更大。
拆開機器后蓋可以看到,這臺機器采用雙風扇、5根散熱銅管設計。同時,為了保證散熱效率,拯救者R9000X 2022的兩側、背后以及底部設計了合理且空間足夠的四出風口,再搭配內部用料扎實的散熱部件、進風量更強的風扇,足以壓制其內部“火氣”,帶來更清涼的游戲體驗。在室溫25℃左右的情況下,通過Furmark以及AIDA64兩款測試軟件進行雙烤30分鐘之后,我們用FLIR熱成像儀測得其正面最高溫度在45.4℃左右,集中在B面與C面的夾角處,鍵盤的WASD區域和觸控板區域維持在40℃以下。也就是說,在長時間游戲下,它也不會為玩家操作帶來影響。而作為對比的酷睿游戲本表現就顯得差一些了,其正面最高溫度在52.4℃左右,主鍵區的溫度也是略高一些,足以見得拯救者R9000X 2022在散熱方面的優秀,以及AMD銳龍7 6800H處理器和Radeon RX 6600S GPU的高能效特性。
上面一張圖為聯想拯救者R9000X 2022雙烤成績,下面則是酷睿游戲本雙烤成績,從AIDA64軟件中,我們可以發現酷睿游戲本在測試過程中觸發過熱警告,而聯想拯救者R9000X 2022并沒有。
另外,我們在雙烤過程中,還通過HWiNFO軟件記錄了傳感器的詳細信息——AMD Radeon RX 6600S的TGP最大功耗為80.008W,平均功耗為64.897W,最大GPU頻率為1904MHz,平均GPU頻率為1601.7MHz;AMD銳龍7 6800H的核心功耗最大為83.64W,平均功耗為46.487W。而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的GPU功耗為101.984W,平均功耗為80.282W,最大GPU頻率為1920MHz,平均GPU頻率為1267MHz;英特爾酷睿i7-12700H的IA核心功耗最大為109.616W,平均功耗為25.492W。這里我們可以發現,拯救者R9000X 2022的CPU+GPU平均功耗比酷睿游戲本多出近6W,而且GPU平均功耗和頻率差異非常大,因此我們可以確定170W的電源額定功耗確實不能很好地將對比測試的酷睿本性能給挖掘出來。相反,對能耗要求更低的拯救者R9000X 2022在游戲表現上會有更出色的發揮。
在雙烤測試完成之后,我們先靜置了兩款游戲本,待它們冷卻完畢之后,開啟理論性能測試。在這個環節,我們先對兩款游戲本的CPU進行了綜合性實用測試。Zen 3+以及6nm工藝無疑讓AMD銳龍7 6800H的能效比得到了充分地發揮,因此在7-ZIP的基準測試以及PCMark10的現代辦公中,二者成績相當接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具體到解壓、辦公場景的任務中時,二者帶來的實際體驗十分接近。
以上成績左側為搭載AMD銳龍7 6800H的拯救者R9000X 2022,右側為搭載酷睿i7-12700H的酷睿游戲本。
在GPU的理論性能測試環節,從3DMark的測試成績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拯救者R9000X 2022在所有測試項目的分數上,無論是綜合成績、還是GPU成績均有非常明顯領先——在用于DirectX 12基準測試的Time Spy中,AMD Radeon RX 6600S的分數為7824;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的分數為5977,落后幅度高達23.6%。
在用于DirectX 11基準測試的Fire Strike中,AMD Radeon RX 6600S的分數為22475,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的分數為14660,RX 6600S的領先幅度提升到高達34.7%。
此外,我們也分別進行了對顯卡性能要求更為嚴苛的Time Spy Extreme和Fire Strike UItra測試,最后AMD Radeon RX 6600S的分數分別為3469和4466,而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的分數分別為2740和3432,還是全面落后于RX 6600S。在這一環節,功耗更低、表現也更優異的AMD Radeon RX 6600S無疑贏得了完全的勝利。
以上成績左側為搭載AMD Radeon RX 6600S的拯救者R9000X 2022,右側為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的酷睿游戲本。
前面Radeon RX6600S出色的3DMark測試成績在實際游戲測試中也同樣得到了體現。毫無疑問,拯救者R9000X 2022在這個環節全面勝出,并且遠超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的酷睿游戲本,部分游戲的超越幅度甚至達到了30%以上。除了顯存容量之外,其性能甚至可以在某些項目上與NVIDIA GeForce RTX 3060 Laptop“掰掰手腕”。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上八款測試游戲中,拯救者R9000X 2022均能以遠高于60fps的絕對流暢標準線進行游戲,玩家可以體驗到無比順暢的實際體驗。同時在配合擁有165Hz高刷新率的屏幕之后,在對性能要求沒那么高的《德軍總部:新血脈》《騎馬與砍殺2:領主》《絕地求生:大逃殺》中,玩家還能得到“絲滑”的視覺享受。
另外,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關注到,AMD SmartShift Max一直在幫助拯救者R9000X 2022更好地應對不同應用的需要,通過機器學習算法自動提升性能。
AMD SmartShift Max在部分測試項目中的性能提升偏向性非常明顯,此時總功率輸出偏向獨顯23%。該“黑科技”可以幫助游戲本更好地應對不同應用的需要,讓CPU和GPU的功耗分配更合理。
除此之外,我們測試《幽靈線:東京》中還特別支持AMD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技術(FidelityFX超級分辨率銳化技術,簡稱FSR)。它可以降低實際畫面的渲染分辨率來提高游戲幀率,從而讓玩家在實際操作體驗時更為流暢。我們在高畫質下,通過拯救者R9000X 2022分別開啟FSR性能、平衡、質量、極高畫質進行實際測試。從結果來看,FSR確實能夠對幀率提升起到非常顯著的作用。特別是在1440p下,原本拯救者R9000X 2022只能達到45fps這個流暢游戲的標準線,但在FSR的幫助下,它在FSR極高畫質下便能在沒有出現較大畫面損失的情況下,達到遠超60fps的水準,讓玩家得以暢快游戲。
以上成績左側為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的酷睿游戲本,右側為搭載AMD Radeon RX 6600S的拯救者R9000X 2022。
由于AMD Radeon RX 6600S以及AMD銳龍7 6800H具備高性能、低功耗的特點,再加上99.99Wh大電池的支持,我們認為拯救者R9000X 2022在續航測試方面應該具備亮眼的表現,從測試結果來看也確實如此。在測試前,我們將在兩款游戲本調整至“安靜”散熱模式以及混合輸出的狀態下,并將屏幕亮度設置為50%,啟動飛行模式,然后通過PCMark10的“現代辦公”場景來測試它的電池續航時間。最終,拯救者R9000X 2022續航時長10小時11分,而對比測試的酷睿游戲本(99.99Wh)僅7小時20分鐘,再次證明了自11代起,靠高功耗拼性能的酷睿系列處理器在電池續航能力上的拉跨,其能效水平已經遠遠落后AMD銳龍處理器。由此可見,采用高能效的雙A組合的拯救者R9000X 2022,用來辦公的表現也非常值得肯定。更何況它還支持PD快充功能,說它通用性非常好也不為過。
在整體設計上,聯想拯救者R9000X 2022在外觀設計方面依然延續了前代產品的風格,做出了一些小優化,讓產品看上去更顯纖薄。材質方面,它的A面與D面選用了金屬,并且經過了5次CNC雕琢、3次陽極氧化,因此能夠帶來不錯的觀感,令其更符合游戲利器的身份。同時,該游戲本重量和尺寸得到了很好地控制,2.2kg的重量讓它更容易被裝包攜帶,最薄處16.9mm讓其堪比輕薄本。
出色的顯示屏是目前游戲玩家的一大需求之一,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的產品在近年來得到了熱捧,而拯救者R9000X 2022采用一塊16英寸的IPS屏幕,屏幕分辨率為2560×1600,支持165Hz高刷新率、500nits亮度、100% sRGB高色域,能夠帶來細膩、飽滿、清晰的顯示效果,能夠滿足玩家對于游戲、娛樂、辦公等不同場景的應用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聯想拯救者R9000X 2022的屏占比達到了93.3%,比上代產品更高,因此也能夠帶來更沉浸的視覺體驗。同時,B面上方的高清攝像頭也能幫助有需要的用戶更好地與他人視頻交流。
將視野移至C面,我們可以發現拯救者R9000X 2022依然選用拯救者原感鍵盤,其具備豐富的背光效果,能夠進一步提升產品顏值。同時,該按鍵擁有1.3mm鍵程以及適中的回彈力度,即使是在長時間地敲擊使用之后,手指也不會輕易感到不適,再搭配全鍵無沖功能,讓其能夠滿足大多數游戲操作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這臺機器的鍵盤還采用了下沉式的大尺寸方向鍵,并保留了右側的數字小鍵盤,讓玩家在輸入數據時更方便。
豐富的接口配置足以確保游戲本的實用性,拯救者R9000X 2022在機身左右兩側以及背部集成了豐富的接口——它的機身左側配備了兩個USB-C接口,它們支持視頻輸出和135W便攜快充且支持100W PD快充。對于時常差旅、外出的用戶來說,可以減少攜帶原裝的電源適配器負擔。需要注意的是,為了讓整機更顯纖薄,這一次拯救者R9000X 2022取消了RJ-45千兆網線接口。另外,這臺機器還在后背處配備兩個USB-A 3.2 Gen1接口,方便玩家在接入鼠標、鍵盤時更好地進行走線。而SD卡讀卡器、HDMI 2.1接口、3.5mm音頻等常用接口,它也是一應俱全,因而能嵌入到更多的場景中使用。
從以上的測試結果來看,采用AMD銳龍7 6800H處理器+AMD Radeon RX 6600S GPU雙A組合的聯想拯救者R9000X 2022可謂是“贏麻了”。原本大家會選擇“Intel+NVIDIA”游戲本的最大原因便是酷睿i7-12700H在核心數量和線程上面的優勢,希望能將這一優勢輻射到實際應用、游戲場景中。但是,對功耗需要頗高的它,在總功耗受限的輕薄游戲本中表現不盡人意。在CPU理論性能和實際應用測試中,酷睿i7-12700H與銳龍7 6800H相差不大,大概在同一水平上。
而得到滿血版加持的NVIDIA GeForce RTX 3050 Ti Laptop也沒能在理論性能和游戲實際測試中帶來亮眼的表現。反觀聯想拯救者R9000X 2022,無論是在理論性能測試、實際游戲測試、穩定性測試以及續航測試上,通過AMD銳龍7 6800H處理器以及AMD Radeon RX 6600S GPU的加持,都得到了全面地性能提升——游戲幀率表現優秀,散熱能力更強,續航也足夠持久,能夠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需要。不僅如此,在其他配置幾乎相同的情況下,搭載AMD銳龍7 6800H處理器以及AMD Radeon RX 6600S GPU的游戲本在售價方面甚至還有不小的優勢,要比英特爾平臺便宜幾百元。對于預算有限的群體來說,選擇聯想拯救者R9000X 2022輕薄游戲本,準不會錯。
熟悉聯想拯救者系列游戲本的童鞋一定知道,拯救者的產品線是有兩大分支,一個是 Y 系列,代表英特爾陣營,另一個便是 R 系列,代表 AMD 陣營,但他們此前的顯卡配置,無一例外都是 NVIDIA 家的。
但到了今天時代變了,AMD 移動端顯卡產品已然在筆記本市場上鋪開了,諸如 RX 6850M、RX 6800M、RX 6700M、RX 6600M,均成為了各大中高端游戲本的顯卡解決方案。
本文給大家帶來的AMD超威卓越平臺聯想拯救者 R9000K,就是 AMD 銳龍 7 6800H + AMD Radeon RX 6700M的超旗艦機型,售價高達 14999 元。在它之上還有一個 RX 6850M 的顯卡升級版本,性能更強,同時內存和硬盤容量翻倍,定價16999 元。
從下面的配置清單也可以看出,拯救者 R9000K 的配置是比較扎實,除了處理器和顯卡之外,屏幕與鍵盤部分也很有亮點,在本文的測評中,我都會一一展示。
「型號」:聯想拯救者 R9000K ARHA7
「處理器」:AMD 銳龍 7 6800H(8 核心 / 16 線程,3.2 / 4.7GHz)
「顯卡」:AMD Radeon RX 6700M(135W / 10GB GDDR6 / 獨顯直連)
「屏幕」:16 吋 / 2560×1600 / 165Hz 刷新率 / 500nits / △E<2 / Display HDR 400 / 3ms / DC 調光 / 10bit 色深 / 萊茵 TüV 認證
「內存」:16GB 雙通道 DDR5 4800MHz
「硬盤」:512GB M.2 PCIe 4.0 NVMe 固態硬盤(預留 M.2 PCIe 4.0 端口)
「散熱」:霜刃 Ultra 散熱系統 4.0 / VC 真空腔均熱板 / 四出風口 / 0.15mm 超薄 LCP 風扇葉片
「鍵盤」:全尺寸原感 RGB 背光鍵盤 / WASD 256 級壓感 / 1.5mm 鍵程 / AG 玻璃觸控板
「揚聲器」:Harman 超線性立體聲揚聲器 / Nahimic 音效
「安全」:指紋識別 / Tobii 人眼識別
「網卡」:AMD RZ616 Wi-Fi 6E 160MHz (2×2)
「I/O 端口」:1 × USB-C(40Gbps)、2 × USB-C(10Gbps)、1× USB-C(5Gbps)、2 × USB-A(5Gbps)、HDMI 2.1、2.5Gbps RJ45、3.5mm 二合一音頻接口、電源接口、攝像頭電控開關
「電池 / 適配器」:99.9Whr / 300W(20V/15A)
「三圍 / 重量」:358.1mm (長) ×263.5mm (寬) × 19.4mm(厚) / 2.53kg
「售價」:14999 元
第二章節,我們重點關注下 AMD 銳龍 7 6800H + RX 6700M 組合,能夠帶來怎樣的性能釋放?如無特殊說明,本文測試環境默認為 24-26°C 的密閉空間,BIOS 版本為 K9CN34WW,操作系統版本為 Win11(21H2)、AMD Radeon 驅動版本為 1021.40031.0,開啟野獸模式和顯卡直連。
? CPU 理論性能:AMD 銳龍 7 6800H 移動處理器
聯想拯救者 R9000K 所搭載的 AMD 銳龍 7 6800H 移動處理器,就基于「6nm 制程工藝」和「Zen 3 + 架構」,擁有 8 核心 16 線程,基礎頻率 3.2GHz,最大加速頻率 4.7GHz,16MB 三級緩存,TDP 為 45W。同時新一代處理器「原生適配 Windows 11」,兼容和運行都相當可靠。此外還將核芯顯卡從 Vega 系列升級到了 RDNA 2 架構,提升顯著。
在「CPU 理論性能測試」中,CPU-Z 單核性能得分 606.1 分,多核性能 6139.7 分。CINEBENCH R15 測試中,CPU 單核性能為 246cb,多核性能為 2309cb;CINEBENCH R20 測試中,CPU 單核性能為 593pts,多核性能為 5522pts;CINEBENCH R23 測試中,單核性能得分 1510pts,多核性能得分 14037pts,整體性能逼近甚至略好于上一代的銳龍 9 5900HX。
從 AMD 銳龍 7 6800H 的「CINEBENCH R15 連續測試結果」可以看到 R9000K 釋放了 1990-2043cb 的性能區間,R9000K 的衰減率方面在 2.59%,這個性能釋放的穩定性表現要明顯好于友商,這也是 AMD 的優勢所在。
我也借助了一些專業軟件來測試 AMD 銳龍 7 6800H 移動處理器,數據匯總如下所示,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對比自家筆記本的數據:
「3DMark-CPU Profile」:單線程 900 分,最大線程 7202 分
「GeekBench 5」:單核性能 1519 分,多核性能 9559 分
「Corona 1.3 Benchmark」:渲染測試耗時 1 分 40 秒
「FritzChess Benchmark」:相對性能倍數 72.27,每秒千步 34690
「wPrime Benchmark」:32M(單核性能)耗時 8.427 秒,1024M(多核性能)耗時 252.464 秒
「Super PI」:32M(單核性能)耗時 11 分 18.550 秒
「7 Zip 性能測試」:壓縮評分 67.904 GIPS,解壓縮評分 102.548 GIPS,總體評分 85.226 GIPS
? 整體性能:PCMark 10 Extended
整體性能方面,拯救者 R9000K 在「PCMark10 EXTENDED」的基準測試場景中,總體得分 9622 分,基本功能得分 10293 分,生產力得分 9314 分,數位內容創作得分 11312 分,游戲得分 21367 分,表現還行。
? 辦公生產力表現
AMD 銳龍 7 6800H 的生產力表現想必還是有很多童鞋比較關心,通過 Procyon 的辦公室生產力分數測試了 R9000K 在 Office 2021 四件套里面的表現,可以看到 Word 得分 6555 分,Excel 得分 5688 分,PowerPoint 得分 6014 分,因為目前屬于新增測試,現在還沒有過往分數,未來會給大家進行對比。
? 續航表現
R9000K 在 PCMark 10 的現代辦公場景極限測試(最低亮度 / 飛行模式 / PCM10BatteryLife 電源模式 / 最佳能效模式 / 集顯模式)的 8 小時 24 分左右,這個數據表現算是很出色了。一方面是得益于 AMD 銳龍處理器的能耗比,另一方面也是受益于 99.9Whr 的大電池容量。
? GPU 理論性能測試:
在顯卡方面,聯想拯救者 R9000K 選用了「AMD Radeon RX 6700M」,屬于目前 AMD 移動端顯卡的次頂級規格了,RX 6700M 基于 7nm 制程工藝和 Navi 22 GPU 核心,擁有 2304 個流處理器。主頻為 2300MHz,搭配的是 160 bit +10 GB GDDR6 顯存+ 80 MB Infinity Cache,TGP 功耗為 135W,支持獨立顯卡直連功能。
通過 3DMark 測試可以看到 RX 6700M 在 Time Spy Extreme(DX12) 測試總分 4932 分,其中顯卡得分 4923 分;在Fire Strike Ultra (DX11) 測試總分 6876 分,其中顯卡得分 6876 分;Port Royal(光追)測試總分 4806 分。
我把 RX 6700M 的數據拿來對比了最近測試的過的 RTX 3070 Ti、RTX 3070、RTX 3060、RX 6800M、RX 6800S 機型,可以看到 RX 6700M 的 DX11 性能介于 RX 6800M 和 RTX 3070 Ti 之間,DX12 和光追性能稍弱于 RTX 3070 Ti。可能是得益于 AMD 的后續優化,RX 6700M 的 FireStrike 得分甚至好于初期測試的 RX 6800M 了。
? 烤機表現:單烤 FPU / 單烤 GPU / 雙烤
烤機表現方面,首先進行「AIDA64 單烤 FPU」30 分鐘后,CPU 主頻穩定在 4.159GHz,封裝功耗在 97.03W,溫度在 88℃。在外殼溫度方面,C 面最高溫度為 42℃,位于轉軸出風口處,D 面最高溫度為 47.2℃,位于底部散熱進風口處。
「CPU 主頻」:主頻 4.159GHz
「CPU 功耗 / 發熱」:封裝功耗 97.03W / 溫度 88℃
「C 面 / D 面最高溫度」:42℃ / 47.2℃
然后「單烤 FurMark」30 分鐘,GPU 的核心頻率 2131.7MHz 左右,功耗在 135W 左右波動,圖形處理器的溫度穩定在 69.4℃。在外殼溫度方面,C 面最高溫度為 45.2℃,D 面最高溫度為 48℃,整體溫度只比單烤 FPU 高一點點。
「GPU 主頻」:主頻 2131.7MHz
「GPU 功耗 / 發熱」:功耗 134.793W / 溫度 69.4℃
「C 面 / D 面最高溫度」:45.2℃ / 48℃
最后在 30 分鐘的「AIDA64 FPU + FurMark 雙烤測試」,可以看到 CPU 封裝功耗為 71.413W,主頻為 4.015GHz,溫度為 95.4℃。而 GPU 的溫度為 69.3℃,頻率為 1780.3MHz,功耗為 99.194W。此時 CPU + GPU 的總功耗為 170.337W 左右。在外殼溫度方面,C 面最高溫度為 52.6℃,D 面最高溫度為 49.4℃,要比單烤 GPU 還高一點點。
「CPU 主頻」:主頻 4.015GHz
「CPU 功耗/發熱」:核心功耗 71.413W,溫度 95.4℃
「GPU 主頻」:主頻 1780.3MHz
「GPU 功耗 / 發熱」:功耗 99.194W / 溫度 69.3℃
「CPU + GPU功耗」:170.337W
「C 面 / D 面最高溫度」:52.6℃ / 49.4℃
總體來說,拯救者 R9000K 的烤機測試還是發揮穩定,而且噪音控制出色,在野獸模式下雙烤噪音不過 53.9dB(A),如果將風扇拉滿,峰值噪音也不過 59.9dB(A)。這在游戲本里面算是珍獸級別的了。而且你要考慮到 R9000K 還是銳龍 7 6800H + RX 6700M 的次頂級硬件方案,散熱壓力可見一斑。
? FSR 2
在去年 6 月份的時候,AMD 發布了「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超級分辨率銳化技術)」,也就是 AMD FSR 1,旨在解決游戲分辨率與性能的平衡。按照官方的說法:
FSR 1采用了空間圖像放大算法,而 FSR 2 則是運用時間算法來重建精細的幾何紋理細節,通過逆時針和渲染管道內的深度,動態和色彩信息實現畫面的縮放輸出并進行抗鋸齒在幀數于畫質之間自動調節,并且進一步提高支持游戲的幀速率,效率更高畫質更好。
說人話就是,FSR 2 的畫面更加精細,但性能同樣出色,目前已經支持了 45 款游戲,如首發的《死亡循環》,還有《戰神 4》、《模擬農場 2022》和《孤島驚魂 6》等。
從我實際的感受出發,FSR 1 性能是有了,但畫面還是略顯模糊。而 FSR 2 在保持同樣性能的基礎上,極大地改善了畫面質量。通過下圖中同時支持 FSR 1 和 FSR 2 兩種技術的《模擬農場》,可以看出畫面對比差異明顯。
在《戰神 4》中,你同樣能夠打開 FSR 2 來降低畫面渲染壓力,FSR 1 的選項就被替代了。FSR 2 能夠以較小的畫面損失換來較大的性能提升。
可以看到開啟 FSR 2 后,2560×1600 分辨率 + 超高畫質的幀率從 48fps 提升到了 68fps,直接從基本流暢升級到了非常流暢了,而畫面的損失就是物體邊緣的細節略顯模糊,足見 FSR 2 在畫面改善上的提升確實顯著。
? 游戲表現
我也順帶了測試了一些熱門的 3A 大作,重點是那些支持 FSR 功能的,我分別測試了 1920×1200 和 2560×1600 兩種分辨率下的性能表現。
《荒野大鏢客 2(Red Dead Redemption 2)》在 1.31 版本更新之后,也是支持到了 AMD FSR 2,在 1600p 分辨率下最高畫質可以達到 62fps,開啟 AMD FSR 2 后,能夠達到 76fps。
《賽博朋克 2077(Cyberpunk 2077)》 在 1600p 分辨率是比較吃力的,所以我們來看 1200p 分辨率,超級畫質下幀率為 69.4fps,超級光追畫質下為 19.25fps, 開啟 FSR 后幀率回歸 70.19fps。
《孤島驚魂 6(FarCry 6)》作為年初上市的 3A 大作自然支持 FSR,1600p + 最高畫質擁有 75fps 的幀率,開啟 DXR 反光 + DXR 陰影后降至 62fps,開啟 FSR 則提升到了 70fps。
《地平線 5(Forza Horizon)》最進也加入了 FSR 的陣營,這款游戲的畫面質感是真的非常出色,RX 6700M 的1600p 極端畫質下幀率為 77fps,開啟 FSR 后到了 98fps。
《幽靈線:東京(Ghostwire:Tokyo)》這款游戲,1600p + 最高畫質有 63fps,光追降至 22fps,卡成幻燈片,但 FSR 直接性能翻 3 倍達到 73fps,戰斗時也有 66-68fps。
RX 6700M 在《神隕(Godfall)》的表現也不錯,1600p 分辨率 + 史詩畫質下幀率為 71fps,開啟光追特效后幀率下降至 56fps,但 FSR 直接讓幀率翻倍有余達到了 123fps。
作為塔防游戲的《裂縫破壞者(The Riftbreaker)》同樣支持 FSR,1600p + 最高畫質的幀率為 152fps,加上光追的幀率腰斬到 73fps,但開了 FSR 后,幀率飆到 185fps。
《生化危機:村莊(Resident Evil Village)》算是支持 FSR 的 3A 大作之一了,1600p + 最大值的幀率為 194fps,光追特效開了之后,畫面改觀明顯,幀率為 85fps,FSR 小幅拉到 105fps。
最后一款游戲,《地平線:零之曙光(Horizon Zero Dawn)》在 1600p 分辨率 + 終極質量下幀率為 81fps,通過 FSR 提升到了 121fps,接近 50% 的性能改善。
總體來說,AMD Radeon RX 6700M 的游戲性能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特別是眾多支持 AMD FSR 的 3A 大作,即使遇到實時光線追蹤嚴重降低幀率的情況,也可以得到較大幅度的改善。
從上面的數據圖可以看出,《賽博朋克 2077》,開啟 FSR 后暴漲 493.25%,簡直就離譜,當然《幽靈線:東京》、《裂縫破壞者》、《神隕》的數據也很不錯。總體來說,1600p 分辨率下的 FSR 提升要高于 1200p,畢竟分辨率壓力更大一些。
? 視頻圖片編輯
最后,我相信還有不少用戶會拿拯救者 R9000K 來處理一些圖片視頻,畢竟這塊頂級屏幕確實非常適合內容創作者。我在 Adobe Lightroom 和 Adobe Photoshop 中均看到了支持 RX 6700M 實現圖像處理的加速。通過 「Procyon 的照片編輯基準測試」,可以看到 R9000K 在圖像修飾分數拿到了 6564 分,批處理分數 6390 分,總分 6476 分。
在 Adobe Premiere Pro 的項目設置里也可以開啟 GPU 加速(OpenCL),同樣借助「Procyon 的視頻編輯場景測試」,視頻編輯導出分數達到了 4948 分。
最后,我們來聊聊聯想拯救者 R9000K 的外觀設計是如何撐起它的定價的?從外觀上來看,R900K 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它的「RGB 炫彩燈效」了。
從 A 面的 Logo 燈,到 C 面的單鍵 RGB 鍵盤,再到中框的腰線燈帶和散熱器出風口處,都擁有了極其炫酷的燈效。雖然之前也有接觸過高端游戲本選用這種方案,但不論是在燈效的亮度還是動畫流暢性方面,R9000K 都無出其右。
其次,拯救者 R9000K 的外觀設計還體現在它的做工方面,「三面合金材質」輔以細膩的金屬噴砂工藝,觸摸質感相當出色,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機體的散熱效率。
R9000K 的「屏幕部分」采用了極窄邊框設計,3-4mm 的邊框內嵌入了一個 1080P 攝像頭。以至于 16 吋的 R9000K 基本和別家的 15.6 吋筆記本體型相當甚至更小一些。這就是高屏占比帶來的兩個優勢:沉浸感強 + 機體控制出色。
16 吋的面板來自京東方(BOE),具體型號為 NE160QDM-NY1,分辨率 2560×1600,也就是 16:10 的黃金比例。其他參數方面,刷新率 165Hz + 亮度 500nits + 10 bit 色深,在護眼能力方面,支持 DC 調光和硬件級低藍光萊茵 TüV 認證。
通過愛色麗 i1 Display Pro Plus 搭配 DisplayCAL 3 校色之后檢測后,這塊屏幕覆蓋了 96.0% sRGB 色域。屏幕峰值亮度 569.9nit。伽馬曲線為 2.2 光度,白點為 6481K,同時對比度達到了 1380.8:1,色準表現方面,平均 △E=0.09,最大 △E 差值為 0.43,面板數據非常出色。
接下來我們看看 C 面,R9000K 的側框 CNC 精雕,一體性的觀感和觸感極高,邊緣部分還加入了高光倒角設計,如此頂規的加工,也就 MacBook 一類的高端輕薄本才會考慮,游戲不上實屬罕見。
在鍵盤方面,R9000K 搭載了「全尺寸原感 RGB 背光鍵盤」,1.5mm 鍵程按壓還算舒適,數字導航鍵也進行了下移,以保留全尺寸的鍵帽。
同時這款筆記本還在 WASD 四個鍵位上加入了 256 級壓感以及可更換的「白色陶瓷鍵帽」設計,適合動手能力強的小伙伴自行更換。
「觸控板」方面,因為導航鍵的下移,所以位置也自然靠左,表面材質為 AG 玻璃工藝,與 iPhone 14 Pro 系列的背面工藝師出同門,操控的滑爽與流暢自不必所說。
在 R9000K 的掌托處,你還能夠看到左側貼有的 AMD Ryzen 6000 Series 7 和 AMD Radeon Graphics 字樣,代表著正統雙 A 配置,右側則是 Lenovo 金屬拉絲銘牌和 Fn +Q 的模式切換功能。
在轉軸方面,R9000K 支持 180° 的最大開合角度,這也是拯救者筆記本一直以來的優勢基本盤。最后,在 C 面頂部的電源鍵上,R9000K 使用的還是指紋與電源二合一的設計,這樣在開機或者睡眠狀態恢復時,可以快速解鎖。
除指紋識別外,R9000K 還在機內預設了「Tobii Experience 人眼識別功能」,可以為你提供游戲(眼動監測)、數字健康(屏幕距離、使用時長)、節能(降低亮度、息屏)、安全隱私(屏幕防窺、離開鎖定)、專注力屏幕導覽(鼠標跟隨焦點切換)等全方位的場景體驗加分。
在「I/O 端口」方面,R9000K 算是很激進了,左右中框全是 USB-C,左側上方是一個 USB-C(40Gbps),也就是 USB 4 規范,支持數據傳輸和 DP 1.4 協議的視頻輸出,AMD 游戲本等了多少年終于安排上了。下方則是一個 USB-C(10Gbps),同樣可以輸出視頻。
右側的 USB-C 則是 5Gbps,也就是常見的 USB 3.0,不能接駁顯示器。下方是一個攝像頭的電控開關,關閉之后,連攝像頭的驅動都給你屏蔽了,不用再擔心攝像頭盜攝,再然后就是一個 3.5mm 的二合一音頻接口。
在 R9000K 尾翼中框部分,接口是最豐富的,從左至右分別是 2.5Gbps RJ45 以太網端口、USB-C(10Gbps,支持 DP 1.4 視頻輸出和 135W 便攜快充)、HDMI 2.1、2 個 USB-A(5Gbps)以及長方形的電源接口。
USB-4 規范端口在聯想拯救者 R9000K 身上的出現,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解決了 AMD 沖擊高端筆記本的端口性能短板。未來隨著 OEM 廠商和供應鏈的成熟,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 AMD 筆記本開始普及,
值得一提的是聯想 R9000K,還支持 135W 的私有協議充電(20V / 6.75A)和 100W PD 充電,前者需要搭配拯救者 C135 氮化鎵充電器才能實現,而后者只要你是 PD 快充規范就能夠使用。
例如閃極的 140W GaN 充電器,就可以通過 20V/5A 的 PD 協議為聯想拯救者 R9000K 提供 100W 的供電,多余的 USB-C 和 USB-A 口也可以留給平板或者手機供電。
我手頭上還有 100W 的移動電源,可以看到它同樣能夠為 R9000K 提供 100W 的滿血充電,R9000K 此時正常使用不會虧電,不過就無法開啟狂暴模式了。這樣即使出門在外沒有帶 300W 的磚塊充電器,也可以拿 GaN 充電器應個急了。
最后在 R9000K 的底面上,非常清爽,1/3 的面積是散熱進風口開孔,一長兩短的墊腳能夠起到防滑支撐之用,同時也可以提高底部散熱空間。
接下來我們來拆解一下聯想拯救者 R9000K,看看它的內部構造,通過卸下背部 10 顆螺絲,借助撬棒就能夠輕松開蓋了。
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偌大的「VC 真空腔均熱板」,這也是高端游戲本才會安排上的頂級散熱組件,相比于傳統的銅管,導熱性能更強。
這套「霜刃 Ultra 散熱系統 4.0」擁有四個出風口,分列 R9000K 的左右兩側和尾翼兩端,再加上 0.15mm 厚度的超薄 LCP 風扇葉片,既實現了強勁的散熱也兼顧的噪音控制。
在內存方面,聯想拯救者 R9000K 搭載了「鎂光 16GB DDR5 4800MHz 高頻內存」,內存外側還有一個黑色金屬屏蔽殼。日常使用 + 3A 大作都夠用了。如果你有更高內存容量需求,可以考慮升級為 32GB 甚至 64GB 的規格,不過目前 DDR5 內存仍屬價格高位,大家按需選擇即可。
通過 AIDA64 測試可以看到,讀取速率為 50251MB/s、寫入速率為 54806MB/s、復制速率為 47760MB/s、時延 93.4ns。L3 Cache 的讀 / 寫 / 拷貝數據分別為 576.48GB/s、630.70GB/s、608.41GB/s,時延 12.4ns,表現不錯。
在原裝硬盤方面,聯想拯救者 R9000K 擁有兩個 PCIe 4.0 硬盤位,外層都覆蓋有散熱裝甲,內側是散熱硅膠。
原裝硬盤是一根「三星 PCIe 4.0 固態硬盤」,具體型號為 MZVL21T0HCLR-00BL2,硬盤容量 1024GB,使用的 PCIe 4.0 × 4 通道和 NVM Express 1.3 標準。
從 ATTO 磁盤基準測試、TxBENCH、CrystalDiskMark 等軟件的測試中可以看到原裝硬盤的讀取速率能夠達到 6600MB/s,寫入速率能夠到 4900MB/s 左右。
如果你覺得 512GB 不夠用的話,可以考慮再額外購置一個 PCIe 3.0 或者 PCIe 4.0 的硬盤,作為倉庫盤甚至主力盤,之前給大家做過教程,可以去溫習下。
網卡方面,聯想拯救者 R9000K 使用的是「AMD RZ616 Wi-Fi 6 網卡」,這顆網卡是 AMD 跟聯發科共同開發的 Wi-Fi 網卡,支持 2.4GHz 和 5GHz 雙頻段,集成藍牙 5.2,最大寬帶為 2400Mbps(160MHz)。
此外,我還想多提一下 R9000K 的揚聲器,這個尺寸是真大,揚聲器一寸大一寸強,從我實際的感受來說,確實有加分,真期待游戲本以后能在揚聲器卷起來,真正做到聲畫相宜。
最后,R9000K 的電池位于底部,橫亙在筆記本的下方,額定容量 6316mAh,典型值 98Wh,應該算是筆記本里面的天花板了。
最后,我們來總結一下聯想拯救者 R9000K 的使用體驗,作為我摸過最高端的 AMD 超威卓越平臺游戲本,無疑讓我對 AMD 的高端之路充滿了信心。一方面是 AMD 銳龍 7 6800H 移動處理器 + AMD Radeon RX 6700M 筆記本顯卡所展現出的強勁性能,都對得起旗艦之名,足矣和友商的各大旗艦機型同臺較量。
另一方面,聯想 R9000K 很好地借助自身扎實的平臺配置和硬件組合,充分發揮出了雙 A 平臺的功能優勢,諸如強勁的散熱能力、出色的功耗比表現、穩定的持續性能釋放,此前期待許久的 USB 4 規范也得以配備,可以說 R9000K 讓 AMD YES Again!
對于一款超旗艦游戲本,聯想拯救者 R9000K 的強大遠不止于此,它出色的工業設計、炫酷的 RGB 燈效、科技與體驗并重的原感 RGB 背光鍵盤、電控開關的攝像頭、指紋電源二合一的電源鍵,還有諸如 Tobii 人眼識別功能帶來的豐富場景體驗。
當然,我對于聯想拯救者 R9000K 還有如下三點希冀:首先是期待能夠在側面端口上保守一點,還是留 1-2 個 USB-A,避免 U 盤等設備插拔時的不便。其次是屏幕方面,現有的 2.5K 、165Hz、16:10 屏幕已經沿用多版,可否考慮在未來加入 MiniLED 的陣營,在 HDR 內容生態上執行業牛耳。最后就是定價方面,能夠多做優惠,讓更多的消費者也能夠享受到 AMD 超威卓越平臺的魅力。
最后給大家一些購買建議,目前 R9000K 擁有兩個版本,主要區別在內存、硬盤以及顯卡方面。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16GB 的 DDR5 4800MHz 筆記本內存要 500 元左右,如果你升級 32GB 至少 1000 元,而 512GB PCIe 4.0 固態硬盤也要 500 元左右,再加上顯卡的差距。如果預算充足,其實可以考慮升級頂配版。當然本文測試的次頂配也很不錯,就看大家如何取舍了。
【¥16999】:16 吋 / 2.5K / 165Hz / 銳龍 7 6800H / 32GB / 1TB / RX 6850M
【¥14999】:16 吋 / 2.5K / 165Hz / 銳龍 7 6800H / 16GB / 512GB / RX 6700M
分享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的耐心觀看,我是Geek研究僧,一枚愛好測評的研究生。
果把時間倒流至五年前,我會偏執地認為所有打著高性能旗號的輕薄本,無一例外都是筆記本電腦廠商耍流氓式營銷手段,而這種固有印象一直伴隨到 2022 年才迎來了轉變。
實際上,科技高速發展所帶來的電子元器件更進一步的精密化,才是此次性能本輕薄化的核心原因,自 AMD 與聯發科強強聯手之后,充分利用了更先進的制程工藝和架構,才走上了對 Intel 的反超之路。如今,即便 Intel 釋出了誠意十足的第十二代酷睿陣容,可是銳龍 6000 系列仍然憑借出眾的超高能效,真正實現了輕薄、性能和續航的三不誤。
比薄更薄,且兼顧實用性
聯想拯救者R9000X 2022 與“兄弟”機型 Y9000X 2022 有著幾乎一致的模具,這似乎沒有太多可抱怨的,畢竟沒有多少筆記本廠商愿意為不同的供應商專門設計一款全新的模具,那樣不符合最基本的經濟效益。
盡管模具相同,可是今年的拯救者R9000X 2022 也有不少值得分享的亮點,畢竟這是聯想全新打造的簡約的設計語言,A 面處左右兩側的對角處,分別加入了鏡面的 LEGION LOGO 和聯想 Lenovo LOGO 作為點綴,完全跟 R9000P 那個碩大的“大Y” LOGO 形成了一種視覺上的強烈反差。
與此同時,拯救者R9000X 2022 延續了一貫的硬朗設計,整機采用了全金屬機身,配合 3 次陽極處理和 5 刀 CNC 精雕等工藝的處理,使整機在觸感上帶來了相對細膩的磨砂質感,唯獨美中不足的是 A 面中心區域稍微偏軟了一些,直接把它放在背包時會稍微少了點信心不足,生怕包中物品太多時會擠壓到液晶面板,從而導致屏幕損壞。
掀開筆記本的蓋子,可以發現 A 面與 B 面處特意做了突出的區域,除了方便日常的蓋子開啟以外,該位置也放置了一顆 FHD 高清攝像頭(無物理蓋板),考慮到攝像頭的獨特布局,該筆記本的實現了 93.3% 屏占比,比上一代產品有著一定提升。
對于屏幕素質,拯救者R9000X 2022 搭載了一塊 16 英寸 2.5K(2560×1600)分辨率 IPS 屏幕,擁有 500nits 亮度、165Hz 高刷新率、100% sRGB 高色域(實測 98%)等特性,這是一塊由京東方提供的 BOE0A9B 型號屏幕,整體表現屬于同級別產品中相對出眾的一塊屏幕。
對于不可忽視的接口豐富程度,拯救者R9000X 2022 的接口零散分布在三個側面,分別提供了 HDMI 接口、3.5mm 耳麥接口、 Type-C × 2、USB3.2 Gen2 × 2,整體的接口只能說夠用,稱不上非常豐富。考慮到這是一款無攝像頭物理蓋板的筆電,因此聯想為了保證用戶隱私,專門在右側加入了一個物理的攝像頭電子開關,以確保用戶的隱私得到一定保障。
再把目光放至 C 面,該筆記本電腦具有聯想引以為傲的 LEGION TrueStrike 原感鍵盤,這套全尺寸的鍵盤,擁有獨立小鍵盤區與大尺寸方向鍵,支持全鍵無沖突,可滿足游戲愛好者復雜的多按鍵操作。另外,該鍵盤提供了 0.2mm 的微弧面,按壓時更貼指腹,配合 1.5mm 的鍵程,除了單鍵單燈獨立設置所打造的個性化燈效之外,這塊鍵盤操控手感極佳,也算是在同級別產品中成功樹立了一項硬件特長。
事實上,拯救者R9000X 2022 在體積方面與真正的極致輕薄本是存在差距的,它的厚度為 1.69mm,重量達到了 2.21kg,甚至比上一代的 1.94kg 還要稍重一些,可是考慮到它的續航和性能均實現了雙雙提升,何況作為一款需要運行 3A 大作的性能本,它在重量上的“犧牲”似乎變得沒有那么關鍵了。
被趕超的 CPU 性能,由 GPU 來填補
不可否認,從 2020 年 AMD Ryzen 4000 的面世開始,AMD 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AMD 和臺積電代工的模式,自然成為了其超越英特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反觀 intel 卻給人一種擠牙膏式的怠慢態度。不過,這種態勢隨著 intel 十二代酷睿產品陣容的發布而發生了逆轉。
與此同時,即便面對來勢洶洶的 intel 十二代酷睿產品,可是搭載了 AMD 銳龍7 6800H 處理器 + AMD Radeon RX 6600S 獨立顯卡組成的 AMD 超威卓越平臺(AMD Advantage),仍然有著不可忽視的強勁運算實力。通過相關信息可以發現,AMD 銳龍7 6800H 處理器是一款采用了 Zen 3+ 架構和新一代 6nm 工藝打造的中高端移動處理器,其擁有 8 核心 16 線程陣容,最高加速頻率可達 4.7GHz。
從賬面參數而言,AMD 銳龍7 6800H 處理器確實仍然有著屬于自己的優勢,尤其在新一代 6nm 工藝之下,它的功耗表現上理論還是有著它的足夠優勢。通過使用專業處理器跑分軟件 CINEBENCH R23 的測試,可以該處理器的多核跑分達到了 13789 分,而單核跑分表現則達到了 1511 分,其成績確實不及同級別的 i5-12500H,這是不爭的事實。當然,我們還是可以寄望一下后續在續航測試中 AMD 銳龍7 6800H 處理器可以掰回一局。
除了 CPU 的性能以外,其實我更在乎這款筆記本的 GPU 性能,畢竟隔壁 Y9000X 搭載的英偉達 RTX 3050Ti 實在有點拿不出手。通過使用專業的圖形處理器跑分軟件 3D Mark 中的 Time Spy 和 Fire Strike 兩個最常用的跑分測試場景,可以發現 AMD Radeon RX 6600S 獨立顯卡分別取得了 8049 分和 19648 分,輕松把英偉達 RTX 3050Ti 甩在背后,畢竟它的 battle 對象是 RTX 3060。
為了完全壓榨出這套 AMD 超威卓越平臺的真正實力,通過使用 AIDA64 進行十分鐘的雙烤測試,發現該機的 CPU 核心溫度較高,平均溫度達到了 99.4℃,而顯卡的溫度則較低,平均溫度僅有 50.8 攝氏度。與此同時,可以發現該機的 C 面和 D 面表感溫度相對適中,其 C 面錄得的最高溫度為 46.2℃,D 面則是 49.3℃,發熱位置均在同一個地方,該區域為 CPU 和 GPU 的擺放區域,平時手部很少會與該區域進行接觸。
在存儲性能方面,拯救者 R9000X 2022 搭載了 16GB 雙通道 DDR5-4800 內存,512GB PCIe 4.0 SSD 硬盤(三星 PM9A1),實測該內存的寫入速度 50090MB/s,文件讀取速度 55004MB/s,時延 95.5ns,內存整體性能不算很突出;硬盤方面,該硬盤的寫入速度 4440MB/s,讀取速度 2294MB/s,表現同樣相對平庸,沒有太多可以值得表揚的。然而,這款有個不吐不快的地方,那就是該機僅提供 1 個 M.2 固態硬盤位,這就意味著硬盤的容量擴展局限性很大,只能通過提升單一硬盤大小來實現硬盤容量的擴展。
避實擊虛,AMD 船小好調頭?
AMD 無疑是行業內的芯片巨頭了,可是早在今年前,它在英特爾這個巨人面前,只能認小巨人的份。即便面對英特爾十二代的來勢洶洶,可是它似乎還是能通過價格優勢來打這位巨人的七寸。實際上,通過使用拯救者 R9000X 2022 上手多款大型游戲,發現這款筆記本電腦確實給人一種“內外不一”的反差感。
按照在室內 27℃ 的環境下,分別使用了全高清和 2K 分辨率運行《古墓麗影:暗黑》、《賽博朋克2077》、《極限競速:地平線5》、《刺客信條:奧德賽》四款游戲,其分別獲得了以下的幀數表現:
《古墓麗影:暗黑》畫面設置為高畫質的情況下,全高清幀數為 88 幀,2K 分辨率幀數為 55 幀;《賽博朋克2077》畫面設置為高預設,全高清幀數為 82.51 幀,2K 分辨率幀數為 53.45 幀;《極限競速:地平線5》全高清幀數為 117 幀,2K 分辨率幀數為 82 幀;《刺客信條:奧德賽》全高清幀數為 63 幀,2K 分辨率幀數為 50 幀;
從拯救者 R9000X 2022 上述的實際游戲表現可以發現,盡管 AMD Radeon RX 6600S TGP 上限為 80W ,可是它的性能更貼近滿血 RTX 3060,而且整體表現顯著高于 RTX 3050 Ti。此外,拯救者R9000X 2022也支持“混合顯示模式”和“獨顯直連模式”自由切換,以滿足一些外接大屏用戶的游戲需求。
對于很多人重視的續航能力,這次聯想為拯救者 R9000X 2022 搭載了一塊剛好符合航空攜帶標準的 99.99Wh 大容量電池,這已經是目前筆記本踩線裝載的最大電池容量,這也是為何這款機型比上一代更重的主要原因。既然搭載了那么大容量的電池,那么這款筆電的實際續航到底如何?按照“冷靜模式”、50% 電量和 20% 的音量設定,它在 PCMARK 10 的電池現代辦公模式下,可帶來 6 小時 29 分的續航成績,這個表現確實不算出眾,可是對于一款可以運行 3A 游戲的輕薄型性能本而言,我覺得它已經做得還算不錯了。
AMD 更懂如何抓住性能和能耗上的平衡點
綜合體驗下來,可以發現聯想拯救者 R9000X 2022 在 CPU 的性能表現上已無法與同級別的酷睿 i7-12700H 一概而論,甚至在部分環節連酷睿 i5-12500H 都打不過,可是它在能效比上還是要領先于競品,整體的控溫能力也更出色一些。與此同時,對于同為 8000 元以下的筆電產品,AMD Radeon RX 6600S 的性能也要高于拯救者 Y9000X 2022 搭載的英偉達 RTX 3050 Ti 獨立顯卡,使拯救者 R9000X 2022 在面對 3A 大作時可以帶來更流暢、跟更高畫質的游戲體驗。
事實上,AMD 這條“鯰魚”確實沒有前兩年那么引人矚目了,可恰是有它的存在,才能讓整個 PC 行業市場迎來了此消彼長的高速發展。何況,即便在 2022 下半年,AMD 超威卓越平臺游戲本在嚴苛的認證標準之下,仍然有效拔高了整個電競產品行業的標準,使用戶真正能體驗到足夠完整的高性能游戲本,也算是變相減少了消費者的踩坑概率。我深信,未來的高性能筆記本,其在輕薄特性上還會帶來更多驚喜,畢竟拯救者 R9000X 2022 不可忽視的“分量”,仍然很難讓人把它與輕薄本聯想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