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我是AI爾文,一個愛折騰的人。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篇特別的文章,電腦機箱的發展史,在電腦硬件日新月異的更新迭代過程中,電腦機箱也在隨著一點一點的變化,您用過的機箱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款?是什么樣子的,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
縱觀個人電腦發展歷史,機箱在整個硬件發展過程中一直在硬件舞臺的背后默默無聞的靜靜成長,雖然其發展速度與其它主要硬件相比要慢很多,但它也經歷了幾次大的變革,而每一次的變革都是為了適應新的體系架構,為了適應日新月異發展著的主要硬件,如CPU、主板、顯卡之類。從AT架構機箱到ATX架構機箱,機箱的內部布局更加合理,散熱效果更理想,再加上更多人性化的設計,無疑給個人電腦帶來一個更好的“家”。
側倒式電腦機箱
ATX機箱
MicroATX機箱
ITX機箱
機箱架構的變化從側面反應了個人電腦硬件系統發生的變化,而功能的變化則更加體現了消費者對個人電腦使用舒適性和人性化的要求。近年來,各種實用的功能紛紛亮相在電腦機箱上。如可發送接收紅外線的傳導機箱、帶觸摸屏的數字機箱、集成負離子發生器的綠色機箱等,極大地擴展了機箱的功能,全折邊、免螺絲設計、防輻射彈片已經成為機箱的標準功能配置,同時也方便了消費者的使用。相信隨著機箱產品同質化的愈演愈烈,機箱廠商一定會開拓出更多更實用的功能來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要。
在機箱的個性化方面,各大廠商更是各顯神通。有從材質上創新的,如皮革面板機箱等;有從面板或者側板造型上創新的,如增加液晶顯示屏、透明側板、動物造型等,使機箱不再是以前的中規中矩、千篇一律的形象,成為家居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個性化機箱
水冷異形機箱
黃金三角機箱
除了以上推薦的幾款機箱,大家還可以自己動手制作自己喜歡的機箱,能滿足以下幾點的機箱就是好機箱
一
可以提供空間給電源、主機板、各種擴展板卡、光盤驅動器、硬盤驅動器等存儲設備,并通過機箱內部的支撐、支架、各種螺絲或卡子夾子等連接件將這些零配件牢固固定在機箱內部,形成一個集約型的整體。
二
可以外殼保護著板卡、電源及存儲設備,能防壓、防沖擊、防塵,并且它還能發揮防電磁干擾、輻射的功能,起屏蔽電磁輻射的作用。
三
降低機箱內的溫度,滿足機箱內散熱風扇風道的走向。
四
可以提供便于使用的面板開關指示燈等,讓操作者更方便地操縱微機或觀察微機的運行情況。
今天關于電腦機箱的演變歷程就到這里吧,歡迎大家關注+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機箱#之前挖坑說寫一期關于機箱的介紹,那么他來了!
首先,需要機箱的就是臺式電腦或者服務器系列,服務器在這里就不多聊了,主要說一下日常工具臺式機的機箱。
1.機箱的分類!
按尺寸分為,全塔式機箱、中塔式機箱、mini(小塔機箱)和ITX超小機箱。總之,尺寸就是四世同堂。
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片
按結構可分為,開放式機箱,半開放和封閉式機箱。
開放式機箱,說白了就是個架子
半開放式與封閉機箱對比
按奇不奇怪分為異形機箱和正常形狀的機箱。
凡是不是正常機箱的都可以稱為異形機箱
2.塔式機箱(立式方正機箱)的具體說明。
2-1全塔式機箱
全塔式機箱內部空間十分大,可以說能裝市面上的所有電腦硬件,支持最大的E-ATX主板,三風扇甚至更長的顯卡,以及相當多的硬盤光驅等等,包括可以做非常復雜的外置式水冷管路。
可以說全塔式就是為“裝”而設計的,一般來說,都是DIY重度發燒友和服務器配置者選用的機箱,畢竟家里又不大,這東西放那里咋看都覺得礙事,最重要的是咱都是窮人,它的內部你最多填充1/4,空間利用率極低。
但是對于想要一勞永逸,從此不用再換機箱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再利用的天堂,因為不管怎么升級,它總能容得下。
另外,全塔機箱因為太大了,所以很難被設計出造型或者個性化定制的部分,一般都是立立方方的鐵盒子。
2-2中塔式機箱
中塔機箱(常說的大機箱)可以說是太常見了,這已經是大家普遍的選擇,一般能提供4個硬盤位和1個正常電源位,中塔一般最大支持到ATX主板,也不太適合上桌面,畢竟尺寸還是有些大的。
市面上的中塔機箱相對多,品種設計非常齊全,從80塊到幾千都有,選擇面相當廣,這個時候就要看自己的錢包了,到底能買起哪一款。
這里小編建議,千萬不要圖便宜,真就買個50塊的,因為它可能還沒郵到就已經變形了。(血淚的教訓)
2-3小塔式機箱
小塔機箱其實也十分普遍,一般為了追求電腦體積的減小,從而選擇小塔機箱,主要是商務機和習慣不占用空間的朋友使用。
內部構造與中塔無異,就是小一版的中塔,一般搭載M-ATX主板,對顯卡尺寸、散熱高度等也有要求。但是只要不是特殊東西,一般也都兼容。
2-3itx機箱
這類機箱就是在追求小的道路上走到極端的例子,搭載itx超小主板,有些可以搭載普通顯卡,有些僅僅能容納小卡,散熱更是需要薄款,有些連內存條都必須是窄條。
itx也分很多種,具體還是要看選用需求,總之,ITX機箱一般要配特殊小電源,小顯卡,ITX主板,高度扁平的散熱器等等,這樣就是為了節省空間,以追求極致的小。
同樣不建議新手朋友們嘗試,因為真追求小,那么筆記本或平板才是更好的選擇。
2-4塔式機箱的總結
咱就是正常人,配個正常電腦,那就中塔和小塔二選一,選小塔的一定注意主板和顯卡的搭配。
咱要是想整個水冷還不想清灰,整個全塔機箱罩著,水路好設置,出問題好維修。
咱要是就半米長的辦公桌,連個水杯都得頂在頭頂,而且還需要臺式機的性能,那好像確實得一個ITX電腦,這就建議大家找專業人員定制了,一般自己搞都會整錯(又是血淚史)。
3.結構劃分機箱
按結構劃分的機箱其實也分大型、中型、小型和ITX。
3-1全開放式機箱(工作臺)
全開放式機箱就是沒有殼的機箱,靠架子和板子就把電腦平臺支起來了,帥起來自然不用說,那好家伙呢,簡直就是工業美學,看得人鼻血直流。但是優缺點鮮明。
散熱優點自不用說,都脫了外套了,還能有多熱?而且只有硬件配得好,顏值極高!甚至直追科幻電影。而且形式多變,可以完全自由設計,DIY空間相當大。
缺點也不用多說,北方光清灰就夠受的了,另外,暴露在外的部分很容易出現損壞(包括你撞壞,貓撓壞,脫得頭發卡住風扇等等),這一點自不用多說,還有就是,假如一不小心沒設計好,那就不是帥了,那就直接把人逼瘋(如下圖,看這線亂的,直接給我能逼死),所以,全開放式機箱(工作臺)適合南方灰小,或有測試硬件工作的小伙伴。
想追求個性的話也非常不錯。新手還是算了,看著流流口水就行了,別下手了,畢竟開放式平臺并不便宜,別看就是個架子,真的比正常封閉式機箱貴很多!
3-2半開放式機箱
就像這種,你說它沒殼吧,四周還都包裹著,你說它包裹著吧,留的縫除了大象進不去,別的都能進。
這樣的機箱對新手就友好很多,裝機過程與封閉式塔式機箱無比接近。而且有個性,還不容易撞到內部顯卡等期貨。但同樣并不防灰,北方小伙伴們真的算了,尤其是明明很懶,還非要裝勤快,買前說天天都會清灰的嘴子們,也快勸一下自己,踏踏實實做個普通人,用個普通機箱。
封閉式機箱就不講了,這顧名思義,不多BB。
4.奇怪的異形機箱
異形機箱就是不是傳統的長方體機箱,不太建議大家入手,有“裝”那啥(自動嘀——)需求的可以入手,因為大多數異形機箱設計并不合理,有些風道不順,有些裝機復雜,有些則是得配專用卓……但是也不乏經典的幾款,以欣賞為主。
…看看這些炫彩的外表無敵不失風度,看著就難裝!
總之大家隨心選擇,畢竟里邊再花哨,外表一罩也是啥也看不見,所以機箱一定選自己喜歡的!
擊上面 ↑玩轉電腦 關注鉛錘哥,輕松學電腦
來源|很贊 作者|快樂時光鏈接|https://www.henzan.com/post/19
機箱這種東西雖然不直接影響電腦性能,但還是有一些門道在里面的。
這篇文章我會從機箱的尺寸、機箱的風道設計還有做工用料等幾方面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機箱。
選機箱第一要看的就是機箱的尺寸,首先要你得保證機箱能裝得下自己的硬件,然后再去看機箱的風道設計還有用料。
機箱的尺寸大小一般有分為大機箱(也稱全塔),標準大小的中型機箱(也稱中塔式機箱);小機箱還有更小更mini的itx機箱。
全塔大機箱一般會比較高大,空間充足,因此建議是那些需要裝3個風扇的360水冷散熱器和大量機械硬盤的用戶選擇。
中塔式機箱就是比較萬金油的機箱, 能兼容絕大多數主流的電腦硬件。
機箱的兼容性一般看機箱兼容主板大小;顯卡限長;散熱器限高;小機箱和mini機箱還要看電源的尺寸。
舉個例子:
這是一個中塔式機箱,長×寬×高=51.8L,支持ATX(大板);M-ATX(俗稱小板);ITX(最小號的主板)
機箱支持長415mm(41.5厘米)的顯卡,就目前而言,那種3個風扇的RTX2080TI基本也就是長30厘米出頭
機箱支持高175mm的散熱器,我們看幾款比較高大的頂級散熱器,高度基本沒有超過165mm的。
所以對于中塔式機箱而言,它基本能兼容你能買到的到所有主流的硬件。所以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建議買兼容性很高的中塔式機箱。
然后是小機箱 這種機箱長寬高乘起來大約為20L左右,比如我裝機裝系統那期視頻中使用的喬思伯RM2,長×寬×高=22.3L,比上面那款中塔機箱小一半還多。
它支持,ATX大板,M-ATX小板和mini-ITX主板; 然后顯卡限長29cm,那種3個風扇的顯卡是裝不下的,而這種公版的RTX 2080TI長度為26.7CM,還有這種兩個風扇的顯卡,長27.7厘米,也都是可以裝進去的。
然后CPU散熱器限高95mm,能用的也只有各種下壓式散熱器。
所以對于小機箱而言,這類機箱對硬件的尺寸兼容性有一定的要求,而且由于空間小,散熱效果會不如中塔式散熱器,因此建議中低配置的玩家選擇。
然后是超小的ITX機箱 這類機箱體積基本在4L-15L之間吧,這類機箱基本就是只能使用itx主板了,對顯卡的限制也更厲害。
比如這款游戲帝國小靈越
大小約為4L,由于只能用很少見的1U電源,所以商家給機箱自帶了200W的低功率電源,散熱器限高50mm,散熱器選擇面非常窄,而且裝不了獨立顯卡。
還有這款喬思伯U1-PLUS
大小約為12L,僅支持mini-itx主板;顯卡限長195mm,所以基本也就只能用用一個風扇的mini型顯卡了;散熱器限高133mm,還是很不錯的,可以用一些比較矮的塔式散熱器。比如高125的貓頭鷹U9S或者大部分的下壓式散熱器;還要注意的是這個機箱僅支持SFX尺寸的小電源。
所以ITX小機箱是很麻煩的,對硬件尺寸要求非常高,而且基本沒有風道可言,散熱會比較差,因此僅建議中低配置的玩家選擇。
首先你要知道,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 所以現在主流的機箱風道設計都是這種 從機箱前面和底面進入冷風,然后從機箱頂部和背面導出熱風的設計。
這類機箱把電源放在機箱底部,使電源有獨立的散熱空間,電源從機箱底部吸入冷風,然后從機箱背面散發熱量;機箱前面有2-3個風扇負責吸入冷風,然后這些風經過顯卡,和CPU后變成熱風,從機箱頂部和后面排出。這樣結構的機箱散熱效果很不錯,也是現在的主流。
當然也有反面教材,比如這款90多塊錢的機箱
外觀很漂亮 但是我們看,它頂部是沒有散熱孔的,而且它的電源在機箱頂部,這會產生什么問題呢
冷風從機箱前面進入,經過顯卡,CPU后變成熱風,熱空氣會上升,然后CPU上面是電源,電源吸進去的直接就是熱風了,這樣會導致電源的溫度越來越高,如果用的正好還是垃圾電源,后果可想而知了。 所以這種電源在機箱上后方的機箱,最好不要買。
我找了一款100多元的機箱跟一款300元的機箱做比較
100元這款,重量3kg(公斤),300元這款凈重8.3kg(公斤),比100元那款重接近3倍,從重量就可以看出300元的這款機箱的板材比100元的要厚的多。
然后再看看細節,100元這款:
沒有防塵網,沒有吸音棉,電源上置,風道設計不合理,背板走線處沒有硅膠孔保護
300元這款:
是厚重的鋼化玻璃側板,機箱自帶RGB控制按鍵,電源下置,有獨立的散熱倉,而且在機箱的各個風道口都有防塵網,甚至機箱底部的電源處也有防塵網。還有背板走線的理線帶;背板走線的硅膠孔;硬盤減震墊等等。
這些都可以看300元的機箱和100元機箱在做工和設計上的差距。
四:各個價位比較有代表性的機箱
100元出頭的機箱有兩款非常不錯
Tt起航者S5
S5是中塔機箱,體積38為L,雖然機箱僅4公斤重,但它是下置電源,而且機箱頂部有散熱孔,還配有一張防塵網,機箱風道設計很合理,散熱效果不錯,這個機箱在同價位非常良心。預算只有100多的可以買這個機箱。
Tt起航者S3
起航者S3是一個小機箱,但體積只有25.5升,雖然只是小機箱,但支持31cm的顯卡,也就是大部分3個風扇的顯卡都可以裝的下,散熱器限高170mm,基本能裝得下所有的風冷散熱器,只不過主板僅支持M-ATX的小板,在機箱結構上,機箱電源下置,但頂部沒有排風口,所以散熱能力比較一般,所以如果你的電腦配置不超過5000元,而且還是M-ATX小板,可以考慮這個小機箱。
200元左右可以考慮先馬坦克
這是一款中塔機箱,機箱大小為48L,凈重6.1公斤,下置電源,機箱頂部有大面積通風口,并配有方便拆卸的磁吸式的防塵網,機箱風道設計合理,是一款沒什么短板的機箱。
300元價位推薦3款不同風格的機箱
喜歡低調、靜音、無光污染的用戶可以看看先馬黑洞
中塔式機箱,體積52L,凈重8.3公斤。這個機箱最大的特點就是靜音,在機箱前面板,頂部,還有左右兩側都鋪有大面積的靜音棉來吸收噪音。而且外觀比較沉穩低調。
喜歡大側透玻璃,RGB燈光的可以選擇追風者416
這個機箱做工非常棒,大小為46L,全金屬機身,凈重8.3公斤。這個機箱有一個高強度的鋼化玻璃側板,而且自帶RGB燈光控制按鈕,還在每個進出風口都鋪設了防塵網,在一些小細節上做的非常好。
喜歡簡潔外觀的可以看看喬思伯U4
大小為30L,比前面說的中塔式機箱要小一些,機箱使用鋁鎂合金材質,重量為4.8kg,側面是一塊鋼化玻璃側板,機箱的正面、頂部沒有任何開孔和按鈕,一體感很強,顏值比較高,但也正是為了顏值,所以頂部沒有設計散熱孔,所以在電腦高負載的情況下,散熱效果不如咱們前面說的幾款產品。
其實300元價位的機箱就已經很不錯了,能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了,再高價位的機箱基本就是設計的更加花里胡哨,外觀也更加有特點,但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更多硬件設備選購指南文章:
覺得“好看”就點亮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