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T之家 2 月 17 日消息,聯力在近日的 2024 年新品線上發布會上展出了 DK-07 可電動升降電競電腦桌的新樣品。

    ▲ 圖源聯力 LIANLI 官方B站賬戶視頻動態

    不同于去年臺北電腦展上采用電控霧化玻璃面板的早期樣品,2024 年版的 DK-07 樣品在玻璃桌面下內置了一塊來自 LG 的 30 英寸透明 OLED 顯示屏。聯力宣稱該顯示屏在作為副屏的同時,不會阻擋用戶欣賞透明面板下方的 PC 硬件。

    硬件方面,DK-07 電競電腦桌支持單系統,可使用延長線水平安裝長度 340mm 以內的 4 槽顯卡。同時其桌面右側下方配有 4 個可從外部打開的硬盤托架,用于安裝 3.5/2.5 英寸硬盤。DK-07 的 I / O 面板設在前側,擁有 4 個 USB 3.0 Type-A 口和一個 Type-C 口。

    散熱方面,該電腦桌前部可安裝多達 2 個 360 冷排或 2 個 280 冷排(IT之家注:若用于安裝風扇則可支持最多 6 個 120 風扇或 5 個 140 風扇);主板右側最大支持平裝 1 個 360 冷排;主板左側支持側裝 1 個 360 冷排或 280 冷排。

    特色功能上,DK-07 電競電腦桌右側桌面包含一個 6 格抽屜收納空間;左側則搭載了一個具有加熱 / 制冷功能的內嵌式杯架;這款電腦桌還集成了一個可伸縮的 USB 擴展面板,并支持無線充電。


    、前言

    有人可能好奇:為什么男人總愛搗鼓自己的桌面? 可全家也就這點地方男人說了算...... 我就稍微有些不一樣,我說了算的地方稍微大一些,新房有一個單獨的房間作為娛樂/工作多功能室。幾個月前新房硬裝就完成了,而我自從發現找人打孔不靠譜之后,就自己買了電錘,開始了整個娛樂室的打造。 由于這個房間的面積是十分緊湊的,但房間扮演的角色卻十分多樣且重要,所以這里的設計打造思路就是:

    1. 盡可能將房間里所有空間最大化的利用;
    2. 設備工具盡可能的容易拿和方便放回,減少日常維護成本。
    3. 這里不強求性價比,也不取悅于別人,全憑自己喜好選擇,至于總共花費也算不清了。

    萬字長文警告:本文我本想分享這個幾乎一手打造9平方的娛樂室,不過不過整個房間的內容肯定過多過長,所以先單獨將桌面這一面墻拿出來先和大家分享,桌面在這幾個月里其實也已經有了不少的變化。

    這是我最初裝好電腦桌之后將電腦等設備搬入新房的樣子:

    下面是經過我幾個月的努力打造,如今大體完工的桌面模樣:

    二、桌面方案

    1.角鋼置物架 原本有考慮過L型桌面,但為了更多的收納和將下凹的墻體充分利用,最終決定使用置物架+一字型長桌。 置物架層板是可以自由組合:最底層掃地機器人可以通過,下層作為放置路由器、打印機和設備充電平臺使用,中層個多的放置我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攝影器材與配件;頂層放置用得比較少的一切配件或雜物。

    2.桌面材質和尺寸 我老婆并沒有實木情節且是個宜家粉,自然會給我推薦宜家的長桌方案,2套利蒙拼接起來使用,桌子中間用一個收納柜支撐。 但是我的桌面必然會放置大量物品甚至放電腦機箱或者坐人,所以最終選擇承重和硬度更好的橡木作為桌面。

    拿尺寸在淘寶問了幾家實木定制,白橡木比紅橡木要貴不少,但還是稍任性的選擇了5cm厚的白橡木。 最終這一家和我說假一賠十且2500包郵,相比其他家近3000不包郵的報價是最友好的,我還是決定試試。

    在桌子定制尺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尺寸,2780mm的長度在我這差一點點就進不了電梯,所以在定制之前還是應該仔細拿尺子到電梯比劃,一整款桌面真的非常重,扛上樓或者吊上樓不知道要多少錢。 電腦桌的寬度通常在70CM是比較舒服的,但我壓到60cm有幾個原因:

    1. 個人習慣使用的顯示器尺寸27寸基本不會再大了;
    2. 房間只有260cm寬度,椅子至少要100、攝影燈也要100,手心手背都是肉,最后桌子也只剩60左右;
    3. 前面提到的置物架,墻體凹槽不到120(118被門套影響),承重墻凸起50,所以選的100置物架。也就多出15+cm的距離,所有桌子是做不到70cm的。

    當然現在回頭來看的話,65cm是這個房間桌子的極限,會比60cm稍微再富余一點點。

    從長度來說,即便是做到了近3米長的電腦桌面,但如果按兩個人來使用的話,每個人平均下來也就1.3-1.5M的長度,實際用起來挺爽但也是需要好好規劃利用的。最初我有將電腦主機放置在桌面上,不過主機所占位置實在太多,最后也只能將其移到右下角。

    對于這家店的價格和木質我還是很滿意的,所以我不久又訂了3塊3cm的白蠟木作為桌上的置物板和后面的工作臺、后期還有5塊3cm的白蠟木放沙發后面作為貓墻使用。

    店家是提供磨邊和預先開孔等服務的,如果你是自己安裝且沒有開孔工具的話,還是提前開孔會稍微好一些,畢竟弄如果壞木板的話不關你的事。 但如果你的安裝師傅工具齊全能現場開孔的話,現場定位和開孔效果會比較好。但是要注意像白蠟木、白橡木這些木質都非常的硬,開孔難度還是挺大的。在木板上開孔最好有定位器,不然打偏會打穿木板,別問我怎么知道的。

    3.桌面墻置物架系統 說到電腦桌上方的置物板,被我淘汰的方案有宜家的BOAXEL和淘寶的VITSOE,主要原因是我喜歡黑色,房間墻漆也是深灰色系,整個桌面色系決定由木色+黑色組成,不想再出現大面積的白色。 但是像隔壁的衣帽間老婆自然會要宜家的BOAXEL(全套不含運費1000元左右),也是完全的利用普通墻體與承重墻厚度差出現的凹槽。

    最終桌上墻面采用的置物板+洞洞板的方案。洞洞板的存在可以把平時經常用得評測工具、手辦、耳機等工具都放在上面,很方便拿取,目前我也是將自己常用的兩根冰燈插在洞洞板上。

    網上黑色的洞洞板其實也很多,但是洞洞板的孔還是有些差異的,通常分為圓孔、方孔和橢圓孔,孔的類型和距離決定了其兼容的掛件類型。 優點: 1.橢圓孔,兼容宜家配件; 2.黑色塑料材質,防水且不怎么擔心掉漆; 3.單塊28cm小尺寸,靈活拼裝; 4.由于在1688批發價購買的,相對宜家還是要便宜的,買了幾大箱才1000+。

    這款需要注意的: 1.單獨一塊置物板28cm,可能一些掛件會超過此距離。 2.這個洞洞板是完全貼合墻面的,以至于洞洞板不像宜家,后面是無法走線利用的。 3.粘貼+釘的固定方式,安裝方便度都以及穩定性不是特別好,而且使用膠水相對會多,也會粘壞墻漆。

    4.支撐

    我發現網上很多朋友噴宜家承重不行容易壓彎,也有不少人很迷實木的產品,其實我覺得沒必要過分追捧和迷信,畢竟是完全不同價格的東西,根據具體使用情況來選擇實木和宜家產品即可。 實木在很多方面表現固然好,但除了價格較貴之外,本身沉重也是你需要面對的。因為我們家都是走的簡約的風格,所以在電腦桌、置物板以及貓墻能固定支撐上也都希望如此。 電腦桌原本是設計成完全懸空設計的,選用的這種架子作為支撐,它使用的膨脹螺栓作為固定,打孔一定要比較準確,不然比較難安裝。

    不過老婆覺得心里不踏實,所以底部除了3個支架之外,最右邊還加上一個腿,確實像如今這樣支撐非常的穩,我坐上桌面也不成問題。

    畢竟電腦桌底部是看不到的,但置物板選明裝支架 自然效果就不夠好,后來逛淘寶發現的這種隱藏支架。

    由于這種支架的承重比較低,所以我1.8M長的置物板一共打5個孔,涉及到多孔安裝對于孔的定位精準度則要求更高,這里也就用到了激光水平儀定位。 但在實際安裝還是遇到了些問題,打孔的時候沒有注意稍微向下傾斜一點,這樣才不會像我這樣置物板裝上之后略微有些向下傾斜。

    最后只能在左邊再多加了兩個支架,這樣就比較穩了。

    除了打孔以外的原因,還有置物板30CM寬,上面那個支架只插入12CM也是比較容易受不住力向下傾斜的。 所以像我客廳貓墻也是吸取了點教訓,換成了了這種20CM深的支架。

    可是深孔的安裝只同樣不簡單,我這幾個板子雖然是提前讓店家開好了12mm孔,但支架涂漆之后的尺寸精度就會有誤差導致插不進12mm的孔,當時使用的高速沖擊轉+加長的鉆頭現場擴孔調整,所以如果有工具的情況下最好還是現場直接開大0.5mm的孔配合支架孔位比較容易安裝些。

    然而支架的承重能力除了支架類型、支架數量有關之外,還和墻體和膨脹釘有關。像客廳左上角的那塊板子左邊剛好是空心磚,用小黃魚就出現架不住的情況,當時想說用貓屋支撐,不過后來又補了些慧魚換掉小黃魚居然就穩了。

    所以對承重有要求特別是遇到非承重墻的打孔,個人建議使用慧魚。 可以看到慧魚的膨脹擴張結構是從頭至尾都會起作用,而且有一排的螺點加強受力,而黃魚只有前端有膨脹作用。

    三、設備&數據區

    搞定了桌面,就來分享一下桌面相關的物品:

    1.我的設備

    要知道南方很多時候濕度是十分爆炸的,甚至一個月天天濕度90%以上,所以我的主要設備基本都會放防潮箱內,幾年前買的思銳70L,穩就一個字,沒啥太多好說的,只是后面漲價不是很推薦了。 而電腦桌的右邊是一塊70cm寬的榆木飄窗,原本我曾打算將防潮箱放在桌面下然后在飄窗上打一個柜子。 但實際上防潮箱放在飄窗上才是拿取最方便的,我可以直接坐在飄窗上拿取設備,設備拿放都可以擺放在防潮箱前面的這塊飄窗上。

    自己現在的拍攝設備有所縮減,目前有三套設備:

    1.尼康D850+14-24+24-70+105e+90微,作為主要拍攝使用,視頻也偶爾可以使用;

    2.今年才買的富士XT4+18-55作為日常主力視頻機和拍照副機使用,最近很喜歡富士的直出(懶),所以平時除非鏡頭受限,現在都會優先使用富士XT4。

    3.大疆御2全能套

    防潮箱上方自然要利用,這里算是一個復古角落的搭建,將流金歲月一體機MSYBT、復古汽車、宜家小人和盲盒等物品擺放在此,復古的調調平時哪怕看著就很舒服,沒事還可以聽一張CD或者收聽廣播。

    這款一體機的音箱表現真的很好,直接手機藍牙連接播放就行。而且箱體底部還有獨立的低音單元,無論音樂欣賞還是娛樂使用都完全足夠,聲場比較開闊,這里將它負責整個房間的音樂播放簡直完美。

    如果你也同樣喜歡復古造型的音箱/收音機一體機,也可以考慮流金歲月的M1BT這款音箱,造型更加小巧,甚至感覺有點可愛,女孩子應該會比較喜歡。

    2.數據區I

    既然桌子右邊是設備存儲的地方,而且電腦也在桌面右下角,那桌面的最右邊區域最適合作為數據&充電區: 這里集中了防潮箱、相機充電器、type-c線、電腦拓展塢、讀卡器、存儲設備等設備......而過多的設備自然需要更多的插孔,電腦后面我是使用的一個pud排插,可以連接電腦、防潮箱以及音箱等。

    由于我的相機、電池和儲存卡都至少是兩套的,這樣我日常的拍攝模式是在這里可以拿到相機+永遠有電電池+使用有空間的儲存卡;而拍攝結束之后,拔了卡和電池的相機放入防潮箱,電池放入充電器,存儲卡放入讀卡器或拓展塢,數據導入電腦。

    而無人機操作也是類似,只需要將相機充電器那個八字頭電源線插到大疆充電器即可。

    另外由于拓展塢以及電腦主機的多個接口,再加上多個數據線主要來自小米65W充電器和一根USB3.1 Gen2 5A c-c線連接電腦,也能應付像很多c口設備的充電或數據傳輸需求。

    說到數據,除了容量大小之外,其實最重要的就安全和速度兩個點。 如下就是總日常最主機的存儲設備

    1. LaCie Rugged SSD移動固態硬盤
    2. 索尼xqd卡、金士頓V90高速sd卡,三星PRO PLUS、其他sd卡若干
    3. 三星tf卡
    4. 4.索尼xqd卡讀卡器

    關于速度

    就我的設備而言,儲存卡的速度瓶頸在相機的RAW連拍,而固態硬盤主要影響的是工作效率以及使用體驗上。 所以我的儲存卡里會至少有一張索尼XQD卡和金士頓SD紅卡這樣的高速卡,盡可能發揮機器最大的性能,且擁有更好的拍攝體驗。 不過即便選擇了索尼的XQD卡讀卡器,但感覺始終沒有跑出這張卡的極限,但好在相機上還是能基本吃滿的。

    關于安全

    “硬盤有價而數據無價”這句話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我反正是親身經歷過。 畢業換新電腦的時候摔壞過一塊機械硬盤,開不起盤;前年一個固態硬盤掛了,即便恢復也損失了不少數據…… 而購買LaCie Rugged SSD移動固態硬盤主要還是對外出拍攝數據安全的考慮,LaCie 可能你沒有經常聽過,但它在攝影圈還是比較有名氣和常見的,那一抹橙色很惹眼也容易記住,它其實是希捷的高端子品牌。

    我的整個工作間所有設備性能和速度也是極強極快的,所以新購入的設備不會希望它是拖后腿的那一個,所以LaCie Rugged SSD可以說是安全和速度全都要了。USB-C接口兼容目前我的主要設備,而且900+的雙速,連接后4k素材也是直接可以進行后期與編輯。

    它外形特別小巧且輕便,甚至可以放進口袋,而且這款移動固態硬盤最大支持2TB容量,即便是在外拍攝再長的時間也不用擔憂。加上其圓潤親膚的手感,哪怕你只是短途旅行也是狠愿意將它帶上。

    LaCie Rugged SSD采用金屬外殼+全機身硅膠保護,可以承受三米高處跌落以及兩噸重汽車碾壓,即便是在環境較為惡劣的戶外環境也可以放心使用;而且其防塵防水防護級別達到了比較好的IP67級,哪怕是它不慎掉入水中,也是絲毫不懼。

    LaCie Rugged SSD 還帶有硬件加密功能,素材存在里面更安全,并且提供五年有限質保,重點是質保期內免費享有Rescue原廠數據救援服務1次,在重要數據遇到萬一的時候還能救命。 當然平時可以使用Toolkit備份軟件進行備份、鏡像、還原,把珍貴的一次留到最關鍵的時候。

    同樣我對于三星 PRO PLUS 存儲卡也是由安全出發,這款專業定位的SD卡也在安全方面有很好的保障。

    雖然速度比不了UHS-II 的SD卡,但外出拍攝我還是喜歡更具安全感的設備。

    3.數據區II

    既然說到數據安全,家里還是得有NAS,這個房間原本就是作為數據中心來使用的,在桌子左下方放置了NAS,這里不僅連接我電腦這邊的數據,還要兼顧家里路由器、安防的錄像機、影音娛樂的資源與連接等。 機柜?放不下的……

    而且由于塑鋼置物架的原因,其實最左邊的桌面也是不太好利用的,所以下方就再加了一個網狀置物架,可以更方便NAS、錄像機等設備進行散熱。 其實很多人需要的只不過是更大的硬盤空間,并不一定需要NAS,只有你對數據重要性有更高要求的時候,才需要NAS。

    選擇威聯通453-T3這款主要原因還是朝著萬兆去的,畢竟像我那么多高速存儲卡和設備,如果是千兆的NAS,速度的瓶頸則卡在了普通機械硬盤的90MB/S,那這個速度顯然是限制我絕大多數設備的。 這臺NAS的SSD、4塊硬盤現在也已經是插滿狀態,性能也是完全釋放了。

    可以看到速度雖然并沒有跑滿,這臺機器萬兆帶來的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哪怕文件直接在NAS里面編輯后期都可以,之后還會給大家分享NAS家庭娛樂方面的應用。

    舒適的使用體驗是需要整個系統,沒有短板的。目前我也是將我能做到的基本達到了極致(好像還差個萬兆路由器),家里的寬帶目前也只能是千兆。

    四、工作區

    1.我的工作區

    主機就不多說了,最近有文章已經分享過,前陣子把內存補到64GB,然后再插上3080之后......

    我想除了掃雷和貪吃蛇這些游戲之外,無論我拿來干啥基本都是夠夠的。主機也沒什么好升級的了,也許可以爽快的用個好多年吧。

    即便是默頻狀態下跑分也已經輕松突破了100W分,有多少強你應該懂的吧?

    CPU:AMD 3950X

    主板:ROG C8H (WIFI)

    顯卡:索泰 RTX 3080-10G6X 天啟 OC

    內存:芝奇 焰光戟 3600 C16 64G

    硬盤:海盜船MP600 1t+WD SN550 1t

    電源:ROG雷神 850W

    機箱:追風者518

    散熱:恩杰海妖Z73

    風扇:追風者

    網卡:華碩XG-C100C

    顯示器:明基SW270c+SW2700pt


    明基顯示器


    我的顯示器其實經過了幾個階段: 單獨使用優派(27寸4K);多屏工作娛樂兼顧,于是買了sw2700pt,就變成27寸4K+27寸2K;后來優派顯示器出了些問題,我返售后維修,只能明基sw2700pt單獨使用,后來即便優派修好了,我也懶得雙屏去適應分辨率不同的切換了,除了分辨率,sw2700pt的色彩表現也很優異,看久了專業顯示器的色彩,再看優派的就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即便4k又怎樣,只能一旁看劇、打游戲。 如今全新的桌面,我還是想弄回雙屏使用的,于是將修好的優派給老婆看劇用,而我再補一臺明基sw270c,明基sw2700pt+明基sw270c組成兩臺27寸2K使用。

    每次我說27寸2K舒服,都會有分辨率黨來和我杠。這里也不想過多解釋,對我工作還是日常使用來說,分辨率是遠排在畫面色彩表現之后的,而且在27的尺寸里4K分辨率相對于2K分辨率是有提升,但提升卻十分有限,遠不及我為止付出的金錢代價和WIN系統下的不適感。 如果你覺得4K是必須的,那么選擇像明基sw271這樣的顯示器組雙屏我也沒什么意見。

    明基的顯示器分好幾個系列,但sw作為攝影相關的專業顯示器,用過之后就再也離不開,是我目前用過最好的顯示器。 同時擁有sw2700pt和sw270c的人應該不多,這里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兩款顯示器具體會有哪些細微差別。

    1. 外觀差異

    明基sw系列作為專業定位的顯示器,不僅做工用料扎實,屏幕無瑕疵,而且兩臺顯示器都了配備專業遮光罩,所以sw270c雖然正面是三窄邊的設計,但都戴上遮光罩后視覺效果是比較接近的。 但是區別在于sw270c的遮光罩更寬,對周圍光的遮擋角度和效果會更好一些。

    這里我將房間多個燈打開,可以看到只要不是比較正的光源照射,這臺顯示器的正面都不會受到環境光所影響。

    兩款顯示器底座雖然都采用的RGB色環+的設計,sw270c旋鈕材質也升級得更顯更高級,但sw270C的支架更垂直一些,如此可以將顯示器推得更深更靠墻,這對與我本就不寬的桌面還是比較友好的。不過270C的底座面并不是平的,這也就導致了在上面很難放手辦之類的東西。

    這兩款顯示器左側都是帶SD讀卡器和兩USB接口的,270C的USB接口自然升級到了3.0。 可是位置不再是像sw2700pt那樣齊平遮光罩的設計,這導致了在遮光罩戴上之后使用會不夠方便。

    而兩臺顯示器比較大的不同在于SW270C加入了高速USB-C接口,這對于筆記本用戶來說還是比較實用的,并且支持60W的 PD供電,一根線纜就可以實現和筆記本電腦的供電、視頻以及數據傳輸,配上SD卡槽和USB接口也可以直接作為拓展塢使用,(雖然我這里使用主機一般不怎么用到。)

    2.色彩表現

    色域覆蓋就不多說了,兩臺專業顯示器都是能達到a&RGB標準的,而且sw270c還還支持了16-bit 3D LUT硬件校色。 而sw系列專業顯示器最讓人舒服的自然是它的色彩表現,而且明基在出廠時就對顯示器做過校色,出廠報告可以看到這臺顯示器的色域、色準、均勻度、Gamma值得各項參數信息。

    對于不想或者不是很懂色彩管理、基本就使用s&RGB色域的用戶來說非常實用,打開顯示器即可直接使用,十分友好(對普通人來說色彩管理真的費事的)。 sw270c和sw2700pt給我的感受就是如此,用過這種顯示器不太可能接受普通顯示器的色彩表現了。不過兩臺顯示器的最大亮度和對比度有些詫異,所以如果不進行統一校色是無法色彩完全一致的。需要對亮度對比度等進行統一校色之后才能使二者顏色一致。

    不過顯示器、電視這些設備不放在一起比較是不會看出差異的,仔細對比的話兩者還是有一點點差異。

    仔細比較的話,左邊的sw270C在暗部顏色過渡稍微再細膩一些,而且自然過渡到更往下的區域;而sw2700pt稍微早一些的出現一點點線狀。


    3.色階、對比度表現

    sw270c的最大亮度達到了300cd/m2,其實就我而言,250cd/m2的亮度已經足夠使用。300cd/m2的亮度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透亮甚至稍微有些刺眼,所以我也是稍微調低亮度使用(400cd/m2亮度的顯示器較長期使用,我的眼睛疲勞感也會明顯增加)。 兩款專業顯示器在色階表現上自然是頂級,高光部分就不多說了,最暗都可以看到2的色塊。

    雖然色階兩者表現相近,但實際上對比度更高的270c在畫面呈現上更討喜,該黑的地方更黑。

    這張照片是也是通過拉高曝光而得,可以看到按摩層次也是可以看到1-2的色塊,表現極佳。


    4.漏光控制

    液晶顯示器都會有漏光的情況,不過日常使用通常不易察覺,如果你長期在比較暗的情況下使用顯示器,一些漏光嚴重的顯示器邊角難免還是會看到一些不勻均。

    而sw270c具有亮度色溫均勻技術,在我相機拉高曝光的拍攝下,比較容易可以看到只有左上角有些不夠均勻,而sw2700pt雖然漏光控制也不錯,但在顯示器四個邊角出現漏光,這也是sw270c推出的新技術,通過出廠的時候單獨調整屏幕的25塊區域,使得整體屏幕的亮度色溫控制更加均勻,修圖時也更加準確。


    5.其他使用體驗

    目前兩臺顯示器使用下來感受還是很舒服的,不用操心太多,也沒有其他更多的追求,只是眼睛再也回不去那些普通顯示器了。

    另外sw270c支持HDR顯示,作為日常娛樂使用的話,表現會更好。 還有我發現sw270c自身會帶有一些自檢程序(自動識別顯示器是否需要校色并提示等),所以在息屏喚醒的時候,會比旁邊的sw2700pt要慢一些。 所以這兩臺顯示器怎么選:其實從目前長期使用來說,兩臺sw系列顯示器我都很滿意。我之前一直使用的sw2700pt依然很舒服夠用;而sw270c在蠻多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升級,帶有Type-C接口、亮度色溫均勻技術、覆蓋Display P3色域、3D LUT精度更高,外觀更加時尚好看,OSD控制器操作更加快捷,整體質感得到了比較大的提升,至于你選擇哪一款就看你對他升級的地方是否有需求了,如果是筆記本外接顯示器我更推薦sw270c。

    岡村工學椅

    搬家并沒有把老X昊搬過來,不只是因為懶,也是它背靠躺著真的有種莫名的不舒服,更關鍵的是我想在新房入手心念已久的岡村人體工學椅。 相信這個日系品牌大家基本都有聽過見過,所以我也就不多啰嗦了。只是老婆非要全網面的工學椅,其實contessa2青色在各方面都挺合適的,除了價格......

    畢竟小一萬的椅子不敢輕舉妄動,,于是就先下單我的岡村 sylphy light黑色款先探路好了。 畢竟我的要求就簡單得多,可以舒服的久坐就足夠 現在的桌椅多采用分體組合式結構,這無疑為運輸提供了便利。

    我的sylphy light亦是如此。不過,相比于有的需要詳細說明書的組合家具,sylphy light的配件一眼望去卻很簡潔,哪個零件歸屬于哪個部位,一目了然。

    好的人體工學椅離不開優秀的氣桿。這款椅子采用韓國的Samhongsa的氣壓棒,知名品牌的產品還是有安全保障的, 三弘擔心保護性不夠而導致氣桿刺穿坐墊,從而“baoju”的顧慮不是一天兩天了。此外,很多廉價劣質的座椅會通過削減氣桿的用鋼量來壓低成本。sylphy light則不存在此現象,氣桿分量很足,而坐墊下也有鋼板橫撐,像氣桿刺穿坐墊或自身折斷的擔心,可以不要了。

    sylphy light的鋼座有著跟氣桿一樣的高投入,它采用了5條瘦而厚度誠意的金屬椅腿,每3條椅腿就可以組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結構,不管是強度還是抗傾覆能力,實測之下都是相當出色的。

    頭枕的安裝比較簡單,直接扭上螺絲固定即可。雖然這款椅子的頭枕是不可活動的,但日常使用到頭枕的時候(比如午休),這個寬大而又綿彈的頭枕,可以提供很優渥的頭部活動區域,使用人可以根據個人的頭頸倚靠角度和取向做個性化調整,就好比人睡在大床上時,手腳并開,伸成大字那樣舒適。

    坐墊的舒適程度與坐墊材料關系緊密。sylphy light的坐墊選用的一體成型海綿,舒適透氣,整體感強。這樣均勻飽滿的坐感,來自于臀部被坐墊海綿的整體包裹,總之就兩個字——安逸。

    裝好之后可以看到它的造型曲線還是相當優美的。sylphy light相比于很多友商產品的優勢,很重要的一部分即來自于此,即可以向上或向下滑動調節背部支撐點,從而獲得最適合使用人的背部曲線。比如說,對于身材嬌小的美麗妹子(我老婆),椅背支撐點則可以向上調節,這樣背部曲線就得到了一定的收縮,坐上去就沒有那種背部空間過大而失去支撐的感覺。而像我這樣有一點點胖的大體型男同胞,則可以考慮適度將椅背支撐點下移,這樣就不會出現背部曲線過窄而產生局促感。

    顏值就是正義啊,sylphy light和我家的氣質還是十分相襯的。而且這款椅子的背部也是十分寬大,我這種虎背熊腰也是完全覆蓋且兩邊形成一定包裹,加上是全網面的透氣設計,更有利于背部的散熱排汗,舒適度很高。

    裝好之后自然將它移到娛樂室內使用,這款工學椅幾乎可以完全推入桌下。平時不用的時候,收納坐墊區到桌下,也可以給娛樂室騰出足夠的活動空間。

    簡單介紹了下sylphy light的各部位使用使用功能,下面接下來給大家展示一下這款椅子實測中的主要功能、個人感受與建議。 靠背回彈力度調節 外側帶有“+-”的旋鈕可以將它拉出調節,靠背傾仰的彈力,“-”代表彈力減少、“+”代表彈力增加,很好理解。

    sylphy light支持最大26°的后仰姿勢,有四段傾仰角度調整,將調整桿向下壓可以鎖定當前的傾角,上提調整桿,向后輕輕靠一下,聽見“嗒”的一聲,即可恢復自由調節狀態,椅子不會因為扭開按鈕突然進入自由狀態而“打人”。

    而sylphy light扶手也是3D調節的,不僅可以前后移動,還可以調節左右角度和高度,不過垂直方向通常需要受力,所以高度調節時需要扳動扶手外側的調節按鈕。 其中扶手前后移動距離范圍為40mm,左右調節角度均為15°,高度支持最大60mm的抬升,可調節性比較豐富,各種環境以及人群需求基本都能滿足。

    腰背部支撐 腰部支撐就涉及到前文提到的背部曲線的擴張與收縮,從下面的圖也可以看出,作為大體型的我,腰部曲線的支撐點還是略微偏下的,像老婆她的曲線點就在中點靠上了。

    當把座深調節到最長后,坐墊會向前稍頂小腿,各位可以根據自己的臀部面積按需調整。

    而在底輪的滑行流暢度以及防傾覆的測試中發現,sylphy light的底輪滑行很是流暢,在忙碌的間隙,在房間內位置滑行完全沒有問題。而且,你甚至不用擔心傾覆,因為它真的很穩。

    調節這些功能其實是次要的,關鍵還是具體的使用感受,由于每個人的身體情況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本人這個175cm+85kg胖子的體驗與意見僅供參考: 柔軟的大坐墊絕對是胖子的首選,雖然犧牲了一點透氣性:

    1. 胖子粗又肥的大腿如果遇到彈性較強的網面材質很容易勒腳,坐的時間稍長就容易出現大腿發麻的情況;
    2. 再加上胖子的臀部一般比較大,如果遇到坐墊不夠大或者坐墊起拱的話,也容易坐到硬質座椅邊緣而不適。而我在岡村 sylphy light上經常是坐好多個小時不起來的,即便這樣的長期使用也不會出現腿部和臀部的不適,所以岡村 sylphy light的坐感我是非常滿意的。

    目前我這個胖子在這張椅子上坐了差不多快兩個月,這把工學椅絕對是選對了,在該網面的地方網面,該綿軟的地方綿軟,包裹性以及舒適度是極好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相對直立的坐姿真的很適合像我這種長期在電腦前工作的人(以前我都是坐著坐著,屁股就向前滑,然后癱了的)。 工作累了的時候也可以稍微放低一點背靠角度,如此采用一定傾斜角度(最大約135°)地靠著休息也是不錯的方式。當然要是想在它上面直接睡覺也不是不行,這款椅子的躺平角度還是比較低的,將椅子放到最低,我再把腳搭在飄窗上,好幾次太困了,也就這么在上面睡著了。

    最近才看了關注的b站up主分享岡村Portone 入門款,可以看到 sylphy light 定位稍高,但是一些功能以及用料也相對更好一些,但相同的是對于舒適度基本都是一致的好,特別是對于體重稍大的人群。 總的來說岡村 sylphy light 價格雖然稍貴,但活動價也是3K的水平,體驗它是真香啊! 橫山宏 這個橫山宏*Damtoys的宇航員兵人,純屬刷網站被種草的,于是到小黃魚700+收了一個全新的,被老婆知道后自然被教育了一波。

    我這個人對宇航員真的喜歡,特別是頭盔的的黑圓圈。

    它豐富的頭部細節和宇航服復雜造型和結構,無論放在桌面哪個位置,看到就很舒服,所以我就把它就在桌面而不是匯入餐廳展示柜。不過他的站立穩定性不是很高,可活動空間也不是很大,所以可玩性也不大。

    不過老婆對它并不是很感冒,所以我最終還是將它放在我的主顯示器支架上了。

    2.她的工作(娛樂)區

    雖然說是自己的桌面,但現在有條件了,自然還是在長桌左邊給老婆留一塊區域,這樣就能做永遠的同桌嘛。

    那臺我不用的27寸4K顯示器就放她這邊了,主要她對電腦的要求并不高,所以現目前就一臺顯示器和一臺筆記本電腦足矣,甚至她都很少使用。 這個游戲狂魔更多時間也會在客廳或臥室打游戲,所以也許以后我可能將這臺顯示器換成電競顯示器或帶魚屏顯示器。

    原本是將打印機放到桌子最左邊的,但平時打印機用得很少,而且會把原本就不太富余的桌面又占掉了一大塊,所以最左側還是放置筆記本或者顯示器這樣利用會更好些。

    鼠標她就喜歡安靜和小巧的,所以給她配的羅技MK295鍵鼠套裝,之前我也有過專門分享。

    3.折疊工作臺

    說到工作區主要在電腦桌后面的這面墻,無論我平時的拍攝還是老婆偶爾的手工活都可以在這里完成,多個顏色的背景紙+可折疊的臺面,加上旁邊隨時可取的架子和燈具及配件......不過這個部分目前也沒吃完全啟用,這里也還是留到下次再詳細分享吧。

    五、共享區域

    近3米的長桌雖然被兩個位置占到所剩無幾,中間空出來的位置還是比較大的,這里更多的是擺放一些手機充電設備和共用性更強的東西。 買一個少一個輝耀鐘,也許你在大佬那里聽過或者見過。而我就簡單得多,對收藏其實并沒有特別高的興趣(qiong )。 后來發現了效果畢竟接近的擬輝耀鐘:

    原理就是通過屏幕顯示的方式呈現接近輝耀鐘的效果,反正第一眼看起來效果也差不多,價格幾乎是1/10。

    關鍵數碼化之后它的可玩程度就更多了,不僅可以模擬輝耀鐘,還能自己DIY圖片和選擇更多的時鐘款式類型。

    不過我最近真的忙到焦頭爛額就還沒有折騰,將它安靜的放在桌子中間,沒事看個時間就足夠了。

    青萍空氣檢測 畢竟是新裝修好的房子,特別是娛樂室這個平時相對封閉的小空間,一個小巧的青萍空氣檢測儀還是非常實用的,抬眼就能看到室內所有空氣質量相關參數,還可以設置相關參數聯動空調、空氣凈化器、加濕器等設備。

    APP還能時刻記錄房間內24小時、1個月內的各項參數變化。 別看家里是有兩臺switch,但兩臺都是老婆拿來肝動森的,所以只有它回來的時候我才偶爾可以摸一下switch。

    音樂設備 老婆并不是很喜歡戴耳機,像蘋果的airpods也是偶爾使用。而我就完全不同的,稍微有些零花錢就想買各種音樂設備。

    目前設備真的很多: 流金歲月負責整個房間的音樂播放;

    電腦桌面的ik音箱都是日常使用最多的設備;

    原本被我聽到脫皮掉漆的索尼1A

    出門旅游或者出差這更多的選擇索尼XM3;

    箱子里還有好幾個大耳機沒擺出來,基本都是為了聽歌 ......

    而游戲對于聲音的要求更多是聽音辨位了,所以這個時候我更喜歡使用金士頓的這套裝備,金士頓HyperX Cloud Orbit S+金士頓聲浪麥克風: HyperX Cloud Orbit S作為一款電競耳機,但它的佩戴舒適性和音質都很不錯,所以日常使用除了重點之外也是沒啥問題。

    這款耳機聽音辨位的效果是相當厲害,貼合度也很好,加上杜比7.1環繞聲技術的加持,即便是日常聽歌也會擁有非常好的空間感,手動打開3D按鍵功能之后,體驗更為有趣: 歌曲的演唱者就仿佛在你面前(電腦)為你而歌,無論你擺頭還是轉身,它總在那個位置,這一句遠超簡單幾個聲道效果了。

    這款耳機黑科技其實在它的頭部追蹤功能: 下載官方軟件后能實現“點頭”sha人,只需要在軟件中設置好相關頭部移動就對應的操作,進入游戲后,比如進到絕地求生當中,只需要點點頭就能開槍,還是很好玩的。

    即便HyperX Cloud Orbit S耳機就帶有麥克風且可以單獨拆卸,但我看到大佬桌面的聲浪麥克風又被它的顏值吸引了,大概就是那種一眼喜歡吧,即便自己不是主播也不是經常用到麥克風。

    金士頓聲浪麥克風具有立體聲、全指向、定向和雙向4個可選極性模式,可以滿足多樣化的個性使用需求;而輕旋麥克風底部的增益調節旋鈕,則可以實時改變麥克風采集聲音時的靈敏度;內置的噗聲濾除器,可以消除氣流沖擊振膜的雜音(比如老婆看到蟑螂的尖叫聲)。此外,QuadCast通過了Discord和TeamSpeak認證,可以兼容PC、PS4、MAC以及智能手機等多類移動設備。

    說完有線和開放式設備,接下來就來看看我最近愛不釋手的真無線耳機OPPO Enco X 吧!

    從包裝和配置你應該很容易看出它高端的定位。

    最讓我驚喜的還是它音質的表現,我甚至不敢相信這是一個這么小的藍牙耳機出來的聲音(2個耳機總共10g重),和丹拿一起研發的東西就是不一樣。

    耳機不但輕巧而且帶有雙重降噪功能,不再依靠大音量覆蓋噪音,如今即便小區外面還很多在裝修,戴上耳機我是真的誰都不愛。而且耳機長按就可以切換降噪/通透模式,不用經常摘下耳機聽別人說話。

    六、未完

    可以看到無論置物板還是洞洞板還是有蠻多空間是需要規劃和進一步利用的,后期桌面的折騰可能也在這方面繼續進行,還可以拉電線到達置物板上方等等...... 就在我寫稿的時候我又完成了幾個小改造:

    1.燈光改造

    像黑色的洞洞板對于光線的層次要求其實就蠻高,但由于30CM深的置物板已經擋住了天花板的射燈斜照,所以最近我則是在下面那塊置物板的下沿加了一條鋁合金燈槽,再貼上yeelight智能彩光燈帶。 見光而不見燈的效果基本就實現了,平時不開燈也完全不會注意到這根黑條。

    另外我還給顯示器后背貼上另一條燈帶,桌面區域的光污染也就基本完成了,畢竟RGB是可以顯著提高生產力的嘛。

    2.方塊LED燈

    要說RGB,那就得和大家分享我最近新入手的兩個微徠RB9彩色RGB補光燈。

    在這之前我還是要吐槽618才買的兩根神牛冰燈,這個燈不但笨重還無法直接RGB調光,除了能與LED大燈共用一個遙控器之外沒發現什么優點,比我之前的冰燈差不少。

    所以為了為了靈活的補光和RGB,于是就有了兩個微徠RB9,簡單說一下這樣的方塊LED燈優勢相比冰燈的一些優勢: 1.相信我,冰燈即便是旅行你也不想把它塞進行李箱的,而且安檢還經常容易被查。 而方塊燈輕便小巧的外形不但方便帶出去,使用時手持也不累,輕松立在桌面也不用擔心它摔倒。

    2.背面拉絲金屬加上紅色的金屬按鈕,質感特別棒。一塊lcd顯示屏調節使用很方便,而且3000mAH的電池容量可以長時間使用,而且這款燈采用type-c接口充電,不但外出掛個充電寶邊充邊用,還能手動打開充電寶模式(長按M打開開關),對設備進行反向充電。

    帶屏幕顯示可以選擇HSL和RGBWY調節想要的彩光、還有CCT白光模式、還可以進行閃燈,玩法頗多。

    關鍵還能手機APP控制,兩個燈分組、聯動的玩法就更加多樣了。

    還有一些好玩的場景等效可以直接選擇:

    即便是遇到狹小空間或者外出小物品拍攝,這樣的燈也是非常好用,可以通過冷靴件將它固定在相機上方進行視頻拍攝的補光。

    像這種小手辦的拍攝無論作為主燈還是副燈使用都是可以的,這里藍色輪廓光的加入可以讓照片相比之前的光感更好且帶有一些神秘感。

    我這張照片同樣的是使用它給我的右臉輪廓打上藍光,形成一個冷暖的顏色碰撞。

    攝影師用光(qian)的藝術,所以在燈具以及燈光配件的投入都是非常值得的。 3.線與墻

    細心觀察的朋友應該有看到桌面下各種線還有花了的墻,其實有不少朋友有和我說過理一理線吧之類的話。 但你們真的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啊,看看我最近弄完索泰3080顯卡之后,機箱后面的狀況大概是這樣的,我連把他們正確插上都要花費不少時間了,何況還要整理好。

    所以像線還有墻洞這些瑕疵,我甚至可能要等到我給老婆配好主機,或者整個桌面以及娛樂室沒有經常變化的時候,才會認真花時間好好整理一下線吧,應該是很久很久以后了。 畢竟在裝修過程中,很多時候的強迫癥往往是自己沒事給自己找事做,不知道能維持幾天又被弄得一團糟。 原本很想將整個娛樂室給大家分享,但最后只能是桌面的方式分享,畢竟文章寫到這里已經是很長很啰嗦了。 所以,本文就到此為止,我是zouzou,咱們下回再見~

    你印象里,最帥酷的機箱、電腦、電腦桌的組合應該是什么樣子?無外乎一張桌子上擺個電腦機箱,最多把機箱做得漂亮點吧,但是如果將這些東西做成一體呢?而且是透明水冷炫光色呢?

    聯力近日推出了一款價值1.4萬元的超炫酷辦公一體桌面機箱——DK-05,最高118cm,最低69cm,可根據用戶需要自己調節,上方采用的透明鋼化玻璃蓋,可以將內部配件一覽無余,主要更是為了將“光污染”完全展現出來,其他部分采用的是全鋁材質,這很符合聯力的一貫作風。

    內部可塞入兩塊E-ATX超大主板,I/O接口方面,兩套系統可做到完全分離,集成了USB 3.1 Type-c, USB 3.0, HDMI和高清音頻,另外,還有可選包的RGB炫光模塊。

    可以想象將三臺顯示器組成三聯屏放在這個桌面電腦面前玩游戲、工作、炒股會是多爽的一件事兒!

    本文編輯:宋陽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