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界2024年6月4日消息,天眼查知識產權信息顯示,北京華力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一項名為“星歷數據的存儲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及存儲介質“,公開號CN202410198135.7,申請日期為2024年2月。
專利摘要顯示,本發明涉及數據處理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星歷數據的存儲方法、裝置、計算機設備及存儲介質,該方法包括:獲取導航芯片的啟動狀態、導航芯片的定位信息以及各個歷史導航系統的星歷數據;檢測導航芯片的啟動狀態是否為硬復位狀態;若導航芯片的啟動狀態為硬復位狀態,基于導航芯片的定位信息確定頻點;基于頻點、導航系統以及頻點之間的映射關系,確定目標導航系統,并建立目標導航系統對應的內存池;將星歷數據存儲于目標導航系統對應的內存池。本發明根據目標導航系統包括的所有頻點建立一個內存池,并將目標導航系統對應的星歷數據進行存儲,能夠節約大量運行內存RAM。
本文源自金融界
近在某乎上經常被推送到類似問題,“固態硬盤會不會代替機械硬盤”,“買固態硬盤好還是機械硬盤好”。
如果是我們普通民用電腦的存儲介質,現在肯定是固態硬盤好。經過前面一段時間的降價,固態硬盤的普及率又進一步上升了,雖然還比不上機械硬盤,但是已經完全到了大家可以接受的程度。最近雖然有所反彈,但其實現在的價格才是比較正常的。長江存儲TLC/QLC閃存顆粒和聯蕓主控這樣的全國產方案,已經不用再受制于國外品牌的什么斷電著火,像致態、光威等國產存儲品牌的產品方案已經非常成熟。最早光威首款完全采用國產芯片的SSD、DDR4內存,后來又促進了DDR5的普及,性價比和產品力都爆棚。
但如果要說完全替代機械硬盤,固態目前卻又是做不到的。固態硬盤長時間不通電,數據就有丟失的風險,在這一點上是沒有辦法代替機械硬盤的。目前,民用固態硬盤的通用行業標準是妥善保存,30度左右的室溫,需要一年內不丟數據。也就換句話說,如果超過一年不通電的話,數據不一定能保證,完全看臉。所以像很多公司的一些歷史數據,可能幾年都用不到一次的,以及其他冷備份/冷存儲用途,還是會用機械硬盤來保存。
說到冷存儲,最近有一則新聞說,中國科學院研究了新一代的光盤,一張盤就可以達到PB級別的容量以及四十年以上的壽命。但新技術就像納米和石墨烯一樣,要真正廣泛使用量產,并且價格達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可能至少一二十年后的事情了。它對于個人用戶的意義在于,給企業用戶提供更多選擇,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SSD供應壓力,促進民用固態硬盤價格回落。
既然短時間內SSD還是主流,就有朋友在問固態硬盤什么時候能降回之前的低價?我個人的觀點和其他大佬是一樣的,短時間內暴跌是不可能的。不過,隨著致態、光威率先推出采用長江存儲QLC顆粒的SSD,以及堆疊技術的繼續成熟,市場競爭內卷下,SSD還是有望重回高性價比。剛需的朋友找個促銷可以入手,沒那么急的話可以等等每年兩次大促。
目前長江存儲QLC方案技術先進,質量可靠,致態,光威這些國產品牌都可以考慮。致態稍貴但也比外面的品牌便宜,光威性價比就更高些了。我目前手頭用的幾塊光威弈固態,無論是裝機做系統盤,還是外置做WinToGo,外接手機拍攝都很穩。旗艦版采用的是長江存儲TLC閃存,從512GB到4TG可選。性能版弈二代用的也是長江存儲QLC和聯蕓主控的全國產方案,質量都很可靠,還有5年質保用著放心。
而且這種M.2接口,NVMe協議,2280大小的固態硬盤也可以衍生非常多的擴展用途。首先就是對傳統U盤的代替,現在移動固態硬盤的價格已經非常合適了,性能跟壽命都遠遠超過傳統的U盤,如果手頭有閑置固態的話,也可以搞一個外置的硬盤盒來利用。然后像最新一代的iPhone15 Pro Max換了Type-C接口,我也是實測,大部分的移動固態都能夠讀取。而蘋果手機如果拍攝視頻想使用ProRes格式,并且來到4k60幀的分辨率和幀率的話,就強制要求使用外置存儲。因為它的碼率非常高,內置存儲根本就用不了幾分鐘。這時候手頭上的這些固態硬盤就非常好用了,直接接移動硬盤盒,如果快滿了,就換一塊,非常的快速和方便。
購 | 明白消費拒絕被忽悠
手機性能僅僅是由處理器決定嗎?顯然不是!當換一塊SSD就可以改變PC性能時,有想過手機存儲單元性能對手機整機性能同樣有著相當大的影響,當小米、魅族、一加、三星等眾多手機廠商得意洋洋宣布自己產品搭載UFS2.0處處顆粒時,這曾經被渲染為“黑科技”的存儲單元究竟能為我們手機帶來怎樣的改變呢?值得我們買手機時將其作為重點參數關注嗎?
——快速崛起的UFS2.0存儲顆粒
將手機看做一部PC,其存儲單元就好比硬盤的存在,只不過手機內部的空間需要存儲元件以顆粒的形式直接嵌入手機PCB電路板上,不同的手機存儲顆粒,自然會為手機帶來不一樣的性能,在UFS2.0出現以前,手機存儲顆粒主要采用eMMC規格,不同版本的顆粒性能也有一定區別,我們可以將4.5版eMMC看做5400轉機械硬盤,那eMMC5.0就可以看做7200轉機械硬盤。
小伙伴們沒有看錯,就理論傳輸速度而言,UFS2.0顆粒的性能的確大大領先曾經占據就對統治地位的eMMC顆粒,UFS2.0最早是JEDEC(電子設備工程聯合委員會)在2013年9月發布的新一代通用閃存存儲標準,該標準下的閃存讀寫速度可以高達每秒1400MB,這相當于在兩秒鐘內讀寫兩個CD光盤的數據,不僅相比eMMC它有巨大的優勢,它甚至能夠讓電腦上使用的閃存存儲介質固態硬盤也相形見絀,不少粉絲都吼出了UFS2.0存儲顆粒超越SSD性能的口號。
——速度決定一切,UFS2.0速度的誘惑在哪兒?
UFS芯片和eMMC芯片長得差不多,但它卻采用了“命令隊列”(Command Queue)技術:通過一個串行接口收發類似SSD的指令,與基于8位并行接口的eMMC相比,其數據處理速度得到極大的提升。不過相比這些核心價值,相信小伙伴們更關注的是UFS2.0速度到底能提升多少,除了前面看到的理論傳輸速度對比外,選取同一品牌搭載不同規格存儲顆粒的產品對比性能,將近一倍的速度提升足以另不少小伙伴心動。
目前UFS正處于2.0時代,它提供了HS-G2和HS-G3兩個傳輸信道,理論帶寬分別為5.8Gbps(725MB/s)和11.6Gbps(1450MB/s),速度上完爆eMMC 5.0的400MB/s理論帶寬,更快的傳輸速度以為著使用UFS2.0存儲顆粒的手機能夠更快地傳輸數據或者拷貝資料。你總不會希望外出旅行的時候,為拷貝幾部連續劇還等那么一兩小時吧?
——不僅僅是速度,更低的功耗和更大空間
單純以速度為賣點還不足以讓UFS2.0成為手機存儲領域的黑馬,除速度外,功耗也是玩家考量的核心要素。eMMC其實已經將功耗降到非常不多的范圍了,其待機狀態下功耗低于0.5mW,而日常運行兩個標準的存儲顆粒小號的功耗都在1mW左右,實際上UFS 2.0滿載時消耗的功耗實際上比eMMC還要多,可UFS2.0傳輸速度快,較快的傳輸速度能讓UFS2.0為用戶節省不少功耗,從而讓USF 2.0在功耗上具備明顯優勢。
除了功耗外,存儲容量潛力也是UFS2.0的一大看點。在存儲容量能夠直接影響到產品銷售價的今天,理論可以實現2TB容量的USF 2.0的確可以同SSD硬盤一爭高下了,而三星也于近期發布了單顆容量高達256GB的UFS 2.0閃存顆粒,擁有850MB/s和260MB/s的順序讀/寫速度,這完全可以帶來整個手機存儲空間的變革。
——如何測試手機存儲性能
未來終歸是未來,說點靠譜的東西,很多小伙伴更關注的是當下,當下如何測試已有手機的存儲性能比談USF 2.0顯然更具吸引力。對于想要馬上開始在手機上測試存儲顆粒性能的小伙伴而言,A1 SD Bench是一款不錯的測試軟件。下載安裝后直接進入軟件界面,整個菜單一目了然。
在測試閃存以前我們需要打開Settings,點擊“Advanced benchmarking”,點解這個以后測試閃存的方式會變得更多樣化,而且結果也更具參考性。 回到主菜單,點擊我們需要測試的內置儲存或外置儲存芯片,會出現一個四選項的菜單,這里點擊“Accurate with reboot”,這個選項是測試手機閃存持續讀寫速度。顧名思義,這是需要重啟的測試過程中會要求用戶重啟,重啟再次進入應用會開始倒數,點擊OK以后等待片刻就可以得到最終結果了。
——如何確認手機是否搭載USF 2.0閃存
USF 2.0閃存顆粒雖然綜合性能明顯領先eMMC,但eMMC擁有成熟的工藝和更大的生產規格,于是乎,在成本方面eMMC顯然更具有優勢,但從這個角度看,手機廠商只要花更高成本選擇了USF 2.0閃存顆粒,必然會在產品介紹中進行明確、重點的介紹,以換取消費者關注。
小伙伴們在買手機的時候,只需要更多關注存儲顆粒類型,就能很清楚地給予目標加分項了哦!
——USF 2.0更偏向安卓手機,借鑒MacBook固態存儲方案的蘋果手機
USF 2.0并不意味著絕對的強勢,平心而論,蘋果在硬件“黑科技”方面的確有著自己的一套。以iPhone 6s Plus為例,其借鑒MacBook固態存儲方案,非常前瞻性地引入NVMe協議,并支持TLC/SLC混合緩存加速。相比傳統SCSI接口協議,NVMe具有高效率、低負載的特性,表現出更高性能和更低延遲。
無論是讀取還是寫入,iPhone 6s Plus在各個軟件的存儲測試排名中都相當靠前,所以USF 2.0雖好卻不要迷戀,到底安卓陣營手機有沒有類似iPhone 6s Plus的存在小編也不敢肯定,所以,不如跑跑軟件,用數據說明一切吧!
編輯: 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