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酷玩每日答疑,今天回答網友提問《我的主板只有2個NVMe M.2固態硬盤插槽,但手里有3塊M.2的固態硬盤,主板插槽不夠用了怎么辦?有沒有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下圖是我的華碩ROG X570-E主板,板載NVMe M.2接口的SSD插槽有2個,而且自帶散熱鎧甲,紅框圈出來的位置就是拆除散熱片之后的樣子。
很顯然,在這樣的主板上安裝M.2的固態硬盤,兩個卡槽占滿之后就沒地方插了。這個時候,我們有2種方案去安置第三塊M.2 SSD,其中,最常用的方案就購買M.2 SSD硬盤盒,將第3塊SSD裝入硬盤盒中,組成PSSD(移動固態硬盤),就像下圖這樣。
這種PSSD方案的優勢是成本低,通用性好——現在一個PSSD硬盤盒也就百十來塊,壓低預算,四十五的盒子也夠用。但是,它的缺憾也很直接——降速!
目前市面上主流M.2 SSD,大致可以分為2000~4000MB/s傳輸速度的PCIe 3.0x4版本,以及最高可以達到7400MB/s傳輸速度的PCIe 4.0x4版本,而裝入普通PSSD盒子之后,傳輸速度將會被壓縮到1000MB/s甚至500MB/s以內,讀寫速率浪費太多了。當然,你也可以考慮購買更高速率標準的PSSD盒子,這個速度限制可以提高到20Gbps、40Gbps,但盒子的成本會相應提高許多,不太劃算。
有沒有不怎么產生速率損耗的方案呢?
如下圖所示,還是我這塊ROG X570-E主板,它的板載PCIe 16x卡槽,除了給獨立顯卡使用的第一個插槽之外,還有額外的2個共享頻寬的PCIe 16x插槽,這就意味著我可以使用PCIe 轉 NVMe M.2 SSD的轉接卡,來為第3塊(甚至第4塊)M.2固態硬盤提供板載接口。
以下面這款綠聯PCIe Gen4.0x16 轉 M.2擴展卡為例,64Gbps速率標準不到五十塊,第3塊SSD的板載無損加裝輕而易舉。
由于PCIe轉接卡的購入成本,與前面那個PSSD硬盤盒方案成本極限基本持平,都是四五十塊,甚至還有幾十塊的雙盤位版本,因此也屬于“小錢辦大事”的合理選擇。
我買的這種單盤位轉接卡沒啥特殊構造,可選款型很豐富,常見的品牌如綠聯、山澤、佳翼,十幾塊、二三十的、五六十的都有,選一個自己信賴的品牌就好。
自帶散熱鎧甲和導熱硅膠片,配上我的致態的TiPlus 7100(本身沒有散熱片)剛剛好,有散熱片可以加速散熱,保證SSD可以穩定地高速讀寫。
下圖這種自帶散熱片的SSD(阿斯加特AN3,出廠自帶藍色金屬散熱片)就不用散熱鎧甲了,直接裝上就行。
注意安裝環境。比如你的主板空閑PCIe插槽是否與其他硬件沖突,散熱風道問題等等。
下圖是我的鑫谷無界1海景房機箱,顯卡為銘瑄RTX4070八熱管璦珈限定版,在傳統的顯卡安置方案之下,主板上的兩個PCIe 16x卡槽都是閑置可用狀態,因此這張PCIe-M2轉接卡理論上插哪個都可以。
來張特寫,目前我把這張卡插在第三個PCIe 16x插槽上了,這樣距離4070顯卡略遠一些,插拔時不礙手,散熱風道更合理一些。
讀寫速度有沒有損耗呢?之前我寫過相關測試帖,這里就是直接給大家說結論好了——使用PCIe-M2轉接卡之后,實測M.2固態硬盤的讀寫速率只有5%以內的下降;進行多次測試之后發現,這個損失甚至可以說是可以忽略的。你要知道,一款SSD在日常使用中很少逼近其極限速率。
這種PCIe轉接卡方案的主要優勢,就是速率上限沒有減損,性能極限不會被打對折,硬件購入成本上也只需幾十塊,相比PSSD硬盤盒來說更值得采用。
當然,PCIe轉接卡方案也有缺點,那就是不如PSSD移動硬盤那么靈活——雖然PCIe轉接卡在拆卸更換方面也不那么麻煩,但畢竟要先打開機箱外殼嘛。相比之下,PSSD方案只需一插一拔,在多臺電腦之間騰挪轉移文件更自由、更方便。
所以,這2個方案具體選哪個,因人而異,選擇最適合你的哪一種,或者兩個方案全采用(留1個備用容錯),都行。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提供的多塊M.2 SSD接入臺式機的參考方案,你可以舉一反三,利用自己的裝機環境,盡量將手頭閑置SSD的功能和性能發揮到極致。我是筆點酷玩,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給你一些啟發,覺得有用請給我點贊分享,關注我學習更多裝機小技巧。
#頭條創作挑戰賽#
今的筆記本和各類二合一本不僅性能愈發強勁,機身也更加輕薄,續航甚至能滿足一天的需求,這背后有兩大功臣,一個是高容量的鋰聚合物電池,另一個就是大家津津樂道的固態硬盤。但筆記本/整機等商用消費級應用對于固態硬盤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通過嚴格的穩定性和兼容性認證,還要均衡性能與成本,因此OEM型號固態硬盤都是由有實力的存儲廠商直接供貨。
長江存儲 PC411(PCIe M.2 2280...產品綜述|圖片(4)|參數|報價|點評
由于筆記本/整機的市場前景比個人DIY更加廣闊,所以商用消費領域成為一線品牌OEM產品“神仙打架”的競技場,國內知名存儲廠商長江存儲也順勢推出了PC210、PC300等經典的OEM產品并收獲了不錯的口碑。今天為大家測試的PC411是長江存儲推出的新一代OEM級PCIe4.0 NVMe M.2固態硬盤,這款主打PCIe4.0飽和帶寬性能、超高的隨機性能和較低的功耗的DRAMLess產品,或將成為一代OEM神盤。
評測開始前,我們先快速了解一下長江存儲PC411固態硬盤的產品特性
1、容量高達2TB;
2、標稱連續讀取寫速度達到7000MB/s和6000MB/s;
3、采用高性能DRAMLess無緩存主控方案;
4、標稱隨機讀寫性能高達850K IOPS和700K IOPS;
5、采用晶棧?Xtacking?3.0架構閃存顆粒,接口帶寬高達2400MT/s;
6、超高容量SLC智能緩存設計,超大文件連續寫入無壓力;
7、超高的TBW(全盤寫入壽命)
8、最大功耗<5W
1 外觀一覽單面設計 DRMLess方案
長江存儲PC411擁有M.2 2242和2280兩種規格,滿足不同機型的預裝需求,并提供了512GB、1TB和2TB三種容量可選,覆蓋了筆記本電腦常用的容量區間,本次我們評測的是M.2280規格的1TB容量版本。
正面的OEM風格的標簽除了型號、容量等信息,還標注了PSID和EUI64這兩個物理安全值,前者通常出現在支持加密功能的型號中,遺忘密碼時可以通過它執行PSID Revert操作,清空硬盤并停用加密;后者通常應用在某些對于硬件安全要求較高的場景,例如有些Linux內核NVMe代碼中使用不同的方法偵測該值,當返回值不一致時(往往由更換硬盤導致),會下線該硬盤。除此之外,標簽還標注了工作電壓電流,3.3V 1.5A換算成功率僅為4.95W,是目前性能/功耗比最高的PCIe4.0產品,對于筆記本的電池續航非常友好。
PC411采用單面PCB設計,背面沒有任何的元件,適配更加靈活,發熱量也更低一些,大面積的PCB敷銅走線可提高信號傳輸穩定性,還能起到輔助散熱的效果。
PC411采用當下主流的DRAMLess方案,我們測試的這款2280規格的硬件布局,主要由主控芯片和兩顆NAND芯片組成,沒有配備DRAM緩存芯片。主控芯片內建四條閃存通道,支持HMB技術,在保證性能的同時降低客戶成本,還能有效降低功耗和減少發熱。
核心元件為長江存儲第四代3D TLC NAND芯片,兩顆構成了1TB的標稱容量。NAND芯片基于晶棧?Xtacking?3.0技術打造,擁有高達2400MT/s的閃存接口帶寬,較上一代產品性能提升50%,讓PC411即使采用DRAMLess方案,也能擁有高達7000MB/s和6000MB/s標稱讀寫速度,近乎達到了PCIe4.0的飽和帶寬(Saturationthe bus)。
晶棧?Xtacking?是長江存儲的獨家技術,通過在兩片獨立的晶圓上,分別加工外圍電路和存儲單元,再通過Xtacking進行鍵合,在實現更高存儲密度、更快的閃存的I/O接口的同時,也減小了芯片面積,同等面積基礎上能夠提供更多的存儲單元,還能實現較高的耐久度,例如PC411 2TB的單顆NAND容量高達1TB,整體耐久度高達1200TBW。
2 基準測試 PCIe4.0高端水準
鑒于某些筆記本的PCIe NVMe M.2的插槽未能提供完整的通道數或帶寬,因此基準測試我們在臺式機平臺進行,這樣可以發揮長江存儲PC411 1TB的真正性能。先用Crystal Disk Info查看下基本信息,可知其采用PCIe4.0x4傳輸模式,支持NVMe1.4標準,閑時溫度46℃,可用容量為1024.2GB,實打實的足容量進一步提升了性價比。
測試開始前先介紹下我們的測試平臺
基準測試,我們從連續性能、4k隨機性能、整體綜合性能和游戲載入性能等維度展開。在Crystal Disk Mark的測試中,PC411最高連續讀寫速度達到了7444.53MB/s和6440.09MB/s,不僅大幅超過7000MB/s和6000MB/s的標稱值,也近乎到達PCIe4.0的飽和帶寬。
在用于成績比對的TxBENCH測試中,PC411 1TB的最高連續讀寫速度達到了7126.826MB/s和6178.031MB/s,均小幅超過標稱值。
由于筆記本/整機通常只配備1塊固態硬盤,而且操作系統也要安裝于其中,啟動時要訪問大量的細碎文件,所以4K隨機性能更為關鍵。Crystal Disk Mark測試成績顯示,PC411 1TB在512隊列深度下的4K隨機讀取性能達到1008K IOPS和1167K IOPS,大幅超過850K IOPS和700K IOPS標稱值,不僅達到了配備DRAM緩存高階產品性能的90%,還實現了對其他DRAMLess產品的秒殺,一舉改變了DRAMLess產品隨機性能不理想的歷史。
3 高階測試高SLC緩存亮眼 溫控表現優秀
為了提升消費級固態硬盤的性能,存儲廠商普遍采用SLC緩存技術,劃分一部分的存儲空間作為“緩沖區”,并通過模擬SLC寫入的方式實現加速寫入效果,因此這個“緩沖區”大小對于用戶的日常使用體驗游較大的影響。在HD Tune Pro中我們向PC411中寫入100GB的數據,可知其寫入速度基本維持在5900MB/s的水平,沒有出現大幅波動和掉速,可知SLC緩存容量遠高于100GB。
接下來我們將PC411 1TB安全擦除一次,讓其進入未初始化狀態,然后使用專業的存儲測試軟件IOmeter展開高強度測試。在128KB 32隊列順序寫入測試中,PC411最高寫入速度在6300MBps,隨后在5600MBps--5800MBps區間持續了24秒,之后回落到1650MBps--1760MBps區間,306秒后進入穩態,閃存直寫速度在530--640MBps區間,完成GC回收后寫入速度又提升至1900MBps--2600MBps區間。經測算其空盤SLC緩存容量高達640GB,達到總容量的60%以上,從容應對海量文件的寫入。
待主控Trim 50分鐘后,再執行45分鐘的100% 4KB隨機寫入。從測試結果看,PC411最高隨機寫入性能高達65000 IOps,SLC緩存耗盡后進入穩態,密集的隨機區間在9000--12000 IOps,達到了配備DRAM的高端產品性能水準,可以說是當下隨機性能最強的DRAMLess固態硬盤。
IOmeter可以說是最重的負載測試,發熱量也是最高,我們進行在128KB 32隊列順序寫入測試時,也同步記錄了PC411 1TB的溫度變化。在26℃的室溫下,其最高溫度僅有67℃,測試完成5分鐘后溫度落至51℃,即使在筆記本狹小空間也不用擔心過熱掉速。
4 綜合測試游戲 高速加載兼顧電池續航
綜合測試可以反應出一塊固態硬盤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我們將從日常使用、游戲加載和電池續航這幾方面展開。先用PCMARK10的完整系統盤測試模擬在辦公、視頻播放等應用場景。經實測,PC411在PCMARK10的測試成績為3244分,帶寬為511.88MB/s,平均存儲時間51μs。
在3DMARK的存儲DLC測試中,PC411得分為3653分,平均帶寬為623.72MB/s,平均存取時間為49us,符合高階性能PCIe4.0固態硬盤的定位。
實際的游戲加載方面,我們使用FFXIV EndWalker Benchmark這款游戲的Demo進行了模擬測試,最終PC411 1TB取得了8118的高分,全部場景的載入時間僅為7.422秒,這也體現了這塊固態硬盤的超高的隨機性能,用于游戲本是非常理想的選擇。
筆記本的續航時間是最受人關注性能指標之一,但影響續航的因素很多,耗電大戶自然是CPU和屏幕,雖然固態硬盤的功率不算太大,但對于電池的續航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我們將PC411 1TB替換某筆記本的原固態硬盤,并將與原配固態硬盤展開對比測試。PS:原配固態硬盤容量為512GB,工作電壓電流為3.3V 1.8A。
為了加快測試速度,我們沒有采用傳統的PCMARK10電池續航測試,而是向兩塊固態硬盤中都拷貝一部22GB的4K藍光電影播放,來對比耗電情況。測試的筆記本顯示屏亮度調為最高,電量均從100%開始,測試時間1小時。經過實測,筆記本使用原配固態硬盤播放1小時后剩余電量為80%,
換成長江存儲PC411 1TB在1個小時測試后剩余電量為81%,雖然僅有1%的差距,但即使按照標準5個小時的電池續航來算,兩者相差了也接近15分鐘,15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5 測試總結
雖然零售市場上固態硬盤品類遍地開花,但商用消費級市場的產品,最能體現出零部件廠商的技術實力。憑借Xtacking?3.0高性能NAND芯片和獨到的四通道閃存技術,讓長江存儲PC411有了與配備獨立DRAM緩存產品掰手腕的實力,并突破了固態硬盤高性能、低功耗以及高性價比的“不可能三角”,而且實現了性能和成本的均衡,一代OEM神盤就此誕生,為客戶和用戶提供更完美的選擇。
開始撿垃圾
1、今年,英特爾發布了10代的處理器!本來是一個美好的開始,可是!如果您拿10代處理器來組裝一臺NAS,有可能會因為集成顯卡無法被驅動,導致沒法完美的體驗DIY的NAS樂趣!
更可恨的是,今年各大成品廠商都更換了J4125的處理器來做成品NAS!
作為DIY NAS來說,居然沒有一塊 J4125的ITX主板能自己DIY一臺NAS!
這一現象,導致,大量喜愛DIY NAS的用戶,紛紛洗白,換成了成品NAS!
2020年馬上結束了,尋思著,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組裝高性能NAS時刻了!避免更多人掉坑里,我必須站起來,再來組裝一次高性能的NAS!!
今天這臺NAS,不管是從價格,性能,體積上,都稱得上年度NAS的稱號,參考這個組裝,絕對沒有錯!
首先,我從處理器開始選擇!
既然英特爾10代處理器和AMD處理器不方便使用,那么只能選擇8-9代處理器了。
看了一下黃魚,曾經我最喜愛的I3-8100 居然漲價到650元左右一顆,這價格不能忍啊!
雖然I3-8100T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在我瘋狂刷黃魚的時候,讓我發現了一個華點!
I5-8400T、I5-8500T、I5-8600T,這幾塊CPU,瘋狂降價了!
曾經賣1300多元的,現在居然只要不到800元就能拿下,果斷下手:
I5-8代 比 I3-8代多了2個核心數量,才多100多元,是目前超值的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