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的都在這兒
實事求是地講,目前,沒有一款網盤可以替代百度網盤。
所以,當百度網盤被曝推出單次日下載加速服務的時候,用戶們的第一反應是,計算單次收費和單日收費哪個更合理,而不是說吐槽為什么要收費:
但這并不意味著,用戶是心甘情愿被“收割”的,只是因為,除了百度網盤,我們已經無處可去了:
迅速隕落的網盤
2016年3月2日,國家“掃黃打非辦”公布了6起利用銷售云盤(網盤)賬號和密碼傳播淫穢色情信息牟利的案件,360云盤、樂視網盤、115網盤等云存儲工具被點名。
緊接著,幾大網盤遭集中治理,一連串的網盤開始了整頓活動:
2016年3月8日,115網盤在取消了大眾分享功能、“禮包”分享功能,之后,關閉了好友分享功能,徹底淪為單機盤。
2016年4月15日,UC網盤宣布,正式停止用戶存儲、上傳、離線資源存儲以及視頻轉碼服務。
2016年4月25日起,新浪微盤將調整服務功能,包括以下(不僅限于)措施:停止新浪微盤普通用戶的存儲服務。將于2016年6月30日關閉免費個人用戶的存儲服務。
10月20日,360網盤宣布停止個人網盤服務;
網盤不停的倒下或者離去,網盤上的用戶也就不停的轉移陣地,彼時還有用戶吐槽“才剛把UC的資料搬到微盤,現在又要搬,好像在流浪”。
曾經的硬盤時代
在網盤興起之前,相信有大量存儲需求的用戶,對“硬盤”一詞并不陌生,西部數據、東芝、三星、希捷......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階段的硬盤已經比之前的大塊頭輕薄了很多,存儲量也已經以TB開始了。
但相較于后起之秀的網盤比起來,硬盤的發展還是慢了。相較于的硬盤來說,網盤更加的人性化:
第一,更便捷;
相較于硬盤不便于攜帶,只要有網的地方,網盤內的數據可以隨時提取,而不需要攜帶硬盤、數據線,還要注意接口問題;
第二,更經濟;
雖然硬盤的價格已經降了下來,但如非必須的話,網盤免費贈送的存儲空間基本夠用了;當然,購買一個硬盤當備用也沒有什么不好;
第三,更安全;
相信有過硬盤的用戶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諸如硬盤丟失、硬盤部分損壞、維修之后數據丟失等等,而網盤服務器大都位于安全性較高的機房中,通常不會存在數據丟失的情況,除非數據本身是眾所周知的原因,被網盤自己封殺掉;
鑒于網盤的各種優勢,在時代拋棄硬盤之后,開啟了網盤的好日子。
免費的網盤時代
網盤時代,基本分為三個階段:
2009年——2012年,免費網盤誕生。此時的免費儲存空間大多數在500MB以內,市場上流通的免費網盤產品超過30家:
這一時期,網盤內的數據小說、美圖、音樂、視頻,都是可以公開分享免費下載的;
第二階段:2013年8月——2014年,網盤空間徹底開放。這也是網盤用戶飛速發展的階段。
百度網盤、微云、115、金山快盤、360云盤在這一時期瘋狂搶人,這一時期的網盤用戶,基本是帝王般的享受;
基本上只要注冊,就免費獲得1TB以上的存儲空間,360云盤甚至表示推出無限容量空間的口號;
而這時期網盤用戶的增速也是火箭級別的,按照當時網盤企業公布的數據,2014年11月,14個月的時間內,百度云(百度網盤前身)新增用戶量達1億。360云盤總注冊用戶數突破1.6億,騰訊云用戶突破3億。
也是這一時期,騰訊云拿出自己永久免費的殺手锏:
第三階段:2016年——2017年,網盤倒閉潮;
這一階段,掃黃打非的治理之下,UC網盤、新浪微盤、金山快盤、華為網盤、三星云、樂視云盤、360云盤等紛紛開始陷入倒閉潮,有的是關閉個人免費版,逼迫用戶轉向個人收費版,有的則是直接關停,用戶能夠使用的免費網盤越來越少;
之后,整個網盤市場,尚能穩住的只剩下百度網盤、騰訊微云、網易云盤。
然后,好不容易愛過2016年的掃黃打非,進入前三強,不曾想隨著用戶扎堆,越來越高的服務器費用,成了懸在三家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壓死網盤企業的運營成本
之前有【回形針PaperClip】分析過百度網盤的成本:
詳細的分析了網盤企業的運營成本,按照回形針的介紹,每年每TB的存儲費用需要1843元:
電費每年要花費2.5億元:
交給運營商的網費,每年要花費近4億:
也就是說,即便什么都不做,每年都是支付幾個億的存儲費用:
成本的重壓之下,騰訊家的騰訊云,寧可冒著“打臉”的風險,也不敢在免費的道路上策馬奔騰了。
2016年,騰訊微云表示,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共享穩定、長久的云存儲資源,實現平臺可持續發展,普通用戶的免費存儲量調整為10GB:
原本10T永久容量,變成了普通用戶10G的免費容量(1T=1024G)果真,臉面神馬的,在虧損面前,“不值一提”。
2019年9月6日,網易網盤也表示,將于2019年11月30日進行業務調整,wp.163.com入口將關閉,非網易郵箱賬號之外的第三方賬號將無法繼續登錄,這些用戶須于關閉之日前自行下載其網盤上的數據。
雖然只是禁止第三方賬號登錄,還是有用戶形象的表示為“又一個網盤的倒下”。
回不去的免費時代
不是閹割存儲空間就是禁用部分賬戶,三家中最后一家的百度網盤,直接以第三種形式出現——單次單日收費。
那么,用戶會買單么?
百度網盤宣布公布了單次單日收費標準后,新浪科技還發起了一個【你對百度網盤單次收費價格的接受度】投票,在4200人參與的投票中,2800余人表示“太貴,無法接受”:
目前來說,網盤的收入基本分為兩種形式:一種購買存儲空間,一種是購買會員(付費下載):
按照百度每月25元的超級會員,這一年保守估計7億的成本,需要2800萬用戶付費,才能賺回成本。
截止目前,鮮姐并沒有查到百度網盤官方的收益文件,也不好隨意評價;但可以肯定的是,高成本面前付費用戶的情況是補不足以盈利的。
現如今,又在大力宣傳5G更高的傳輸速率和帶寬容量,將帶來信息傳輸數量的指數級增長。同時對個人在云端的存儲空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盤企業的成本費用也會隨之增長,網盤企業想要活下去,只能“逼迫”更多的用戶“付費”。
所以,以后免費只會更難!
幸運的是,5G時代下,網速也會更快;那么運營商能夠提供給網盤企業的服務也會更高;之前官方給出的烏鎮5G覆蓋下,1.7G的電影1秒鐘下完的速度來算,5分鐘足夠下載到你需要的資源了:
所以說,單次收費1.9元,你還ok么?
依照普通城市“細水長流”的網速尿性,最低得選單日收費的!
月18日,廣東廣州一名00后女孩發布視頻哭訴稱,自己因離職時刪除了公司電腦上的一些軟件,面臨被公司法務起訴的威脅。據了解,女孩小蔣于2023年畢業,剛進入社會參加工作不久。“太離譜了!我只是把QQ音樂、QQ、微信、谷歌瀏覽器、百度網盤卸載了,領導說對公司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小蔣告訴記者,因為辦公室電腦內存太小運行卡頓,刪除“QQ”“微信”等內存占用比較大的軟件是想讓電腦運行更快。
“好心辦了壞事,領導認為刪除那些軟件對后來的新人,多了一個下載的步驟,產生了不必要的麻煩,當時就要上報公司法務起訴我。”小蔣表示,拍攝視頻是因為覺得委屈,自己剛畢業參加工作就面臨被公司起訴的威脅,一時手足無措。
小蔣與公司領導的聊天截圖
“當時我被嚇得要報警,因為我沒有做出任何損害公司利益的事情,他們就要起訴我。工作兩個多月時間,公司也沒有交給過我任何機密類文件,我只是把我自己下載的、登錄了個人賬戶的軟件刪除了。”小蔣表示,后來公司法務并未起訴。
記者在與小蔣了解情況的過程中得知,一些不良媒體在未經她允許的情況下,轉載視頻并進行二次創作發布。“他們未經我允許就轉載我的視頻,臉部在沒有打碼的情況下,說我把公司的重要文件刪了,導致網友惡意評論,對我的聲譽造成很大的影響。”
部分網友評論 受訪者供圖
小蔣告訴記者,自己從沒有想過發布這個視頻會帶來如此多的“連鎖反應”。經部分媒體不實報道產生的網絡暴力,曾讓她一度很擔心以后沒有公司會錄用自己。“事件發生后身邊的朋友都來安慰我,我自己心中也堅信會有正義在的。”
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郭政表示,這已經涉及到網絡暴力。部分網民在評論區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言論,對當事人造成了名譽損害,這種網暴行為已經打破了道德底線。“網民使用侮辱性言辭批判指責、惡意詆毀謾罵當事人,或者擅自曝光當事人隱私的,可能會侵犯當事人的名譽權和隱私權。這些行為導致當事人遭受精神損害的,網暴者需承擔賠償責任。編造、發布和傳播不實、違法信息擾亂公共秩序的違法行為,可能會受到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構成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
6月20日,記者得知,小蔣目前已經成功獲得了新公司的offer(錄用通知),并將于下個月入職。“千磨萬擊還堅勁,經此一事,我會更加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小蔣說道。
記者通過檢索裁判文書網發現,員工離職因刪除公司軟件數據而被判刑的案例不在少數。呂某某系北京某科技公司的IT高級工程師,負責該公司網絡機房與服務器管理。2022年7月,呂某某從公司離職。因離職前曾與公司負責人員發生矛盾,呂某某懷恨在心。2023年5月18日晚,呂某某在家中使用其原有的管理員賬號和密碼,通過其本人手機登錄該公司的共享服務器賬戶,修改管理員密碼,并刪除共享服務器磁盤中的數據和操作日志。第二天,北京某科技公司發現大量工作數據丟失,影響正常工作開展,后為恢復數據共計花費12萬余元。
2023年9月27日,北京市昌平區檢察院對呂某某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提起公訴。2023年11月8日,北京市昌平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判處呂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罰金三萬元。
網友吵翻:公司怎么舉證?
對此一事,網友們也是議論紛紛,有人認為,如果只是像小蔣所說,那么公司很難舉證。
曲率正無窮:怎么可能,公司要舉證因此受到的實際損失,根本舉證不出來。
Eequa1mcc:我以為刪了啥重要的文件呢,這點事還起訴啊?
神仙只想躺著:走法律程序起訴是正規渠道,怎么能算是威脅呢?你這用詞太不當了。公司要起訴就起訴唄,他要先證明自己受到了哪些損失,并且舉證損失和離職員工刪軟件有必要充分關系,你怕他證明你刪了qq音樂導致公司損失?
久歡戰:首先要確認沒有對公司造成損失或者影響,然后就是公司有沒有明確規定對于類似的軟件要求。如果都沒有,那起訴根本沒用,自己下回去不就行了。
也有人認為,需要根據公司的規定和特殊性質考慮。
二樓的永恒追捕:一點都不離譜,我們公司甚至不能自己下載軟件,所有軟件都要經過公司白名單過濾后才能使用,即使預裝的殺軟固定時間段會很卡。軟件正版化,防釣魚攻擊,防社會工程學攻擊都是要學的內容。
紫檀JC-T:是刪除了無關緊要的軟件還是刪除了工作相關??如果是故意刪除工作相關文件的話就沒什么好說的了。
刪除公司電腦軟件,違法嗎?
“刪除公司電腦軟件違法嗎?”“刪除個人數據面臨公司起訴怎么辦?”小蔣發布的視頻評論區有一系列網友留言。對此,記者聯系到北京中銀律師事務所律師楊保全、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郭政做出解答。
1.員工離職后是否有權刪除電腦里的資料?哪些內容可以刪除哪些內容不可以刪除?
楊保全:員工在離職之后,按照法律規定,應有辦理離職交接的義務,交接事項一般限于在職期間掌握的與工作相關的一些物資,比如U盤、電腦、電子數據等。只要與工作相關,相當于利用了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另外,涉及公司商業機密的內容,員工也不得私自刪除或拷貝帶走。
但是,如果有一些事項與工作沒有任何關系,完全屬于私人物品或資料,比如電腦里的個人文檔、聽歌軟件、軟件等,這時員工沒有交接的義務,員工不交接或者刪除都可以。
2.刪除公司重要資料、文件可能會面臨哪些法律風險?
楊保全:公司在開發、收集、生成資料時,付出了人力、物力、財力。如果員工刪除了屬于公司所有的資料,導致公司發生損失,從民事責任角度來講,員工要承擔賠償責任。
另外,如果員工刪除的相關資料的價值較高,主觀惡意強,也不排除會承擔刑事責任,包括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罪。如果涉及到侵入公司的系統,刪除相關公司數據,達到一定金額,也有可能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郭政:《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對于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時雙方的義務有明確規定: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從學理上來說,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勞動者的附隨義務有告知、協助、保密、禁業義務。在勞動合同解除后,勞動者仍負有協助義務,其中就包括返還、歸還因工作需要而使用、占用的用人單位財產、資料的義務。也就是說,離職時辦理工作交接是員工必須履行的義務,這就包括移交、保管工作相關的數據資料。
因此,員工離職時刪除公司重要資料、文件,無法恢復或者即使可以恢復需支出較大成本的,單位有權視損失情況請求勞動者賠償損失,比如讓員工支付密碼解鎖及數據恢復、維修費用等。如果員工為發泄對所在單位不滿,故意利用崗位職權刪除公司電子數據并導致經營受到嚴重影響的,還可能會構成破壞生產經營罪。除此之外,員工惡意刪除公司電腦中數據的,還可能因擾亂公共秩序承擔行政責任。
3.離職時,在處理個人資料和公司資料方面,為避免引起糾紛,應注意哪些問題?
郭政:首先,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和規章制度中應明確電腦數據的管理,包括數據的歸集、備份、訪問權限等,明確規定對公司造成損失的需要進行賠償;其次,應當對員工進行培訓和教育,明確刪除公司數據會面臨的法律責任;最后,應詳細規定員工離職時的工作交接事項。在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過程中,無論是用人單位單方解除,還是勞動者單方解除,均應注意交流方式,注意事先進行資料保存。用人單位應做好數據留存與書面備份工作,避免在勞動者刪除或丟失文件后陷入被動。
其次,對于員工來說,不能因為對單位不滿,為泄憤就刪除工作電腦中的數據資料,不能用不正當行為作為對另一個行為的回應。如果用人單位存在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不支付經濟補償金,不結清工資、獎金、加班費或者不辦理離職證明、檔案及社會保險關系交接等行為,員工應當通過合法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比如向勞動仲裁委提起仲裁。
轉自 | 央視網
來源: 新聞晨報
11月17日,百度網盤、騰訊微云、天翼云盤、和彩云、阿里云盤、迅雷云盤、360安全云盤和網易網盤等首批8家網盤企業在京共同簽署《個人網盤服務業務用戶體驗保障自律公約》,承諾2021年內將推出“無差別速率”產品。
《公約》從提供無差別上傳/下載速率服務、加強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優化資費介紹、規范宣傳行為、暢通咨詢投訴渠道等方面作出明確約定。
會上,8家網盤企業發布了落實《公約》的具體舉措,承諾2021年內將推出“無差別速率”產品,為各類用戶提供無差別的上傳/下載速率服務,改善用戶體驗,提升服務水平,積極為個人網盤服務業務的健康有序發展做出努力和貢獻。(來源:新浪科技)
,騰訊內容開放平臺發文,稱因執行中管理不嚴及產品設計不完善,導致了不少問題,決定終止“黎明計劃”,并向UP主們道歉。
針對外界關于“黎明計劃”在版權及MCN操作中的問題,騰訊稱歡迎舉報并負責解決到底,“不論哪個環節的問題,都是我們的問題。”
騰訊在聲明中表示,已經入駐的創作者,如果希望退出“黎明計劃”,注銷帳號即可完成。“如希望繼續運營帳號,我們也會持續提供服務。創作者通過“黎明計劃”分賬獲得的收益,由平臺直接發放到創作者的帳號中,不會經手MCN。”
聲明中,騰訊否認了“企鵝號利用視頻內容向其他平臺投訴原創、甚至打擊創作者原有的外平臺帳號”的說法,并表示,已經收到許多針對MCN機構操作問題的質疑,包括承諾了入駐金未兌現、MCN惡意舉報帳號,或在入駐時被索要創作者在第三方平臺帳號和密碼等情況。(來源:IT之家)