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在前面

    作為一個熱愛美劇和民工動漫的小Geeker,一般在午休時會選擇在辦公室觀看點下載的電影、美劇或者動漫。誰不想在寶貴的閑暇時光最大的享受快樂呢?

    首先我把優派的4K顯示器搬了過去,但是筆記本電腦卻帶不動,HDMI的輸出只能實現4K 30Hz,想要流暢使用果斷只能上主機。目前自己已有三套主機,其中最早裝機有一臺閑置,缺乏獨顯、水電,升級一下即可滿足影音需求+娛樂。

    那究竟是怎么娛樂的呢?就要說到題目:60幀觀影追番也就是利用了AMD Fluid Motion Video補幀技術。

    ◇【下面是它的官方介紹】:

    AMD Fluid Motion Video是一項AMD研發,將幀率為24FPS【即幀每秒,Frames per Second】或者其他幀率低于60FPS的視頻補幀成60幀的技術。源于AMD公司收購ATi公司后獲得的顯示卡生產能力,AMD Radeon系列顯示卡提供的畫面色彩一直處于業界領先地位。而該項技術的應用可以為用戶提供更流暢,更清晰,更逼真的觀看體驗。

    最后達到的效果就是上圖,因為使用的是視頻轉制Gif,幀率和畫質可能有些受限,仔細觀察天空的變幻相信可以發現開啟左側補幀后的過渡更加自然。如果圖不清楚,可以去B站看對比視頻。

    【藍寶石 RX580 超白金 OC-AMD Fluid Motion補幀前后對比測試視頻】:鏈接戳→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0682836

    因為上傳視頻限制為30幀/秒,建議速度改為0.5享用。想要實現上圖的效果,就需要完成本篇的裝機操作和后續設置了。

    原有的處理器是i5-8600K,主板是華碩Z370-E,固態硬盤是HP EX900,內存是十銓王者之劍,后續可能會升級。最重要就是顯卡+水電的更新,考慮到AMD Fluid Motion補幀技術,所以選擇了藍寶石 RX580 超白金 OC,同時還有一個去年買的創新AE-5聲卡也湊個數一起曬單了,上圖是整機配置單,接下來我們進入硬件展示環節。


    一、硬件展示

    1.顯卡:藍寶石(Sapphire)RX580 8G D5 超白金 OC

    RX580屬于AMD Polaris架構,采用的是14nm FinFET制作工藝,性能介于GTX1070和GTX1060之間,應該算得上性價比最高的顯卡型號之一。不過RX580還分為了4G和8G兩種版本,同時后續還衍生出了2048SP版,實際上是特供中國市場的閹割版,同時藍寶石旗下的顯卡版本根據還分為了白金版、超白金版本,差別主要體現在供電和核心頻率上。

    我所上手的就是RX580 超白金版(滿血版)。首先我們來看看顯卡的開箱,我也是第一次購買AMD的顯卡,還是比較亢奮。

    包裝的背面印有產品的信息,不過可惜是全英文的。

    從頂部的開箱之后,可以看到藍寶石 RX580 超白金靜靜的躺在包裝盒中。

    下面就是產品的實際模樣了,我們來聊聊顯卡的接口、插座、供電等細節。

    顯卡的側面有一個藍寶石(Sapphire)的呼吸燈。

    在顯卡的頂部區域,可以看到四根鍍鎳散熱銅管,供電方面則是8pin+6pin,如果是白金版就僅有8pin了。

    PCI-E金手指自然也是X16規格的,在使用的時候不要插到X8的插座上,不然可能就會出現性能衰減的問題。

    藍寶石 RX580 超白金采用了雙風扇,采用了風扇智能停轉技術,軸承則是低噪滾珠軸承。供電方面,采用了六相供電、第四代黑鉆電感,搭配16K全固態黑金電容。

    倆風扇沒有上燈是極大的遺憾,如果有的話我肯定會選擇豎置顯卡安裝了。

    藍寶石 RX580 超白金的顯卡接口,默認安裝了藍色的塑料保護套。

    摘下之后,可以看到藍寶石 RX580 超白金設計了2個DP接口、2個HDMI接口、1個DVI接口。

    側面是高密度的鍍鎳鰭片,可以有效提供散熱效率。

    藍寶石 RX580 超白金顯卡背面是NITRO背板。

    ▼芯片的底座

    在顯卡的供電接口旁邊還設計了一個開關,雙BIOS功能可以讓藍寶石 RX580 超白金在靜音模式、游戲模式下切換。

    2.聲卡:創新(Creative)Sound BlasterX AE-5

    創新(Creative)Sound BlasterX AE-5聲卡是去年12月份買的,一直沒有拿出來曬。這次正好作一個集中展示。本來是想改善聲薈Q5的音質,結果音響被我寄回家了,估計這聲卡放假前也一起帶回去。

    首先,來看看包裝,正面印有產品的樣圖。

    背面是產品的相關參數。

    頂部開箱之后可以看到聲卡外面包裹了一層透明的保護膜。

    接下來看下聲卡的外觀設計,正面主要為黑色磨砂金屬殼,其上印有Sound BlasterX的標志,X的圖樣比較顯眼。

    聲卡背板和前面的RX580背板倒是有點類似,黑白相間。

    創新(Creative)Sound BlasterX AE-5聲卡的頂部預留了一個RGB燈條的接口,右側的Logo實際上是帶RGB燈效的,這點我們后文再展示。

    I/O接口位于擋板處,分別設計了1個TOSLINK光纖輸出接口、前置輸出、后置輸出、中置/低音輸出、耳機輸出、麥克風輸入/線性輸入,可以搭建一套基本的環繞音頻系統,同時接口部分也進行了鍍金處理。

    聲卡同主板連接口為PCI-E X4,不過我是插在X8規格上使用。

    供電方面是4pin的線纜接口,直接從機箱電源轉接出來,在旁邊還有一個前置I/O面板音頻接口的插座。

    然后,我們來看看創新 Sound BlasterX AE-5聲卡的內部構造,擰下背板的螺絲。

    金屬殼和擋板可以獨立拆下,預留的白色區域是用以實現燈效展現。

    拆了外殼之后就可以看到內部的電路板和芯片部分。

    創新AE-5聲卡的解碼為CA0132-4AN芯片+CA0113-4AG芯片,主機聲卡中旗艦的配置,可以實現最大32bit/384kHz規格的音頻解碼能力。

    DAC為ESS ES9016K2M,動態范圍高達122dB

    Xamp分立式耳機放大器采用了四顆NS的L4562MA SOP-8雙運放芯片,可以驅動16-600Ω阻抗的耳機。

    創新AE-5聲卡的輸出上面,搭載了四顆BD140晶體管,下方還有一顆A5W-K繼電器。

    ▼其他電路板細節

    最后燈光區域位于聲卡的頂部,可以通過透光的Logo展示RGB燈效。

    3.CPU水冷散熱器:酷冷至尊(CoolerMaster)冰神G360RGB

    水冷方面,從過去的酷冷至尊 T610P升級成為了360mm的水冷,包裝的正面印有產品的樣圖。

    包裝的背面是冷頭的拆解圖和相關信息。

    頂部開箱后,可以看到酷冷至尊 冰神G360RGB 靜靜的躺在其中,硬紙結構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

    ◇【全家福】:下圖可以看到除了一體的冷排+冷頭外,還配備了3個120mm的RGB風扇、集成控制器、諸多的接駁線材、保修卡說明書等。

    360mm的冷排規格在長度上比240mm要大了許多,因此也只有大機箱才能用得上,ITX規格的就不要想了。

    冷頭部分為圓形,正中是Cooler Master的鏤空Logo。

    水管同冷頭的背面相連,可以進行一定角度的旋轉,但感覺比較吃力。

    冷頭的底面是純銅的底座,表面覆蓋有一層保護膜,安裝使用前務必撕去。

    水管插入在冷排的末端,旁邊還預留了一個開孔進行注水,不過一般我們不會進行此類操作,因此也貼有警示封條以防作死。下圖中我還把冷頭的供電和RGB線拉了過來展示,可以看到均為3pin的規格,一個插在主板的風扇針腳,一個則是插在主板的RGB針腳上,不過受限于針腳數量,我一般會采用一拖三的轉接線同水冷風扇相連。

    水管方面則是編制線材,質地過硬,不用擔心漏水和彎曲導致的老化問題。

    冷排方面自然也是比較常見的往返型水路,便于增加接觸面,提升散熱效率。

    在框架的邊緣部分預留了風扇的固定孔位。

    三個120mm的靜音風扇和酷冷自家的風扇套裝區別在于軸承部分沒有印制Logo。

    風扇的背面是出風口,因此在安裝的時候也便于用戶把握方向。

    為了實現三個風扇的等效同步,贈送了一個一拖五的轉接線,正好接上三個水冷風扇,一個冷頭就還有一個機箱風扇。

    此外還有一個控制器,集成了眾多的接口。

    供電直接由機箱電源+線纜完成,與硬盤所用一致。

    右側共有4個3pin的ARGB燈效輸出接口。

    左側則是功能性的針腳,就不展開了。

    控制器的底面涵蓋了4pin和3pin的燈效輸入,正中還有一個Microusb接口同主板相連,未來等待軟件支持后,可以通過電腦直接控制。

    4.機箱電源:酷冷至尊 V550 Gold金牌全模組電源

    電源方面選擇的是酷冷至尊 V550 Gold金牌全模組電源,相比于V550版本有所升級,同時質保提升到了10年。

    首先來看看外包裝,正面印有產品的樣圖。

    包裝的背面印有電源的信息,也包含了電源線的配備情況。

    從頂部開箱之后,可以看到是酷冷至尊 V550 Gold金牌全模組電源還采用了絨布收納袋。

    機箱一個,電源一個,在過去電源開箱中還是比較少見。

    ◇【全家福】:下圖就是產品的全家福,除了電源之外,還包括了諸多的線纜、收納袋。

    值得一提的是 V550 Gold針對顯卡供電線纜進行了加強,線徑達到了16AWG,對于RX580這種大功率用戶隨便折騰。

    下圖上方為普通的PCI-E供電線纜,下方是16AWG線徑的PCI-E供電線纜,寬上不少。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酷冷至尊 V550 Gold金牌全模組電源的外觀設計,側面印有 V550 的圖樣。

    電源的正面是一個靜音風扇,正面設計了一個金屬銘牌,非常具有辨識度。

    接口方面,18pin+10pin的主板供電接口、三組5pin的HDD/SATA供電接口,兩組8pin的PCI-E/CPU供電接口。接口比較少,組顯卡SLI是不可能了。

    V550 GOLD還設計了HYBRID功能,主要是針對低負載(<40%)下關閉風扇,降低噪音。

    機箱電源的側面印有產品的功率信息,+12V的直流輸出可以實現540W的總功率,應付個i5-8600k和RX580還是足矣。


    二、裝機過程

    首先裝入的是電源,酷冷至尊 V550 Gold金牌先要同機箱的電源擋板相固定。

    然后把主板、CPU、電源、硬盤等組件的供電接好,從機箱側面接入。

    最后將電源固定在機箱的位置上。

    然后將線纜從側面延伸出來。

    插入華碩Z370-E的主板供電、CPU供電。

    接下來安裝的是CPU散熱器,首先擦去之前風冷散熱器剩下的硅脂。

    然后在機箱頂部安裝冷排,此時還需要將機箱頂蓋取下上緊螺絲。

    然后將三個RGB風扇固定在冷排之下,本來我是想放在頂部,但想到這里主要是出風方向,放在內側看得到燈。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冰神G360RGB的冷頭貼有白色的塑料膜保護。

    在CPU上面涂好硅脂,均勻的抹勻后就可以安裝冷頭了。

    至此,酷冷至尊(CoolerMaster)冰神G360RGB水冷散熱器算是安裝完成了。

    聲卡和顯卡的安裝主要是PCI-E接口的安裝,還有要注意供電接口。

    不過一定需要注意PCI-E接口的規格。

    顯卡的安裝自然選擇PCI-E X16 3.0的插槽,,之前我就有安裝錯誤的經歷,把X16規格的顯卡安裝到了X8的接口上,導致了性能的下降。

    供電方面則如前文所言,采用的是8pin+6pin的線纜規格,使用的是16AWG線徑的PCI-E供電線纜。

    ▼裝機完成后的主機

    然后還需要把背面的線纜加以整理,使用綁帶加以束縛。

    最后蓋上金屬擋板,擰緊固定螺絲就可以插電使用了。


    三、燈效展示

    完成裝機之后,我們來看看整機的燈效系統,燈效主要集中于水冷散熱器、燈條馬甲、機箱風扇。

    原裝的機箱也是ARGB風扇,可以搭配水冷風扇實現燈效同步。

    但是考慮到內存的燈效兼容性,我覺得單色還是比較適合整體展示。

    不過可惜是藍寶石(Sapphire)RX580 8G D5 超白金 OC的燈效不能同步,只能自己玩點慢悠悠的燈效循環,讓人覺得很桑心。

    此外創新AE-5也有個Auraro Reactive燈效,名字很裝逼,實際上也是自己玩。不能同步,所以特效大家看看就好。

    附贈的燈帶效果就比較風騷了,一股“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 綿綿的RGB燈效腳下開”撲面而來。


    四、軟件設置

    軟件設置部分,我們重點介紹下如何設置視頻補幀60FPS&如何播放,同時補充一個創新AE-5的驅動展示環節。

    1.AMD Fluid Motion補幀技術設置

    【第1步】:安裝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

    實現AMD Fluid Motion補幀技術需要軟硬件同時的配套,首先需要安裝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AMD顯卡視頻插幀處理軟件)。

    下載地址戳→https://pan.baidu.com/share/init?surl=1Zd8D6dJaxPAYymJ0TswOg(碼:p5sj)下載完成之后打開,進行如下設置。

    1.勾選Rate Conversion中的24p

    2.將AFM Mode設置為Mode 2

    3.最底部的Performance【性能選項】,兩項都打勾。

    【第2步】:設置顯卡驅動—開啟AMD Fluid Motion Video

    然后打開AMD顯卡驅動,在視頻菜單中選擇自定義,然后關閉AMD Steady Video,開啟AMD Fluid Motion Video。

    【第3步】:安裝Potplayer+導入濾鏡

    之前我在測試明基EX3023R的時候介紹過如何使用Potplayer播放HDR視頻,這次還是要借助這個軟件,具體的安裝和升級插件比較繁復,放上鏈接大家一步一步操作即可:

    【基于 PotPlayer 和 madVR 的播放器的設置教程和方法】:地址戳→https://www.hao4k.vip/thread-26476-1-1.html

    安裝完成之后,打開播放器界面,右鍵-選項-濾鏡-全局濾鏡優先權-添加系統濾鏡。

    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點擊確定。

    返回上一步后,單擊左側框中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優先順序選擇強制使用即可。

    這樣的設置就完成了,開啟補幀后,除了開頭提及的動畫外普通的視頻也支持補幀。不過補幀的效果沒有原生的60幀那么好,但效果已經遠好于24幀/秒。同時原有畫面中出現的斷層問題(下右)也會得到有效解決。 就問一句:香不香?個人覺得香死了……

    【進階】:在線視頻補幀功能

    除了本地視頻外,Potplayer也支持在線視頻的補幀,但是由于各大網站力推會員制度,導致視頻鏈接普遍加密,目前能夠找到的資源相當有限了。我一般通過碩鼠網轉鏈。可以看到下面是碩鼠能夠支持的視頻網站。

    例如我選擇復制音悅臺網站中的《大魚》視頻連接(紅框)。

    將其復制到碩鼠網的轉鏈空欄中,點擊“開始GO!”

    在新彈出的對話框中,復制地址,下方還可以選擇不同清晰度的解碼。

    然后在Potplayer編輯器中右鍵→打開→打開鏈接,將前面的轉好的鏈接復制到最上方,點擊確定。

    在Potplayer播放器中即可完成加載了。

    通過調取播放信息,可以看到Potplayer已經將原來 24FPS 的視頻補幀到 60FPS 。

    2.創新AE-5聲卡軟件功能

    想要有效發揮使用創新AE-5聲卡的功能,我們還需要通過官網下載一個Sound Blaster Connect軟件適配。

    在Sound Blaster Connect中,可以看到預設了很多流行游戲模式,如使命召喚、CSGO、DOTA2、守望先鋒、絕地求生等,可以快速滿足不同場景的使用需求。

    同時Sound Blaster Connect也支持自定義的均衡器功能,不過我并不太懂。

    ▼Acoustic Engine:聲音設定

    ▼Scout Mode:聲波雷達

    ▼過濾功能

    Sound Blaster Connect同樣可以設定語音的選項,如環境噪音消除、回聲控制、人聲清晰等,同時支持變聲,算的上錦上添花。

    再次是Sound Blaster Connect的燈效功能,從設置選項來看可以整體控制,也能夠單獨設定,選項比較多元,也能夠針對顏色、速度加以精準設定。

    最后,Sound Blaster Connect的設置先選項中,需要選擇音頻輸出方式,如果僅使用耳機時建議選擇直接耳機模式。我第一次使用時,設置錯誤就導致無法出聲。同時針對不同阻抗的耳機,也提供了三檔的耳機增益,從16-600Ω均能覆蓋。

    ▼混音功能


    五、性能測試

    接下來就是整機的性能測試部分了,由于此次裝機是部件升級,所以性能測試的重心主要是圍繞顯卡、聲卡、散熱、功率等方面。

    1.整體性能得分

    首先在魯大師的跑分中,整體得分306191分,其中處理器性能得分92410分(超頻4.6GHz),顯卡性能得分166564分(RX580)。

    ▼PCMark10的得分為7284分

    2.單一硬件性能

    因為這次涉及到了i5-8600k的超頻,所以CPU的性能展示是必要的,i5-8600k是第八代處理器,屬于上一代的中端處理器,六核心六線程,默頻3.6GHz,睿頻4.3GHz。之所以選擇4.6GHz的頻率,是在華碩BIOS中反復調試運行之后,判斷4.6GHz的電壓比較穩妥,所以最終超頻的結果是4.6GHz 1.264V。

    CINEBENCH R15的OpenGL測試結果為158.43fps,CPU測試結果為1090cb,CPU-Z的單核性能555.7分,多核性能3064分,整體優于默頻下的i7-7700K。國際象棋測試,對比倍數42.52,運算速度20409。

    開啟AIDA64的監控后,待機溫度下CPU溫度23℃,外殼溫度30℃,核心溫度28℃,核顯溫度25℃,CPU功率為18.72W。

    單烤FPU30分鐘后,CPU溫度53℃,外殼溫度65℃,核心溫度65℃,核顯溫度40℃,CPU功率為77.10W。

    顯卡方面,GPU-Z的監測結果如下。

    GPU測試方面選擇的是3DMark的Fire Strike(1080P)測試得分為12329分。

    Furmark烤機30分鐘,GPU溫度74℃,功率182.87W,算上CPU的89.86W,估計有個300W。

    游戲性能表現上面,首先是古墓麗影-崛起,上一代勞拉小姐姐。

    因為RX580主要是面向1080P的場景,所以在此分辨率下默認畫質進行跑分,整體分數為 100.62 FPS。

    換成新一代勞拉小姐姐后,幀率降到了 70 FPS,不過還是可以保持流暢。

    FarCry5也是1080P的分辨率下默認畫質設置。

    跑分結果如下,最大幀率 96 FPS,最小幀率 71 FPS,平均幀率 80 FPS。

    老牌網游LOL跑1080P就是小Case了,這里直接上到4K分辨率全局最高畫質。

    可以看到最大幀率 330 FPS、最小幀率 123 FPS,平均幀率 197.414 FPS,可喜可賀,不過這也是該有的成績。

    最后是絕地求生大逃殺,分辨率1080P。

    設置自定義畫質(陰影、后期處理、抗鋸齒三項設置最低外其他選項均為最高畫質,貼近于實際使用場景)。

    通過Fraps記錄,可以看到最大幀率 185 FPS、最小幀率 58 FPS,平均幀率 127.532FPS,前期比較平穩,后期波動嚴重,這也是為什么沒有選擇2K分辨率測試,畢竟60幀/秒的基本流暢才能保證游戲的體驗。


    六、測評綜述

    經過本文的測評之后,想必各位同學對于AMD Fluid Motion Video補幀技術是很感興趣的,只要選擇AMD中端以上的顯卡基本都會配備這一功能。當然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搭配好的CPU、主板、散熱、供電共同享用。

    希望黃叔能夠像蘇媽學習下,給我的RTX2080也上一個補幀,提升用戶觀影體驗。這次我雖然對創新 AE-5聲卡進行了軟硬件展示,但并未涉及音質展示方面。等后續購入了新的音響后,再給大家加以詳細介紹,所以這里預留一個懸念吧。

    本次曬單到此結束,我是Geek研究僧,一枚愛好測評的研究生。

    想自己家里的插座,是不是總感覺不夠用?裝修時規劃得十分完美,實際入住后才發現哪兒哪兒插座都不夠用……面對插座不夠的窘境,一拖N的插排應運而生。不過,傳統插排似乎已在慢慢淡出市場,因為年輕用戶對于桌面的美觀有著更高要求,傳統插排雖然功能齊全,但其顏值實在難入年輕用戶“法眼”。如何才能兼顧插座數量,同時保證桌面、臺面整潔美觀呢?筆者今天要評測的 aigo AZ0303 一轉三插座,或許就是你的首選!

    01 精巧顏值一轉三,實乃傳統插排最佳平替

    aigo AZ0303 一轉三插座延續了aigo一貫的設計語言,邊角自然圓潤,通體純白,可輕松融入各類居家環境中,絲毫不顯得突兀。作為一款一轉三插座,它沒有電源線,在視距效果上也更加完美。

    為了更好的讓你看出aigo AZ0303插座的大小,我們使用iPhone X與其進行對比。可以看到,它與iPhone X的大小類似,十分精致小巧。

    融入各類家居環境中,一點也不突兀

    材質上,aigo AZ0303插座的外殼,采用啞光磨砂質地的耐高溫阻燃材料,手感細膩,同時符合國家750°C安全阻燃標準,使用起來也更安全可靠,關鍵時刻可避免火災的發生!

    孔位方面,aigo AZ0303正面如哪吒般擁有“三頭六臂”。它采用國標五孔三位,可兼顧多個設備同時使用。三個插孔各自擁有獨立分控開關,按壓式設計,按壓起來手感緊致,反彈強勁有力,可避免低齡兒童誤開。開關上方有獨特的半圓形aigo標志性微笑提示燈,關閉時為半透明白色,開啟時為純白色,可明顯區分插座開關狀態,十分顯眼。

    友情提示:不使用時,閑置插孔別忘記及時關閉,安全更省電哦!

    作為一款三位三控插座,三個孔位的間距自然也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經測量,aigo AZ0303插座的孔距為45mm,應付市面上的大部分插座都綽綽有余,有效避免了插座打架的問題!

    作為一款新國標插座,aigo AZ0303的背面印有產品信息和3C認證等標識,并標注了其技術參數。可以看到,它最大可承載2500W總功率,10A總電流,耐壓250V,足以應付家中大多數電器的使用。

    友情提醒:如果需要用于空調等大功率電器,請選擇aigo AZ0202D大功率轉換器哦!

    此外,aigo AZ0303還隨插座附贈了4個支撐柱。支撐柱顧名思義,可安裝在插座反面螺絲上,保證aigo AZ0303插在插座上時,可依靠這4個支點支撐在墻壁上,有效避免一轉三插座在使用過程中掉落。

    支撐柱安裝效果如圖

    安裝柱與墻面貼合,形成4個支點,保證插座不脫落

    02 拆開看面目,做工一拆便知

    插座這東西,單憑外觀難以看出其做工如何,因此我們仍按照慣例將其“大卸八塊”。

    aigo AZ0303采用三角形防拆螺絲鎖死,上方插座的四角有4個卡扣,保證插座不易損壞,不會輕松被熊孩子“辣手摧花”。當然,筆者心靈手巧,抱著研究的態度還是將其拆開了,讓大家可一睹它芳容。

    可以看到,aigo AZ0303采用了一體化成型無斷點連接的銅套,銅套上的焊點較少,可避免長期插拔后導致的銅片變形問題。單個焊點來看,光亮無毛刺,焊接牢固,可保證長久使用后歷久彌新。

    在其孔位內部,均有配備防觸電保護門,可有效防止孩子或寵物因好奇將手指或異物插入插座中,避免觸電事故的發生!

    03 實際使用:hold住全場景,廚房里的最佳用電幫手

    aigo AZ0303最終的歸宿,仍然是你我家中的插座之上。筆者將其帶回家之后才發現,aigo AZ0303著實是廚房、床頭的最佳選擇。

    廚房中往往有各式各樣的小廚電,偶爾甚至需要電飯煲、電燉鍋、蒸烤箱同時運行。此時,臺面上的插座就顯得不夠用了!不過,有了aigo AZ0303,用電的問題迎刃而解。看,輕松一拖三,解放了廚房臺面的插座。

    2個5孔插座,對于一般家庭已經略顯不夠用

    秒變4插座,廚電同時運行,烹飪效率倍增

    廚房之中裝一個,為更多廚電提供運行條件

    此外,aigo AZ0303同樣是桌邊的絕佳插座之選。我的電腦桌旁邊原本只有1個插座,曾需要外接一個丑陋的插排才能同時滿足顯示器、電腦、凈化器這三大電器的用電需求。現在,我只需一個aigo AZ0303就能輕松hold住它們,再也無需為電器插哪兒而分心。

    個頭小巧的aigo AZ0303,同樣可當我們的出差伴侶,滿足在酒店等不同場景里的插座需求。將它放置在行李箱中,僅占據一個小角落,一點也不耽誤你攜帶其他物品。

    04 說在最后

    從插排到插座轉換器,插座同樣經歷了多次進化,每一次進化都讓其在顏值、功能性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功能全面的aigo AZ0303,正如“哪吒”一般,以自身五孔三位設計、分控開關、精致顏值,足以成為你家的首選一轉多插座。優良的做工、精巧的設計,更讓它值得入手。好啦,今天的評測就到這里,我們下次再見!

    (7762800)

    文由什么值得買用戶原創:善生的善生

    薩瓦迪卡,我是善生。

    之前看到很多留言,希望我聊一下PD充電器,最好能做一期橫評。

    其實PD充電器做橫評沒什么太大的必要,大家按需選擇即可。

    下文會結合我經常用的16款不同類型不同用途的PD充電器,和大家聊聊PD充電器的選購要點。

    提起PD,很多人都會想起蘋果的PD充電。其實USB-PD,是由美國USB-IF 協會制定的協議規范。這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在USB規格、標準、普及的推動上功不可沒。獲得 USBIF 認證前,需先成為 USB協會會員。你可以在USB協會會員名單里,看到很多你熟悉的品牌,包括谷歌、微軟、蘋果、三星、高通等巨頭。

    我不想像其他人一樣復制粘貼點沒營養的,我給你們說點通俗易懂的。

    簡單說PD協議會是未來大一統的協議標準。USB-PD包括了高壓低電流和低壓大電流,橫跨多種設備。手機電腦、固態硬盤,甚至是顯示器,都可以使用USB-PD協議。

    一張圖看懂。

    但值得注意的是,早前的USB-A 是通過D+D-來進行協議識別的,但USB-PD需要使用C-C來進行通訊。所以支持PD的,都會是USB-C接口。

    如下圖,左C右A。

    Android已經明確規定,USB-PD是一項必須要支持的充電標準。目前一些安卓旗艦也逐步開始兼容了PD,比如華為、小米等等。但PD已經發展了不短的時間,為什么今年明顯會爆發呢?之前你在京東搜索PD充電器,都找不到幾個。

    這里除了要感謝USB協會的不遺余力,還要謝謝蘋果的不殺之恩。在iPhone8系列及之后的機型上,蘋果直接支持了PD標準。蘋果這個私有標準愛好者,難得的良心了一次。這里還有段故事,今天就不展開了,以后有機會和大家聊。

    和無線充電一樣,之前三星耕耘良久依舊不溫不火。蘋果以自己的體量優勢,的確帶動了PD和無線充電的行業發展。


    那么面對各種功率,琳瑯滿目的PD充電器,很多人已經看花了眼。這里再放一張圖表,包括蘋果設備和Switch的PD支持情況。

    下面,就通過我手上常用的十幾個PD充電器,來給大家聊一聊。

    里面有幾款Anker的充電器,為了防杠,這里提前說明一下。

    談充電器,就一定繞不過Anker。在PD領域里,Anker應該是覆蓋檔位最全面,技術儲備最好的之一,從18W-100W實現了全面覆蓋。和已經很成熟的5V市場不同,PD充電需要廠家有足夠強的研發能力。在PD普及的今年,Anker的推新速度非常快。只有在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誰在裸泳。相比之下,一些不錯的品牌居然選擇了公模方案。

    正文開始~

    18W

    18W檔位,主要是給手機和移動電源供電輸出。

    蘋果設備:iPhone8、8Plus、X、XS、XS Max、XR,iPad mini5都是這個檔位。

    一些支持PD輸入的移動電源,也都是這個檔位。

    18W充電器,我現在主要用ZMI和Anker。

    ZMI 18W PD充電器

    ZMI紫米蘋果PD快速單C口充電器18W快充頭適用iphoneX/Xs/XR/XsMax/8Plus C-C數據線等HA711白色39元京東

    Anker 18W PD充電器

    Anker安克 18W PD 單口 Type-C快充 蘋果手機充電器/充電頭/電源適配器 適用于蘋果安卓手機平板 白色89元京東

    兩款體積都不大,18W充電器(除了氮化鎵技術外),相比其他檔位體積方面都比較占優,畢竟功率不大。

    但ZMI這款插腳不可折疊,相比Anker這種可折疊的結構,攜帶可能會不太方便。

    ZMI還是沿用了早前QC3.0充電器的模具,Anker這次的PD系列則更換為了全新的模具,也加入了指示燈。

    多聊兩句指示燈,不知道你們發現沒,現在的充電器加指示燈的越來越少了,似乎只剩下了一些大廠還在做。

    究其原因,其實就是指示燈如果出現問題,是要算進整個充電器的售后成本里的。也就是說充電器沒壞,指示燈壞了依然要給用戶進行換新處理。

    小廠一般是直接放棄了,目前也只有幾家大廠在堅持,應該也是對自己的品控比較有信心。

    如果你在意性價比,那這里再推薦兩個。

    摩米士 18W

    摩米士MOMAX 蘋果PD快充充電器18W Type-Cpd數據線快充頭適用iPhoneXSMax/XR/X/8Plus等 白色29元京東

    綠聯 18W

    綠聯蘋果PD3.0充電器18W快充頭適用iPhone8/XS/小米89/華為P30三星手機數據線插頭 Type-C充電器 PD18W28元京東

    18W 適用人群

    iPhone用戶,PD 移動電源用戶,iPad mini5用戶(充電打游戲的除外)。


    30W

    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檔位,上可兼顧筆記本,下可兼容手機和iPad,同時也是Switch的充電規格。

    我個人很喜歡拿這個檔位,除了可以兼顧到我的iPhone、iPad和筆記本充電外,得以與今年技術的發展,30W體積縮小了非常多。

    我手上的30W,除了蘋果原裝的,就是Anker了。一個氮化鎵,一個可折疊的。

    蘋果 30W 充電器

    售價340元,在30W里來說應該是最貴的

    相比其他品牌,并不是很推薦蘋果自己的這個30W。

    這個的優點是,仍然支持全球旅行套件。

    和這款比較早的黑色一樣,都只是常規的方案設計,所以體積方面并沒有什么優勢

    Anker 30W GaN充電器

    Anker安克 A2017蘋果PD充電器30W適iphoneX/Xs/XR/XsMax/8Plus USB插頭Type-C數據線快充手機iPadPro/MacBook158元京東

    這應該是第一款大規模開售的,采用氮化鎵(GaN)技術的充電器。GaN是一種新型的半導體材料,對充電器行業會有著深遠的影響。

    我之前已經詳細剖析過這個技術了,簡單說就是有了GaN的加持,充電器會更小,散熱也會更好。

    去年,我還難以想象30W可以做到這么小的體積。但比較遺憾的是這代GaN由于技術難題,插腳并不可折疊。

    Anker 可折疊30W 充電器

    Anker安克 30W A2615 PD 單口 Type-C快充 蘋果手機充電器/充電頭/電源適配器 適用于蘋果安卓手機平板 白色138.9元京東

    這是新出的一款,插腳可折疊。

    體積也并不大,還加入了狀態指示燈。

    和GaN對比一下,體積并沒有大多少。重點是支持到了PIQ3.0,智能識別支持了華為和三星等。

    其實30W的充電器選擇,常規的體積都會比較大,比如綠聯這款。

    綠聯 蘋果PD充電器30W 適用iphoneX/Xs/XR/XsMax/8Plus USB插頭Type-C數據線快充手機iPadPro/MacBook 2076048元京東

    所以如果你經常攜帶使用,可以考慮一下Anker這兩款,或者等GaN技術成熟,產品價格也會下降一些。

    和一元硬幣對比一下,蘋果30W在常規充電器器里已經算小的了,但相比之下還是大了不少。

    插在插座上對比一下。

    另外如果你經常插電玩游戲,iPhone和iPad mini5用戶還要注意一下。

    雖然這兩個設備都是支持18W充電,但你邊玩邊充,其實是會突破18W的。

    iPhone XS Max,峰值21.66W。

    這時候如果你要實用18W充電器,只能在17.8W。

    iPad mini5就差的比較多了,邊玩邊充可以達到28W+。所以如果你有邊玩邊充的情況,強烈建議選擇30W檔位充電器,尤其是iPad mini5用戶,邊玩邊充其實是30W的充電規格。

    30W同時也可以為筆記本電腦充電,因為體積實在是很小,所以我現在出差都沒帶過65W。以華為matebook為例,充電正常,沒有出現電壓低的提示。只要不是大型游戲或者是視頻渲染,30W充電都不會出現邊充邊掉的情況。

    因為筆記本的充電過程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恒流恒功率,可以保持最大輸出。第二個是恒壓階段,會較長持續直到充滿。所以30W和65W,或者是45W的充電器,充滿時間和W數差異并不對等。

    網上看到一組測試數據,小米筆記本Air使用65W、45W、30W充滿時間分別為:132min、140min、155min。65W當然更好,30分鐘可以充入48%的電量,60分鐘87%電量。30W充電器30分鐘充入31%,60分鐘66%。

    65W在恒流恒功率階段有著壓倒性的優勢,之所以全程充電沒有拉開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后期的恒壓耗時太長。

    當然65W是更好,但30W由于這兩款非常小的體積,差旅攜帶使用時非常方便的。

    60W-65W

    這個檔位,基本是面向筆記本電腦充電的,我主要用的就是四個。

    小米、華為、聯想口紅,還有一款Anker 60W的雙C,相關內容放在后面的雙口部分了。

    ThinkPlus 65W 口紅充電器

    聯想thinkplus 口紅電源適配器 65W多能快充 支持Type-C 雅典白249元京東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65W充電器,設計和握感都非常好。

    別出心裁的設計成了長條形,雖然叫口紅電源,但體積比口紅還是大了很多。

    但這個充電器充手機的時候會出現電流嘯叫,不是個案。且附帶的數據線味道太大,甲醛嚴重超標,到手后一定記得晾一晾,其他沒什么毛病。

    小米 65W 充電器

    小米(MI)小米USB-C電源適配器(65W)119元京東

    這個充電器我之前也經常推薦,性價比很高。但性價比也意味著做工和用料差一些,小米的充電器品控一直很一般。

    我這個都沒怎么用過,插腳已經斷了。

    好在還在一年的質保期內,京東也上門直接換新了。我還是想說這個ZMI代工的小米,但凡涉及到插腳的,我這里都出現過損壞的情況。能不能長點心,價格漲一些我也可以接受。這要是過了質保期,你找誰說理去。

    其實大家想一下,這個充電器如果貴20塊錢,用上更好的用料和插腳設計,你可以用個幾年沒問題。現在因為20塊錢的差價,可能一年多插腳直接就掛了,那是不是意味著你這一百多也白花了。

    華為 65W 充電器

    好像只有套裝買,售價200+。

    華為(HUAWEI)原裝MateBook X Pro/E/D電源適配器筆記本電腦充電器40W智能 MateBook X pro/X/E專用 65W215元京東

    體積也是碩大

    比小米的還要大一圈

    插腳不可折疊,所以這款我只在家用。這么大塊,不可折疊插腳攜帶實在是很不方便。

    三款對比一下,聯想口紅明顯小了很多。

    所以我手上的PD充電器來說,還是建議大家買小一些的,雖然會貴一點,但真的比較值。

    雙口 PD充電器

    雙口充電器,可以滿足兩個設備的充電需求。目前主要是1A1C,即一個C口一個A口。雙C口的,目前開售的很少,我也只有一款Anker的。

    小米 30W 1A1C

    小米(MI)USB充電器30W快充版(1A1C)59元京東

    之前很火的一款產品,總功率30W。但要注意,只有單獨使用的時候,才可以出發C口 30W和A口18W的快充,兩個接口同時使用,會變成5V檔位,實測也就17-18W總功率的樣子。

    所以這個充電器,建議買回來當個30W單口用就好了,臨時應急或者睡覺的時候可以使用雙口慢充。

    Anekr 33W 1A1C

    Anker安克 PD2.0蘋果充電器33W PowerIQ2.0兼容QC快充Type-C+USB雙口充電頭 適用蘋果安卓手機平板 白灰色137.8元京東

    相比小米那款,這款是可以雙口同時進行快充的。

    C口輸出5V/3A、9V/2A,A口輸出5V/2.4A、9V/1.67A、12/1.25A。

    Moshi 42W 1A1C

    Moshi摩仕旅行充電器iphone蘋果X手機USB充電器快充出國電源適配器type-c PD快充一拖二雙口macbook充電器頭368元天貓精選

    雖然比較貴,但這個是30W+12W的1A1C。

    C口輸出5V/3A、9V/3A、15V2A。

    A口輸出 5V/2.4A

    同時支持全球旅行套件。

    機基地 42W 1A1C

    這款好像下架了,旗艦店里并沒有找到。

    C口最大30W,A口12W。和上面的Moshi一樣,但模具太丑了,摩米士也是用的這套模具。

    Anker 60W GaN 雙C口充電器

    Anker安克 A202960WType-C雙口充電器 Switch/小米Air華為iPad筆記本PD快充多口插頭USB安卓蘋果手機/MacBook288元京東

    作為目前市面上為數不多的雙C,可以跑滿兩個30W的設備,這款也采用了GaN氮化鎵的技術。

    單口最大輸出60W,雙口輸出規格一致:5V/3A、9V/3A、12V/1.5A、20V/1.5A。

    100W

    100W,因為技術難度的問題,目前市面上沒有第二款可選。這更像是Anker炫技的一款產品,性能非常強大。

    這也是我今年最期待的一款充電器,滿足了我對PD充電器的所有需求。

    Anker 100W 四口充電器

    Anker安克 Type-C100W四口充電器Switch/小米Air華為iPad筆記本PD快充多口插頭USB安卓蘋果手機/MacBook568元京東

    雙C+雙A,我目前手頭的設備都可以跑滿,通吃了從上到下的PD快充規格。

    雙C口輸出一致:5V/3A、9V/3A、15V/3A、20V/5A,峰值100W。

    A口輸出:5/2.4A

    這個100W的使用場景相當寬泛,比如我可以充筆記本,另外一個C口還可以充手機;也可以同時充iPhone XS Max和XR、XS,或者是一個手機一個iPad等等,兩個設備都能同時開啟PD快充。下面的雙A口,還可以充一些AirPods、Beats X之類的小電流設備,或者是非快充的手機及移動電源。

    大功率多口的優勢,是整合了多設備快充,冗余量更大,靈活性更強。目前這個功率,其他廠家是做不到的,所以Anker的技術儲備,在充電行業的發展里會有著很大的優勢。

    A口僅支持12W有些遺憾,但我覺得其實也說得過去。

    PD這兩年發展迅猛,QC3.0已經是過去式了,很快就會說再見了。

    因為PD協議非常寬泛,我現在已經很少很少使用A口充電了。即使是AirPods這些小電流設備,使用PD也沒問題。

    移動電源也逐步普及了PD協議,很多安卓機也兼容了PD,包括一加這個老大難。

    這款我是拿來在桌面使用的,其實橫置更好看。但由于我擺放的關系,就豎著粘在底座上了。

    總結

    PD充電器,從18W-100W檔位眾多,但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進行選擇。

    切入貪大用小,比如你只充手機,卻去買65W的充電器是很沒有必要的。

    體積也是一個總要的考量因素,GaN氮化鎵會逐漸普及,潛力巨大。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充電器適用氮化鎵技術,體積和發熱都會控制的越來越好,非常值得期待。

    30W是我個人比較推薦的檔位,承上啟下。手機、iPad、移動電源可充,筆記本電腦也可用。

    購買的時候注意保修時間,比如小米的很短只有12個月,Anker是18個月。如果碰上我小米充電器插腳斷了的情況,質保期內就可以直接換新。

    OK,基本就是這樣了。

    拜了個拜...

    我是善生,歡迎關注。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