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果最新上市的Macbook Pro 16取消了USB-A、讀卡器和HDMI等傳統接口,全部換成了USB Type-C形態的雷電3(蘋果官方叫雷靂3)。

    蘋果副總、市場總監Phil Schiller就此表示,這是大量調研后的結果,雷電3就是未來,今后蘋果PC也將不會再用其他接口,雷電3一統蘋果江湖的時代就要來臨了。

    就此機會,我們不妨重新回顧一下USB接口的歷史和現狀吧。

    混亂伊始 重新認識未來的USB接口

    USB是電腦身上最“古老”的接口之一,也是普及度最高的存在。在過去,USB1.0→USB2.0(480Mbps)→USB3.0(5Gbps)可謂一步一個腳印,速度也在穩步提升。

    USB接口和插槽的對應形態

    然而,從邁入USB3.1時代開始,USB接口的命名就容易出現歧義,而USB3.2和USB4標準的出爐,更是讓USB成為了史上最為混亂的接口。

    如果你懶得往下看,看懂這張圖就OK了

    USB接口的形態

    在電腦身上的各種接口中,USB多年來不斷“開枝散葉”,并逐漸衍生出了一個無比龐大的家族,按照USB接口的形態可以分為USB Type-A、USB Type-B、USB Type-C、Mini USB和Micro USB幾大系列。

    其中,Mini USB和Micro USB再往下也可以進一步劃分出Mini USB-A、Mini USB-B、Micro USB-A、Micro USB-B,而USB Type-B根據速度的不同,USB2.0和USB3.0標準版本的接口樣子也存在差異。

    來自USB3.1的亂象

    USB-IF協會在2013年發布了USB3.1概念,這個接口的理論最高速度可達10Gbps,是USB3.0的2倍。然而,從USB3.1開始卻又可以進一步被細分為USB3.1 Gen1和USB3.1 Gen2兩個版本,前者本質上就是USB3.0的馬甲,速度只有5Gbps,而后者才是真正的USB3.1,擁有10Gbps的速度。

    同時,USB3.1的發布還伴隨著USB Type-C型接口的誕生,后者在速度上存在USB2.0(常見于智能手機)、USB3.1 Gen1和USB3.1 Gen2三種速度,再加上USB Type-C還能選配雷電3、DP和充電功能,規格上更加混亂。

    全新USB3.2的攪局

    2019年2月,USB-IF協會再次公布了USB3.2的最新規范,其最高速率再次翻番到了20Gbps。USB3.2最大的特色就是徹底將USB3.0和USB3.1標準掃進了“垃圾簍”,老接口只需改個名就能被歸類到USB3.2的序列中:

    過去凡是速度為5Gbps的USB3.0、USB3.1 Gen都可以標為USB3.2 Gen1(市場推廣名又稱SuperSpeed USB);

    過去凡是速度為10Gbps的USB3.1 Gen2,可以直接改名為USB 3.2 Gen 2(又稱SuperSpeed + USB 10Gbps);

    只有速度達到20Gbps,才是真正意義上的USB3.2,并被命名為USB 3.2 Gen2x2(又稱SuperSpeed ++ USB 20Gbps)。

    需要注意的是,從USB 3.2開始,USB-IF官方只推薦USB Type-C這一標準的接口樣式,它會在未來統一USB接口的“江湖”。

    究其原因,是因為USB 3.2(Gen2x2)之所以能實現最高20Gbps的速度,最核心的就是使用了USB Type-C接口的兩個Tx/Rx首發通道,而之前的Type-A和Type-B型標準的接口可是做不到的。

    換句話說,理論上只有USB Type-C接口才能被稱為USB3.2,但不排除個別廠家為了宣傳噱頭而將USB Type-A型接口也標成USB3.2 Gen1或Gen2。

    此外,雖然未來的USB Type-C接口都是USB3.2,但其速度可能卻相差整整4倍,所以未來我們在選擇產品時要更加留意USB3.2接口“Gen”后面緊跟的數字。

    收編雷電3的USB4

    2019年3月初,英特爾官方宣布將面向USB推廣組織開放雷電(Thunderbolt)協議規范,從而讓廠商可以免費打造兼容雷電標準的芯片和設備,從而讓最新的雷電3接口不再是頂級PC的專利,并在更廣泛價位的PC間普及。

    USB-IF隨后也曝光了基于雷電協議的USB4(注意后綴不再是4.0)標準,它在底層就實現了雷電和USB協議的融合,增強基于USB Type-C接口的產品之間的兼容性。

    換句話說,USB4基本就等同于雷電3,它向下兼容USB3.0、USB3.1、USB3.2和DP(DisplayPort),并支持最高100W功率的電力輸出和40Gbps的傳輸速率,可外接臺式機顯卡擴展塢、兩臺4K顯示器或單臺5K顯示器!

    USB2.0到USB4標準的理論傳輸速率對比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筆者整理了常見各種USB標準的特色,并以USB接口形態為引和圖文并茂的形式給大家展示出來。

    USB Type-A型接口

    標準簡介:USB Type-A型接口是通用性最高的USB標準,它常見于電腦、閃存盤、優盾等外設,還常被用于數據線/充電線的“母頭”。

    USB2.0:480Mbps

    USB3.0/USB3.1 Gen1:5Gbps

    USB3.1 Gen2:10Gbps

    USB Type-B型接口

    標準簡介:USB Type-B并不常見,它常用于早期的打印機、掃描儀和筆記本的散熱底座等外盒,普遍以USB2.0的速度為主,少數產品通過增加接口針腳的形式可以獲得USB3.0的速度。

    USB Type-B(2.0):480Mbps

    USB Type-B(3.0):5Gbps

    Mini USB接口

    標準簡介:Mini USB是早期手機、移動音箱、MP3等數碼產品通用的充電接口,最高僅支持到USB2.0,即480Mbps的傳輸速度,現在已經被淘汰。

    Mini USB-A:480Mbps

    Mini USB-B:480Mbps

    Micro USB接口

    標準簡介:Micro USB是早期智能手機、較新的移動音箱、平板電腦等數碼產品通用的充電接口,最高支持到USB3.0(需增加額外針腳,接口形態加寬),即5Gbps的傳輸速度,現在正逐漸被USB Type-C所取代。

    Micro USB-A(2.0):480Mbps

    Micro USB-B(2.0):480Mbps

    Micro USB-A(3.0):5Gbps

    Micro USB-B(3.0):5Gbps

    USB Type-C型接口

    標準簡介:USB Type-C是USB未來的發展趨勢,其接口小巧且支持正反插,更多的針腳可以識別更復雜的協議,其涵蓋了從USB2.0到USB4不同時期的標準,同時還可選配DP視頻輸出、充電和雷電3功能。由于USB4還未正式發布,所以與對應的圖標我們暫時還用雷電3的圖標替代。

    USB2.0:480Mbps

    USB3.2 Gen1:5Gbps

    USB3.2 Gen2:10Gbps

    USB3.2 Gen2x2:20Gbps

    USB4/雷電3:40Gbps

    帶有上述圖標就代表支持充電,可搭配不同的傳輸速度標準

    帶有上述圖標就代表支DP視頻輸出,一般這種接口又稱全功能USB Type-C,大多還兼容充電功能

    充電集線器到 PC、家用電器和 Raspberry Pi,通用串行總線 (USB) 名副其實無處不在。但是,USB 有超過 10 種不同的版本、大量的連接器以及各種傳輸速率和充電功能,它也是一套廣泛的標準,如果您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可能會感到困惑。


    如果您查看最好的游戲筆記本電腦或最好的游戲 PC之一的規格表,您可能會看到它列出了一個 USB4 端口、一個 USB 3.2 Gen 2 端口和兩個 USB 2 端口。但這一切意味著什么,你能期望從每一個中得到什么?我們提供的答案可幫助您了解每種類型的 USB 可以做什么。



    USB 版本、版本名稱和速度


    如果您使用 USB 傳輸數據,而不僅僅是充電,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您的連接速度。因為,為了以高達 10 Gbps 的速度將文件復制到外部 SSD,您需要鏈中的每個鏈接來支持該速度:主機 PC、電纜和驅動器本身。


    如果每個 USB 端口和產品上都寫有最高速度,或者至少在規格表上,那就太好了。事實上,這也是運行 USB 的 USB-IF(USB 實施者論壇)所希望的。該組織最近引入了一種新的命名約定,將每個 5 Gbps 或更快的端口列為 USB 5 Gbps、USB 10 Gbps、USB 20 Gbps 或 USB 40 Gbps,而不使用版本號。獲得 USB-IF 認證的 USB 產品的制造商會獲得帶有 USB 速度編號的徽標,他們可以在其包裝上使用這些編號。



    但是,大多數 USB 設備都沒有經過官方認證過程。即使某些東西通過了認證,您仍然很有可能會看到它以數字版本號(例如 USB 3.2)而不是速度來宣傳。您可能還會看到列出的 USB 產品為 Hi-Speed USB、SuperSpeed USB、SuperSpeed USB 10 Gbps 或 SuperSpeed USB 20 Gbps。然而SuperSpeed 名稱已被棄用,但仍出現在某些包裝和營銷材料上。



    USB 3.x 的版本非常多,但是,需要知道的重要一點是,USB 3、3.1 和 3.2 都是相同的 5 Gbps 連接,當您在版本之后看到 Gen 2 時會跳到 10 Gbps,當您在名稱中看到 Gen 2x2 時會跳到 20 Gbps。



    USB 連接器


    您可能會在設備上看到超過六種常見的 USB 連接器。其中一些連接器在某些類型的設備上更為常見。



    USB A 型

    追溯到 1990 年代,USB-A 連接器是第一個并且仍然是使用最廣泛的 USB 連接器。它是矩形的、扁平的,并且只能以一個方向插入計算機,如果您要插入看不到的端口,這可能會很麻煩。您會在大多數外圍設備和計算機上找到 USB Type-A 端口,除了一些太薄而無法支持的超極本。USB Type-A 連接器可能支持 5 或 10 Gbps 種類的 USB 1.1、USB 2 或 USB 3.x,但這完全取決于設備或電纜支持的內容。USB 3.x 端口有時是藍色的,而那些達到 10 Gbps 的端口有時是紅色的。


    USB B 型

    USB-B 主要用于最大的外圍設備,例如打印機。它也可以在內置 USB 集線器的 USB 集線器或顯示器上找到,盡管 B 端口始終是將該集線器/顯示器連接到您的 PC 的電線的一部分。


    Mini USB

    Mini USB 在世紀之交與 USB 2.0 規范一起首次出現,現在已成為過去,已被 micro USB 取代。您可能仍會在一些較舊的游戲控制器或數碼相機上看到 mini USB。從技術上講,mini USB Type-A 和 mini USB Type-B 都有,但你只可能在野外看到 mini USB Type-B。


    Micro USB

    盡管 USB-C 是一種更新、更好的連接器,尺寸大致相同,但您仍然會在大量設備上看到微型 USB,從廉價的 Android 平板電腦到 Raspberry Pi、微控制器、數碼相機、移動電源和智能家居設備。從技術上講,micro USB Type-A 和 Type-B 都有,但你只會看到 Type-B。


    USB Type-C

    今天出貨的大多數新電腦都至少有一個 USB-C 端口(有些還有更多)。這些電纜上的插頭呈橢圓形,與任何其他 USB 連接器不同,無論您使用哪個方向插入它們都無關緊要。


    USB-C 線纜可以傳輸數據、視頻和電源(最高 240 瓦),但并非每條線纜都支持所有這些功能,因此您需要查看規格。許多新的鍵盤、鼠標以及幾乎所有新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帶有板載 USB-C 連接器。


    USB 電源標準


    除了 Apple 的 iPhone,幾乎所有移動設備都通過 USB 充電。您還可以通過 USB 連接為任何最好的超極本或最好的便攜式顯示器供電。但并非所有 USB 端口和電纜都能提供相同功率的充電。



    一些最新的 USB 設備實際上可能在其包裝上有一個標志,說明它們可以輸出多少功率,但目前這種情況并不常見。大多數現代手機充電器和所有筆記本電腦充電器都使用某種 USB PD,但并非所有 USB-PD 設備都具有相同的最大功率,因此請務必檢查充電器和電纜。對于筆記本電腦,60W 是最常見的最小值,而超過 100W 的則不太常見,因為這是一個較新的標準。


    USB 視頻


    DisplayPort 替代模式(Alt 模式)是另一種簡化現代 PC(尤其是筆記本電腦)布線的方法。借助 DisplayPort 替代模式,USB-C 電纜可以傳輸非 USB 信號。在 DisplayPort Alt Mode 的情況下,計算機可以通過 USB-C 電纜傳輸 DisplayPort 信號。


    雖然這對于臺式機來說可能不是什么大問題,但對于筆記本電腦來說卻是一個很大的優勢。USB-C 端口在物理上比 HDMI 或 DisplayPort 小,因此能夠在保持筆記本電腦尺寸較小的同時傳輸 DisplayPort 信號對于 PC OEM 來說是一個福音。


    不幸的是,您通常無法僅通過查看筆記本電腦的 USB-C 端口來判斷它是否可以傳輸視頻。您需要閱讀計算機的說明手冊或規格表,或者您可以進行實驗。


    筆記本電腦上最新的 USB4 端口可以利用 DisplayPort Alt Mode 2.0,它可以在 60 Hz 下以高達 8K 的分辨率運行,并使用 HDR10 顏色。雖然 USB4 本身只能傳輸 40 Gbps 的數據,但該端口可以發送 80 Gbps 的 DisplayPort 數據,因為它只向一個方向發送所有數據,因此可以接管所有 8 個通道。


    您還可以從 USB 3.x 甚至 2.0 Type-A 端口輸出視頻,等等。盡管 Type-A 上沒有 USB alt 模式之類的東西,但仍有許多使用 DisplayLink 技術的擴展塢和便攜式顯示器。安裝正確的驅動程序后,您的計算機將壓縮視頻并通過標準 USB 信號將其發送到擴展塢。


    USB 電纜和向后兼容性


    USB 的優點之一是它的向后兼容性。您可以使用全新的 USB 20 Gbps SSD 并將其插入 1999 年的 USB 1.1 端口,它可能會工作。但是,任何連接的速度都與其最慢的部分一樣快。因此,如果您將 USB 40 Gbps 驅動器連接到計算機上的 USB 40 Gbps 端口,但您使用的電纜只能支持 USB 5 Gbps,那么您將只能獲得 5 Gbps。


    購買 USB 電纜時,尋找最大額定速度尤為重要。您可以找到許多兩端使用 USB-C 并提供 60 瓦充電功率的電纜,但只能以 USB 2.0 速度 (480 Mbps) 傳輸數據。


    USB的歷史


    在這一點上很難相信,但通用串行總線 (USB) 已經存在了二十多年。USB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90 年代中期,從 1996 年推出的 USB 1.0 規范開始。隨后是 1998 年的 USB 1.1、2001 年的 USB 2.0 和 2008 年的 USB 3.0。在 USB 2.0 發布二十年后,USB4 版本 2.0于 2022 年底發布,進一步提升了連接外圍設備的速度。


    USB 1.0/1.1 (1996 - 1998)

    USB 出現的時候,計算機背面的各種端口都在爭奪我們的注意力。不僅有多個串行端口,而且還有一個并行端口(用于打印機)和用于鼠標和鍵盤的 PS/2 連接器。如果您玩游戲,您的控制器需要一個游戲端口,并且在商業環境中通常會看到用于外部存儲的 SCSI 連接器。


    USB 被開發為所有這些端口的“通用”替代品,通過使用通用連接器來簡化我們連接設備的方式。


    USB 1.0 于 1996 年首次亮相,帶有我們熟悉的 Type-A 連接器,直到今天仍然存在。USB 1.0 標準提供 1.5 Mbps 的“低速”信號傳輸速率或 12 Mbps 的“全速”信號傳輸速率。新生標準 USB 1.1 的第一個修訂版于 1998 年問世。


    USB 2.0 (2000)


    隨著 2000 年 USB 2.0 標準的推出,USB 的采用真正開始加速,該標準將最大信號速率大幅提高到 480 Mbps,并獲得了“高速”的綽號。


    我們還看到了帶有 USB 2.0 的 USB On-The-Go 規范的引入,該規范允許具有基于 USB 的連接器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托管其他 USB 設備。例如,您可以將鼠標、USB 拇指驅動器或數碼相機插入三星平板電腦或 Google Pixel 手機的 USB 端口。


    USB 3.0 / 3.1 / 3.2 (2008 / 2013 / 2017)

    2008 年,USB-IF 推出了 USB 3.0,它以 5 Gbps 的速度運行,與之前的 USB 2.0 相比,吞吐量提高了大約 10 倍。即使在今天,這也是大多數設備支持的最高速度。事實上,大多數外圍設備只需要 USB 2.0 速度。


    然而,USB-IF 在 2013 年推出 USB 3.1 后,在 2013 年又將速度提升了一個檔次,信號速率再次翻倍至 10 GBps。最初的 5 Gbps 速度被重命名為 USB 3.1,而 USB 3.1 Gen 2 指的是 10 Gbps 速率。


    USB-C 于 2014 年推出,但連接器跨版本,因為您可以擁有一個僅以 2.0 速度運行的 USB-C 端口,或者一個以 20 甚至 40 Gbps 的速度運行的 USB-C 端口。


    隨著 2017 年 USB 3.2 的推出,我們又看到了另一個 10 GBps 層和一個更快的 20 Gbps 層,兩者都具有雙通道功能。正是在這個時候,USB-IF 決定將所有 3.x 規范集中在 USB 3.2 下,因此 USB 3.2(無 Gen 或 Gen 1)為 5 Gbps,USB 3.2 Gen 2 為 10 Gbps,USB 3.2 Gen 2x2 為 20 Gbps . 之所以稱為 Gen 2x2,是因為它使用兩個 10 Gbps 通道。


    USB4


    USB4 于 2019 年宣布為 USB 標準的下一個演變,并且僅使用 USB-C 連接器(而不是傳統的 USB-A 連接器)提供。它可以以 20 或 40 Gbps 的速度運行,后者相當于 Thunderbolt 3 或 Thunderbolt 4,因為 USB4 可以與 Thunderbolt 兼容。


    使用雙組四個雙向通道傳輸數據。


    添加了 DisplayPort Alt Mode 2.0,支持 60 Hz 的 8K 分辨率和 HDR10 顏色。DisplayPort 2.0 可以使用高達 80 Gbps 的速率,因為所有八個數據通道都可用于將一個方向的方向發送到顯示器。


    USB4 2.0 版于 2022 年夏季首次發布。與上一代飛躍一樣,USB4 2.0 版再次將帶寬翻倍,這次從 40 Gbps 提高到 80 Gbps。這甚至是 40 Gbps 上限的 Thunderbolt 4 速度的兩倍。


    這些 80 Gbps 速度是使用現有的 40 Gbps 無源電纜或新的有源 USB Type-C 電纜實現的,這些電纜明確額定為更高的速度。USB 3.2 數據隧道現在能夠超過 20 Gbps,并且 USB4 版本 2.0 也符合最新的 PCIe 和 DisplayPort 標準。鑒于向后兼容性一直是 USB 接口的一個標志,USB4 版本 2.0 與除Thunderbolt 3 之外的所有可追溯到 USB 2.0 的早期版本兼容。

    SB接口是大家最常見、最熟悉的傳輸接口了,無論是充電還是傳遞數據,USB接口在目前的PC和移動設備中都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在長期的發展中,USB通過不斷地提高速度和充電能力,帶來了一代又一代標準的更新。現在,USB接口的速度標準已經發展到USB 3.2和USB 4,那么,這兩代新的標準又帶來了哪些更新呢?今天本文就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這些內容。

    USB堪稱全球發展最成功的數據接口。從早期的USB 1.0時代、數據傳輸1.5Mbps的接口開始,USB經歷了多個世代。出現了USB 1.0、USB 2.0、USB 3.0等多個規格,接口外形和設計方案也出現了USB Type-A、USB Type-B以及現在比較最常見的USB Type-C等。現在,USB-IF組織又公布了全新的USB 3.2標準和未來的USB 4,在速度和規格上又發生了一些變化。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IF現在將所有的USB名稱都納入USB 3.2旗下

    USB 3.2,讓人迷惑還是更為清晰?

    USB 3.2是USB-IF組織新發布的標準,其正式推出的時間是2017年的9月份。從技術角度來看,USB 3.2是對USB 3.1的改進和補充,核心變化就是數據傳輸速度提升到20Gbps,接口則沿用了USB 3.1時代起就確定的Type-C方案,不再支持Type-A和Type-B兩種接口。

    之所以USB 3.2只留下了Type-C接口,而放棄了另外兩種接口,究其原因還是隨著技術和產品的不斷發展,使得Type-A和Type-B這兩種接口已經無法取得市場的青睞。具體來說,這兩種接口由于設計時間較早,即使后期進行改進也無法在尺寸和根本的物理特性上進一步提升,其不足包括相對較大的體積、存在插拔方向、可靠性不足、兼容性不強、供電能力較差等。

    相應的,Type-C接口在物理結構上做出了改善,大幅度改變了這樣的情況。Type-C接口采用了可靠、無方向性的插拔,所有的信號引腳都設計在了接口中央的“舌頭”上,正反各12個,絕大部分對稱排布。在每組各12個信號接口中,包含了接地、USB 2.0數據信號、USB 高速信號、供電信號、邊帶(非USB傳統信號)信號等多個數據接口。

    ▲USB目前流行的三種接口

    在耐用度方面,Type-C接口的受力部件主要是外部金屬殼,強度更高且更不容易損壞,中央的數據通道被弧形外殼保護,很難受到破壞。設計要求顯示,USB Type-C能夠維持10000次以上的插拔不會損壞,按照一天插拔3次來計算的話,USB Type-C插接口至少能使用10年時間。

    ▲Type-C接口觸點更多,包含了之前USB接口的所有針腳。

    此外,在供電能力方面,由于專用的供電線路的設計,Type-C能夠實現五種不同的供電配置,包括最傳統的5V@2A(10W)方案以及新加入的12V@1.5A(18W)、12V@3A(36W)、20V@3A(60W)以及最大的20V@5A(100W),這是在之前的老接口上難以實現的。

    在經過USB 3.0和USB 3.1時代的過渡之后,USB Type-C逐漸出現在市場中并獲得了用戶的青睞,因此在USB 3.2上,USB-IF決定徹底放棄設計老舊且功能較差的USB Type-A和USB Type-B接口,全力主推全新的USB Type-C,更充分地利用USB Type-C的各個特性,實現傳輸速度的進一步提升。

    ▲Type-C很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成為應用最廣泛的USB接口形式

    在USB 3.2規范中,USB Type-C的高速特性被充分利用。USB Type-C擁有2個高速數據傳輸通道,分別被命名為(TX1+/TX1-,RX1+/RX1-)和(TX2+/TX2-,RX2+/RX2-),之前USB 3.1只利用了其中一個通道傳輸數據,另一個通道以備用的方式存在。

    在USB 3.2中,兩個通道可以在合適的情況下都被啟用,并實現每個通道10Gbps的最高傳輸速度,這樣總和就是20Gbps,采用128b/132b編碼,實際數據速度可以達到約2500MB/s,相比現在的USB 3.1直接翻倍。值得一提的是,USB 3.2的通道切換是完全無縫的,無需用戶進行特殊操作。

    不過,20Gbps只是USB 3.2傳輸中的一個規格而已,這一次USB 3.2發布后被眾人詬病的原因就是USB IF希望通過USB 3.2標準,將之前USB 3.0和USB 3.1全部納入,只是以不同的版本區分。根據USB IF的信息,USB 3.2標準包括如下的內容:

    從USB IF給出的USB 3.2標準情況來看,其中USB 3.2 Gen 1x1實際上是之前的USB 3.0,USB 3.2 Gen 2則是USB 3.1改頭換面而來,只有最后的USB 3.2 Gen 2x2才是全新的高速規格,命名也充分突出了雙高速通道的優勢。因此在選購相關產品時,如果用戶對速度有要求,一定要注意USB 3.2的模式名稱,畢竟最高速度和最低速度相差約4倍。

    在相關產品研發方面,目前AMD和英特爾都沒有在主板芯片組上提供原生支持,并且近期內也不太可能有原生支持USB 3.2尤其是USB 3.2 Gen 2x2的芯片組出現,因此要完成USB 3.2的高速傳輸規格,還需要第三方主控芯片或者PCIe擴展卡上市。在主控芯片方面,祥碩已經展示了相關的芯片產品,傳輸速率已經能夠達到20Gbps的高度,不過祥碩也表示相關產品將在2019年才能推出,實際登上主板應該在2020年左右了。

    USB 4——全面兼容雷電3

    在USB 3.2正式協議公布之后,USB組織又在很短的時間內預告了有關USB 4規格的內容。和之前USB 3.2等標準基于USB自家協議不同的是,USB 4在基礎協議上不再采用USB規范,轉而采用英特爾徹底公開的雷電3規范,這也是USB數十年發展中最大的一次改變。

    英特爾的雷電3規范發布于2015年。以當時的技術水平來看,雷電3相當先進甚至激進,其支持最高40Gbps的速度以及100W的供電能力,還支持HMDI 2.0(4K@60Hz)或者DisplayPort 1.2(5K@60Hz)的視頻輸出,這樣一來顯示器也可以使用雷電3接口規格。

    在外觀接口上面,雷電3和USB Type-C采用完全兼容的物理設計,可以互相插拔,但是雷電3的接口上會帶一個雷電的小Logo,借此以顯示和實際支持USB 3.1規范、數據傳輸速度較低的USB Type-C接口的區別。

    毫不夸張地說,雷電3的傳輸帶寬和相關規格是非常強大的,甚至遠勝于同期的USB規范,即使是目前所公布的最新USB 3.2規范也無法達到雷電3接口的標準。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雷電3接口就天下無敵了呢?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從2015年公布規范開始,雷電3和相關接口的推廣就不是很順利,主要原因就一個字——貴。

    ▲未來USB Type-C接口的新規范在納入雷電3的技術后將兼容幾乎目前所有應用場景

    由于雷電3和相關傳輸技術屬于英特爾的專利,因此廠商使用這個接口必須向英特爾繳納相應的專利使用費。另一點非常重要的內容是,雷電3為了達到如此高的速度必須使用專用的芯片,英特爾為此也推出了數款芯片對外銷售,因此價格自然不會便宜。

    另外,使用雷電3接口的設備還需要經過英特爾的認證,自然又需要一定的時間成本和一筆額外的費用支出。這樣一來,雷電3接口的使用門檻就無形之中被抬高了很多,相比幾乎免費開放的USB標準來說,雷電3接口就有點曲高和寡了。

    一個典型例證就是,從2015年到現在,也只有463款設備獲得了英特爾的認證,可見其發展速度并不令人滿意。甚至有部分廠商在第一代產品中支持了雷電3接口,反而又在第二代產品中以普及率、授權費用等問題“倒退”回USB標準,令人唏噓。

    為了進一步加速雷電3接口的普及,特別是在如今流行的大量移動設備中提供對雷電3接口的支持,英特爾在2017年5月作出決定,從2018年起免除雷電3接口的授權費用,但是規范協議在當時并未徹底開放,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受到英特爾的約束。

    ▲雷電3的增長速度極為緩慢

    直到2019年3月,“想通了”的英特爾又才更進一步,向USB推廣組織開放了雷電3接口的所有規范,今后各大廠商就可以基于該規范,免費設計和生產支持雷電3的相關設備。接下來USB IF又宣布將雷電3的相關標準納入即將發布的USB 4規范中,雷電3和USB繼接口一統后,終于又要在規范上完成統一了。

    根據目前的消息,新的USB 4接口將納入雷電3的標準,其傳輸速度將提升至最高40Gbps,相比剛發布的USB 3.2 Gen 2x2翻了一番,其余雷電3接口的相關特性全部繼承,比如供電能力最高100W、支持視頻傳輸等。更重要的是,USB 4的整個專利和授權和目前的USB設備方式相同,廠商可以自行研發相關匹配的設備,包括傳輸芯片等,也不需要經過額外的認證,這大大方便了USB 4的拓展和普及。接口規格方面,USB 4目前只有Type-C一種,不再支持任何其他的接口方案,諸如Type-A和Type-B都已經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USB組織將正式把雷電3規范納入USB 4之中

    最后再來看看相關標準的發布時間。USB 4標準目前正在制定中,據估計可能會在2020年左右正式對外發布。具體到相關的產品方面,英特爾的10nm處理器已經開始考慮納入雷電3的原生支持了,因此對USB 4原生支持也應該不存在技術上的問題,這依舊需要等到2019年底或者2020年初。

    總的來看,USB 3.2的正式發布和USB 4相關消息的披露,大大推進了這一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的高速接口的發展,使得數據的轉移和復制更為方便。可以預見的是,在USB 3.2乃至USB 4成為主流接口的時候,“一接口走天下”的時代很可能到來,顯示器也只需要一根線就能完成電能和信號傳輸,這將大大方便人們的生活。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