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mi在10月27日正式發布了自己的第一臺平板Redmi Pad。省流就是10.6英寸LCD、聯發科G99、杜比四揚聲器、首發1099元起。
Redmi Pad就比2000價位段的國產平板更加實際、更加“直面人性”,沒大談什么生產力,定位就是用來網課和嗶哩嗶哩/愛奇藝。
Redmi Pad規格
250.38x157.98x7.05mm,445g重,Unibody金屬機身
10.6英寸90Hz的15:9 LCD,400尼特峰值亮度,2000x1200,15:9,10bit色深
聯發科Helio G99(可以理解為去掉5G基帶+6nm重置版的天璣700),MT6789,臺積電6nm工藝,2xA76@2.2GHz+6xA55@2.0GHz,Mali-G57 MC2。
LPDDR4x內存+UFS 2.2存儲,支持TF卡拓展
前后置都是800W,杜比對稱四揚聲器,4顆都是1217規格
8000mAh電池+18W快充
首發4+128版1099元,6+128版1399元
外觀與配件
Redmi Pad支持18W充電,但配送的是最高22.5W(10V 2.25A)的充電頭,型號是MDY-11-EM。
Redmi Pad最特殊的點,是在1099元價位段用了Unibody全金屬機身,以及4顆都是1217規格的杜比對稱四揚聲器。
立邊中框,粗磨砂。平板體型下,這個K50系列同款的相機矩陣突然和諧了很多,甚至還有點小帥。
前置攝像頭在右側機身(橫握時在頂上的中間),且側邊中框有雙麥克風,明顯是為網課/視頻設計。
側邊中框的卡槽,是在“與或卡槽(可同時插雙卡或單卡+TF卡)”基礎上把SIM卡位堵上,可能以后會有4G/5G版?
1217對稱杜比四揚聲器:這是Redmi Pad上最超綱且讓我最滿意的配置。單個單元音量偏小,但4個一起來的音量就剛好了。最大音量無破音,4單元音量統一(廢話,畢竟是4個一樣的單元),甚至音質還挺好,就是高音量時后蓋共振比較明顯。揚聲器巨大的開孔范圍,讓Redmi Pad無論怎么握持,都不會完全遮擋聲音。
生物識別:人臉識別,支持雙人臉錄入。攝像頭在側邊中央,無論哪個方向持握,識別速度都挺快的。
振動馬達:沒有振動馬達,能有助于防止網課平板被小孩拿去玩游戲,用心良苦,它真的,我哭死。
屏幕
Redmi Pad這塊是10.6英寸90Hz的15:9的LCD屏幕,400尼特峰值亮度,2000x1200,15:9,10bit色深。
屏幕供應商的代號是44(而43是JDI,36天馬,37深超、38三星、41維信諾、42華星光電),暫時未能確認廠家。
畢竟不是蘋果,Redmi Pad的屏幕是全貼合的(其實幾百塊的平板中,iPad 10那樣的“空氣屏”也不多了)。
觸控采樣率和刷新率一樣,都是90Hz。
Redmi Pad出廠默認的生動模式色準↑
Redmi Pad標準模式色準↑
Redmi Pad的屏幕“反向虛標”了屏幕亮度,實際最高亮度441尼特,此時四角亮度436/435/436/440尼特,甚至比很多OLED屏幕的亮度均勻度還好。
100尼特和最高亮度下的對比度分別是1274:1和1271:1,基本排除負液晶的可能。
畢竟是1099元的平板,Redmi Pad是標準的sRGB色域屏幕,但MIUI 13.1平板版還是提供了生動、鮮艷和標準三個模式。
實際鮮艷模式還打不贏默認的生動模式,沒有必要使用。生動模式色準表現中規中矩。而標準模式平均色偏能做到2.1,表現還行,比OPPO Pad準。個人建議用標準模式就好了,色溫非常貼近6500K,適合看課件和追劇。
Redmi Pad的屏幕,除了頂部邊緣有LCD常見的邊緣偏暗之外,整體表現完全對得起自己的價格。
性能&續航&發熱
Redmi Pad搭載的是聯發科Helio G99,它可以理解為是去掉5G基帶,并用6nm工藝重置的天璣700(后者是臺積電7nm)。代號MT6789,臺積電6nm工藝,2xA76@2.2GHz+6xA55@2.0GHz,Mali-G57 MC2。
實際測試中,其單核性能稍弱于天璣700,但多核性能、GPU、閃存讀寫性能都稍強一些。
以聯發科G99的性能,確實沒有必要配120Hz屏幕和6GB以上的內存,“90Hz屏+6G內存”就是能支撐起的最高配,實在是刀法如神。
G99的最大壓力可能來自于2000x1200的屏幕。實際能維持日常基本使用,偶發卡頓在所難免,但刷視頻、上網課、做筆記是夠用的。不是一邊別掛游戲,一邊上網課就不會“受到懲罰”。
聯發科G99的臺積電6nm節能CPU和GPU,加上平板的碩大機身,Redmi Pad想熱都難。
室溫24.7度,200尼特屏幕亮度,經30分鐘《和平精英》(HDR高清+極限幀數+抗鋸齒),Redmi Pad最高溫度36.2度,極為冷靜,體溫都沒達到……
3D Mark最高壓力穩定性測試,穩定性98.8%。波動并非來自發熱,而是因為分數絕對值過小,容易引入誤差……
而且就算更大壓力的雙烤,Redmi Pad的最高溫度也是差不多的,G99真的已經盡力了。
Redmi Pad是8000mAh電池,200尼特屏幕亮度,經30分鐘《和平精英》(HDR高清+極限幀數+抗鋸齒)、30分鐘B站1080P視頻播放、30分鐘微博短視頻、1小時的Wi-Fi沖浪,共2.5小時的續航測試后,剩余電量71%。
高情商就是續航遠好于5034mAh電池的iPad mini,低情商是弱于OPPO Pad和小米平板5 Pro。當然,這2個對手貴太多,應該對比的其實是OPPO Pad Air,但也沒它的數據就是了。
對比極致省電的聯發科G99,屏幕是Redmi Pad的絕對性耗電大戶。Redmi Pad在游戲/3D Mark烤機中的耗電,只比上網沖浪多一點而已。
而視頻部分有硬解,CPU可以盡情摸魚,很省電。就算是我們偏高的200尼特(正常室內燈光150尼特的亮度就綽綽有余了)亮度刷視頻,Redmi Pad都能跑10個鐘。
充電方面,其18W充電應付8000mAh電池就基本能預測結果了,速度也直追蘋果。實際充電峰值功率17W,1%-100%充電耗時2小時15分。
系統與相機
Redmi Pad取景畫面↑
翻拍屏幕的樣張↑
Redmi Pad前后置都是8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是海力士HI846,后置是經常被用在超廣角副攝上的格科微GC08A3,1/4英寸,1.12μm。
成像質量就不用抱多少期待了,網課和視頻聊天級別。用來上課拍PPT的話,得爭取早點到課室,搶個前排的位置。
Redmi Pad系統是基于Android 12的MIUI 13.1.2,驚喜是有L1的CDM等級。
Redmi Pad有小米平板5系列同款功能和應用適配,系統較為穩定,也有3指/4指手勢,能左右滑動切換前后app。熟悉的dock欄,有完善的小窗功能,應用支持無級窗口調節,最多掛2個應用浮窗。
人臉識別支持2個人臉,且支持系統分身,能用兩個不同的數字密碼進入不同的系統分身,比較適合家庭多人使用。分出小孩/老婆/老爸/老媽系統,也不怕數據搞混,還挺實用的。但就是性能所限,兩個分身系統切換要等上幾秒。
總結:直面人性,就是為愛奇藝/嗶哩嗶哩而生
Redmi Pad填補了小米/Redmi家入門平板的空缺,用比小米平板5一半多點的價格,完成90%的需求。它最突出的是4揚聲器效果、外觀工藝質感、對得起價格的LCD屏幕,續航可圈可點,性能一般。
接近價位段的產品,屏幕、揚聲器、快充規格都很接近(幾乎都支持TF卡):
驍龍680(CPU是6nm重置版驍龍835,贏不了G99)的OPPO Pad Air是4+64版999元、4+128版1099元
也是驍龍680的聯想小新Pad是4+64版999元,6+128版1049元
紫光展銳虎賁T618(CPU接近驍龍670,弱于驍龍680,但比聯發科P22T強)的三星Galaxy Tab A8 2022是4+64版999元,4+128版1399元。
聯發科P22T(12nm,8核A53)+7000mAh電池的聯想M10 Plus是4+64版899元,4+128版999元。
再往下就是低幾百元的酷比魔方、臺電、中柏等小廠的產品,但它們的性能和品控都難以保證,所以999元價位段,就是我們推薦的網課/視頻平板起步點。
這個時候回看Redmi Pad,4+128版1099元,6+128版1399元,就會覺得香度還彳亍了。
最后提醒:多少預算辦多少事,不要為自己盲目創造需求,杜絕“3000預算入卡巴,4路泰坦抱回家”的慘劇。
到國產手機“大廠”做平板這個事情,相信很多朋友當年都有過期待,畢竟它們的手機賣得那么好,似乎“本該”早早地推出平板,鞏固自家的生態。但實際上,直到這兩年,民間對于平板電腦產品的需求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而變得高漲之后,廠商們才開始真正重視起平板這一領域,甚至我們現在手里這部體驗了半個月的 vivo Pad,還是在 2022 年的 4 月才正式發布的。
vivo 也在發布會上坦然地談到了自家平板“遲到”的事情,但他們還是堅定地認為體驗更重要,甚至是“時間晚一點,體驗好很多”。那么這款 vivo Pad 到底表現如何?我用這半個月的使用體驗,來告訴你答案。
在機身設計上,vivo Pad 采用的是全金屬機身設計,并且加入了直角中框的設計,因此摸起來還是有點“有棱有角”的感覺。配合上僅 6.55mm 的厚度、489g 的重量,它的整個機身被把持時能呈現出輕巧而利落的手感。
我們還注意到,盡管是全金屬機身,但它在邊框和背面處理得相當不錯,并沒有出現以往我們在手機金屬后蓋上常見的“天線斷縫”,因此后蓋幾乎渾然一體,顏值和質感自然也就大大提升。
影像模組的部分,vivo Pad 還延續了一同發布的 X Note 上的“天圓地方”理念,由矩形裝飾面墊起圓形雙攝模組,形成了一種有層次感的設計。這是由 1300 萬像素廣角主攝加 8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的雙攝模組,雖然我不建議你用一臺 11 英寸大小的平板拍照,但還是可以用它放心而清晰地記錄會議內容的。
至于這塊正面的 11 英寸屏幕,倒是在精致的設計下顯得比較常規,16:10 的比例、2.5K 水準的分辨率和 120Hz 的高刷新率,算是現在主流的配置水準了。
性能的部分,vivo Pad 搭載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驍龍 870 移動平臺,優秀的性能、不錯的功耗比不用贅述,LPDDR4X 內存和 UFS 3.1 閃存也算是老搭檔了,這里也簡單放一份跑分數據在這里給大家當參考,72 萬的跑分,還是很不錯的。
它在游戲里的表現也是很讓大家熟悉,得益于平板這樣大體積的形態 ,它的散熱表現也會優秀很多,在《原神》里的平均幀率也達到了 56.57 幀。當然,還是那句話,盡管 vivo Pad 算是比較輕薄的選擇了,但在游戲過程之中,我還是很快就會覺得疲憊,握持感依舊很難讓我持續地玩下去,搭配手柄進行玩耍或許會更舒適一些。
可能這樣的配置會讓很多朋友覺得熟悉,但坦白說驍龍 870 還真就是一枚很適合平板的芯片。它有不錯的性能上限,又有不高昂的售價,能保證平板產品的 2.5K 分辨率屏幕流暢運行的同時,還能把價格很好地壓下來,從而讓平板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廠商們自然也就“默契”地做出同樣的選擇了。
有了不錯的硬件配置,我們再來詳細講講“軟”的體驗。就像是所有手機廠商都會針對大屏形態進行深度適配一樣,OriginOS 在 vivo Pad 上也多了個“HD”的后綴,最直觀的變化,顯然是桌面下方新增了大家都很熟悉的 Dock 欄。
不過說回到 OriginOS 本身,其實此前它在原子組件方面的積累,就讓它在轉入平板領域時擁有了巨大的小組件優勢。豐富的小組件選擇加上全新的比例適配,如果你是 vivo 手機用戶,在轉身開始使用 vivo Pad 時,相信你會感到一種熟悉和舒心的感覺。
當然,你們期待的多應用場景的功能它做得也非常全面,應用小窗、分屏、多窗等功能應有盡有,日常學習做筆記、工作查資料啥的,都還算方便。
這一次 vivo Pad 還對 OriginOS 的量子套件進行了多個平臺的升級,使得它成為了首款可以同時支持 Windows 系統和 MacOS 系統投屏的解決方案,讓生產力不會受限于平臺。不過比較尷尬的還是老問題,它在導出時不能選擇 PDF 的格式,在原子筆記中做得很好看的排版在導出成非圖片格式時就會失效,希望后續可以考慮在這方面優化一下。
它還在教育領域加入了一些功能,內置的兒童模式可以將平板迅速變身為一臺“學習機”,也提供了各種趣味教學和課程內容。順帶一提,似乎也是為了讓小朋友以更健康的姿態學習,它還能對光線、坐姿、觀看距離、觀看時間等信息進行監控和提醒,這一點也算是做得蠻貼心的。
平板系統本身就做得不錯,vivo Pad 還打造了一套不錯的手寫筆和鍵盤,以外設的形態為它賦予了更多維度上的體驗。其中手寫筆是圓柱形的設計,加上后面的電池蓋,看起來還真有一種“鉛筆”的觀感感,很符合我們對于“筆”的直覺。
當然,它在書寫的體驗上還要來得更符合直覺一些,不錯的筆跡優化、極低的延遲和略顯粗圓的筆桿本體,使得它在硬件帶來的基礎體驗上就已經達到了行業中上水準,而且 vivo 還為它打造了不少我們已經很熟悉的特色功能。
這些功能分別是快速截屏、快速選取文字、快速啟動原子筆記和隨手寫。按照我的實際使用狀況來說,“隨手寫”這個功能的使用頻率可能是最高的,把平板放支架上、日常用手寫筆滑動平板界面來瀏覽資料的時候,用手寫筆輸入可要比用觸摸鍵盤輸入要快捷得多。
不過上面談到的還是“觸摸”鍵盤,而它配套的智能觸控鍵盤其實輸入體驗也是不錯的。它不僅鍵程舒適,還用上了業內罕見的觸控板,這也意味著帶它出門可以省去一個鼠標的繁瑣。需要注意的是,也正是因為它的觸控板占據了一部分的面積,它是利用背面折疊結構支撐平板的,因而需要更多桌面空間,算是一點點取舍吧。
同樣的,vivo Pad 也在系統之中為這幅鍵盤蓋準備了豐富的組合鍵和觸控板手勢,雖然數量還不算很多,但也能提供更便捷的操作體驗。
這些配件的優秀表現,在一定程度上會讓我忽略它是 vivo 的首款平板電腦產品,不過也需要補充說一點小小的遺憾,就是目前這兩款配件產品目前都只有灰色可選,跟我們手上這臺天藍色的 vivo Pad 配合并不是很好,希望日后能多豐富一下配色,讓用戶可以更好地搭配。
最后再來講一些細節方面的體驗吧。比如續航方面,vivo Pad 搭載了 8040mAh 的電池,可能也是受到了輕薄機身限制吧,這個數據比不少同類產品都要稍低一些,但說實話影響不大,在我們的模擬使用測試里成績如下:
可以看得出,即便是面對高分辨率的大屏,這塊大電池依舊能表現出足夠持久的續航,如果是純播放視頻或者瀏覽圖文,按照推算它甚至能實現超過 16 小時的續航,應對一天的低強度使用已經足夠放心,只有在面對《原神》這種高負載游戲時有點壓力。加上 44W 的快充,這個續航還是挺靠譜的。
此外,為了方便用戶真的把它當成“生產力工具”,vivo Pad 還在不錯的系統優化和完善的配件基礎上,給它加入了一些細節上的配置,比如在屏幕右上角搭載的 NFC 標簽,可以讓它快速“一碰互傳”,實現傳文件和投屏等手機與平板互聯的操作。
它還搭載了很多自稱旗艦的手機都沒搭載的 USB 3.1 接口,傳輸速率可以達到 5.0 Gbps,據說可以在 1.6s 之內傳輸完 1GB 大小的文件。這也賦予了它將平板內容投影到大屏上的可能,接上支持 DP 傳輸的顯示器,就能大屏展示 4K 60Hz 的畫面,也能更好地釋放生產力。
▲比較可惜的是它沒有做到完全居中,第一眼看到的時候還是會有點不習慣
關于 vivo Pad,我的體驗其實還是圍繞它“是否成熟”這一點展開的,所以我最終能給出的評價還是“它已經足夠成熟了”這樣比較中立的觀點,它沒有特別明顯的短板,也不至于特別驚艷——畢竟它來得的確晚了一些。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第一代產品就已經展現了如此成熟的體驗,那么它的下代產品是否會有一些“殺手級”的應用?我覺得還是可以期待一下。
隨著英特爾在移動芯片領域的發力,之前一直不溫不火的Windows平板也一下子變得多了起來。尤其是微軟針對小尺寸平板的免授權費和Windows 8.1 with bing政策的開展,之前相對Android平板的成本劣勢不再存在。而Windows平板在辦公領域的優勢,或將使其在將來發生井噴式的發展。
相對于Android平板,Windows平板更加注重辦公性。Office無論在文檔處理、財務報表還是幻燈片演示,在辦公領域一直都突顯自己的地位。而Office在自家的同門兄弟Windows中更是有著先天的優勢。昂達V975w正是這樣一款產品,而其體驗到底如何?且看下文的評測情況吧!
昂達V975w平板運行Windows 8.1系統,搭載了intelAtom Z3735D四核處理器,運行內存2GB,存儲空間32GB。屏幕為9.7英寸和2048×1536分辨率,前置攝像頭200萬像素,后置攝像頭500萬像素。
自從微軟的SurfacePro 3發布以來,Windows平板逐漸有了大尺寸化的趨勢,向著筆記本、平板兩用方向發展。相對于專為移動設備打造的Android和iOS,Windows在觸控操作體驗上有一定劣勢,不過大尺寸產品相對的彌補了這一缺陷。昂達V975w的9.7英寸相對比較適中,相對于Surface Pro 3的12英寸以及大量的7~8英寸產品來說,在便攜和觸控顯示體驗中達到了平衡。
作為“芯平板”,搭載了inte芯片的昂達V975w,其CPU性能、x86架構和Windows的兼容性等問題是毋容置疑。稍有遺憾的是32GB的存儲空間在Windows的使用環境來說相對較少。雖然提供了支持最大128GB的存儲卡擴展,但存儲卡與內置閃存的性能差距,肯定會拖慢系統的運行速度。考慮到1199的價格,倒也不能苛求太多。昂達V975w平板的到底怎么樣?請隨編輯一起繼續解讀。
昂達V975w四核采用了其近期比較常見的外觀風格,正面白色的大眾邊框讓雖不驚艷但顯得很得體。機身的邊框邊緣區域采取了向背部弧形收邊處理,握持時的手感十分舒適。正面只在頂部邊框的正中內嵌了一顆200萬像素攝像頭,在支持視頻聊天的同時又使得外觀保持了簡潔。
昂達V975w四核正面外觀
昂達V975w四核平板的屏幕采用了4:3比例的9.7英寸廣視角IPS屏,根據昂達官方給出的資料,這塊屏幕使用的是和蘋果iPadAir相同的視網膜屏,透光率達到了93%,提升了22%的亮度,可視角度達到了178度,無論顯示效果和可視效果都非常不錯。52通道的G+G黃光鉬理鉬工藝的觸摸屏,觸控起來非常流暢。
昂達V975w四核背面外觀
昂達V975w四核平板做工方面還是比較扎實的,機身邊緣處理的相對較為平滑,背部的機身帶來了手感和質感的提升。但產品外觀有著同質化的問題,和昂達其它型號的產品外觀較為相似,一眼看去很難直接認出具體型號,缺乏一定的辨識度。
昂達V975w平板的后攝像頭為500萬像素,位于背部左上方靠近電源鍵位置。Windows平板一般比較偏向商務,像素一直不高,拍照效果也差強人意。
電源鍵和音量鍵位于正面右上部的側邊處。按鍵鍵程較長,按起來很清脆,力反饋效果明顯,手感不錯。遺憾的是,機器沒有配置Windows鍵,平板的一些操作和快捷鍵會受到影響。
昂達V975w四核平板細節圖
昂達V975w平板的接口均位于頂部,mic孔位于頂部正中,其緊鄰的一次為MicroSD卡擴展卡槽、HDMI接口、MicroUSB接口和3.5mm的耳機插孔。
昂達V975w四核平板細節圖
昂達V975w四核平板細節圖
昂達V975w平板機身厚度為8.5mm,算不上非常薄,但也絕對不厚。495g的機身重量是個亮點,9.7英寸屏幕的平板中,能做到這個重量的絕對不多。大屏幕和輕薄的機身,無論是在床上單手握持觀看視頻,還是在雙手握持,都是一個不錯的體驗。
昂達V975w四核采用處理器英特爾的Atom Z3740D,最高主頻1.83GHz,圖形方面則采用是處理器集成的IntelHD Graphics核芯顯卡。系統運行的是32位的Windows 8.1(含bing)版。2GBeMMC內存和32GB的存儲空間。
昂達V975w四核配置屬性
英特爾Atom Z3735D處理器基于22nm工藝,擁有四核芯四線程,最高主頻1.83GHz,2MB二級緩存。采用CINEBENCH R11.5這款軟件對其性能進行了評估,最終昂達V975w平板采用的Atom Z3735D處理器CPU獲得0.70pts的成績。
昂達V975w四核平板CINEBENCH測試
一款平板的性能取決于各個方面,PCMark是一款可以衡量機器綜合性能的軟件。PCMark的測試囊括了網絡性能、處理器性能、存儲性能、圖形芯片性能等多個方面。在這一項測試中,昂達V975w平板的最后得分為1241。
昂達V975w四核平板PCMark測試
昂達V975w四核平板3DMark測試
圖形性能測試中我們選用了3DMark這款軟件,在針對平板等移動設備的Ice Storm場景,勾選Extreme進行渲染測試,昂達V975w平板最終獲得了6615分。
昂達V975w平板內置了7800mAh容量的鋰離子電池。在續航測試用,編輯采用了PowerMark這款軟件,它由著名的測試軟件公司FutureMark開發并推出。在測試中,PowerMark會持續不斷的循環運行包括網頁瀏覽,文檔處理,視頻播放,3D游戲這四個日常應用中常見的常見,從而盡可能的貼近絕大多數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
Powemark續航測試軟件
在測試中,昂達V975w平板的電源管理設置為平衡模式并禁止自動降低屏幕亮度和關閉屏幕背光,亮度保持為100%,WiFi保持連接狀態,關閉揚聲器。
昂達V975w平板PowerMark續航測試
昂達V975w平板在PowerMark模擬的辦公環境下,運行了225分鐘,電量使用了74%,根據該軟件的計算。所有電量大約可以使用4小時9分的時間。因為測試中使用了100%亮度,所以綜合來看,這款產品的續航時間還算不錯,滿足日常的娛樂和辦公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評測總結:
作為一款Windows平板,在移動辦公和便攜方面,昂達V975w平板做得還是不錯的。不過機身整體的按鍵設計以及沒有配套的外接鍵盤接口來看,這款平板可能是基于雙系統開發的。未來可能會支持刷入Android系統。雖然一些細節方面有所欠缺,作為一款千元出頭價位的產品,昂達V975w平板在屏幕顯示效果、配置和外觀方面都做得不錯,整體看,是一款性價比不錯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