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筆電產品集成度的增加,功率也隨之增長,為了應對這類大功率產品的充電需求,廠商們順勢推出140W充電器,但并非所有筆電產品都支持140W快充,即能夠在 30 分鐘內將電池電量充到最多 50%。本次充電頭網匯總了支持140W快充的筆記本電腦,下面來看詳細內容。
MacBook Air 尺寸為 30.41×21.50×1.13cm,重量為 1.24 千克。采用Apple M2 芯片,M2 芯片作為8 核中央處理器,具有 4 個性能核心和4 個能效核心,還是8 核圖形處理器、16 核神經網絡引擎、支持100GB/s 內存帶寬。在媒體處理方面,支持 H.264、HEVC、ProRes 和 ProRes RAW 硬件加速、視頻解碼引擎、視頻編碼引擎、ProRes 編解碼引擎。
MacBook Air 采用Liquid 視網膜顯示屏,尺寸為13.6 英寸,初始分辨率 2560 x 1664 (224 ppi),支持十億色彩,亮度可達到500 尼特,采用原彩顯示技術,色域標準達到DCI-P3,顯示屏采用采用 IPS 技術,為LED 背光顯示屏。
MacBook Air 采用52.6 瓦時鋰聚合物電池,根據處理器型號不同分別配備30W USB-C 電源適配器或35W 雙 USB-C 端口小型電源適配器。在140W USB-C 電源適配器 + USB-C 轉 MagSafe 3 連接線或 USB-C 充電線的組合時,MacBook Air支持140W快充。MacBook Air 配有 MagSafe 3 充電端口、3.5 毫米耳機插孔以及兩個雷靂 / USB4 端口。
14英寸 MacBook Pro 尺寸為 31.26×22.12×1.55cm,重量為 1.60 千克。采用Apple M2 Pro或Apple M2 Max芯片,M2 芯片作為10核中央處理器,具有6個性能核心和
4個能效核心,還是16核圖形處理器、16 核神經網絡引擎、支持200GB/s 內存帶寬。在媒體處理方面,支持 H.264、HEVC、ProRes 和 ProRes RAW 硬件加速、視頻解碼引擎、視頻編碼引擎、ProRes 編解碼引擎。
14英寸 MacBook Pro 采用Liquid 視網膜顯示屏,尺寸為14.2 英寸,初始分辨率 3024 x 1964 (254 ppi),支持十億色彩,亮度可達到500 尼特,采用原彩顯示技術,色域標準達到DCI-P3,采用 ProMotion 自適應刷新率技術,最高可達120Hz;固定刷新率包括47.95Hz、48.00Hz、50.00Hz、59.94Hz、60.00Hz。
MacBook Air 采用70瓦時鋰聚合物電池,根據處理器型號不同分別配備67W USB-C 電源適配器或96W USB-C 電源適配器。在140W USB-C 電源適配器 + USB-C 轉 MagSafe 3 連接線或 USB-C 充電線的組合時,MacBook Air支持140W快充。MacBook Air 配有 MagSafe 3 充電端口、3.5 毫米耳機插孔、HDMI 端口以及三個雷靂 / USB4 端口。
16英寸 MacBook Pro 尺寸為 35.57×24.81×1.68cm,重量為 2.16 千克。采用Apple M2 Pro或Apple M2 Max芯片,M2 芯片作為12核中央處理器,具有8個性能核心和4個能效核心,還是19核圖形處理器、16 核神經網絡引擎、支持200GB/s 內存帶寬。在媒體處理方面,支持 H.264、HEVC、ProRes 和 ProRes RAW 硬件加速、視頻解碼引擎、視頻編碼引擎、ProRes 編解碼引擎。
16英寸 MacBook Pro 采用Liquid 視網膜XDR顯示屏,尺寸為16.2 英寸,初始分辨率 3456 x 2234 (254 ppi),支持十億色彩,亮度可達到500 尼特,采用原彩顯示技術,色域標準達到DCI-P3,采用 ProMotion 自適應刷新率技術,最高可達120Hz;固定刷新率包括47.95Hz、48.00Hz、50.00Hz、59.94Hz、60.00Hz。
16英寸 MacBook Air 采用100瓦時鋰聚合物電池,配備140W USB-C 電源適配器。使用隨附的140W USB-C 電源適配器或者在140W USB-C 電源適配器 + USB-C 轉 MagSafe 3 連接線或 USB-C 充電線的組合時,MacBook Air支持140W快充。MacBook Air 配有 MagSafe 3 充電端口、3.5 毫米耳機插孔、HDMI 端口、SDXC卡插槽以及三個雷靂 / USB4 端口。
以上就是充電頭網匯總的支持140W快充的筆電產品,140W充電器的功率已經超過PD3.0標準的100W上限,達到了PD3.1的標準。當USB PD3.0快充標準的發展遇到瓶頸時,作為USB-IF協會的核心成員,蘋果再一次領先于市場其他品牌,首發支持USB PD3.1標準的140W快充充電器。得益于140瓦的大功率快充,這三款產品在 30 分鐘內將電池電量充到最多 50%,大大節省了充電等待時間,有效提高用戶體驗感。
相關閱讀
1、蘋果立大功,首發USB PD3.1快充MacBook Pro、140W充電器
果最新上市的Macbook Pro 16取消了USB-A、讀卡器和HDMI等傳統接口,全部換成了USB Type-C形態的雷電3(蘋果官方叫雷靂3)。
蘋果副總、市場總監Phil Schiller就此表示,這是大量調研后的結果,雷電3就是未來,今后蘋果PC也將不會再用其他接口,雷電3一統蘋果江湖的時代就要來臨了。
就此機會,我們不妨重新回顧一下USB接口的歷史和現狀吧。
混亂伊始 重新認識未來的USB接口
USB是電腦身上最“古老”的接口之一,也是普及度最高的存在。在過去,USB1.0→USB2.0(480Mbps)→USB3.0(5Gbps)可謂一步一個腳印,速度也在穩步提升。
USB接口和插槽的對應形態
然而,從邁入USB3.1時代開始,USB接口的命名就容易出現歧義,而USB3.2和USB4標準的出爐,更是讓USB成為了史上最為混亂的接口。
如果你懶得往下看,看懂這張圖就OK了
USB接口的形態
在電腦身上的各種接口中,USB多年來不斷“開枝散葉”,并逐漸衍生出了一個無比龐大的家族,按照USB接口的形態可以分為USB Type-A、USB Type-B、USB Type-C、Mini USB和Micro USB幾大系列。
其中,Mini USB和Micro USB再往下也可以進一步劃分出Mini USB-A、Mini USB-B、Micro USB-A、Micro USB-B,而USB Type-B根據速度的不同,USB2.0和USB3.0標準版本的接口樣子也存在差異。
來自USB3.1的亂象
USB-IF協會在2013年發布了USB3.1概念,這個接口的理論最高速度可達10Gbps,是USB3.0的2倍。然而,從USB3.1開始卻又可以進一步被細分為USB3.1 Gen1和USB3.1 Gen2兩個版本,前者本質上就是USB3.0的馬甲,速度只有5Gbps,而后者才是真正的USB3.1,擁有10Gbps的速度。
同時,USB3.1的發布還伴隨著USB Type-C型接口的誕生,后者在速度上存在USB2.0(常見于智能手機)、USB3.1 Gen1和USB3.1 Gen2三種速度,再加上USB Type-C還能選配雷電3、DP和充電功能,規格上更加混亂。
全新USB3.2的攪局
2019年2月,USB-IF協會再次公布了USB3.2的最新規范,其最高速率再次翻番到了20Gbps。USB3.2最大的特色就是徹底將USB3.0和USB3.1標準掃進了“垃圾簍”,老接口只需改個名就能被歸類到USB3.2的序列中:
過去凡是速度為5Gbps的USB3.0、USB3.1 Gen都可以標為USB3.2 Gen1(市場推廣名又稱SuperSpeed USB);
過去凡是速度為10Gbps的USB3.1 Gen2,可以直接改名為USB 3.2 Gen 2(又稱SuperSpeed + USB 10Gbps);
只有速度達到20Gbps,才是真正意義上的USB3.2,并被命名為USB 3.2 Gen2x2(又稱SuperSpeed ++ USB 20Gbps)。
需要注意的是,從USB 3.2開始,USB-IF官方只推薦USB Type-C這一標準的接口樣式,它會在未來統一USB接口的“江湖”。
究其原因,是因為USB 3.2(Gen2x2)之所以能實現最高20Gbps的速度,最核心的就是使用了USB Type-C接口的兩個Tx/Rx首發通道,而之前的Type-A和Type-B型標準的接口可是做不到的。
換句話說,理論上只有USB Type-C接口才能被稱為USB3.2,但不排除個別廠家為了宣傳噱頭而將USB Type-A型接口也標成USB3.2 Gen1或Gen2。
此外,雖然未來的USB Type-C接口都是USB3.2,但其速度可能卻相差整整4倍,所以未來我們在選擇產品時要更加留意USB3.2接口“Gen”后面緊跟的數字。
收編雷電3的USB4
2019年3月初,英特爾官方宣布將面向USB推廣組織開放雷電(Thunderbolt)協議規范,從而讓廠商可以免費打造兼容雷電標準的芯片和設備,從而讓最新的雷電3接口不再是頂級PC的專利,并在更廣泛價位的PC間普及。
USB-IF隨后也曝光了基于雷電協議的USB4(注意后綴不再是4.0)標準,它在底層就實現了雷電和USB協議的融合,增強基于USB Type-C接口的產品之間的兼容性。
換句話說,USB4基本就等同于雷電3,它向下兼容USB3.0、USB3.1、USB3.2和DP(DisplayPort),并支持最高100W功率的電力輸出和40Gbps的傳輸速率,可外接臺式機顯卡擴展塢、兩臺4K顯示器或單臺5K顯示器!
USB2.0到USB4標準的理論傳輸速率對比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筆者整理了常見各種USB標準的特色,并以USB接口形態為引和圖文并茂的形式給大家展示出來。
USB Type-A型接口
標準簡介:USB Type-A型接口是通用性最高的USB標準,它常見于電腦、閃存盤、優盾等外設,還常被用于數據線/充電線的“母頭”。
USB2.0:480Mbps
USB3.0/USB3.1 Gen1:5Gbps
USB3.1 Gen2:10Gbps
USB Type-B型接口
標準簡介:USB Type-B并不常見,它常用于早期的打印機、掃描儀和筆記本的散熱底座等外盒,普遍以USB2.0的速度為主,少數產品通過增加接口針腳的形式可以獲得USB3.0的速度。
USB Type-B(2.0):480Mbps
USB Type-B(3.0):5Gbps
Mini USB接口
標準簡介:Mini USB是早期手機、移動音箱、MP3等數碼產品通用的充電接口,最高僅支持到USB2.0,即480Mbps的傳輸速度,現在已經被淘汰。
Mini USB-A:480Mbps
Mini USB-B:480Mbps
Micro USB接口
標準簡介:Micro USB是早期智能手機、較新的移動音箱、平板電腦等數碼產品通用的充電接口,最高支持到USB3.0(需增加額外針腳,接口形態加寬),即5Gbps的傳輸速度,現在正逐漸被USB Type-C所取代。
Micro USB-A(2.0):480Mbps
Micro USB-B(2.0):480Mbps
Micro USB-A(3.0):5Gbps
Micro USB-B(3.0):5Gbps
USB Type-C型接口
標準簡介:USB Type-C是USB未來的發展趨勢,其接口小巧且支持正反插,更多的針腳可以識別更復雜的協議,其涵蓋了從USB2.0到USB4不同時期的標準,同時還可選配DP視頻輸出、充電和雷電3功能。由于USB4還未正式發布,所以與對應的圖標我們暫時還用雷電3的圖標替代。
USB2.0:480Mbps
USB3.2 Gen1:5Gbps
USB3.2 Gen2:10Gbps
USB3.2 Gen2x2:20Gbps
USB4/雷電3:40Gbps
帶有上述圖標就代表支持充電,可搭配不同的傳輸速度標準
帶有上述圖標就代表支DP視頻輸出,一般這種接口又稱全功能USB Type-C,大多還兼容充電功能
SB3.0高速傳輸,USB-C+USB CARD READER雙頭讀卡器OTG,手機臺式電腦筆記本通用讀卡,USB3.0自帶芯片無需顯卡支持,DVI轉VGA線,直插國標三插/品字尾,OD:7.0mm,導線外徑:1.80,用于二線連接,式接線子采用雙卡連接,是單體防潮式。DP轉HDMI,4K高清穩定傳輸不閃屏不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