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本電腦品牌啟動按鍵戴爾F12東芝F12方正F12富士通F12海爾F12宏基F12華碩ESC惠普F9機械革命F10技嘉F12雷神F12或Esc聯(lián)想F12聯(lián)想Thin">
記本電腦 | |
品牌 | 啟動按鍵 |
戴爾 | F12 |
東芝 | F12 |
方正 | F12 |
富士通 | F12 |
海爾 | F12 |
宏基 | F12 |
華碩 | ESC |
惠普 | F9 |
機械革命 | F10 |
技嘉 | F12 |
雷神 | F12或Esc |
聯(lián)想 | F12 |
聯(lián)想ThinkPad | F12 |
明基 | F9 |
蘋果 | 長按"option"鍵 |
清華同方 | F12 |
三星 | F12 |
神舟 | F12 |
索尼 | ESC |
微星 | F11 |
未來人類 | F7 |
小米 | F12 |
品牌臺式機 | |
品牌 | 啟動按鍵 |
戴爾 | ESC |
方正 | F12 |
海爾 | F12 |
宏基 | F12 |
華碩 | F8 |
惠普 | F12 |
聯(lián)想 | F12 |
明基 | F8 |
清華同方 | F12 |
神舟 | F12 |
組裝機主板 | |
品牌 | 啟動按鍵 |
Intel | F12 |
昂達 | F11 |
頂星 | F11或F12 |
富士康 | ESC或F12 |
冠盟 | F11或F12 |
冠銘 | F9 |
華擎 | F11 |
華碩 | F8 |
技嘉 | F12 |
杰微 | ESC或F8 |
捷波 | ESC |
精英 | ESC或F11 |
梅捷 | ESC或F12 |
銘瑞 | ESC |
磐英 | ESC |
磐正 | ESC |
七彩虹 | ESC或F11 |
雙敏 | ESC |
斯巴達卡 | ESC |
微星 | F11 |
翔升 | F10 |
盈通 | F8 |
映泰 | F9 |
致銘 | F12 |
使用方法:
1、重啟電腦時不停按啟動快捷鍵(一般是F12、ESC),直到出現(xiàn)主板啟動選擇界面。
2、是快速不停的按,而不是按著按鍵不動。
3、有的主板可能按一次就可以進入選擇界面,有的主板需要按多次才可以。
4、注意時間把握,在開機一瞬間之后,就去不停的按對應的按鍵。
5、如果不能進入啟動選擇界面,就多實踐幾個按鍵,一般是ESC,F8至F12之間。
說明:以上信息整理于互聯(lián)網(wǎng),所有內容僅供參考!如有更新不再另行通知。
按下電源鍵以后啟動電腦時,將按照設置的啟動順序選擇從硬盤啟動還是從光盤啟動,或從其他設備啟動,啟動順序設置是在新裝機或重新安裝系統(tǒng)時必須手動設置的選項。現(xiàn)在主板的智能化程度非常高,開機后可以自動檢測到中央處理器、硬盤、光驅等型號信息。這些在開機后不用再手動設置,但啟動順序設置不管主板智能化程度多高,都必須手動進行設置。
為什么要設置啟動順序呢?在電腦啟動以后,首先檢測中央處理器、主板、內存、BIOS、顯卡、硬盤、光驅、鍵盤等設備,如果這些部件檢測通過,接下來將按照BIOS中設置的啟動順序從第1個啟動盤,調入操作系統(tǒng)。正常的情況下,都是設置從硬盤啟動的,但是當計算機硬盤中的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的時候,是無法從硬盤啟動的,這個時候我們只有通過進行CMOS設置,把第1個啟動盤設為U盤、或光盤啟動電腦,查找機器本身的故障,因此在裝機或維修電腦的時候,設置啟動順序是非常重要的。
設置啟動順序的方法,設置啟動順序時,我們需要選擇Advanced BIOS Features選項,可以通過First Boot Device,Second Boot Device 和Third Boot Device,三個選項的設置來定制,機器的啟動順序在這三個選項中。每一個選項都有光盤、硬盤、網(wǎng)卡、或HDD-0、LAN網(wǎng)卡,U盤、Disabled禁用等。設置成功以后一定記得需要保存,一般情況下F10是保存的快捷方式。直接按下鍵盤上的F10即可,然后選擇Save即可保存成功。
算機的啟動是一個看似簡單但涉及多個復雜步驟的過程。從按下電源按鈕到桌面環(huán)境的呈現(xiàn),計算機系統(tǒng)經(jīng)歷了一系列令人驚嘆的操作。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計算機的啟動流程,從硬件初始化到操作系統(tǒng)加載,再到應用程序啟動。我們將逐步揭示計算機啟動的背后過程,并介紹一些常見的啟動問題和調優(yōu)方法。
計算機啟動的第一步是電源管理單元(Power Management Unit,PMU)接收到電源按鈕信號,然后向主板發(fā)送電源開啟信號。一旦電源供應正常,主板上出廠時候固化的程序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tǒng)(Basic Input/Output System,BIOS))會開始初始化。
BIOS界面
BIOS負責計算機硬件的初始化。在計算機通電后,BIOS首先執(zhí)行自檢,或稱為POST(Power-On Self-Test)。POST是一系列的硬件自檢步驟,旨在檢測計算機主要組件的完整性。這些組件包括:
如果POST檢測到問題,計算機通常會發(fā)出蜂鳴聲或顯示錯誤信息。否則,計算機將繼續(xù)啟動過程。
BIOS在自檢后,需要確定從哪個設備啟動操作系統(tǒng)。通常,BIOS會按以下順序嘗試啟動設備:
BIOS的啟動設備順序通常可以在BIOS設置中進行配置,這允許用戶根據(jù)需求自定義啟動設備。
一旦BIOS確定了啟動設備,它將查找該設備上的引導加載程序(Boot Loader)。引導加載程序是一個小型的程序,位于啟動設備的特定區(qū)域,其任務是加載操作系統(tǒng)內核并啟動它。常見的引導加載程序包括GRUB(GNU GRand Unified Bootloader)、LILO(Linux Loader)和Windows引導管理器。
GRUB界面
引導加載程序的工作流程可以分為以下步驟:
GRUB是一種常用的引導加載程序,它支持多個操作系統(tǒng)的引導和多重引導配置。GRUB的配置文件通常位于/boot/grub/grub.cfg,在啟動時讀取,用于確定可用的操作系統(tǒng)和引導選項。用戶可以編輯GRUB配置以自定義啟動選項,例如選擇特定內核版本或添加引導參數(shù)。
一旦引導加載程序成功加載了操作系統(tǒng)內核,操作系統(tǒng)就開始啟動。這里我們以加載Linux操作系統(tǒng)為例來講解。
linux啟動log
內核初始化是操作系統(tǒng)啟動的關鍵步驟。內核負責管理系統(tǒng)的硬件資源、內存分配、進程管理和文件系統(tǒng)等。這一階段通常包括以下關鍵任務:
一旦內核初始化完成,控制權將轉移到用戶空間。用戶空間是操作系統(tǒng)中供應用程序執(zhí)行的環(huán)境。在Linux系統(tǒng)中,用戶空間通常包括以下組件:
一旦操作系統(tǒng)初始化完成,用戶可以開始啟動應用程序。應用程序可以是命令行工具、圖形界面程序、瀏覽器、辦公套件等等。應用程序啟動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雖然計算機啟動過程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順利的,但有時會出現(xiàn)問題。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啟動問題和可能的解決方法:
計算機的啟動流程是一個復雜而關鍵的過程,涉及硬件初始化、引導加載程序、操作系統(tǒng)啟動和應用程序加載。了解計算機啟動的工作原理可以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計算機系統(tǒng)。此外,識別和解決啟動問題以及優(yōu)化啟動速度可以改善計算機的性能和可用性。計算機啟動背后的這些過程,是現(xiàn)代計算機科學和工程的精華所在,也是計算機科技的奇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