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愛奇藝,買后生產力?
前段時間,沒有舉行發布會、僅僅線上發布 iPad Pro 2020 依然收割了一大波流量,同時亮相的全新妙控鍵盤更是讓人驚喜。全新妙控鍵盤采用了懸浮式設計,配備背光按鍵和內置觸控板,功能更豐富。
搭配全新妙控鍵盤的 iPad Pro 看起來終于有了筆記本那味兒,可你不知道的是,從平板電腦到筆記本電腦這條路,蘋果一走就是十年。
在 2010 年年初的一場發布會上,喬布斯揭曉了蘋果的全新產品線——iPad。在現場演示環節,他輕松地坐在沙發上用 iPad 演示了瀏覽網頁、發郵件、管理相冊和看視頻等操作。如此事無巨細的演示,都證明喬布斯對于這款產品有充足的信心。
第一代 iPad 本質上就是一個「放大版」的 iPhone —— 一體化機身,正面是一塊完整的屏幕加上一個 Home 鍵,還有著近似的電源和音量鍵布局。此外,iPad 的系統也是和 iPhone 幾乎一樣的 iPhone OS。9.7 英寸的 iPad 比 iPhone 更大,操作更方便,價格上竟然還比當時最新的 iPhone 3GS 還便宜 100 美元。這款全家人都能用的設備極大迎合了當時用戶的需求,使 iPad 成為蘋果甚至整個電子消費品歷史上成功速度最快的產品。
iPad 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盡管發布會之后當時不少媒體吐槽這臺設備有點「不倫不類」,但是它精準地發現了內容消費領域的巨大空缺,當時羸弱的上網本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但相比之下還有更實惠的價格和更棒的設計,這是它最初成功的關鍵。而針對不同內容消費者,蘋果還馬不停蹄地推出了更多尺寸滿足他們的需要。
隨后的三年多時間里,蘋果密集發布了 iPad 2、第三代 iPad、iPad mini、第四代 iPad 、iPad Air、iPad mini 2 六款產品。2013 年,iPad 總銷售額達到 320 億美元,是迄今為止 iPad 取得過最好的銷售成績。然而隨著大屏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還有 iPad 換新動力不強等原因,作為「內容消費設備」的 iPad 開始失去優勢,銷售額從 2014 年起連年下滑。
圖片來自:appleinsider
差不多是同一時期,Windows 陣營誕生了一個超級巨星,憑借不錯的便攜性和辦公屬性,它一躍成為平板電腦領域 iPad 強力的對手,這就是 Surface Pro,它有一個鍵盤、觸摸板和小巧便攜的機身,這一切在今天看來不算什么, 但在當時卻是創新的,也吸引了很多人。今天來看,它或許是 iPad Pro 的「老師」。于是蘋果開始為 iPad 找一條新的出路,定位于「生產力工具」的 iPad Pro 應運而生,成為筆記本的轉變由此開始。
硬件未動,軟件先行。在第一代 iPad Pro 發布前的 WWDC2015 上,iOS 9 為 iPad 準備了一套新的「多任務」交互機制,加了 Slide Over 和 Split View 兩個提升多任務效率的功能,從此 iPad 有了一套更適合自己的系統。
三個月后,2015 年 9 月,第一代 iPad Pro 問世,成為蘋果當時最高端的 iPad。正如庫克為 iPad Pro 的整個產品定的基調 ——「iPad 是我們對未來電腦的終極想象」,其使用了最新的 A9X 芯片,「這是可以與臺式電腦相媲美的性能」。更大的屏幕和分辨率、更高的屏占比、更強勁的 CPU、更長的續航,這些配置都在彰顯著「Pro」的地位。
圖片來源:The Verge
與前幾代 iPad 偏向娛樂化功能不同,iPad Pro 更強調「生產力工具」的定位。蘋果官方稱,其運行速度能秒殺過去半年間 80% 的電腦,iPad Pro 將替代大多數人手里的筆記本或臺式機。
雖然在今天看,初代 iPad Pro 離筆記本電腦還差得遠,沒法成為合格的生產力工具,不過蘋果當時還是為文字工作者和繪圖工作者準備了兩樣生產力配件,這就是 Smart Keyboard 和 Apple Pencil。軟件層面上 Office 和 Adobe 的加持也更讓 iPad Pro 如虎添翼。軟硬件的共同發力讓 12.9 英寸的 iPad Pro 從一個「內容消費」設備,開始轉變為一個「內容生產」設備。
圖片來源:The Verge
不過從市場反應來看,受眾好像并不買賬,即使蘋果把 iPad Pro 描述為「你的下一代筆記本電腦」,用戶在 iPad Pro 上完成工作還是太不現實了。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在當時,iPad 系統依舊是集中在手指和屏幕的交互,相比有觸摸板能配鼠標的 Surface Pro 差了一大截,更別提它的生態依舊是影音娛樂為主,「買前生產力,買后愛奇藝」也就是那時候開始流傳開來的。
兩年后,第二代 iPad Pro 接棒繼續向筆記本的方向奔跑。蘋果這次在屏幕上下了大功夫——比上代窄了 40% 的超窄邊框、2224*1668 的屏幕分辨率 、增大了 20% 的可視面積、支持 True Tone 顯示、P3 廣色域屏幕、1.8% 的低反射率、亮度達 600nits、支持 HDR 視頻。此外,能夠動態調節刷新率的新功能 ProMotion 可以讓屏幕實現最高 120Hz 刷新率,這樣一塊屏幕已經能夠比肩最好的筆記本電腦顯示屏了。然而它的交互還是只能通過手指點按屏幕進行,這一點依舊限制了其發展。
盡管如此,當時 iPad 上的 iOS11 也改進了,macOS 上的 Dock、多任務界面搬到了 iPad Pro 上,分屏操作更加快捷,甚至還有了 iPhone 沒有的文件管理器。iPad Pro 終于朝著和 iPhone 不同的方向前進,自此又朝筆記本電腦前進了一步。
「這個電腦,不是一般的電腦」,2018 年蘋果開始這么宣傳第三代 iPad Pro,庫克也稱它「有著超過市面上 92% 筆記本電腦的性能表現」。這次蘋果終于去掉了在 iPad Pro 上盤踞三年的 Home 鍵,搭載廣角 Face ID 來實現面部解鎖,進化為全面屏形態的 iPad Pro 屏幕可視面積更大,整體尺寸反而縮小了。這一次,拿掉 Home 鍵、加上鍵盤的 iPad Pro 終于看起來像是傳統意義上的筆記本電腦了
在接口上,iPad Pro 也在向 Mac 靠攏,能夠一口多用的 USB-C 接口接替了 Lightning 接口,使 iPad Pro 連接外設更加方便,甚至還能給 iPhone 充電(充電寶屬性+1)。兩款傳統的配件也進行了優化,新款 Apple Pencil 加入了多功能虛擬按鍵和磁吸設計,Smart Keyboard 能夠調節兩級傾角。
硬件上的這些嘗試讓 iPad Pro 的形態在很大程度上接近于筆記本電腦,然而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在系統操作上進行轉變,這促使蘋果更進一步讓 iPad 系統完成轉型。終于,在 2019 年蘋果對 iPad 動了一番大「手術」,讓 iPad 系統的操作變得更像一臺電腦,這就是 iPadOS。
多任務是之前 iPad 上被很多用戶吐槽的地方,也是 iPadOS 的改進重點。
iPadOS 保留了 Slide Over(側拉)和 SplitView(分屏瀏覽)兩大功能,不過在 iPadOS 上,這兩個功能的可用性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提升。全新的 Slide Over 顯著提升了 iPad 的多任務處理效率,蘋果也終于「解鎖」了 app 的多窗口能力,這讓 iPad 終于有了筆記本電腦的樣子。
iPadOS 還對文本的輸入和編輯能力做了大幅度的升級。在原有的虛擬鍵盤之外,iPadOS 增加了一個尺寸類似 iPhone 的小鍵盤模式,提升 iPad 上單手輸入文字的效率。拋棄了完全復用自 iPhone 的文本編輯操作,進行大幅簡化,移動光標時只需要點擊拽動即可,雖然效率和精準度依舊沒有鼠標來的高,但比起原來的「放大鏡」效果已經直觀了很多。搭配 iPadOS 的全新手勢,iPad 的文本編輯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在 iPad 上進行重度的文本編輯終于不再是一件讓人頭大的事。
iPadOS 還有很多的變化,例如桌面圖標尺寸變小、數量增加,文件 app 功能豐富、支持外接存儲設備,Safari 更加「桌面化」、支持游戲手柄和鼠標、延時更低的 Apple Pencil、變成 Mac 外接顯示器的 Sidecar……
對于 iPad 來說,iPadOS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軟件升級。大幅強化的多任務處理能力、文本編輯能力和拓展能力以及 iOS 13 的新特性,大大提升了 iPad 的「生產力」。在 iPadOS 更新之后,有不少視頻制作者都在 B 站、微博等平臺分享了自己將 iPad Pro 作為日常工具剪輯視頻的用法,也能證明這次轉變的成功。
盡管如此,iPadOS 依然還有一個和筆記本電腦之間的鴻溝,那就是缺少觸控板支持,觸控板的缺失成為 iPad Pro 提升工作效率的最大障礙,而在今年,我們終于看到了蘋果的轉變,新的妙控鍵盤增加了觸控板操作,讓 iPad Pro 徹底變得像筆記本一樣「完整」。
iPad Pro 2020 硬件上和一年半以前的 iPad Pro 2018 沒有太多差別,處理器小幅度更新,依然是一塊 120Hz 高刷新率屏幕,依然是全面屏外觀,增加了雙攝系統和激光雷達,但妙控鍵盤卻帶來了驚喜,它內置了觸控板,光標進行了升級,更容易掌控。同時,這款妙控鍵盤采用懸浮式設計,可以調整一定的角度,鉸鏈部位提供 Type-C 接口可以充電。
觸控板開啟了 iPad Pro 邁向筆記本電腦的一大步,全新升級的 iPadOS 讓光標可根據按鈕、app 圖標和文本等內容靈活變化形態。配合直觀易用的多點觸控手勢,比如三指切換空間、雙指開合縮放、輕掃回到主屏幕等,可以直接從觸控板上執行各種實用操作。
如果說十年前蘋果推出 iPad 是為了尋找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的機會,讓人們有了更趁手好用的內容消費設備,那么十年之后的 iPad Pro 則更像是蘋果對傳統筆記本吹響的沖鋒號,針對移動辦公和生產力做出的全面轉變。這十年時間,對手微軟 Surface 系列一步步走向成功無疑證明了在移動辦公這條路上,平板+筆記本電腦的形態不是一種偽需求,而一路走來,蘋果也完成了 iPad 系列的進化,或許從現在開始,「買前愛奇藝,買后生產力」會變成它新的標簽。
本文編輯:誰是大英雄
本文作者:王雪梨
本文由極客之選 GeekChoice 原創發布,轉載請發送郵件至 zhuanzai@geekpark.net。
人曾經被喻為 Windows 8 之父,感覺他說的話不是很靠譜。
“蘋果一直都有強大的系統級自動化工具,iPad 的下一站會是轉型成筆記本電腦。”也許你想象不到,這句話是出自微軟前 Windows 主管 Steven Sinofsky。在很多人眼里,當年是 Sinofsky 挽救了 Windows Vista 的失敗。但由于他主張推出的 Windows 8 遭遇了失敗,如今也只能是以“前微軟高管”的身份活在科技媒體新聞里了。
Sinofsky 在離開微軟之前還有一個大動作,那就是推出了 Surface 混合筆記本。在他眼里,最近幾年不斷遭受冷遇的 iPad 應該要轉型成像 Surface 那樣的設備,才會東山再起。此前,Sinofsky 曾經炮轟微軟放棄 Surface RT 是一次重大失誤。隨后,每一次 Sinofsky 在社交平臺上發言時,人們都發現他所使用的是 iPhone 又或者 iPad。
關于 iPad 轉型的說法我們也看了不少。但是在很多年以前喬布斯就曾經說過,iPad 與 Mac 之間的關系就像是汽車和卡車:iPad 用戶會成為主流,但是 Mac 用戶會一直存在,兩個群體都是相互獨立的。庫克掌管蘋果之后,也曾說過類似的話。比如,他曾經說過如果把 iPad 和 Mac 整合到一起,蘋果就沒有辦法為用戶提供最佳的體驗。
毫無疑問,如今混合型平板/筆記本電腦已經有一定的市場,但是在這個市場成為主流之前,也許蘋果不會考慮冒險,你覺得呢?
界上有一種鴻溝:你在南方的艷陽里包著湯圓,我在北方的寒夜里滾著元宵;你愛吃咸粽,我愛吃甜粽,端午節年年都精分;至于甜豆腐腦和咸豆腐腦,時不時就引發出一場“南北大戰”……“南北之爭”誰更強?誰才是“微信紅人”?微信指數告訴你!
iPhone、iPad變身全功能筆記本
美國專利和商標局今天通過了一項蘋果在2016年9月申請的專利“電子配件設備”,這份專利描述了一種超薄便攜式硬件配件,可以將 iPhone、iPad 變成全功能筆記本。專利中提到的“超薄”配件,是一種沒有處理功能的設備,但是卻包含了傳統筆記本的硬件,比如大尺寸顯示屏、物理鍵盤、GPU、接口等。這種配件無法自主運行,需要連接 iPhone 或 iPad 之后才能正常使用。
蘋果專利中提到的設計與 MacBook 相似,并采用鋁合金外殼。
我們可以從專利的示例圖中看到,這種筆記本配件的鍵盤前方有凹槽,可以將 iPhone 或 iPad 嵌入,并使用 Lightning 或 Smart Connector 接口通信。此外,iPhone 與配件之間還可以通過 WiFi、藍牙或其他無線協議傳輸數據和命令。板載的內存模塊可以進一步擴展 iOS 設備的功能。同時,iPhone 還可能配置第二種操作系統或固件,并模擬筆記本環境或者儲存筆記本版本的 iOS 應用。
除了作為處理設備,插入的 iPhone 和 iPad 還可以作為觸控輸入設備,比如作為觸控板。巧合的是,5.5 寸 iPhone 7 Plus 與蘋果全新 MacBook Pro 上的觸控板尺寸相差不多。一些例子中還提到,筆記本配件還包含 GPU ,可以提升 iPhone 或 iPad 的圖形渲染性能。
當然,蘋果目前將 iPad 宣傳為筆記本替代品,所以專利中的設備登陸市場的可能性不大。
手機變身PC主機
如何才能把一部智能手機變成一臺筆記本電腦呢?這個創意早已有之,但是我們至今仍未看到非常成功的軟硬件產品。
早在2011年,摩托羅拉就推出了Webtop軟件和Lapdock硬件,但是此次嘗試僅僅過了18個月就停了。微軟通過Windows 10 Mobile智能手機上的Continuum功能來實現類似的創意,但是微軟在移動領域的頹勢讓人很難看好這項功能的未來發展。
在眾籌網站Kickstarter上籌款逾100萬美元Superbook讓我們看到了新的希望——接下來,本文將從這款筆記本電腦以及它所運行的Andromium操作系統出發,好好講一講如何把Android手機變成PC這件事。
此外,Windows 10移動設備也有同樣的玩法,微軟專門針對移動設備推出了Continuum Dock擴展塢專用配件,可以讓搭載Windows 10 Mobile系統的智能手機與電腦顯示器連接,讓用戶通過智能手機也能體驗到完整Windows 10系統所帶來的體驗。
Continuum Dock需要在通用的Windows平臺上使用,可以通過USB Type-C接口將智能手機與顯示器、鍵盤或鼠標連接,并且直接帶來完整Windows 10的體驗。也就是說,Continuum Dock能讓你的設備適應不同的使用情形,不論何種輸入設備以及何種尺寸的顯示頻幕都將獲得一致的體驗。
在輕應用為主的當下,移動終端設備的確存在“秒”變的可能,這樣的玩法也挺有意思的。
電腦報新媒體:張毅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電腦報新媒體矩陣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